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農業調研報告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業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農業調研報告

農業調研報告1

隨着經濟市場化和市場專業化的快速發展,市場需求結構不斷提高,產品結構快速轉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小規模家庭經營的弱點也逐漸顯現,隨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xx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通過全鎮幹部羣眾共同努力,積極參與,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提高和規範發展,使農户、土地、產品、市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結構調整,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產品競爭力,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在引導廣大農民羣眾走向市場、調整結構、管理生產及參與市場競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情況

xx鎮農民合作組織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積極適應新形勢,不斷增強自身實力,穩步提高運行質量,獲得了快速發展,目前,全鎮已成立烤煙生產專業合作社、辣椒生產專業合作社、黑山羊養殖協會、用水户協會,生豬養殖協會正在籌備中,聯繫農户5000餘户。xx鎮農業產業化經營逐步形成以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為紐帶,上連龍頭企業,下帶千家萬户,內強服務,外拓市場的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組織,廣泛宣傳。

xx鎮在全面總結近年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做法、成效、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各種宣傳工具、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的宣傳力度,切實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同時通過舉辦不同層次人員參加的專門培訓班,學習有關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的基本知識,用正確的理論來指導實踐,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快速發展。

(二)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創辦農業專業合作組織。

1、成立煙農合作組。烤煙是全鎮主要經濟支柱產業,20xx年xx鎮黨委政府積極探索烤煙生產管理模式,以5萬畝中低產田改造為契機,以農户原有耕地所佔比例為主要依據,破除田埂限制,以村小組為單位成立煙農合作組,重新分配土地登記造冊,留村委會備案。煙農股份合作組在不改變農户土地承包責任制的前提下,組內煙農以土地入股,每户按土地面積投入相應生產物資、資金和勞務工時,合作組按照“共擔風險、共同投入、共同經營、按股分配、財務公開”的原則,以合作組為單位開展集體生產和經營。合作組經濟利益分配以“土地入股、資金專管、按股分配”的形式進行利益分配。合作組積極探索建立“一卡制”管理體系,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以“條形碼”信息載體為基礎,以金融單位為技術依託,建立“煙農信用卡”,在煙葉種植收購合同簽訂、物資供應、專業化服務、煙葉收購等環節實行“一卡制”管理,形成集信息查詢與管理、電子結算、合作組成員利益分配、職業化煙農建設與管理、專業化服務、質量追蹤功能於一體的“一卡制”管理體系,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2、成立足法辣椒加工專業合作社。xx鎮堅持“組建一個生產合作社,壯大一項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發展理念,足法辣椒經過傳統種植、品種改良、商標註冊、推廣種植等一個長期的探索發展過程,得到了不斷髮展壯大, 20xx年11月由當地58户農户組建了xx鎮足法辣椒加工專業合作社,總投資10萬餘元,從而把足法辣椒生產經營模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成為當地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亮點。在20xx年的“昆交會”上,足法辣椒因純正的品種、鮮豔的色澤、豐富的營養和綠色生態等優勢,受到國內外廣大客商的青睞,產品暢銷貴州、昆明、紅河、羅平等省市縣。

3、成立黑山羊養殖協會。xx鎮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依靠科技,加大扶持力度,大力發展黑山羊養殖業,成立黑山羊養殖協會,拓寬羣眾增收渠道。以農户為基礎,以產業為依託,走“支部+協會”的發展路子,組建黑山羊養殖協會,通過小區示範,規模養殖,大户帶動,政策引導,廣大農户養殖黑山羊的積極性不斷增加,形成了黑山羊養殖、營銷一條龍的產業化體系。

4、成立用水協會。加強水利基本建設,是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鞏固農業基礎的迫切要求,是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迫切要求,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加快農村小康建設的迫切要求。xx鎮通過成立水利協會,進一步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協會會員全面負責轄區內範圍內水資源的統一規劃、管理和開發利用,對生活用水實行有嘗供水,併為用水户提供與水利有關的技術、諮詢服務。

三、主要成效

(一)有利於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條件下,家庭是經營農業的基本單位。由於規模較小,發展滯後,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出現,產生了社會化分工,外部成本內部化。農户需要的種子、肥料、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均可通過合作組織與廠商、批發商直接交易,而銷售也可通過合作社統一進行,從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二)有利於標準化生產和農產品質量的提高。隨着農業市場化、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要求越來越高。從無公害農產 品、綠色農產品到有機農產品,生產技術要求越來越高,質量要求也隨之上升。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出現為實施標準化生產和農產品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有利於實施品牌戰略。品牌的.效應是巨大的,一個優秀的品牌可以帶來無限的商機。只有加快品牌戰略的實施,才能提高農產品的綜合效益。合作組織的專業性恰好能有效地發揮組織力量,將在該區域上最具顯著優勢的農產品特性充分利用和保護起來。通過申請註冊品牌標誌,實現區域品牌效益,提高了產品的知名度,從而促進了優勢農產品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四)有利於吸收農村富餘勞動力。農村由於自身條件的限制,使得很多農村的富餘勞動力向城鎮、城市轉移,甚至使農村出現勞動力空缺。隨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出現和不斷增多,合作社的擴大發展需要大量的人力。這時合作社就可以吸收本地農村的富餘勞動力,特別是有文化的青年人羣參加進來,使他們成為市場的主人,共同把合作社發展壯大,從而有效解決農村勞動力外流的現象。

(五)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農民自願組織、靠利益聯結而成的。首先,通過相互聯合,避免了無序的競爭,提高了農產品的銷售價格,維護了農民利益。其次,通過將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聯為一體的經營模式,農民可以從出售農產品中直接獲益。最後,由於產業經營鏈條的延伸和拓展,農民還可以通過合作組織的再分配機制,獲得產後加工、流通環節的增值收入。

四、存在問題

xx鎮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已逐步由鬆散走向規範。但在具體的運作中,我們發現還有一些需要深入探討和研究解決的問題。一是部分羣眾對對農業專業合作組織還存在着認識上的誤區,影響了組織和羣眾參與的積極性,有待進一步加大這方面的宣傳力度;二是部分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自身建設不夠完善,綜合職能沒有全面發揮。農業專業合作組織聯繫的部門多,服務範圍廣,具體開展活動時,往往顧此失彼。三是農業專業合作組織與龍頭企業之間、與農户之間、與技術部門之間等沒能完全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利益分配和服務水平上下班有待進一步調整完善和提高;四是普遍存在着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經費不足,難以正常運轉,使專業農協的建設和發展受到限制。

五、下步打算

(一)加大宣傳培訓力度。鎮黨委政府將組織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管理人員外出學習考察,進行座談交流,實施專業培訓,不斷增強他們的理論知識、管理水平和實際經營能力。同時,制定考核標準,每年評選若干名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進行宣傳表彰,以讓廣大羣眾親自感受到興辦、參與專業合作組織的好處,共同支持和推進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健康發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目前對專業合作組織的扶持資金較少,建議市、縣財政加大專項資金扶持力度,大力扶持專業合作組織購置相關設備,提供經營服務手段和市場營銷水平。加強信貸方面的支持。金融部門應對制度健全、經營業績良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予以一定的信貸支持和利率優惠,幫助解決合作組織資金不足的困境。對合作組織在税收登記、土地使用、運輸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在土地使用方面優先安排等政策。另外,對興辦加工、流通實體給予税收優惠等。

(三)加大規範管理力度。抓民主管理的規範。合作組織不管是什麼形式,都要訂立章程,健全制度,明確組織和成員之間的責權利關係,突出和加強農民的主體地位,堅持加入自願,退出自由,一人一票,平等互利。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製度。合作組織對內服務不以盈利為目的,經營收益要公平合理分配,通過有效服務、保護價、最低價收購或二次返利等辦法,使會員享受到真正的經濟實惠,不為增強對農民的吸引力。

(四)加大服務體系建設力度。一是要主動為合作組織提供公共政策諮詢,蒐集和發佈農資、農產品的價格信息、市場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務。二是建立起必要的服務設施,努力實現各級、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聯網,搭建公共服務信息和網絡營銷平台。三是要加快完善農產品質量的各項標準,加大對農產品、畜產品的質量監督、檢測的力度,提高農產品的安全性,增強它們參加市場競爭的能力。四是要積極舉辦各種農產品展銷會、洽談會、產品發佈會和知名品牌評選等活動,為合作組織開拓市場創造條件。

農業調研報告2

設施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一種重要形式,是項目農業建設的有效載體,是促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的有效途徑,對於提高農業競爭能力、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市設施農業經過近幾年的強力推進,目前在數量、產量、效益上都取得了明顯突破。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農業工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城鄉一體化”總體目標,按照“繼續做大做強農畜產品加工業”的產業定位和建立“綠色特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的功能定位,重點開展以設施農業、規模化養殖、土地流轉與規模化經營為重點的現代農牧業建設,努力把我市建設成為“呼包鄂經濟圈”食品加工業的優質原料基地、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籃子”和休閒度假的綠色生態旅遊區,建設成為中國西部地區規模大、產品層次高、知名品牌多的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出口基地,推進“塞外糧倉”到“西部廚房”的現代農牧業轉型。

截至____年底,全市設施農業面積達到8.1萬畝,其中日光温室4.7萬畝,塑料大棚3.4萬畝。全市100畝左右的設施農業園區已發展到63個,200~400畝的有33個,500畝左右的有9個,1000畝左右的有15個。全市參與設施農業建設的企業共32家,企業建設設施農業面積共1.56萬畝,其中温室1.46萬畝。

全市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面積627.8萬畝,佔到農作物播種面積的65%,其中農業部認定的.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216萬畝。綠色食品生產企業45家,獲得綠色食品標誌認證的產品116個;有機食品生產企業8家,獲得有機食品標誌認證的產品47個。“河套番茄”、“河套向日葵”等特色產品獲得了農業部“地理標誌產品”登記保護。河套牌雪花粉、河套白酒、維信羊絨製品、金川牌保健啤酒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

二、存在問題

(一)資金短缺制約設施農業發展。一是設施農業的投入非常大,目前我市建一畝磚鋼結構温室投入14萬元左右,建一畝土鋼結構温室投入9萬元左右,對收入相對較少的農民來講,還沒有能力完全承擔建設資金;二是設施農業貸款門檻較高,貸款期限短,額度小,加上不能抵押,農民聯户擔保能力弱,信貸風險大,因而銀信部門放貸積極性不高;三是設施農業科技推廣經費投入不足,工作經費短缺,許多成熟生產技術不能推廣應用,影響了設施農業效益的提高。

(二)農民對設施農業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影響了設施農業的發展。設施農業生產需要一年四季勞作,農民發展設施農業有嫌麻煩的思想。部分農民對設施農業缺乏正確認識,參與意識不強,顧慮較多,政府推動與農民自願差距較大,制約了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

(三)技術力量薄弱。我市設施發展迅速,生產基地點多面廣,技術指導服務任務繁重,缺乏設施農牧業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民科技帶頭人,現有技術力量相對薄弱,難以滿足設施農牧業發展需求。

(四)市場體系不健全。各旗縣尚未形成大型農產品物流園,無市場帶動能力,組織化程度較低,蔬菜銷售相對困難,設施蔬菜生產基地規模化種植程度不高,產業鏈條不完整,因而未能形成完善的市場流通服務體系。

