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選家鄉的變化的作文三篇

作文6.75K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變化的作文3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家鄉的變化的作文三篇

家鄉的變化的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在福鼎沙埕敏灶村,是一個靠海小漁村。在我的印象當中,這是座貧窮落後的的小村莊。一座座低矮的破房散落在傍海的小山上,村裏沒有一條象樣的路,通往鎮上的公路也是崎嶇不平、坑坑窪窪的黃泥路。它沒有生機勃勃的花草樹木,只要一陣海風吹來,那風裏都夾雜着鹹澀的味兒。在這裏,就連喝口水都是困難的,為了喝上水,得挑着水桶走十多里路才能挑到點水。有時想去玩,可是沒有玩的地方,平時同學們都會邀請自己的同學到自己的家鄉去玩,可是當別人問起我家鄉在哪時,我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

前年的“桑美”颱風又給這個並不富裕的小漁村以致命的打擊。本來是破落的村莊,在台風的打擊後變得滿目瘡痍:低矮的房子被掀去了“帽子”,有的'大門和窗户不知去向,還有的牆被沖塌了……

今年國慶長假,我隨爸爸回到家鄉。一下車,我簡直不敢想信自己的眼睛了,我的家鄉煥然一新了!原來那些低矮的破房子,如今都變成了整齊的磚瓦房。我已經辨別不出哪間房子是我家了,因為所有磚瓦房的外觀幾乎都一樣,如果不仔細辨別門牌號的話,還真看不出來呢!我走進家裏一看,平時牆角佈滿了水桶,如今家家户户都裝上了自來水,自然的,那些水桶也就“光榮退休”了。我走到門外,發現原來的黃土路都變成了平坦寬闊的水泥路了。在台風中被夷為平地的國小在原地上又重新“站”了起來,而且成為了村裏最亮麗的風景……

變了,變了,一切都變了,城裏在變,鄉下在變,我們的祖國也在變!

家鄉的變化的作文 篇2

什麼是家鄉?家鄉就是生我們養我們的一個家。我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膠州人。我出生於膠州市的一個農村家庭中。許多人都認為在城市裏生活的孩子好,是因為城市裏生活條件好,見的世面廣。可是我並不這麼認為,生活在農村空氣好,噪音污染小,可以讓我們好好的休息,並且社會天天在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

如今,我的家鄉比起以前,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説説家鄉的大街吧!以前都是土路,每當下雨時,下小雨還好,接着水就滲到地下了。一但,下大暴雨時,水滲不下去,路旁又沒有排水溝,水積了足足有五千釐米高,還不停地從門縫裏向屋內進水,我們不得不來一場抗洪大戰。直到傍晚,雨停了,水漸漸的走了,這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才結束。接着大家又紛紛收拾這爛攤子。這種情形是我們最怕的。可現在不一樣了,土路已經修築成了一條條水泥路,而且旁邊也都修建了排水溝,方便了我們的生活!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我們生活在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離不開糧食。糧食是生活在農村的農民辛辛苦苦地種出來的,所以農民是偉大的。以前,人們在收麥子的時候,都是用鐮刀一點一點地從田地裏割了之後,再用牛車運回來,然後用滾子打麥粒,最後再用袋子把麥粒收起來。

可現在不同了,社會進步了,科學發達了,製造出了聯合收割機,不用人力割了,用收割機可以直接打出麥粒,再用三輪車拉回來曬乾之後,收起來就行了,你説簡單不簡單?

這回不但公共設施齊全了,而且家裏的家電也齊全了,比如説洗衣機吧,現在幾乎家家都有。有的`洗衣機還是自動的呢!電腦是21世紀交流的重要工具。它可以上網交友,查資料.看電影.遠程學習……這電腦有這麼多功能,好多家庭裏都有了,他可幫了人們的大忙了,還豐富了人們的業餘生活,比以前的無聊生活可強多了!

社會天天在發展,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我非常熱愛我的家鄉!我愛你——我的家鄉!

家鄉的變化的作文 篇3

當我提起我的家鄉——長垣時,你可能會帶着嘲諷的神情説:“是不是那個‘春天喝不上稀飯,冬天穿不上棉褲,小夥子娶不上媳婦,十里八鄉見不到瓦屋’要靠天吃飯的長垣呀?”你要是這樣説的話,就大錯特錯了!為什麼?因為:我們長垣人窮則思變、不甘受苦,發奮圖強,使長垣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以前的長垣,家裏的房子全是茅草屋,光線昏暗,又窄又小。温飽問題難以解決,孩子上不起學,跟着父母起早貪黑上地裏幹農活,特別受苦不説,還一天到晚弄得身上髒兮兮,臭烘烘的!再看看現在,一座座摩天大樓像雲南的石林,像雨後拔地而起的春筍。新建的'單元樓猶如許多巨人緊挽着胳臂一般矗立着,房間讓人要有多寬廣就有多寬廣似的。家電也應有盡有,也不再是以前富裕的人家才買得起的黑白電視機了,而是超大的液晶電視。家家户户都安裝了一種叫做空調的東西,冬暖夏涼,可舒服了。孩子上不起學?你不用擔心,因為現在政府提倡的是九年義務教育,不會交學費。以前,洗衣服都使用洗衣板。現在,都用洗衣機。從前,自行車是我們唯一的交通工具。隨着我們經濟的發展,汽車已經代替了自行車,給人們出行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以前的路是狹窄、泥濘的土路,被行人及馬車踩碾得高低不平。最可怕的還是下雨天,一下雨,小路變得“滿身”都是泥,又硬又滑,行人跌跌撞撞,深一腳淺一腳地踩進去,留下一個個醒目的大腳印,汗水雨水滿臉淌,唾棄詛咒撒路旁!而今,一條條羊腸小道變成了寬闊平坦的柏油路,再也不會擔心下雨泥濘難行了。寬闊的大馬路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有那麼多五顏六色的身影在移動,像河水一樣流淌,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縣城的馬路猶如縱橫交錯的河道,紅綠燈便是浮在水面上的路標,那喇叭聲是浪潮喧譁,那張張笑臉恰似朵朵浪花。街道兩旁,槐樹、楊樹、柳樹枝繁葉茂,彷彿撐開的一把把綠色的大傘,搭成一個連綿不斷的遮陽棚,使人走在林蔭道上,舒服涼爽。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農民變成了工人,田野變成了工廠,工廠裏排出的廢氣污染了空氣,排出的污水污染了河流。樹木被砍伐的無法阻擋風沙,天不再像原來那樣湛藍,空氣不再像原來那麼清新,河流小溪不再像原來那麼清澈和甘甜。

看到家鄉的變化我又喜又憂,我們生活條件的富足是建立在破壞生存條件的基礎上啊。我們需要物質的富裕,更要環境的優越!

為了大家、為了地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請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鄉――長垣!

標籤:三篇 家鄉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