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勞務調研報告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勞務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勞務調研報告

勞務調研報告1

引題:近年來,東寧縣勞務輸出已成為沿邊口岸最具有潛力、最富有活力的經濟增長點,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勞務經濟已成為縣域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為深入研究勞務輸出面臨的新情況的、新問題,總結經驗,分析問題和阻礙因素,按照市農委領導指示要求,東寧縣、鎮、村三級勞轉機構工作人員,.取走村入户走訪的形式,以填寫市農委下發的《農村勞動力情況的調查問卷》為主要手段,調查範圍涵蓋6個鎮30個村,主要從學歷結構、就業意向、影響外出就業的原因等14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收.有關材料,同時徵求相關部門意見,形成此報告。緊緊圍繞如何加快東寧縣富餘勞動力轉移這一課題,在總結近年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供參考。

一、基本情況

東寧縣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境內氣候温和濕潤,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稱,區域土地面積為73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3.3萬畝,地.概貌為“九山半水半分田”。全縣現轄6個鎮102個行政村,農業人口10.2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6.2萬人,農業可用勞動力2.7萬人,農村的基本情況的是人多地少,農村勞動力資源相對比較豐富,按國家在農村現行計生政策,預計今後10年,農村富餘勞動力逐年增長。截至目前已經轉移1.3萬人,現有農村富餘勞動力2.2萬人。20xx年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21.1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352元,其中勞務收入1007元。

二、勞務輸出現狀

我縣勞務輸出工作正在實現着由無序流動就業向有序轉移就業、由體力型勞務轉移向體力和技能並重轉移、由政府組織向市場配置資源的轉變。富餘勞動力轉移的渠道主要有:一是通過政府部門組織轉移;二是通過中介組織介紹轉移;三是通過親朋好友、家族介紹轉移;四是通過用人企業招聘;五是農民自己外出自主擇業。

1、轉移領域由埠內向境外延伸。我縣充分發揮口岸優勢,擴大對外投資與合作,擴張農村富餘勞力就業空間。目前在俄遠東地區烏蘇里斯克市、十月區等地有勞務點300多個,承包耕地4.5萬畝,長期僱工4000餘人。為擴大有組織輸出規模,縣政府在俄羅斯租賃土地1300公頃,興建農業技術合作基地,還在俄遠東地區創辦13家中小型農場,年輸出縣內外農民20xx多人,勞務收入20xx萬元。縣勞轉辦也分別與俄羅斯海參崴帝王酒店、華森木業鞋業公司、俄羅斯烏蘇里斯克鞋業在俄羅斯建立了八個對俄勞務輸出基地。

2、依託特色產業發展勞務經濟。發展袋栽木耳4.42億袋,耳農1.3萬户,年產量達1.65萬噸幹品,成為全國黑木耳生產銷售第一縣。全國最大的黑木耳.散中心-綏陽黑木耳批發大市場,帶動6000多名農民專門從事黑木耳銷售、運輸及其它關聯產業。縣級黑木耳標準化示範區-大城子村今年有230户種植地栽木耳,發展1000萬袋,純收入1800萬元。

3、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勞動力轉移。在全縣2.2萬名農村富餘勞動力中,國中文化程度以上有1.87萬人,佔總數的85%,他們對現代生產技術和各種新生事物具有較高的接受能力。為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5年來,我縣先後建立了農廣校、東寧駕校和農機校等11個市縣級培訓基地,可培訓專業有電腦應用、汽車駕駛、俄語翻譯、食用菌生產技術、汽車維修等專業。各培訓基地均有完善的教學設施,還擁有一批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年培訓能力可單培訓。根據用人單位需求進行基本技能培訓,形成了走出去訂勞務合同-有針對性地培訓-定向有序輸出的輸出模式;二是特色培訓。根據東寧縣地域、民俗、文化特色開展技能培訓和國際勞務輸出培訓等;三是儲備培訓。根據產業結構調.需要,在部分培訓基地中開展以就業為目的的勞務培訓,對即將成為富餘勞動力的人羣進行超前培訓。

三、存在的問題

近五年,我縣的農村富餘勞動力輸出雖有長足的進步,但與海林、林口等勞務輸出先進縣還有一定的差距,勞務輸出總體也呈現出“四多四少”現象,即自發性務工多,長年性、穩定性務工人少;從事低收入體力型工程多,從事技術性高收入工程少;縣內、國外轉移多,縣外、國內轉移的少。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思想認識不到位。雖然縣委、縣政府對農村勞務輸出轉移工作高度重視,但長期以來,一些基層幹部還沒有完全把發展勞務經濟提高到促進經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上來認識,對農村富餘勞動力輸出是一項投資小、見效快的富民工程認識不夠,總認為勞務輸出對本地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大,只是補充家庭收入的零打碎敲。部分職能部門的幹部,也沒有真正將發展勞務經濟當作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來對待,缺乏認真、深入、高效的工作作風。還有一部分農民有着濃厚的守土為本和“小富即安”的思想,仍然抱着“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的心態,不願出門務工,嚴重影響勞務輸出工作的開展。

2、農民外出打工缺乏自信心和規律性。目前農民外出就業仍然是以依託傳統血緣、地緣、人際關係網絡為主,在轉移方式上仍然存在着相當程度的無序性和盲目性。據調查,雖然有一定數量的富餘勞動力樂於外出打工,對外出打工持肯定態度,但由於自身素質低,文化程度低,除了種植和養殖技能又沒有其它專業技能,適應能力較差,在工種選擇和酬勞方面不好定位,導致找不到自己.想的工作,只能打消了外出打工的想法。大部分農民願意參加政府組織的陽光工程技能培訓,但是又希望政府全部承擔培訓費用,對於自己承擔大部分培訓費用不是很,又因為在短期之內看不到經濟效益,捨不得自己拿出錢來進行技能培訓,只能在非腦力行業找尋就業機會,一方面造成勞動力富餘,另一方面造成部分企業僱工難的現象。一些農民與外界接觸少,缺乏溝通,信息不靈,找不到掙錢門路,只能在親戚的帶領下和政府的有序組織下外出打工。大部分農村勞動力轉移仍以短期外出為主,具有明顯的季節性。這些短期外出的勞動力絕大多數保留着對農村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每年除外出務工外,農忙季節都要回鄉從事農業生產,屬亦工亦農性轉移,季節性還體現在勞動力轉移存在一定間隔性和隨意性,今年外出而明年可能不外出。

3、專項經費投入不足。一是缺乏工作經費。縣、鎮雖然成立了農村勞動力轉移辦事機構,卻沒有專項工作經費,機構運轉困難,束縛着工作開展。二是缺乏培訓經費。20xx年近百萬元的陽光工程培訓資金分攤給全縣的富餘勞動力,人均僅有450元,特別是對一些技術含量要求較高的技能培訓,如汽車駕駛、機械修.、建築工、電焊工等培訓,人均450元便顯不足。單一、少量的`資金投入,造成多數培訓基地的專業設置、師資條件、辦學設施等條件與勞動力轉移培訓不相適應,又無法開設日益發展的中俄企業製造業、加工業等所急需的新技術、新專業的技能培訓,嚴重製約着對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培訓。培訓不到位,導致大部分農民主要從事短期的勞動強度大且工資較低行業。

4、管理服務工作比較薄弱。面對不斷擴大的勞務輸出,一是勞務市場建設滯緩。大部分農村勞動力跨地區流動是自發的,而由政府職業部門和中介組織安排外出的很少。農民怕上當受騙,擔心一些中介組織是黑市不僅收了介紹費,工作又不太.想。官方辦的職介機構,也擔心企業等用人單位不能及時兑現工資,還有人身安全問題,顧慮很多。二是服務跟不上。由於用工信息不暢、未能做到進村入户等原因,致使部分富餘農村勞動力難以找到用工單位,只好眼睜睜地呆在家裏而有力無處使。三是監管跟不上。農民工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機構和監察隊伍不健全,使得農民工合法權益時常受到侵害。

5、務工環境還存在諸多問題。國家雖然取消了許多針對農民工的不合.規定,城鄉二元結構對農民勞動力轉移的制約有所減弱,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些農民進城務工,已經獲得了較長期穩定的職業和住所,但卻享受不到與城市職工和當地居民平等的待遇,如醫療、工傷保險、子女上學等其它一些公共服務。一些用工企業和單位同農民工的勞動合同達1萬人。培訓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訂簽約率低,經常出現勞動崗位不穩定、工資不能及時兑現、發生工傷事故企業推卸責任等問題。城市大量需求技術型工人,以及城市生活的成本較高、農民工工資低、相應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也導致迴流人員日益增多。據統計,我縣今年迴流人員近20xx人。

四、對策、建議

今後一個時期,我縣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主要任務,是在擴大農民就業的同時,提高農民就業的層次。雖然,我們在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還有相當數量的富餘勞動力沉積在農村,農民增收還面臨嚴峻的考驗,面對建設沿邊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如何有效地解決全縣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緊迫而艱鉅的任務。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從多方面.取措施,把農村勞動力轉移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培養新型農民,推動富餘勞動力轉移是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關係到我縣建設沿邊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的實施,建議各鎮村要提高認識、形成共識,進一步增強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加強對農村勞務輸出開發工作的領導,調.充實縣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具體責任和工作人員,研究制定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方針、政策、工作目標及優惠政策,特別是制定相應的獎懲機制,用以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的健康快速發展。同時,加大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先進典型經驗的宣傳力度,幫助農民拓寬思路,消除顧慮,使外出務工,增收致富成為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

2、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大力發展勞務經濟,重點是培訓,關鍵在轉移,經費是保障。增加財政對勞轉工作專項經費的投入,積極推行勞轉工作目標責任制,並將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工作作為相關部門經濟考核的重要內容,年度考核的內容之一,加強考核、定期檢查。.取各種有效形式,抓好試點,樹立榜樣,以點帶面,積極推動此項工作。為使縣、鎮二級勞轉辦事機構有一定的辦公經費,村級勞務聯絡員獲得適當的經濟補助,建議上級勞轉辦下撥項目管理資金,或允許我們在下撥的培訓費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項目管理費。

3、加強對農村勞務輸出人員的引導性培訓。緊緊圍繞“發展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這條主線,引導農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使他們具備城鎮工作與生活的所需要的各種基本能力,減少損害他們合法權益事件的發生率,提高他們的生存能力與自我保護能力。善於用典型引路,一方面用他們創業成功經驗教育和影響其他農民走出去創業,一方面用典型疏通勞動力轉移的渠道。通過典型引路,教育引導農民破除小富即安、故土難離的傳統觀念和保守思想,樹立多渠道增收、多業發展、自主擇業、自主創業的新觀念。

4、以市場為導向,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技能培訓。將培訓導向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堅持定向培訓、定單培訓,切實提高培訓的就業率,爭取在一定地區或一定行業形成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勞務品牌。加強與用工企業、部門或單位的勞務供需聯繫,根據用工訂單需求,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和對不同行業、工種、崗位的要求,做好訂單培訓,對農村富餘勞動力進行專業技能培訓,使他們能夠適應訂單崗位的要求。制定相應規定,激勵勞務輸出人員多參加培訓,多學技術,對取得相應合格證或資格證書的人員給予一定的學費減免和獎勵,並優先考慮安排就業;擴大減免特困家庭勞務輸出人員的培訓費用範圍,並適當給予參加培訓的路費和培訓中的生活的補貼。同時抓好培訓基地建設,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對社會組織、機構、企業及個人對培訓的投資實行税收優惠政策,實現辦學主體多元化。

5、實施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戰略。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各類經濟園區,實施“工業興市、工業強市”戰略,使大批農村勞動力進工廠,由農民變“工人”,不斷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渠道。特別要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龍頭企業扶持,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擴大企業規模,吸納更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二是要大力發展私營個體經濟。藉助於私營經濟的積聚效應,進一步提高私營經濟在農村經濟中的比重。引導有條件的農民從第一產業進入商貿、餐飲、旅遊、娛樂等服務行業。三是要以小城鎮建設為依託、促進城鄉生產要素的合.流動。加快我縣經濟基礎好、地處交通樞紐和商貿.散地鎮的小城鎮建設,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農村小城鎮的繁榮,增加農民的就業門路。四是要加大農業結構調.力度,通過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建設,帶動千家萬户從事專業化生產,吸收農村勞動力。同時,加快農村經紀人隊伍建設,拓展農副產品銷售,轉移剩餘勞動力。

6、建立完善的勞務供求信息網絡。逐步建立健全縣、鎮、村三級勞務信息服務網絡,及時準確地發佈勞務信息,引導農民有目的、有效益地輸出勞務,避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盲目性。各級勞轉辦事機構要定期調查瞭解可輸出的農村勞動力狀況,準確掌握可輸出資源的年齡結構、文化程度、技術特長、求職意向等信息,建立本地勞動力資源的有效信息.。及時瞭解和通報勞動力需求和務工情況的,發佈勞動力供求信息,暢通勞動力資源信息共享渠道。進一步提高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化程度。各鎮和有關部門要為勞務輸出轉移搭橋鋪路,加強對外出勞務人員的引導、服務和管理,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組織性,為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搞好各項優質服務。

7、健全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建議在尊重農民自願的基礎上,允許外出務工農户可繼續保留承包土地經營權,也可.取轉包、轉讓、租賃、入股和託管等形式進行流轉。外出務工農户進行土地流轉時,村.體經濟組織要及時幫助辦.有關手續,切實處理好各方面經濟利益關係,讓外出人員安心在外。認真落實《勞動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解決好失地農民和在城市打工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給進城務工農民以市民待遇,建立健全農民工在子女上學、公共衞生、社會保險等方面的保障機制。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不僅是經濟上儘量縮小收入差距,社會保障和公共文化服務也要基本一樣,為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勞務調研報告2

近年來,隨着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勞動力跨國流動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我省出國勞務的公民越來越多,不僅促進了省域經濟發展,擴大了對外信息交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省的就業壓力,提高了勞務輸出人員家庭的生活水平。與此同時,由於勞務中介具有很大的利潤空間,一些非法中介機構也應運而生,更有一些不法分子藉機採取各種非法手段實施詐騙活動,謀取暴利,侵犯勞務人員合法權益,引發了一些社會不安定因素,嚴重擾亂了我省的社會經濟秩序。

一、我省當前出國勞務活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我省出國勞務工作基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對外勞務合作管理體制和外派勞務援助機制,有關部門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外派勞務人員的維權力度,但全省勞務輸出市場仍然魚龍混雜,還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一些合法外派勞務公司違規經營,有的合法中介機構超範圍招勞務人員,導致一些出國勞務人員根本哪家中介是合法的;有的合法勞務中介公司不按合同規定與勞務人員簽訂合同,保證金收取不規範,有的甚至挪作它用;有的合法勞務中介公司為無經營權的勞務中介公司和個人出據虛假外派勞務項目説明,騙取證照。近年來,我省出現多起勞務詐騙案件,使我省出國勞務人員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精神損失。XX年至今年,吉林中建工程公司派往羅馬尼亞勞務人員被騙,致使我省百餘人多次到我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上訪。此事件發生後,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及時派出專案組進行處理,為我省赴羅馬尼亞勞務人員挽回了部分經濟損失。今年以來我省先後出現,羅馬尼亞、俄羅斯、烏克蘭、立陶宛、多巴哥、蒙古國、新加坡等勞務人員被騙案件。XX年吉林中建工程公司以商務簽證將我省境內的勞務人員騙到阿聯酋,此次事件已經引起我國駐阿聯酋大使館的高度重視,將此事件通報到外交部及相關管理部門,及時的為出國勞務人員挽回了經濟損失。XX年延吉市就發生多起非法中介公司辦理出入境中介活動,有的被非法勞務中介公司派往出國後因勞資問題引發糾紛,甚至因無工可作被遣返回國,有的在被非法勞務公司收取費用後長期出不了國,也不被退還收取的中介費,成為引發社會不安定的因素。

(二)非法勞務中介活動嚴重,有的甚至以出國勞務中介為名詐騙錢財。目前,不少勞務中介公司和個人利用人們急於外出賺錢心理和法律意識不強、對出國勞務知識不瞭解的弱點,非法從事出國勞務中介活動,有的收取大量保證金後長期找不到出國勞務項目,有的以旅遊等名義將勞務人員送出國後勞務人員卻無勞可務,有的甚至以辦理出國勞務中介詐騙錢財。XX年長春市人姜南以吉林省外事服務中心國際部為名到我省的舒蘭、梅河口、四平等地以辦理赴韓國、日本勞務為名騙取金額達800餘萬元人民幣。此人現已歸案,但大量資金被其揮霍,給人民羣眾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精神損失。XX年,吉林中建工程公司從全省各地招收赴韓國建築研修生,並收取勞務人員1萬至7萬不等的抵押金,共計收取抵押金達1000多萬元,至今沒有派出一人,使勞務人員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精神損失,涉嫌非法融資,該公司的招聘範圍涉及到11個市縣區,涉案主辦人已被公安機關立案調查。XX年---XX年長春市人肖雨欣以長春市宇光境外就業服務有限公司,大量招赴加拿大勞務人員,並收取保證金每人5萬---9萬不等,至今沒有派出一人,並拒不歸還勞務人員所交保證金,導致勞務人員到處上訪,使勞務人員蒙受巨大的經濟、精神損失。此人現已被長春市公安局立案調查,此次事件涉案金額約620萬。

