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培訓 > 公務員

2017山東公務員考試《申論》仿真題

公務員9.17K

  點擊查看試題答案及解析
  一、注意事項

2017山東公務員考試《申論》仿真題

1.申論考試與傳統的作文考試不同,是分析駕馭材料的能力與表達能力並重的考試。

2.作答參考時限:閲讀資料40分鐘,作答110分鐘。

3.仔細閲讀給定的資料,按照後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題紙指定位置。

4.答題時請認準題號,避免答錯位置影響考試成績。

5.作答時必須使用黑色鋼筆或圓珠筆,在答題紙有效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的作答無效。

  二、給定資料

1.“我九歲博覽羣書,二十歲達到頂峯。我現在都是看社會人文類的書,例如《知音》《故事會》……往前推三百年,往後推三百年,總共六百年沒有人超過我。”此語出自一位名叫羅玉鳳的打工妹之口。身高1.46米的羅玉鳳被網友稱作“鳳姐”。在上海地鐵站發過1300份徵婚傳單、誓嫁身高1.8米的名校碩士生的她通過一次電視節目而一炮走紅。

“鳳姐”是“紅”了,“紅”透了大江南北、“紅”得風風火火!與以往名人的成名之路有所不同的是,“鳳姐”並沒擺出芙蓉姐姐“搔首弄姿”的姿勢,也未拿出老一輩藝術家們“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狠勁,便一夜成名了。而推究其原因,除了“鳳姐”那雷倒人的話語及經歷外,傳媒機構的助推作用不可小覷。

鳳姐在各地電視娛樂節目中先後登場,先是引起轟動,繼而被爆造假,實是一場有預案的商業炒作,而一些媒體不但積極“配合”,連篇累牘地予以報道,電視台更是在節目製作過程中弄虛作假,安排“演員”作秀,將觀眾狠狠地涮了一把。

公正地説,商業炒作,如果不違法違規,內容是否低俗,並無客觀標準,公眾可以批評、拒絕,但也可以選擇不搭理。

然而從公眾的反應看,這事很低俗。顯而易見,真要舉起打擊低俗的板子,就應該毫不猶豫地打在媒體身上。媒體本靠公信力安身立命,卻公然弄虛作假,貶低公眾智商,玩弄公眾情感,實在可惡。

2.傳媒低俗化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大眾傳播市場化、娛樂化蓬勃興起的變異現象,主要是指大眾傳媒在傳播活動中放棄自身社會責任,片面迎合部分受眾的低級趣味和需要,如炒作明星緋聞、迎合獵奇心理、注重感官刺激、渲染暴力色情等不良傾向。其主要表現為:一是在內容上以“窺私”姿態、獵奇心理看待世界,將兇殺、暴力、色情甚至是封建迷信、人類災難等信息還原、放大,將重點放在花邊新聞、犯罪和暴力事件、公眾人物隱私等方面,不僅“星、腥、性”等各種低俗場景出現在新聞媒體上,而且“冷血新聞”“惡搞新聞”“炒作新聞”頻現。二是在表現形式上過分強調故事性、趣味性,標題設置一味煽情,版面處理追求視覺衝擊,走新聞故事化、戲劇化的道路,感情因素和細節被大肆渲染,甚至以色情畫面、挑逗性動作和粗俗肉麻的語言來迎合低級趣味。

3.“你願意經常跟我一起騎自行車嗎?”在我國收視率頗高的電視相親節目《非誠勿擾》中,一位年輕的男嘉賓向女嘉賓馬諾祈求般地提問。馬諾則笑着用一句“我寧願坐在寶馬裏哭”來回答,讓無數電視機前的觀眾為之譁然。

《非誠勿擾》中另一對男女嘉賓在節目中赤裸裸的對白更令人感到驚愕——女嘉賓問一位男嘉賓:“你家有錢嗎?”男嘉賓直接宣佈:“我家是開廠的,在上海有三套房子。”

毫無疑問,馬諾和她所代表的一批“物質女孩”,信仰的愛情觀是金錢、地位、權力和享樂至上。這不僅引起了中國社會對節目中盛行的畸形“婚戀觀”的廣泛批評,也引發了受眾對社會主流價值觀屢受挑戰和踐踏的深深憂慮。