按照全市“十二五”規劃目標,到“十二五”末,全市設施農業面積發展到30萬畝以上,設施農產品總量達到60億斤,總產值達到50億元,農民人均來自設施農業的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吸納農村勞動力20萬人。積極穩妥推進土地草牧場承包經營權流轉,推動土地向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户集中,加快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化經營。到“十二五”末,全市土地流轉累計達到500萬畝。就目前的發展狀況實現上述目標還有一定難度,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三、建議

一是政策扶持——抓投入。針對發展設施農牧業資金匱乏的實際,通過財政資金的引導,吸引更多的信貸資金、企業投資、社會融資和農民籌資,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投入機制,切實加大對設施農牧業的投入力度,確保建設資金及時到位。積極協調銀信部門想方設法解決貸款資金,特別是對於建設規模大的農户,酌情放低貸款門檻,增加貸款額度。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有關發展設施農業項目。強化招商引資工作,積極宣傳補貼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的宣傳及輿論環境。依託區位、交通、資源優勢,精心組織、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大企業,到我市投資設施農業建設,從而輻射帶動周邊發展。

二是拓寬渠道——抓市場。抓生產,必須抓流通,沒有市場流通,設施農牧業難以做大做強。應堅持兩手抓,生產與流通要同步進行,各鄉鎮要轉變政府職能,主動出擊抓銷售。一是率先培育銷售經紀人隊伍,培養營銷大户,拓展外銷市場。二是依法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農民統一管理、經營,提高設施農業組織化程度。三是抓好批發市場建設,創造良好的農產品交易流通平台,保證農產品貨暢其流。積極發展龍頭企業,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户”的新型產業化組織體系,使設施農業建設、生產、流通融為一體,以拉動全市設施農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三是品牌經營——抓質量。實行標準化生產,提高生產者的質量意識,堅持品牌戰略,打造無公害蔬菜品牌。加快新品種的引進,重點培植一批農產品品牌和商標,抓好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積極做好無公害蔬菜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擴大蔬菜生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知名品牌。引導有實力的合作社和企業建温室、建保鮮庫,培養和發動一批經紀人積極參與生產、收儲、保鮮、調運和銷售,提高設施農業組織化水平。

四是依靠科技——抓服務。一是要進一步加強科技人員配備,充實設施農業技術力量,儘快培養一批能進棚實踐指導的專業技術人員,並要整合全市科技人員開展技術承包,實行跟蹤負責,做好技術指導服務工作。二是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籌措專項經費,聘請外地有經驗、懂技術的專業技術人員到實地指導,增強技術支持。三是加強對現有科技人員的技術培訓和知識更新,提高實際操作技能和服務水平。四是要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培訓。設施農牧業是一項資金、技術、勞力密集型產業,而農民又是設施農牧業的主體,必須抓好對農民的科技培訓,儘快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素質,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五是集中力量建設先進的試驗示範基地,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五是科學經營——抓管理。高度重視中介組織和經紀人隊伍建設,真正實現生產環節和市場的對接及連通。加強信息網絡建設,搞好市場信息服務,組織專門人員長年在周邊城市和地區進行信息採集、分析和研究,與國內各大蔬菜批發市場實現信息聯網,建立以信息和市場指導蔬菜生產的服務機制,提高對市場信息的快速反應能力。通過供需見面、產品洽談等方式,促進設施農業生產基地與銷售商簽訂購銷意向協議,使蔬菜生產、銷售更具有穩定性,減少產品產銷的盲目性。積極研究供求關係和消費路徑,為農超對接提供相關服務。重視行業協會建設,提升行業自我管理、自我保護、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時要做好防疫監督工作,保障食品安全。建立完善市、旗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和檢測站,重點開展農藥、化肥、添加劑、有毒有害物質和藥物殘留監測,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農業調研報告3

x縣屬於老、少、邊、窮、庫區縣,位於xx省西部,xx市東南面,素有xx“門户”之稱。全縣農業人口25.6萬人,耕地面積31.7萬畝,其中水田27.9萬畝,旱地3.8萬畝,林地面積180.9萬畝(xx年統計數據)。在深入實施精準扶貧、推進全民小康社會的攻堅期,如何摸清農業農村基本底數,推進農業結構轉型調整,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農業農村生產發展現狀

一、農村勞動力構成情況。全縣農村勞動力資源18.6萬人,其中男勞動力9.5萬人,女勞動9.1萬人,農村從業人員16.8萬人,較xx年減少0.4萬人,減少2.4%。

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目前,全縣完成農村公路建設197公里;實施“五小”水利建設,新增改善灌溉面積3.28萬畝。自來水受益村132個,在xx年基礎上增加1.5%,通村公路134個,增加2.3%,農村通電與通電話村134個,與xx年持平。

三、農村能源物資消耗情況。農村用電量2481.9萬度,較xx年增加26.3%;氮肥施用量8615噸,減少11.2%,磷肥施用量3147噸,減幅達到4.4%,鉀肥施用量1098噸,增幅3.4%,複合肥施用量7030噸,增幅46.7%;農用薄膜施用296噸,增幅17.0%,柴油1385噸,增幅18.2%,農藥456噸,增幅8.1%。

四、主要農作物生產情況。全縣農作物種植總面積59.9萬畝,增幅9.1%。其中糧食作物播種21.5萬畝,增加4.2%,產量7.37萬噸。一年生經濟作物種植27.96萬畝,在xx年基礎上增加3.65萬畝,增幅15%。柑橘種植22.4萬畝,產量17.9萬噸,增幅分別達8.3%和19.3%;特色水果種植0.34萬畝,增幅3%,產量1.8萬噸。

五、畜牧漁業生產情況。全縣生豬出欄15萬頭,增幅5.6%;牛出欄0.89萬頭,增幅8.5%;羊出欄2.5萬隻,增幅6.4%;家禽出籠86萬羽,增幅5.5%。肉類產量達12758噸,增幅達8.8%;水產養殖1.5萬畝,增幅1.7%;產量達2424噸,增幅達10.1%。

六、農業裝備發展情況。xx年,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2.1萬台,16萬千瓦,增加0.39萬台,2.4萬千瓦;機耕面積達18萬畝,增幅84.5%;機收面積9.3萬畝,增幅達106.7%農機作業面進一步加大,農業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

七、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情況。xx年,全縣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1.8億元,年遞增4%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5318元,增速達13%以上。

二、農業農村發展制約因素

一、農業生產老齡化趨勢明顯。調查的7個鄉鎮70户農民,353人,其中務農人員139名,佔調查人口的39.4%,外出務工103人,佔31%。50歲以上務農人員73人,佔52.5%。務農人員老齡化趨勢嚴重,且呈逐年增長態勢。今後,農業面臨“誰來種地”、“誰會種地”、“誰種好地”的問題將日趨嚴重。

二、農村勞動力素質整體不高。調查的務農勞動力中,國小以下文化程度124人,佔89.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人,佔1.4% 。勞動力素質低下,思想保守,接受新品種、新技術、新事物能力不強;特別缺少開拓創新意識,創業能力不足,難以擺脱傳統生產方式“固囿”,盲目生產,影響了農業生產效益的整體提高。

三、農業扶持政策宣傳力度不夠。據調查,達嵐鎮都用村農户楊勝好,這些年兒子在外打工,賺了一點錢,堅持回家創業,去年養了20多頭羊,今年準備擴大規模,但對“到哪個部門爭取政策支持”、“有沒有貸款扶持”等政策一竅不通。調查的70户農户,95.7%的農户對惠農政策缺乏瞭解。政策的“公開性”和“透明性”不足,直接導致農民對政策的“認知感”、“獲得感”、“滿足感”大打折扣。

四、農村土地拋荒問題較嚴重。隨着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產品價格水平較低,農業比較效益下降。農村有知識、有頭腦、有能力的`年輕人大量外出務工,導致農村部分土地拋荒棄管,且有逐年加重趨勢,極大地影響了農業生產的平穩、持續和健康發展。

五、農村土地流轉組織化程度低。調查發現,目前,農村土地大部分通過“親戚代種”、“少量租金轉包”、“他人免費承包”等農民自發形式進行分散流轉經營,農村土地流轉規範化、組織化、規模化程度不高,影響了農村土地整體利用效率。

六、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不平衡。調查發現,基礎條件較好的鄉鎮,機耕率達到了60.3%,農業機械化水平相對較高,其它山區鄉鎮,由於受特殊的地理環境制約,大部分還在採用牛力耕作,農業機械化水平發展不平衡,嚴重製約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

三、農業農村發展出路及對策

一、堅持政策惠農,讓農民發展生產“動”起來。充分發揮各級、各部門人員和資源優勢,把各類農業優惠扶持政策,梳理、彙總成冊,當好政策“宣講員”,加大中央和地方各項強農、惠農、扶農、助農政策宣傳,為農民發展生產注入一針“強心劑”。積極鼓勵引導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回鄉創業,及時根據政策調整方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而異,搞好產業規劃,實施產業開發,把農業扶持政策用活、用好、用足,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建立信貸資金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的長效機制,簡化農業信貸資金申報、審批程序,開闢信貸資金支持“快速通道”,讓農村有為青年敢用、有好農業信貸資金,在家門口創業致富。

二、堅持制度管農,讓農村土地流轉“活”起來。建立農村土地向種植大户、種養能人、、家庭農場、合作組織、龍頭企業規範、合法、有序流轉機制,讓農村產業帶頭人吃下一顆“定心丸”,鼓勵他們採取土地入股、土地轉讓、土地出租、土地託管、土地置換等多種形式進行土地流轉,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明確農村土地產權歸屬,建立土地流轉公證制度,完善土地流轉監督機制,健全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讓土地流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利可圖,切實用好、用活每一分土地,限度地發揮土地在農業生產上的增值效益。

三、堅持科技興農,讓先進技術全面“推”起來。堅持強化產學研結合、農企校聯結,緊緊圍繞農業主導產業,加快先進技術引進、示範、推廣,通過創新技術集成,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效率。健全縣鄉農技推廣、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一主多元”、“三位一體”的農業服務體系,確保技術推廣責任到村、服務到人、覆蓋到面。強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着力培養一批有頭腦、懂經營、善管理、能創業的新型職業農民,進一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不斷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

四、堅持裝備固農,讓現代農業生產“跑”起來。大力實施農業機械裝備提升行動,完善農機購置、政策性保險等補貼政策,加快新型農業機械引進、示範和推廣,重點引進更新一批農業排灌、運輸、耕作、植保、收割、加工機械,實現農業裝備高效化、自動化、智能化。要加快節種、節水、節肥、節工等節約節能型農業裝備引進利用,不斷拓展農機作業領域,提高農機服務效率,積極推動農機服務市場化和產業化,讓先進農業裝備“領跑”現代農業發展。

五、堅持產品優農,讓農村羣眾儘快“富”起來。大力推進“產品優農”戰略,創建一批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健全“全程化”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強化產前、產中、產後質量跟蹤服務,切實保障好“舌尖上”的安全。堅持農產品質量監管、產品產地認證、品牌創建同步跟進,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加快“三品一標”認證,加大“名、特、優、新”品牌創建,以監管促品質,以品質創品牌,以品牌提質量,以質量贏市場,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大力推進“互聯網+農業”行動,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建特色農產品銷售網店,藉助電子商務的強大網絡推介力,搶佔市場先機,向市場拓展要“效益”。

