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企業管理 > 上市輔導

上市與不上市的區別相關解析

引導語: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這種公司到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須經過批准外,還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所謂非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沒有上市和沒有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下面是yjbys小編為你帶來上市與不上市的區別相關解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上市與不上市的區別相關解析
  篇一:上市與不上市的區別相關解析

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的區別是什麼?

依公司股票是否上市為標準,可將股份有限公司 分為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指所發行的 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其授權部門核准在 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是指其 股票未獲準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公司,有時泛指 上市公司以外的所有公司。 上市公司因其股票可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而使 其股票的流通性及變現能力極強,這不僅能使投資者 通過買賣股票的行為進入或推出資本市場以達到獲取 資本利得或及時轉移投資風險的目的,也可在一定程 度上促使公司改善經營管理、 接受公眾及政府的監督。 非上市公司因其股票不得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交 易,缺少穩定、暢通的流通渠道而使其股票的流通性 及其變現能力受到影響。故上市公司往往比非上市公 司更受投資者的青睞。

  篇二:上市與不上市的區別相關解析

買殼上市和空殼上市有什麼區別

與一般企業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優勢是能在證券市場上大規模籌集資金,以此促進公司規模的快速增長。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已成為一種“稀有資源”,所謂“殼”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由於有些上市公司機制轉換不徹底,不善於經營管理,其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喪失了在證券市場進一步籌集資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這個“殼”資源,就必須對其進行資產重組,買殼上市和借殼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資源的兩種資產重組形式。? 所謂買殼上市,是指一些非上市公司通過收購一些業績較差,籌資能力弱化的上市公司,剝離被購公司資產,注入自己的資產,從而實現間接上市的目的。國內證券市場上已發生過多起買殼上市的事件。 借殼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團公司)通過將主要資產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來實現母公司的上市,借殼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強生集團的“母”借“子”殼。強生集團由上海出租汽車公司改制而成,擁有較大的.優質資產和投資項目,近年來,強生集團充分利用控股的上市子公司—浦東強生的“殼”資源,通過三次配股集資,先後將集團下屬的第二和第五分公司注入到浦東強生之中,從而完成了集團借殼上市的目的。

買殼上市和借殼上市的共同之處在於,它們都是一種對上市公司“殼”資源進行重新配置的活動,都是為了實現間接上市,它們的不同點在於,買殼上市的企業首先需要獲得對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權,而借殼上市的企業已經擁有了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從具體操作的角度看,當非上市公司準備進行買殼或借殼上市時,首先碰到的問題便是如何挑選理想的“殼”公司,一般來説,“殼”公司具有這樣一些特徵,即所處行業大多為夕陽行業,其主營業務增長緩慢,盈利水平微薄甚至虧損;此外,公司的股權結構較為單一,以利於對其進行收購控股。? 在實施手段上,借殼上市的一般做法是:第一步,集團公司先剝離一塊優質資產上市;第二步,通過上市公司大比例的配股籌集資金,將集團公司的重點項目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第三步,再通過配股將集團公司的非重點項目注入進上市公司,實現借殼上市。與借殼上市略有不同,買殼上市可分為“買殼——借殼”兩步走,即先收購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然後利用這家上市公司,將買殼者的其他資產通過配股、收購等機會注入進去。

  篇三:上市與不上市的區別相關解析

  IPO和買殼上市區別

企業在做大做強過程中,或多或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企業發展面臨資金短缺是一個較為普遍的難題。一些優秀的企業在其發展規劃中,毫不猶豫地將IPO作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最有效途徑,這也是影響國內證券市場融資效率的瓶頸之一;同時,也有些企業通過買殼上市順利實現自己的戰略發展目標。

  一、 定義上的區別

IPO是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公司向證券管理部門提出申請,證券管理部門經過審查,符合發行條件,同意公司通過發行一定數量的社會公眾股的方式直接在證券市場上市。而買殼上市是指在證券市場上通過買入一個已經合法上市的公司(殼公司)的控股比例的股份,掌握該公司的控股權後,通過資產的重組,把自己公司的資產與業務注入殼公司。

