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家鄉的名人作文彙編15篇

作文1.3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名人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的名人作文彙編15篇

家鄉的名人作文1

我的家鄉是安徽,那裏的名人就像銀河中的星星,數不勝數。鄧稼先就是星星羣中的一顆閃閃發光的星星。

鄧稼先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中國傑出的科學家、中國“兩彈”元勛,先後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和美國普渡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0年回到祖國;他參加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但仍然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裏仔細檢驗。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現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破損,骨髓裏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後,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雷x管,並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把許多年輕人“擋”在了試驗基地的門口。自己不顧生命危險,毅然走進試驗基地研究。

1948年,鄧稼先懷着科學救國的理想,遠渡重洋去美國留學,在普渡大學當研究員。有人勸他留在美國,但鄧稼先婉言謝絕了。1950年10月,他懷着一顆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放棄了優越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和二百多位專家學者一起回到國內。一到北京,他就同他的老師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國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設,開設了中國原子核物理理論研究工作的嶄新局面。

鄧稼先在獲獎時的頒獎詞是當大漠的蒼茫點綴了蘑菇雲的硝煙,當五星紅旗升起在聯合國的上空。是他,長空鑄劍,吼出雄師的憤怒;是他,以身許國,寫下山河的頌歌。殷紅熱血,精忠報國,他是共和國忠誠的奠基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是中華民族不倒的脊樑。我也想讚歎他:“默默無聞多年,為祖國做出巨大貢獻。當中國的第一枚導彈爆炸,蘑菇雲升起,世人都記住了他的名字:鄧稼先!”

家鄉的名人作文2

我的家鄉在江西,出自江西的名人很多,有現代的方誌敏、李瑞清,更有古代的文天祥、陶淵明……在這些名人中我最敬佩的要屬歐陽修了!

歐陽修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王安石、曾鞏、蘇轍等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歐陽修一生寫了500餘篇散文,大都內容充實,氣勢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暢婉轉的藝術風格。我最喜歡的是他著名的《秋聲賦》,他運用各種修辭,把無形的秋聲描摹得異常生動形象,使人彷彿可以聽聞。

歐陽修曾被貶為滁州太守,他時常閒遊山水,並與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結為好友,為了便於他觀山,智仙和尚帶人在山腰蓋了一座亭子,歐陽修前去祝賀,給亭子取名“醉翁亭”,並寫下千古傳誦的《醉翁亭記》。文章寫成後,歐陽修貼於城門,徵求修改意見。大家十分讚揚,卻有位樵夫説開頭太羅嗦,便讓歐陽修到琅琊山南門去看山。歐陽修一看,恍然大悟,於是將開頭的34個字換為“環滁皆山也”這五個字。如此一改,文字精練,含義倍增!

歐陽修曾替人寫過一篇《相州錦堂記》,其中有這樣兩句:“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交稿後,他又推敲了一下,覺得不妥,派人騎快馬將稿追回。來人接過稿,很是奇怪:這不和原稿一模一樣嗎?仔細研讀才發現,快馬追回的只是兩個“而”字,他反覆吟誦,才發現箇中妙處。原來,句中加了兩個“而”字,意義雖未變,但讀起來語氣變得舒緩,增加了語言抑揚頓挫的音樂美。

歐陽修,一個為人正直、富有才華的人,他給世人留下了數不盡的文學財富。在我心中,歐陽修不是凡人,他是個無落凡塵的嫡仙人……

家鄉的名人作文3

“我們像鮮花在開放,我們像小樹在成長,我們是聶帥故鄉的少年,把先輩遺志記心上”每當星期一的升旗儀式上同學們唱起這首振奮人心的校歌時,我就不由得想起了我們家鄉的名人可親可敬的聶榮臻爺爺。

