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關於風味小吃的作文集合6篇

作文2.76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風味小吃的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風味小吃的作文集合6篇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1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情,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而與我們聯繫最密切的,我看要屬那街頭的風味小吃。熱鬧的早市和夜市由於各種風味小吃的加盟而更加熱鬧非凡。

我的家鄉有各種各樣的風味小吃,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這些美味的小吃吧。

清晨起來,如果你沒有做早餐,便可到早市上去吃。當你來到街頭時,一股股誘人的香氣襲來,讓你不得不為這可口的小吃而駐足。早市上的小吃應有盡有,可供你盡情享用。此時,最受人們青睞的就是熱乎香辣的老豆腐。老豆腐又白又滑,再加人麻油、麻汁、紅紅的幹蝙的辣椒絲等各種調料,白紅相間猶如一件藝術品;豆腐湯又辣又香,人口時有一種熱乎乎的感覺。早餐時吃一碗老豆腐,讓人整天都精力充沛。當你在品嚐美味小吃的時候,可以抬頭環顧四周:一張張因為品嚐美味而面帶笑容的臉龐,一種種小吃散發出來可見的熱乎乎的熱氣。當你傾聽時,你會聽到:一片片歡聲笑語,一聲聲誇讚小吃的聲音。

晚飯後來到大街上散步,當你來到夜市時,會發現晚上的小吃更加豐盛:麻辣串、羊肉串、炸香腸、肉夾膜……賣炸香腸的小攤上擺放着一個熱油滾滾的小鍋,待那光滑的小香腸從那油鍋中走一趟後,就已經脱胎換骨修成了“正果”。炸香腸散發出誘人的香氣,讓人們聞香而來。如果吃了炸香腸後你還覺得不夠,便可去品嚐那剛出烤箱的肉夾摸。從烤箱拿出來後夾上肉餡,香氣讓人不由垂涎三尺,就連時下流行的3十2都不能與之相媲美。如果你感覺有點累了,則可以去吃碗熱餛飩,餛飩熱氣騰騰,夾雜着蔬菜的香氣瀰漫在整個小攤四周。人們圍坐在一起吃着熱餛飩,有説有笑,高談闊論,不時發出一陣陣大笑。吃過餛飩已經很晚了,回家時手中再拿串讓人百吃不厭的羊肉串,那香味簡直可以飄到十里之外。在夜晚各種彩燈的照耀下,夜市成了城市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街頭的小吃讓人垂涎三尺,讓人回味無窮,讓人百吃不厭,讓人久久不能忘懷。街頭的小吃讓人們體驗異地風俗人情。當你閒來無事時,不妨到街上嘗一嘗可口的風味小吃。我有一個心願,就是嚐遍天下的風味小吃街市上又出現了那幅熱鬧的畫面,每天都在重複。一片片歡聲笑語,一張張面帶笑容的臉龐,叫賣聲、吵鬧聲……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2

在家鄉,有一道獨特的風景,那就是一位位五十歲的大嬸們站在一輛三輪車前,叫賣着。車上有一盆麪糊、一盆餡料、一隻小火爐。火爐上架着一口鍋,鍋裏炸着家鄉的特產油炸坨。

油炸坨,用家鄉話説,經麪粉糊裹着餡料油炸而成,味道鮮美,不膩口。面衣鬆脆可口,餡料風味獨特,令人吃一就想倆,吃倆便想仨……百吃不厭!

油炸坨這東西説它做起來容易吧,可它做的時候需要掌握許多技巧;説它做起來難吧,步驟其實只有三部而已。想嚐嚐自己親手做的油炸坨嗎?那就跟我一起來做吧。我可只講這一次,好機會不容錯過哦!

首先,我們要準備好一口鍋。(鍋要小,要深些,不能是平底鍋)其次,還要準備好我們常山的山茶油。(其它油也可以,不過味道如果沒有我寫得這麼好可不能怨我,誰讓你不用我們常山的山茶油!)

要做油炸坨最重要的就是麪糊和餡料了。麪糊由兩類組成:面類與水類。面類就是麪粉和少許山藥粉,水就是普通的食用水。面與水的比例約為1:0.7.餡料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季節不一,餡料也會有所不同,一般都會用香乾和雪菜。(注:千萬別忘了加鹽、味精和辣椒哦!尤其是辣椒,可以少加點,但千萬不可以沒有哦!)

