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研學記作文(合集6篇)

作文8.03K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研學記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研學記作文(合集6篇)

研學記作文1

星期四下午,放完學,我剛準備回家,老師卻把我叫住了。她説:“王曦,星期六有一個活動,是和羣英中學的學生一起外出研學,你參不參加?”什麼?!這麼好的事情,我當然要參加了。我當即爽快地答應了老師。回到家後我整整開心了一個晚上。時間因此變得飛快,星期五過去了,星期六來臨了。

早上我們從老師家出發,經過了幾十分鐘的車程,來到了第一站——秋瑾故居,也就是我們和羣英中學師生會合的地方。我還記得剛開始和羣英中學學生見面時非常尷尬、害羞,現在想想真是太好笑了。我們在第一站並沒有停留太久,只是在一位老師的介紹下簡單瞭解了秋瑾,便趕往下一處。下一站是我一直很想去的地方——白玉堂,又稱白楊坪。可惜我們去的時候不是春天,沒有看到“白玉堂前菜花黃”的美景,但這並不能消散我的興致,我就這樣滿心歡喜地和大家來到了白玉堂。

佇立在宅門前,我第一眼看到的是門匾上“芳邁羣妍”這四個大字。字體鏗鏘有力,又有一些灑脱,分外好看。走進去,一塊木質的寫有“白玉堂”字樣的牌匾高高懸掛在大門頂上,兩側便是一副對聯:“居室以勤儉為本,力田與孝弟同科”,校長告訴我們這是曾國藩告誡子孫後代要耕讀並重。停留了一會兒,我們便跟着導遊繼續往裏走。我一邊走一邊欣賞裏面的陳設佈局,最令我喜愛的是那些精緻的雕刻,彷彿散發出濃郁的書香氣息,威嚴的八卦圖讓人覺得神祕。此外,還有許多關於曾氏家族的故事讓人聽來趣味盎然。在瞭解了曾國藩的“八寶”、“八本”家風家訓思想後,我的敬佩之情更是油然而生。而“耕讀天下,富厚日新”,更體現出一種腳踏實地的進取精神,這八個字彷彿有着無窮的力量,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之後,我們依次去了荷葉中學、光甲堂、樹德堂,最後一站是“是吾家”,也就是唐羣英的故居。羣英中學的學生對這裏熟悉極了,領着我們向前走去。他們把從唐羣英婆家樹德堂帶過來的土鋪灑在羣英墓後的櫻花樹下,我們也一起在羣英墓前三鞠躬以表對她的懷念和敬重。

在唐羣英紀念館裏,我知道了她的故事,她的精神,也知道了她的家訓:多積德為人之本;多讀書為成才之本;多勞作為立業之本。離開時,我們有些戀戀不捨,她的愛國、奉獻、創新、奮鬥都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勵着我,使我對未來又多了幾分期待……

這一次小研學,讓我滿載而歸,我為我是荷葉人而驕傲!以後,我也不會辜負這份家鄉、先輩們帶給我的驕傲!

研學記作文2

驅車百里,跟隨公益團隊的叔叔阿姨,來到了安康市貧困的山村裏,雖然道路十分坎坷,但是坎坷的道路並不能打磨掉我們美好的心意。

我們訪問的第一個家庭,相比於後面幾個家庭的經濟狀況要稍好一些。父母為了孩子上學,在城市邊租的平房。家裏除了一張桌子和幾把椅子之外,再沒有其他的陳設,唯一吸引我的是女兒房間裏的書本,她的書不是到處亂扔,而是整整齊齊的排列在牆角,隨意翻開一本,她寫的工工整整的方塊字讓我感到驚奇,家裏雖然貧窮,但竟能寫出如此好字,實在讓人意想不到。家裏貧窮,但對學習的態度如此認真 ,生活在小康家庭裏的我們,豈不是應該更努力嗎?