六、堅持產業強農,讓農業經濟迅速“升”起來。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產業強農”戰略,因地制宜、注重特色,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實施結構優化調整,促進產業轉型提質增效。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產業化發展上的“火車頭”作用,大力推進椪柑、玻璃椒、鐵骨豬、烤煙、茶油、生薑、葡萄、佤鄉米等特色產業“八大園區”建設,不斷提升產業規模和檔次。充分調動種養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特色種養業,加快創意、休閒、循環、觀光、生態農業園區建設,培育農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拓展致富門路,打造xx農業經濟發展“升級版”,促進經濟高效、生態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農業發展

農業調研報告4

一、主要成效

近年來我市各級政府認真貫徹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市委提出的“加強農業,做特農業”產業發展思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立足資源優勢,大力培育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農業產業,取得了明顯成效,促進了全市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優質煙葉產業。做大做強“金三明”煙葉品牌。突出發展“翠碧一號”特色品種和生態型無公害煙葉,保持年種植面積在40萬畝以上,年產量6萬噸以上。筍竹苗木花卉油茶產業。以竹山集約經營為重點,竹子現代科技園為示範,提高林地產出率,大力發展筍竹精深加工,大力發展苗木花卉和油茶產業。新建豐產竹林6.56萬畝,種植苗木花卉2.9萬畝,新造和撫育油茶林4.2萬畝。畜牧水產業。加快發展肉牛肉羊規模養殖,同時積極推進產品深加工。全市生豬年出欄139.71萬頭,肉牛出欄4.25萬頭,肉羊出欄18.82萬頭,家禽出欄2515.13萬隻,水產品年產量6.4萬噸。中藥材產業。重點抓好緊缺中藥材和製藥企業所需的原料藥材品種栽培、引進和示範。全市中藥材面積達18.44萬畝。食用菌產業。突出抓高海拔地區反季節和珍稀食用菌以及低海拔區域的草生型和城郊型“菜籃子”食用菌。全年栽培食用菌2.7億袋,產量7.66萬噸。果茶產業。加快品種結構調整,引進推廣優質品種,發展水果加工和茶葉精加工,擴大名優茶種植面積。全年茶葉面積達24.66萬畝,產量2.4萬噸,水果面積114萬畝,產量84.71萬噸。建蓮產業。進一步選育和推廣優質高產建蓮品種,與旅遊觀光農業相結合,加強深度開發建蓮功能食品和醫藥原料,延長建蓮產業鏈。

(二)產業經營水平不斷提升

現有國家級特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國家級扶貧龍頭企業和品牌農業金獎企業各2家,省級龍頭企業18家,市級龍頭企業135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90億元,帶動農户44萬户。先後有10個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7個縣(市)列入福建烏龍茶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區域,1個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產品,2枚商標獲得中國馳名商標,1個產品獲得出口免檢產品,4個產品獲得國家免檢產品;累計擁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三品”認證產品251個,位居全省前列。

(三)產業適度規模經營不斷擴大

全市培育形成泰寧縣焦溪村錐慄、大田縣大中村大薯、三元區爐洋村臍橙和沙縣西霞村蔬菜等225個“一村一品”特色村。煙葉種植户數達4多萬户,户均種煙9.82畝,其中20畝以上的種煙户有1984户。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社149個,經營林地面積59萬畝。生豬規模養殖場270個,年可出欄120萬頭生豬;規模養羊專業户155户,年可出欄12萬頭;蛋雞規模養殖場達到13個,存欄30萬隻;肉鴨規模養殖場達到25個,出欄370萬隻。新增網箱養魚1000個,生產能力噸。

(四)產業科技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全市鄉鎮均成立了“農業155”服務隊,“農業155”信息員覆蓋了行政村,形成一支貫通市、縣、鄉、村四級的聯動工作隊伍,加強對農業特色產業的技術指導服務。今年以來,全市舉辦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700餘期,培訓8.5萬人次。組織一批科技特派員到農村推廣農業“五新”、培育農業科技示範點(片),引進各類農作物新品種200個,建立新品種示範片5萬畝,示範推廣新技術13項,新肥料23.8萬畝,新農藥38萬畝次,新機具578台套,購機補貼資金達3850萬元。

(五)產業對外合作交流不斷加大

連續七年在外地舉辦農業專場招商會,連續五年舉辦海峽兩岸(三明)林業博覽會。明台農業合作加快發展,引進涉農涉林台資企業66家,總投資1.65億美元;引進一批台灣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推廣面積達15萬畝。清流台灣農民創業園正式升格為國家級創業園,引進台資企業22家,總投資6948萬美元,引進台灣良種29個,引進台灣技術18項,推廣面積3.5萬畝。

二、存在問題

從調研的情況看,當前我市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和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

一是特色產業龍頭企業偏少偏小,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產值上億元的僅有17家,佔百分之12.6;國家級、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分別只佔全省的百分之6.5和百分之9.7。農民專業合作社還處於起步階段,規模偏小,帶動農户僅佔總農户數的百分之23.8。一些地方的農業特色產品雷同,特色不鮮明,優勢不突出,市場競爭力不強。加之企業、農户和市場之間銜接不夠,產、供、銷脱節,資源優勢不能有效地轉換成市場優勢,造成有特色的產業形不成規模,有規模的產業又缺乏特色。

二是特色產業科技服務人才缺乏,產業化服務體系建設滯後。由於我市地處山區,條件差、待遇低,農業科技人才留不住也引不進。目前,農村大多數鄉鎮農業技術服務網絡不夠健全,農業科技服務人員偏少,加上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尚未形成規範、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造成了產前不能及時準確提供市場信息,產中不能及時有效技術指導,產後不能及時做好市場對接,這也不同程度挫傷了農民發展特色產業的積極性。

三是特色產業資金投入有限,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由於各級財力薄弱,發展資金嚴重不足,縣鄉不能拿出更多的資金扶持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重要項目的發展。金融投入由於缺乏有效擔保主體,農民自身房屋、土地又不能抵押,金融支農難以落到實處。農業又屬中長期項目,季節性強,回報率低,難以激發社會各界的投資熱情。同時,農民對農業生產的投入很有限,使有特色的產業形不成規模,從而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三、幾點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高對發展特色農業的認識

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特色農業對於發揮我市地域和資源優勢,增加農民收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切實加強對發展特色農業的領導。要緊緊圍繞“加強農業,做特農業”的產業發展思路,進一步明確我市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的主攻方向和目標任務,認真落實三明市發展現代農業行動計劃。建立健全統一領導、分工協作、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有力促進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要加強運作,打好海西、老區、蘇區牌,爭取中央、省上對農業特色產業更多的項目資金支持。要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加快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促進農村耕地、林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激活發展特色農業動力,做大做強做優我市農業特色產業。

(二)創新經營方式,提升特色農業產業化水平

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成長型企業納入培育扶持範圍,通過政策扶持、項目支持、政策性貸款貼息等辦法做大規模。健全完善“公司+基地+農户”等模式,帶動生產基地建設,延伸產業鏈,增強輻射帶動作用。要加快特色農業的示範鄉鎮、示範基地建設,着力發展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特色產業鄉村,推進產業化規模化經營。加快發展一批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大力培育一批國內知名的區域品牌、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監管體系、信息體系建設,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鼓勵龍頭企業創辦互助合作組織,推動龍頭企業與農民利益的緊密結合、專業合作組織與市場開發拓展的緊密結合,完善龍頭企業與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及農户的利益聯結機制。

(三)推進科技創新,提高特色農產品科技含量

政府要逐步構建完善市農科所、農作物選育創新平台、國家及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食用菌菌種繁育中心、清流花卉良種培植繁育中心、閩台林業研究所、閩台林業科技交流培訓中心等一批農業科技研發推廣機構和創新平台,儘快形成佈局合理、功能完備、運轉高效、支撐有力的農業科技自主創新體系。要突出抓好農產品深度加工,大力扶持現有果蔬、畜禽產品和林產品及生物醫藥等重點加工生產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發展科技型企業。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優選引進一批農產品加工高新技術企業,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提高經濟效益。加大對明溪南山、沙縣柱源等10個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的資金投入和農業“五新”推廣力度,確保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在發展特色產業中起到先行先試的作用,成為農科教結合示範基地、新品種和新技術試驗示範基地。

(四)創新服務機制,提升特色農業服務水平

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推進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和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治、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着力解決基層農技人員缺少和工作經費不足等問題。切實抓好鄉鎮“三農”服務中心和村綜合服務站建設。要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加快推進一批在建及新建大型農產品市場建設。加快農村市場信息化建設,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購銷對接等服務。要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引導和鼓勵農業龍頭企業、供銷合作社、種養大户、科技人員、返鄉創業農民等領辦或創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並在財政補貼、税收、用地、用電和“綠色通道”等方面予以支持。要加大對農業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改善農村金融服務,認真解決農民和農產品企業貸款難融資難問題,為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五)突出明台合作,實現明台特色農業優勢互補

要以海峽兩岸林業博覽會為平台,突出林業成果轉化、生物農業產業對接和生態旅遊觀光等,加快實施林產品加工等六個合作區建設,努力打造全國林業對台合作示範區和全國林業改革示範區。以清流台灣農民創業園區升格為國家級園區為契機,不斷擴大合作交流範圍,全面提升明台農業合作層次,努力在招商引資、農業特色產業開發、農業科技合作,特別是農業“五新”技術的引進、示範和推廣、特色農產品生產經營、農產品深加工、農產品物流業、觀光休閒農業等領域取得新突破。要積極構建明台交流合作平台,加強和鼓勵兩岸農業企業、農業學校和農業科學研究機構、農業推廣單位攜手合作,建立農業產、加、貿一體化合作模式,研究開發農業新技術、新產品,開拓新市場,促進農業特色產業發展。

農業調研報告5

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是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舉措,是新農村建設的產業基礎。當前,農業正逐步進入“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反哺農業、回報農民”的新時期,這將對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進一步瞭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情況,客觀分析建設現代農業所面臨的問題,以“現代農業發展”為調研課題,在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施明生同志的帶領下,組織農口部門領導和部分市人大代表,深入基層、深入羣眾、深入企業開展了詳細調研,同時考察學習了XX市XX區現代農業示範區。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考察學XXX市XX區白鹿原現代農業示範區基本情況

XX區白鹿原現代農業區位於XX區東南部和東北部,包括xx、xx、xx、xx、xx、xx、xx7個街道辦,128個行政村,農業總人口24萬人,耕地總面積80000畝。規劃區遵循以人為本、城鄉統籌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按照“特色鮮明,重點突出,適當集中,接二連三,關聯互動”的規劃思路和培育新型農民、建設新型農村、發展現代農業的總體要求,深度挖掘農耕文化與白鹿原文化,集示範性、效益性、生態性與休閒性於一體的“三區、兩帶”新格局,其中白鹿塬核心區形成“一心、三帶、六園、九點”格局。

(一)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XX區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關於“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和農業部關於“主導產業強村、工商企業富村、科技人才興村、生態家園建村、支部組織帶村”的新農村建設思路,結合該區植被茂盛、特產豐富、自然風景秀麗、又靠近城市的特點,大力發展現代種植業,加快發展養殖業,積極發展特色產業和各項社會事業。

