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思念故鄉作文合集九篇

作文3.06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思念故鄉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思念故鄉作文合集九篇

思念故鄉作文 篇1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很喜歡王維的一首詩,與故人言短情長的對白。淺淡乾淨的詩意中充滿了兩個字:故鄉。

這讓我無端地想起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它擁有温暖的枝幹和蒼老的皮囊,樹下總是守着那些願意等待我們半生的人。

太多人講述過孝的含義,但我始終以為,那是一個遊子尋找故鄉的故事。

打小生長在故鄉里的人都渴望早點長大,早日去向那個寬廣的世界裏闖蕩。也許離開時雄心壯志,無甚哀愁。但他們身上永遠銜着一根扯不斷的線,教他思念,教他牽掛,教他回首憶往昔時,發覺故里一草一木皆有情。

這是一種生來存在的愛,凝在骨子裏,在愛中我們懂得報答。孝因愛而生,並把愛世代延續下去。親情是本能之愛,所以孝發乎心,發乎情,知恩知孝之人必是深情之人。孝是遊子的家書,從不需要粉飾,它只知道千程萬程,心無旁騖,將遊子的關懷迢遞故鄉。

四書五經從古代追趕到今天,向我們昭告着它嚴苛的條例。然而孝是沒有準則的,孝心不會是白紙黑字的經文,但依舊是遊子闖蕩四方所揹負的信仰,是菩提樹下一顆有靈性的種子,心懷慈悲種下它,於是我們就擁有這對所愛之人最美好的關懷與報償。

哪怕千山萬水,赤子之心如是。

從咿呀學語時我就常與姥姥姥爺在一起,吃他們做的飯菜長大。院子裏的花草樹木我太熟悉,從院門向家中曲曲折折的路,閉着眼也能走過。這綿長的愛平穩地鑲嵌在歲月的紋理中,年復一年。有一天我走到樓下時抬頭望,姥爺正巧站在窗邊向下看,看到我時他一下子笑得很燦爛。那由衷的開心讓我陡然心酸,我突然迷茫了。或許我們不曾真正瞭解他們深沉的感情,或許那些自以為是大張旗鼓的孝心遠不如安靜的陪伴更能帶給他們幸福滿足。

當呵護我們長大的人默然老去,我們就會明白,他們所希求的,只不過是那個昔日他們懷抱中的孩子,可以偶爾放慢腳步等等步履蹣跚的他們,可以耐心地坐在他們身旁,聽他們講一講年輕時的瑣事。

我想孝一定是一個古今難解的問題,連孔子的各路弟子也爭相向老師請教。孔子的回答從“不敬,何以別乎?”到“色難。”再到“有酒食,先生饌”。唯有一句話令我感到親切感動,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的心永遠為子女保留,無論長多大,走多遠,父母的喜怒哀樂永遠活在子女的身上。所以子女一生健康平安是對父母最大的慰藉。這時的孔子才真正散發着仁者的光輝,不是作為一個冰冷的政治家,而是以子女,以父母的心情來為孝釋義。這樣的解答也許並不準確,它是不對等的付出,但至少是那個時代孔子為數不多的流露真情而非崇尚禮法的聲音。

很小的時候我們有偉大的願望,希望成為最了不起的人,給父母、家人最好的生活。而長大後我們變得平凡,卻更懂得如何用孝心詮釋幸福。可很多時候當我們成為幸福的平凡者,他們卻等不及和我們一同幸福而平凡着了。姥爺年輕時是軍人,如今喜歡和昔日的戰友打電話敍舊,我常聽見他在電話中説,你知道嗎?那個誰已經走了,還有那誰,他當時是排長……聽着聽着,我想立刻衝過去拉起他的手,陪他們出去走走,穿過車水馬龍,走過大街小巷。原來他們還在我們身邊,就是我們最大的福氣。

只是我常常在想,每一個孩子長大後,都會成為天南海北飛翔的遊子,每一雙父母之於自己的孩子,都是遊子身後一片屬於過去的鄉土,或是腦海中舊窗前一株更兼風雨的寒梅。一代又一代,故鄉目送着遊子遠離自己的時光,他們山水兼程去向遠方,卻只為有一天衣錦還鄉。可這一切風塵僕僕的歲月過後,故鄉早已不復當年的故鄉。

