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實用】春節風俗作文600字10篇

作文1.06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節風俗作文600字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春節風俗作文600字10篇

春節風俗作文600字 篇1

每一年我們最最期待的節日便是春節了。因為過春節的時候,我們不僅能夠吃到很多好吃的東西,穿上漂亮的新衣服,還有壓歲錢。與此同時,春節的時候我們就算和別的小朋友玩,也不會被爸爸媽媽催着去做作業。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最重視的一個節日。春節相較於其他的傳統節日會顯得更為繁瑣,時間也比其他的節日要長很多。在我們家鄉,春節前的好幾天家家户户便開始親自制辦年貨。

臘八這天,我們都要喝臘八粥,粥裏放着各種各樣的米和豆,雖説不怎麼好喝,但看着它那怪稀奇的樣,總忍不住想喝幾口。快過年的時候,許多小孩子都在買東西。小汽車啦,這些都是比較受歡迎的。更受歡迎的便是鞭炮,過年沒有鞭炮怎麼行呢?孩子們高興,大人們做起事來也有心勁。他們早已經把過年是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預備齊了,準備在過年的時候用。

到了臘月二十三,這是過小年。天剛黑,就有人放起了鞭炮,這便讓人嚐到了過年的味道。在這一天,小孩子們最歡喜,因為家裏早就準備好了各種各樣的糖果。過了二十三大家便又忙了起來,大人們必須把家裏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還要把過年時用的東西都拿出來。街上的商店打都關着門,到了正月初六才開張。“噼裏啪啦,噼裏啪啦……”你聽,除夕已經大笑着走來了,好像在跟我們招手呢!家家户户都在看“春節聯歡晚會”可實際上呢,卻是在守歲上增加一些歡樂。門外已經貼上了對聯,屋裏還貼好了幾個大福字。除夕快到12點了,屋外有好多人在放鞭炮。除此之外,家家户户的燈都不許間斷。除夕真是熱鬧極了!

正月七年級不比除夕熱鬧,而是顯得格外冷清。昨夜留下得殘渣還沒有收拾。這天早上,全家人都圍坐在一起吃餃子,餃子裏都夾着錢,比誰吃的最多,誰在這新的一年裏就最有福。八年級是“回孃家”,向姥姥,姥爺拜年領壓歲錢。元宵來臨了,春節又到了熱鬧的時候。正月十五,到處都掛滿了燈籠。晚上,家家又得吃元宵,這又代表全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廣場上還有美麗的焰火表演呢!正月十五的確是個好日子。

眨眼間的功夫,春節已經畫上了美好的句號。學生又開始上學了,大人們又該忙他們的事了。可大家還沉浸在這熱鬧的氣氛中,永遠也忘不了這美好的日子。

春節風俗作文600字 篇2

回到老家,心裏可高興了,春節風俗總會讓我吃驚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個了:吃年飯,看晚會,午夜放煙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媽等親戚都歡聚一堂,外婆外公滿臉喜悦,開心地忙碌着。對,今天我們要吃年飯了!“噼裏啪啦”,一陣鞭炮聲響起,年飯做好了!當然,吃年飯總忘不了土地爺爺,敬幾根香,擺幾碗菜和一碗飯,求土地爺爺保佑,來年豐收。接下來,便入席了。吃罷年飯,大家都坐在爐子旁邊聊天。外公外婆這時候可就忙咯!吃年飯(也可以説是團圓飯),是春節的重要風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兒,大家都會趕回來,和家人一起共享這美好的時刻。吃年飯時,大家總有很多話要説,説工作,説家庭,等等。吃年飯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只要家人都到齊了,想什麼時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節聯歡晚會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時候:收壓歲錢。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大舅舅一個,小舅舅一個,外婆一個……大家都忙活完了,該坐下來休息休息了,於是,我們便團聚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邊看邊聊,彷彿話總也説不完似的。總算熬到12點了,午夜煙花快燃放了!“轟!”一個禮炮打響了,天空頓時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斕的綵衣。隨着第一個禮炮的打響,各家不約而同地放出了各種款式的煙花,每一家的屋頂上都掛上了一個美麗的帽子。放煙花的聲音震耳欲聾,五彩的煙花使我眼花繚亂。我和大舅媽跑到樓頂上觀看煙花,我興奮得直跳:“我這次苦熬到12點真是沒白費,這真是太壯觀了!”午夜放煙花,有可能是每個地方都有的風俗,有可能是我們家鄉特有的一種風俗,但都一樣,我見識到了,你們也聽説了!

這天,是七年級,才剛起來,就聽見門外一陣拜年聲:“給您老拜年了啊!”“哎!來了來了,新年快樂!”“新年快樂!”這時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則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這樣的對話總會聽見很多次。我趕緊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們出門了。小舅舅的雙胞胎女兒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個袋子,每到一處袋子裏的東西就會增加一點,可高興壞她們了。所謂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動,有時候會在哪一家坐一會兒,聊聊天什麼的。而小孩子就提着個袋子去拜糖。聲明一下啊,我可沒有哦!

