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範例

愛好1.06W

  説起沙漠,能聯想到的就是黃沙,沒水,沒有生氣。黃沙鋪地,一眼望去都是無盡的沙丘。本次百科網小編為您帶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相關信息。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範例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Sahara Desert)形成於約250萬年前,是世界僅次於南極洲的第2大荒漠,面積約906萬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位於非洲北部,該地區氣候條件非常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撒哈拉”是阿拉伯語的音譯,在阿拉伯語中“撒哈拉”為大沙漠,源自當地遊牧民族圖阿雷格人的語言,原意即為“大荒漠”。

  由來

“撒哈拉”這個名稱來源於阿拉伯語الصحراء,是從當地遊牧民族圖阿雷格人的語言引入的,在其語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這塊沙漠大約形成於250萬年以前。

在上一個冰河時期,撒哈拉還不是一個沙漠,氣候類似於東非,在沙漠地帶發現了大約有3萬幅古代的巖畫,其中有一半左右在阿爾及利亞南部的恩阿杰爾高原,描繪的都是河流中的動物,如鱷魚等。

同時也發現過恐龍的化石。但撒哈拉自從公元前3000年起,除了尼羅河谷和分散在沙漠中的綠洲附近,已經幾乎沒有大面積的植被存在了。

  位置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極洲之外最大的荒漠,

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北部北到地中海,南到蘇丹草原。位於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以南(約北緯35°線),約北緯14°線(250毫米等雨量線)以北。

撒哈拉沙漠西從大西洋沿岸開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為界,東部直抵紅海,南部到達蘇丹和尼日爾河河谷交界的薩赫勒——一個半沙漠半草原的過渡區。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幾乎佔滿整個非洲北部,佔全洲總面積的25%。沙漠東西約長4,800公里(3000英里),南北在1300公里至1900公里(800至1200英里)之間,總面積約9065000平方公里。

  地形

撒哈拉沙漠分為幾部分:西撒哈拉;中部高原山地(包括位於阿爾及利亞的阿哈加爾高原,位於尼日爾的艾爾高原和位於乍得的提貝斯提高原;東部是最為荒涼的區域,為特內雷沙漠和利比亞沙漠。撒哈拉沙漠的最高點為位於提貝斯提高原中的庫西山,海拔為3415米。

撒哈拉沙漠主要的地形特色包括︰淺而季節性氾濫的盆地和大綠洲窪地,高地多石,山脈陡峭,以及遍佈沙灘、沙丘和沙海。

沙漠中最高點為3,415公尺(11,204呎)的庫西(Koussi)山頂,位於查德境內的提貝斯提山脈;最低點為海平面下133公尺(436英尺),在埃及的蓋塔拉窪地(Qattara Depression)。

撒哈拉沙漠約在500萬年之前就以氣候型沙漠形式出現,即在上新世早期(530萬~340萬年前)。自從那時起,它就一直經歷着幹、濕情況的變動。

  形成原因

2014年9月22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最新的研究顯示:大約700萬年到1100萬年前,特提斯海的.收縮導致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形成,這一觀點推翻了撒哈拉沙漠形成於第四紀(大約300萬年以來)的傳統觀點。

一般認為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時代不會早於第四紀。大量的地質記錄顯示第四紀冰期開始的時候撒哈拉出現了顯著的乾旱。撒哈拉的乾旱程度主要受非洲夏季風的影響。

在第四紀之前,非洲夏季風的變化表現出明顯的歲差週期(大約2萬年週期);在第四紀冰期開始之後,冰期間冰期旋迴(大約4萬年或10萬年週期)開始影響非洲夏季風的強度。

中科院大氣所研究人員與國外科學家合作發現,晚中新世托爾頓階(大約700萬年到1100萬年前)是北非乾旱加劇撒哈拉沙漠形成的關鍵時段。科學家利用挪威地球系統模式和公用大氣模式揭示出,在托爾頓階特提斯海收縮導致非洲夏季風顯著減弱,乾旱的沙漠環境在北非大面積形成。

特提斯海收縮不僅導致了北非平均氣候態的變化,也加強了非洲夏季風對軌道變化的響應,隨後成為控制撒哈拉沙漠範圍變化的主要因素。

(1)北非位於北迴歸線兩側,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乾熱的下沉氣流,且非洲大陸南窄北寬,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的範圍大,乾熱面積廣。

(2)北非與亞洲大陸緊鄰,東北信風從東部陸地吹來,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乾燥。

(3)北非海岸線平直,東側有埃塞俄比亞高原,對濕潤氣流起阻擋作用,使廣大內陸地區受不到海洋的影響。

(4)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經過,對西部沿海地區起到降温減濕作用,使沙漠逼近西海岸。

(5)北非地形單一,地勢平坦,起伏不大,氣候單一,形成大面積的沙漠地區。

  經濟狀況

沙漠的經濟發展極為困難,對傳統的撒哈拉沙漠幾乎未有所改變。在殖民統治撒哈拉沙漠期間,殖民當局對這塊看似沒有希望的地區的經濟發展毫無興趣。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尤其在發現了石油之後,此地引起了國際的興趣和投資。

沙漠人民從採礦中幾乎一無所得,也許還適得其反。遊牧生活的衰落始於安撫政策,隨著經濟狀況的改變和正式的定居政策的實行(因為遊牧生活管理起來不便),更加快這種衰落。普遍的環境情況不佳進一步鼓勵遊牧民流入綠洲和城鎮,從而產生過分擁擠和貧窮。

油田裏的高工資吸引著勞工,但傳統的生活受到破壞,何況工作機會不多且又並非永久性。沙漠傳統產品(諸如獸皮和羊毛,過剩的水果、鹽)中只有海棗,尤其是北部綠洲的海棗,在商業上尚能維持其重要地位。鹽雖然仍在提煉並送往南面蘇丹西部區域,如今卻要與廉價的進口鹽競爭。

1950年以來,旅遊業有相當的發展,但是由於交通和提供膳宿的困難也只能限制在撒哈拉沙漠的邊緣地帶。

標籤:範例 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