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中國新聞史背誦考點:清末民初新聞事業

階段考研複習已經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考生要學會系統整理學習內容,回顧舊知識,查缺補漏。以下是本站小編搜索整理的關於中國新聞史背誦考點:清末民初新聞事業,供參考複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中國新聞史背誦考點:清末民初新聞事業

第六部分 清末民初新聞事業

《清議報》:1898年由康有為、梁啟超創刊於日本橫濱,是變法失敗後康、樑在海外創辦的第一個報刊,梁啟超為主編和第一撰稿人。1901年因 報館失火而停辦。特點:①樣式模仿《時務報》,但編輯水平比《時務報》有明顯提高,欄目豐富,門類清楚。②開設了中文報刊中的第一個時事短評專欄。內 容:①痛斥慈禧、榮祿、袁世凱等人,歌頌光緒皇帝,在保皇報刊中掀起了要求光緒歸政的熱潮。②宣傳維新,更明確地主張君主立憲。

《新民叢報》:1901年《清議報》因報館失火而停辦後,梁啟超於1902年創辦《新民叢報》並自任主編及第一撰稿人。內容:①闡述國民的權利 與義務、國家與國民的關係等問題,大力鼓吹“民族禦侮論”和“民權救國論”。②介紹西方思想家、政治家、科學家的思想和學説。③批判封建專制統治。影 響:①出版後立即風行海內外,成為保皇會最主要的言論陣地。②“時務文體”這時也被稱為“新民文體”,風靡報界和文壇。積極:對西方資產階級政治思想學説 的介紹和對提高民族素質的倡導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消極:在政治改革上是宣揚改良的。後來梁啟超政治態度大變,反對共和,《新民叢報》從此開始反對民主革 命,宣揚“預備立憲”、“開明專政”等倒退言論,逐漸為愛國青年所厭棄。

《東方雜誌》:1904年在上海創刊,清末時是一份大型文摘雜誌,以啟導國民為宗旨,主張“和平改革”。設有內務、外交、財政、教育、實業等欄目,分門別類地摘選國內外報刊的文章。後來不斷改進,成為材料豐富、翔實的綜合性雜誌。

《時報》:1904年由保皇會創辦於上海,是保皇會在國內的重要喉舌。為和《申報》競爭,該報業務上鋭意革新:①版式新穎。②注意新聞時效和時事評論。③大量刊載知識性強、品味較高的文學作品,受到知識階層歡迎,很快成為上海的着名報紙。

《京話日報》:1904年創刊於北京。該報以“開民智”為宗旨,以中下層市民為主要對象,報價低廉。特點:①全用口語寫作,但內容和簡單啟蒙的 白話報刊不同,該刊熱情宣傳愛國,大膽揭批官府豪門,勇於為下層民眾鳴不平,提倡社會公益事業。②設立大量講報處、閲報社、閲報牌,使不識字或買不起報的 市民也成為讀者,影響大增,銷數過萬。結局:因得罪了不少官僚權貴,該報1906年被查封,創辦人彭益仲被流放。

《中國日報》:1900年由孫中山領導創刊於香港,陳少白任總編。地位:①是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的機關報。②是中國第一份資產階級革命報紙。③是辛亥革命時期出版時間最長的革命報刊。④報館實際上還是興中會在華南地區的黨務、軍務總機關。

內容:①宣傳愛國救亡,譴責侵華列強,抨擊清政府,聲援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鬥爭。②宣傳反清排滿,聲援留日學生和革命黨人的革命活動。③初步宣 傳了天賦人權、自由、民主等資產階級思想,讚美共和制度。缺點:①對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説介紹較少。②對封建思想批判較為薄弱。

《開智錄》:1900年創刊於橫濱,是第一份留日學生刊物,鄭貫公任主編。《開智錄》與《清議報》關係密切,內容也有不少與《清議報》相似之處,但不像《清議報》那樣有保皇會和康有為的約束。內容:①讚揚義和團。②抨擊侵華列強。③明確表示必須推翻清政府。