但他們仍會心滿意足地為這等待半生。

孝是遊子的愛,是歲月旅途上深沉的關懷,是為半生情意去用力地償還,是從不曾遠離那片熾熱蒼茫的土地。

那終究會是我們的故事。總有一天我們也會啟程,後來的我們也會成為另一個專心等待歸人的故鄉。

思念故鄉作文 篇2

七年了,整整七年。

七年來,我沒有一刻停止過對故鄉的思念。那裏有着成羣的鳥兒飛起飛落,有着成片的麥浪互忽起忽伏。但在這兒,什麼也沒有,只有華美的大帳外的黃沙漫天,但是,我永不後悔。

一切,從那一天開始。

那天,正是初夏時節,十五歲的我躺在草地上,仰望着斑斕的蝴蝶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忽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斷了我的思緒……

我抱着一把古舊的琵琶,從故鄉一路嗚咽着到了長安,當時的我不知道,等待我的會是什麼樣的生活。

逐漸地,我體會到了金碧輝煌的皇宮中的淒涼。一個醜陋的畫師走到我的面前,我面臨着兩條路,要麼施捨給他兩枚銅幣,然後榮華富貴、錦衣玉食;要麼挺直高傲的身軀,在深閨中忍受難熬的孤獨。我選擇了後者,因為我知道,真正的高貴並不取決於金錢,它取決於心靈。畫師看到只有一把琵琶的我,臉一沉,刷刷幾筆就埋沒了一個少女終身的幸福。日子在苦熬中度過,我又何嘗不想要宮外那藍藍的天,綠綠的草和漫天飛舞的蝶。一切都被那高高的宮牆所阻隔。何謂命運?我不知道,我只會靜靜的咬着嘴脣飲泣,眼望着冰冷的宮牆,冰冷的.雕欄玉砌和冰冷的美人。

一個平凡而註定非凡的上午,一個黃門太監急匆匆地來稟告邊境戰報,皇帝急了:“已經説定了要和親,怎麼又變卦了?”面對狼煙四起的邊境,我與皇帝一樣焦急,和親的人選還沒有確定,我暗自決定試一試。太監拿着皇帝的詔書來到後宮,費盡口舌的一遍遍誇張邊境的危急和此行的重要性,但宮女們還是惟恐避之不及。縱然有鉅額的封賞,但深宮冷院怎敵得過那大漠風沙?光是與故地別離千里就着實可怕。而且,野蠻的呼韓邪又會怎樣對待我們呢?短暫的猶豫過後,我做出了抉擇。

等待出發的那個夜晚,出奇的漫長,真的要走了?一個聲音在問。是!另一個聲音在答。大漠中的狂風飛沙,遠離親人的痛苦,你能承受?是!那個聲音又多了幾分堅定。只要能換來漢匈和平,換來天下的安寧,一個普通女子的幸福又算得了什麼呢?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我要用柔肩去挑起歷史的重擔,用春風去化解干戈的堅冰。

終於要走了。登上馬車的一刻,心冷如冰。一聲“走了”雖説的很輕,但還是忍不住一次次回頭看着家鄉的山水城廓和夾道送行的百姓。我抱着陪伴多年的琵琶,最後望一眼在上空盤旋的蝴蝶,從長安一路嗚咽到了邊疆。

向西,向西,漸行漸遠。

向西,向西,淚濕衣襟。

我不懂得什麼是歷史,什麼是責任,只知道,當你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休慼相關時,要勇敢的去接受它、挑戰它。

思緒又回到了現在,又該是故鄉蝴蝶飛滿天的時節了。我只是深深的祈禱,希望我的一個決定,能給邊境的人們帶來永久的安寧。

……

時間到了20xx年,在遊人如織的景點,一對母女站在王昭君的青冢旁。幼小的女兒問:“這是什麼?”母親回答:“這是王昭君的青冢。不,它是歷史的墳墓,同時也是責任的豐碑。”