在江蘇衞視《非誠勿擾》創下收視冠軍、廣告暴利激增的刺激下,全國各地省級衞視爭相模仿,紛紛推出相親節目。一時間,熒屏裏遍佈“剩男剩女”,“拜金女”“富二代”等相親話題人物輪番登場亮相。

4.作為上海電視節期間的一項重要活動,白玉蘭論壇“中國電視主持人三十年回顧與展望”於2010年6月7日在上海舉行,主持人趙忠祥、沈力、曹可凡、敬一丹、王小丫、田歌、楊鋭、塗經緯等出席論壇。在論壇期間,趙忠祥等名嘴齊批目前一些衞視“熱播”的相親節目的低俗化傾向,表示“做節目不能只求收視率,媒體要自尊”。

主持人趙忠祥在論壇上説,我們要在思考中前進,是現在這個時代給予了現在的主持人、各個欄目無限的空間,三十年來從無到有,從稚嫩到成熟,並不是主持人的終止,而是“而立”。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來梳理。“在公眾媒體説過一些過火語言的人,製作節目的各個環節的人員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説。

而王小丫則説,自己在做一檔特別節目的時候,有一位伊朗小夥子現場徵婚,可一位女孩上來就問“你有房、有車嗎”,讓他非常不舒服。“作為主持人不能剝奪別人的話語權,但是作為媒體人要自尊,並要有責任來傳播正確的價值觀和優秀傳統文化。”王小丫説,“現如今,電視上有很多節目形式將家長裏短、吵架等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這是有些媒體故意將人的劣根性放大、渲染,而且很多節目這樣做了,讓人覺得很悲哀。”最後她表示,“審醜”不能成為做節目“抓眼球”的手段。

曹可凡説,除了亂和狠,我們的有些電視節目甚至比台灣的節目更“葷”了,這真讓人感到迷茫。過去節目追求真誠,現在節目就要假,要編劇編、演員演,更像情景劇了。這麼下去都有點不會做節目了。為了引人注目,好些節目都去採訪“鳳姐”,讓人感到一種悲哀。

5.娛樂本無罪,在日益多元化的現代社會中,人們在審美情趣上變得更加開放和包容,本不是一件壞事。然而,當商家爭相拿錢邀請一個自閉症病人、一名剛結束流浪的乞丐“犀利哥”出席走秀活動時,卻大獲成功;“寶馬女”馬諾、“豪宅女”朱真芳們越來越成為電視熒屏上的主角;深陷不雅照片、視頻的漩渦中的“獸獸”們不僅能安然脱身,反而藉機上位更加走紅。這些已經給人們敲響警鐘:有些人追求的不再是光明、正當、高尚的美,而轉為對離奇、低俗的人與事的熱烈追逐。並且,這種審“醜”的潮流已經從網上走到網下,從“個人作怪”走向“機構運作”,從“話題”變為“現實”。

觀眾們熱捧、追隨這些所謂的網絡紅人和娛樂事件,暴露的是現代人精神真空和價值虛無的一面。除了疏於提醒人們在盡情享受娛樂大餐的同時應當謹防其危害之外,媒體在這股潮流中的“越位”與“缺位”似乎更值得關注和深思。

6.國家廣電總局2010年6月12日通報,總局6月2日和8日先後下發管理通知,規範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通知要求,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不能由演員、模特、節目主持人、“富二代”、“成功人士”等身份的嘉賓佔據熒屏;不得選擇社會形象不佳或有爭議的人物擔當主持人;不得以婚戀的名義對參與者進行羞辱或人身攻擊,甚至討論低俗涉性內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義等不健康、不正確的婚戀觀。

“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要把好嘉賓關、主持人關、話題關、內容關、審查關、播出關。”在廣電總局日前下發的文件中明確指出,節目要有助於展現嘉賓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擇偶觀念,不得設計出位環節。所有交友類節目均不得現場直播,要嚴格執行播前審查和重播重審制度,對有問題的內容和錯誤的觀點必須刪除。

廣電總局要求相關電視台,“要嚴格按照本通知有關精神,認真做好節目預案、環節設計、嘉賓選擇、話題引導和播出審查等工作,切實辦好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引導廣大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婚戀觀。”