(三)為達到出國目的,少數勞務人員採用冒名頂替、假結婚等手段騙取護照。由於一些國家(地區)對某些勞務項目有民族、年齡、身份等限制,一心想出國打工的勞務人員便採用冒用他人户口薄、身份證,在社會上辦理假的文憑、假邀請書等形式試圖騙取護照矇混出境。更有甚者還以假結婚的方式達到出國的目的,大多為我方女子通過中介人找到某國男子,若女方能通過婚嫁的方式達到出國的目的,就付給該國男子一定的酬金,可以説,為達到出國的'目的,不擇手段。

(四)境外不法分子非法從事中介活動騙取錢財。在盲目的出國熱潮中,境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我省少數羣眾急於出國的心理,大肆進行詐騙活動。這些境外不法分子到中國以辦理勞務輸出、私人探親手續為名,騙取中國公民的錢財後迅速潛逃回國,不僅給我省羣眾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也給公安機關偵察破案帶來很大難度。XX年韓國人樸某到我省蛟河市,與蛟河市統戰部合作招聘赴韓勞務人員,並大量收取出國保證金,收取保證金後,攜款潛逃回韓國,杳無音訊。蛟河市委、市政府本着為百姓負責的態度,從市財政拿出1千多萬元人民幣,賠償給了老百姓。

(五)對越來越多的非法出國勞務中介活動查處打擊不力,目前,國家明確規定商務部對經批准的合法勞務公司進行管理,而沒有明確非法出國勞務活動的主管部門,更沒有管理依據和手段,導致查處打擊不力,致使從事非法出國勞務活動的單位和個人越來越多,問題越來越嚴重,公安機關在受理、立案偵辦此類案件時難度也非常大。此類犯罪往往是糾紛和犯罪糾纏在一起,欺詐行為和經濟糾紛交織在一起,立案標準難以把握,受理案件初期對罪與非罪很難做出準確判斷,抓人難、取證難、追贓難,而且此類案件發案滯後,隱案、積案較多。特別是非法途徑辦理勞務輸出的,當事人往往在發現上當受騙、追嘗未果的情況下才報案,由於時間跨度大,後果已經產生,損失已無法挽回。

二、加強出國勞務管理工作的建議

做好出國勞務管理工作對實現我省經濟跨越式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儘管近年來我省勞務輸出工作出現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但我們認為這是發展勞務輸出這一新興產業的必然。有關部門只有規定勞務輸出的辦理程序,保證我省出國勞務工作的健康發展。

(一)積極拓寬合法勞務輸出渠道。在政府直接指導下,有關部門應廣開境外就業市場,開闢正常的境外就業渠道,滿足廣大人民羣眾的境外就業需求,鼓勵更多的羣眾走出國門,同時,出國勞務人員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也可以有效地遏制非法出國勞務中介活動,淨化出國勞務中介市場。

(二)多策並舉,大力整頓規範出國勞務市場,結合國家七部委聯合下發的《關於清理整頓外派勞務市場秩序專項行動的通知》,嚴格整頓合法資質公司的違法行為,打擊非法中介的非法活動,淨化出國勞務市場。

(三)成立出國勞務基地交流協會,在我省成立一個出國勞務基地交流協會,通過出國勞務基地交流協會,加強出國勞務中介的監督,出國勞務基地交流協會應承擔以下職能;一是信息職能,包括政府相關政策、法律、法規信息和出國勞務中介機構信息的傳播;二是宣傳職能,主要是向社會宣傳哪些中介機構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這實際上也是保護合法中介機構的利益,維護正常的中介秩序;三是監督職能,出國勞務基地交流協會,自身對非法出國勞務中介活動的反應比政府一些部門敏感,可以及時向政府主管部門舉報並協助查處非法中介活動;四是服務職能,出國勞務基地交流協會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為廣大出國勞務、自費留學、經商人員提供有償服務和各類諮詢服務,使出國人員不僅明白如何到合法中介機構辦理各種手續,而且能及時瞭解相關的勞務輸出信息,最終更有效地保護出國人員的合法權益。根據我省實際情況,可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或民間自發組織成立出國基地交流協會,協助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對全省出國勞務中介活動的監督和管理,維護我省正常的出國勞務管理秩序。同時,出國勞務基地交流協會成立後,政府應加強監管工作,確定由政府主管,並制定相應的制約機制。對辦理勞務輸出業務的公司向勞務人員收取的抵押金(保證金)和手續費,實行資金託管制度,設立專門的資金賬户,委託銀行或相關職能部門進行管理,控制此項資金的使用,掌握資金的流向。一旦發生勞資的糾紛,可以使用此筆款項作為賠償或其它必需的支出使用,防止勞務中介公司在其中設黑帳、假帳,維護勞務人員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的減少他們的損失。

(四)加大對出國勞務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商務、外事、工商、公安等部門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對出國勞務政策、法律法規宣傳,使廣大羣眾瞭解出國勞務政策,增強法律意識,保護自身合法權益;要宣傳介紹國外勞務市場情況,引導勞務人員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出國勞務項目,避免盲目出國或上當受騙;同時要督促外派勞務公司重視對勞務人員的選派和培訓,避免出國後引發勞務糾紛。

以上是我在工作中積累的一些經驗,也是對我省境外就業中介、出國勞務中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僅供參考,如有不周之處請諒解。

勞務調研報告3

勞務派遣行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勞務派遣是我國人力資源市場根據社會需求開辦的一種新的人才中介服務項目。勞務派遣對於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滿足企業不同類型人員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為了解我區勞務派遣行業現狀,為進一步規範勞務派遣行業管理,促進勞務派遣行業健康發展提供參考,筆者對我區勞務派遣行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據勞動保障監察總隊和區工商分局統計,我區目前共有勞務派遣單位18家。主要從事冶金、物流、製造等行業。通過調研,我們發現我區勞務派遣行業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工作基礎較好。調研的5家從事勞務派遣的用人單位中,涉及職工1107人,其中農民工644人,單位全部與勞動者簽訂了勞動合同,參保總人數為1107人,其中參加養老保險678人、參加失業保險622人、參加工傷保險1100人、參加醫療保險618人、參加生育保險618人,解決、終止勞動合同均依法支付了經濟補償金,無拖欠工資侵害勞動者權益的現象發生。

(二)市場前景廣闊。江津是一個伴隨着新重慶“一圈兩翼”戰略迎來再次發展城市。近年來,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千億工作強區”目標,隨着這幾年三大園區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一批新項目、大項目相繼上馬並開始投產,為勞務派遣提供了廣闊的用工市場。

(三)發展潛力較大。我區勞動力市場資源充足,以前的國有企業較多,工業基礎較好,企業改制後,大量的具有一定職業技能的企業下崗職工在家待業;隨着新型城市化的不斷推進,農村大量的富餘動力向就近城市轉移,這為發展勞務派遣行業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資源。

二、存在的問題

我區勞務派遣行業經過近幾年的不斷探索,取得較快發展,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法律維權存在缺陷。隨着《勞動合同法》的出台,為勞務派遣行業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對規範勞務派遣行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勞動合同法》中涉及勞務派遣的都是一些原則性的條款,在派遣員工的社會保障、工作崗位、勞動條件、勞動時間、勞動報酬、福利待遇等方面沒有明確的詳細範圍,對勞務派遣公司和用工企業沒有具體約束措施。

(二)經濟權利難以保障。一是同工不同酬現象嚴重。一些單位部分勞務派遣工與正式工混崗上班,派遣工的工資明顯低於正式員工。據瞭解,勞務派遣工與同工種、同崗位的正式員工相比,收入水平差距一般在1倍以上,有的`甚至有幾倍的差距。二是保險福利待遇低。勞務派遣工的社會保險費是從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務派遣公司的勞務費中提取的,並由派遣公司負責繳納。勞務派遣公司一般按非正規就業的比例就低不就高繳納。三是工資增長難。企業經濟效益提高時,正式職工可以通過工資集體協商或其他方式增加工資,但勞務派遣工的工資是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務派遣公司的勞務費的一部分,他們的工資增長要按勞務派遣公司與用人單位協商而定,勞務派遣工對此根本沒有發言權。四是“假派遣”侵權行為嚴重。一些企業和單位為了避免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將本企業的職工轉簽到勞務派遣公司,實現員工向勞務派遣工的“置換”,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嚴重侵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三)民主權利無法實現。由於被認為不是用工單位的正式職工,幾乎所有的被派遣勞動者本應享有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參加工會組織及會員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等民主權利都難以實現。即使在用人單位參加工會,其民主政治權利的實現也有一定困難,因為所有涉及勞務派遣工的勞動經濟權益的問題都是勞務派遣公司與用人單位通過勞務協商決定的,用人單位的職工(代表)大會和工會不便於與用人單位研究制定或協商決定勞務派遣工的勞動經濟權益。

(四)准入審批不夠規範。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成立一家勞務派遣公司只需50萬的註冊資金。但法律對勞務派遣機構的經營資質卻缺乏統一標準,與之相配套的監管制度也很不完善。有的勞務公司只有一兩名工作人員就能開業,還有部分派遣公司甚至根本不具備相應的從業資格。如此寬鬆的准入和監管環境使得勞務派遣公司抗風險能力較低,根本無法承擔兑現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種種責任。現行的勞務派遣審批職能不統一,不僅勞動保障部門可以審批,工商部門也可以,造成審批不規範,監管難以到位

三、對策建議

勞務派遣作為一種靈活用工方式,在我市有着極大的市場潛力和實際需求。因此,對以上分析存在的問題,要及時採用法律、經濟、行政等多種手段,從加強法制建設、強化監督管理、發揮工會作用,嚴格准入審核等方面入手,加強勞務派遣規範運作,促進勞務派遣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一)加強法制建設,制定配套政策。勞動保障部門要針對勞務派遣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在《勞動合同法》的框架下,制定出台相關配套政策,對勞務派遣的一些特殊法律問題的銜接做出明確規定,細化使用勞務派遣的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崗位的範圍,明確勞務派遣企業和用人單位在保障派遣工各項權益中各自的職責以及發生勞動爭議後的處理程序,制定適合勞務派遣的勞動合同文本,包括在繳納社會保險、勞動條件、工作時間、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等方面與企業正式員工相同對待的條款,在法律制度上為派遣勞動者維權提供保障。

(二)加強監督管理,維護合法權益。勞動保障部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對勞務派遣企業的監管機制,嚴格禁止企業將原有職工轉為勞務派遣工。要加強對勞務派遣單位和用人單位的執法監察,重點監督檢查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勞務派遣協議簽訂及履行,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勞動合同簽訂、社會保險辦理情況,用工單位工資支付、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保護等情況,嚴肅查處侵害勞動者權益的違法行為,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加大處罰力度,勞動保障部門還應對現有勞務派遣單位進行專項審查,建立相應的誠信等級評價體系,實行分類監管,對不符合要求、違法經營的,聯合相關部門依法取締。

(三)發揮工會作用,保障民主權利。要創新方式方法,加大組建工作力度,把廣大勞務派遣工組織到用工單位工會中來,建立派遣工代表分團或小組,讓其代表派遣工參加企業民主管理活動,切實維護好勞務派遣工的民主政治、勞動經濟等切身權益,構建和諧穩定、健康有序的勞動關係,促進企業和社會穩定,把勞動合同法保護勞動者權益的基本立法思想落到實處。

(四)實行歸口管理,嚴格准入審核。將勞務派遣申報審批職能歸口到勞動保障部門,勞動部門要建立健全勞務派遣企業准入機制,建立相關配套制度,嚴格派遣單位的申請、許可及審查,提高勞務派遣企業履職能力。

勞務調研報告4

我於20xx年1月至2月期間在XXX人力資源派遣服務中心辦公室文員崗位實習。

XXX人力資源派遣服務中心主要是由勞務派遣機構與派遣勞工訂立勞動合同,由派遣勞工向要派企業(實際用工單位)給付勞務,勞動合同關係存在於勞務派遣機構與派遣勞工之間,但勞動力給付的事實則發生於派遣勞工與要派企業(實際用工單位)之間。

勞務派遣也有叫做人事外包或者人才租賃等,是近年我國人才市場根據市場需求而引進開發的新的人才服務項目,是一種新的用人方式,可跨地區、跨行業進行,一方面用人單位可以根據本行業的特點或自身工作和發展的需要,通過具有勞務派遣資質的勞動服務公司,派遣所需要的各類人員,勞務派遣服務機構則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招聘員工,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建立勞動關係,並將員工派遣到用人單位工作,同時對員工提供人事行政、勞資福利、後勤保障等綜合配套服務。實行勞務派遣後,實際用人單位與勞務派遣組織簽定《勞務派遣合同》,勞務派遣組織與勞務人員簽定《勞動合同》,實際用人單位與勞務人員簽定《勞務協議》,用人單位與勞動人員之間只有使用關係,沒有聘用合同關係。

勞務派遣的具體形式有完全派遣、轉移派遣、減員派遣、試用派遣、短期派遣、項目派遣、晚間派遣、鐘點派遣、雙休日派遣、集體派遣等。

勞務派遣的從業人員以城市外來勞動力、大中專畢業生、企業下崗分流人員以及專門人才為主。

勞務派遣對促進派遣員工就業、提高派遣員工的職業技能和執業能力、保障派遣員工的合法權益、解決派遣員工的後顧之憂等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在昌勞萬事人力資源派遣中心實習的這一個月中,我主要負責的文員工作內容是祕書職業道德修養與形象禮儀;接聽、轉接電話,記錄信息,掃描、複印、傳真;文書的寫作、處理、整理、歸檔,檔案的管理;會前籌備,會中組織與服務,會後落實;辦公環境的維護和管理,辦公室日常事務管理,辦公用品與設備的使用和管理,接待與溝通工作,信息管理等。

在這一過程中,我認真的觀察和認真的學習,初步瞭解了公司文員工作中的具體業務知識,拓展了所學的專業知識,並瞭解了很多關於勞務派遣的相關知識。為以後正常工作的展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個人發展方面説,對我影響最大的應該是作為一個社會人工作作風以及在工作過程中專業知識對工作的重要作用,因為這些都是我在校學習中不曾接觸過的方面,所以我將在報告中首先講述我在實習期間積累的這方面的認識和經驗。

畢業實習是每個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受益匪淺,也打開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一天當我走進辦公室時的情形還歷歷在目,當時還沒到上班時間,可已經“一片混亂”了,所以可想而知,我還在想見了領導應該説什麼的時候,就已經被帶入了工作的角色,由於我僅是一個實習生,主要負責接待客户,整理文件,接聽電話,複印傳真文件等,所以剛開始工作並不是很忙。可是,因為剛步入工作崗位,接觸文員工作方面比較少,很多方面比較欠缺。才發現自己有很多看起來簡單的事情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並且工作經驗少,對人説話、態度及處事都有欠缺,讓我有一種挫折感。但只是第一天就如此,那麼以後還有1個月難道也要這樣過來。所以很快的調整了心態,在工作中學會看、問、學的方法。觀察周圍同事如何工作,積極請教同事問題,聯絡之間感情,並主動完成力所能及的`瑣事。這讓我在以後能夠和同事相處很好,沒有隔閡,並且能夠相互諒解。這是我最大的收穫。

人生難免會遇到挫折,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在文員這個職位上,技術性的勞動並不多,大多是些瑣碎重複的工作,所以文員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主要發生在:

1與上司溝通不好;

2對繁瑣重複的工作感到厭倦;

3遇到難纏客户,與客户發生爭執;

4對沉重工作壓力,產生負面心態等。

遇到這些問題時,解決辦法有:

1主動去找領導溝通,積極讓領導指派任務,瞭解領導主要思想,力求達到領導要求。

2以踏實的工作態度,適應辦公室工作特點,盡心盡責,做好本職工作。文員主要工作在於文書方面,要嚴謹認真,保證質量性。勤於動筆,增強文字功底和思維能力。積極參與討論,雖然工作經驗少,但説不定有新穎的想法提議。做到文件保密性。

3要有良好的心態。能夠在受挫或心情低落的時候及時調整心態。經常保持自信和樂觀的態度,要認識到正是挫折和教訓才使我們變得聰明和成熟,正是失敗本身才最終造就了成功。學會自我寬慰,能容忍挫折,情緒樂觀,發奮圖強。善於化壓力為動力,改變內心的壓抑狀態,積極向上。在實習中,遇到過各種問題,在同事的幫助與互相理解下都能做到完美解決。

就在這為期4周的實習過程中,我做了一個實習自我肯定與否定。為以後正式工作打基礎。自認為是一個比較有耐心的人,而且平時學習和工作時就很在乎細節,總是希望把每件事情做到最好,條理性也還不錯,這些對我的工作都是很有幫助的,並且心態比較積極,能夠很快轉化心情,調整心態。但同時我也發現了自己不少的失誤和不足之處,比如做事情不夠主動,特別是前面一段時間表現很明顯,總是要等別人告訴我該做什麼了才行動,這説明自己對工作不夠熟悉,很被動。再如有時候還是會忘記一些事情,這樣就可能導致時間的延誤,這説明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有待加強。我會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更加努力,取長補短,需心求教。相信自己會在以後的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表現更加出色!不管是在什麼地方任職,都會努力學習,做一個對自己負責任,對工作負責的人。