炸油炸坨需要一種模具。這種模具是用鐵皮做成的,形狀就像一個小圓錐被削掉上面一塊一樣(但是是倒着的)。模具邊源有一根長長的柄,使模具可以很方便地從油鍋中取出。(如果實在沒有這樣形狀的模具,也可以是別的形狀。)

炸油炸坨時,先要倒入山茶油,油的量大約佔鍋的四分之三。等油鍋開了,就可以炸了。先將麪糊到進模具(要飽滿),然後將模具輕輕地放進油裏,但模具中的麪糊不能碰到油,這樣可以使緊貼着模具內層的麪糊與模具粘在一起。然後將模具中剩下的麪糊倒出,用木片將模中的麪糊抹勻,放入餡料,再鋪上一層面糊,放進油鍋內炸制。當油炸坨正面為淡黃色時,將模從模中取出。再炸一分半左右,就可以出鍋了。

"上桌嘍……"哇!味道鮮美,風味獨特,鬆脆可口……

山外青山樓外樓,

我把坨兒端上樓。

美味繫住(了)你的胃,

讓你口水往下流。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3

我的家鄉是內江市威遠縣,那裏不僅景色優美,而且小吃多得數也數不盡:涼糕、羊肉湯、油條、油炸粑、葉兒粑、心肺湯……但我最愛吃的還是涼麪。

涼麪在威遠也算是無人不知的小吃了。我家奶奶就特會做。奶奶先煮熟了一大盤淡黃的涼麪,再去菜市場買了:大料、八角、茴香製成一種祕製的香油,再用姜攪拌成姜水,用蒜攪拌成蒜水,最後把煮好的豆芽和涼麪、蒜水、姜水、白糖、醬油、芝麻油、香油一起攪拌,一碗又香、又甜、又麻的涼麪就大功告成了,如果你覺得還不鮮辣呢,就再加一勺小米辣進去,管保你會直呼帶勁兒。

一碗金黃色的涼麪像一根根絲線似的盤在碗裏,真是捨不得吃。

記得小時候,媽媽和奶奶在做涼麪,涼麪剛一做好,我就去給我那一碗涼麪加調料,不管什麼料,都往裏面放,那細細的花椒粉自然是加了不少。剛加完調料,我就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結果因為味道太美,一吃就吃了三碗,麻得我“呼哧呼哧”直踹氣,一連喝了三碗南瓜綠豆湯才止住了麻。

家鄉風味小吃真是“一級棒”!如果你到我的家鄉來,我一定會請你去飽餐一頓“威遠涼麪”!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4

我得家鄉——清江——坐落於温州樂清,它是一個美麗富饒得沿海小鎮。我們家鄉得特色小吃像天上得星星,數不勝數。不過,要説最有名得,還是三鮮面。

據説,三鮮面原來只有三種配料:白蝦,蛤蜊,牡蠣。後來根據客人對口味得要求,商家又在原來得三鮮面里加上其他一些輔料或一些特色海鮮,但是,三鮮面這個名字還是一直保留了下來。噢,對了,悄悄告訴你,只有我們清江得三鮮面才是正宗得!

我記得有一家三鮮麪館坐落在公園對面得小店附近。有些人,本是專程來買東西得,可經過麪館,每每聞到麪館裏飄出得三鮮面特有得香氣,總忍不住進去大吃一頓。還有些遠方得客人,也專門趕過來吃咱們清江得三鮮面。去得多了,無論是誰都會發現,麪館不小得店面每次都是“人滿為患”,兩名店主忙得不亦樂乎。可見大家對三鮮面得喜愛。

三鮮面不僅受人喜愛,做法也比較奇特。

首先準備:姜1小塊,雞蛋1個,小黃魚1條,蟶子,白蝦,鰻幹,蛤蜊,牡蠣,葱,小青菜以及其他必要得配料。第一步要做姜蛋。把姜洗淨,去皮,切片,一半切末,一半留着備用;雞蛋攪勻加入薑末,再攪勻,擱在一旁。鍋裏放少許油,小火,煎姜蛋,煎好了拿出來備用。第二步,在鍋裏放油,加薑片,燒6成熱,放小黃魚,接着是鰻幹,煎得顏色有點黃了就放蟶子,姜蛋,老酒,糖。直接加水,再放入白蝦和適量鹽,水開了放麪食,水再次開時加適量味精,放牡蠣,葱葉,小青菜就可以出鍋了。一口下去,第一個感覺是燙,然後就嚐到了鮮,一口面進肚,就馬上想再來一口,哪管什麼“燙”!