每個地方的春節風俗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同吧,你們是不是也該讓我長長見識了呢?

春節風俗作文600字 篇3

掃塵“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衞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完美願望,然而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然而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貼窗花和倒貼“福”字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年畫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户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然而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着他們對未來的期望。守歲除夕守歲然而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然而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

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然而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拜年新年的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着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着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齊包餃子過年。

春節風俗作文600字 篇4

年三十一大早,我看見奶奶正忙着買蜜棗,桂 花,春糯米粉,準備蒸年糕呢!我長這麼大,每年都 能吃到奶奶從鄉下寄來的美味年糕,但從沒看到過 奶奶是怎樣蒸年糕的。今年正好回老家,我可要親 自“實踐”一下。

總算等到吃好午飯,奶奶從櫥裏拿出蒸籠。於 是我對奶奶説:“讓我來當您的助手吧,我吃自己蒸 的糕,心裏會更甜!’’奶奶微笑着同意了。我挽起袖 管,那股高興勁可別提了。我彷彿已經聞到了年糕 的陣陣香味。

只見奶奶先把糯米粉倒進竹匾裏,在裏面加 上了白搪,蜜棗,桂花。再用勺子麻利地來回拌 勻。奶奶告訴我:“這樣蒸出來的糕既有蜜棗的甜 味,又有桂花的香味,讓人回味無窮。”我想:怪不 得奶奶每年都寄好多年糕來,但我總覺得吃不夠。 想着,我就學奶奶的樣子用筷子不停地攪拌着.

接着,奶奶在大鍋裏放了一鍋水和幾根筷子, 把鍋蓋蓋上,讓爺爺燒火。過了一會兒,滿屋水 汽,水燒開了。這時,奶奶在蒸籠的內壁用紗布輕 輕地抹上清油,放人已拌勻的米粉,雙手在蒸籠的 四周拍了幾下,等米粉拍結實了,急忙把蒸籠放到 鍋上蒸。一會兒,米粉中就冒出了幾個頑皮的小 泡,小泡碎了,蒸汽就從米粉中冒出來.奶奶低下頭,仔細觀察蒸汽的出處,還不停地在出氣處撒上 米粉.奶奶一邊忙着添加米粉,一邊給我“面授機 宜”:“這添加米粉很有講究,不然的話,蒸出來的 糕,有的地方生,有的地方熟,口味很不好。”奶奶 還不停地關照爺爺把灶內的火燒得旺一點.不多 久,一股年糕香撲鼻而來,一籠又糯又香的年糕就 蒸好了。

奶奶樂滋滋地把冒着熱氣的年糕遞到家人的 手裏,嘴裏不停地説着:“吃了搪年糕,生活一年更 比一年好。”是啊,這一塊塊搪年糕不僅給我家帶來 了新年的喜氣,更是寄託了奶奶對全家新年的美好祝福!

春節風俗作文600字 篇5

在整個寒假裏,我都是以一種快樂的心情來度過的。

放假開始的幾天裏,完成作業當然是一件最要緊的事,總不可能邊過節邊寫作業吧?這樣玩也玩不好,學習也學習不好,與其這樣,還不如多花一些精力,先做完作業再玩。

春節是快樂的,連天上也顯出新年的景象來,蔚藍的天空,像一塊碧玉一樣逗人喜愛,偶然間也有幾朵白雲在萬里晴空中愉快地追逐着,温暖的陽光驅逐年冬的寒氣。

街道上,各家各户都在忙碌着。超市裏可謂是人山人海,貨架上的瓜子、糖果被無數雙手塞進購物車。大家仔細挑選年貨,往日平靜的大街上如今是擠滿人,大家在各各鋪面裏買來對聯、“福”字、兔形裝飾物來美化自己的家。我家也不例外,房子的裏裏外外都被媽媽擦洗得閃閃發光,最值得驚奇的是平時擦不乾淨的窗户也被擦得明晃晃的,看上去像沒有隔着窗户似的'。接着,媽媽讓我把春聯和“福”字貼上,我小心翼翼地用膠水把春聯貼在大門的牆上,把“福”字貼到大門上,不偏左不偏右,甚是好看。

除夕夜,窗外,鞭炮聲聲脆響,煙花五彩繽紛。室內全家人團團圍坐,一個個喜氣洋洋。媽媽和奶奶來來往往,走馬燈似的把一盤盤佳餚端到餐桌上。不一會兒桌子上的雞啊、鴨啊、肉啊、魚啊……層層疊疊的堆在一起,像一座小山似的,香氣撲鼻,令人垂涎三尺。趁人不注意,我用筷子夾起一大塊魚肉塞進嘴裏,那種噴香的味道頓時湧進我的心裏。