雖然這次實習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我確實從一個學生開始慢慢的轉變,思想上也是。非常感謝老闆和一起工作的同事們,他們給我留下都是友好和真誠的回憶。我們在老師那裏或書本上看到過很多精彩的管理知識,似乎很容易,又覺得很難,總不喜歡鑽研進去。也許親臨其境或親自上陣才能意識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識的匱乏。實習的這段時間我學會了很多,實習時間是結束了,可是我獲得的知識還沒有終止,今後我會更加積極努力地面對生活。其實,目標就在不遠方,唾手可得。如同陽光總在風雨後般,經歷磨練後,最終總會折射出璀璨奪目的光芒。

勞務調研報告5

眾所周知,自去年以來受到美國華爾街金融風暴的影響,全球很多著名的銀行、企業紛紛關門,而我們中國的情況也可想而知,雖然很多大企業紛紛承諾不裁員,但是很多員工還是失去了他們的工作,隨之而來的就是勞動介紹所的忙碌。這次寒假我來到我們區一個勞務市場(也就是工作中介所)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讓我認識了這份工作的實質內容,以及瞭解了在目前社會條件下就業的艱辛,也使自己對幾年後的未來有了一個規劃。

這個年紀的我們也許從未踏進過職業介紹所的大門,但通過這次的寒假實踐,使我更深一層地認識了勞務介紹所,它涉及方方面的業務,在這工作緊缺的時候,它的真正價值得以體現,它為無數失業者提供工作的機會,無論是應屆的畢業生,還是下崗的人羣,在勞務介紹所你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它要求對招聘單位負責,對應聘者負責,為招聘單位提供他們所需的人才,也要為應聘者提供他們得以施展才華的機會,所以,勞務公司所起的總用非常重大。

還記得第一天來到勞務公司,負責人為我安排了一個接待登記的工作,起先我認為這是一份非常簡單的工作,但當求職者紛紛來到時,真的嚇了我一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無數的人頭,本以為求職者不會很多,因為這家勞務公司不是很大,但沒想到來求職的人卻非常多,大家都抱着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的心態,希望早日找到一份工作,可見目前求職市場競爭是多麼的激烈。

要完成着一份工作,首先我要讓求職者求一份個人信息登記表,裏面包括他們的個人信息、求職意向與一些附註信息。在他們填完登記表格之後,我會仔細核對一些他們的信息,例如聯繫電話等,因為如果有合適他們的工作機會,我要能夠聯繫得到他們,儘量為他們爭取到來之不易的機會。其次就是處理招聘單位所需招聘職員的要求,當有這樣的招聘信息時,我們要把這些信息記錄下來並謄寫在正規的招聘信息紙上,貼於整個大堂的醒目位置,方便求職者查看。然後我會根據他們的求職意向,在我手頭已有的工作機會中尋找有沒有符合他們意向的工作,然後和那位求職者協商,如果他願意去嘗試這個機會的話,我要把這份工作的面試地點和聯繫人告訴他,方便他聯繫;如果他不願意從事這類的工作,我會盡量在幫他注意這樣的面試機會。最後就是一天的整理工作,我要把一天的求職者的信息與招聘單位招聘的要求輸入電腦,進行存檔。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這樣一些問題:有的求職者在填表時會寫他願意從事某一類的職業,但往往我根據他們的要求介紹相應的面試機會給他們時,他們往往會表示他們不願意從事此項工作。從這個現象,我們不難看出這些求職者對於自己所想從事的職位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其實現在的我們和這批求職者很像,我們對未來要從事的職業沒有明確的定位,定了目標之後,往往是朝訂夕改,我想在這個時候,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的與規劃是非常重要的。

在工作的過程中,我碰到過一些比較難纏的求職者,他們一天沒找着合適的工作就一直纏着你介紹別的工作給他們。我分析了一下,概括起來可以歸咎為兩個方面的原因:

(1)首先是求職者自身的原因。作為一家職業中介公司,它在為人介紹工作時,會要求求職者交納一定的'費用成為其會員,才會為求職者詳細介紹工作的內容,所以,當我們介紹給他們的工作屢次不能從事的話,他們會認為,我出了錢你就一定得為我服務到家,幫我找到合適的工作。其實,作為一個服務性行業的員工,盡心盡力為客人服務是我們的宗旨,但是作為失業已久的下崗人員或還未找到工作的求職者,他們這樣的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他們有的是家裏的頂樑柱,有的為了生計在外奔波,想像一下兩年後的我們,也許到時我們的情緒會比他們還要來的激動······

(2)其次是招聘單位與中介所職員的問題。在與招聘單位進行招聘工作內容的溝通時,招聘單位只是簡單的介紹一下,很多的細節問題沒有具體的提到,而工作人員只能根據這些簡單的信息推薦求職者前去應聘,而往往等到求職者去面試時,招聘人員往往不是很滿意求職者的條件,求職者對面試者的態度也非常的不滿意。我想這是一個雙向的問題,需要彼此更好的溝通,才能解決。

在這次的學習過程中,我還注意到了這樣一類現象,有的人現在已經在從事一份工作,但他還是來到職業中介所進行求職,就其一下,無不是為了找份既輕鬆收入要高的工作,一旦他們找到這樣的機會,就是發生想在社會上很流行的一個現象:跳槽。俗語説“幹一行愛一行”,對於他們的行為,我們不能説他們不熱愛自己的職業,也不能説他們不安於現狀,我只能説,我尊重他們的選擇,他們這樣做也許是為了使自己的家庭生活更富裕,有的是為了更好的實現自己的價值,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尊重他們的選擇是我們最好的行為方式。

在這次寒假實踐中,我見識到了形形色色的求職者,他們之中有的是為了自己的生計忙碌,有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身價值忙碌,兩年後的我們也將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可以想象到時候我們的表現會如何,我們會比他們更激動?當我們找不到工作時,我們會比他們更手足無措?當我們的簡歷屢次遭別人退回時,我們的感受又將怎樣?

現在的我們就應當為兩年後的我們好好打算一下,金融危機的影響不會那麼快的消失,也許它所帶來的影響還會進一步的惡化,到時的我們如何在求職的低谷找到一條光明的出路,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前幾天在看《頭腦風暴》時,談到的問題就是有關於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所有的嘉賓與主持人在承認當今就業比較困難時,也指出了還是有很多機會的存在,關鍵在於我們自己的把握。我想,人的命運是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我們可以自己掌握,也許我們所處的社會各方面的條件不是那麼的完善,社會也許不是那麼地公平,但我想,只要我們自己有所努力與付出,無論最終的結果是怎樣,我想都是值得的......

勞務調研報告6

摘要:,地處隴中腹地,人口總量為xx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0.4萬人,農村富餘勞動力達9萬人,屬人力資源大,地處隴中腹地,人口總量為xx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0.4萬人,農村富餘勞動力達9萬人,屬人力資源大縣。近年來,我縣大力實施“興農強工”戰略,積極開發人力資源,着力培育各類技能人才,大抓勞務輸出,走出了一條“輸出,致富,創業”的良性循環路子,勞務輸出成為農民眼裏的“鐵稈莊稼”,勞務產業成為農户增收的“搖錢樹”,勞務經濟成為富民強縣的“聚寶盆”,勞務輸出為全縣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盤點勞務輸出成果,XX年有這麼幾組數據:全縣培訓農村勞動力2.51萬人,其中技能培訓1.4萬人、品牌項目培訓300人;登記回鄉創業人員1450名;輸轉各類務工人員10.16萬人,其中輸送拾花工1.8萬人;年創勞務收入12億元。勞務輸出為地方發展注入了活力,盤活了全縣經濟,特別是在集聚了人才、增加了收入方面貢獻突出,錘鍊了“三類人才”,即:致富能人、企業高管、企業家,務工多年的人員大多是當地或本村的致富能人,從打工中走向企業高層次管理人員的枚不勝舉,經勞務拼搏成為企業家的佼佼者甚多,“輸出一人,帶動百人,創收千萬”的勞務輸出理念深入人心,勞務輸出成果輝煌。同時,勞務輸出是扶貧開發的主渠道,在“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貧困户依靠勞務增收高、脱貧快,整村扶貧推進依靠勞務反彈小、見效快,“增收抓勞務”已形成共識。

盤算通渭勞務發展歷程,可謂艱苦爬坡,蜕變成型。最初勞務輸出者,源於耕地少、饑荒頻發之因,迫於口糧不足、添飽肚皮之窘,被動地輸出搞副業,這種現象尤為在南部鄉鎮突出。經多年發展變化,全縣勞務輸出實現了量變和質變,輸出人數逐年增多,輸出主因已從“食”轉變到“創”,務工人員不再為“吃飽渴足”奔波,而為“創業興體”奮鬥,創辦經濟實體的務工人員不斷增多,由被動輸出走向主動輸出,形成“十萬勞務大軍”闖天下的壯觀情景。潛析通渭勞務發展進程,可概括為“三個拓展”:輸出領域由礦山採挖、建築打雜拓展到電子製造、綜合服務等行業,覆蓋全國各行各業;輸出地域由本省務工拓展到東南沿海發達城市及一線城市,遍佈全國各地;輸出人員由身無一技的苦力型務工拓展到身懷多技的技能型務工,務工人員整體素質不斷提升。

盤查勞務輸出中的存在的不足,梳理制約和阻礙勞務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因素,概括為“三低一弱”:一是勞務培訓率較低,受培訓資金不足、培訓設施缺乏等因素的影響,輸出人員中受技能培訓的比例低,務工人員整體素質較低,上崗技能缺乏,大規模向發達城市輸出有難度;二是就業穩定率較低,由於專業技術缺乏,導致部分務工人員在技能含量低的企業間來回尋崗位,月頭找工作,季末愁工作,存在“有活就幹,無活就竄”的現象,外出就業不穩定;三是勞務收入比較低,因輸出人員中普工所佔比例大,在本崗位中拿着最低檔的勞動報酬,勞務總收入增幅小,勞務收入增長比與勞務人數增長比不同步,與兄弟縣區相比人均勞務收入較低;四是維權保障能力弱,受文化程度、勞動保障政策知曉、務工環境等因素影響,未籤勞動合同、未參加社會保險、拖欠工資、超時加班等侵犯務工人員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個人利益受到損害時不知何處維權申訴,個別務工人員採取忍讓、等待、求情、訴苦的辦法化解,自身維權能力較弱。

勞務輸出發展至今,成績斐然,問題猶存。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實現穩定就業,關乎到羣眾的冷暖安危、安居樂業;擴大勞務經濟效益,關係到全縣的繁榮穩定、持續發展。如何將勞務輸出這項“大就業”轉化為“收入大”,實現倍增效應,成為支柱產業,是人社部門思考的又一新課題。作為長期從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的主要負責人,我認為在新時期做好勞務工作,應做到“四突破一放大”:

第一,利用電子網絡媒介,在信息宣傳上求突破。人力資源與勞務信息供需不對稱,致使部分務工人員不能夠及時掌握用工信息,不能根據自身特長找工作,影響務工收入。在勞務信息宣傳媒介上,要轉變傳統方式,積極藉助政府、部門網站,順應手機、電腦的普及和上崗功能,及時發佈和更新勞務用工信息,讓遠在千里的.務工人員通過上網瀏覽能夠第一時間獲取相關勞務用工信息,開展應聘對接,實現充分就業。

第二,順應人才市場需求,在勞務培訓上求突破。為使務工人員“輸得出、有崗位,穩就業、有保障”,着力抓好技能、普法、維權等環節的培訓,努力提高務工人員適應崗位要求的綜合能力。培訓過程中,注重“三個層面”的培訓:一是勞動技能知識,結合當地勞務品牌開展技能培訓,結合市場需求開展技能培訓;二是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知識,側重於勞動合同的簽訂、履行、變更、解除或終止及《社會保險法》等法律條文;三是個人維權常識,主要是預防侵權、侵權後的維權,讓務工人員能夠依法維護自身權益不受到侵害,能夠體面務工,體面獲取工資等福利報酬。

第三,搭建勞務輸轉平台,在勞務基地上求突破。根據勞務用工市場需求,按照“北上南下,東進西入,遍及全國”的工作思路,主動洽談對接,創建適合本縣務工人員就業的勞務基地。在常年性輸出上,重點打造“三大區域”勞務基地,即:京津地區以保安、家政、餐飲服務為主的勞務基地,東南沿海地區以電子、服裝、食品加工製造為主的勞務基地,西北地區以建築、採礦、運輸為主的勞務基地;在季節性輸出上,主要以赴疆拾花和就地就近務工為主,讓務工人員農忙在家幹活、農閒在外務工,做到農業生產與務工掙錢兩不誤、兩結合。

第四,拓寬勞務輸出渠道,在勞務收入上求突破。發展勞務經濟要樹立“大市場,多輸出,高收入”的意識,既要拓寬縣內勞務市場,又要發展縣外勞務市場,關鍵點放在務工人員的收入上,確保輸出人數與勞務收入同步上升。在輸出方式上,着力暢通輸出渠道,採取“多輪驅動”:政府推動,能人帶動,品牌促動,親友發動,勞務中介機構拉動,使勞務輸出進一步形成規範化、規模化、組織化。在增加勞務收入上,引導務工人員轉變“單幹”的思想,發揚團隊精神,向“合包”方向發展,通過小股人員的承包攬活,提高務工人員的勞務收入。

第五,鼓勵引導返鄉創業,放大勞務輸出效益。堅持“輸出人員,引回人才;輸送人才,引回老闆”的工作理念,做好“輸出”與“回引”兩篇文章,積極引導務工人員返鄉創業辦實體,大力發展勞務“迴歸經濟”。認真貫徹省政府《關於引導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的意見》,協調落實回鄉創業者在資金、用工、場地、服務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讓更多的積累資金、掌握技術、懂得管理、善於經營的農民工回鄉創業。要改善行政管理體制,清除農民工創業的各種制度障礙,簡化行政審批程序,嚴禁亂收費、亂攤派等影響、干擾創業的行為,優化創業環境,努力使農民工創業者的人數有較大增加。在實施農民工創業工程過程中,抓好“四項環節”(改善創業環境、加強創業服務、構建創業平台、實行優惠政策),解決“五大難題”(信息、技術、資金、場地、人才等難題),廣泛調動農民創業及各方支持創業的積極性,以創業促就業,以創業促發展,以創業促和諧。

勞務調研報告7

xx鄉是半淺半腦地區,鄉鎮企業發展較為緩慢,隨着近幾年勞動力轉移的熱潮掀起,我鄉農村勞動力特別是農村青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日趨增多,但如何實現農村青年勞動力的有效轉移,讓他們儘快增收致富,已越來越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重視。我們發現農村勞務輸出已形成了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積累返鄉創業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勞務輸出的基本情況

1、勞務輸出發展及現狀。我鄉勞務輸出起步80年代中期,當初輸往地區僅限於本省本縣威遠鎮、西寧、海西等地,輸出對象主要是頭腦靈活的農村青年,從事的工作多數為建築、服務性質,後期逐漸擴大到紡織、機械、電子等行業,輸往地也從本省擴大到廣州、深圳、天津、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

2、勞務輸出的主要途徑。基於目前農村的現狀,我鄉勞務輸出有兩類途徑,即有序輸出和無序流動。其中有序輸出包括勞動就業部門、縣、鄉政府、團委、婦聯等部門的介紹輸出;而無序流動則包括親朋幫帶的、自闖天下的輸出,這也是目前我鄉勞務輸出的主渠道。

二、我鄉農村青年勞務輸出存在的問題

1、擇業期望值過高,吃苦耐勞精神不夠。我鄉農村青年勞動力雖然大部分已外出務工,但仍有一部分保留着靠山吃山、守田為家的陳舊觀念,擺脱不了“小農經濟”意識的影響;吃苦耐勞精神不夠,認為外出務工辛辛苦苦一年也掙不了幾塊錢,不願到薪水較低的一些的崗位去就業;而有的通過政府組織外出到企業,剛到企業後,不瞭解企業的工作制度和工資制度,更不去熟悉掌握工作技能,而是看到每天要工作十多個小時,而且工資較低,第二天就走人了。

2、勞動力素質不適應。隨着科技的進步,產業加快升級調整,用工單位對員工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完全體力型勞動力市場越來越小。而目前我鄉的農村青年勞動力大多是無序流動,他們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沒有一技之長,不但外出後工作比較難找,而且找到了工作,薪水也不高,真正地成為了廉價勞動力。

3、信息供求渠道不暢通。目前我鄉甚至全縣的勞動力市場培育乏力,就業服務體系不完善,僅有的幾家職業中介機構也只能停留在小打小鬧的水平上,難以形成規模。信息的上傳下達沒有一個可以全面覆蓋的網絡,最好的也只不過是利用電視遊字廣告發布信息,以至於造成有的農村青年想外出沒有信息,職介機構有崗位卻招不到人的兩難境遇。

4、對農村青年創業扶持力度不夠。農村青年外出務工,有相當的一部分掌握了一定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也有了少許的資金積累,但要他們在這樣的基礎上回鄉創辦企業或經營,還是存在非常大的難度。雖然縣政府、縣就業局、團縣委、縣婦聯等組織在信貸支持農村青年創業發展、培訓、諮詢等方面做了一些服務工作,但相對於他們的`創業來説作用並不是很大,還需要更多政策上的優惠及扶持。

三、擴大農村勞務輸出的建議和對策

勞務輸出從淺的層面上看只是勞動力的轉移,但更深入去研究則是一項經濟,是勞務產業的優化和升級。xx鄉作為互助縣欠發達地區,要加快農業人口向非農產業轉移,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擴大勞務輸出就是一條捷徑。擴大農村勞務輸出,使其形成勞務經濟,長遠有效地提高農村經濟水平,必須從以下幾個層面切實給予加強:

