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文藝 > 音樂

如何學習西方音樂史

音樂3.03W

只有在較好地掌握西方音樂史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正確理解音樂。那麼要如何學習西方音樂史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如何學習西方音樂史

西方音樂史作為一門音樂理論必修課程,無論在高師音樂院系音樂學專業,還是專業音樂院校,都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重要的音樂史論課程。它為每一位學習者提供了西方音樂發展的歷史脈絡,主要論述西方音樂中的各種音樂現象的發生、發展及演變過程和對這些演變過程的哲理性思考。在內容上主要分為四個方面:一是音樂理論的發展史;二是音樂家的發展史;三是音樂作品的發展史;四是音樂美學的發展史。它是融入史學之中的一門具有獨特視角和專門論域的學問。

西方音樂史是一門重要性、系統性都很強,同時信息量、知識點多而廣的學科,它是每個音樂學習者或多或少都要了解的。在學習西方音樂史時,我們要培養對西方文化的興趣,並且對西方歷史的發展有大致瞭解。只有在對西方文化有了一定認識之後,才有可能深入學習,才能在西方歷史裏探索到西方音樂史的發展。也就是使學習者在西方歷史的大環境裏進入到西方音樂學習的領域探究。與此同時,我們應該在單獨學習西方音樂的過程中,宏觀學習音樂在西方歷史中的地位及整體發展過程。

在學習西方音樂史的過程中,某些人過於在意該時期音樂總體的發展狀況、音樂事件、音樂家所處國家的歷史文化、音樂家本身的生活經歷、該樂曲在音樂史上的貢獻與影響等書面化、理論化的內容,並且對文字進行了記憶,卻沒有進一步領悟到這些文字所描述的時期的音樂特點應該如何在聲樂、器樂表演上表現出來。一味地進行文字記憶,無助於知識的運用,失去了學習西方音樂史的意義。

如今用大篇幅的純文字描述音樂作品甚為普遍,並且是在校生主要的音樂學習方式。但僅僅對於文字描述的學習往往浮於表面無法深入,甚至會先入為主地吸收一些主觀的甚至錯誤的觀念,這十分不利於對西方音樂史全面而系統的掌握。西方音樂史課程在音樂學習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其本身具有的價值及對其他相關學科學習的影響是巨大的。如器樂、聲樂、舞蹈等藝術形式的學習表演都需要學習者對西方音樂史有一定了解,這種瞭解不應該是片面的、輪廓性的,而是需要有一定的深度及體會,將史學知識內化為正確的表演風格。也就是説,我們在音樂學習中不應該只是寬泛地瞭解簡單的作品及作曲家概述,而應該全方位、深層次地思考和探索音樂中的深度。我們必須以科學客觀的態度和嚴謹辯證的方式學習西方音樂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把握音樂的客觀發展規律。

音樂學習不應該只是一種從書本到理論記憶的接受過程,因此,並不能苛求字句上的準確。學習者更應強調從音符到音響再內化為對音樂的理解。通過理論學習、背景瞭解、視聽結合、作品分析等形式相互深入才能更好地發掘出音樂本身的內涵,否則,音樂的價值將被無聲的音符及文字敍述所掩蓋。學習西方音樂史是為了學習並且較好地欣賞音樂做鋪墊,為了創造或者再度創造音樂打基礎。以急功近利的學習態度學習西方音樂史,不僅會損失不必要的學習時間,更會使學習者對西方音樂史理解空泛化、卷面化。

由於學習者的專業不同,在學習西方音樂史時應該有所偏重和區別。以鋼琴學習為例,如果鋼琴演奏者能更多地學習瞭解鋼琴的發展史、不同時期的鋼琴家和他們的作品、生平等鋼琴藝術史方面的知識,那就會對鋼琴演奏水平的提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鋼琴演奏是一門表演藝術,是演奏者們通過自身純熟的演奏技巧表達作品,正確演繹作品本身的內涵,並抒發作曲家豐富情感的藝術表現形式。鋼琴演奏的根本目的是揭示樂曲多樣的內涵,感染聽眾。欣賞一場美好的鋼琴演出能使人身心愉快、陶冶情操。鋼琴演奏的本質是對作品意義的詮釋,需要演奏者理性地分析,同時感性地把握作品,確定用怎樣的方式更好地演繹。與其他音樂表演藝術一樣,鋼琴演奏是把作曲者書於紙上的音符變為情感豐富、色彩鮮明的音響的二度創作。當我們在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時,其實就是在對音樂家的生活狀態、內心世界進行剖析和探索,使音樂學習者與作曲家的思維更貼近,更好地瞭解作曲家所處的時代及生平。演奏者應忠實而不失新意地準確表達作曲家音樂思維的原有意圖,賦予原本靜止的音符生命。

