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設計 > 環境設計

淺析現代園林景觀設計

園林景觀設計是室外空間設計的一大分支,正在吸引越來越多人的目光,其主要是藉助造園的手段,配合工程技術,在對某一區域的地貌重新進行人工設計,輔以綠色植被,構造特定景觀羣,同時對景觀進行合理放置,營造出景緻幽雅、舒適恬靜的自然風光和休閒環境。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其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留下了濃厚的印跡。現代園林設計處於快速更新的狀態,廣大設計人應當積極汲取中華文化中的美學精粹,將其融入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之中,創造出富含中華文化的審美風格。

淺析現代園林景觀設計

  一、景觀審美趨向對我國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影響

隨着時代的進步,審美的趨向無疑是多元化的,這勢必也會導致審美的客體更加趨於多元。對此,我們應當辯證地看待這種趨向,深入探究審美的意義,及其對我國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作用。

首先,當前時代的審美主體已經不再侷限於名師大家,普通羣眾也更加頻繁地參與進來,審美活動本身也更加地生活化。園林景觀作為大眾平時接觸較多的藝術作品,已經成為了大眾審美的主流對象。現代園林景觀的作用大多數情況下是用來供大眾休憩欣賞的,因此設計者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儘量從大眾的視角出發,考慮大眾的審美觀點,設計出親近大眾的景觀。考察“深圳人的一天”和西安環城西苑可以發現,它們都是從大眾的視角出發,滿足了大眾審美的需求,構築了現代園林景觀,並收穫了羣眾的喜愛。

其次,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審美趨向,在於力求景觀與大自然的和諧共存,以及景觀對於歷史的傳承,強調景觀的多元化和可持續性。然而,隨着科技的更新換代,景觀審美的新趨向卻將景觀設計帶進了模式的死衚衕。園林中的大圓套小圓設計被頻繁使用,圓與弧線在設計中的運用也是過於大眾化,甚至雷同的假樹、假山,使得園林景觀的設計毫無特色可言。這樣的設計僅僅迎合羣體對於西方美的趨附,忽視了景觀設計的審美要素,也違背了景觀設計的可持續性原則。

結合以上來説,現代景觀審美的特點更像是一種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挑戰。設計者如何才能在設計過程中既滿足現代審美的要求,又避免設計的同質化,是廣大園林設計者應當深思的問題,對此有必要從園林景觀設計的審美要素中尋找答案。

  二、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審美的本質

儒學經典中宣揚的道德品質對我國園林設計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根據儒學思想的指導,設計者應當基於對儒學的思考,借鑑傳統造園技巧,依託景觀空間進行美學傳遞,藉助景觀佈置進行審美氛圍的營造,儘可能地在設計中滲入對道德的感悟,如此方能體現其審美本質。

(一)景觀元素中的審美

怪石小溪、草木繽紛可以説是園林景觀設計的必備要素,顯示了我國的相關審美理念。在我國的傳統理念當中,有“四君子”和“歲寒三友”之説,無不寄託了高尚的情操,可見植物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藉助植物代表的高尚品質,將景觀與人們內心的追求進行碰撞,達到感化人心的目的。山和水一般可以用來描述人的穩重和大度,同樣可以利用山和水寄託人們對於高尚情操的追求。在景觀設計過程中,大量運用山水草木,源於這些景物所表達的內涵與人的高尚品質存在一定的關聯,觀賞這些景物能夠引起人們對於美好品質的嚮往。由於長期受到儒學的薰陶,在景觀設計當中大量運用代表高尚品質的山水草木,正是我國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審美的要點。

(二)景觀空間中的審美

景觀的空間分佈作為園林設計的重要組成,對設計整體效果的提升起着關鍵作用。景觀空間的功能不單單在於提供休息的場所,它還可以為人們的社交溝通提供便利,其功能更加趨於多樣化。所以,設計者應當認真思考每一景觀需要擔負的任務,將它們通過精妙的設計進行融合,在融合形成的整體中發揮每一個角色的作用,構築豐富多彩的景觀環境,真正讓觀賞者體會到美的存在。想要較好地形成這樣的`效果,還需要認真思考儒學中的悦心理念,而不是過多關注其在園林中顯現的具體形態,應當去探索超脱景觀形態的那種可以激發觀賞者道德感悟的體驗。美的感覺不是單純的外在形態就可以勾起的,需要景觀給人一種美的感知,那樣才能夠讓人感受到真正的美。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應當緊緊依靠儒學精髓,從大局層面思考每個景觀的存在意義,通過滿足觀賞者的精神訴求,既帶給觀賞者美學體驗,又勾起觀賞者的道德思考,這樣才是景觀空間中的審美。