1、加強宣傳力度,切實轉變觀念。要擴大農村勞務輸出,進而使政府的職能部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政策上大力扶持,職能部門要各司其責,盡其所能,要在全社會營造“外出務工光榮,勞務輸出快富”、“一人打工,致富一家”的濃厚輿論氛圍,使農村青年思想解放,觀念更新,認識提高,消除顧慮,自覺、主動、勇敢地走出去。同時要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積極鼓勵青年務工人員就地創業。

2、加強培訓力度,提高勞務輸出者整體素質。動員農民外出務工,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是基礎性工作。通過縣職校加大職業技能的專業培訓,進而加強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提升勞動力競爭力,作為動員農民外出務工工作水平的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來抓,要確立素質第一的觀念,有針對性地開展“訂單培訓”和勞務工自主選擇的“自主培訓”多樣形式,確保培訓的質量和效果。此外,還可在現有專業培訓的基礎上,嘗試應試培訓和創業培訓的新課題,提高農村勞務輸出的成功率和自我創業的水平。

3、加強信息保障,構建服務體系。要加強勞動力市場的規劃,建立外出務工需求的信息網絡和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使用工需求信息能上下暢通。要大力培育和發展中介機構,建立健全制度,規範運作機制,增強服務功能,構建中介服務平台。要拓展信息收集渠道,加強與發達地區的聯繫和溝通,儘可能地引導農村青年有序輸出。

4、加強創新工作載體,形成推動合力。要在原有工作載體的基礎上,拓寬思路。可在外出務工較為集中的行業或城市建立協會,便於溝通和掌握信息。要實現各職能部門的資源共享,合理利用,充分發揮作用。如可以更多地發揮職校培訓專業針對性強、培訓後輸出率高的優勢,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務輸出對象的競爭能力。同時加大培養勞務輸出經紀人(帶頭人)力度,充分發揮能人帶動作用,形成整個社會羣體共同促進勞務輸出工作的合力。

5、輸出勞動力,引回創業者。勞務輸出不能僅僅停留在輸出的層面,我們要從輸出開始就為他們返鄉創業或異地創業埋下“伏筆”,待條件成熟時給予大力扶持,為他們提供創業平台,從而達到“輸出輸入”之間的良性互動,以輸出帶輸出,以輸出促輸入,實現“滾雪球”效應。

6、加強檔案管理,強化跟蹤服務。要依託勞動管理部門鄉、鄉兩級機構,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建立勞動力數據庫和用工需求網絡,規範管理。對已外出務工的農村青年要做好跟蹤服務,幫助解決輸出人員的實際問題,穩定輸出隊伍,有條件的還可以在輸出地建立相應的組織,互相幫扶,增強凝聚力。此外,我們還應成立勞務輸出的維權組織,切實保障輸出人員的合法權益,為他們當好“後台”,撐好腰,消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使他們安心就業。

勞務調研報告8

實施組織創新“三位一體”破解城鄉就業難題--剖析圖強勞務公司城鄉就業市場化運作之路

20__年7月16日,由龍潭街道辦事處、龍潭街道鶴林等20餘個社區共同發起成立的成都圖強勞務有限公司,是成華區龍潭街道在推進“三個集中”過程中,按照“圍繞規劃抓項目,圍繞項目抓就業,圍繞就業抓培訓”的就業工作思路,引入市場機制組建起來的非盈利性勞務服務組織(企業法人)。公司集培訓、就業、維權為一體,以“為企業提供高素質員工,為員工提供規範化崗位,為政府破解再就業難題,為社會提供人性化服務”為工作宗旨。到目前為止,共成功開發就業崗位4000多個,委託培訓單位培訓員工3000餘人,解決了2200多名失地農民、260餘名城鎮失業人員就業,真正成為失地農民、下崗失業人員就業之家,受到廣大老百姓的普遍歡迎。

一、對症下藥,積極探索城鄉就業市場化運作之路

隨着龍潭地區城鄉一體化的快速推進,轄區失地農民越來越多,這些素質不高,技能欠缺的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成為擺在龍潭街道面前的一道難題。龍潭街道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充分認識到由於勞動力供求雙方、現行就業機制等多種原因,造成失地農民就業的穩定性和有效性方面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在這種嚴峻形勢下,迫使龍潭街道創新就業服務組織,探索一條更有效地解決失地農民就業的新路子。

1、勞動力由於整體素質不高,迫切需要一個值得信賴的勞動就業服務組織。

龍潭街道幅員面積37.61平方公里,總人口53264人,農村居民44203人,農村勞動力27014人,其中2萬人已轉移到二、三產業就業,尚有0.7萬人未實現轉移就業。2.7萬勞動力中,80是國中及國中以下文化程度,40歲以下勞動力佔65,41歲—60歲勞動力佔35。轄區農村居民小農意識強,生活和工作半徑小,思想觀念落後,法制觀念淡薄;加之長期從事農業生產,文化水平低、勞動技能差,造成就業路子狹窄,就業不穩定,迫使需要引導與幫助。

同時,隨着土地的失去,社區居委會對農村居民的影響力、號召力趨小,廣大失地農民迫切需要一個有歸屬感、具有法人地位和一定經濟承擔能力的勞務服務組織,有組織、系統地為其提供培訓、就業、勞動維權等服務。

2、原有就業體制,迫切需要進行組織創新。

在原來體制模式下,政府勞動保障部門負責促進就業、勞動用工管理、勞動監察、社保管理、培訓成果買單等職責,專業培訓機構負責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社會職介機構負責職業推介,企業負責用人。這種模式對政府、培訓機構、中介機構、用人單位的職責分工太細,割裂了幾者之間的有機聯繫,造成各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追求自身利益,也增加了運作成本,造成資源浪費,就業效果不佳。

作為市場主體的職業培訓機構和社會職介機構,都以獲取最大利潤為目的。職業培訓機構只負責實施人力資源培訓,而不管學員結業後是否能夠就業,培訓合格以後就伸手向政府要培訓費。社會職介機構在培訓學員和用工企業之間充當媒介作用,為了賺取利潤,會盡力把所有的勞動力都推薦給企業,而不管這種就業是否是穩定,是否匹配,只要推薦上班,就可以收職介費和領職介補貼。這種情況下,勞動者、職業培訓機構、社會職介機構、企業就各打各的算盤,沒有形成內在的有機聯繫,最終吃虧的還是勞動者。

政府勞動保障部門在實際工作中,一方面負責監管企業的勞動用工關係;另一方面為促進就業要求企業多提供就業崗位,就出現規範用工和增加就業兩難的現象。同時,政府勞動保障部門是培訓成果和職介成果的買單人,對培訓和職介成績的好壞缺乏監督力度,而專業培訓機構和社會職介機構的服務意識和質量並不是政府想像的那麼好,那麼到位,造成政府管理服務缺位情況。

3、勞動力供求雙方的各自顧慮,迫切需要一個雙方溝通的平台。

在實際工作中,許多企業不願意聘請個體農民工,因為個體農民工綜合素質相對較低,如果出了問題(如損壞了物品,不辭而別等),企業很難追究其責任。特別是生產旺季,有人突然請假或辭職,企業很難找到合適的人員進行及時補充,影響企業正常經營。

同時,農民以個人身份去找工作本身就處於弱勢地位。因為用工企業目的就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總是想方設法降低生產成本,包括用工成本,如不給個體農民工籤合同、買社保,甚至隨意將其除名,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個體農民工由於技能欠缺、沒有形成團隊力量、維權困難等原因,普遍存在“今天上崗、明天下崗”的情況,這樣就存在上班有工資,下崗後工資和福利就一斷百斷,什麼都沒有,對農民正常生活和社會穩定很不利。

二、拓展服務職能,增強城鄉就業市場化運作之路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公司業務範圍

公司以崗位開發和提供合格的勞動力為基礎,進行勞動政策諮詢、會員制勞動服務、勞務派遣、後勤管理服務等。

1、組織委託培訓。根據員工求職意願,組織並委託培訓機構對其進行引導性培訓和技能性培訓,提供合格的勞動力產品。

2、崗位開發及職介服務。公司與用人單位銜接,開發就業崗位,然後根據崗位要求向用人單位推薦相應的合格勞動力。

3、勞動政策諮詢。公司有一批與各地勞動部門有密切合作關係、常年從事勞動服務的專家,精通勞動政策法規,熟悉勞動就業工作程序,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勞動政策諮詢服務。

4、會員制勞動服務。公司實行會員制勞動服務,公司會員按享受權利分為金卡會員、銀卡會員和普通會員三種。會員制勞動服務為企業提供免費代理勞動就業事務、勞動就業政策諮詢等9項服務,目的是“為企業選才,助人人就業”,對企業的承諾是“你負責用工,剩下的事情我幫你做。”

5、勞動派遣。公司與一批職業技校、郊縣勞動部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人力資源儲備豐富,擁有一批職業素養高、業務能力強的專業固定員工,專業涉及電器、建築、電焊、服務員、縫紉、綠化保潔、物業管理等,長期向用人單位派遣各類勞務人員。

6、為企業提供後勤管理服務。公司擁有自己的專業保安、保潔、綠化、物管、家政維修、後勤管理服務隊伍,可以為用人單位提供各類後勤管理服務。

(二)公司內部組織結構

公司設立市場開發部、就業指導部和業務部三個主要部門和“勞務工會”,同時設置了綠化、保安、保潔、餐飲、庫管、包裝、工藝裝飾、來料加工、流動服務、勞動力臨時租賃(類似“鐘點工”)等多個“班組”。

市場開發部主要職責是崗位開發,其業務員遍佈龍潭轄區各社區,輻射城市部分勞動密集型用工單位,通過加強與用人單位聯繫,及時收集、瞭解用工單位用工需求,整理髮布空崗、增崗信息,協調企業和用工單位優先錄用當地勞動力。

就業指導部主要職責是指導求職人員正確就業,其操作流程是:按照項目和市場用工要求,將具有就業條件的農村居民編製成檔案,並根據其培訓就業願望分進不同的“班組”進行培訓;接收培訓合格的學員和人員求職登記,並根據其專業和用工單位需求推薦指導學員面試上崗;負責對已培訓員工的派遣、對外輸出和“在線”追蹤服務。

業務部主要職責是為企業勞動事務代理,負責聯繫勞動社保監察等部門,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同時負責公司培訓業務,制定培訓工作規劃,協調培訓單位,組織培訓學員,協助辦理有關職業技能資格證。學員培訓考試合格後,及時移交就業指導部,由就業指導部管理並推薦工作。

“勞務工會”其宗旨是通過人性化服務,為員工分憂解難,依法開展勞務維權行動,公司員工是否按勞取酬,是否享受了應享受的社會保險福利待遇等都將得到保障。

(三)公司的生存基礎

圖強勞務公司是完全按照市場機制組建起來的非盈利性勞務服務組織,採取市場化運作模式開展業務,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公司定位為綜合性、非盈利性,綜合性是指公司要全面發展;非盈利性並非不盈利,只是不盈勞動者的利,而要盈市場的利,對企業也只是微利。

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以下四個方面:

1、會員制服務會費。公司與入會企業簽訂入會協議,為企業提供11項服務,每個入會企業每年向公司繳納600-20__元不等的會費。公司有200餘家潛在會員,預計會費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

2、政府勞動就業方面的政策性補貼。主要包括以下幾項:職介補貼、崗位補貼、社保補貼等,作為一家綜合性勞務服務的圖強公司,政府的政策性補貼隨業績的發展而增加。

3、為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務的勞務收益。如政府買單的清掃保潔、河道保潔、環境衞生、消殺、“彩霞助老”服務等,其中也有一些管理收益,年收益達10萬元以上。

4、公司自己經營的後勤管理服務。如家政服務、保潔服務、物業管理服務等,年收益達10萬元以上。

三、創新機制,城鄉就業市場化運作之路凸現活力

(一)公司的四大機制創新

1、創新運作機制,搭建和諧穩定的就業平台。

失地農民、下崗失業人員通過自願申請並參加培訓,成為公司的“員工”,公司根據“員工”的意願將員工派遣或推薦到企業上班,見習期滿合格後與圖強公司或用工企業簽訂勞動用工合同,並辦理社保,同時對員工在外的工作狀態和工作待遇等情況進行綜合監管,公司實質上成為失地農民的勞務代理人,這樣就解決了用人單位不願意聘請個體農民工、不籤合同買社保,甚至隨意將其除名、個體農民找工作難、保障難的問題。與此同時,公司還督促用人單位按勞動法辦事,使農民員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從而實現和諧穩定就業。

2、創新管理模式,扮演企業的“管家婆”。

實行會員制勞動服務後,圖強公司為用人單位代理勞動事務,企業不用跑勞動社保部門辦手續,為企業大大節約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為企業隨時用人提供保證。例如某公司需要20名保潔人員、10名保安,如果企業自己去招聘保潔人員,則需要設置一個部門來進行管理,另外如果這些招聘人員中有人突然請假或辭職,企業很難及時補充到位。會員制勞動服務下,企業不需要自己去管理這些不穩定的人員,即使出現崗位空缺,圖強公司也能在半天內讓新員工上崗,保證企業正常經營不受影響。圖強公司“員工”由企業和圖強公司雙重管理,即前者管業務,後者管人事,員工即使出了問題,企業可以直接與圖強公司交涉,保證了企業利益。這樣一來,圖強公司演變成了用人單位的`後勤服務部門,保證了企業正常經營不受影響,同時為企業節約了用工成本。

3、創新保障機制,當好失地農民就業的“保險公司”

農民員工普遍存在“今天上崗、明天下崗”的情況,這樣就存在上崗時有工資收入、一旦下崗後工資和福利就斷了的局面,對農民正常生活和保持社會穩定很不利。在新的機制下,只要不是好吃懶做、惡意逃工,圖強公司都為農民員工辦理社會保險,員工上班領工資,失業領社保和生活補助。失業後公司還派專人來督辦再上崗,從而幫助其實現穩定就業,大大縮短再就業的時間。

4、創新就業理念,營造和諧就業的良好氛圍。

公司勞務工會不僅是維護員工利益的機構,同時也是公司和員工之間溝通的橋樑,勞務工會通過喝壩壩茶交心聊天、“新農村?新市民”系列工程、工會聯誼活動等形式,加強對員工的

教育,對員工工作業績、表現和思想狀況進行及時跟蹤,有效解決了許多政府和企業不能或不好解決的問題。如及時解除員工“受了委屈就不幹了”的心理障礙,以及“幹什麼,怎麼幹,為誰幹”等困惑;對企業則幫助樹立“員工是企業的搖錢樹”,“好員工就是好財富”,“沒有用不好的員工,只有不會用的老闆”,“善待員工就是善待企業”的觀念,互相溝通,營造和諧就業的良好氛圍,促進勞動關係和諧。

(二)公司目前實際運作效果

1、“三位一體”服務,失地農民更加信賴。圖強公司由街道、社區等多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是農民自己的勞務服務公司,集培訓、就業、維權服務於一體,克服了培訓機構、職介機構、企業各自為陣的不足,將職業教育、訂單培訓、轉崗培訓、觀念培訓等培訓方式有機結合起來,花小錢辦實事,使培訓針對性更強。對農民來講,參加自己的公司培訓,有很強的歸屬感,加上能夠長期穩定就業,並有效解決培訓、就業、維權中存在的困難,深受農民歡迎。

2、集團運作,抗風險能力明顯提高。圖強公司是完全按照市場化運作且能夠獨立承擔經營風險的非盈利性有限責任公司,採取集體團隊的形式有效地將零散的失地農民組織起來,打破村社行政界限,按照現代企業管理的理念和要求來促進勞動就業,市場化經營,成批量轉移就業,提供勞動保障所等政府部門不能提供的勞動就業服務,提高了抗風險(公司經營風險、勞動者就業風險)能力。

3、減少中間環節,用工、就業更加高效。圖強公司利用培訓就業和會員制服務兩種手段,藉助轄區勞動保障工作平台和就業信息網絡平台,整合勞動力資源和轄區企業崗位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和無縫對接,做到找工作和招工人同步進行,同時完成,既減少了中間環節,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為企業節約了招工成本,為員工節省了職介費,受到勞資雙方普遍歡迎。

圖強公司實施組織創新、三位一體促進城鄉就業市場化之路,不僅解決了企業招工難,失地農民就業難,就業農民維權難的現實問題,也實現了勞動力轉移就業與農民集中居住、產業發展佈局的有機結合,實現了“為政府分憂、為企業解愁、為農民服務、自身得發展”的“四贏”格局。

勞務調研報告9

一、勞務派遣

法律關係上體現為勞動者、派遣機構、要派單位的三方關係。勞動合同關係存在於派遣機構與派遣勞工之間,而勞動力給付的事實則發生於派遣的勞動者與要派單位之間,體現出勞動力的僱用和使用分離。

二、單位採用勞務派遣方式的優勢

1、減少人事(勞動)糾紛

2、可以避免勞務流失。

3、可以減少勞動糾紛。

4、可以轉移部分單位的風險。

三、我公司採用勞務派遣方式的風險

1、目前重慶地區普遍採用的一種勞務派遣模式是:由用人單位支付管理費,被派遣員工的工資、社保等,由用人單位轉賬至勞務公司代為辦理。勞動合同由勞務公司與被派遣員工訂立、終止、解除,勞動糾紛等也由勞務公司進行處理。但出現工傷時,本着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用人單位仍要承擔賠償責任。而工資、社保、風險等完全由勞務公司承擔的模式,目前大型勞務公司均不願採用此種模式。