對於廣大高校鋼琴演奏學習者來説,經過多年的基本樂理的學習及技巧的練習,讀譜並嚴格按照譜面完成一首鋼琴作品,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但是,對於鋼琴學習者來説,如何準確把握鋼琴演奏風格仍不易。由於我們不可能對鋼琴音樂作品的演奏用規則進行絕對明確的限定,因此演奏者會表現出音樂審美理解中的個性化傾向,然而,一些鋼琴學習者會把不屬於某時期的演奏風格代入該時期的樂曲中,例如,巴赫的鍵盤音樂不僅關於宗教傳統文化,而且有一大部分來自德國民間傳統音樂,他的音樂表現豐富、個性鮮明。如果説巴赫的管風琴音樂是他宗教世界觀的反映的話,那麼他民間性的特點則較多地體現在那風格清新、生活氣息濃郁的古鋼琴組曲及《平均律鋼琴曲集》的部分樂曲中。若是演奏者將其音響效果演奏得過於濃重,或是將每個音符彈得過於粘連而顯得過於抒情,就脱離了作曲家原本的創作意圖,脱離了巴洛克音樂的整體風格。因此,如何正確進行藝術加工,合理進行二度創作這個問題,仍然困擾我們,並很大程度地影響我們對鋼琴演奏這門課程的理解與學習。在如今追求個性的時代,鋼琴演奏仍然需要遵從一定的共性,就是要求演奏者按照一定的基本特點演繹作品。這是因為受作品風格的限制,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作曲家有不同的風格。演奏者在進行演奏處理時,不能逾越樂曲本身的基本風格。例如:迄今為止,很多鋼琴家都灌錄過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他們個別處理上展現出不同的個性,如阿勞詮釋的貝多芬奏鳴曲相對嚴謹、紳士,擁有罕見的深度;裏赫特演奏得相對瀟灑活潑;施納貝爾則力圖忠於古典主義,演奏得毫不誇張;肯普夫演繹得精細優雅又不失濃厚……但不管他們的處理方式有何不同,都是要表達典型的貝多芬整體風格特徵。因此,鋼琴演奏者在演繹個性的同時需要先尊重作曲家的基本情緒特徵,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正確把握演奏風格是演奏者彈好一部鋼琴作品的基礎。因此,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應加強對西方音樂史和作曲家的瞭解與學習,這從很大程度上能幫助鋼琴學習者充分了解作品的樂思及情感,從而進行合理的“再創造”,從另一個角度促進演奏技藝的提升。如何“再創造”取決於鋼琴演奏者自身持有的各種屬性,如年齡、性格、閲歷、民族、文化程度、知識素養、內涵,以及對作曲者本身的國家、歷史、民族、性格、作曲時的狀態是否瞭解。在演奏者達到一定年齡,就要具備必要的知識涵養,系統完善地瞭解音樂史學方面的知識,若是以空白的狀態直接練習鋼琴演奏技巧或是直接演奏鋼琴曲,就只能得到刻板甚至錯誤的音響表現而不是正確表達音樂。

當我們遇到一個全新的作品,在沒有指導老師,沒有音像資料的`情況下,如何分析作品,如何理解作品,如何演繹作品,這成了我們在學習鋼琴演奏這門課程上的一個絆腳石。鋼琴演奏專業的學生大多數習慣了長期埋頭練習,以攻克大麴子為終極學習目標。其實練琴需要多思考,然而對作品的嚴謹分析只能説是思考的某一個方面,更需要宏觀學習西方音樂史,或者細化學習西方鋼琴藝術史。西方鋼琴藝術史發展分為四個部分。其中學習第一部分鍵盤樂器的歷史沿革,是為了更好地掌握鋼琴演奏的風格。幾百年來鍵盤樂器的形態幾經重大改變,但這種革新往往被演奏家忽視。殊不知樂器的演進和發展直接影響作曲家的創作風格。現代鋼琴學習者應當瞭解所演奏的作品是為什麼形態的樂器所寫,了角其各方面的形態及功能,不僅如此,還要了解當時人們在這樣的樂器上使用何種觸鍵方式、指法。可以説,演奏技術是直接伴隨樂器的演進而發展的。演奏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創作風格的改變,而作曲家的創作要求又反過來促使樂器作出進一步革新。可見,樂器的變革與創作風格、演奏風格有着直接並且相輔相成的關係。因而,若是一味地矇頭練習,則並不能宏觀上掌控正確的演奏風格。然而,如果知道了莫扎特時期的鋼琴與近現代鋼琴構造、音色、材質等方面的不同,那麼必不會把莫扎特的鋼琴曲彈得如李斯特鋼琴曲般炫技。對於演奏者來説,只有充分了解這些背景知識,才能掌握樂曲中的情感色彩,才能正確演繹。

在學習鋼琴演奏這門課程時,掌握大量的西方音樂史知識,會對我們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瞭解作者的生活環境、時代背景、創作時間、當下心境等內容能使學習者更好地瞭解作者寫作時的思維。聯繫多方面的背景,合理科學地對作者的創作意圖進行推理,判斷作者想要表達的樂思及樂曲內涵。並且帶着這樣的邏輯演繹作品,在嚴格按照譜面要求進行演奏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二度創作。準確表達樂思,給予聽眾全新的聽覺感受。把原本單一的技能訓練發展為既有技術練習又有理論學習,既有鋼琴表演又有音樂史學及美學滲透的深入展開的學習模式。

因此,更好地瞭解西方音樂史,是學習音樂的必由之路。只有較好地掌握西方音樂史,才能正確理解音樂,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才能在欣賞、演繹偉大作品的同時與作者的意識思維及閲歷體驗產生共鳴,這是多麼幸福的事。在西方音樂史中,我們應該強化“以音樂為本”的學習觀念,把握音樂本體才是學習和研究西方音樂的“硬道理”。瞭解音樂史是一個音樂人的綜合水平鑑證。唯有具備一定的西方音樂知識才能更好地與偉大的作品走得更近,更好地聆聽來自人們心靈深處的美妙音樂,這是學習西方音樂的重要性及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