離開第一家,我們隨後的目的地是一些住在安康市晏壩鎮深山裏更加貧困的家庭,山路蜿蜒曲折,如同盤踞在山上的一條巨龍,隨處的坑窪路面讓坐在車裏的我飽受顛簸之苦。

第二家的家庭情況着實讓我吃了一驚,隨意圖抹的砂灰牆,下雨時漏水的屋頂,用黃土夯成的地面被鞋打磨得光亮,半遮半掩的窗户彷彿隨時就要掉落,就這樣,組成了一個簡單的房屋。屋內住有祖孫三人,據瞭解兩個孩子的父親因為車禍去世了,母親連兩個孩子都不管就跑了,所以只剩爺爺照顧兩個孫子,年過八旬的爺爺每天都要在地裏堅持幹很重的農活來維持生計,爺爺也是這個在風雨漂搖中的家庭唯一的支柱。我將我穿不上的衣服,打包,帶上美好的祝願送給他們,希望他們將來能夠走出深山,過上好的生活。

第三家,簡直就是刷新了我對“家徒四壁”這個詞的認知,靠着別人家的房子,搭了個棚子,這就是他們的庇護所。一進家門,四面漏風的牆邊一個東西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根很粗的麻繩,吊着一個被燒得漆黑的壺,地上堆着一層厚厚的碳灰——這是他們家的燒水壺,我越看心裏越難受,繁華的都市背後竟有如此貧苦之地,悔恨自己帶的東西不夠多,沒能是每人都有份。

公益團隊的叔叔阿姨給每家都留下了孩子們的學費和一些生活必需品,還囑咐道:“有什麼困難打電話就行,我們會盡力幫助你們的。”

此行最令我敬佩的是這些叔叔阿姨,他們中有的並不是很富有,也是和我父母一樣的平民百姓,但都卻有一顆善良的心,堅持十幾年做公益,每年寒暑假都會開車給這些孩子送學習所需的費用和生活的必需品。

這次研學,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意識到自己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是多麼幸運,希望大山裏這些孩子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早日走出深山,以後我也會將公益組織這些叔叔阿姨的愛延續下去,儘自己所能幫助他們,也希望更多的人去關注貧困中的孩子。

研學記作文3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每當讀到這首小詩,我便不禁會想,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去看看蘇州那美麗的地方呢?人們常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次終於心想事成,我來到了心心念唸的蘇州城。

粉牆黛瓦小軒窗,小橋流水人家,這是在江南最為常見的景象。而在蘇州,總可以看到,姑娘們穿着旗袍在小橋上駐足留影,她們裊裊婷婷的走在青石板街上,船伕在小橋下搖着小船,遠遠望去,構成了一抹美麗的風景。

我從小便聽聞蘇州園林甲天下,果然是名不虛傳。

始建於明正德初年的拙政園,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亭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全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的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築精美,三園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宿區,尤其能體現江南地區經典傳統民居多進的格局。再往南還建有蘇州園林博物館,是一座園林專題博物館。

上午抵達夢寐以求的拙政園,映入眼簾的便是滿天火紅的楓葉,以及挺拔的翠竹和各種參天大樹,讓人不覺神清氣爽。園子裏潭水波光粼粼,在陽光的照耀下,水面彷彿撒了一層碎鑽,而一棵棵參天大樹也都影影綽綽地晃動在湖面。湖水清澈幽深,來往小魚依稀可辨。

由於時節已是深秋,園子裏的各類樹木色彩斑斕,印象最深的是一片片赤紅的楓林,以及那呈現出一派金光燦爛景象的銀杏林,真是美得令人心曠神怡。再往裏面走,會看見許多形狀不一的涼亭,細節之處足以見功夫,精緻是他們的代名詞,這些個小亭子彰顯着小巧玲瓏的美,讓人不禁讚歎古代工匠的匠心。

雖沒有皇庭宮苑那樣雍容的貴氣,雖只是斑駁的清雅和深切的硃紅,在這些亭子上,孩童們追逐打鬧、嬉戲玩耍,到處都充滿着靈動的美的氣息。亭子旁屹立着幾竿挺拔的竹子,像是在保護着這温婉的亭子,而亭子上面的小圓頂正是象徵風調雨順的意思。

繞過幾道曲折的迴廊,踏過幾許古色古香的長亭,走進不知歸路的拙政園,山窮水復疑無路時,卻又柳暗花明、豁然開朗。我不禁為園林匠人們的隔景、借景藝術拍手叫好。走着走着,就被路旁那些怒放的花兒吸引了目光。儘管已至深秋,她們卻仍像春花一般豔麗照人,花兒的明媚,使我對未來也更加充滿了嚮往。

人們常説細節決定成敗,幾千年前的工匠真是巧奪天工,一處景物,一級台階,甚至是一塊草地,都深得我們的心。蘇州園林的美就是那麼獨特,那麼迷人,真是不虛此行!