“廣電總局的通知規定得十分到位,來得很及時,”不少觀眾説,“如果電視台只為收視率,放棄媒體責任和道德底線,用越來越大膽的言論挑戰觀眾的極限,相親節目即便不被廣電總局叫停,也會被觀眾無情拋棄。”

7.在當下的一些省級衞視中,名目各異的相親類節目如火如荼,呈氾濫之勢。近日,國家廣電總局下發了《廣電總局關於進一步規範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的管理通知》和《廣電總局辦公廳關於加強情感故事類電視節目管理的通知》兩份文件,對最近引起很大社會爭議的相親類電視節目進行整改。對此,各界人士表示,電視應弘揚先進文化,為廣大觀眾奉獻健康精神食糧。

全國總工會宣教部部長李守鎮説,電視媒體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你的觀眾是誰?你宣傳的價值取向是什麼?在電視媒體受眾中,全國廣大職工是一個龐大的羣體。廣大職工羣眾需要娛樂節目來豐富精神文化生活,但他們需要的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愉悦身心的娛樂節目,而不是媚俗、低俗、惡俗的節目。電視媒體必須承擔起這樣的責任,即: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主旋律,以高品質的、具有健康格調和品位的文化產品來滿足職工羣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全國婦聯宣傳部負責人指出,在一些婚戀相親節目中大肆炒作渲染低俗、錯誤價值觀和婚戀觀,特別是依靠貶損女性形象、使用不健康語言等手段換取收視率,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廣大婦女的強烈反感。國家廣電總局日前下發文件,對這些節目進行旗幟鮮明的整治和規範,這是淨化社會文化環境、建設健康向上的媒體文化的有力舉措,符合廣大婦女的要求和願望。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研究部主任張德祥説,電視作為一個在現代生活中影響極大的媒介方式,追求收視率,強調市場無可厚非,關鍵是要把握好度,不能為娛樂而娛樂,為收視率而違背基本的道德理念和價值立場。國家的文化建設必須有優秀的團隊,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發出正面的聲音,做好正確的引導,這樣才能創造出體現民族文化精神、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作品。

電視藝術評論家仲呈祥認為,電視相親節目是有社會需求的,電視工作者要堅持引導,而非一味迎合,應該站在文化自覺的角度,注意培養一種沉穩而非浮躁、幽默但不油滑的欣賞趣味。他説,我們現在處於一個大眾審美經濟的時代,電視作為大眾傳媒中覆蓋面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媒介,必須注入審美精神,堅守人類的精神家園,防止道德滑坡。一些電視工作者在節目創新上的探索精神是好的,但必須反對功利化、媚俗化,決不能為了收視率而喪失電視人應有的社會擔當。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張建珍博士説,電視節目的成功首先要倡導正面價值,與大眾文化的深刻需求相呼應。作為一個吸引觀眾的交友節目,真實是節目的基礎,也是主導社會大眾價值判斷的來源。一些節目邀請模特、業餘演員等扮演普通人,充當交友嘉賓,喪失了“真實”這一基礎,成為單純為獲得“收視率”和“知名度”的“戲劇”,造成了大眾價值判斷的混亂,雖然贏得了收視率,卻喪失了媒體應有的輿論引導的功能與作用。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繫馬忠君博士説,收視率不是衡量節目的唯一標準,更不是降低格調、品位、用低俗醜陋和作假來迎合小部分觀眾心理需求的堂皇的藉口。一些節目以討論道德話題為幌子,實際上卻宣揚“拜金、炫富、崇洋”等種種變形、扭曲的愛情觀與價值觀。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楊早博士表示,相親節目可以辦,但節目的定性要很明確,如果定位為類似“真心話大冒險”的青春遊戲,一定要向觀眾明白宣示節目的遊戲性質,以免造成觀眾的價值混亂;如果定位為正經的交友節目,節目播出時必須注意刪減極端言論,以尊重公序良俗。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樑振華副教授認為,現在引起社會探討的並不只是節目,也包括節目裏的這些人所持有的戀愛觀念、職業觀念、擇偶觀念。一些節目把慾望赤裸裸地展現出來,觸犯了電視媒介應有的道德倫理底線,電視收視率越好,節目的存活空間越大。一些節目把這些扭曲的觀念放大,造成了連鎖效應,不僅對受眾而且對媒體也造成了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