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網絡 > 速錄速記

速錄師克服不了兩大難

從近年來速錄業的實際運作與推廣來看,速錄機更新換代、配套軟件升級提升,確實讓速錄業光明一片、速錄師如魚得水,“音到字到、音止指停”並非是什麼稀罕事了。但是,速錄從業者,都有繞不過去的“兩大難題”:一是保密之難,二是方言之難。

速錄師克服不了兩大難

  先説“保密之難”。

馬雲説,現在正由IT時代向DT時代轉變。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大數據、雲時代直迫切眼前,電子商務、移動辦公、無紙化操作成為慣常的工作形態,各類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電子檔案管理和信息及時存儲需求越來越大,並呈現井噴之勢。速錄成為最契合這一趨勢的職業技能

然而,這些機關企事業單位並未向速錄完全地敞開懷抱,而是謹小慎微地觀察,有節制、有限度地接納與使用,為什麼呢?因為信息保密!

每個單位都是所在行業的一個實體,要想生存與發展都有自身的特色與優勢,進而形成自己的保密要求,且將保密置於優先地位,以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他們瞭解熟知速錄的方便快捷,卻又憚於失密不得不對速錄猶疑再三。似乎,這成了速錄業無法跨越的'一大難關。

説來也好理解,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公務信息、會議紀要、活動記錄等,對於無關者毫無意義,對於有關者卻價值連城。譬如重大項目規劃評審,對於局外人惹不起什麼主意來,對於那些開發商而言是求之不得的好東西。

在承認現實的基礎上,如何予以破解呢?單憑溝通交流是無法説服相關單位徹底接納速錄的。法治社會,契約為先,唯一的辦法就是速錄者與服務單位簽訂保密協議,作為一種剛性、一個共識、一種底線,共同恪守,共同約束,成為慣例。

近年來,國家正在鼓勵機關單位面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契機。速錄服務作為一項新生的社會公共服務,可以通過主動與機關單位洽談,簽訂購買社會公共服務合同,同時附以嚴格的信息保密協議。

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由速錄單位派出專職速錄師,常駐服務單位,負責各類速錄服務工作,即時聽候調遣使用,幾乎等同於該單位的一份子;也可以根據任務要求臨時委派,補充簽訂個人保密協議,完成任務後將所有速錄信息交予服務單位,若有信息與資料遺失承擔相應法律責任,以此打消服務單位的保密顧慮。

  再説“方言之難”。

我國幅員遼闊,34各省市自治區,各種方言林林總總,遭遇方言成為速錄師最頭疼的事兒,這和業務水平無關。很多或活動,現場速錄時難免會有發言者不説普通話而是説方言,一個字也聽不懂,急得滿頭大汗也於事無補。

現在的速錄師培訓都是以普通話為基準的,也就是速錄師自己本地的方言能解決。對於異地方言,往往是卡了殼。如上海話、客家話、陝西話、膠東話等,出了名的難懂,對外地人而言幾乎是天書,速錄師毫無辦法。這種情況,對服務單位來説,則是很正常的,因為人家購買了你的服務,要的是服務結果,再説服務單位也不能保證人人都得説普通話。

面對“方言之難”,解決辦法還是有的:一個是,大型的現場速錄會議,要臨時配備一個當地的速錄師輔助,碰上本地嘉賓説方言,可以臨時頂上去;二個是,和服務單位提早溝通,希望得到人家的理解,即把方言嘉賓的話進行錄音存儲,會後第一時間聯繫交給方言所在地的速錄師整理完成,然後交稿。

説到底,就是對每一個可能的情況都做好準備,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資源,協同發力,共同完成任務。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了,只能是如此。這就要求速錄機構(實體)必須建立廣博的行業人脈體系,對難懂方言所在地的速錄師進行專項儲備,隨時可以聯繫調用應急;再有,速錄協會作為行業機構,要發揮牽頭作用,進行方言速錄的專題研究,統籌組建一支方言速錄師預備隊,與各地速錄實體實現資源共享,加快速錄行業克服短板、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