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中西醫結合的誤區

提起中西醫結合,既熟悉又陌生。一方面,近年來中西醫結合醫院規模不斷擴容,以中西醫結合名義開展的診療隨處可見,麝香保心丸、急支糖漿等中西醫結合研製的藥物已成經典用藥;另一方面,中西醫到底怎麼結合,以中為主還是以西為主,中西醫結合發展的目標是發展中醫還是發展西醫。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中西醫結合的誤區的知識,歡迎閲讀

中西醫結合的誤區

   誤區一糾纏於“姓中姓西”

“長期以來,對中西醫結合存在認知上的偏差。”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華山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教授董競成説,“認為源於西方世界的醫學便是西醫,源於華夏民族的醫學是中醫,這樣的認知並不科學,也易造成中西醫的對立態勢。”

董競成研究中西醫結合30年,他認為,西醫是現代醫學,而中醫則是一種優秀的傳統醫學。兩者區別更多體現在時間軸上,中西醫結合是利用現代醫學方法,挖掘傳統醫學沉澱下來的精華。“中西醫結合常會被誤解為不中不西、兩邊不着調,這種認知很狹隘。強調中醫原汁原味固然重要,但如何將傳統精華‘解碼’、形成大規模生產,並找到其作用機制更為關鍵。”

麝香保心丸、急支糖漿,就是基於這樣的思維方式研發而出的產物。上世紀70年代,華山醫院心血管內科着手探索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之路。

心內科知名專家、教授戴瑞鴻提出“冠心病氣虛血瘀”觀點,並結合動物實驗研究補氣藥、活血藥的治療作用,由此成功研製出麝香保心丸。而今,麝香保心丸早已成為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臟保鏢”。

董競成説:“中西醫結合有個 ‘從虛到實’的'路徑,傳統中醫講究陰陽五行,是虛;利用現代技術解釋傳統醫學診病發揮功效的機制,是實。”隨着疾病譜的不斷變化,發展迄今不過百餘年的現代醫學,常有“江郎才盡”之惑;而以中醫為代表的傳統醫學留下諸多財富,亟待用現代醫學的方法去探索、解釋。這樣的結合,可為現代人類健康做出重要貢獻。

  誤區二停留在“中西藥結合”

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王慶其説,1958年我國提出中西醫結合理論,但迄今為止仍停留在中西藥結合的層面,至於中西醫結合的思維方法、融匯理念等,還有許多空白。

在王慶其看來,中醫看病注重宏觀、西醫問診關注微觀,這樣的認知隨着醫學發展也逐漸變化,中醫借鑑西醫微觀的生理、病理認知,融合自身診療特色,實現更精準治療。以萎縮性胃炎為例,以往中醫問診不可能涉及西醫檢查,而今胃鏡檢查後發現患者胃粘膜水腫、糜爛,中醫辨證為“濕證”,繼而有的放矢加以治療。

“中西醫結合是未來發展大方向。”王慶其認為,執拗於中醫或西醫的單獨診療,都不符合現代醫學發展需求。事實上,現代醫學越來越講求整合醫學理念,恰與中醫思維不謀而合;中醫如果不放開胸襟、固步自封,只會錯過發展機遇。

去年,屠呦呦因“青蒿素”榮膺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在董競成看來,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恰是中西醫結合最完美的詮釋:利用現代技術研究經典古方,應用於診治現代疾病,是中西醫結合最見效的路徑。還有大量傳統古方應用到“今人”體內仍很有效,但論及藥物機理研究卻總是“差那麼一口氣”。中西醫結合的研究,應該有更大規模樣本、更高研究平台,並在現代科研方法支撐下方可有較大成就。

  誤區三僅僅是“皮相結合”

國醫大師裘沛然曾提出,中西醫結合發展,還要破除“皮相結合”。

業內人士直言,當下中西醫結合的“不和諧現象”時有發生。有的醫院、科室打着“中西醫結合”的牌子,內中診療卻是中醫、西醫各自為政;有的中醫醫院考慮到經濟效益,一味開設西醫診斷、檢查服務;有的則發現“中西醫結合”名頭在申請課題、醫院評審等方面更加便捷,由此選擇“實惠主義”……

王慶其説,這些都不符合中西醫結合發展的根本目標,反而會將中西醫結合引入歧途。中西醫結合,還應在診治思路上實現統一、互為補充,方可攜手為人類健康作出貢獻。

也有專家提出,人才匱乏是中西醫結合發展遇到的最大門檻,須將中西醫融匯理念納入醫學人才教育培養體系。新成立的復旦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院未來或將開展本科教育,讓醫學生從本科起就探索中西醫結合診治模式。

標籤:中西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