(二)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產業佈局日趨合理

20xx年全區耕地面積萬畝,農業總產值億元。其中以小麥為主的優質糧食生產基地10萬畝,年產糧食萬噸;以櫻桃、葡萄、獼猴桃及小雜果為主的特色水果基地9萬畝,年產各類水果12萬噸;以日光温室為主的蔬菜基地萬畝,年產蔬菜15萬噸;森林覆蓋率達到了%,形成萬畝林地;奶牛存欄量達萬頭左右,年產奶類6萬噸;已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18個,認證無公害產品23個,“灞橋櫻桃”、“灞橋葡萄”獲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榮獲“20xx年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榮譽稱號,初步形成了產業化生產、區域化佈局的“南果、北菜、沿河生態”的基本格局。

(三)農民收入穩步增長,發展現代農業意識不斷增強

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291元,是20xx年的倍,年均增長%,增長在XX市排名第一。全區已培育國家和省徑農業產業和龍頭企業9個,組建農民專業合作化組織121個,創建省徑“一村一品”專業示範村55個,白鹿原現代農業示範區已成為“XX市統籌發展示範區”和“xx省現代農業園區”。

(四)農業龍頭企業逐步壯大,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

全區重點發展了xxxx科技園、廣茂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兆龍有限公司、xx東方乳業有限公司、白鹿塬生態農業觀光園、洪塬鑫養雞場等農業龍頭企業,建設了一批初具產業園區化、生產規範化、組織合作化、環境生態化的加工龍頭企業和公司龍頭帶動型農業產業化經營示範小區。目前,全區註冊的農產品品牌有灞苑牌葡萄、白鹿塬、東李牌櫻桃、新合牌蔬菜、東方牌乳品、兆龍牌牛肉、洪塬鑫牌雞蛋等10餘種,有力地促進了示範村果蔬業和養殖業的發展。

(五)農業投資力度加大,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XX區委、區政府堅決貫徹統籌城鄉發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多予少取放活和改善民生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近年來,在農村道路、水利設施、給(排)水工程、電力電訊和熱力工程等方面,區政府先後投入數十億資金,對其進行了整修和修建,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

二、南康現代農業的現狀

20xx年10月,我市被省農業廳列為第一批省徑現代農業示範區之後,我市為實施好省徑現代農業示範區項目,充分發揮自身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等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把我市打造成集“規模種養、精深加工、商貿流通、科研實訓”於一身,融“低碳示範、客家風情、民俗文化、農事體驗、休閒觀光”為一體的一流的省徑現代農業示範區,聘請了西南大學和中柑所的農業規劃專家精心編制XX市芙蓉現代農業示範區總體規劃,財政撥付規劃編制費80萬元。力爭把我市現代農業示範區打造成現代農業示範區和國家三休閒農業旅遊區。

我市立足本地實際,按照“三園五化”生態農業發展新模式(循環農業示範園、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和農民創業園,生態化種植、清潔化養殖、合作化推進、品牌化經營、標準化建設),創建了面積超過萬畝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生態、循環農業,堅持規劃先行,高標準開發建設,推行“豬—沼—果”立體開發模式,做到“山頂帶帽、山腰種果、山腳穿裙、山底養殖”,果園之間種植生物隔離帶,水保措施同步跟進,力求通過三至五年的努力,把示範園區打造成集生態、旅遊、觀光、休閒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目前,根據農業資源條件及產業特色,結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打造出特色突出、佈局合理、效益顯著的產業新格局,形成“一帶、四區”的佈局結構。即一帶:章江濱水景觀-休閒農業帶四區:(一)高科技農業示範區。(二)低碳循環農業示範區。(三)現代農業科教園區(農三所)。(四)綠色甜柚產業示範區)。

三、南康現代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市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在各級政府和部門的重視、支持下,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在提升園區建設檔次、增強科技研發水平、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整體效益有待提高。從我市園區來看,都是以傳統農業為主,靠“廣種薄收”和政策扶持來維持的,從中反映出我市園區科技創新能力整體不強,尚未真正成為農業高新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孵化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科技園區示範、輻射、帶動作用的發揮,經濟、社會、生態“三合一”的綜合效益還沒有完全顯現。

2、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的短缺成為園區發展的瓶頸問題。園區技術人才普遍不足,科技力量薄弱,尤其缺少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複合型人才。園區建設週期長、投入大、週轉慢、回報低,受到業主資金有限,信貸額度不高,國家扶持不足等影響,資金缺口較大。部分鄉鎮土地流轉工作推進緩慢,大面積連片土地供給不足。

四、發展現代農業的建議和對策

1、統一認識,強化領導。要充分認識建設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的深層意義,應以建設工業園區那樣的熱情來建設農業園區,要對農業園區工作高度重視。專門制訂扶持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的優惠政策,千方百計招商引資,引進業主。成立園區管理機構,配備專職人員為園區建設提供服務。

2、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要立足當地農業資源,充分考慮農業生產要素的區域差異性,進行合理區域佈局。要運用現代化的建設和管理手段,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使園區成為農民、市場、企業三者相連的橋樑。要轉變觀念,創新體制和機制,要把政府主導轉變為政府引導、業主主導。政府主要是增強服務職能,加強調查研究,提供信息,抓好典型推廣,在制訂政策、招商引資、引進業主、引導發展上多下功夫。有選擇的引進新品種,讓園區在新品種的引進、研發、試驗、推廣上起到農業科技孵化器的作用。要做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並重,要在致力發展農業園區的.同時,實現企業與農民的雙贏。

3、多方籌措,增加投入。一方面要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的資金和扶持政策,同時要管好和用活財政對農業的投入資金,整合涉農部門的力量、資金、項目資源,向園區建設重點傾斜。另一方面要制訂一些優惠政策,多渠道籌集各類社會資金。在搞好園區規劃前提下,加大宣傳力度,千方百計引進業主,廣泛吸引龍頭企業進區開發建設,積極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帶技術入股或進入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承包開發。同時要加大科技投入,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

4、激活機制,農民參與。要充分調動農民參與園區建設的積極性,造就農民參與園區建設的氛圍,使農民成為園區建設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完善耕地流轉政策,在“依法、自願、有償”的前提下,制定有利於消除農民後顧之憂的鼓勵政策,使農民變消極為積極,支持和參與農業園區建設。探索土地折價入股,通過農民以土地入股參與土地利潤分配的辦法,一方面使農民由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另一方面使土地以新的形式轉換成對農民生活的長期保障,既保證了農民切身利益,又促進了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的發展。

5、探索建立觀光農業。觀光農業改變了傳統農業僅專注於土地本身耕作的單一經營思想,拓展為旅遊業與農業園區結合的新型產業模式。觀光農業注重經營養殖、種植園,種養品種以新、奇、特吸引遊客,遊客通過觀賞、採摘、燒烤、垂釣、消費農產品,其利潤是普通種養業的5至10倍。

農業調研報告6

按照市農業局渝農法[20xx]2號文件要求,,我局組織有關人員組成調研小組,在本區中心集鎮龍沙鎮、移民大鎮大周鎮、產糧大鎮太安鎮三個鎮共選取30户農户,按照文件提出的提綱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調研結果報告於後:

一、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的情況

中央1號文件出台後,在我區上上下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大家普遍認為繼1982至1986年中央為農業發了五個一號文件的十八年後,今年中央又為農業發出了一號文件,表明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區委、區政府對一號文件的宣傳貫徹非常重視,對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及時進行了佈署。區委宣傳部、區農辦、區農業局和區林業局等單位聯合組織了“萬州區學習中央一號文件宣講團” ,從2月中旬開始到鄉鎮對基層幹部和羣眾進行宣傳講解。區委、區政府決定在3月中旬召開全區農村工作會議,重點貫徹中央1號文件和重慶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

龍寶、天城、五橋和江南新區四個開發區對貫徹中央1號文件都作出了具體安排,各鄉鎮、街道都已陸續行動起來。我們調研所到的三個鎮都召開了“三幹會”,學習貫徹中央一號文件,並通過他們傳達到農村的家家户户。

二、糧食生產方面的情況

1、糧食播種面積和總產量。糧食播種面積總體上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調查的30個農户20xx年糧食播種面積90.31畝,比20xx年減少了5.9畝,減6.1%。今年計劃糧食播種面積為88.21畝,比20xx年又減少了2.1畝,減2.3%,基本與全區農業統計情況一致。糧食播種面積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國家退耕還林、還草,截止20xx年底,全區共完成退耕還林、還草38萬畝;二是在種植業結構調整中,由於糧食生產的比較效益相對較低,部分耕地改種了柑桔、桃等經濟林木;三是三峽水庫淹沒了一部分耕地;四是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徵用了一些耕地;五是由於青壯年勞動力大部分外出務工,留在農村種田的老人和婦女多數體力較差,無力耕種造成棄耕。20xx年糧食播種面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和第二條。

糧食產量總體上也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調查的30個農户20xx年糧食產量合計為81070斤,比20xx年減少了3950斤,下降了4.6%;20xx年預計產糧食77730斤,與20xx年相比,又將下降4.1%。糧食產量下降主要原因是糧食播種面積下降。

2、糧食單產。調查結果,30個農户20xx年糧食平均畝產為898斤,比20xx年高14斤,20xx年預計糧食平均畝產為881斤,比20xx又低17斤,可見整體上有增有減。影響糧食單產主要是氣候影響,20xx年農業自然災害較20xx年輕,糧食單產就高一些;其次是糧食作物種植結構的變化。

就單個作物看,玉米生產方面,由於近年來臨奧一號等高產品種的大量推廣,玉米單產提高較快;而水稻生產方面,由於沒有顯著高於當前推廣的d優、崗優系列的高產品種,因而單產水平基本保持原有水平。

3、農户存糧情況。調查發現,20xx年農户存糧人均只327斤,不夠一年的食用。三個鎮中,農户存糧情況不均衡,龍沙鎮調查的農户存糧不多,大周鎮調查的農户均無存糧。只有太安鎮調查的農户存糧較多,一般農户存糧均夠一年以上食用。平常面上瞭解的情況大致是,20%農户存糧夠一年以上食用,50%的農户存糧只夠一家人大半年(6—10個月)食用,20%的農户基本無餘糧,近10%的農户要買糧食才能滿足食用。從增減趨勢上看,今年以來多數農户存糧數量有所下降。

今年存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一是去年國家放開糧食流通渠道後,糧食的加工户和販運户增多,許多加工户和販運户主動下村、下社、上門收購糧食,加上去年以來糧價持續攀升至現在稻穀1.20元/kg,一些種糧農户藉機紛紛出售存糧;二是近年來我區畜牧業快速發展,消耗了一部分存糧;三是糧食總產逐年下降,存糧來源減少。

此外,農民對貯藏糧食的認識也有變化。調查的三個鎮中,龍沙鎮農户存糧明顯較其他兩個鎮少,其主要原因是該鎮農田水利設施較好,水田基本能旱澇保收,整體經濟水平也好於其他兩鎮,農民認為一般不用存太多的糧食防止災荒。

4、糧食生產的投入情況。總的情況是,現金投入逐年增加,種糧勞動力投入減少。調查的30個農户20xx、20xx年糧食生產投入分別為15520元和16371元,20xx年預計要增加到16852元。

現金投入增加主要是源於肥料、種子等農資產品漲價。調查發現,今年尿素零售價達到1675元/噸,比去年同期上漲了30元/噸;碳銨零售價達到520元/噸,比去年同期上漲了20元/噸;優質稻種子價格達到15元/斤,比前兩年和目前普通雜交稻種子高一倍,需25斤稻穀才能換1斤,而過去換1斤雜交稻種子只需10斤稻穀。高產玉米種子價格7元/斤,一般雜交玉米種子只2元/斤左右。當前,農資產品的漲價已抵銷了農產品價格提高的增收效益。