聶榮臻爺爺生在我的家鄉重慶市江津區吳灘鎮郎家村,和我是很近的老鄉。

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曾經組織我們去聶榮臻舊居去參觀。當時,我們看見那個身着筆挺的西裝,衣冠楚楚的叔叔時,都天真地問:“這個帥叔叔是誰?”老師笑着告訴我們:“這就是聶榮臻爺爺》”那時,懵懂的我在我的頭腦裏有了對聶爺爺初步的印象。只覺得這位叔叔長得很帥、很有精神!隨後,我們進入了舊居,參觀了各間陳列室,似懂非懂地聽着老師給我們講了聶爺爺的打仗事蹟和人生閲歷,看了聶榮臻爺爺的舊居陳列的物品、圖片,幼小的我還認為:哇,聶爺爺打仗很厲害啊!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花開花謝,春去冬來。我進入了國小,隨着識字量的增多,在老師的指導和媽媽的督促下,閲讀的許多課外書籍,從書中,我再一次認識聶爺爺。當我讀到戰火紛飛的抗日年代時,面對美穗子這兩個襁褓中的日本小姑娘,聶爺爺不但對他們問寒問暖,還親自安排還給日軍時,我不禁對聶爺爺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所深深折服!面對兇殘的日軍,聶帥不僅沒有冤冤相報,以殘害的方式對待同是日本人的兒童,反而以德報怨,這寬大的容人之量,不是一個普通人能做到的!

去年,中央電視台上演了《聶榮臻》,隨着每天的觀看,我更加了解了聶爺爺的一生,我明白了偉大不是天生的,而是艱苦打拼出來的。聶帥自幼便勤奮好學,發奮求索。“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就是他這種苦學精神的寫照。

聶爺爺的一生是光輝的,是高尚的,他不僅胸懷大志,更能用堅定信仰和崇高理想鞭策自己,他那為祖國,為人民嘔心瀝血,奮鬥終身的事蹟,時刻激勵着我們!我們一定能做到歌中所唱:愛祖國,愛人民,學好知識,練好本領,時刻準備把革命接班人當!

家鄉的名人作文4

20xx年,美國參議院裏燈火通明。一位五十來歲的中年人站在台上,發表他的就職演説。鎂光燈從屋頂投射到他略微謝頂的頭上。他身前的小桌子上立着一塊牌子:能源部長—朱棣文。

朱棣文,1943年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祖父任職於天津大學,擔任校長;父親身兼三所大學的教授,兄弟姐妹也都是海內外名校的優秀學生。他沒有因為優越的家庭背景和先進的教育條件而沾沾自喜,而是以父母為榜樣,激勵自己奮發向上,才取得了今日令人望塵莫及的成就。

仔細端詳《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收錄的朱棣文像,去觀察那揚起的鼻樑,莊嚴的柳眉,你會在歲月的溝壑中覺察到那是人生的智慧,會被那深邃的瞳仁所閃爍的、玳瑁框眼鏡所折射的敏鋭的知識光芒所折服。

朱棣文對待學習的孜孜不倦在他就讀的大學裏也是出了名的。他的校友談到他,總要提起他的刻苦:“清晨五點就捧着一摞作業、書本鑽進圖書館撰寫論文;若遇到圖書館沒有開門,他就躲進盥洗室裏温習功課;課餘時間,他就泡在實驗室裏,做那些後來斬獲數項大獎的研究。”由此可見,他對學習是多麼勤奮,多麼認真啊!

功夫不負有心人,朱棣文的努力得到回報。1996年,他的“利用激光束捕捉原子”的實驗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從此、朱棣文這個名字響徹全球,他的這種捕捉原子的方法直至今日仍在使用。

又有誰知曉,在這個巨大光環背後,是他多少個日日夜夜辛勤的工作,是他多少次坐在圖書館苦思冥想的成果?朱棣文的成功,是他勤學苦練的寫照。讓我們去學習朱棣文,學習他這種辛勤工作、刻苦學習的精神。

家鄉的名人作文5

説起名人,大家一定會想到戰鬥英雄、作家、畫家、歌星等等。其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我的家鄉錦玲舞蹈藝術團那便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它的創辦者就是李錦玲老師。

李老師現在快接近60歲了,但她背不彎,腿不酸,走起路開精神抖擻的。陽光下只有幾根銀絲在飄動。我從幼兒園的小布丁一直到現在,都在李老師那兒學舞蹈,經常參加一些大型文藝舞蹈晚會,比如“春晚”、“少代會”……那可都是她一手操辦的。李老師只要接下任務,都會盡心盡力的把它做得最好,最完美。

