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企業管理 > 國學智慧

孔子做人處事智慧: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原文】: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愠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論語·衞靈公》

孔子做人處事智慧: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今解】:孔子在陳國斷了糧,跟隨他的人都餓倒了,站不起來。子路滿懷怨氣來見孔子説:“君子也會如此困窘嗎?”孔子説:“君子在窮困中仍會堅守節操。小人一旦遭受窮困,那就無所不為了。”

正當孔子一行揚鞭奮蹄、車輪滾滾、剛進入陳、蔡邊境之時,忽然,擂鼓吶喊,殺出一隊人馬,將孔子師徒包圍得水泄不通。這一隊沒有文字標記、沒有級別之分的兵士,面若冰霜,軍容嚴整,問話不答,不攻,不殺、不放路,令人奇疑不解。

原來,孔子剛離開宛丘,陳君得知楚君欲聘請孔子的消息,為自己沒重用孔子而追悔莫及。於是,他與重臣密謀,決定派兵圍困,逼孔子一行自返陳國,這樣做既不失陳君體面,又能得到孔子師徒這一無價的人才羣。

遭困的當天夜裏,孔子密派一弟子單身溜出包圍,去楚國葉地求援。

被圍困的第二天,原來帶的糧、面便吃光了。進入第三四天,孔子師徒就地拾柴,燒點開水充飢,個個餓得面色憔悴,四肢無力。

而孔子卻照樣為弟於們授《詩》講《禮》,撫琴高歌……

圍困進入第五天,北面放開一個大口子,但孔子師徒就地拾柴、挖野菜煮着吃,並沒重返陳國。

在這飢餓難忍的日子裏,加之夜寒白天熱,有五六名弟子病倒了,有幾名弟子情緒波動很大,時而説些怨言。

一向直爽坦誠的子路首先提出了問題:“老師,對離魯周遊以來的遭遇我想不通。衞君、陳君對我們敬而不用,鄭君讓我們吃‘閉門羹’;更有甚者,我們連續蒙難:過匡被圍,經蒲遭扣、入宋受困、陳蔡絕糧,以後不知還會遇上什麼災難。為什麼我們老是賢才不得志、善良遭惡報?難道是我們欠缺仁德才能嗎?老師主張的仁政德治為什麼不能被各國君、相接受?難道……”

孔子耐心地做弟子們的思想工作。他説:“子路講得有點道理,但又不完全是這樣。有仁德的人並不一定有好結局。古之賢人叔齊,伯夷不是餓死在首陽山上了嗎?殷有三位仁人:微子因勸諫勿重賦聚財,被迫離開了殷宗室;箕子因諫紂王收斂淫亂暴虐行為而做了殷的奴隸;比干因進諫而被紂王剖心而死。……天下確實有很多博學深謀、大仁大德的君子而得不到好時運!子路啊,你們應明白,蘭草的芳香不因處深山不為人知而減弱。我們應學習蘭草,長君子之風。”

子路又問:“如此説來,君子處境困窘時應該怎麼辦?君子和小人的區別是什麼?”

孔子説:“君子處境困窘時,仍能堅定不移,信仰不變;而小人困窘時,就會任意妄為,沒有顧忌,不能把握自己。君子無憂,不懼困窘,視個人富貴安樂如浮雲;而小人終日為私利憂愁。”

聽了老師的話,弟子們的情緒好轉,幾位發牢騷的弟子臉色變紅,顯得內疚。閔損説:“老師的話明確地告訴我們,信仰是君子的靈魂,君子能拋棄個人的一切,但不能拋棄信仰!”

子貢插言:“老師,您多次身處逆境,為何始終不動搖?”

孔子答:“固為我身處逆境時,亦然堅定不移地追求信仰。”

顏回説:“諸侯不用我們,惡人圍困我們,絲毫無損夫子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才高匡世、能高濟民的形象和品格;正因為我們的老師品德、主張高尚完美,才出現調高和寡,諸侯難容的局面。然而,這又有什麼妨礙呢?不去修養崇高的志向是我們的不對,而我們有崇高的志向不被接受,只能説是君、相的過錯!”

聽了顏回的話,孔子似乎忘記了疲勞和飢餓,欣慰地笑着説:“顏回啊!你已有較高的仁德了,你我之心是相通的.。如果你是個有一定權力和財產的大夫,我願在你手下做事,當個好管家!”

顏回吃驚地説:“老師開這麼大的玩笑,我可擔當不起呀!”

顏回一句話把被飢餓折磨得無精打采的同學們逗笑了。有的説:“仁德禮治的信仰太重要了!”有的説:“老師用信仰之火再次燃亮了我們的心!”

遭困的第5天深夜,子貢和公良孺暗自溜出包圍圈,天亮之前,買回兩袋糧食,弟子們忙着打水、拾柴、煮飯,得以飽餐。

遭困的第7天,楚國派出的兵將車馬帶着許多糧食來了,那些不打旗號的圍困者看到“楚”字旗一跑而光,孔子師徒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