思念故鄉作文 篇3

故鄉是每一個人的伊甸園,它給了你生命的源頭,讓你知道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我1955年夏天考到天津讀中學。離開了家,才知道什麼叫想家。出門在外反把家鄉的千般好萬般妙都想起來了,卻已沒有退路。若半途而廢,將無顏見家鄉父老。特別是後來的“遣送回鄉”,變成一種嚴酷的政治懲罰,讓人形同罪犯。久而久之,一般人對故鄉的感情被異化,或被嚴重扭曲,一旦離開就很難再回去了。正由於此,至今60多年來,我做夢大多還是故鄉的情景,特別是做好夢的時候。當然,那背景和色彩是我童年時故鄉的樣子。不僅故鄉的形貌像刀刻般印在我腦子裏,就連我們家那幾塊好地的形狀和方位,我也記得清清楚楚……

我的老家是個大村子,南北狹長,村子中間有一條貫穿南北的主街,東西兩側各有一條鋪街,每隔五天有集市。即便不是趕集的日子,一到晚上,羊雜碎湯、烤燒餅、豆腐腦、煎燜子的香味便從主街彌散開來,犒勞所有村民的鼻子。如果我表現得好,比如在全區會考中拿了第一,或者在秋涼草敗的時節還能給牲口割回一筐嫩草,老孃就會給我三分錢和一個巴掌大的棒麪餅子,讓我去主街上,或喝羊湯,或吃燜子,任由我意。現在想起來還覺得齒頰生香。

在村西有一片茂密的松樹林,那就是我心目中的“野豬林”。雖然沒碰到過野豬,卻不止一次見過拳頭般粗的大蛇。有人放羊時躲到林子裏乘涼,盤在樹上的巨蟒竟明目張膽地吸走了羊羔。村東有一片深水,人們稱它為“東坑”。據村裏的老人講,幾輩子沒見它幹過,大家都相信坑底一定有王八精。村北還有一片水域,那兒才是孩子們的樂園,夏天在裏面洗澡、摸魚捉蝦,冬天在冰上玩耍。只有在乾旱的年月,這片水域才會縮小成一個水坑,然而水面小了又容易“翻坑”,魚把水攪混,混水又把魚蝦嗆得動彈不得,魚蝦便將嘴伸到水面上喘氣,這時人們下坑就跟撿魚一樣。有一回我下窪割草回來,正趕上“翻坑”,把筐裏的草卸下來,下坑不一會兒就撈了大半筐的魚。

還有瓜地、果園、棗林、滿窪的莊稼、一年四季富於變化的色彩……如果世上有天堂,就該是自己的家鄉。有一年暑期因貪玩誤了迴天津的火車,只好沿着南運河堤走到滄州站趕快車。河堤上下均是遮天蔽日的參天大樹,清風習習,十分涼爽。古老的林帶從滄州一直鋪展到天津,於是我想好一個主意,來年暑假提前備好乾糧,豁出去兩三天時間,順着森林走回老家。可惜第二年全國“大躍進”,我也要勤工儉學,不能再回家了。隔了許多年才有機會還鄉,竟見識了真實版的“家鄉鉅變”:滿眼光禿禿,護衞着南運河堤的千年老林消失了,我站在天津的站台上似乎就能看到滄州城。南運河在我的記憶中是一條童話般的長河,如今竟然只剩下幹河牀,裏邊長滿野草,中間還可以跑拖拉機。

我的村子也禿了、矮了、幹了,村頭道邊的大樹都沒了,幾個滋潤了我整個童年的大水坑也消失了……這讓我失去了方位感,我不知該從哪兒進村,甚至懷疑這兒不是我夢牽魂繞的老家。最恐怖的是,緊靠村子的西邊修了個飛機場,把村裏最好的一片土地變成白惶惶的跑道,像一刀砍掉了半個村子。自那次回家後,我的思鄉夢裏就有了一道抹不掉的傷痕。

在我的記憶裏,老家是很乾淨的,冬天一片潔白,到春天大雪融化後麥苗就開始泛綠,夏天葱綠,秋天金黃……那個年代的人們沒有“垃圾”的概念,生活中也幾乎沒有垃圾。無論春夏秋冬,鄉村人都起得很早,而清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先將自己的庭院和大門外面打掃乾淨,把清掃出來的髒東西鏟到糞堆上漚肥。而今還沒進村子卻先看到垃圾,村外的樹枝上掛着絲絲縷縷、花花綠綠的髒東西,凡是溝溝坎坎的地方都堆積着跟城市裏的垃圾一樣的廢棄物……我無法相信村子裏怎麼能產生這麼多垃圾,抑或是沾了飛機場和滄州市的光?