 二、IPO優缺點

優點:通過IPO上市,企業可以迅速募集資金,增加現金流入;可以規範企業行業、財務體制,完善企業內部管理,讓企業在公眾的監督下運行;可以使企業的股權、業務、資產、人員、業績穩定;迅速提升企業形象,幫助企業開拓市場等。

缺點:由於受到券商通道制的影響,IPO通常需要2至3年的期限,排隊時間長;對企業的核查嚴格,程序複雜,要求也較高;若不能過會,對公司的形象和未來發展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等。

  三、買殼上市優缺點

優點:買殼上市具有上市時間快,節約時間成本的優點,因為無須排隊等待審批;買殼上市後,通過對資產與業務的重組可以改善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保持良好的融資渠道,進一步提高經營業績,維持再融資的可能;買殼上市相對IPO而言,對企業的要求不是很高,證券監管部門對其收購殼資源和資產重組的審核要求不是十分嚴格。

缺點:由於信息披露制度和要約收購制度的強制性要求,企業買殼的透明度和風險都較大,市場上真正乾淨的殼很少,或者就是殼的購買成本太高;通過買

殼成為上市公司,由於股票的流動性有限,因此在併購中其股票並不能像現金一樣成為賣方普遍接受的硬通貨。

  四、兩者優劣比較

相對IPO上市,買殼上市具有一定得優勢。首先,IPO上市比較耗費時間,對急於融資的企業來説,時間就是金錢,而這個時間週期未免太長了。而買殼上市大約需3-9個月的時間即可達到目的。這是兩者間最大的差異。其次,IPO上市有時因為承銷商不願或市場不利會導致上市發生困難而撤回上市申請,成功沒有把握,而前期上市的大量費用投入已付出;而買殼上市因操作上市過程不受外在因素的影響,上市成功是有保證的,但前提是必須找到好的殼公司。最後,買殼上市的費用要比首次公開發行的費用低。因為沒有龐大的律師費用、保薦人費用、公開發行説明書費用以及承銷商的佣金。買殼上市除了買殼費用外,只要付有限的律師費用、會計師費用和財務顧問費用。

不過,IPO上市並不是完全沒有優點。首先,IPO上市一旦完成,就意味着公司已經成功集資了。而買殼上市的成功並不等同於公司融資目標的完成,買殼上市能否成功取決於公司能否在資本市場上融到資。能否成功融資要視乎公司能否推動股票的上揚,最終實現進行二次發行(增發新股或配股)或私募配售完成。其次,上市會有更多機構的關注和支持。首次公開發行由承銷商組成承銷團推動股票上漲,因此在市場認知度提高方面有較大的優勢。買殼上市則要聘用投資者關係管理公司和造市商共同工作,但因為造市商大部分是小型券商,市場影響力有限,在尋求投資者關注方面是相當大的挑戰。很可能原本不知名的企業買殼以後繼續不知名。

綜上所述,判斷通過IPO上市還是買殼上市的好壞,不在於這種上市的方式,而在於企業的本身。如果企業有經濟,技術在同行業內領先,生產的產品在同行業有着巨大的市場潛力,且不可替代,擁有着良好的財務狀態,該企業不需要考慮買殼,直接申請上市;如果該企業急於上市融資,並且能找到合適的殼公司收購,那可以通過買殼的方式實現上市,這種方式比較適合規模小一些的民企。此外,買殼上市對於企業本身不便於進行股份制改造,業務範圍跨越不同行業的企業進行分拆上市是較為有利的。

  五、“殼”資源應具備的特徵

目前,我國企業上市是一種稀缺資源,不少上市公司在連年虧損後僅依賴其上市資格而成為純粹的“殼”資源,其股價仍能高居不下,成為中國股市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買殼上市所涉及的成本就可以劃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公司價值,即買殼方所購買的“殼”公司的價值;二是上市價值,即“殼”的價值,指“殼”所藴涵的各種權利和義務以及由於“殼”的稀缺性所衍生的價值。也就是指上市資格的稀缺性所帶來的價值。