研學記作文4

正月初四,碧空如洗,萬里無雲。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今日研學目的地——寧波東吳天童老街。

這次研學活動很豐富,每一個都耐人尋味。首先我來説説第一項內容吧——瞭解“醉美東吳。瞭解東吳要從一張精美的地圖説起,東吳的每一個景點在地圖上都有標明。通過文字介紹和老師的講述,我知道了天童老街早在宋代起,就是遠近聞名的街市,曾是“東鄉十八街”之一。見證了海絲文化的崛起和輝煌。如今它仍保留深厚的文化底藴,也是寧波市中國小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研學活動的第二項內容是“體驗傳統民俗文化”。我們在老師的一番指導下,穿上了書童服飾,學習了古代問候習俗——小生有禮,便開始做起熱身運動——矇眼穿越幸福門,敲響好運鼓。之後我們紛紛開展了寫福字、送老街長輩們新年祝福、找二十四孝子故事、探老街古井等任務。我們歡天喜地地穿梭在老街的每一處,最後來到“太白廟”,媽媽告訴我,太白廟始建於北宋,因地處太白山麓而得名。此廟為了紀念孝子杜雍而建,而且在每年的9月16日舉行鑞會。

午飯前,我們又“品嚐正宗老底子美食”——灰汁團。走在老街上,到處可見的美食讓我們看得口水直流。湯圓、年糕、烏米飯、麻餈……隨後我們不僅品嚐了傳統美食,還親手做了一做。小夥伴們一起捏麪糰、擀麪劑、填飽餡、放磨具、按一按、敲一敲……帶有“初、心”的二個灰汁團就在我的手上誕生了,親口嘗一嘗,軟軟的、糯糯的、甜甜的.……包含着老街與眾不同的味道。

午飯後,我們開始了研學活動第三項“文化傳承”。這項活動分為二個內容,一是“製作新年燈籠”和“創作詩歌”。我們在“天童木匠新作研習基地”的一個堂院裏製作燈籠,老師發給我們材料之後,便開始製作了,我的燈籠是橘色的,高興地對爸爸笑了笑。在爸爸的幫助下纏好了線圈,燈籠外殼形狀就弄好了,接下來我們又貼上了卡通小朋友,後來我發現堂院的牆壁上貼有詩畫,靈機一動,又在燈籠的側面題上一首詩“千門萬户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最後按上開關,調試一下,燈亮了,音樂響起來了,燈籠更美了。休息之餘,我們還體驗了一把古代的遊戲——“投壺”和“射箭”。這讓我感受到,即便沒有電腦手機的古代,業餘生活也是那麼有趣好玩。

“文化傳承”的另一項內容是“創作詩歌”。在堂院裏,我們在蘭心老師的帶領下,有感情地朗誦了《至春天》,知道了什麼詩歌,怎麼樣寫詩歌。後來我們又嘗試着寫了一首首《醉天童》的詩歌。在場的爸爸媽媽們都向我們投來讚許的目光。

活動的尾聲,老師給我們頒發了實踐獎狀。伴着夕陽的餘暉結束了這次意義非凡的研學活動,對着晚霞中的天童,我暗暗慶喜,認識您——天童老街,真好!期待再與你相會!

研學記作文5

我們高琦國小五年級組織去合肥開展一次研學活動,大家別提有多高興了。清晨六點鐘,我們早早地聚集在地税局樓下,等待隨團出發。一路上,大家歡聲笑語,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之中,心兒早就飛到了合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園”。

終於到了,我們進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園”裏,眼前豁然開朗:熱鬧趣味的鬥雞賽狗場,琳琅滿目的木雕館,千奇百怪的陶瓷館,大教育家陶行知紀念館……我們看到了一個氣象萬千的神奇大世界!

然而,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安徽名人館”。

剛走進館內,一堵大牆映入眼簾,牆上雕刻着很多名人,形象栩栩如生,有將軍拿着望遠鏡觀望遠方,有皇帝穿着大龍袍神采飛揚,有文人雅士捧書誦讀……一時間,我眼花繚亂!