勞動力投入減少的主要原因,一是糧食播種面積下降,二是由於青壯年勞動力大部分外出務工,留在農村種田的多數系體力較差的老人和婦女,因此,多用化肥少用農家肥,耕作也相對粗放;三是拋秧栽培、稻田稻草履蓋洋芋等節勞技術的推廣面積增加。

5、農民對國家重視糧食生產的看法。接受調查的農民普遍認為,我區是一個農業大區,糧豬型農業生產模式仍然佔農户經營的絕大部分,雖然不是國家的糧食主產區,但糧食卻是大多數農户的主要經濟來源和重要飼料來源,一旦糧食大量減產,勢必造成糧價上漲,農民又無能力購買。同時,由於人多地少、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存糧不多的現實,我區糧食安全問題也不容樂觀。國家重視糧食生產,對我區來説無疑是一個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對增加我區農民收入、保證糧食安全肯定會有很大幫助。

國家對糧食生產的保護和扶持,農民們有許多意見和建議,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⑴國家直補政策要儘快到位,補貼金額要大一點,小了起不到預期的作用。

⑵要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尤其要加大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目前萬州區各地農田水利設施老化的問題非常突出,村社、羣眾無力整修,這對保護全區糧食生產能力威脅極大。

⑶希望國家對農業的投入多采取直接補助到種糧食農户頭上的辦法,現在國家成百上千萬的補助資金投給了農業開發的“業主”,一些業主(龍頭)又沒有很好起到龍頭的作用,老百姓沒有真正得到多少實惠。

⑷希望政府對種糧大户要實行特殊保護政策,一要制定最低保護價,二要保證收購,三要嚴格控制農資價格。

⑸國家要加大農業科技推廣的投入,一是要加大農技推廣力度,保證農技推廣經費,解決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無錢辦事的問題;二是對增產增收效果好的糧食作物新品種,可實行良種補貼,解決新品種種子價格高令農民望而生畏的問題,儘快擴大良種推廣應用面積。

三、農民收入方面的情況

1、農民收入水平。萬州區是集中連片的國家級貧困山區,目前尚有20個特困鄉、220個特困村,絕對貧困人口達6.97萬人。20xx年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1552.9元(農經統計口徑),比全市平均少328.1元,在全市39個區(縣)中排倒數15名。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1675.9元,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差距很大。農民收入雖然逐年上升,但增長速度非常緩慢,20xx年和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只比上年增加了69.8元和123元。而且實物比重大,現金收入少。

調查的30個農户20xx、20xx年人均純收入平均為1762元和20xx元,今年預計可達2205元,在本區農村屬中等偏上水平。

2、農民收入來源。調查結果,30個調查户20xx年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外出務工收入(166100元),佔總收入的63.8%;其次是種植業收入(51360元),佔總收入的19.7%;再次是養殖業收入(29860元),佔總收入的11.5%。

從全區統計情況看,種養殖業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佔45%以上,接近收入總額的一半。佔第二位的是外出勞務收入,佔到農民收入的30%,超過了種植業的收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收入只佔農民收入的20%。“種糧飽肚子,餵豬供孩子,打工蓋房子”是萬州區多數農户經營收入來源的形象總結。

3、農民增收渠道。農民收入的增加來自於多個方面,但其中貢獻最大的是外出務工收入。20xx年全區農民外出務工收入61744.3萬元,比20xx年增加了7719.3萬元,佔當年農民收入增長額的一半。糧食收入的'增長是20xx年農民增收的第二大項目,由於糧食漲價,全區農民增加收入近5000萬元。養殖業也是近年來萬州區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20xx年全區畜牧業收入比20xx年增長了7929. 6萬元,農民從中增加收入近4000萬元。

從30個調查户20xx年的收入增長結構看,農民外出務工收入比20xx年增長34050元,人均增長268元,佔當年農民收入增長總額的93.1%,是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其次是種植業收入,其比20xx年增加了2655元,佔當年農民收入增長額的7.3%。

總結各調查户生產經營計劃,預期20xx年農民收入比20xx年增長7.6%左右。增收的最主要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今年農民外出務工人數比20xx年又多3人,外出務工收入預計可達185800元,比20xx年增長近12%;二是從目前農產品的行情看,我區農民收入的支柱產品——糧食和毛豬的價格依然走高,同時優質高效的優質農產品和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也大幅度增加,農民從種養殖業中將會增加一部分收入。

4、農民增收的困難。座談中,農民羣眾和基層幹部紛紛反映,目前農民增收的最大困難,一是外出務工找工作難,找到報酬較高的工作更難;二是分户經營應對市場的能力較差,信息不靈、銷售價格偏低、銷售成本高等;三是土地分散在各農户,難以形成種植規模,阻礙了種植結構的調整和規模效益的發揮;四是農業基礎設施不足,80%以上的水利設施老化,嚴重製約了農村各產業的發展;五是發展新的生產項目缺乏技術儲備和技術保證。

5、解決增收難,農民有四盼

一盼國家要給農民與城鎮居民同等的國民待遇,讓外出務工農民同樣享受到就業、社會保險、醫療保險、子女入學、貧困救助等各方面的好處,農村的生產公益設施建設同樣得到政府的支持;

二盼國家在農民轉崗就業培訓、種養殖業生產技術培訓和農民教育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幫助農民羣眾提高素質;

三盼政府要加大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尤其是對小型水利設施維修的投入;

四盼加大農民權益保障力度,儘快出台《農民權益保障法》,嚴厲打擊坑農害農的惡劣行為,各級政府和司法機關要切實為農民撐腰,為農民羣眾增產增收保駕護航。

四、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

1、各級黨委、政府對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非常重視。萬州區是農業大區,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近70%,農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勞動力嚴重過剩。近年來,我區各級黨委、政府對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非常重視,去年八月,區政府專門成立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領導小組”,出台了《重慶市萬州區關於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意見》(萬州府發[20xx]74號),對今後5年我區農村勞動力轉移作出了規劃,對構建農村勞動力轉移服務體系、開展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清理和規範相關的辦證收費行為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區裏還組建了培訓職能機構,啟動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程,實行組織、發動、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目前已開展服裝藝術、農產品加工、家政服務、保安等8個崗位1790多人的轉移就業培訓工作。

在調查的3個鄉鎮中,大周、龍沙兩個鄉鎮已成立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領導小組”,基本做到為務工人員提供法律支持、外出務工手續隨到隨辦、幫助務工人員催要工資、開展務工前培訓等方面服務。龍沙鎮舉辦了兩期(家政服務、農產品加工)勞動力轉移培訓班。

2、農民外出務工情況。調查的30個農户中, 20xx年外出務工36人,佔勞動力總數的45.6%;20xx年外出務工39人,比20xx年多3 人,佔勞動力總數的49.4%,平均1户有1個多勞動力在外務工。

外出務工人員遍及全國各地,70%以上都是由包工頭帶領和務工者相互邀約、串聯而外出,靠政府部門和勞務中介機構組織外出的大約佔22%,盲目外出佔8%。

外出務工人員中,89%以上能找到比較穩定的工作,有11%的無固定工作,收入較少。外出務工人員中能順利取得工資佔80%,大約20%的務工人員遭遇過拖欠、剋扣工資的情況。

外出務工民工中,10%的有一定的技能,主要是駕駛、廚師、縫紉、磚瓦工、木工、電工、焊接等,主要學習渠道是民辦培訓學校和跟師學藝。

3、目前農民外出務工存在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願望、要求。

農民外出務工存在的困難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缺乏有效的組織,信息不靈,民工外出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二是缺乏能適應勞務市場需求的勞動技能,難以提高務工收入水平,難以保證務工收入的長期穩定;三是部分民工務工期間缺乏安全保障;四是缺乏自身權益保護的知識和司法幫助。

他們強烈要求:一是希望司法部門要大力保護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二是希望政府要給進城務工農民與當地城鎮居民在各個方面以平等對待;三是希望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建立專門機構,外出務工人數在3000以上的鄉鎮,建議政府要配備1—2名專職人員,加大力度在用工信息、勞動技能培訓、外出務工管理等方面給予長期、有效的幫助。要把這項工作作為政府的重要工作來抓,納入政府目標考核。

農業調研報告7

隨着國家“三農”投入的不斷加大,農業生產科技和農業生產風險補貼機制也日益完善,自__年起,我縣陸續出台了高效農業保險財政補貼政策。“國家補貼保險”成了新農村建設中頗具經濟魅力的字眼,農業保險補貼為農民撐起一把遮風擋雨的保護傘,高效設施農業保險補貼及高效農業種養殖業保險補貼成為各級政府引導農民增收致富的一種激勵手段。高效農業保險補貼政策運行近7年了,究竟給廣大農民帶去了多少實惠,農民如何看待“高效農業保險補貼”,“ 高效農業保險補貼”還存在哪些需要完善的方面,就這些問題,筆者進行了調研。

一、財政補貼實施基本情況

據筆者調查,__鎮是全縣經濟作物重鎮之一,從__年起實施高效農業保險制度。保險品種從當時的能繁母豬增加到育肥豬,__年參保品種呈多樣化,有油桃、梨、鋼架大棚、河蟹養殖等品種。參保率和保險品種逐年提高,財政對參保農户的保費補貼標準在逐年提高,其中肉用仔鵝、育肥豬、肉雞、荷藕、內塘河蟹等品種高效農業保險的保費,各級財政補貼達70%;能繁母豬、奶牛品種高效保險各級政府補貼高達80%。到目前為止,全鎮參加高效農業保險的.品種已有七種,廣大農户受益匪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高效農業保險補貼工作在宣傳動員、承保核實、防災減損、查勘理賠、資金配套、財務運作等環節存在一定問題,值得關注。

1、宣傳動員待加強,參保意識待提高。由於農民受傳統小農意識影響,理解和接受保險的觀念較弱,對補貼政策缺乏瞭解,往往要等到“殃及池魚”,才會“怦然心動”。加之現有經營規模較小,預期收益較低,不願再付出保險成本,如葡萄產銷專業合作社。由於賠付率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受當年度的颱風、暴雨、持續高温等自然災害的影響較大,農户自願投保積極性有待提高。

2、服務機構不健全,行政推動難維持。從目前情況看,縣鎮村高效農業保險工作幾乎全部依靠基層組織行政來推動,類似於農業保險公司機構還未將保險產品的經營服務延伸到鄉鎮村組户,還沒有真正建立讓農民更積極、更踴躍、更放心的基層保險機構與隊伍,農業保險機構應有的紐帶和橋樑作用根本沒有發揮。

3、保險成本費用高,理賠定損難公正。高效農業保險費率偏高。一方面是易受自然災害影響的品種,農民是急於投保,其出險率和賠付率就高,保險公司就有虧損,如能繁母豬保險業務。另一種是旱澇保收的品種,農民則不願參加保險,造成保險公司無利可獲,經營成本上升,因此費率也高,如旱生蔬菜保險業務。理賠定損難公正。一方面是農業保險從業人員大多數是鎮村幹部兼職,未經專門的培訓,機械性多、靈活性少;保守型多、開拓型少。按照理賠條款的條條框框,許多損失不在範圍內,但因其考慮化解農村基層幹羣矛盾實際,特殊原因的,也適當賠償。另一方面是承保標的是動植物,流動性大,基本信息難把握,要制定出一個公平合理的、讓農户滿意的理賠標準就較困難。