  三、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審美的形態

在現代園林設計中,儒學強調的“天人合一”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其倡導的美學理念已經成為設計的關鍵,促進着審美理念的完善,對於和諧的不斷追求是儒學應用於設計的完美展現。“天人合一”在園林設計中可以有兩種理解:其一,園林景觀之間的和諧;其二,園林景觀與遊人之間的和諧。在園林設計中,人與景觀的和諧即人與景觀通過交融,達到二者各自的平和狀態,進而共同構成和諧的整體。

(一)儒家思想的影響

儒學薰陶下審美的特點在於,我國園林景觀設計不僅擁有自身超然的審美內涵,還擁有該審美內涵與生俱來的審美形態,該形態便是“天人合一”,意指人與大自然形成完美的一體。《論語》作為儒學經典,包含了孔夫子對於《關雎》的相關評話:“樂”和“哀”代表着動作行為,“不淫”和“不傷”代表的就是行為應當剋制,不應過於放任。這句評話包含了孔夫子對於美的認識,“不淫”“不傷”便是孔夫子眼中的“天人合一”。我國園林景觀設計應當恪守的審美標準就是“不淫”“不傷”,應當儘可能地追求“天人合一”。該思想對我國園林景觀設計具有指導作用,引導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追求平和淡然,這使得我國的園林設計中充滿了對審美形態的全新認識。

(二)“天人合一”的審美形態

儒學中主張的“天人合一”便是讓遊覽者在園林中感受到平和的氣息並體驗到自身與景觀的完美融合,從而避免觀賞過程中心緒的波瀾起伏,全程處於“不淫”“不傷”的狀態。“天人合一”不可能單單依靠形態的選擇實現,還需要關注景觀的整體效果,空間佈置當然也是不可忽略的重點,應當儘可能做到錯落有致。設計應該顯露出儒學的美感訴求,使觀賞者能夠藉助感觀體會到美的存在,促進審美與景觀形態的和諧統一。想要表現出這種超俗效果,就要思考設計中如何傳遞情感,主要是通過平和的方式傳達,避免過於直白的宣泄。設計者可以通過對審美形態的探究,領悟出設計思想的更新路徑。儒學與景觀設計的融合必然會創造出全新的設計素材,設計者們應當認真體悟“天人合一”,將其視為和諧景觀設計的指導依據,進一步加強對生態自然的保護意識。

  四、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審美的功能

儒學是我國園林景觀設計的方向指導者和素材供給者,對於設計的審美功能具有決定意義,而且影響極為深刻。這一部分將對設計中的審美功能進行探究。

(一)藝術功能

我國園林景觀設計具有明顯的特點,那便是不過分關注園林本身,更多地關注如何創造審美的藝術功能。實現“天人合一”,提供平和自然的直觀感受,關注景觀的整體排布,這就是我國相關設計的審美功能訴求。就拿一般山頂都會放置的亭台來説,它的直接功能是給予遊覽者歇息的場所,併為遊覽者的觀賞帶來便利,可是當遊覽者遠望亭台時,他們能夠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亭台與山脈連為一體的高聳之勢,從而激起心緒的動盪,勾起遊覽者對相關詩詞描述的共鳴,並進一步影響遊覽者的觀賞情緒。

(二)精神功能

我國古代學者常常把文章比作山水,把山水視作文章,他們認為山水如同文章能夠打開人的眼界,傳遞精神,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園林大多擁有雅緻的氛圍。作為我國文化的精華,在設計現代園林景觀時,這份雅緻也應該被傳承下來,設計中不應該只是簡單地鋪些草、種些花、放幾塊石頭又或者是挖幾條溝渠,而是應當藉助這些外在的景觀形態陶冶遊覽者的氣質,帶給其精神上的滿足。遊覽者在貼近自然的氛圍中可以真正地放鬆身心,將思想融入環境中體會和諧的感受,靠近儒學經典。設計者應當切身感悟儒學經典,在設計中強化對遊覽者感觀調動的同時,給遊覽者淨化心靈的感受,使其獲得精神上的美學感受。

標籤: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