這還是那個60多年來讓我魂牽夢縈的故鄉嗎?如今似乎只剩下村名沒變,其餘的都變了。蒼涼、麻木,無法觸摸到故鄉的心房,這讓我覺得自己的所有思戀都是一種愚蠢。讓我感到內心刺痛的還有家鄉人的變化,有熱情沒有親情,熱情中有太多客氣,客氣裏有拒絕、有算計。我有一個發了財的同鄉,跟我商量要回鄉投資,回報老家。我大喜,歡欣鼓舞地陪着他見老鄉,商談具體事宜。待到要真正付諸實現,始知連抬腳動步都是麻煩,已經談好的事情説變就變,一變就是多要錢,鄉里鄉親既惱不得也氣不得,比他在別處上項目成本要高得多,效率也慢得多,而且估計最終難有好結果。同鄉便擦乾屁股,帶着絕望逃離了故鄉。

自那件事之後我也很少回老家了,這才知“家山萬里夢依稀”不只是空間距離,更重要的是心理距離。“不是不歸歸不得,夢裏鄉關春復秋”。每到清明和除夕,夜深人靜之後,我便到一偏僻十字路口,給父母和蔣家的列祖列宗燒些紙錢,口中唸叨一些不肖子孫道歉該説的話。有時話説得多了難免心生悲涼。今夕為何夕,何鄉説故鄉?其實故鄉就是爹孃,有爹孃在就有故鄉,無論故鄉變成什麼樣子。沒有爹孃了,故鄉就只能留在夢裏了。

但故鄉是一定要回去的。活着回不去,死了也得回去。西方人死後願意見上帝,中國人死後希望能認祖歸宗。我此生如果還有心願,那就是死後能躺在父母身邊。少年喪母后離家,累父親牽掛,長大後當兵未能盡孝,到有了盡孝的條件,父親又走了。這是我一輩子的心結。真希望死後能有另外一個世界,能讓我好好地陪伴父母。然而改革開放後農村重新分配土地,把有蔣家祖墳的那塊原本屬於我們家的地分給了一個外姓人,蔣家後人分得的地裏卻有別人家的祖墳。我不知道村裏為什麼非要這樣分地。如果我一直沒有離開過老家,不管那户人家願不願意,我死後都得葬在蔣家墳圈子裏。現在可就難説了,要得到外人的同意,要看人家的臉色,要多方買好……

即便我不顧一切、千方百計地爭取百年後能回到故鄉,也會給我的孩子們帶來無窮的麻煩,他們若想看看我、給我掃墓,又會重新面對現代農村的潛規則……其實我心裏很清楚,故鄉要麼終生不離不棄,一旦離開,再回去就難了。有一天晚上讀向未神遊的詩:“生我的人死了,養我的人死了,埋葬了父親等於埋葬了故鄉!處處他鄉處處異鄉,從此我一個人揹着故鄉,走啊走啊看不到前面的路,驀然回首也找不到來世的方向。”忽然,我的眼淚就下來了,情不自禁衝着故鄉的方向跪倒,腦袋磕了下去……

思念故鄉作文 篇4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誰不思念自己的故鄉?中國人的鄉土情結特別濃厚。上下幾千年,從屈原的“鳥飛返故鄉,狐死必首丘”到余光中的悠悠“鄉愁”,思鄉始終是中國詩歌的一大主題。到了南朝隋唐時代,詩歌形式日臻完善,思鄉詩更層出不窮。其中,南朝江總的微山亭賦韻,唐代王維的雜詩和岑參的逢入京使特別有代表性。

微山亭賦韻中寫道:“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這首詩的特色是“大中融斜而又“以小見大”。作者首先展開一片宏大的秋日清朗的天空來:但見南天一抹白雲經不住帶着絲絲涼意的北風的撩撥,悄然北逝;而一羣北雁卻為避寒秋而翩然南來。睹物生情,作者聯想到自己。自己的故鄉在遼遠的北方,卻為躲避戰亂,寄居南朝,正如這南飛之雁;然遊子思鄉之情卻因此而愈篤,如同北逝之雲,可謂“身在南朝心在北”矣。一個“逐”字,説明思鄉之切,欲逐南雲而飛去,是主觀上強烈的願望,與下句“隨”字相對照:“隨”有被動無奈之意,寫出他避亂南方的無可奈何。作者寫的是秋景,南雲飛逝,北雁南飛,都暗示北風已起,是“不寫之寫”,更寫不盡淒涼。接着,筆鋒一轉,由大入小,寫故鄉籬下之菊,暗寓“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意,寫出對故鄉閒適生活的眷戀。民間又有“重陽把酒就菊花”之俗,而今詩人卻只能寄身天涯,兩相對照,好不淒涼。“今日幾花開?”一問將思戀情結髮揮至極,將意象濃縮到極小,着意於花,實是於極小中見極大。一問之中飽含不盡情思,使小詩戛然而止,但餘韻無窮。