4、資金配套難保障,財務核算待加強。作為惠民之舉,國家出台了政策性農業保險財政補貼政策,由各級財政和農户共同負擔保費。但從實際經營情況來看,農業保險的組織發動工作主要依靠縣鎮兩級政府,而農業大縣與重鎮,往往都是財力弱縣鎮,配套補貼資金負擔相對較重。

5、保費指標下達不合理,有虛增保費、虛支賠額的違紀現象。據調查,有些地方主管農業保險部門為片面追求保費指標,不顧當地實情,以糧食種植面積的40%下達高效農業保險面積和保費,造成基層虛增保源和保費,出現集體墊付保費、虛報定損理賠、騙取上級財政補貼行為。在實際工作中,也容易出現個別參保户多次報災,以輕報重,以少報多等虛報現象。同時,鎮村兩級對農業保險代事代辦財務核算制度不統一。

三、幾點建議

高效農業保險保費財政補貼的實行在轉移農業風險、減輕政府負擔、引導農民積極參保投保等方面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為此,筆者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完善:

1、應當建立差別化的農業保險財政補貼政策。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給予更多的補貼資金,加大對農業大縣重鎮或者欠發達縣鎮的財政補貼力度,提高當地開辦農業保險的積極性。對相關重點保險品種進行適當補貼,提高財政對保費的補貼額度,以減輕農民個人保費負擔壓力。建議將是否參加高效設施農業保險作為高效農業發展扶持獎勵的前置條件。

2、強化宣傳動員,增強保險意識。將高效農業保險精神宣講到户,講清政策,講透條款,使得種養大户能充分認識到高效設施農業保險是為了降低他們農業經營風險,增強他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從而引導他們自覺自願參保。

3、完善考核機制,力求務實為民。高效農業保險補貼工作尚處於摸索和嘗試階段,很多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一是完善基層考核機制。高效農業保險補貼的推廣實施成功與否關鍵在基層幹部。摒棄部分幹部對高效農業保險工作視為“多此一舉、忙中添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錯誤認識。二是糾正以糧食種植面積一定比例下達保費指標做法,切實為基層辦實事,為農户辦好事。

4、加強隊伍建設,規範核算行為。應加強部門協調,明確各職能部門管理責任。財政、人保、農經、氣象、農技等部門加強溝通聯繫,強化部門協調,形成合力,各守其職。建立農業核災定損工作組織和三農保險專兼職隊伍,定期對核保和定損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並加強對基層財政、農經部門、行政村有關保險代理代辦業務培訓。

農業調研報告8

xx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隨着近幾年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業的現代化進程也不斷加快,已初步形成了優質稻米、優質水果、優質茶葉、優質苧麻和養殖業等幾大支柱產業。去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62。6億元,同比增長4。5%,農民人均年純收入4405元,比上年增長11。6%。可以説xx農業經濟與10年前相比,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我們還應該清楚地看到xx在總體上的小規模、高成本、低效益的傳統生產方式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並沒得到有效建立,城鄉之間的差距並沒有得到真正地縮小。在此,我們對**縣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方面進行了一次認真的調查和摸底。

一、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

(一)農業生產能力穩步提高。據全面統計,20xx年全縣糧食產量75。3萬噸,比上年增加4。2萬噸,增長5。9%;油菜籽產量8。7萬噸,比上年增加0。5萬噸,增長5。1%;棉花產量13290噸,比上年增加2274噸,增長20。7%;茶葉產量4350噸,比上年增加68噸,增長1。6%;柑桔產量98500噸,比上年增加8217噸,增長9。1%。牲豬出欄115。79萬頭,比上年增加1。2萬頭,增長1。0%;水產品產量4。3萬噸,比去年增加0。02噸,增長0。5%。

(二)特色農業發展呈區域化。通過農業結構調整,全縣農林牧漁各業特色農產品基地發展迅猛,目前**已形成了優質稻米、特色水果、優質苧麻、畜禽養殖、大葉茶四大高效特色農業產業。盤塘、馬鬃嶺、漆河、黃甲鋪的優質柑桔、黃甲鋪、理公港、太平橋的優質苧麻,楓樹、青林、漳江、深水港的畜禽養殖、太平鋪、茶庵鋪的大葉茶,牛車河、瓦爾崗的不上火辣椒等均達到一定的規模。xx縣已成為中南五省最大的蛋雞養殖基地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中國優質果品基地重點縣等。

(三)農產品知名度不斷提升。20xx年,xx縣有古洞春、騰瓊2家企業的4個名牌產品茶葉通過國家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全縣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個數分別達13個和18個;陬福牌大米、三尖牌雞蛋通過國家無公害產品認證,認證總個數達9個;義哥牛肉、佳奇桂花糖、蜀中情特色食品獲第十屆省農博會金獎;“康多利”茶油和菜油,獲得湖南省農博會金獎、消費者信得過產品等稱號。

(四)農業產業化經營大發展。全縣初步形成以優勢產業為依託和以民間資本為主體的發展格局,並呈現出規模化迅速擴張趨勢。20xx年,新培育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5家,產值過千萬元的農業龍頭企業達到25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21家,總數居全市第一。湘魯萬福、三尖農牧兩家龍頭企業成為全省農業產業化現場會全市唯一的'縣級參觀點。全縣共有傑新紡織、明月油脂、四喜養殖、躍宇竹業、金果果蔬等8家規模出口企業,出口基地12萬畝,年出口創匯2723萬元,比上年增長9%。主要出口品種有棉布、桔片罐頭、竹地板等,遠銷美國、歐盟、新加坡、南非等國家和地區。引資新建了總投資為4000萬元的騰瓊野茶神粉廠,項目投產後,茶農從茶葉中獲得的收入將由以前的每畝不足20xx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新引進了xx市文源林業開發有限公司,積極對接國家油茶產業開發政策,發展壯大xx縣油茶產業。

(五)農業合作組織不斷壯大。20xx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4個,使全縣農民專業組織總數達104個,合作社成員達3。1萬人,帶動農户15。6萬户,户平年純收入4。5萬元。三江禽業養殖專業合作社輻射範圍擴展到周邊地市及湖北、重慶、江西等省市,被列為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經驗交流參觀點,被國家確定為全國百個合作組織示範單位之一,得到了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讚揚。

(六)農業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積極抓住國家加大對“三農”投入的機遇,結合新農村建設,20xx年共向上爭取農村安全飲水、農村電網改造、農村沼氣等農業投資項目33個,到位資金16400萬元,比上年增加3800萬元,增長30%,有效地擴大了資金投入,加快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二、現代農業發展的制約瓶頸

(一)資源制約。xx農業資源是有限的。xx縣農用耕地128。1萬畝,82。23萬農業人口中有勞動力47。95萬,人平耕地1。56畝,開發潛力十分有限。隨着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落實,土地資源日趨減少,形勢比較嚴峻。在農業資源緊缺的同時,部分地方土地掠奪性經營,粗放式耕種仍然存在、農業生態比較脆弱、環境對農業發展的制約日漸突出。

(二)市場制約。多年來政府培育的優質水稻、優秀水果、優質茶葉、優質油菜、優質苧麻、名優生豬等特色產業,隨着全國農產品質量的普遍提高,大中城市紛紛抬高市場準入門檻,對xx農產品質量和營銷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加上缺乏市場經驗,科技及信息知識相對比較匱乏,對生產、流通、銷售中遇到的問題很難做出合理的判斷和科學的選擇。

(三)科技制約。近年來,由於多種原因,部分農業生產服務部門人員很難做到有充足的精力主動為農服務。儘管農業部門多次組織農技人員開展了農業科技攻關、生產技術服務等,但輻射帶動和應用推廣效益並不十分明顯。

(四)素質制約。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據統計,20xx年底,全縣47。95萬農村勞動力中約22。9萬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或轉移到二、三產業和城鎮就業,致使農村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在年齡和文化知識結構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人口和户數比例在逐步增大,這種低素質、弱體力的農村勞動力,導致了傳統農業、粗放經營的惡性循環,必然會對推廣普及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帶來很大影響,延緩了現代農業的推進步伐。

(五)投入制約。由於目前生產資料價格偏高、農產品價格回落,對農業的投入有所減少。縣鄉財政困難難以投入更多的資金來發展現代農業;其次是農民收入水平差距較大,收入低者缺錢投入,收入高者不願投入,而把有限的資金轉移到城鎮購房或伴君(子女)讀書等方面。這些因素致使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塘、堰、庫、堤等維修受阻。

三、現代農業發展的對策

(一)穩定糧食生產,鞏固傳統農業。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發展的首位,抓住當前國家扶持力度大的機遇,加強宣傳,強化服務,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確保全縣糧食種植面積210萬畝以上,雙季稻複種面積增加到150萬畝以上,力爭更多投入,多爭單產、多爭總產。

(二)抓住市場前景,壯大特色農業。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加強技術指導和示範基地建設,抓好市場對接工作,按照“一鄉一業”和“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壯大蛋雞養殖、生豬養殖、紡織、糖業、果業、竹業、油脂、茶葉、苧麻、富硒柑桔、魯鬍子辣椒、現代煙草、康多利茶油菜油、豬鬃加工等特色產業,並充分利用冬閒田,扶持發展油菜種植等冬季農業。重點扶持發展古洞春、滕瓊茶葉有限公司,發揮特色,合理擴建銷售點,將太平鋪、茶庵鋪兩地建成全省茶葉重點鄉鎮;大力扶持發展湘魯萬福有限公司,擴大品牌效應,構建產、銷一體化,促進農副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

(三)依託本地優勢,創精品牌農業。以全面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為核心,鞏固、培育、做大、做強、做優一批特色農產品。充分利用展示展銷會等各類平台,大力開展品牌創建活動,依託xx綠色生態、革命老區等特色優勢,創古洞春大葉茶、騰瓊野茶王、金信竹業、躍宇竹業、富硒柑桔、康多利茶油菜油、魯鬍子辣椒、xx土雞等農業品牌,提高xxx縣優質農產品的知名度,努力打造成全省、全國有影響力的名牌產品。

(四)加大監管力度,構建綠色農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嚴格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產品加工、流通環節全程監控,切實加強農產品生產、收購、儲運、加工、銷售等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責任,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同時加強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監管,積極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及物理防治技術,大力推行無公害的生態農業模式,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重點將優質稻、富硒柑桔等農產品發展成為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

(五)健全協會組織,提升合作農業。積極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民專業協會等多種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以提升水平為重點,加大科技、管理、資金等方面的扶持服務力度,進一步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依法、規範發展。圍繞**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的發展,努力打造一批管理規範、帶動能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使之成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載體。

(六)結合旅遊開發,發展觀光農業。堅持因地制宜、樹立特色、科學發展的原則,發展與旅遊相結合的新型產業——觀光農業。抓住**“武陵漁川”沅水風光帶開發、桃花源旅遊開發的契機,以特色基地、特色農產品為依託,突破一、二、三產業界限,在縣城郊區、桃花源旅遊區、特色產業區等地採取農業園區型、休閒體驗型、科普教育型、資源景觀型、特色農產品型、“農家樂”型等模式,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讓廣大羣眾不僅可以觀光、採果、採茶、體驗農作和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還可以住宿、度假和遊樂。茶庵鋪鎮松陽坪可利用茶園基地被確定為國家級無公害茶葉基地的先決條件,藉助“**野茶王地理標誌品牌保護”的東風,弘揚茶文化、提升茶品味、創“茶葉生態園、觀光休閒園”的觀光農業。