2、商管公司共有17人編制,其中6人簽訂的勞務協議,其餘11人為簽訂的勞動合同(其中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有4人)。若要採取派遣的模式,將面臨我公司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按在我公司工作的年限,以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不滿一年支付半個月工資的標準支付經濟補償金。而簽訂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員工在沒有違規違紀的情

況下單方面解除,還需要支付雙倍的經濟賠償金,這將是一筆不少的費用。

四、勞務公司情況

經諮詢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由於目前涉及勞務派遣相關法規並不完善,小型勞務派遣公司不能承擔相應的風險,建議如需要採用勞務派遣,應選擇大型的勞務派遣公司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經調查瞭解提供以下三家作為參考:

1、重慶飛駛特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

詢價情況:管理費80元/人/月。員工工資維持不變,保險續繳,由我公司轉賬,勞務公司代為辦理。

2、重慶菲思克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

詢價情況:管理費50元/人/月,員工工資維持不變,保險續繳,由我公司轉賬,勞務公司代為辦理。

3、利眾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集團選用)。

詢價情況:管理費80元/人/月,員工工資維持不變,保險續繳,由我公司轉賬,勞務公司代為辦理。

五、律師建議

經諮詢海外律師事務所律師,勞務派遣可以轉移單位的用工風險,減少勞動糾紛便於管理,擬建議可行。

六、辦公室建議

1、從經濟性的角度出發,採用勞務派遣公司將一次性支付一大筆經濟補償金。由於社保和工資實際仍然是由我公司支付,用人成本(工資已接近市場平均水平,再降低將無法招聘員工)並不能降低,反而會每年每名員工要增加600—960元的管理服務費。

2、從用工風險來講,當發生工傷由社保報銷後,我公司仍然要承擔相關責任。

3、就勞務派遣比較適合的是有編制限制或流動性較強、人數眾多的工廠、銀行、事業單位、銀行、國有企業等。而我公司商管公司車庫人員相對穩定,按商管公司提出的由20xx年起給予未休年假的工資額度為724元/人,對比每年要支付的管理費及解除合同的經濟補償金要更經濟。

4、綜上所述,建議可選擇其中一種方式:

方式一:維持現狀,支付未休年假應支付的工資,但需要商管公司與員工做好思想工作,僅從20xx年起計算,之前的不予以考慮,估計費用約為12308元。

方式二:維持現狀,支付未休年假應支付的工資。但可逐步淘汰表現欠佳的員工,對員工的違規違紀要作出書面通知留存,以便於解除合同時舉證。與公司簽訂勞務協議的退休返聘員工,新進人員,勞動合同到期人員經協商一致的可採用派遣形式。

備註:1、工傷差額

經諮詢重慶市工傷保險科,按《重慶市工傷保險文件》規定,當工傷保險繳費基數變更,差額部分由用人單位補齊(例如上半年工傷最低繳費基數為1178元,7月調整為1335元,差額部分就由公司補齊)。用人單位因少報、瞞報繳費基數,造成工傷職工享受的工傷保險待遇降低的,差額部分由用人單位補足。工傷產生的醫藥費用,按照規定報銷,未報銷的差額為自費費用,公司不承擔工傷差額補齊的責任。

2、單位應承擔的其它工傷責任

職工因工受傷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並認定為工傷的,從受傷之日或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享受工傷醫療待遇;職工因工緻殘被鑑定為一至十級傷殘的,從生效的勞動能力鑑定結論作出的次月起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因工死亡的,以其死亡當日計算一次性工亡待遇和工亡職工供養親屬年齡,從其死亡的次月起供養親屬享受供養親屬撫卹金待遇。

勞務調研報告10

20xx年4月,我們組成調研組,開展“建立預防拖欠農民工工資長效機制,發展建築勞務分包企業”課題調研,對天津市、青島市、大連市等地區實施建築勞務分包制度的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聽取了市、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彙報,查看了有關的地方法規及文件資料,實地考察了勞務交易場所和施工現場,召開了施工總承包企業、勞務分包企業參加的三個專題座談會,40多家企業參加了討論。

天津市是典型的勞務輸入地區。全市25萬人的農民工,基本屬外來隊伍,成建制進入本市的企業122家,具備勞務資質,本地勞務企業190家,全市總計312家,佔全市勞務總量的60%;

山東省既是勞務輸出的大省,也是勞務輸入的集中地。截至20xx年底,山東省勞務分包制度的大框架已初步建立,已成立1169家勞務分包企業,吸納農民工14.1萬人,佔建築勞務人員總量的5.8%;在青島市,已經建立勞務分包交易市場,勞務分包企業379家,有90%的農民工已經被企業吸納。

大連市屬於勞務輸入地區。全市有28萬外來的農民工,大多數農民工被總包企業直接僱用或通過“包工頭”僱用;現有200家勞務分包企業。

一、調研地區基本情況

調研地區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建築市場的規範管理,高度重視發展勞務分包企業、建立規範勞務交易場所的,建立了專門管理機構,堅持從基層抓起,從源頭抓起,突出重點,措施得力,效果顯著。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機構。

天津市在“建設工程交易服務中心”的基礎上,設立了“分包交易中心”。其主要職責:監督管理工程分包行為,對外地進津企業進行嚴格的備案管理,規範勞務市場用工行為,查處無資質隊伍私招亂僱和違法承攬工程行為等。同時,籌備成立“建築企業勞務派遣中心”,並要求各省駐津建管處也建立建築企業農民工派遣中心,和區縣勞務派遣中心,將全市建築業使用的零散農民工進行集中管理,為其監督辦理勞動合同和工傷保險。現階段天津市已成立百家“派遣中心”,擬20xx年6月低正式運營。

青島市有專門的建築市場和建築隊伍監管機構——建管局。在建管局成立了“規範建築勞務分包和勞動用工管理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制定政策措施和計劃,並進行貫徹落實,同時負責該項的日常監督檢查。各區、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成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各施工單位主要負責人為企業第一責任人,各項目部項目經理為施工現場第一責任人,並安排專人負責檢查、監督各項規定、制度的落實。

大連市建委年內計劃建立勞動力市場。勞動力市場是個綜合管理、服務機構,由就業服務中心、技能培訓中心、行政服務中心等三大部門組成,具體負責對用人單位和中介機構提供信息服務、職業介紹、進行職業培訓、政策諮詢、受理勞務企業申辦資質並進行初審,對勞務隊伍進行日常管理。通過勞動力市場對全市28萬名農民工進行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結束建築業的非法“包工頭”行為和務工人員隨意無序的流動局面。

(二)出台政策措施,扶持企業發展。

簡化勞務分包資質申辦程序。青島市把申辦勞務分包資質向本市和外來建築業企業及人員完全敞開,在辦理過程中,儘可能的將有關手續進行簡化合並,提高效率。現階段,本市註冊勞務分包企業已有379家,有90%的農民工被勞務企業吸納。

強化勞動用工合同管理,狠抓合同簽訂率。青島市要求各施工企業必須和每一位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並進行全市規範用工行為大檢查,狠抓落實,現階段全市建築業農民工合同簽訂率已達90%。

嚴格規範勞務分包市場,禁止無資質“包工頭”承攬工程。青島市規定凡在青註冊和施工的企業,必須用有資質的專業分包企業和勞務分包隊伍,嚴厲打擊“包工頭”承攬工程,有力的杜絕了“包工頭”非法承攬工程和“掛靠”現象。

制定勞務人工費指導價,定期公佈,指導市場。青島市積極維護勞務企業和人員的合法權益,定期制定並公佈了勞務分包企業人工費指導價,作為勞務分包企業與總承包企業簽訂勞務分包合同的重要參考,受到勞務企業的廣泛歡迎。

主動向社會推薦勞務企業,幫助勞務企業創建品牌。青島市,積極培育骨幹勞務分包企業,帶動其他企業發展壯大,篩選部分用工規範、管理到位、質量安全好、專業特色較強的勞務企業,通過宣傳冊等形式向全行業、全社會推介。創立“農民工夜校”,定期邀請行業主管部門、協會、教師對農民工進行普法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提高了農民工自身素質和維權意識。

天津市實行聯動措施,規範勞務市場。強制實行農民工工資卡制度,每月支付不低於530元的最低工資標準,每季度結算並全額支付剩餘報酬;制定建築業農民工專用《勞動合同書示本》,保證農民工勞動報酬和工傷保險的合法權益;外地進津建築業企業進行年度備案和項目備案,初次進津的建築業企業必須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負責人按項目備案。年度考核合格的進津企業可辦理年度備案。

下發勞務資質審批權,推進建立勞務基地。大連市將勞務分包企業資質的審批權限下發到各區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充分調動區、縣的積極性,鼓勵根據本地實際發展勞務企業。從20xx年下半年發文至今,已建立勞務企業200多家。20xx年計劃在新增100家,再通過5年的發展,至20xx年達到1000家,使大連建築業從整體上達到結構和諧;開展農民工培訓,20xx年將建築業農民工培訓納入日程,政府專項撥款20xx萬元,對本地區8萬農民工實行免費培訓;計劃建立金州區、莊河市、瓦房店等勞務基地村鎮,政府拿出一部分資金對農民進行培訓,形成一批模板作業村、抹灰作業鎮、砌築專業鄉等。

(三)規範市場監管,狠抓勞務備案。

天津市實行了分包合同備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備案公證制度。通過強化合同管理、與地税局聯合代徵代繳税金和開具税務專用發票等手段,使進津勞務企業合同備案的行為得到全面監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勞務分包工程中的陰陽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為分包實為轉包等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開展專項治理,對使用未備案和無資質勞務分包隊伍的行為,轉包、違法分包和借照掛靠的行為,不簽訂勞務合同、陰陽合同和不按期結算的行為進行專項治理,規範勞務分包市場經濟秩序,有效控制了“包工頭”非法承包工程行為。

青島市建立勞務作業網上監管系統。20xx年7月起,青島市所有在建工程,建立了閔路電視監控系統,企業、政府主管部門不到現場,就可以及時監督現場發生的問題,及時瞭解勞務分包隊伍的有關情況。

(四)廣泛宣傳教育,加強執法檢查。

發放宣傳材料。青島市印製了20萬套《致廣大來青務工朋友的一封信》、《建築工人手冊》,春節後在外來農民工集中的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發放,3月份開始在已開工的施工現場發放,基本做到每位農民工人手一冊。並要求所有施工現場設置《建築工人維權須知》告知牌,公佈維權公開電話和有資質建築勞務企業名單。來青島的外來農民工,根據《手冊》可及時,合法就業。

天津和大連市也充分利用傳媒途徑,對來本地的農民工進行廣泛的宣傳和教育,提高了農民工的自我維權意識。

加大檢查、處罰力度,定期執法大檢查。為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的有效實施,近幾年,青島市每年組織1-2次“兩個規範”大檢查,主要針對勞務分包資質管理情況、現場工人簽訂勞動用工合同及工人工資發放情況、現場人員持證上崗情況、現場“兩個規範”檔案管理情況進行檢查。對違反規定的企業和責任人除按有關規定進行嚴厲處罰、全市通報批評外,還做到“四個結合”:與市場信用考評結合、與資質管理相結合、與招標投標相結合、與各項先進評選相結合。

二、調研地區完善勞務分包管理的典型做法

(一)實施分包合同備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備案公證制度。20xx年年初,天津實行了分包合同備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備案公證制度,通過強化合同管理、代徵代繳税金和開具專用發票手段使進津企業合同備案的行為得到有效監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勞務分包工程中存在的陰陽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為分包實為轉包等市場違法違規行為。

(二)實行外地進津企業年度備案和項目備案制度。20xx年天津實行外地進津建築業企業進行年度備案和項目備案制度,初次進津的建築業企業必須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負責人按項目備案,辦理進津備案手續。年度考核合格的進津建築業企業可申請年度備案,憑《外地進津建築業企業備案通知書》全年承攬本市工程和簽訂合同,對人員全部實行身份管理,進津務工人員必須簽訂勞動合同,辦理工資卡。

(三)簡化勞務企業申辦資質程序,下放審批權限。青島市把申辦勞務分包資質向本市和外來建築業企業及人員完全敞開,隨來隨辦,在辦理過程中,儘可能的將有關手續進行簡化合並,提高效率。

大連市將勞務分包企業資質的審批權限下發到各區市縣建築業行政主管部門,鼓勵各區市縣結合本地區實際,大力發展勞務分包企業。

(四)探索創建建築勞務市場。天津、大連市探索創辦建築勞務市場,進行行業管理和就業培訓服務,對本地區零散用工及勞務企業進行有序管理。

(五)、嚴格規範勞務分包招投標,禁止無資質的“包工頭”承攬分包業務。青島市明確規定:凡10層(含)以上高層住宅或工程造價在1000萬元以上的大型基礎設施、公共事業、公共建築的勞務分包,實行進場招標,選擇有相應資質的勞務分包企業承擔施工任務。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的施工總承包企業承接國有投資或國有控股投資的工程,勞務分包必須實行公開招標。

三、今後的建議

(一)應採取多種措施在政策上培育和扶植勞務企業的發展,如通過清欠農民工工資、發佈勞動指導價、禁止“包工頭”承攬工程、簡化資質審批程序等手段和形式,創造有利於勞務企業發展的社會環境。

(二)加強執法檢查,對於不使用有資質的勞務企業進行勞務作業的施工總承包企業要加大處罰力度,督促其規範勞務用工行為,鼓勵包工頭建立有資質的勞務企業進行工程施工。

(三)加強對勞務分包企業交易行為的監督制度。可通過勞務合同備案制、公開招標等多種方式進行監督。

(四)切實加強農民工勞動技能教育培訓力度,降低培訓、發證等費用,給予專項培訓資金的支持。

勞務調研報告11

《公司關於勞務派遣用工情況的調研報告範文》適用於公司關於勞務派遣用工情況的調研報告,三友公司以誠信、專業、精細化的服務,贏得了這些企業的好評,其業務越做越大。在工作中未遇到大額返費,不合理收費問題。同時,現在的勞動力市場變化很快,沒有人能壟斷勞動力資源。

一、三友公司關於勞務派遣用工情況如下:

三友勞務派遣有限公司是20xx年成立的專業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公司同仁齊心協力,努力拼博,使公司走上了快速穩步發展的道路。到今年11月底,公司業務涵蓋勞務派遣、崗位外包、社保代理、寒暑假學生實習、安置等多種形式,公司與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市工商局、南陽日報、河南工院、市兒童福利院、南陽電大等40餘家行政事業單位建立了常年合作關係;與中光學集團、榮陽實業、淅川減振器、西峽龍成集團、南陽鐵路工務段等60餘家各類企業簽訂了勞務派遣(勞務外包)合同;每年派遣招募員工和為企業輸送員工8600多人,繳納社保1420餘萬元,保障了一些企業的急需用工,部分緩解了就業難,同時為國家納税50多萬元。

三友公司的業務以勞務派遣和崗位(勞務)外包為主,兩項業務佔到全部業務的7成以上。目前總的趨勢是勞務派遣業務越來越趨於規範,勞動合同簽訂率、社保繳費率都在90%以上,少數暫時不規範主要是剛入職人員處於不穩定狀態。許多用人單位在用人之始,就考慮為招聘人員繳納社保,如市公安局委託我公司代招管的輔警,一切都依法進行,一旦確定聘用,就在工資和社保上趨向正規,除合同規定的不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基本工資外,還有各項補貼,在支付工資時,社保費一同支付。

三友主要為本地企業服務,為企業解除人力資源不足之憂。具體説就是為企業招工、補充企業員工緊缺之需。招聘的主要渠道是利用三友公司強大的招聘網絡,主要包括公司求職網網上招聘、代理人招聘、業務員微信羣招聘、廣告宣傳招聘等。三友的服務在本地主要是為中光學集團下屬企業,如利達光電、鍍邦光電,南方智能、榮陽實業、金冠電氣、以及其他企業,縣市區有鄧州、淅川、西峽、鎮平、內鄉等地的龍頭企業。三友公司以誠信、專業、精細化的服務,贏得了這些企業的好評,其業務越做越大。在工作中未遇到大額返費,不合理收費問題。同時,現在的勞動力市場變化很快,沒有人能壟斷勞動力資源。

二、企業用工及業務開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有:

1、因市場經濟變化快,企業訂單變化也快。有時訂單到手,急着趕活,招工難就成為企業擴大生產瓶頸。如鍍邦光電、南方智能目前正是缺人之際,一個月需要幾百人而實際供給只能達到需求的60%左右。

2、外包企業社保參保率偏低。主要原因是一些企業效益不好,不參保可以勉強生存,一參保就會馬上跨掉。對這些企業怎麼辦成為難題。不服務市場有需求,服務又承擔很大風險。

三、幾點建議

1、加強對勞務派遣企業的管理,規範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倡導企業自率,培養一批誠信、規範、服務質量好的企業,引領市場秩序持續向好。

2、創造條件,如何提高工傷保險費率,使更多的企業能參加工傷保險,為小微企業發展創造基本條件。公司關於勞務派遣用工情況的調研報告範文

勞務調研報告12

按照工作安排,近期,我們利用一月時間,深入原安、靈芝、城川、雷大、治平和賈河6鄉18村,採取走訪農户、座談交流、聽取鄉村彙報及核算對比等點面結合、歸納梳理的方式,對XX年以來農村勞務輸轉情況進行了調查。為確保調研結果的準確性和實效性,分別選擇縣域內位於北、中、南不同區域的好、中、差村進行了調查,共走訪農户414户,填寫調研資料432份。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勞務輸轉現狀