鄭貫公,清末着名革命報人。他的文章對列強和清政府大加鞭撻,深刻犀利,在港粵報人中首屈一指,贏得愛國人士的普遍尊敬。26歲即染病去世。經 歷:①少年時前往日本謀生,任《清議報》助理編輯。後主編《開智錄》,應談及革命而被《清議報》解職。②後經孫中山介紹任香港《中國日報》記者,其文常有 新穎思想,受到歡迎,名聲漸起。③先後在香港創辦《世界公益報》、《廣東日報》、《有所謂》等革命報紙。其中《有所謂》莊諧並重,雅俗共賞,成為當時港粵 報紙中最受讀者歡迎的報紙。

“蘇報案”:①《蘇報》因大量報道桃色案件和借論説敲詐,名聲掃地,1900年賣給了退職官員陳範。②1902年以後,愛國運動日益活躍,《蘇 報》熱情地進行報道,與革命知識青年建立了密切聯繫。報紙影響漸大,陳範也開始同情革命。③1902年《蘇報》與一個革命性的學校--愛國學社合作,由學 社師生每日為《蘇報》撰寫論説。從此《蘇報》成為一份革命報紙。1903年,愛國學社的章士釗被聘為主筆,此後《蘇報》連續發表多篇章太炎、章士釗等人撰 寫的昌言革命的文章。後鄒容的《革命軍》出版,《蘇報》連續發文盛讚,並對其主要內容進行了介紹。④《蘇報》毫無忌憚地鼓吹革命,在社會上引起了空前的震 動。清政府極為惶恐,請租界當局查封了《蘇報》,並判處章太炎監禁3年、鄒容監禁2年、《蘇報》永遠停刊。⑤這次官司歷時10個多月,國內外媒體進行了廣 泛的報道,極大地擴大了革命的影響。《蘇報》被查封后,革命黨人又在上海創辦了多家革命報刊。

《民報》: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成為領導全國革命運動的中心,同年同盟會在東京創辦了《民報》作為其機關報。該報由胡漢民、章太炎、汪精 衞等先後主編,是辛亥革命時期最主要的資產階級革命報紙。該報採用多種業務手段,以政論為主。迅速成為進步輿論的領導中心,受到海內外進步人士的歡迎。

孫中山在發刊詞中首次將同盟會的綱領概括為“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內容:①最重視宣傳以排滿為中心的民族主義。②宣傳 以建立民主共和國為中心的民權主義。③宣傳以土地國有為中心的民生主義。④對亞洲其它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進行了廣泛報道,對西方各種思想學説進行了介紹。 缺點:①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不敢正視反帝問題。②因過多強調排滿而帶有封建種族主義色彩。③對一些重大問題認識不一致等。論戰:與主張改良的《新民叢 報》進行了長達兩年的論戰,涉及問題之多,為中國近代史上所少見。結局是不得人心的《新民叢報》最後停刊。論戰內容主要有3方面(與《民報》的3個宣傳重 點相對應):①要不要反滿和以暴力推翻清王朝。②實行民主共和制還是君主立憲制。③要不要改革封建土地制度。

章太炎:中國近代着名國學家和報刊政論家。經歷:①擔任過《時務報》等多家報刊的撰述和主筆。②為《蘇報》撰稿,為《革命軍》作序,在 “蘇報案”中入獄,成為舉國聞名的革命志士。③是《民報》最主要的政論作者和革命宣傳家。特點:①有很好的古典文學素養和豐富的歷史知識。②他的政論邏輯 嚴密,氣勢充足,激情充沛在當時產生過重大影響。缺點:①好用古字、奇字,文章常難於通曉,限制了讀者範圍。②內容方面也有不少消極的東西。

《中興日報》:1907年創刊,是同盟會新加坡分會的機關報,也是同盟會在東南亞的主要宣傳陣地之一。胡漢民、汪精衞等曾擔任主筆。該報曾與當地保皇黨報紙《南洋總彙報》進行激烈論戰,孫中山亦曾撰文參戰。