(七)提高執法水平,加強法治農業。加大對《農業法》、《種子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涉農法律法規的宣傳和貫徹力度,進一步強化農業部門行政執法的主體地位。整合資源,積極推進種子、農藥、肥料和農業環境、基本農田保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種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動植物檢疫和農產品檢驗檢測等執法,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護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從而切實提高執法效率和執法水平,樹立農業部門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八)建立流通體系,形成市場農業。圍繞城鄉一體化做文章,培育發展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扶持農民中介流通組織,培育農村經紀人,完善市場機制。着眼於消費需求,城鄉兩個市場互動,通過在產區建立生產基地,在銷售區建立配送中心和網絡化連鎖超市,構建農户、生產基地、批發市場、配送中心、連鎖超市緊密結合的生產加工銷售網絡,形成完整的流通鏈條。

(九)加強農民培訓,創高科技農業。農民是現代農業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其綜合素質特別是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現代農業的興衰成敗。因此,我們應把全面提升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作為發展xx現代農業的一個核心任務來抓。一要強化農民實用技術培訓。重點抓好科技專業大户、農村致富帶頭人、科技示範户的培訓,切實增強農民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的本領。二要強化新型農民培訓。着重加強現代農業生產、經營和流通等方面培訓,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隊伍。目前,**縣計劃並正在培訓1800名耕整機手,有力地推動了農業機械化進程。

農業調研報告9

x是山區農業大縣,在縣域經濟中農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着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實施力度的加大,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前景更為廣闊。因此,以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為抓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是加快x經濟發展、實現富民強縣的重要戰略。

一、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縣着力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挖掘農業優勢產業資源,重點培育發展優勢農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迅速壯大農業產業規模,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為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據統計,xxxx年底全縣實現農產品加工總產值億元,分別比xxxx、xxxx年增長xx.x%、xx.x%,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形勢凸顯以下特點。

x、農產品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到目前為止,全縣已發展時鮮水(幹)果面積是xx.x萬畝,年產水果x.x萬噸,總產值x.x億元,主要品種為李、梨、柑桔、板栗、錐慄等,主要是分佈在文明、土橋、濠頭、嶺秀、永豐等鄉鎮;發展時鮮蔬菜面積xx萬畝,其中田莊早季蔬菜x.x萬畝,附城、三星、大坪、馬橋、井坡等鄉鎮春菜、冬菜x.x萬畝,馬橋、延壽、外沙等鄉鎮發展朝天椒、生薑等蔬菜面積x.x萬畝,商品蔬菜年產值達x.x億元;在三星旱塘發展硒山茶葉種植面積xxxx多畝,在盈洞發展金銀花種植面積xxxx多畝,在附城斗山、三星白泉、農科所等鄉村推廣省級水稻育插秧機械化面積x.x萬畝,實現了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熱水、大坪、發展雜交制種面積xxxx多畝;在井坡建成了以龍豐、德峯為龍頭的牲豬養殖基地,年可出欄生豬x.x萬頭。

x、農業龍頭企業建設穩步發展。我縣現有規模農業龍頭企業xx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x家,市級龍頭企業或享受市級龍頭企業待遇企業x家)。按發展類別分,規模養殖企業有龍豐生態公司、德峯養殖公司;規模糧食加工類企業有龍豐生態公司、旺發米業公司,其中旺發米業年加工優質大米xxxxx噸;規模木材加工類企業有榮盛木業公司,其中綠葉木業公司的“波林”細木工板、純正木業公司的“汝垣”指節板獲省級名牌產品稱號;水果加工企業有祥豐果業公司,年可加工水果xxx噸;蔬菜加工企業繁華食品公司,年可加朝天椒xxxxx噸,聯結朝天椒基地x萬多畝,年銷售額達xxxx多萬元;茶葉種植、加工企業有旱塘茶場,聯結硒山茶種植基地xxxx多畝;金銀花種植、加工企業有利源金銀花公司,在盈洞聯結金銀花種植基地xxxx多畝。隨着我縣龍頭企業數量增加和規模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對農產品基地利益聯結和對農户的帶動作用日趨增強、日益明顯。

x、農產品品牌建設初見成效。近年來,我縣農產品品牌建設發展迅速,繁華食品公司的“湘汝”牌小米辣、龍豐公司的“龍峯”米粉、祥豐果業公司的“果之潤”水果糕、旱塘茶場的“硒山茶”已獲得QS食品質量安全認證,綠葉木業公司的“波林”細木工板、純正木業公司的“汝垣”牌木地板通過ISOxxxx認證,其中“波林”細木工板、“汝垣”指節板被評為省級名牌產品。在產品認證方面,全縣完成農產品認證xx個,其中無公害食品xx個,綠色食品x個;在基地認定方面,以朝天椒、水晶梨和蔬菜為重點,建立無公害、綠色食品標準化基地x個,完成朝天椒、水稻、茶葉、奈李、水晶梨和蔬菜等產地認定xx.x萬畝。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是主導產業不突出,產業化程度偏低。我縣特色農產品種類眾多,但由於缺乏統一規劃,各農業產業發展是有面積無規模、有數量無效益、有特色無品牌。如水果、蔬菜種植雖種植面積達xx餘萬畝,但由於缺乏機械化生產、規模化作業,集中連片種植xxx畝的都很少,很難形成產業規模、保持品質優勢,導致產品市場競爭力弱,經濟效益不高。

二是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少,帶動性不強。我縣產值上xxx萬元以上規模農業企業只有xx家,產值上xxxx萬元的農業企業只有x家,產值上xxxx萬元的農業企業僅x家,沒有一家產值上億元的'標誌性農業企業。由於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機械化作業程度低、實力弱,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難以形成強大的產業鏈。

三是農產品加工企業少,科技附加值低。除竹木加工企業外,我縣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僅有繁華食品、龍豐米粉、祥豐果糕、旺發米業等四家,且大多是對農產品原材料初級加工,產業鏈條不長,科技附加值較低,贏利能力差,導致企業積累成長慢,難以迅速帶動地方農業產業發展。

四是農產品品牌建設滯後,優勢難形成。除“波林”牌細木工板“汝垣”指節板屬省級名牌產品外,到目前為止,我縣能走出郴州的農產品僅有“湘汝”牌小米辣、“龍峯”米粉、“波林”木地板等極少數農產品品牌,難以形成品牌優勢帶動x農業產業發展。

五是創新開拓意識不強,制約產業發展。農業龍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大部分是種養植大户、加工大户出身,又是典型土生土長的農民企業家,他們掌握的知識和應用新技術不多,對人才引進,品牌意識認識不足,創新抗風險意識不強,企業擴大再生產不捨得大投入,抑制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壯大,同時農民羣眾對機械化作業認可程度不夠。

三、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舉措

農業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目前我縣農業產業化處於初級階段,要加快推進我縣農業產業化實現科學跨越發展,就得突破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依靠農業科技創新,改進農業生產手段,實施機械化作業,擴大作業規模,培育發展優勢農業產業,拓寬農產品生產、加工、經營領域。抓好該項工作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相關工作部門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引領羣眾參與。農機部門要注重發揮部門職能優勢,逐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實施集約化、規模化、機械化生產作業,全力促進我縣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x、突破傳統耕作模式,探索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突破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把發展農業生產提升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上來謀劃,加強對各類新型、適用、耗能低、先進農機具的推廣引進,通過舉辦農機作業現場演示會、產品交流會、農機化新技術培訓會等有效形式,激發農民羣眾購機用機熱情。積極創新農業生產方式,借鑑發展地區“農機合作組織+基地+農業機械”的生產方式,力改過去傳統人畜役耕作模式,進一步整合鄉村現有土地資源,加強農機農藝融合,探索農業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積極鼓勵引導農機合作組織實施開展農機集約化、規模化作業,加快推動我縣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促進農業產業化轉型升級。

x、發展農機合作組織,發揮機械化作業優勢。按照《x縣“十二五”農機化發展規劃》思路,立足縣域農業資源優勢,着力培育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組織、農機大户,提高農機綜合服務能力。xxxx年,農機部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積極參與現代農業發展。重點發展蔬菜、茶葉兩大產業。初步確定田莊、暖水、馬橋、外沙等鄉鎮重點發展大棚蔬菜;附城、三星、土橋、三江口等鄉鎮重點發展茶葉產業。重點發揮農機專業合作組織、農機大户的示範帶動作用,通過他們對新型農機具、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實施規模化作業,以點帶面輻射影響周邊羣眾,增強發展農業機械的動力。農機部門應定期加強技術指導培訓,讓他們及時瞭解掌握新的操作技術,促進技術更新,全力推進我縣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再上一個新台階。

x、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提高農機化發展水平。一是加大政策扶持。以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抓手,圍繞農業生產和農民需求,注重發展地方特色農機,繼續加大農機補貼範圍和力度,加強部門協調,強化技術服務指導,落實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重點發展水稻、蔬菜、茶葉、水果、畜牧養殖等農副產品生產加工機械。二是注重示範引導。以省級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示範推廣項目縣為契機,加大示範項目建設力度,注重農機農藝融合,強化技術指導,以附城斗山、三星農科所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示範基地建設為突破,提高農民羣眾對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的認可,推進該項技術發展後勁,促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深度推廣普及應用,有效提高水稻生產械化水平。三是建立信息服務平台。充分發揮農機科技推廣強大的信息資源優勢,建立縣鄉農機信息服務平台,加強異地信息交流,及時掌握農機行業供需服務信息,為廣大農機手、農機專業合作組織提供及時、準確的服務信息,指導幫助他們實施跨區作業,加強異地技術交流,促進廣大農機手增收致富,提升農機社會化作業服務水平。四是開闢“綠色通道”。加強部門溝通協調,對所有參與跨區作業的農業機械,統一免費辦理跨區作業許可證,幫助他們安全開展跨區作業服務,免收過路過橋費,優先保證通行,為農機社會化服務提供安全保障。

x、發展地方特色農機,提升農業產業發展層面。發展地方特色農機加快本土化優勢農產品規模化生產、加工、經營、流通,推進農業產業化薄弱發展環節。一是發展糧食生產加工機械。進一步加快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進程,保障全縣糧食有效生產、加工、經營、流通。二是發展鋼架蔬菜大棚。蔬菜是我縣主要的農業優勢產業,xxxx年底田莊鄉鋼架蔬菜大棚已發展到xxx餘個,落實國家財政補貼資金xx萬元。力爭到xxxx年底,全縣發展鋼架蔬菜大棚xxxx個以上,爭取國家財政補貼資金達xxx餘萬元,推動我縣蔬菜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菜籃子工程”提質,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三是發展茶葉加工機械。茶葉屬我縣優勢農業產業之一,農機部門要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重大決策,加強部門溝通聯繫,強化技術指導服務,突出發展茶葉加工等配套機械,到xxxx年底,全縣發展茶葉加工機械設備xxx台以上,策應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推進全縣茶葉生產、加工、經營規模化發展,逐步提升了農業優勢產業化發展層面。四是推廣引進水果加工機械。xxxx年全縣已發展時鮮水(幹)果面積是xx.x萬畝,年產水果x.x萬噸,總產值x.x億元,主要品種為李、梨、柑桔、板栗、錐慄等,通過推廣引進水果加工機械,能有效提升水(幹)果生產、加工、經營層面,促進水(幹)果生產、加工、經營實現農業產業一體化,促進農業產業化轉型升級。