 “殼”資源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融資便利。

與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具有融資上的便利,它可以利用配股和增發新股等行為來募集資金。這種融資便利及其稀缺性就構成了“殼”公司的主要價值之一。而對於績差“殼”公司而言,由於其不具備配股融資資格,尚需買殼方注入優質資產以恢復其融資功能,股票融資便利的價值也將因此而降低。

  2、流動性便利。

與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具有流動性便利。上市公司的投資者可以隨時變現手中的股票,從而減少投資風險,買殼方的要求投資風險貼現率相對與其購買非上市公司可以較低。另外,投機心理較大的買殼方收購上市公司後還可以通過包裝轉手出售獲取投機收益。

  3、“殼”所具備的特徵

按國際慣例,殼公司一般指在國際證券市場上擁有和保持上市資格,但相對而言,業務規模小或停業,業績一般或無業績,總股本與可流通股規模小或停牌終止交易,股價低或股價趨於零的上市公司。

根據我國股市買殼上市的實踐來看,“殼”公司具有這樣一些特徵,即“殼”公司所處的行業大多為夕陽行業(如冶金、商業、紡織等行業中的買殼上市行為較為多見),其主營業務增長緩慢,盈利水平微薄甚至虧損,公司的股權

結構也較為單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較低,便於買殼方對其進行收購控股。

  (1)股本結構與股本規模

一般來説,對於流通股在總股本中佔有絕對比例的上市公司,分散的股權結構,將使收購轉讓較為方便。股本規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買殼成本規模的大小,過大的股本規模有可能使收購公司因收購成本過大而難以完成最終收購目標。

 (2)股票市場價格

股票市場價格的高低直接關係到買殼方收購成本的大小,股票市場價格是協議的收購價格的主要依據,市場價格越低,對買殼方越有利。

(3)經營業務

一般來説經營業務比較單一、產品重複,缺乏規模經濟效益和新的利潤增長點的上市公司、夕陽產業,根據規劃將列入淘汰壓縮行業的上市公司,較易成為殼公司目標。

  (4)經營業績

經營業績好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經營管理能力與水平的高低。經營業績比較差,在同行業中缺乏競爭能力,位於中下游水平的上市公司,往往成為上市公司買殼的目標。經營業績過分差(如虧損嚴重)的上市公司,由於買殼後,買方可能要承擔過重的債務負擔,買方對其收購熱情將大打折扣。

 (5)財務結構

一般來説,財務結構狀況好的上市公司不易成為買殼的對象,而財務結構狀況過分差的上市公司對於買殼方來説,可能因收購後資產重組所需代價過大而失去收購意義。

 (6)資產質量

企業資產質量包括企業知名度、人力資源、技術含量以及主營業務利潤比重。由於買殼上市更看重的是“殼”公司的上市公司資格,而非殼公司有形資產,收購方在對收購目標公司收購後,一般會出售變現原有公司資產。因此,資產質量一般,專業化程度不高的公司,其資產變現相對方便,較為適合。

  (7)公司成長性

主營業務利潤或利潤總額增長率、產品的年銷售收入增長率大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成長性高低。成長性好的上市公司一般不會輕易成為購買對象,只有那些增長率較長時期徘徊不前的上市公司,易成為殼公司目標。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買殼上市的模式也存在這些情況:部分績優上市公司也捲入到了買殼上市的行列。買殼方看中的是績優上市公司的“殼”價值,即其能為買殼方提供融資和流動性便利,或者是強強聯合,為公司應付未來競爭打下堅實基礎;證券公司和投資公司涉足買殼上市的現象日益增多;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規範化的要求使得國資或資產經營公司控股的企業中買殼上市行為較為頻繁,而國有股轉讓、授權經營或無償劃撥也為買殼上市提供了一個低成本的途徑;另外,地方政府為整合當地產業的發展,也可能會採取合併“殼”資源的做法。所以,“殼”的特徵也不侷限於績差公司。國資控股公司、投資公司控股公司、績差公司、三無板塊、標購板塊等都有可能成為目標公司。

標籤:上市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