所調查的6鄉18村共有109個村民小組,4106户1.9萬人,現有勞動力8270人,耕地6.1萬畝,人均3.2畝,現有果園1.7萬畝,飼養大家畜3930頭。調查顯示,20xx年,18村共輸出勞動力20xx人,佔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的24.5%,户均輸出0.5人,實現勞務純收入1442萬元,農民人均增收757元,佔當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6.4%。

(一)勞務輸轉規模。調查村XX—20xx年三年來輸出勞動力分別為2264人、2147人和20xx人,整體上人數呈現小幅下降趨勢,年均遞減3.6%,輸出人員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和中南部山區貧困村。但靈芝鄉苗堡、原安鄉喬岔、水股、雷大安樂、曹河等果品產業發展滯後的部分山區村勞務輸轉人數幾乎沒有發生變化,勞務仍然是實現其增加收入的主導產業,佔其家庭收入的70%以上。

(二)勞務輸轉人員構成和輸入區域。外出務工人員中,男性佔81.3%,女性佔18.7%;年齡構成上,18—35歲佔52.6%,35—45歲佔38.5%,45歲以上佔6.1%,18歲以下佔2.8%,整體上中青年男性勞力是勞務輸出的主流,但45歲以上務工人員主要來源於山區貧困村;從文化程度上看,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佔86.5%,高中(含中專)及以上佔13.5%;從就業地點看,主要分佈在省外寧夏、新疆、內蒙、北京和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及省內蘭州、靜寧等地。

(三)勞務輸轉方式和從事的行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勞務輸轉從自發無序的流動,逐步開始向有組織、上規模、有序化、市場化的輸轉方式轉變。有組織輸出和縣內“北勞南移”的勞務輸轉人員比例開始增長。據調查,20xx年,有組織輸出佔輸出人數的5.2%,較XX年的3.1%提高了2個百分點。但自發性輸出和親朋介紹輸出仍是我縣目前勞務輸轉的主要方式,分別佔輸出人數的61.2%和33.6%。在務工行業種類上,輸出人員主要從事建築、工業、加工、餐飲、家政、汽車駕駛、社會服務等行業為主,以泥瓦工、技術工、縫紉工、服務員、保安、保姆、司機等職業為主。調查數據顯示,建築行業佔73%,工廠技工和服務行業佔14.7%,其它行業佔12.3%。

(四)勞務輸轉人員培訓、就業時間和維權情況。在就業時間上,20xx年,在外就業6—12個月的佔輸出總數的57.7%,務工兼務農,就業時間在6個月以下的佔27.2%,一年以上的佔15.1%(含整户外出打工者)。其中,源自中南部鄉鎮的務工人員就業時間普遍在6—12個月內。在就業培訓方面,培訓後輸出的不到輸出總數的2%,主要以職教中心等機構培訓的初高中畢業生為主。在權益維護方面,勞務人員法律意識比較淡薄,約有90%的務工人員就業時僅簽訂了口頭合同,書面合同簽訂者僅10%左右,在勞動保障上始終處於被動的劣勢地位,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調查中出現的5位工傷人員中,用工方僅為他們開銷了醫院費用,補全了工傷期間工資,對於後期治療和勞動保障等一系列問題並沒有得到合理的解決。

二、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農村勞務輸轉工作對城鄉經濟發展產生着越來越深刻的影響。就我縣西北部、中南部山區兩大貧困片帶的勞務輸轉工作而言,在幹部羣眾的重視下,一年一度頗具規模的勞務輸轉隊伍,正在拓寬農村生產力發展領域,成為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調查顯示,勞務輸轉對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勞務收入明顯增加。近年來,勞務輸轉已成為農民增收的“短平快”項目,是貧困山區農民增收的一條捷徑,勞務收入已是農業和農村收入的半壁江山。被調查的18村,XX—20xx年三年分別實現勞務純收入1164萬元、1258萬元和1442萬元,務工人員人均勞務純收入分別為5141元、5859元、7103元,無論總收入還是人均收入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當然,務工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與勞動力市場供求關係發生變化,用工單位普遍提高工資待遇有關,據統計,近三年農民工工價依次為30—50元/天、40—60元/天、40—80元/天。所調查的靈芝、原安、雷大3鄉9村20xx年勞務輸出1264人,實現勞務純收入829.4萬元,農民人均勞務純收入1095元,接近所在鄉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從收入水平看,基於外出就業時間長短,中南部較西北部務工人員人均勞務純收入高出1000元左右。

(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改善。近年來,許多農民靠勞務收入修建了新房、購置了家電傢俱和生產工具,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勞務收入彌補了農業投入的不足,大部分農户實現了勞務脱貧,推動了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加快了脱貧致富步伐。城川鄉陳馬村20xx年勞務輸出260人,勞務收入200多萬元,63%的農户依託勞務收入修了新房或對舊房進行了改造,擁有手機200多部、安裝固定電話78部,有摩托車、三輪車、旋耕機等140多輛(台),通過勞務脱貧50多户、232人。該村五社李世軍一家8口人,2人長期在外打工,近年來年均勞務收入3萬元左右,近年翻修房屋10間,購置摩托車1輛、手機2部,家電一應俱全,引進基礎母牛3頭,新發展果園4畝,依託勞務收入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夯實了發展載體。

(三)羣眾觀念和素質得到轉變和提高。農村富餘勞動力離開家鄉進入城鎮務工,增長了見識,拓寬了視野,進而則增強了商品意識、市場意識、法制意識和勞動技能,最終將改變過去“死守一業、死守一家、死守一方”的傳統觀念。在此過程中,通過市場經濟的洗禮和現代文明的薰陶,他們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都隨之發生重大變化,並逐步成長為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新一代勞動者,其結果自然是減輕土地生態負荷,使勞動力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調查統計,64%的家庭自覺履行計劃生育的政策措施,如早婚、早育、超生現象明顯減少;勞務人員法制意識明顯增強,自覺遵紀守法,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主動求助有關機構進行維護,儘量減少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適應能力明顯提高,調查村約有186户整户外出就業家庭,勤學苦幹,掌握一定技能後,在外站穩了腳,帶着家屬、親戚、朋友務工創業,過上了殷實的異地生活。

(四)促進了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民工的再次創業。一是促進了果、畜、薯等特色產業的發展,加快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據統計,隨着全縣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調查村有71%的務工家庭新發展了果園和洋芋產業,43%的家庭加大了養殖規模,依託勞務收入,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培育了持續增收的支柱產業。同時,調查村186户整户外出務工後,騰出耕地2100多畝,通過反租倒包、協商代耕等方式實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30%的栽植了果園,60%的發展了洋芋等產業,使農業結構得到了合理調整,為土地流轉、實施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創造了條件。二是促進了再次創業,加快了勞務人員的資本積累和資金運轉。據統計,近年來,調查村約有69名務工人員實現了再次創業,在縣城及所在鄉鎮創辦了建築工隊、商品銷售、飯店、運輸等個人企業和經營實體,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使農村富餘勞動力走出了一條“勞務輸出—返鄉創業—發展農村經濟—加快奔小康步伐”的良性循環的路子。尹岔一社村民張愛學,外出打工20多年,利用勞務收入,在縣城開辦商品批發和品牌鞋業專賣店已有6年時間,從曾經的農民工發展成如今的.小老闆,年收入8萬元以上。

(五)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極大作用。勞務輸轉通過解決大多數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消除了不安定因素,維護了社會穩定。據統計,18村農村富餘勞動力達2113人,通過勞務輸轉使大多數人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謀生崗位,喝酒、打牌、滋事的人明顯減少。同時,部分務工創業人員多年來在捐資助學、濟困救窮、扶助弱疾、修橋鋪路及城建環保等事業中慷慨解囊,造福於民,通過捐獻資金給當地公益事業,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貧困地區公益事業的發展,如段黨斌等。實踐證明,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輸轉就業,對創建平安鄉村,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新農村發揮了重要作用。

(六)“北勞南移”縣內輸轉創建了就地輸轉的新模式。針對我縣北部農村富餘勞動力較多,南部果園勞動力缺口較大的情況,在縣鄉各級組織的協調指引下,圍繞果園施肥、疏花蔬果、果實套袋、採摘、銷售及相關產業鏈發展的機遇,採取了“北勞南移”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的新模式,取得了勞務就地轉移的初步成效。據調查,雷溝村XX年輸入的短期勞力400人左右,主要來自通渭縣及縣內甘溝、紅寺、四河、新店、雷大、古城、威戎等周邊鄉鎮,做工1萬多個,用工支出達40萬元,户均支出1060元,勞務人員人均收入1100元左右,其中男工約30元/工時(一天),女工25元/工時。按照鄉政府的統計,治平鄉全年輸入短期勞力達4800人(次)以上,其中與古城等鄉鎮聯繫協商實施有組織輸入300人(次)。全鄉用工支出300萬元,常津公司等氣調庫用工支出150萬元,農户支出150萬元。通過“北勞南移”工程實施,積極、科學地引導縣內西北部富餘勞動力向縣中南部果品大鄉轉移,實現離土不離鄉,做到了長期輸轉與季節性輸轉相結合,縣外輸轉與縣內輸轉相結合,闖出了在縣內就地輸轉的新路子。

三、存在的問題

1、富餘勞動力整體素質偏低。主要表現為:文化程度低,國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佔86.5%;專業技能水平低,73%以上的務工人員從事的工種僅侷限於各種粗重的體力勞動和機械性勞動,與當前勞動力市場由體力型向專業型、技能型轉變的要求很不適應;部分富餘勞動力安於現狀,寧可在家閒散受窮也不外出務工,既影響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有效轉移,也制約了貧困山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

2、勞動力市場和管理機制不健全。勞動力市場還不夠健全和完善,縣、鄉(鎮)勞務機構工作還處在起步階段,管理體制,工作機制未完全理順,勞務信息的蒐集、整理、發佈覆蓋面窄,時效性差,工作效率低。專業中介組織稀少,為農民外出務工服務的中介服務、信息反饋和跟蹤管理工作微弱。勞務市場和管理機制中存在的問題與當前勞務工作需求極不對應。

3、農民工合法權益難以有效維護。農民工維權方面的體制和政策還不完善,管理不到位,農民工權益得不到保障的現象普遍存在。由於勞動力轉移的自發行為較多,缺乏跟蹤管理。農民工法制意識比較淡薄,用工單位沒有認真執行勞動合同法,不簽訂正式的用工合同,拖欠剋扣農民工資、延長工作時間、增加勞動強度的現象仍然存在,農民工的生產、生活條件較差,工傷和職業病得不到有效防治,勞動糾紛時有發生。

4、勞動力培訓和組織輸轉不到位。勞動、農業、教育等部門沒有形成有效的資源整合,農民工培訓資源管理比較分散,投入少,規模小,與農民工培訓的需求相差懸殊。有組織輸出規模小,組織輸轉工作不到位,致使務工保障和跟蹤服務等一系列工作無法到位。

5、勞務輸出致使潛在矛盾出現。勞務輸出產生“空巢家庭”,孩子監護教育出現空檔,爺爺奶奶隔代教育,溺愛多於管教,“留守兒童”的管理教養存在很大風險,不利於農村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長,並且老人撫養不能到位,耕地出現不同程度的荒蕪,新農村建設主體力量也顯得不足。

四、對策及建議

(一)加大培訓力度,形成人力資本,提高輸出質量。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偏低是影響農村勞務輸出質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為此,提高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就業能力,加大培訓力度,是一項十分必要和及時的重大措施。要以勞務市場為導向,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發揮勞務培訓中心、職教中心、靳寺職中、農廣校、農業機械化學校、黨校及社會力量辦學的培訓能力,採取定向培訓、聯合培訓、委託培訓,代培代訓,技術培訓,業務培訓,長短期結合培訓等多種形式,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活動;要按市場化、社會化的要求,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大力興辦民營職業技能培訓基地,重點進行汽車駕駛、電焊、建築、縫紉、電子裝配、廚師、護理、家政服務、保安等市場急需專業崗位技能培訓;要根據市場變化和用工單位的需求,加強與各技校、技術學院的聯繫,加大“訂單”培訓規模,不斷調整培訓重點使輸出的勞動者都有一技之長,增強市場競爭力,努力把人力包袱轉變為人才優勢,促進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轉變;要加大農村“兩後生”技能培訓的投入,整合師職資源,爭取農村初高中貧困畢業學生輟學不返鄉。通過培訓提高勞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推動農村勞動力由“體力型”逐步向“技能型”、“智能型”、“專業型”轉變,提高輸出質量,樹立地方勞務品牌,使勞務輸出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奠定良好基矗

(二)積極拓展勞務輸轉空間,圍繞產業開發,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一要在鞏固現有勞務基地的基礎上,瞄準沿海發達地區和周邊勞動力需求量大的省區,積極開拓新的勞務基地,加大有組織輸出規模,鼓勵“技能型”、“智能型”、“專業型”勞務人才大規模輸出,切實提高輸出質量,增加勞務產業效益。二要充分結合我縣實際,圍繞產業開發,積極開展“北勞南移”工程,擴大縣內輸轉規模。要促進“北勞南移”規模,必須加大果品標準化生產規模,拓展延伸果品專業村、專業鄉和專業經濟帶區域,大規模引導農户進行果品標準化生產,提升果品質量,標準化生產規模加大的同時勞動需求量相應增加,縣內勞動力輸轉就業空間增大,無疑會帶動周邊鄉鎮富餘勞動力的就近轉移,有利於果品和勞務兩大產業的共同發展,有利於促進農村潛在問題的有效解決。同時,要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和種養業基地建設規模,拉長產業鏈條,增加就業機會,為農民爭取更大的就業空間和利潤空間,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三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工業和第三產業。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加快發展多種所有制形式的經濟組織,為農村勞動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三)強化職能,提高效益,加快勞務輸出服務體系建設。一要加強各級勞務機構建設,強化工作職能,提高工作效益,搭建信息平台,儘快形成縣、鄉、村三級上下聯通、覆蓋面廣的勞務信息網絡,及時準確地把各種勞務信息傳輸到基層和農户,引導農民按市場需求開展勞務輸出和搞好產業結構調整,切實形成三級聯動、齊抓共管的勞務輸出工作網絡。二要扶持建立和完善勞務協會等中介組織。鼓勵和支持涉農部門、經濟實體和社區積極興辦各類中介機構,鼓勵創業人員、農村能人、勞務經紀人和大中專畢業生創辦集信息收集、技能培訓、職業介紹和有序輸出為一體的農村勞務輸出組織,健全政府推動、市場運作、中介機構和民間組織積極參與的勞務輸轉體系。通過政府的主導和市場運作的方式,加快建立和形成勞務組織化輸出格局,提高勞務效益。

(四)積極維護農民工權益,不斷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嚴格執行勞動合同制度,以宣傳和貫徹《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為切入點,加強對縣內勞動用工單位的監察執法力度,提高勞動合同的簽訂率。認真執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加大對農民工工資的清欠力度,為全縣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督促用工單位依法將務工人員納入工傷保險範圍,並積極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同時,政府主導,中介組織、民間組織及羣眾積極參與,加大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權益維護和保障力度。

(五)發揮勞務機構的主動性,進一步抓好返鄉創業工程。加強與外出務工人員特別是成功人士的銜接溝通,大力宣傳靜寧優惠政策,利用多種方式,鼓勵和引導他們獲取資金後回鄉“落地生根”,創辦、經辦企業和經濟實體,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使返鄉創業在勞務輸轉工作中有新的突破。

總之,勞務輸轉工作量大面寬,各級組織和職能部門要充分認識勞務輸轉對農村經濟工作產生的深遠意義,要看到勞務輸轉有利於解決本地經濟發展缺資金、缺技術、缺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困難,應把此項工作作為農村工作的戰略任務,常抓不懈,切實抓出成效,為構建小康靜寧、和諧靜寧、活力靜寧,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更大的貢獻。

勞務調研報告13

4月,我們組成調研組,開展“建立預防拖欠農民工工資長效機制,發展建築勞務分包企業”課題調研工作,對天津市、青島市、大連市等地區實施建築勞務分包制度的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聽取了市、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彙報,查看了有關的地方法規及文件資料,實地考察了勞務交易場所和施工現場,召開了施工總承包企業、勞務分包企業參加的三個專題座談會,40多家企業參加了討論。

天津市是典型的勞務輸入地區。全市25萬人的農民工,基本屬外來隊伍,成建制進入本市的企業122家,具備勞務資質,本地勞務企業190家,全市總計312家,佔全市勞務總量的60%;

山東省既是勞務輸出的大省,也是勞務輸入的集中地。截至底,山東省勞務分包制度的大框架已初步建立,已成立1169家勞務分包企業,吸納農民工14.1萬人,佔建築勞務人員總量的5.8%;在青島市,已經建立勞務分包交易市場,勞務分包企業379家,有90%的農民工已經被企業吸納。

大連市屬於勞務輸入地區。全市有28萬外來的農民工,大多數農民工被總包企業直接僱用或通過“包工頭”僱用;現有200家勞務分包企業。

一、調研地區基本情況

調研地區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建築市場的規範管理,高度重視發展勞務分包企業、建立規範勞務交易場所的工作,建立了專門管理機構,堅持從基層抓起,從源頭抓起,突出重點,措施得力,效果顯著。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工作機構。

