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外語 > 漢語

古代文言文常見的句式

漢語1.94W

導語:一個句子必須按照一定的模式來組織,這個模式稱為句式。下面YJBYS小編向大家介紹古代文言文常見的句式,歡迎參考!

古代文言文常見的句式

  1、判斷句式

1)“……者,……也”式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阿房宮賦》)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説》)

2)“……,……也”式

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戰》)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鴻門宴》)

3)“者““也“都不用式

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

秦,虎狼之國,不可信。(《屈原列傳》)

4)用“皆、乃、為、即、則”表示判斷。

環滁皆山也。(《醉翁亭記》)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其季父項梁,樑父即楚將項燕。(《史記·項羽本紀》)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5)用“是”直接表示判斷

問今是何世。(《桃花源記》)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

  2、賓語前置

賓語前置就是賓語移置在謂語之前。在文言文中,賓語前置有下列五種情況:

1)、疑問句賓語前置--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一般放在謂語之前。

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沛公安在?(《鴻門宴》)

吾誰欺,欺天乎?(《論語·子罕》)

2)、否定句賓語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詞作賓語,則賓語前置。

古之人不餘欺也?(《石鐘山記》)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論積貯疏》)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宣公十五年》)

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

3)、敍述句賓語前置--敍述句賓語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詞作標記。

宋何罪之有?(《公輸》)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説》)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賣柑者言》)

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曹操《求賢令》)

4)、介詞賓語前置--把介詞賓語移到介詞之前,起強調作用。(注:一般出現在疑問句中)

王曰:“何以知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孟子·滕文公上》)

其有不合者,仰面思之,夜以繼日。(《孟子·離婁下》)

  3、定語後置

在古漢語中將定語移置在中心詞之後的現象。定語後置一般有三種情況:

1)、“中心詞+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定語+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2)、“中心詞+之+形容詞(定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涉江》)

3)、“中心詞+數量詞(定語)”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説》)

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

  4、主謂倒裝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湯問》)

快哉此風!(宋玉《風賦》)

  5、介詞結構後置

在古漢語中將介詞結構放在謂語之後的現象,一般由“與、以、為、自、於、”等為標誌。

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赤壁之戰》)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石鐘山記》)

  6、省略句

1)主語省略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淆之戰》)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牀下。(《詩經·七月》)

2)謂語省略

一鼓作氣,再(擊鼓)而衰,三(擊鼓)竭。(《曹劌論戰》)

3)賓語省略

動詞賓語的.省略

例:屠懼,投(之)以骨。(《狼》)

介詞賓語的省略

例:旦日,客從外來,與(其)坐談。(《鄒忌諷齊王訥諫》)

4)介詞省略(以省略“於”最為常見)

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於)河北,臣戰(於)河南。(《鴻門宴》)

  7、被動句

1)“……於……”式。例如: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孟子》)

2)“……見……”式。例如: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

3)“……見……於……”式。例如: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廉頗藺相如列傳》)

4)“……為……”式。例如: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

5)“……為……所……”式。例如:

高祖擊布時為流矢所中。(《高祖本紀》)

  8、固定句式

在文言文中,常常將某些虛詞結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一種固定的表達方式,這種習慣使用的句式稱之為固定句式。常見的固定句式如下:

“(其)…之謂也/矣/乎”

“…(有)無…以…”

“得無…乎”

“孰”與“…孰與…”

“有…者”

“與其…孰若/豈若…”

“…有(無)所…”

標籤:文言文 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