前不久,要舉辦少待會了,她把自己的時間安排的緊鑼密鼓的,一口飯沒吃,一口水沒喝,忙出忙進。有一天自己的腰受傷了,卻沒説要休息,而是歇息一分鐘,繼續帶着疼痛工作,工作,再工作。大事兒做完了,又該做小事了——為我們做道具,理服裝,扣動作。李老師每天忙到一、兩點,早上六、七點就起牀了,她像一根蠟燭燃燒着自己,為別人奉獻。李老師可是一個嚴厲的人。

排練時,一會兒拿着話筒説:“你,把動作做漂亮點,要學會表現自己。”一會兒又説:“誒喲,你們全都給我拉長個苦瓜臉跳,誰願意看呀,哼,醜死了。”就是這樣一天一天辛苦地排練着。一眨眼,到了演出這一天,李老師又在我們耳邊嘮叨着:“孩子們,今天是最重要的一天,你們每個人都給我笑起來,聽到了嗎?”。我們上了台,每個人都像一個快樂的小天使,盡情的舞蹈着。完美的演出就這樣呈現在觀眾們眼前。

李老師正因為要求嚴格,正因為嚴厲,正因為她做每一台演出都那麼用心,才會的名人這個響叮噹,難得的稱號。

現在,在我們昭通只要有一些大型晚會,都會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李錦玲。

家鄉的名人作文6

我的家鄉是浙江紹興,它向來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魯迅先生。

魯迅,出生於1881年9月25日的紹興,在北京做官的父親周福清正在接待一位姓張的官員,於是用諧音給提取名為樟壽,字豫山,但後因為同學們經常叫他“雨傘”,所以又改為豫才。

在魯迅不到一歲時,被家人送到長慶寺拜一個名為“龍祖”的人為師。龍祖給魯迅起法名“長根”。後來這位龍師傅也給魯迅留下了温暖的記憶。

魯迅長大後,在三味書屋讀書,他的老師是一個名叫“壽鏡吾”的人。壽鏡吾老先生品行端莊,為人樸實。而後魯迅轉入江南水師學堂,改名“樹人”。這個學堂給魯迅留下的印象是烏煙瘴氣的,所以他又轉去了礦路學堂,在1902年畢業後出國學醫。

他為什麼要學醫呢?因為他的父親曾被庸醫誤診後去世,魯迅想救治像他一樣的病人;二是想尋求“放足”的方法;三是覺悟到舊社會的可怕,有必要學習新醫學。但是在日本留學期間,受到日本人對中國人的羞辱,決定棄醫從文,他認為光治病是不能改變中國人的舊思想的,要用文化去改變,從精神上改變中國腐敗的思想。後來決定回國寫作,而魯迅代表作《朝花夕拾》中,許多人物都是以他家鄉的人物為原型構造的。

我認為,魯迅是一個很開放,不守舊的人。他並沒有受家鄉的薰陶而變一個迂腐死板的人,而且勇於與舊時代抗爭,決心改變舊世界。對待敵人他橫眉冷對,對國家,他滿腔熱忱。他的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中,就表現了這一點,也體現了他認為的“慈父亦是大丈夫”這個道理。

我為我的家鄉有這樣一名大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而感到自豪。

家鄉的名人作文7

我的家鄉海門,可是個沒災沒難的好地方,在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一位著名、愛國的實業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張謇。

張謇,1853年5月25日出生,1926年8月24日病故,享年73歲,字季直,號嗇庵,是清末狀元。張謇對國家的貢獻可不少,他創辦了我國第一所紡織專業學校,開創中國紡織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紡織原料供應基地,進行棉花改良和推廣種植的工作;以家鄉為基地,努力進行發展近代紡織工業的實踐,為中國民族紡織工業的發展壯大作出了重要貢獻。

舉幾個真實的例子:1882年(光緒八年),朝北發生“壬午兵變”,日本乘機派遣軍艦進抵仁川,吳長慶奉命督師支援朝北平定叛亂,以阻止日本勢力擴張。張謇隨慶軍從海上奔赴漢城,為吳長慶起草《條陳朝北事宜疏》,並撰寫《壬午事略》、《善後六策》等政論文章,主張強硬政策,受到“清流”南派首領潘祖蔭、翁同龢等的賞識。