天津市在“建設工程交易服務中心”的基礎上,設立了“分包交易中心”。其主要職責:監督管理工程分包行為,對外地進津企業進行嚴格的備案管理,規範勞務市場用工行為,查處無資質隊伍私招亂僱和違法承攬工程行為等。同時,籌備成立“建築企業勞務派遣中心”,並要求各省駐津建管處也建立建築企業農民工派遣中心,和區縣勞務派遣中心,將全市建築業使用的零散農民工進行集中管理,為其監督辦理勞動合同和工傷保險。現階段天津市已成立百家“派遣中心”,擬6月低正式運營。

青島市有專門的建築市場和建築隊伍監管機構——建管局。在建管局成立了“規範建築勞務分包和勞動用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制定政策措施和工作計劃,並進行貫徹落實,同時負責該項工作的日常監督檢查。各區、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成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各施工單位主要負責人為企業第一責任人,各項目部項目經理為施工現場第一責任人,並安排專人負責檢查、監督各項規定、制度的落實。

大連市建委年內計劃建立勞動力市場。勞動力市場是個綜合管理、服務機構,由就業服務中心、技能培訓中心、行政服務中心等三大部門組成,具體負責對用人單位和中介機構提供信息服務、職業介紹、進行職業培訓、政策諮詢、受理勞務企業申辦資質並進行初審,對勞務隊伍進行日常管理。通過勞動力市場對全市28萬名農民工進行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結束建築業的非法“包工頭”行為和務工人員隨意無序的流動局面。

(二)出台政策措施,扶持企業發展。

簡化勞務分包資質申辦程序。青島市把申辦勞務分包資質向本市和外來建築業企業及人員完全敞開,在辦理過程中,儘可能的將有關手續進行簡化合並,提高工作效率。現階段,本市註冊勞務分包企業已有379家,有90%的農民工被勞務企業吸納。

強化勞動用工合同管理,狠抓合同簽訂率。青島市要求各施工企業必須和每一位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並進行全市規範用工行為大檢查,狠抓落實,現階段全市建築業農民工合同簽訂率已達90%。

嚴格規範勞務分包市場,禁止無資質“包工頭”承攬工程。青島市規定凡在青註冊和施工的企業,必須用有資質的專業分包企業和勞務分包隊伍,嚴厲打擊“包工頭”承攬工程,有力的杜絕了“包工頭”非法承攬工程和“掛靠”現象。

制定勞務人工費指導價,定期公佈,指導市場。青島市積極維護勞務企業和人員的合法權益,定期制定並公佈了勞務分包企業人工費指導價,作為勞務分包企業與總承包企業簽訂勞務分包合同的重要參考,受到勞務企業的`廣泛歡迎。

主動向社會推薦勞務企業,幫助勞務企業創建品牌。青島市,積極培育骨幹勞務分包企業,帶動其他企業發展壯大,篩選部分用工規範、管理到位、質量安全好、專業特色較強的勞務企業,通過宣傳冊等形式向全行業、全社會推介。創立“農民工夜校”,定期邀請行業主管部門、協會、教師對農民工進行普法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提高了農民工自身素質和維權意識。

天津市實行聯動措施,規範勞務市場。強制實行農民工工資卡制度,每月支付不低於530元的最低工資標準,每季度結算並全額支付剩餘報酬;制定建築業農民工專用《勞動合同書示範文本》,保證農民工勞動報酬和工傷保險的合法權益;外地進津建築業企業進行年度備案和項目備案,初次進津的建築業企業必須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負責人按項目備案。年度考核合格的進津企業可辦理年度備案。

下發勞務資質審批權,推進建立勞務基地。大連市將勞務分包企業資質的審批權限下發到各區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充分調動區、縣工作的積極性,鼓勵根據本地實際發展勞務企業。從下半年發文至今,已建立勞務企業200多家。計劃在新增100家,再通過5年的發展,至達到1000家,使大連建築業從整體上達到結構和諧;開展農民工培訓工作,將建築業農民工培訓納入工作日程,政府專項撥款萬元,對本地區8萬農民工實行免費培訓;計劃建立金州區、莊河市、瓦房店等勞務基地村鎮,政府拿出一部分資金對農民進行培訓,形成一批模板作業村、抹灰作業鎮、砌築專業鄉等。

(三)規範市場監管,狠抓勞務備案。

天津市實行了分包合同備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備案公證制度。通過強化合同管理、與地税局聯合代徵代繳税金和開具税務專用發票等手段,使進津勞務企業合同備案的行為得到全面監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勞務分包工程中的陰陽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為分包實為轉包等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開展專項治理,對使用未備案和無資質勞務分包隊伍的行為,轉包、違法分包和借照掛靠的行為,不簽訂勞務合同、陰陽合同和不按期結算的行為進行專項治理,規範勞務分包市場經濟秩序,有效控制了“包工頭”非法承包工程行為。

青島市建立勞務作業網上監管系統。7月起,青島市所有在建工程,建立了閔路電視監控系統,企業、政府主管部門不到現場,就可以及時監督現場發生的問題,及時瞭解勞務分包隊伍的有關情況。

(四)廣泛宣傳教育,加強執法檢查。

發放宣傳材料。青島市印製了20萬套《致廣大來青務工朋友的一封信》、《建築工人手冊》,春節後在外來農民工集中的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發放,3月份開始在已開工的施工現場發放,基本做到每位農民工人手一冊。並要求所有施工現場設置《建築工人維權須知》告知牌,公佈維權公開電話和有資質建築勞務企業名單。來青島的外來農民工,根據《手冊》可及時,合法就業。

天津和大連市也充分利用傳媒途徑,對來本地工作的農民工進行廣泛的宣傳和教育,提高了農民工的自我維權意識。

加大檢查、處罰力度,定期執法大檢查。為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的有效實施,近幾年,青島市每年組織1-2次“兩個規範”大檢查,主要針對勞務分包資質管理情況、現場工人簽訂勞動用工合同及工人工資發放情況、現場人員持證上崗情況、現場“兩個規範”檔案管理情況進行檢查。對違反規定的企業和責任人除按有關規定進行嚴厲處罰、全市通報批評外,還做到“四個結合”:與市場信用考評結合、與資質管理相結合、與招標投標相結合、與各項先進評選相結合。

二、調研地區完善勞務分包管理的典型做法

(一)實施分包合同備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備案公證制度。年初,天津實行了分包合同備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備案公證制度,通過強化合同管理、代徵代繳税金和開具專用發票手段使進津企業合同備案的行為得到有效監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勞務分包工程中存在的陰陽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為分包實為轉包等市場違法違規行為。

(二)實行外地進津企業年度備案和項目備案制度。天津實行外地進津建築業企業進行年度備案和項目備案制度,初次進津的建築業企業必須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負責人按項目備案,辦理進津備案手續。年度考核合格的進津建築業企業可申請年度備案,憑《外地進津建築業企業備案通知書》全年承攬本市工程和簽訂合同,對人員全部實行身份管理,進津務工人員必須簽訂勞動合同,辦理工資卡。

(三)簡化勞務企業申辦資質程序,下放審批權限。青島市把申辦勞務分包資質向本市和外來建築業企業及人員完全敞開,隨來隨辦,在辦理過程中,儘可能的將有關手續進行簡化合並,提高工作效率。

大連市將勞務分包企業資質的審批權限下發到各區市縣建築業行政主管部門,鼓勵各區市縣結合本地區實際,大力發展勞務分包企業。

(四)探索創建建築勞務市場。天津、大連市探索創辦建築勞務市場,進行行業管理和就業培訓服務,對本地區零散用工及勞務企業進行有序管理。

(五)、嚴格規範勞務分包招投標工作,禁止無資質的“包工頭”承攬分包業務。青島市明確規定:凡10層(含)以上高層住宅或工程造價在1000萬元以上的大型基礎設施、公共事業、公共建築的勞務分包,實行進場招標,選擇有相應資質的勞務分包企業承擔施工任務。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的施工總承包企業承接國有投資或國有控股投資的工程,勞務分包必須實行公開招標。

三、今後工作的建議

(一)應採取多種措施在政策上培育和扶植勞務企業的發展,如通過清欠農民工工資、發佈勞動指導價、禁止“包工頭”承攬工程、簡化資質審批程序等手段和形式,創造有利於勞務企業發展的社會環境。

(二)加強執法檢查,對於不使用有資質的勞務企業進行勞務作業的施工總承包企業要加大處罰力度,督促其規範勞務用工行為,鼓勵包工頭建立有資質的勞務企業進行工程施工。

(三)加強對勞務分包企業交易行為的監督制度。可通過勞務合同備案制、公開招標等多種方式進行監督。

(四)切實加強農民工勞動技能教育培訓力度,降低培訓、發證等費用,給予專項培訓資金的支持。

勞務調研報告14

近年來,我區勞務經濟的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形成了相當規模,為加速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增加農牧民收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但隨着勞務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我區勞務經濟的進一步壯大,需要強化組織、引導、培育工作。這也是地委、行署統籌我區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部署。

根據政協XX區工委的安排,提案法制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對我區勞務經濟發展的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組織召開了有地區勞動保障局,農業局,扶貧辦等相關部門參加的勞務經濟發展研討座談會,分赴畢節、大方、黔西、織金、納雍召XX縣(市)政府、政協及相關職能部門參加的座談會,聽取了勞務經濟發展的情況介紹,深入到九個鄉鎮、十五個行政村、九所中學召開鄉鎮和村幹部及中學負責人蔘加的座談會十餘次,召開外出務工人員家屬和務工返鄉人員參加的座談會七次,發放勞務經濟發展情況村級問卷調查表二十份,在校初、高中學生問卷調查表六百餘份。經過一個多月的實地調研後,提案法制委員會組織相關委員認真分析情況,討論對存在問題的對策,提出了促進勞務經濟發展的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勞務經濟給我區農村經濟帶來了新變化

(一)勞務經濟收入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近年來,我區勞務輸出人數每年以10萬人的速度增長,至20xx年底,全區外出務工人員總數達到130萬人,主要分佈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北京、福建及貴州省的周邊省份。勞務輸出的行業也已由過去單一體力型,開始向體力智力複合型方向轉變,勞務人員大多從事建築力工、裝卸力工等體力勞動和簡單手工操作工種的情況有所改變。特別是20xx年開展了對計算機文字錄入處理員、採礦工、保安員、保健按摩師、鋼筋工、砌築工、沼氣生產工、電工、服務員、服裝剪裁縫紉工、管工等工種的較大規模培訓以來,一定程度提高了外出農民工的就業能力和就業穩定率。勞務輸出規模的擴大,就業能力的提高,給我區農村經濟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勞務經濟收入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據20xx年的統計,我區外出務工人員每年創收約80億元,農民人均勞務經濟收入1165元,佔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2458元的47%。

(二)勞務經濟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勞務經濟的發展不斷將農業勞動力吸納到非農就業崗位,不斷降低農業就業的比重,大量的農民從農業生產中剝離出來,推動了土地的流轉和集中經營,促進了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和土地資源的合理使用,同時,許多外出務工人員還通過在發達地區務工,受到了薰陶,開闊了眼界,學到了技術,積累了經驗和資金,增強了創業發展的能力,這些變化,為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創造了條件。如XX縣永新鄉農民皮永義先後在四川、廣東等地的一些大型果園打工學藝,掌握了經果林栽培和管理技術後,返鄉創辦了綠豐興科示範園,種植經果林200餘畝,年收入10萬元以上,在他的倡議下成立了永新鄉果樹協會,帶動本鄉發展經果林20xx餘畝;黔西城關鎮鳳凰村曾祥龍帶回先進的養蛋雞技術返鄉創業,現資產達到了30多萬元,並帶動了全村80%的農户飼養蛋雞;XX縣竹園鄉農民李倫在山東濟南天順牧場務工多年,學會科學養牛和飼料配方等技術,返鄉創辦了養牛場,年收入5萬餘元。隨着勞務經濟的發展,一些農村協作經濟組織也應運而生,如XX縣永新鄉沒有外出的富餘勞動力自發組織了50多個農活承包隊,長期在本縣內承包農活,農忙季節從業人員達1000餘人,人均年收入可達1萬餘元。

(三)勞務經濟的發展,更新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外出務工農民受到工業文明和城市文明的薰陶,不僅啟迪了心智,學到了技能,增強了市場經濟意識、創業意識、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綜合素質也得到了相應提高,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都發生了新的變化,為我區農村帶來了許多現代文明的信息。一些外出務工人員體會到沒有文化的苦處後,特別注重對子女教育。如XX市小壩鄉彭學富在外務工十餘年,由於沒有技術,收入僅能保證基本生活。彭學富深感知識、技能、信息是外出務工中創造業績的關鍵,20xx年貸款籌資1萬多元送子女到新東方技校學習烹飪技術,現在,其子在深圳開餐館每天毛收入近5千元,今年上半年,彭學富在家鄉修建了一棟價值10多萬元的二層樓住房。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許多農村青年外出務工後轉變了生育觀念,自覺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對農村計劃生育工作開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勞務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勞務經濟發展的認識有待提高。一些基層幹部還沒有完全把發展勞務經濟提高到促進經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上來認識,有的甚至認為勞務經濟雖然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但對地方財政貢獻不大,因此,對發展勞務經濟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只是滿足於一般性號召和年初分指標、年終統計上報。勞務經濟的發展總的來看,仍然停留在羣眾自發外出找活幹的初始階段,一些職能部門,還沒有真正將發展勞務經濟當作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來對待,引導發展勞務經濟的措施不得力,工作落實得不好。

(二)外出務工人員整體素質較低。一是文化程度低。以經濟、文化相對較發達的XX市小壩鎮小壩村為例,外出務工的542人中,國小文化程度194人,國中文化程度308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40人,國中文化程度以下的高達92.6%;二是職業技能水平低,就業競爭力不強,勞務輸轉面不廣泛。XX縣竹園鄉顯母村是我區勞務輸出比較典型行政村,90%以上的農户都有外出務工人員,閤家外出的農户100餘户,而外出務工人員幾乎是從事又髒又累工資又低的建築輔助工(泥水工);三是自我維權意識淡薄,上當受騙、幹活討不回工資、超時加班加點以及工傷、職業病得不到合理賠償和有效防治等現象屢見不鮮。據XX市千溪鄉吉國祥介紹,在他務工的浙江紹興“曙光印染廠”這樣較大型的企業,工人的健康也得不到保障,由於污染較大,一些工人染上了肺上的毛病,身體不適就自願離開了工廠,從未有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離廠時體檢,進行維權,吉學祥本人也是這樣離廠返鄉的。而對於企業為職工繳納養老保險這一《勞動法》規定的基本社會保障義務,企業也不履行,廣大外出務工人員也根本不知道是自己的權利(我們所到的鄉鎮政府也幾乎不瞭解外出務工人員繳納養老保險的情況,甚至不瞭解養老保險政策)。千溪鄉500左右名在浙江浪沙襪業集團務工的人員,有的已在該企業工作多年,沒有一個繳納了養老保險。外出務工人員整體素質偏低,日益成為我區富餘勞動力轉移的“瓶頸”。隨着沿海地區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低素質勞動力就業空間不斷收縮,勞務輸出工作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

(三)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效果不理想。目前國家投入的農村勞動轉移培訓經費分屬勞動保障部門、農業部門、扶貧工作部門管理使用,培訓工作各自為政。全區由上述三個部門認定的農村勞動轉移培訓機構有50户,但各部門的'認定要求和標準都不相同,各培訓機構的培訓能力和辦學條件參差不齊。而且為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培訓多以舉辦短訓班為主,效果不理想,培訓專業與市場需求實際脱節,培訓後就業率極低。同時,由於培訓質量監管工作不力,一些培訓機構存在隨意壓縮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的現象。

(四)農村富餘勞動力資源信息庫建設滯後。縣、鄉、村三級勞務網絡對所轄區內勞動力資源的儲備底數不清,相關部門以及培訓機構在用工信息方面缺乏有效的整合機制,工作帶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工作量大、效率低,無法為外出務工人員和用工單位提供較全面的信息諮詢等服務。

(五)勞務經濟中介服務組織發育緩慢,農村勞動力轉移存在無序、盲目的情況。目前全區250個鄉僅有18個鄉鎮設有勞動保障事務所,大部分鄉鎮沒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從事勞務經濟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地縣設立的勞動力市場和人才市場分屬不同的部門管理,業務範圍重疊,服務資源不能有效整合,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全區現有民辦職業中介機構12個,但規模較小,服務能力有限,業務範圍也大多隻限於本地城鎮。農村勞動力轉移難以形成有組織、大規模的有序轉移格局。

(六)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環境差。有的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缺乏對返鄉創業人員有效的引導、服務和政策支持。目前,返鄉創業人員佔外出務工人員的比例不到8%,我們在調研中瞭解到,一些地方,返鄉辦企業,手續複雜,更沒有扶持和激勵機制。少數地方還有嚴重的吃、拿、卡、要現象。千溪鄉張某某兩年前返鄉創辦了一個水果糖廠,工廠管理和市場銷售情況良好,但至今仍未辦到合法的建廠手續。想擴大企業,又因制約因素多而只好作罷,今年放棄辦廠,又外出務工去了。

(七)返鄉潮對勞務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衝擊。今年下半年,由於國際金融海嘯的影響,大量外出務工人員返回貴州,我區作為本省的勞務輸出大區,外出務工人員紛紛返鄉,將給農業人口就業、社會穩定等工作帶來壓力。