《神州日報》:1907年由着名報刊活動家于右任創刊於上海。地位:①是革命派的第一份現代化對開大型日報。②填補了上海缺少革命報紙的空白, 深受讀者歡迎,銷數過萬。③新聞數量大增,成為名副其實的“新聞紙”。內容:①該報比較注意宣傳策略,對清政府的抨擊多采用旁敲側擊的方式。藉口“有聞必 錄”,大量報道革命黨人的武裝起義等活動,並全文照發起義軍的文告。②大量刊載暴露清政府腐朽殘暴的新聞與評論,並對侵華列強進行抨擊。③作為年輕的中國 資產階級的喉舌,還發表許多經濟方面的文章。

結局:于右任因故退出後,該報言論較為駁雜,但仍被認為是革命派的言論機關。

“豎三民”:辛亥革命前着名報刊活動家于右任在上海先後創辦了《民呼日報》、《民籲日報》、《民立報》三份革命報紙,由於一脈相承,又都以 “民”字打頭,故合稱“豎三民”。《民呼日報》1909年創刊,當年停刊。①以報道災荒為重點,大量報道清政府統治下民不聊生的事實,製造清王朝氣數已盡 的輿論。②特別集中揭批了西北地區自然災害的嚴重情況及大小官吏匿災不報、橫徵暴斂的惡行。③發起了救助西北災民的捐款活動。《民籲日報》1909年創 刊,當年停刊。①集中報道並聲援正在開展的抵制日貨行動,猛烈譴責日本的侵華行為。②日本前首相、侵華元兇伊滕博文被朝鮮愛國志士刺死,該報連續報道和評 述,盛讚此愛國壯舉。日本當局極為惱怒,該報被查封。《民立報》1910年創刊。是辛亥革命時期國內最有影響的革命報紙。後成為同盟會中部總會的機關報。 ①大力聲援全國各地的保路運動,大篇幅報道黃花崗起義。②痛斥清政府偽立憲的陰謀。③宋教仁為該報撰寫了大量豪健的政論。

“大江報案”:①《大江報》是武漢的一份革命報紙,詹大悲、何海鳴任正副主筆。該報一大特點是注意向新軍士兵和下級軍官宣傳革命思想。 ②1911年該報先後發表何海鳴的《亡中國者和平也》和黃侃的《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藥也》兩篇短評。這兩篇短評抨擊清政府的立憲騙局及立憲派的改良主張,指 出中國已病入膏肓,“和平改革”已無濟於事,只有“大亂”才能救中國。實際上是在公然號召革命。③這兩篇200餘字的`短評引起了湖北當局的惶恐,立即逮捕 了詹大悲,何海鳴自行投案,報館被封。此事經各地報紙轟傳,全國輿論譁然,紛紛聲援《大江報》。懾於民情,當局從輕判處詹、何二人18個月監禁。

《大清報律》:①1908年作為清政府新政和“預備立憲”的措施之一而頒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新聞法。②《大清報律》中處處是辦報人“不得”怎樣,“應”怎樣,否則將受什麼懲罰等種種限禁,其中有些條文相當含混和苛刻。又規定刊物在發行前一日必須送審等。③這個苛刻的報律頒佈後,不僅革命派報刊,就連立憲派報刊也普遍表示強烈反對。④在包括《大清報律》在內的清政府淫威下,許多報刊和報人遭到了嚴重的摧殘和迫害。

報紙“兩大天職”説: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在國外接觸了大量西方社會政治學説和資產階級新聞理論,對報刊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以資產階級民權 觀為基礎的報紙“兩大天職”説,就是他的代表觀點之一。他認為這“兩大天職”是:①監督政府。他認為政府是受公眾之所託,公眾授予政府以大權,必須加以限 制,以免政府濫用其權。而報紙是代表國民發表意見的,代表國民監督政府是報紙的天職。②嚮導國民。梁啟超未過多解釋為什麼要“嚮導國民”,而是着重闡述了 應該怎樣“嚮導”。