我們穿堂入室,一下子驚呆了!啊,李紳、李白等一大批古代大詩人的蠟像呈現在眼前,大家有的在吟詩作賦,有的在談經誦典……再繞進一道門,只見一個人側身躺在竹蓆上,手上拿着一卷竹簡,正在悠閒地閉目養神。聽導遊説,他並不是在睡覺,而是在修身養氣!我們在館裏還看到了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穿着黃袍、坐在龍椅上威風凜凜的樣子,旁邊的牆上掛着他的幾幅畫像,身旁有他的簡介——這可是我們安徽人在封建王朝做的最大的一個“官”呢!

突然,我被一個戴眼鏡的教書人的蠟像吸引了,定睛一看,只見旁邊的小黑板上寫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哦,原來這就是我們安徽的一位大教育家陶行知啊!他教書育人的故事和名言警句常常在我的腦海中縈繞,今天我又學到一個做人的道理!

在“安徽名人館”裏,我們不僅瞭解了安徽歷來名人輩出,而且還有一大批偉人和我們安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呢!例如我們的革命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就和我們安徽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發生了許多影響深遠的故事……啊!我們安徽人傑地靈,英才輩出,他們為中國的文明和人類的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我為他們感到驕傲自豪!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我們的行程很快就要結束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合肥“非遺園”,而我的心彷彿還留

在園內飄蕩,久久難以忘懷!這次合肥研學之旅,我收穫了很多知識,心裏滿是喜悦,我也感覺到肩頭沉甸甸的,一份責任油然而生,是啊!美麗的安徽——我們可愛的家鄉,更需要我們這一代人來為她增光添彩!

研學記作文6

在這個金風送爽的週末,合肥四十八中七20班44位同學在老師和家委會的組織下,走進科大訊飛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和合肥市高新區消防支隊開展研學活動,同學們個個興高采烈,早早就來到了集合地點。

8點整,大巴車緩緩駛出集合地。在大巴車上的這段行程當然是不可錯過的互動表演時間。同學們紛紛唱起了自己拿手的歌,中文的,英文的,獨唱的,合唱的,歡聲笑語充滿了在整個車廂,不知不覺中就到了第一站——科大訊飛。

以前在媒體上了解過,科大訊飛作為亞太地區知名的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企業,自成立以來,長期從事語音及語言、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推理及自主學習等核心技術的研究和推廣,讓機器“能聽會説,能理解會思考”。

在人工智能體驗廳,科大訊飛的工作人員播放了來自中央電視台的《創新中國》紀錄片片段,在得知該紀錄片的配音是由人工智能語音合成技術實現的之後,現場發出了一陣陣的讚歎聲。真的太不可思議了,人工語音合成技術能做到如此逼真,如此天衣無縫,真讓人歎為觀止,這就是科技的力量啊!

隨後,主持人又向同學們展示了科大訊飛的明星產品“訊飛語音輸入法”,讓大家感受到了語音精準識別的頂尖技術。這種輸入法不僅僅能識別普通話,還能識別七八種不同的方言,還可以多語種翻譯,中英混合輸入等全新功能。有了訊飛語音輸入法,不同國家以及普通話不流利的人,都可以順暢的溝通和交流,真是太神奇了。聽完主持人的介紹,同學們都躍躍欲試,都想體驗一下這神奇的技術。張一諾同學的一句地道合肥話被精準地翻譯了出來,讓同學們鬨堂大笑之餘,再次對語音智能技術發出了讚歎。

此外,主持人還給同學們介紹了其他的人工智能技術,如電腦閲卷,疊字更寫,雙方同時説話同時識別等,對科技創新有了更多的瞭解。

接下來,同學們坐着大巴車來到了合肥市高新區消防支隊,在那裏,與“消防”來了一場親密接觸。

在消防戰士的引導下同學們有序地參觀了現代化大型專用消防設備展示,一台台巨大的專用機械設備讓同學們感受到了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尤其是一些近年來中國自主研製研發的大型專用消防設備讓同學們深刻地體會到了中國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在觀看消防官兵陳陸的英雄事蹟時,同學們都沉默不語,都在心裏為這位舍已為人的年輕的消防戰士致敬。在體驗環節,同學們試穿了厚重的消防專用服裝,乘坐了消防雲梯上升到六層樓的高空,切身體會到了消防戰士在火場戰鬥的艱辛。

研學活動結束後,同學們紛紛表示,這次走出校園,感受科技,體驗消防,學到了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非常有意義。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大家希望以後這樣的活動能夠多多舉辦!

標籤:研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