三、針對存在問題的建議

(一)深化對我區勞務經濟發展重要意見的認識,切實加強工作領導。作為一個總人口730萬,農業人口649萬的人口大區,勞務經濟不僅僅只是農户家庭收入的一個有益補充,而更重要的,它是推動我區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要充分認識發展勞務經濟對於貫徹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對於提高勞動力配置效率、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對於實現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相互促進、良性循環有着極其深遠意義。勞務經濟是促進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城市社會轉型的槓桿。因此,各級黨委、政府應高度重視,精心安排,認真組織,把發展勞務經濟和管理服務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二)完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管理,大力提高對外出務工人員培訓的水平。一是整合培訓經費。由行署組織地區勞動保障部門、農業部門、扶貧工作部門認真研究方法,明確主管單位統籌來自幾個渠道的培訓經費,合理安排使用;二是整合培訓資源,鼓勵和引導各培訓機構在師資、信息等方面的協作與交流,並加強監管,規範培訓機構的培訓行為,堅決杜絕不具備資質的機構和人員從事培訓活動;三是探索新的職業教育渠道。目前,許多鄉鎮中學國中升高中的比例僅40%左右,有60%左右的國中畢業生都是外出務工。因此,可以考慮,調整鄉鎮中學部分國中班級為職業教育班級,學生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在普通國中班級或職業國中班級就讀;四是加強培訓工作的計劃性,在繼續抓好初級短訓的同時,重點抓好高中級培訓和中長期培訓,提升辦學層次,增強就業競爭能力。當前,各級有關部門還要及時瞭解今年因經濟危機失業返鄉人員的信息情況,並及時組織這批人員參加再就業培訓,這樣做,不僅為他們再就業積蓄力量,對維護社會穩定也有積極的意義;五是增強培訓的實效性。堅持技能培訓與轉移就業緊密結合,引導培訓機構根據市場需求,科學制定培訓專業和培訓內容,積極推行“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學校墊資培訓”、“跟蹤企業培訓”、“校企結合培訓”等多種培訓模式,實行包學技能、包就業、包維權服務等“一條龍”服務的新模式,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減少盲目性和隨意性。

(三)努力搭建為勞務經濟發展服務的平台。勞動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建立鄉鎮勞務保障事務所,完善服務功能;要引導和大力支持建立縣、鄉、村三級農村富餘勞動力資源和就業信息網絡,掌握農村富餘勞動力資源分佈與就業狀況;要整合各主管部門以及培訓機構,勞務中介組織的信息資源,拓展信息渠道,實現信息共享,為農村勞動力和用工單位提供就業信息、職業指導、職業中介、跟蹤管理等各類服務。

(四)有力推進勞動力市場體系建設。一是整合地縣勞動保障和人事部門分別設立的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二是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引導和扶持發展職業中介、勞務派遣、農村勞務經濟協會、農村勞務經濟人等中介組織,形成政府搭台、市場運作、覆蓋城鄉、運轉規範、服務到位的勞動力市場體系。

(五)切實加大維護外出務工人員合法權益工作力度。加大勞動保障執法監察力度,及時查處侵犯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案件。行署駐外辦事處的工作職能中增加收集用工信息,為農民工提供維權諮詢服務等內容。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中,要認真設置有關勞動法律法規的內容,增強廣大外出務工人員的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六)採取措施,大力扶持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一是在行署駐外辦事處設立勞務聯絡處,切實加強與外出務工人員的聯繫溝通,瞭解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的意願;二是認真研究制定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三是把返鄉創業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發揮返鄉創業者的優勢,積極培育一些“公司+協會+農户”模式的企業,帶動一方經濟的發展;四是抓住我區當前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建設、新農村建設的機遇,採取有力措施,組織返鄉人員參與到各項建設中去;五是充分發揮地縣市勞務經濟發展促進會作用,助推返鄉創業。XX縣“勞促會”成立了一個會長與創業業主的聯繫會,幫助創業者協調解決創業中的問題和困難,我們認為這是一條可借鑑的經驗;五是加強輿論宣傳,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創業、扶助創業的良好輿論氛圍。

勞務調研報告15

引題:近年來,東寧縣勞務輸出已成為沿邊口岸最具有潛力、最富有活力的經濟增長點,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勞務經濟已成為縣域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為深入研究勞務輸出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總結經驗,分析問題和阻礙因素,按照市農委領導指示要求,東寧縣、鎮、村三級勞轉機構工作人員,採取走村入户走訪的形式,以填寫市農委下發的《農村勞動力情況調查問卷》為主要手段,調查範圍涵蓋6個鎮30個村,主要從學歷結構、就業意向、影響外出就業的原因等14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收集有關材料,同時徵求相關部門意見,形成此報告。緊緊圍繞如何加快東寧縣富餘勞動力轉移這一課題,在總結近年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供參考。

一、基本情況

東寧縣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境內氣候温和濕潤,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稱,區域土地面積為73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3.3萬畝,地理概貌為“九山半水半分田”。全縣現轄6個鎮102個行政村,農業人口10.2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6.2萬人,農業可用勞動力2.7萬人,農村的基本情況是人多地少,農村勞動力資源相對比較豐富,按國家在農村現行計生政策,預計今後10年,農村富餘勞動力逐年增長。截至目前已經轉移1.3萬人,現有農村富餘勞動力2.2萬人。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21.1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352元,其中勞務收入1007元。

二、勞務輸出現狀

我縣勞務輸出工作正在實現着由無序流動就業向有序轉移就業、由體力型勞務轉移向體力和技能並重轉移、由政府組織向市場配置資源的轉變。富餘勞動力轉移的渠道主要有:一是通過政府部門組織轉移;二是通過中介組織介紹轉移;三是通過親朋好友、家族介紹轉移;四是通過用人企業招聘;五是農民自己外出自主擇業。

1、轉移領域由埠內向境外延伸。我縣充分發揮口岸優勢,擴大對外投資與合作,擴張農村富餘勞力就業空間。目前在俄遠東地區烏蘇里斯克市、十月區等地有勞務點300多個,承包耕地4.5萬畝,長期僱工4000餘人。為擴大有組織輸出規模,縣政府在俄羅斯租賃土地1300公頃,興建農業技術合作基地,還在俄遠東地區創辦13家中小型農場,年輸出縣內外農民多人,勞務收入XX萬元。縣勞轉辦也分別與俄羅斯海參崴帝王酒店、華森木業鞋業公司、俄羅斯烏蘇里斯克鞋業在俄羅斯建立了八個對俄勞務輸出基地。

2、依託特色產業發展勞務經濟。發展袋栽木耳4.42億袋,耳農1.3萬户,年產量達1.65萬噸幹品,成為全國黑木耳生產銷售第一縣。全國最大的黑木耳集散中心-綏陽黑木耳批發大市場,帶動6000多名農民專門從事黑木耳銷售、運輸及其它關聯產業。縣級黑木耳標準化示範區-大城子村今年有230户種植地栽木耳,發展1000萬袋,純收入1800萬元。

3、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勞動力轉移。在全縣2.2萬名農村富餘勞動力中,國中文化程度以上有1.87萬人,佔總數的85%,他們對現代生產技術和各種新生事物具有較高的接受能力。為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5年來,我縣先後建立了農廣校、東寧駕校和農機校等11個市縣級培訓基地,可培訓專業有電腦應用、汽車駕駛、俄語翻譯、食用菌生產技術、汽車維修等專業。各培訓基地均有完善的教學設施,還擁有一批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年培訓能力可單培訓。根據用人單位需求進行基本技能培訓,形成了走出去訂勞務合同-有針對性地培訓-定向有序輸出的輸出模式;二是特色培訓。根據東寧縣地域、民俗、文化特色開展技能培訓和國際勞務輸出培訓等;三是儲備培訓。根據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在部分培訓基地中開展以就業為目的的勞務培訓,對即將成為富餘勞動力的人羣進行超前培訓。

三、存在的問題

近五年,我縣的農村富餘勞動力輸出雖有長足的進步,但與海林、林口等勞務輸出先進縣還有一定的差距,勞務輸出總體也呈現出“四多四少”現象,即自發性務工多,長年性、穩定性務工人少;從事低收入體力型工程多,從事技術性高收入工程少;縣內、國外轉移多,縣外、國內轉移的少。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思想認識不到位。雖然縣委、縣政府對農村勞務輸出轉移工作高度重視,但長期以來,一些基層幹部還沒有完全把發展勞務經濟提高到促進經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上來認識,對農村富餘勞動力輸出是一項投資小、見效快的富民工程認識不夠,總認為勞務輸出對本地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大,只是補充家庭收入的零打碎敲。部分職能部門的幹部,也沒有真正將發展勞務經濟當作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來對待,缺乏認真、深入、高效的工作作風。還有一部分農民有着濃厚的守土為本和“小富即安”的思想,仍然抱着“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的心態,不願出門務工,嚴重影響勞務輸出工作的開展。

2、農民外出打工缺乏自信心和規律性。目前農民外出就業仍然是以依託傳統血緣、地緣、人際關係網絡為主,在轉移方式上仍然存在着相當程度的無序性和盲目性。據調查,雖然有一定數量的富餘勞動力樂於外出打工,對外出打工持肯定態度,但由於自身素質低,文化程度低,除了種植和養殖技能又沒有其它專業技能,適應能力較差,在工種選擇和酬勞方面不好定位,導致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只能打消了外出打工的想法。大部分農民願意參加政府組織的陽光工程技能培訓,但是又希望政府全部承擔培訓費用,對於自己承擔大部分培訓費用不是很理解,又因為在短期之內看不到經濟效益,捨不得自己拿出錢來進行技能培訓,只能在非腦力行業找尋就業機會,一方面造成勞動力富餘,另一方面造成部分企業僱工難的現象。一些農民與外界接觸少,缺乏溝通,信息不靈,找不到掙錢門路,只能在親戚的帶領下和政府的有序組織下外出打工。大部分農村勞動力轉移仍以短期外出為主,具有明顯的季節性。這些短期外出的勞動力絕大多數保留着對農村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每年除外出務工外,農忙季節都要回鄉從事農業生產,屬亦工亦農性轉移,季節性還體現在勞動力轉移存在一定間隔性和隨意性,今年外出而明年可能不外出。

3、專項經費投入不足。一是缺乏工作經費。縣、鎮雖然成立了農村勞動力轉移辦事機構,卻沒有專項工作經費,機構運轉困難,束縛着工作開展。二是缺乏培訓經費。-近百萬元的陽光工程培訓資金分攤給全縣的富餘勞動力,人均僅有450元,特別是對一些技術含量要求較高的技能培訓,如汽車駕駛、機械修理、建築工、電焊工等培訓,人均450元便顯不足。單一、少量的資金投入,造成多數培訓基地的專業設置、師資條件、辦學設施等條件與勞動力轉移培訓不相適應,又無法開設日益發展的中俄企業製造業、加工業等所急需的新技術、新專業的技能培訓,嚴重製約着對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培訓。培訓不到位,導致大部分農民主要從事短期的勞動強度大且工資較低行業。

4、管理服務工作比較薄弱。面對不斷擴大的勞務輸出,一是勞務市場建設滯緩。大部分農村勞動力跨地區流動是自發的,而由政府職業部門和中介組織安排外出的很少。農民怕上當受騙,擔心一些中介組織是黑市不僅收了介紹費,工作又不太理想。官方辦的職介機構,也擔心企業等用人單位不能及時兑現工資,還有人身安全問題,顧慮很多。二是服務跟不上。由於用工信息不暢、未能做到進村入户等原因,致使部分富餘農村勞動力難以找到用工單位,只好眼睜睜地呆在家裏而有力無處使。三是監管跟不上。農民工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機構和監察隊伍不健全,使得農民工合法權益時常受到侵害。

5、務工環境還存在諸多問題。國家雖然取消了許多針對農民工的不合理規定,城鄉二元結構對農民勞動力轉移的制約有所減弱,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些農民進城務工,已經獲得了較長期穩定的職業和住所,但卻享受不到與城市職工和當地居民平等的待遇,如醫療、工傷保險、子女上學等其它一些公共服務。一些用工企業和單位同農民工的勞動合同達1萬人。培訓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訂簽約率低,經常出現勞動崗位不穩定、工資不能及時兑現、發生工傷事故企業推卸責任等問題。城市大量需求技術型工人,以及城市生活成本較高、農民工工資低、相應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也導致迴流人員日益增多。據統計,我縣今年迴流人員近XX人。

四、對策、建議

今後一個時期,我縣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主要任務,是在擴大農民就業的同時,提高農民就業的層次。雖然,我們在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還有相當數量的富餘勞動力沉積在農村,農民增收還面臨嚴峻的考驗,面對建設沿邊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如何有效地解決全縣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緊迫而艱鉅的任務。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從多方面採取措施,把農村勞動力轉移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培養新型農民,推動富餘勞動力轉移是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關係到我縣建設沿邊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的實施,建議各鎮村要提高認識、形成共識,進一步增強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加強對農村勞務輸出開發工作的領導,調整充實縣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具體責任和工作人員,研究制定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方針、政策、工作目標及優惠政策,特別是制定相應的獎懲機制,用以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的健康快速發展。同時,加大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先進典型經驗的宣傳力度,幫助農民拓寬思路,消除顧慮,使外出務工,增收致富成為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

2、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大力發展勞務經濟,重點是培訓,關鍵在轉移,經費是保障。增加財政對勞轉工作專項經費的投入,積極推行勞轉工作目標責任制,並將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工作作為相關部門經濟考核的重要內容,年度考核的內容之一,加強考核、定期檢查。採取各種有效形式,抓好試點,樹立榜樣,以點帶面,積極推動此項工作。為使縣、鎮二級勞轉辦事機構有一定的辦公經費,村級勞務聯絡員獲得適當的經濟補助,建議上級勞轉辦下撥項目管理資金,或允許我們在下撥的培訓費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項目管理費。

3、加強對農村勞務輸出人員的引導性培訓。緊緊圍繞“發展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這條主線,引導農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使他們具備城鎮工作與生活所需要的各種基本能力,減少損害他們合法權益事件的發生率,提高他們的生存能力與自我保護能力。善於用典型引路,一方面用他們創業成功經驗教育和影響其他農民走出去創業,一方面用典型疏通勞動力轉移的渠道。通過典型引路,教育引導農民破除小富即安、故土難離的傳統觀念和保守思想,樹立多渠道增收、多業發展、自主擇業、自主創業的新觀念。

4、以市場為導向,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技能培訓。將培訓導向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堅持定向培訓、定單培訓,切實提高培訓的就業率,爭取在一定地區或一定行業形成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勞務品牌。加強與用工企業、部門或單位的勞務供需聯繫,根據用工訂單需求,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和對不同行業、工種、崗位的要求,做好訂單培訓,對農村富餘勞動力進行專業技能培訓,使他們能夠適應訂單崗位的要求。制定相應規定,激勵勞務輸出人員多參加培訓,多學技術,對取得相應合格證或資格證書的人員給予一定的學費減免和獎勵,並優先考慮安排就業;擴大減免特困家庭勞務輸出人員的培訓費用範圍,並適當給予參加培訓的路費和培訓中的生活補貼。同時抓好培訓基地建設,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對社會組織、機構、企業及個人對培訓的投資實行税收優惠政策,實現辦學主體多元化。

5、實施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戰略。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各類經濟園區,實施“工業興市、工業強市”戰略,使大批農村勞動力進工廠,由農民變“工人”,不斷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渠道。特別要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龍頭企業扶持,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擴大企業規模,吸納更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二是要大力發展私營個體經濟。藉助於私營經濟的積聚效應,進一步提高私營經濟在農村經濟中的比重。引導有條件的農民從第一產業進入商貿、餐飲、旅遊、娛樂等服務行業。三是要以小城鎮建設為依託、促進城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加快我縣經濟基礎好、地處交通樞紐和商貿集散地鎮的小城鎮建設,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農村小城鎮的繁榮,增加農民的就業門路。四是要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通過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建設,帶動千家萬户從事專業化生產,吸收農村勞動力。同時,加快農村經紀人隊伍建設,拓展農副產品銷售,轉移剩餘勞動力。

6、建立完善的勞務供求信息網絡。逐步建立健全縣、鎮、村三級勞務信息服務網絡,及時準確地發佈勞務信息,引導農民有目的、有效益地輸出勞務,避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盲目性。各級勞轉辦事機構要定期調查瞭解可輸出的農村勞動力狀況,準確掌握可輸出資源的年齡結構、文化程度、技術特長、求職意向等信息,建立本地勞動力資源的有效信息庫。及時瞭解和通報勞動力需求和務工情況,發佈勞動力供求信息,暢通勞動力資源信息共享渠道。進一步提高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化程度。各鎮和有關部門要為勞務輸出轉移搭橋鋪路,加強對外出勞務人員的引導、服務和管理,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組織性,為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搞好各項優質服務。

7、健全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建議在尊重農民自願的基礎上,允許外出務工農户可繼續保留承包土地經營權,也可採取轉包、轉讓、租賃、入股和託管等形式進行流轉。外出務工農户進行土地流轉時,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及時幫助辦理有關手續,切實處理好各方面經濟利益關係,讓外出人員安心在外。認真落實《勞動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解決好失地農民和在城市打工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給進城務工農民以市民待遇,建立健全農民工在子女上學、公共衞生、社會保險等方面的保障機制。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不僅是經濟上儘量縮小收入差距,社會保障和公共文化服務也要基本一樣,為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標籤:勞務 調研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