1884年(光緒十年)隨吳長慶奉調回國,駐防金州,袁世凱留朝北接統“慶字營”。不久吳長慶病故,離開慶軍回鄉讀書,準備應試。1885年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894年(光緒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壽辰設恩科會試,考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1904年,清當局授予他三品官銜。1909年被推為江蘇諮議局議長。1910年,發起國會請願活動。1911年任中央教育會長,江蘇議會臨時議會長,江蘇兩淮鹽總理。1912年起草退位詔書,在南京當局成立後,任實業總長,1912年任北洋當局農商總長兼全國水利總長,1914年兼任全國水利局總裁。後因目睹列強入侵,國事日非,毅然棄官,走上實業教育救國之路。

我的家鄉的一位名人——張謇,真讓我為家鄉自豪和家鄉的人民驕傲。

家鄉的名人作文8

我現在是一名鄭州户口,鄭州學籍的國小生,我的出生地是河南周口項城,説起我家鄉的名人,名氣最大的當屬袁世凱,幾乎全中國大大小小的人都認識。

在暑假時媽媽帶我去袁世凱故居參觀的時候,我問我媽媽:“袁世凱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媽媽説:“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無法用好壞來説。”

先説説他的功績在他當直隸總督的時候:“寧可不練軍,也要推廣教育。”在袁世凱的推動下,中國沿襲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得以廢除。在他的主持下,男女可以同校,採用新式教科書,學制分為大學、中學、高等國小和初等國小。後來哪怕財政不足,袁世凱寧可壓縮軍隊,也要推廣全部免費的新式學校。在這一點上他的功績是很大的。

還有聽我的姥姥説,袁世凱非常孝順。他的父親叫袁保中,非常有錢,那時,袁保中定了一門親事,大户人家的小姐,錢氏,可是在婚期快到時,錢氏得了重病,好幾年都沒好,袁保中就先納了袁世凱的母親為妾,袁世凱出生後,袁保中覺得他是一個卑微的下人生的孩子,就交給自己的弟弟撫養,後來袁世凱當上山東巡撫的總督之後,他覺得母親受到的委屈太多,就讓人把母親接過來到身邊盡孝,一直到他母親去世,他對母親極盡孝道,從不頂撞。

説完他的功,再説説他的錯誤,他最大的錯誤,就是竊取了革命的勞動果實和簽訂21條。提起21條,國人無不大罵他。後來又倒行逆施準備稱帝,他的失敗給我們的教訓是:“只要是開歷史倒車的人,都是不可能成功的。”由於學識所限,他不可能像李鴻章那樣清醒的認識到清朝末年的中國社會正面臨着千古之變局,也不可能有張之洞那樣的“舊學為體,新學為用”的見識。

説了這麼多,我想表達的是他是我家鄉的一位名人,他是好是壞,都討論了這麼多年,仍然可以繼續討論下去,他做出的貢獻,我們給予肯定,可他做的錯誤也要予以譴責。

家鄉的名人作文9

提起名人,大家自然就會想到那些明星。其實,我們身邊就有好多平凡卻偉大的人。今天,我要向大家鄭重介紹我們丁香鎮紅星敬老院院長——查志向爺爺。

查志向爺爺是敬老院負責人。自20xx年擔任丁香鎮敬老院院長以來,始終堅守“讓每一位老人都能夠安度晚年”的信念,用真誠關愛每一位老人,用真心管理好敬老院。

工作中,他將每一位老人都當成自己的親人,他們病了,查爺爺第一時間自己先掏腰包送老人去醫院看病,遇到精神失常的孤寡老人,查爺爺親自將他們送往安慶六院接受治療,囑託又囑託。

查爺爺不僅在精神上對這些老人給予關心,生活上也將膳食管理得相當科學。他注意葷素搭配,營養均衡,讓老人們吃得更安全,更健康。對於有行動能力的老人,還帶着他們種小菜、養雞、養豬等,樂趣無窮,生活也由此更加豐富多彩!

其實,查爺爺自己的小家非常不幸。妻子早逝,丟下了一對兒女,尤其女兒,先天殘障,無生活自理能力,查爺爺又當爹又當媽,幾十年來含辛茹苦拉扯着癱瘓在牀的女兒,生活得十分艱辛!

