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企業管理 > 基礎素質

淺談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引導語: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發展的方向和理想,推進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發展的基本任務。要真正落實素質教育,需要教師具備與之相適應的素質。下面是yjbys小編為你帶來的淺談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淺談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今天,成都礪劍者為您介紹素質教育的基本特點及其重要性。

  一、素質教育的基本特點

1、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人員,任何一名社會成員,均必須通過正規或非正規的途徑接受一定時限、一定程度的基礎教育。

第一,保證接受教育成為每一個人的權利和義務。接受素質教育是每一個青少年最重要、最根本的權利。

第二,保證使整個民族的文化素養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絕新文盲的產生。 第三,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為未來的合格公民奠定素養基礎。

2、素質教育向兒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質”而不是職業素質或專業素質,是讓學生擁有“一般學識”(general learning)而不是成為某一專門領域的“小專家”或某一勞動職業的“小行家”。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基本素質,才有可能實現向較高層次的素質或專業素質的“遷移”。

3、素質教育的“發展性”強調的是“學會如何學習、學會生存”。真正的教育是形成自我教育。素質教育倡導尊重、發揮和完善學生的主體性。注意培養學生強烈的創造慾望、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

4、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能力、促進發展,是指在正確處理知識和能力之間的關係。

5、素質教育要立足於未來社會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學目標或就業需求。素質教育就是要改變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標是使年輕一代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

  二、素質教育的目標

1、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國民素質;而“應試教育”的目標是“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

2、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必然要面向全體青少年,面向每一位未來的國民。

3、素質教育為了提高國民素質,促進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動中將外部教育影響主動內化為自己穩定的身心素質。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成功的人格,全面發展人的德、智、體、美、勞等幾方面的素質。素質教育進一步完善了全面發展教育;素質教育深化了全面發展教育的內涵。根本途徑就是實施全面發展教育。德育、智育和體育是促使受教育者獲得全面發展的基本手段,也是提高受教育者素質的根本途徑。

  (一)、瞭解自己,強化自我意識:

在國小階段,孩子開始嘗識自主的與同學交流,但由於心智正處於由模糊向清晰的意識轉變,常常會產生自我矛盾的錯誤意識,會在迷茫、不自覺中對自己心靈進行傷害。一旦孩子有了正確的自我認識,就會自信,減少自我傷害,培養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識,瞭解自己,克服自我緊張,完善自我,培養自信將為孩子的未來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瞭解父母,樹立正確的家庭觀:

在9——12歲期間,孩子自我意識增強,心理意識開始產生獨立,與父母交流逐漸減少。該階段是孩子逆反心理的萌芽期,也是父母與孩子產生矛盾的初期,同時也是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觀的最佳時期。是瞭解父母,認可父母避免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家庭逆反心理的關鍵。

  (三)、認識老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在學校裏,主宰孩子的是老師,孩子與老師的關係是最直接影響孩子對學習好壞的外因,孩子對老師的認知程度越高孩子越喜愛學習,反之就會出現偏課或厭學。幫助孩子學會正確對待老師,學會與老師和諧相處,如何適應老師,適應學校是促進孩子學習,預防孩子與老師發生問題,避免孩子在學校發生心靈傷害最有效的辦法。

  (四)、我與學習,瞭解學習的重要性和目前的學習現狀:

在國小3——6年級的孩子常出現成績不穩定、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搞小動作、貪玩,回家不主動寫作業,主要原因是孩子對學習還處於被動,不明白為什麼到學校,學習是為什麼,為誰學習。在孩子被動學習的情況下,家長無論如何操心、努力孩子的學習都不好,家長稍一放鬆,孩子的成績就會下來,孩子還容易對學習還產生反感,產生惰性。

在國小階段要讓孩子理解明白到學校幹什麼,什麼應該幹,什麼不應該幹,明確學習的目的,通過學習和培訓幫助孩子內視自己,培養主動學習意識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時候正是對孩子當下學習和以後學習的關鍵時期。

  (五)、開心一家人,情感表達能力培養:

家庭除了靠血脈維繫以外更主要的是情感,由於社會的壓力,現在的家庭,尤其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溝通越乏減少,這也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與人相處情感表達至關重要,也是人際和諧的基礎,更是家庭交流的基礎。培養孩子如何與家長的表達情感是培養孩子情感交流促進家庭和睦最愉悦有效的方法。為孩子適應未來情感社會的生活,學會與同性、與異性友好相處打好基礎。

  (六)、需求表達能力訓練:

孩子永遠都有買不完的小東西,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需要準確的表達方式,當要獲得他人(家長、老師、同學......)的幫助時要有獲得需求的表達方法,然而,現在的孩子最常用的辦法就是“我要這個”“給我買這個”“我不懂”“我不會”。當孩子的渴望被不斷拒絕的同時也就會抑制他們交流的主要動機,並對被求助產生疏遠情緒。而在人的一生中善於表達需求,學會求助是重要的生存技能

  (七)、情緒控制力訓練:

孩子從小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他人的批評、責備、吵嚷、生氣、厭煩甚至罵和打。不能夠正確地面對負面情緒,孩子的心理就會產生負面影響。其實人都有兩面情緒,如父母,憤怒只是父母的一種負面情緒表現,孩子瞭解了父母的情緒的兩面性,就容易接受父母,就會避免和父母發生矛盾。通過對父母的瞭解,孩子也瞭解了人的兩面情緒,就會提高面對他人的負面情緒的承受能力。

  (八)、讚美的力量——誰都喜歡我:

一句讚美的話讓老師喜歡你,一句讚美的話使同學願意與你交往,孩子正確對待現實,避免和減少對別人挑剔的習慣,對於孩子的人生是極其重要。有人説,這個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一個人如果在這個世界上看不到美,他就會和這個世界產生對抗心理,和世界對抗的結果,就會自取滅亡。在國小階段教會孩子發現美,培養孩子發現美的眼睛,,對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重要的基礎作用,這將幫助孩子在一生中減少與人發生分歧、矛盾、爭鬥和傷害,對孩子提高生命質量。

  (九)、打開心扉,與父母交流能力訓練:

有一項調查顯示:現在的孩子遇到問題,60%找同學,30%自己解決,9%找有關機構,1%找父母。孩子有事不告訴家長現在已經成了非常普遍的現象,孩子和家長的交流一旦中斷,親子關係的危機也就從此開始,家長不瞭解孩子,心中就會不安,而孩子對父母的信任也由於缺乏交流而開始降低。可以説,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和家長的交流一時一刻也不能停止,幫助孩子培養與父母及時交流思想的習慣,這樣能使家長隨時隨地瞭解孩子、掌握孩子、有效地幫助孩子明辨是非,減少孩子行為的盲動性,避免盲目行為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也便於家長對孩子進行更加有效的監護,避免產生監護中的失誤。

  (十)、我的魅力指數:

讓別人接納自己首先就要了解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通過對自我形象(言談舉止、行為習慣)分析瞭解自己在別人眼中,在一個羣體中是什麼形象,這樣就能明白別人如何對待自己的原因。根據別人眼中自己的形象,就可以對自己作出調整,形象好的要繼續發揚,形象不佳要進行修正。使孩子主動注意形象和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