呵呵,動心了吧?我們小鎮永遠歡迎你得到來!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屏南縣有獨特的風味小吃芋頭面。我很喜歡吃芋頭面,為了能常吃到,決定自己學着製作。

那天,我跟着奶奶學起來。奶奶先將幾天前挖出的芋頭放入鍋中蒸煮。趁煮芋頭的工夫,又取出一袋自家制作的地瓜粉,放入盆中將它搗細。芋頭出鍋,要剝芋頭皮。為了不燙手,奶奶端來了一盆涼水,示範起來:手先在涼水裏浸濕,剝下芋頭皮後急忙伸進涼水裏降温。“奶奶,為什麼不直接把芋頭放進涼水裏呢?”“傻孩子,那會影響口感的。”好吧,為了美食,燙就燙吧!

芋頭剝完皮後要搗碎,與地瓜粉混在一起反覆地用力揉搓,直到它們韌性十足又不黏手為止。這可是體力活呀!我的手臂都酸脹了才弄好。接着,我們又把揉好的麪糰分成了幾小份,準備下鍋!

鍋中的高湯燒好後,奶奶拿來了刨絲架,把麪糰放在上面推。不一會兒,刨絲架下“長”出了許多藤條似的麪條。隨着手推來推去,麪條源源不斷地滑入沸水中。它們先沉入鍋底,又慢慢地漂起來,在沸水中翻騰……見此,我的肚子忍不住咕咕叫起來,因為我知道,麪條馬上就要好啦。

奶奶撈出麪條,往碗里加了點香菜和紅糟,就這樣,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芋頭面就擺在了我的面前。我也不管燙不燙,胡亂吹了幾口氣,就夾起面往嘴巴送。就要到嘴邊的時候,這些調皮的傢伙像泥鰍一樣,從筷子中間滑走了。最後我筷子和手並用,終於吃上了一口。哇,芋頭面在嘴裏溜來溜去,清香沁入心脾,那個味道簡直美到骨子裏去了……

這可是屏南獨特的味道,吃貨們一定得到我們當地來品嚐喲!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6

隨着日新月異的科學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鄉那個偏僻的`小山村也富裕起來,一棟棟漂亮的二層小樓到處都是,乾淨美觀的酒店也隨處可見。不過只要談起家鄉的風味小吃——涼皮,那可就讓人嘖嘖稱讚。

涼皮的樣子很好看,你瞧:晶瑩剔透的涼皮浸在泛着褐色的醬湯裏,點綴其中的是一根根翠綠的黃瓜絲,噢,還有那一條條黑褐色的海帶。潔白的蒜沫拌上黃色的生薑,再配上一大勺麻油,彷彿是一塊塊白玉散落在草地間,真是讓人垂延欲滴呀!涼皮的做法很簡單,很易懂,夏天裏家鄉的大街小巷有許多的小吃店:來了一位客人,送上一杯涼茶,然後就吆喝着走進廚房,把備好的涼皮切成條狀,接着放進一個大碗裏,放上切成絲的黃瓜和海帶,撒上蒜沫和生薑,最後澆上一些麻油和醬油,如果嫌不夠好吃,還可以淋上一大勺紅彤彤的辣油。

每一次回到家鄉,都喜歡去品嚐涼皮,因為我回家之時正為酷暑,吃一些涼皮會覺得很清涼。每當一大碗涼皮落在我面前時,我總是舉起筷子卻下不去,只是覺得這麼好吃的東西,吃了就太可惜了,可是經不住肚子的'哀求',吃了起來。我特別喜歡用筷子去夾不起來的涼皮,放在嘴裏,滑滑亮亮的,細細一嚼,酸酸的感覺,好吃極了,再夾起一根翠綠的黃瓜絲嚐嚐,濃烈的醬味和蔬菜的清香,令我回味無窮,心馳神往。

記得有一次,我吃涼皮時,由於貪吃不留神,'溜'一聲,涼皮被我吸在了喉嚨裏,一個勁地在那兒咳嗽,引得別人在一旁奇怪地盯着我看。也怪我當時太急,後來還是讓媽媽塞了一大團飯進去,再狠狠地拍了我幾下,涼皮終於下肚了。

家鄉的風味小吃呀,雖然有幾年沒有品嚐了,但你那清爽的味道卻是我美好的回憶。

標籤:風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