“開飯!”在奶奶的話語聲中,我們不約而同的拿起筷子,把一盤盤美味往嘴裏送。只聽“喀嚓”一聲,我的牙齒被卡一下,我吐出來一看,原來是一個硬幣。硬幣怎麼會跑我嘴裏呢?我心想,“哎呀,有福,”奶奶説道,“我特意在餃子裏放上硬幣,沒想到被你吃到。你們這個時代可真是好啊,論吃的方面,細白麪饅頭和新鮮雞蛋多的是,想吃什麼就有什麼。論穿的方面,紅的、紫的、薄的、厚的,什麼都有,連個補丁都沒有……”奶奶笑着説,“啊……”我睜大眼睛。全家人看着我的滑稽樣都大笑起來。

快樂的春節過去,馬上就要開學,總結一下,這個寒假過得挺充實的。

春節風俗作文600字 篇6

照我們老家的規矩,臘月二十三左右,我們便開始迎接春節的到來,我們俗稱“迎春日”。

在“迎春日”這一天,我們上街置辦新年需要的東西。整條街都是紅紅的一片,好像千萬朵紅花一起綻放,但是,這些都比不上人們臉上的”花朵“。

除此之外,我們都要動手打掃自己的房子。全家一起出動,掃地的掃地,拖地的拖地,擦東西的擦東西。好不熱鬧。

臘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是對我們比較重要的日子。我們難道會出去外面風玩嗎?不,不,不,這樣想你就大錯特錯了。我們幾乎都知道一句諺語——“二十六洗福綠,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所以我們都會們在自家家裏,再浴室裏除去自己身上的晦氣。有些新生嬰兒的洗澡水還揮灑在門前保佑大家。

臘月二十九過小除夕。這時候,家裏的大户人家都會置辦酒席,邀請各位親朋好友過來一起熱鬧熱鬧。吃過飯後,小孩子們圍在一起唱小除夕歌“臨歲尾,難得故舊皆閒……”整齊劃一的歌聲從門户人家裏傳出來。在下午的時候,人們互相串門,孩子們開開心心的討要壓歲錢。這天還稱他為“別歲”。

出席真熱鬧,家家户户熱鬧得不可開交。賈家湖都是韭菜的香味,使得在外面經過的遊子不由得想念起母親做的飯菜了。男女老少穿起新衣,門外貼着紅似朝陽的對聯,屋外窗前處處貼着五顏六色的吉祥的年畫。家家燈火通宵,從不間斷,鞭炮聲連綿不絕。街上掛着紅紅的燈籠,好不熱鬧!在這天晚上家中的人如果有誰沒有到齊,那個人的手機不被打到爆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過了除夕,我們之後的日子一直都是出去玩,一直到——元宵節的來臨。這就是信念的最後一個高潮。孩子們拿出自己珍藏已久的燈籠,走在大街小巷,那一盞盞燈火真相一大片星星在靜謐的夜空中閃閃發光,又似一隻只連這唯一的螢火蟲飛來飛去。好不美麗!

一眨眼,春節又飛似的逃走了,人們又恢復了往日的忙碌。

春節風俗作文600字 篇7

春節是我國曆史已久的傳統節日,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讓我們一起遨遊在中國文化的世界裏,傾聽傳統的歌聲吧!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在春節期間,許多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一般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等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活動這天被人們視為最吉祥的日子。

除夕是每年的最後一天的晚上,那天正是農曆臘月三十,正好和正月七年級首尾相連,人們都要除舊迎新。這天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通常在除夕的前幾天裏,人們都要貼門神、貼對聯、貼福子、貼窗花、貼年畫來祈福,裝點屋房。當然少不了給壓歲錢了,壓歲錢通常是長輩發給晚輩,願在新的一年裏學習進步,身體健康。

然而在正月七年級那天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説到這兒,我想起一個傳説,相傳年獸會在過年的那一天來騷擾人們,於是人們在大年七年級都要放爆竹,因為年獸怕響聲,怕火光。不僅如此,他還怕紅色,這就是為什麼貼年畫的原因了。有時人們也會敲鑼打鼓,一是為了歡慶過年,二是為了趕走可怕的年獸。當然,關於年獸這個故事是不現實的,不科學的。也許是大人們為了不讓小孩在大年夜裏不亂跑,所編造的故事來嚇嚇他們吧!拜年是少不了的,放完爆竹,再挨家挨户的去拜年,一進門,看見這家的主人便恭恭敬敬的向他拜個年,然而他們也會恭恭敬敬的回敬你,他們會很客氣的叫你坐下來喝口茶、聊聊天。然後接着去下一家。看到這樣場景,便會想到很温馨,很和諧吧!