生活雖艱難,但查爺爺愛心永駐,每年“六一”兒童節,他總會騰出時間來到學校,給我們帶來精神食糧,鼓勵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有人説:“查志向,你也太傻了吧!”也有人説他想圖個名氣。面對嘲笑也好,敬仰也罷,查爺爺總是一笑而過:“我願盡我所能讓更多的家庭享受天倫之樂。”

查爺爺,一個關心老人,關愛社會的楷模,不愧有“全國孝親敬老之星”“最美池州人”“全國勞模”等二十多項光榮稱號!今後,我一定以查爺爺為榜樣,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家鄉的名人作文10

我的家鄉——安徽,是一個盛產人才的地方。許多的政治家、領導人、文學家,乃至明星,都出自這個風水寶地。

我很敬佩的一個著名詩人,學者,文化批評家——葉匡政,就是我們安徽人。他出生於1969年4月,是安徽合肥人,現居北京。

葉匡政最初的詩歌創作可以追溯到1983年,“九年級的時候,同座同學喜歡寫詩,於是我也回去寫了一首,拿來告訴他這是我從雜誌上看來的,問他寫得怎樣,他説寫得很好!還一句一句解釋給我聽。” 從那以後,葉匡政開始了他的詩歌生涯,小小年紀,一些作品就在當地報紙上發表,有些還入選了《中學生優秀詩歌選》。在他的高中時代,主編了校報與詩刊,寫了合肥中學生第一首早戀的詩,於是在合肥的中學生裏出了名。到大學時,詩仍然是葉匡政的信仰,是他眼中不朽的事業,同時也是貼心的安慰。那時他的理想就是做一個詩人,一個文化學者。

正是葉匡政對詩歌的不懈努力與追求,使得他能夠在文學創作的領域遊刃有餘,出版的詩集與發表的文化批評文章,不僅為人們所看好,也在文學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葉匡政不顧外界的干擾,各種爭議聲,走上了自己獨特的文化批評家的道路,也堅持這他做一名詩人的夢想。正是這不屈的精神,令我十分敬佩。

葉匡政詩歌欣賞:

《第二糧食倉庫》

這是米的顫動。高大的倉庫

幾隻麻雀不曾轉身

就從氣窗上飛走

一個人沉溺於這靜疊的整體

使他屏息,把自己擠得比米更緊

清冷的房樑下沒有任何運動與它相像

粗大的光線把倉庫變得無比沉寂

使糧垛站得更加堅定

我究竟看了多久

那種豐盈才在糧垛之上緩緩升起

又朦朧,又唯一,像生命解體時的光芒

安詳地説:“我的身體就是目的。”

光滑、潔白的米粒,在倉庫中

保留着一點泥土的'温暖

淡淡的米香懸垂在黑暗深處

像小小的種子,在那裏

我聽而不聞

家鄉的名人作文11

我的家鄉南陽,古稱宛,位於河南省西南部。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南陽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湧現出許多名人——躬耕卧龍崗的諸葛亮,發明地動儀的張衡,寫出醫學鉅著的張仲景等等,他們如耀眼的明星,裝點着歷史悠久,文化底藴豐厚的南陽。

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家鄉名人——張仲景。他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郡涅陽縣(今南陽鄧州)人。他少時隨同郡張伯祖學習岐黃之術,刻苦鑽研,最終青出於藍,醫術遠超其師,成為著名醫學家,與華佗並稱於世,被世人稱為“醫聖”。

相傳,當時南陽地區連續發生瘟疫,許多人因此而失去性命,而且大部分人死於傷寒。張仲景悲憤交加,他痛恨統治者的無能,將老百姓至於水深火熱之中。為此,他遊歷各地,博採眾長,潛心研究傷寒的治療方法。遊歷期間,他親眼目睹了疫病流行對百姓造成的嚴重後果,也藉此將自己多年的研究付諸實踐,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經驗。經過數十年含辛茹苦的研究,他終於寫出了一部名為《傷寒雜病論》的不朽之作。

《傷寒雜病論》是在《黃帝內經》之後的又一部影響力巨大的光輝醫學典籍,並廣泛應用於醫療實踐之中,是第一部臨牀治療學方面的鉅著。到現在,《傷寒雜病論》已經成為從醫者必讀的重要醫籍。

自從張仲景寫出鉅著《傷寒雜病論》,他便名震四海,成為我國最傑出的醫學家之一,後世將他與華佗、董奉並稱“建安三神醫”。我們南陽市東温涼河畔坐落着醫聖祠,正是為了紀念這位醫學巨匠。

張仲景心懷百姓,懸壺濟世,縱然生逢亂世,依然篤實好學,博覽羣書,常懷悲憫之心,這樣偉大的精神正是我們今天所要發揚光大的!

