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2017年執業醫師註冊流程詳解

已有不少同學留言詢問了執醫註冊的方式,今天小助手為大家逐步詳解,偷偷告訴大家,文末有彩蛋,要堅持看完哦~今年已經取消了紙質成績單,請各位同學到國家醫學考試網下載電子版,並保存。成績單可作為遺失資格證後補辦的依據之一。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執業醫師註冊流程的知識,歡迎閲讀。

2017年執業醫師註冊流程詳解

  一、執業醫師註冊流程

  1. 等待拿醫師資格證

資格證一般是在成績公佈 3~4 個月後下發,但有的地方是第二年 3~8 月發。

領取地點大多是報名的地方;有些地方會在衞生局;在學校報名的考生,一般會下發到學校,然後到學校領取。

如果忘了去領,發證的地方會打電話通知你的,所以不用天天盯着看報告。

  2. 註冊

拿到證後,請務必在兩年之內填寫《醫師註冊申請表》,超過這個時限的話,註冊時還需要進行培訓。

此表在市衞生局可免費領取並打印。請自行裝訂成冊,按照上面的要求填寫,並要有單位印章。

  3. 所需材料

(1)《醫師執業註冊申請審核表》兩份。

(2)《醫師註冊健康體檢表》原件:需到二甲及以上醫療機構體檢。

(3)《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聘用證明》:一般為合同複印件。

(4)《醫師資格證書》原件及複印件:原件需要帶去審核,複印件請用 16 開紙複印,並在空白處寫上「 系原件複印」字樣。

(5)申請人有效身份證原件及複印件:原件需要帶去審核,複印件請用 16 開紙複印,並在空白處寫上「 系原件複印」字樣。

(6)2 寸免冠正面半身同底照片 3 張:其中 2 張分別貼在《醫師執業註冊申請審核表》和《醫師註冊健康檢查表》上,1 張背面寫上姓名、科室、身份證號,並用信封裝好)。

(7)醫療機構執業證,由醫療機構提供複印件。

(8)在外地取得的醫師資格證書,需單位當地的衞生行政部門出具《醫師資格證書》系在當地取得,並未在當地醫院進行註冊的證明。

將以上資料裝入檔案袋,到市衞生局提交申請。審核通過後,會打印一份回執單,承諾日期 30 天可以憑單領取證件。

幾天後,先打電話到衞生局問,再憑回執單去領取證件,需交納 25 元左右的.費用(不同地方可能會有幾塊錢不同)。

  二、辦理執業醫師註冊的填表注意事項

  1. 《醫師執業註冊申請審核表》如何填寫

(1)封面

姓名一欄應與身份證完全一致。

醫師資格級別: 請填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

類別: 請選填臨牀或中醫、公共衞生、口腔。

醫師資格證書編碼:按醫師資格證書上的號碼正確填寫,如:200751110510102197310196564。

醫師執業證書編碼:暫不填。

表中年月日:一律用公曆阿拉伯數字填寫。

填表時間:填當時時間。

(2)表 1

學歷:應填寫與申請類別相應的最高學歷。

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請填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或主任醫師。

若為教學系列,如講師、副教授、教授,請填相應的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或主任醫師。

申請執業機構名稱及登記號:向註冊機構確認信息,避免出現錯填。

申請執業機構地址:向註冊機構確認信息,避免出現錯填。

申請執業類別:臨牀或中醫、公衞、口腔。

獲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時間: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上的時間填寫;如是執業醫師,此項不填。

獲得執業醫師資格的時間:按《執業醫師資格證》上的時間填寫;如是執業助理醫師,此項不填。

(3)表 2

個人工作經歷:填寫參加工作以來的經歷。

身體和健康狀況:按《醫師註冊健康檢查表》上的結果填寫,如「良好」。

業務水平考核機構或組織的名稱和培訓時間及考核結果:兩年內首次註冊則不填。

其他要説明的問題:請填寫執業範圍(詳情見後文),如內科專業或外科專業。

申請人簽字填寫年月日:阿拉伯數字填寫年月日,與填表日期相同。

(4)表 3、表 4

由相關機構簽字,日期應與填表時間相同。

級別: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

類別:臨牀、中醫、公衞、口腔。

表 4 醫師執業證書編碼不填。

  2.《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聘用證明》如何填寫

(1)受聘時間

填表時間的前 3 個月的日期。

(2)擬聘期限

一年。

(3)聘用單位意見欄

僅填寫年月日,與受聘時間相同;其餘不填。

  3.《醫師註冊健康檢查表》如何填寫

完善個人信息,貼好照片,攜帶身份證前往醫療機構體檢,部分醫院有指定體檢單位,請遵守該規定。

體檢時注意看醫師簽字有無漏籤,結束時可詢問前台領表時間,約 3~7 天,建議大家提前體檢。

  4.《醫師專業培訓考核證明》如何填寫

(1)培訓專業

按醫師註冊執業範圍填寫。

(2)注意事項

凡取得《《醫師資格證書》兩年未進行執業註冊的,須填《醫師專業培訓考核證明》表,其餘不填。

《醫師專業培訓考核證明》表單獨到醫院繼續教育科領取。

附錄:執業範圍

1. 臨牀類別醫師執業範圍

(1)內科專業(含老年醫學專業、傳染病專業)。

(2)外科專業(含運動醫學專業、小兒外科專業)。

(3)兒科專業。

(4)眼耳鼻咽喉科專業。

(5)皮膚病和性病專業。

(6)醫學影像和放射治療專業(含核醫學專業)。

(7)醫學檢驗、病理專業。

(8)急救醫學專業。

(9)康復醫學專業。

(10)預防保健專。

(11)精神衞生專業(含精神病專業、心理衞生專業)。

(12)婦產科專業。

(13)麻醉專業。

(14)省級以上衞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專業(如醫療美容)。

2. 中醫類別醫師執業範圍

(1)中西醫結合專業。

(2)中醫專業

中醫專業執業範圍須填寫二級學科。

中醫專業二級學科有:

內科專業、外科專業、婦產科專業、兒科專業、皮膚科專業、眼科專業、耳鼻咽喉科專業、口腔科專業、腫瘤科專業、骨傷科專業、肛腸科專業、老年病科專業、鍼灸科專業、推拿科專業、急診科專業、康復醫學專業、預防保健科專業。


標籤:執業 醫師 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