王維的《雜詩》也是一首五言:“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着花未?”

這是一個精緻的小品,與此類似的還有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等,都是借一事一景的生活片斷抒發深沉的情懷。詩人截取了這樣一個情景:故人從家鄉來,詩人得知,喜不自禁,料他當知故鄉之事,卻不問家人,不問親人,獨獨問起那窗下寒梅。看似不通,實則正是詩歌藝術剪裁的妙筆。所問瑣事,讀者自了,惟寒梅着花一事,説盡了詩人的細緻,連這樣的小事都問到了,可見他思鄉之切。而寒梅一枝,暗香浮動,既添小詩之情趣,又表詩人之高潔。可以説“問梅”是一個十分別致的典型情節,成為了這首詩的點睛之筆。“綺窗前”、“着花未”更充滿了生活情趣,襯出對故鄉的不盡思念,“詩中藴味,盡在其中”。

岑參的《逢入京使》是首七言詩:“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與前兩首相比,岑參的這首詩顯得悲慼而沉重。詩人已年屆風燭,卻還得駐守邊關,他不再能有問菊問梅的閒情雅緻。在一片蒼茫的邊塞風光下回望故園,但見長路漫漫無盡頭,詩人老淚縱橫,在淚眼矇矓中看見京中來使,情不自禁,悲從中來,千言萬語,亟須表達,卻“馬上相逢無紙筆”。“馬上相逢”可見相逢之匆匆,“無紙筆”寫出不盡的無奈之情,最後只能“傳語報平安”。從古至今有多少分離與思念,卻也有“鴻雁傳書”、“魚腹報信”之説,然而我們的詩人卻為情勢所迫,只得言語相傳。“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離鄉多年,有千言萬語,而今卻只能報一聲平安,顯得十分悽楚無奈。岑參是著名的邊塞詩人,他將邊塞詩的悲涼融入到悠悠鄉愁之中,更加感人。

縱觀這三首詩,以王維《雜詩》生活情趣最濃,濃濃的鄉思中有一種樂觀情緒。《微山亭賦韻》寫秋意,略顯淒涼,然而這兩首又有一個共同點,即以花作結,以設問完篇。司馬遷曾稱讚屈原説:其志潔,故其稱物芳。此處“稱物芳”更是為了表現思鄉之情的純潔。最後用設問,更延續了詩的意境神韻於言外,將絕句短小的不足彌補了起來。岑參的《逢入京使》則極寫悲慼,以蒼涼之淚澆胸中塊壘,以平安之語體現思鄉之切,一改前兩首的含蓄,感情外露而深沉。然而,儘管這三首詩各具特色,卻都以思鄉這根紅線一以貫之,動人心絃,感人肺腑,這是作者們不矯情,不造作,而以真情實意傾心投入的結果。

思念故鄉作文 篇5

老師常常對我們説,愛國首先要愛家。因而,我也常常思念我的故鄉,思念故鄉的百草園。

在我的故鄉,有一個百草園。它那麼美,那麼神奇。

瞧,百草園的天空,瓦藍瓦藍的,掛着一輪火紅的太陽。在太陽的旁邊,一羣雲朵,變幻莫測!一會兒成了翱翔的雄鷹,一會兒成了奔騰的駿馬,一會兒成了蒼天的大樹,一會兒又成了頑皮的小孩。

百草園的一側,有一個小池塘,五彩繽紛的花朵圍着小池塘爭奇鬥豔。池塘裏,一羣快樂的小魚兒游來游去。看着它們,我會突發奇想:池塘底下,一定有一座輝煌的城堡。當魚兒遊進城門時,他們一定會變成一個個公主和王子,戴着金冠,穿着仙衣,美麗動人。