家鄉的名人作文12

要説起我家鄉的名人,那可是數不勝數阿!一説出來,那都不是等閒之輩,不信,我幾個給你聽聽。馬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一生寫了二百多首(部)音樂作品,對中國現代音樂文化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其中以歌曲《南泥灣》、《我們是民主青年》、《咱們工人有力量》、《呂梁山大合唱》,秧歌劇《夫妻識字》歌劇《周子山》《白毛女》,管絃樂《陝北組曲》等流傳最為廣泛。畫家李可染生前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等職。作品在國內外各大博物館多有收藏。專集有《李可染畫輯》、《李可染畫集》等。還有項羽,劉向等等。怎麼樣,這些都是名人吧!不過他可比這些都要出名,那他是誰呢?他就是漢高祖——劉邦。徐州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漢高祖的故鄉,劉邦出生頗有神話色彩,傳説漢高祖之母避雨於橋遇龍而孕,其受娠地龍霧橋就在今天豐縣城東北的樑樓村。漢高祖兒時避亂遷到沛城以北三裏左右的地方落户。故當地有“豐生沛養漢高祖”的説法。

高祖十年,漢高祖親征平叛而歸,途經沛縣故里,在沛宮大擺酒席,宴請父老鄉親。還挑選了一百二十名青少年,組成合唱團,以助酒興。酒酣之時,漢高祖擊築高歌,自賦詩道:“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兒童亦隨之唱和。歌罷,高祖揮劍起舞,萬分傷感。對沛縣父老説:遊子思故鄉,我雖定都長安,但百年之後我的魂魄還要回歸故里。高祖離沛後,沛人為顯揚帝威,請金石良匠將《大風歌》摹刻上石,並築百尺高台,立碑於台上。《大風歌》碑相傳為東漢蔡邕所書,歷經兩千餘年的風風雨雨,流傳至今。

這就是我家鄉的名人——劉邦。

家鄉的名人作文13

説起名人,同學們一定會想到有着眾多“粉絲”的歌星、影星、球星等。然而,今天我要讚頌的卻是一個樸實無華的人,一個堪稱我精神楷模的人,一個我心目中的名人我的爺爺。

也許你會不以為然,會説你爺爺那麼平凡能稱得上名人嗎?我可以驕傲地告訴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爺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他不僅吃苦耐老,而且還是“養羊高手”呢!”

雖然我不曾目睹爺爺前半生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但60歲的他依然有一股不怕輸向前衝的幹勁。他到了花甲之年,還要堅持買羊,放羊。要知道放羊是一件多麼辛苦的事情,他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寒冬酷暑,都趕着羊羣堅持行走在山坡的崎嶇小道上,也不知道跌倒過多少次,受過多少傷,但他每次都能從容地站起。一次次勇敢地面對山洪雷電,一次次堅強地戰勝猛烈的狂風暴雨。山野的風將他吹得更加挺拔、更加堅毅!

夜幕降臨,依然看不到他回家的身影;朦朧中醒來,總是聽到他還在羊圈給小羊飲水、添草的聲音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辛勤勞作,任勞任怨,從不抱怨生活的艱辛。

每日裏東方剛亮,爺爺就樂呵呵地甩着鞭子唱着信天游出門了。上百隻羊“咩咩咩”地叫着,寂靜的小山村頓時熱鬧起來。上百隻羊彷彿能聽懂他的話一樣,像訓練有素的士兵,沿着鞭子的方向,向山谷走去羊兒什麼時候該剪毛,什麼時候該吃什麼草,什麼時候該防疫喂藥爺爺能講得頭頭是道。他把羊養得腰圓體壯,羊羣從幾十只發展為幾百只,是遠近聞名的養羊專家,前來拜訪取經的人絡繹不絕。所以我認為他是我們家鄉的名人。