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風俗都不同。願中國傳統風俗永傳下去;願一年比一年過得更好;願世界的恩怨以和平來解脱;願這世界充滿愛的希望!

春節風俗作文600字 篇8

據説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着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説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着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户,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着貼門神的習慣。據説,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裏拿着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裏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春節風俗作文600字 篇9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紮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男人依輩分跳過這堆火焰,邊跳邊念:“跳入來,年年大發財;跳出去,無憂共無慮;跳過東,五穀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滾滾來。”這叫“過火羣”,象徵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乾乾淨淨、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羣”後,就要用新掃帚打掃廳堂,掃完後掃帚畚斗擱在一起,垃圾堆放門邊,希望如願再從畚帚中走出來,幫助發家致富。同時要把跳火羣未熄的餘灰收集一些添於炭爐中,叫“添旺”,象徵更加興旺。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着,據説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着社會進步,生活節奏加快,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被廢止了,但農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下來。特別是“圍爐”在臘月寒冬,全家人圍在暖烘烘的小爐旁痛飲暢談,述舊歲展望未來,那是多麼温馨,多麼幸福。

民俗很多,隨着時代的進步,近年變化極大。為了入鄉隨俗,特介紹如下:

正月七年級,黎明開門,梵香燃爆,曰“開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糞土不傾户外。

正月九年級,為喪家清新愁(即燒新牀)之日。凡在七年級、二未到過之友家,是日應勿往訪,訪即為不敬。有諺語曰“七年級早,八年級早,九年級困甲飽”,意思是九年級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那麼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呢?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佔領廈門外島浯嶼。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於過年而疏於守備,大股倭寇乘機攻城,軍民奮起抵抗敵人,激戰二日三夜,倭寇才敗退,但城內軍民傷亡極重。九年級日,百姓各自收埋親友,弔喪亡靈,哭聲震天,無暇到別家登門拜年。第二年九年級日,廈門居民把此日作為忌日,久而久之,成為慣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紙帛與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誕辰,香案敬神。惟喪家要停祭兩年。

正月初十,地誕。是日不砍柴、不掘土。並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關聖帝君誕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誕辰,鬧花燈。

春節風俗作文600字 篇10

我的家鄉是一個很熱鬧的一個小城市,雖然沒有大城市那麼多的高樓,也沒有那麼多的車子,但是到了春天,寧靜的村子就會有一種熱鬧的氣氛,家鄉的新年是特別重要的,新年裏面除夕也是一個重頭戲。

在除夕夜,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團圓,幸福美滿,只有到了除夕,我才能看到經常不在家的爸爸,才能享受到一家人的親情,等到夜色降臨,家人們全部都坐在桌子前面,講着自己的經歷和一年來的收穫,不時還會發生笑聲,這個時候,我才體會到曾經的真正的含義,等到吃完飯以後,大人們開始了打麻將,這個也是我們加上一個普遍的現象,在這個時候打麻將不一定要輸贏,關鍵的就是大家的聯絡感情,在這個時候,我們兄弟幾個就會開始放鞭炮,各種各樣的鞭炮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快樂。

家鄉新年的第二個重要日子就是七年級。在我的記憶中,七年級是睡不成懶覺的,父母總是很早把我喊起來,穿上新衣服,吃完湯圓或麪條,便開始我們的拜年之旅。七年級拜年在我們家鄉是一個很重要的習俗,代表着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也是一種美好的祝願。小孩子逢人就説好話,然後就等着大人的紅包,大人當然不會這麼容易就給紅包,還故意"為難"一下你,把你弄得很急之後,再笑呵呵地把紅包給你,現在看來這都是一些再美好不過的童年記憶。

家鄉新年的尾聲就是正月十五,這雖説是尾聲,但仍可以和除夕有得一拼,吃湯圓,鬧花燈就是正月十五的特色。正月十五的時候,新年將逝,人們都即將恢復忙碌的工作,自然要在這最後的放鬆中狂歡一次。家人聚在一起享受完美味的湯圓後,便一起出門"鬧花燈"。花燈會可是熱鬧非凡,各式各樣的花燈掛滿了整個會場,人羣熙熙攘攘,不時還有幾個小孩拿着精緻的花燈從你身邊擠過。兩頭"獅子"在會場中央狂舞,還不時引起一陣喝彩。一家人穿梭其中,賞花燈,猜燈謎,觀舞獅,那種樂趣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時間過得誠真快,新年就這樣過去了,我在心裏面又期待另一個新年的到來,家鄉的新年帶給我温馨帶給我團圓,不僅僅是鞭炮響起時的驚訝,不是收到紅包的喜悦,而是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團圓氣氛,不一樣的親情,他是我們國家的文化底藴。

標籤:風俗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