看,一棵柏楊,聳立在百草園的中央。他一定是這裏守衞領土的戰士。白色的鎧甲,綠色的頭盔,精神抖擻。不管嚴寒酷暑,不管颳風下雨,唯有你,堅強的戰士,巋然不動。在白楊的枝杈上,有一個用枝條,枯草,築成的鳥窩。每到春天,我與小夥伴們總會在鳥窩下,仰起腦瓜,細數鳥兒的只數,多一隻,我們會開心地蹦跳,少一隻,我們會莫名地惋惜。

當然,最難忘的或許是春天的雨。隨着一陣陣濕潤的風,跟着一縷縷輕盈的雲,雨便悄悄的來了!蛙聲,雨聲交織着,像演奏自然的樂曲。那天成的音符,帶着夢幻般的美妙。遠處,房屋朦朦朧朧,近處,植物卻在細雨的滋潤下,顯得格外青翠欲滴,這倒讓我想對上了“潤物細無聲”的景象。是的,我正獨自享受着這份靜謐呢。幾滴雨落在我的面頰上,涼涼的,很舒服,彷彿帶着一點新翻泥土的氣息。雨落在積水較多的地方,打出個個水圈,令人別有深意,彷彿身臨水中幻境一般……

我是個農民工的孩子。如今,我遠離百草園有幾千裏,但我依然常常惦念着百草園。每當此時,我的腦海裏就會想起老師的話:“愛國首先要愛鄉;愛鄉就要好好學習,將來把家鄉建設得更美好!”

思念故鄉作文 篇6

故鄉,是我永遠想起的地方,那是我兒時的唯一世界。直到我16歲離開家鄉去合肥省城讀書以前。我從沒有離開過我生活的小鎮,兒時我眼中的小鎮,比現在我待的大上海還要大,還有意義。

一晃20年過去了,每每想起家鄉的許多事中,中秋也是我最不可以忘記的日子,兒時的村莊裏和我差不多大的夥伴有好幾十,每年快到中秋的時候,每個小夥伴都會用一根3米長左右的竹竿,或者細木樹在上面用野草紮成一根大火把,放在門前曬上十多日,單等中秋之夜。

等啊等,終於等到盼望已久的中秋佳節了,中秋的夜晚月分外的亮圓。村中的幾十個小夥伴早早地把家裏的稻草抱到田野上,成片成片地鋪成一塊又一塊,大約7點的時候,小夥伴們一起把所有的稻草燃起,當所有稻草都燃起後,打火仗就開始了,每個小夥伴們把竹竿,木棍紮起的火把也燃起了,幾十個小夥伴們持着幾十根火把互相嬉鬧追逐着,用火把對打,一時間,家鄉的田野上,火光四起,人聲吶喊,全村的男男女女全部圍在火堆旁為小夥伴們助威。直打到火把燃盡,大家又開始摸秋。

月升中天,瓦亮瓦亮的,棉花葉子和草上落了重重的露水,如珍珠一般。

“摸秋啦!”不知誰的聲音在野地裏輕輕一喊,於是我們立即四散融入濃濃的月色之中。

秋天是成熟的季節,各種瓜果在田野裏飄香,早誘得人垂涎三尺,大家早巴望摸秋時好好過一把癮。摸秋一定要揀熟的摘,不然,摘了生瓜果不能吃,扔了,就被看作是“作孽”。許多人家都要留上一些成熟的瓜果在地裏供人摸秋。也有小氣的人家,頭天將成熟的全部摘回,讓摸秋的人撲個空。如果遇到惡作劇的,會把他的生瓜紐子摘了扔進棉花地裏,把他的葵花擰斷脖子。那小氣鬼可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説不出。

一會兒功夫,我們的“人馬”帶着各自的“戰果”從四方匯合到那塊地裏,大家“有福同享”,嘻嘻哈哈,海吃胡吃,直到一個個肚大腰圓,打着飽嗝,才十分滿足地四散回去。

相傳,元朝末年,淮河流域出現了一支農民起義軍。這支隊伍紀律嚴明,所到之處,秋毫無犯。一天,起義軍轉移到淮河岸邊,深夜不便打擾百姓,便曠野露天宿營。有幾位戰士飢餓難忍,在田間摘了一些瓜果充飢。此事被主帥發覺,等天明瞭便準備將那幾個治罪。村民們得知後,紛紛向主帥求情。為開脱戰士的過錯,有一老者隨口説道:“八月摸秋不為偷。”那幾個戰士因此話而獲赦免。那天正好是立秋節,從此留下了“摸秋”的習俗。後來,“偷摘”者多為調皮的小孩。此夜,家長放縱孩子到別人家田中“摸秋”,如果是摘得葱,則認為小孩長大後能聰明,如果是摘得瓜,則認為以後小孩吃喝不愁。丟了“秋”的人家,無論丟多少,從不叫罵。所以兒時的我最喜歡中秋的打火把仗和摸秋了。