爸爸幾次勸他別再操勞了,他説為了我們姐弟三人能安心讀書,他還要再幹幾年!記憶中我是否沒看見爺爺享受過節假日,他所付出的心血與汗水讓我們刻骨銘心,永生難忘。

我要學習他幹什麼事情都持之以恆,吃苦耐勞的精神。姐姐説:“爺爺真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他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我愛我心目中的名人我的爺爺。

家鄉的名人作文14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的名人,如:浙江的魯迅,安陽的岳飛,而我的家鄉鄭州有一位名人,他與杜牧合稱小李杜,又與李白,李賀合稱三李,他就是唐朝詩人李商隱。

李商隱一生共創作了600多首詩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錦瑟》《登樂遊原》《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在《唐詩三百首》中,他的詩作有22首被收錄,位列第四。李商隱在837年也就是文宗開成二年,考取了進士。在這之前,他也失敗過很多次。他初次應舉的年份是828年,也就是文宗太和二年。從那時起李商隱開始了漫長的應舉之路,直到837年他終於考上了進士。開成3年(也就是838年)春,應博學宏闢試不取,在參與料理令狐楚的喪失後不久,李商隱應涇源節度使王茂元的聘請去涇州作了王的幕僚。839年,他再次參加授官考試,順利通過,得到了祕書省校書郎的職位。不久,被調任弘農縣尉。842年,李商隱以書判拔萃復入祕書省為正字。李商隱早年的貧苦生活對他性格和觀念的形成影響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為官,以光宗耀祖。另一方面,早年的經歷使他養成猶豫、敏感、清高的性格,這些特徵即大量地從他的詩文中流露出來,也表現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一些外派官員的幕下供職。他的政治生涯結束於宣宗大中十二年(856),在回到家鄉後不久就病故了。

李商隱一生所創作的詩類型有永史詩,詠物詩,無題詩,拼體文等。傳世名句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等等。只有具有赤子之心,熱愛生活,關心現實與人生,具有高尚品格的作家才能創作出至情至性的作品。我們從他的詩文中便可以讀出他的人品來。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名人,而我的家鄉——鄭州就有一位創作出了反映社會主流與本質的至情至性作品的詩人李商隱。

家鄉的名人作文15

駱煥學老師當選三門峽市“十大教育新聞人物”了!喜訊讓我們這所山區學校激動萬分。而我更多的是驕傲,因為他是我的語文老師!

看着校園裏掛着的“熱烈祝賀駱煥學老師當選三門峽市‘十大教育新聞人物’”的橫幅,我的眼前立刻浮現出他的身影。他上課時總是那樣幽默風趣,常常逗得我們捧腹大笑。他是真正地愛我們,從來不讓我們感到學習有負擔,家庭作業佈置得很少。他從來不擠佔我們的課餘時間,我們的成績卻總是遙遙領先。

前段時間,駱老師右手腕骨折,我們都認為他會請假在家休息。誰知一個星期後,駱老師竟然給我們上課來了!他的脖子上掛着長長的繃帶,右手臂打着厚厚的石膏。他笑着説:“大家看,我的右手正在閉關修煉呢,,只要一個月準會武藝大增!”説得我們都笑了……

上課時,駱老師用左手板書,寫出“笨拙”卻堅毅的字;用左手為我們批改作業,一個個紅勾和一百分真不知他是怎樣創造出來的。有一次,我去辦公室送作業,無意中聽説由於沒好好休息,駱老師的手腕經常疼得整夜睡不好覺。醫生要求他在家休息兩個月,他只休息了一個星期就來上課,怎能不疼呢? 就這樣,他一直帶傷給我們上課,直到現在。我清楚地記得學校領導在校會上説:“駱煥學老師是一個將教育事業視為生命全部的人。”雖然不太懂這句話的內涵,但我非常喜歡這句話。

駱老師不僅課上得好,還非常關心我們的生活。無論哪個同學需要他幫助,他都會毫不猶豫地傾盡全力。生活中,他對我們的幫助關心無數,對我們的影響十分深遠。是他讓我們明白真善美、假惡醜,是他教會我們如何做人,也是他讓我們覺得老師真偉大!

標籤:彙編 名人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