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大鼻子作文教學

作文2.74W

一、“後”作文教學的弊端

大鼻子作文教學

少年來,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所注重的往往是“後”作文教學——也就是從學生開始提筆作文之“後”開始的作文教學。

“後”作文教學大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命題。命題之後的審體和解題的教學。

二、批改作文。對學生已經形成的文章做書面或者口頭的批改。

三、作文評講。對學生已經形成的文章做批改後的口頭評講。

這種“後”作文教學的傳統模式已經貫穿了中國上千年的歷史。中國教師幾乎從來都是這樣教作文的。魯迅先生在談到他學習寫文章時説過的“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作文本上圈圈多起來,而叉叉少了下去,於是終於學會了寫文章”,大抵也是這種“後”作文教學模式的反映。

“後”作文教學是一種不太全面、不太科學的方法:它注重的是學生開始形成文章以“後”的教學輔導工作,而不是學生寫文章之“前”的教學誘導過程;它致力於學生文字的形成過程,而不是學生思維的發生狀況;它運用的是學生業已收取在大腦裏的生活素材,而不是教給學生通過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指的觀察現時攝取活生生的生活素材;它依賴於學生開始寫作時的理性思索,而不是寫作醖釀時的感情積聚。

可以説,“後”作文教學是一種帶有“馬後炮”性質的作文教學方法。

略略考察文章的形成,總是“生活——感情——思維——文字”這樣一個過程,文章是思維的表現,而思維又是存在的反映。因此,在文章在生成之“前”,寫作者是有許多準備工作要做的,而教師也是有許多先期教學要執行的。

其中最主要的“前”作文教學,就是教會學生“攝取生活素材”的本領和激發學生的'寫作激情這兩重任務。

二、幫助學生學會“攝取生活素材”,是“前”作文教學的首要內容

生活是寫作的唯一源泉。“生活素材”攝取得好,寫作就“自有源頭活水來。”“生活素材”沒有吸收或者吸收得不好,就必然“難為無米之炊”。

但是由於傳統的作文教學大多從“命題”教學發軔,教師並沒有注重怎樣教會學生進行“源頭活水”的攝取和“下鍋之米”的收集。命題作文開始以後,寫作過程的本質也就是要求學生把自己於“過去時”業已“攝缺的“水”和“米”從新通過自己的形象記憶和感情記憶拿出來“淘米燒飯”。

如果某個學生在此前已經攝取了一些“水”和“米”、如果某個學生的這個“過去時態”的觀察工作做得好、如果某個學生的記憶力比較強,那麼,就有可能“燒”得出或者燒得好這鍋“飯”。

如果某個學生平時沒有注意攝勸水”和“米”,或者對以上“生活素材”攝取得不多、不好、不全,自然就燒不出這鍋“飯”來。

標籤:大鼻子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