思念故鄉作文 篇7

轉瞬間,我看見了我久違的一切再熟悉不過的景象,有皚皚的白雪覆蓋在遠處的山頭,山中間的部分還能清楚的望見一絲的綠意,因為那是四季常綠的松柏,頭上是暖暖的太陽,照在人們瑟瑟發抖的身軀上,時不時的就會與一股金黃色擦肩而過,天氣雖然有些冷,但是人們的臉上依然掛着笑容,依然不緊不慢的走在明亮乾淨的馬路兩旁,中間是川流不息的車流,如此熱鬧繁華的景象,就是我的家鄉了——它卻在幾千裏之外的北國……

當我正在享受這一切美好事物時,突然被手機鬧鈴聲驚醒,哦!原來是個夢,看了看時間已是清晨了,從我的窗户的縫隙中間有一股暖暖的陽光照射進來,今天又是一個晴朗的好天氣,揉了揉睡得惺忪的眼睛,很不情願的離開了我那温柔和暖暖的被窩,因為今天還有許多其他的事要去做。

可是腦海裏卻依舊回憶我剛剛的夢,難道是我想家了?於是就不知不覺的勾起了我的思念之情。

想想此時,自己已經離開家鄉在外漂泊了4年之久了,早已不能想象現在的家鄉是什麼樣子了,有的只是在電話裏聽媽媽説,今天馬路旁的楊柳已經發出嫩綠的新芽;今天公園的裏的牡丹、芍藥也要吐露芬芳了;今天樹上的葉子變黃了、地上落了一大片;今天家裏那邊下雪了、馬路上結了厚厚冰,人們都穿上了厚厚的羽絨服瀟灑的走着……

想到這裏眼睛裏突然浸滿了淚水,望着窗外的柔和的陽光和遠處的一抹藍天,想想家裏那邊的太陽也應該照射的正暖吧;天應該是更藍吧?但是氣温要比這裏低好多,因為那裏可是北國的冬天。已經好久沒有給家裏打電話了,不知道有沒有下雪?也不知道……

也許因為是女孩的原因,從小起我就不喜歡冷冷的冬天,跟不喜歡穿厚厚的棉衣,窗外的顏色望上去是那麼是單調、乾枯無力,但是我又很喜歡家鄉冬天那皚皚的白雪,因為它是那麼的純潔無暇、神聖無比,然而當我有機會選擇我的生活的時候,我卻毅然的選擇了遠離了自己生活了近二十年家鄉,來到這個靠近秦嶺靠近南方的城市(西安),終於享受到冬天不用穿棉衣就可以快樂安逸的度過,並且在冬季還能看見綠綠的小草和蒼翠的樹木,

然而事情卻不都可能盡如人意,在這裏苦苦的掙扎了四年之久,卻越來越感覺到我並屬於這裏,做着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住着自己不喜歡的房子,交着自己不喜歡的朋友,吃着自己討厭的飯菜,等等。總之在外漂泊的越久就越加的思念家鄉,這也許就是人們都喜歡落葉歸根的原因吧!

而我現在還年輕,有些殘酷的現實讓我不得不忍痛割愛,暫時放下思念家鄉的思緒,忍着心口的劇烈疼痛,繼續過我的漂泊流浪的生活。

一切就這樣的繼續着,時間也還在不停的向前奔跑着,生活也在匆匆的奔跑,我依舊做夢,夢裏依稀念故鄉。就這樣一直下去……

思念故鄉作文 篇8

回憶起故鄉,心裏不由的盪漾,如同大海的海水,被兇猛的海風吹向海岸一樣的激盪。

那時的我,沒有壓力沒有競爭,在我的世界裏只有玩,沒有別的。

一條筆直的大路直通我的故鄉,樹像守護神一樣靜靜地站在那裏,守望着這充滿綠色的田野。爸爸快看,這些小樹有好多小綠葉,快看快看,河裏那條小好漂亮,還有那旁邊的小石頭,還有還有……爸爸一邊看着這個,一邊高興地聽着像小鳥嘰嘰喳喳一樣的我。

