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舞蹈 > 爵士舞

練好爵士舞的2個工具3個重點

爵士舞2.29W

好的舞蹈離不開好的方法,能夠帶動你的舞感,本文為大家介紹練好爵士舞的2個工具3個重點,歡迎閲讀瞭解。

練好爵士舞的2個工具3個重點

日常練習爵士舞的過程中,有兩個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的工具,建議要常備。

第一,全身鏡

對於初學者來説,看鏡子裏的自己才知道自己問題 ,很多初學者強調胸腰跨的動作,但是腳步不穩下盤發虛是不行的,一面能看清大範圍動作的全身鏡就能看見腳步的動作 ,可以及時糾正!

第二,手機

跳舞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動作拿手機錄下來,跳完了反覆看!很多動作你跳的時候在鏡子裏看不見的問題!但是對於觀賞者來説 非常礙眼!比如:殭屍手、脖子前伸!還有一些打斷舞蹈流暢程度的習慣性小動作等。

有了這兩個工具,再加上爵士舞練習中要注意的三個重點;相信可以使你的爵士舞跳得更好。

基本上爵士的動作都要靠肌肉的力量控制、銜接協調和律動感。

1、控制力的練習

首先是肢體方面的技巧

手臂發力,通過肘關節略微彎曲以便使得力量能完全的藴藏在身體裏,並且保持動作標準性而不是把手臂伸直,將力量完全釋放出去。

肢體的柔軟度,柔軟度好才能發揮出舞蹈應有的線條美感。在進行暖身的伸展動作必須留意,不適宜在身體肌肉未完全暖身前用彈震形式來做伸展,否則容易弄巧反拙,拉傷肌肉。用靜態方式伸展較安全,不過也較需要耐性。柔軟度的練習動作幅度,肌肉有拉緊的感覺即可,動作(角度)維持的時間可由10秒至30-40秒不等,逐步增多時間。

然後是肌肉方面的強化

包含肌力、肌耐力和爆發力。肌肉特別重要,只要把平時用不到的肌肉都練起來了,這樣動作才會特別連綿好看!

對於初學者來説,力度的控制確實是需要花時間來練習與強化的。一般來説,通過一些體能訓練可以增加手臂、腹部和大腿的力量。每天堅持用10到15分鐘練習仰卧起坐、俯卧撐和負重深蹲,次數可在15次到25次之間;也可以選擇平板支撐、腹背起、蛙跳等練習方式。

最後是平衡力

動態平衡的能力在爵士舞中往往較靜態的'平衡力之應用更廣,也就是説舞者對舞步法的重心轉移必須清晰,另外更要技巧地藉助目光去做定位,協助轉身時得以平衡。

比如説:如何轉圈轉得穩?

要轉圈轉的穩就必須練習半腳尖站立,選擇一條你覺得轉圈相對來説較穩的支撐腿。在平時休息是讓它以半腳尖的狀態站立起來而另一腿膝蓋彎曲腳尖內側緊貼支撐腳膝蓋內側,上半身挺胸收腹、肩膀放鬆、下巴略微抬起。保持這個姿勢的時間越長越好,練習自己的重心與腳尖的控制力。

慢慢的轉圈就會變得得心應手了!支撐腿要保持直立。也有屈腿轉的,不過我們先練好直腿、掌握好重心之後什麼圈都不在話下了!轉圈時要注意“留頭、甩頭”!

2、協調性的增加

首先是局部訓練

協調性在爵士舞中非常重要,除了是手和腳的配合外,還有頭,軀幹和四肢的動作配合。

爵士舞中,身體不同部位會同時以不同節奏舞動,對舞者的協調能力實在是個大考驗。初學時適宜先把身體不同部位的動作分開練熟,慢慢地逐一疊加動作,最終練就強硬的基本功

要做好局部訓練,好看的舞蹈亮點基本上都是一些局部動作的銜接,每個局部都很重要!看見wave 和跨部旋轉可能覺得這些地方好看,但是這些亮點一定要有其他地方動作的配合的!

其次是調整張力與力度

在張力與力度之間,如何做到協調很重要。張力越大,力度就越會受到影響;反之力度越大張力也會相對減弱。對於中國舞者來講,要把張力和力度同時做到比較困難,畢竟身體素質和外國人不一樣。只有不斷的練習再練習。強化肌肉素質,讓肢體的控制力提高也可以達到張力與力度協調存在的可能。

3、律動性的加強

首先是身體的律動

律動先是大腦對音樂的理解,然後是身體對音樂的感覺,最後再是律動。

讓身體接觸不同的舞蹈動作,以便讓身體靈活性與協調性得到提高。要做好踩步功課,簡單來説就是指跟着音樂做簡單搖晃動作,要做到踩步的快慢和音樂的快慢一致;不僅僅是腳步的動作跟的上,四肢的動作包括頭部擺動都要節奏一致。

一般的音樂規律是,以4個八拍、8個八拍、12個八拍為節點,音樂會有變化,留意這些音樂的節點,做好準備進行動作上的變換。平時多練“圓”:就是頭、胸、腰的“點”跟“線”的結合;

然後是情緒上的律動

舞蹈的最終表現就是情緒的表現。無論是什麼風格,由情緒來帶動肢體由肢體來提升情緒!所以在多聽、多跳的同時也練習到了情緒或者有意識的去練習自己的情感,訓練自己的對於情感上的控制與律動。

標籤:爵士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