《民國暫行報律》:1912年由負責管理報界的南京臨時政府內務部發布。內容:該報律規定了三條管理辦法:①已創刊或今後創刊的報紙,需將發行 人、編輯人姓名向官方註冊。②如散佈流言或破壞共和國體,則報紙停止出版,發行人、編輯人也將受罰。③如調查失實、損害個人名譽,受害人有權要求更正,如不更正而受害人提起訴訟,報紙將受罰。結局:作為報律,應該由立法機關擬頒,現由政府的一個行政部門擬頒,顯然屬於越權。該報律遭到報界的一致反對,各個 政治派別的報紙聯名致電孫中山並通電全國,表示抗議和抵制。孫中山得知此事後,當即明令取消該報律,表示要按憲法規定,切實保護言論自由。

表明:①孫中山倡導言論自由的真誠。②武昌起義後社會上民主自由空氣高漲,報界言論自由觀念加深。

國人第二次辦報高潮:概況:①清政府被推翻、資產階級共和國成立後,政府遵奉言論自由,從武昌起義勝利到1913年的兩年中,報紙數目劇增,據1912年統計,全國報紙達500家。②民初的報刊,大多表示贊同共和,擁護民主,並且自認為是天然的輿論代表,記者是無冕之王,當仁不讓地擔負監督政府、嚮導國民的天職。報紙和報人的地位也大為提高。

變化:①新建政權的各級機關報取代了前清的官報,大量出版。②鼓吹髮展實業的經濟報刊、發展教育的教育報刊、要求女子參政的婦女報刊大量出版。③出現了國人自辦的小型通訊社。但這些通訊社往往只有一兩人,稿件來源主要靠剪報和譯報,質量不高,發行量也很少。

“癸丑報災”:1912年,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為了建立獨裁統治,他非常注意控制輿論。主要採取的手段有:①創辦御用報紙。②籠絡、收買報 人和報紙。③用暴力壓制、迫害異己報人和報紙,是最主要的手段。1913年,袁世凱暗殺了宋教仁,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認清了袁世凱的真面目,發動了討 袁的“二次革命”。袁世凱鎮壓了“二次革命”後,國某黨喪失了所有力量,並被指為亂黨。袁世凱趁勢查封了全國各地的國某黨報刊,在租界出版的報紙也由於袁 世凱禁止出售而停刊。到1913年底,全國報紙只剩100多家。1913年是農曆癸丑年,因此這次報界浩劫被稱為“癸丑報災”。

《報紙條例》:是袁世凱為使摧殘輿論的暴行合法化,於1914年頒佈的。《報紙條例》集中了日本等國報律的限制性條文,十分苛刻。《報紙條例》 規定:①發行報紙需經警察機關許可。②禁止報紙登載“淆亂政體”、“妨害治安”、“敗壞風俗”以及各級官署禁止刊載的文字。③報紙發行前需將報紙送警察機關備案等。

黃遠生:經歷:清末曾在政府部門為官,辛亥革命後辭官,先後主編《少年中國》、《庸言》等刊物,受聘任《申報》、《時報》駐京特派記者,併為《東方雜誌》等多家報紙撰稿。地位:成為民初新聞記者的巨擘,是中國新聞史上第一個因採寫新聞通訊而負盛名的記者。才能:①他有很強的新聞業務能力,又有 過官場的經歷,得以周旋於總統、部長等政要之間,常能採訪到重大新聞和內幕新聞。②他的作品材料豐富可靠,文筆鞭辟入裏,繪聲繪色。

結局:黃遠生對袁世凱曾抱有幻想,加入過袁党進步黨,後來醒悟,出走美國,在美國被國某黨誤認為是袁黨而被刺殺。他去世後,友人將其着述彙編為《遠生遺着》出版,被認為是我國第一本報刊通訊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