不錯,此時的故鄉比以前更美,碧綠色的小麥一望無際,路旁在冬日成為枯枝的樹梢前長着新葉,被春風染上一層綠,綠的沒有一點瑕疵。小河水清澈無比,一眼都能看清。河底靜靜躺着的石頭,河裏深綠色的水草隨水面上的微波而不停地搖擺像跳着一段婀娜多姿的舞蹈,小魚則看得極其清楚,小小的身體使得它暢遊的速度更加的迅速,一會兒趁我不注意,偷偷地露出水面悄悄地看我,當我發現時,卻因為慌忙逃跑而一不小心在水面上驚起一圈圈的漣漪。喲!這個調皮又可愛的小魚。

到家了,我便吵着爺爺一同去捉那些調皮的小魚回來養起來,爺爺便拿起舊窗紗,細緻地為我編成了一個魚網,我隨手拿着小桶,興致勃勃的跟着爺爺去捕。路上,那幾棵長在河邊的高大桐樹卻沒有了秋季時美妙的歌聲,少了些歌聲的伴隨。

到了,到了,終於來到我最愛的地方了,伸出手感覺一些小河的温度,還沒到夏天,小河的水依舊是那樣的冰涼。

沒關係,只要能玩,我就很高興,我踩在河裏的石頭,彎着腰,屏住呼吸,生怕因為自己的吸氣嚇走了這些小魚。好了,小魚們跑到了網裏。快收網!把網拿出水面,正要用旁邊的爺爺炫耀一下,可誰知,這石頭看不慣我的做法,讓上面的青苔做了罪人,一不小心,我從青苔上跌了下來,一屁股坐在了水裏,褲子全濕了,還不忘舉起魚網。

回到家,狼狽的我,馬上把小魚放在魚缸裏。它們那不足三釐米的體型,在這陌生的水裏不停地遊着,我摸摸魚缸説:“放心,我會好好照成你的。”樹上粉紅的花朵落在水面,花蕊像王冠一樣,彷彿自己就是花中的女王。嘿!你是不是在讚歎我,我心裏想。

如今,再次回到故鄉,樹梢上依舊零零星星的點綴着綠色,樹上的花朵又一次落在頭上,它依舊是粉紅,但卻只是一片花瓣。雖然現在只剩一片花瓣,但我對故鄉的回憶,依舊像那朵燦爛的粉紅花一樣綻放在我的心頭,永不凋謝……

思念故鄉作文 篇9

在我心目中,故鄉分為兩種概念,一種是空間,另一種為時間。因為我生活在自己的故鄉里,所以我沒有那麼思念所謂故鄉,思念的是以前故鄉的模樣,且還是我沒見過的從前輩口中聽來的故鄉。

每當我們出遠門吃當地特色菜時,總會聽到長輩們説,哎原來這裏的這道菜就是我們以前的什麼什麼。每次聽到這句話,我都會不服氣的問為什麼要加以前,他們常常會笑着答道你不懂的了,以前那裏有你們現在那麼多零食。

每當我們去到旅遊景點遊玩時,耳邊又總會響起他們的聲音。“哎,這裏是不是修頓過啊,以前這裏不是有一塊石頭嗎,怎麼變成售票中心啦?以前都不用門票的。”或者是“以前那裏是這個樣子的啊,我記得我們那時候還在這裏照過大合照的嘞。”聽到這些語句,我還是會反反覆覆得問為什麼要加以前。他們也會反反覆覆的説,你們這一輩是不會了解的啦,那個時候景點都是開放的,那要收費,現在啊,這麼多人來旅行,當然會收這些消費啦。

每當我們在週末呆在家裏的時候,大人們就會聚在一起説各種事情,但我們還是總會聽到以前或者從前……

思念故鄉!不僅僅限制於空間,更大幅度的體現在時間上,所以我才格外思念以前的故鄉,我不曾見過的故鄉,長輩們心心念唸的從前的故鄉!

標籤:九篇 思念 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