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景谷縣的氣候特點是什麼

愛好1.04W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縣內居住着漢族、 傣族、彝族、拉祜族等14種世居民族,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景谷縣的氣候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景谷縣的氣候特點是什麼
  景谷縣的氣候特點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共有熱區面積732萬畝,佔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總面積的64.6%。地勢以山地高原為主,谷壩鑲嵌其中,山地、高原、盆地相間分佈,總地勢由北向南傾斜,漸向東西兩翼擴展,最高海拔2920米,最低海拔600米;屬亞熱帶山原季風氣候,年降水量為1354毫米、蒸發量1916.4毫米、平均雨日數164.1天、平均氣温22.1℃,≥10°的積温為7360.9℃;年平均日照時數2065.3小時。由於境內山高谷深,海拔差異大,氣候呈明顯的垂直變化,從低海拔的峽谷地區到高寒山區,形成了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和暖温帶五種氣候類型。

  景谷縣的位置境域

景谷位於雲南省普洱中部偏西,地處東經100°02′—101°07′、北緯22°49′—23°52′之間的一個縣。北迴歸線從縣城附近通過,是典型的南亞熱帶地區。東與寧洱接壤,南及東南以小黑江、威遠江為界,與寧洱、普洱一水相連,西沿瀾滄江與瀾滄縣及臨滄市的雙江、臨滄兩縣隔江相望,北和鎮沅縣毗鄰。景谷東西相距107公里之遙,南北相隔115公里之遠,總面積7550平方公里。

  景谷縣的民族風情

文化歷史

從景谷縣正興鎮、邊江鄉等地發現新石器時代出土的文物證明,遠在三、四千年前,景谷就有人類生存。隨着部落羣居的消亡、奴隸制的建立,封建制的興起這一系列的社會發展,各族人民在征服自然,反抗反動統治,抵禦外侮等鬥爭中共同開拓前進,不斷髮展着自己的民族文化。

明、清以前,景谷絕大部分地區均為少數民族居住,處於封建領土經濟狀態。明、清的“改土歸流”,廢除了土司世襲制,各民族直接處於流官的統治之下,屯兵、屯田、移民等政策的施行,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使社會經濟逐漸融為一體。漢民族的大量遷入,帶來的先進文化、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使各民族在經濟文化上的交流日益頻繁。

民族信仰

原始宗教觀念影響甚深。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曾在景谷大地上修建了108座緬寺(佛寺),緬寺裏“啥滴”以上的僧侶,俗稱大佛爺。大佛爺懂得本民族的文學,熟悉本民族的歷史文化,是一寺之主,是傣族文化的保留

者和傳播者,受到傣族羣眾的崇敬。歷史上,傣族人民的文化傳授,也是以緬寺為中心。傣族羣眾的賧佛活動極為頻繁,每年除有固定的宗教節日外,還要到各地去朝仙。正興鎮帕莊河畔的'勐乃仙人洞,就是一個歷史悠久、遠近聞名的朝仙聖地。每年傣歷的新年,傣族的男女老少都要到勐乃仙人洞進行朝仙活動。勐卧總佛寺內的塔包樹、樹包塔,是傣族人民悠久文化傳統的標誌,塔身砂石浮雕共20餘層,上面刻有唐僧取經、孔雀公主等民間傳説故事和傣族古代儀仗及各種飛禽走獸,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

景谷的彝族、拉祜族、哈尼族也都崇拜自然神靈,其主要活動是“祭竜”。每個少數民族的村寨都有“竜林”。除“竜林”外,還有“土主”、“山神”等,都要崇敬、祭祀。每逢節日,家家户户都要進行祭祀神靈活動。

宗教活動

都有各具特色的歌舞參加。各民族的歌舞都與其生產生活緊密聯繫,從不同側面,直接或間接的反映人們在不同時期的生產生活、精神風貌、歷史故事。彝族的“開荒舞”、“撒種舞”,哈尼族的“簸米舞”、“編籬笆舞”,傣族的“白象舞”、“孔雀舞”等等。

語言文字

標籤:景谷 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