農業調研報告10

近年來,xx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發展,以科學發展觀為總攬,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強科技保發展,強生產保供給,強民生保穩定,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之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持續壯大,農業生產條件顯著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528元,較XX年增長13%,全縣農業農村經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一、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現狀

(一)糧食生產情況

xx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XX年,全縣糧食總產84.7萬噸,連續十年豐產增收。其中:夏糧單產500.9公斤,居全市第1位,連續7年超千斤;夏糧總產50.4萬噸,首次突破10億斤。XX年,全縣101.4萬畝小麥,總產50.8萬噸,平均畝產501.1公斤,連續8年超千斤,連續XX年增產豐收。

(二)蔬菜瓜果生產情況

xx縣蔬菜瓜果品種主要包括西蘭花、水果黃瓜、櫻桃番茄、苦瓜、絲瓜、芥藍、胡蘿蔔、白蘿蔔、白菜、西瓜、甜瓜等。XX年,全縣蔬菜生產總面積28.56萬畝,總產量75718.6萬公斤,總產值244405萬元。其中:露地菜24.82萬畝,產量60718.6萬公斤;温室面積0.97萬畝,產量25190萬公斤;大中棚蔬菜面積1.45萬畝,產量5800萬公斤;小拱棚1.32萬畝、產量4630萬公斤26萬畝。露地菜XX年平均產量為4200公斤/畝,XX年平均產量4700公斤/畝,每畝增產500公斤。其中:付井、周營、紙店、留福四鄉鎮大棚西瓜種植面積近4萬畝,平均畝產達5000公斤。

(三)槐山藥生產情況

XX年,xx縣槐山藥種植面積XX0畝,種植區域涵蓋北城、東城、白集、新安集、紙店、蓮池、範營等7個鄉鎮(辦事處),以xx北城為中心,輻射帶動周口、淮陽、西華、鄲城等縣市種植槐山藥面積達30000畝。正常年份平均畝產6000公斤,槐山藥生產已成為當地農民農業生產的主要經濟增長點。

(四)高粱生產情況

以xx縣久酒中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依託,XX年我縣開始發展高粱種植。XX年,該公司在xx縣及周邊市、縣種植釀酒高粱12萬餘畝,平均畝產750公斤,建立了國內最大的優質釀酒高粱生產基地,其中在周營、趙德營等鄉鎮的11個行政村流轉土地20900多畝,進行生態釀酒糧食(高梁、小麥)生產(種植)基地建設,並在周營鄉建設一個與項目相配套的佔地300畝、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的具有涼曬硬化場地,庫房,職工生活服務設施和分篩、烘乾、脱殼清理、滅菌、包裝等多個車間的加工基地,與貴州茅台集團、台灣金門高粱酒廠、瀘州老窖等釀酒企業建立了穩定的供應關係,年提供釀酒高粱1XX多噸。

(五)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發展情況

截至目前,全縣流轉土地面積30萬畝。全縣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133家,其中,市級示範合作社26家,省級示範合作社5家,國家級示範社4家。在民政部門註冊的專業協會6個。合作社註冊資金總額達46億元,合作社成員14萬户,行業及生產經營範圍涉及畜禽養殖、蔬菜、林果、糧食、秸稈利用、中藥材、農機、沼氣服務等多個門類。在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發展過程中,湧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

1、周口金絲猴乳品農業產業化集羣、周口永欣生豬農業產業化集羣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農業產業化示範集羣,成功開發了一大批以優質麪粉、糖製品、豆製品、面製品、肉製品、油製品、飲料製品等為主的廣受市場歡迎的農產品,並逐步建成了“生產與銷售相連接、本地與外地相溝通、國內與國際市場相接軌”的農產品大流通格局,培育出了一大批優質、高效、安全、生態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

2、付井鎮郭崗村是xx縣177個重點貧困村之一。XX年,該村被確定為扶貧開發到户增收試點村,經村民民主評議,將大棚蔬菜種植作為該村的支柱產業。截至目前,該村塑料大棚發展到800餘座,佔地面積600畝,年可實現純收入700萬元左右。

3、北城以種植槐山藥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38家,合作社種植面積1XX畝。

4、北楊集鄉林寨行政村在村支書林峯的帶領下,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成立了xx縣林家富種植專業合作社,對林寨行政村的耕地實行了整村流轉,以發展優質小麥、優質玉米規模種植為主,帶動了一方經濟發展。

5、xx縣瑞豐園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在石槽集肖營行政村流轉土地521畝,建成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山東金鄉客商投資100多萬元建成了辣椒加工廠及冷庫。

6、周口市雪榮麪粉有限公司是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北城、石槽集鄉流轉土地1XX畝,建立了優質糧食生產基地。

(六)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初具規模

積極引導、強化服務,全縣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一是以優質強筋小麥、油料作物、棉花生產為主的糧棉油產業。二是優質馬鈴薯、棚菜、槐山藥、西瓜生產為主的蔬菜瓜果產業。三是以白朮、白芍、薄荷、桔梗、牡丹、鳳仙透骨草等為主的中藥材產業。

二、現代農業發展的做法和成效

(一)抓規模化,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

堅持把結構優化、規模經營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內在要求,統籌規劃,科學佈局,全力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按照規模化生產、特色化發展、區域化佈局的思路,調整優化種養結構,突出抓好了東部酒用高粱種植、奶牛養殖、牛奶、大豆深加工,中部的訂單優質小麥和小麥良種繁育,西北部的槐山藥種植和南部的三粉、三辣優勢產業基地建設,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

(二)抓產業化,提高現代農業綜合效益

堅持用發展工業的理念謀劃農業發展,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強龍頭、建基地、構載體,增強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以金絲猴為主的牛奶、玉米、大豆深加工產業鏈;以雪榮麪粉、掌櫃食品等為主的麪粉生產產業鏈;以三閘紡織、振東紡織為主的棉花精深加工產業鏈;以秋迪糖業為主的科技產業鏈。目前,全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4家,其中省級6家,帶動了近50%的基地和8萬農户走上了產業化經營之路,農民户均增收近XX元。

(三)抓標準化,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

堅持把推進農業標準化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着力點,不斷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加快“三個體系”建設,有力促進了農產品質量和效益的雙提高。一是抓好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突出抓好產地環境治理、生產技術規程、農產品質量檢測三個重點環節,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等方式,堅持定期到生產基地、批發市場、大中型超市進行抽檢,並配備專業檢測人員,初步構建起了從生產基地到流通市場比較完善的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二是抓好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使農業生產的每個環節都納入標準化管理的軌道。目前,目前,全縣已認定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基地25萬餘畝,認證無公害食品18個、綠色食品3個,涉及小麥、高梁、蔬菜、水果、水產養殖、冰糖、麪粉等產業。XX年,全縣新增無公害農產品基地4個、產品4個、綠色食品基地1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1個,獲得省級“放心菜示範單位”1個。三是抓好農產品監督體系建設。不斷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檢查,深入開展了農產品專項整治和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並對農資市場定期專項整治,有效保障了廣大羣眾的利益。XX年,我縣被省農業廳表彰為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先進縣。

(四)抓投入,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保障

xx縣編制了《xx縣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建設規劃(XX-20xx)》,計劃到20xx年,在全縣範圍內建成40個萬畝方、188個千畝方、423個百畝方,集中打造92.17萬畝平均畝產超噸糧的高標準永久性糧田。XX年共實施14個項目,建設面積18.98萬畝,涉農建設資金(項目)投入1.45億元。XX年共實施5個項目,建設面積13.5873萬畝,涉農建設資金(項目)投入1.34億元。XX年,計劃建設6個萬畝方,建設面積13.7萬畝,建設資金(項目)投入1.5889億元。通過項目建設,改善了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狀況,提高了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同時,大力實施新型農民教育培訓工程,XX年,通過農村勞動力陽光工程項目實施,培訓新型農民2510人,涉及合作社負責人、種糧大户、農業生產技術骨幹、農村經營管理人員等,全縣農業科技貢獻率明顯提高。

(五)抓土地流轉,增加規模效益

XX年4月,縣委、縣政府制定出台了《關於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實施意見》(沈政[XX]28號),明確了農村土地流轉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基本原則和推進措施,縣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作為農村土地流轉專項資金,用於鼓勵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對於當年一次性連片規模流轉土地面積達到100畝、有書面流轉合同且流轉期限在5年以上的,一次給予規模經營主體(流入户)1萬元的獎勵。以100畝為起點,每增加100畝,縣財政獎勵資金增加1萬元。截至XX年,全縣共發放土地流轉獎補資金580萬元。XX年,縣政府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土地流轉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加強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的意見》(沈政[XX]21號),進一步加大對土地流轉、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和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的扶持力度,土地流轉獎補資金列入縣財政預算安排,主要用於解決集中連片流轉土地100畝以上、流轉期限5年以上的流轉大户區域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三、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縣現代農業有了較快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總體上仍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階段,任務依然非常艱鉅,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

(一)主要矛盾

一是農户超小規模經營與現代農業集約化生產之間的矛盾;二是農民的戀土情結與土地規模經營的矛盾;三是分散經營的小農生產與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的矛盾。

(二)存在問題

一是農業基礎設施脆弱,防災減災能力不強。水利化程度不高,高產穩產農田建設比例相對較小,耕地質量和產出率低,防災減災能力不強,機械化水平較低,農產品交易、倉儲、物流等設施不全,滯後於生產發展。

二是結構調整速度緩慢,農業組織化程度低。農民長期沿襲了傳統的種養模式,地方特有資源沒有得到很好挖掘,分散、單家獨户的生產、經營方式仍然占主導地位,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低,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弱,只憑本地市場決定自己的生產經營項目,經濟效益偏低。

三是羣眾文化素質偏低,現代農業發展認識不足。部分農民文化水平不高,接受現代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的能力弱,對新興產業持觀望態度,不想發展、不敢發展、盲目發展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相對缺乏,農村農業勞動力不足。

四是缺乏產品價格保護體系,農民承擔較大的市場風險。當地的農特產品(如:槐山藥、中藥材等)由於缺乏價格保護體系,隨行就市,市場價格波動大,價好之年增產增收,價廉之年豐收不增收,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五是農產品產銷大户少,利益聯結機制不緊。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不多,受生產設備簡陋、技術落後等因素的影響,總體規模和吞吐量小,品種單一、質量不穩定、包裝不標準,帶動農民增收能力有限。同時,受市場影響,企業與農民的訂單誠信度不高,缺乏利益聯結機制,生產與銷售脱節。

六是資金投入不足,推廣體系建設滯後。由於財政困難,無更多的農業科技推廣經費和辦公經費投入,公益性服務體系運行舉步維艱,辦公條件落後,農業技術推廣手段單一,且單項技術多、集成配套少,成果轉化率低,造成農業技術存在着技術棚架問題。

七是扶持政策尚不完善,農業風險分擔機制不健全。支持農特產品經營、加工、營銷、税收的優惠政策相對不足,支持優勢產業發展,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不夠,農業信貸體系不全,合作金融、民間金融發展滯後,農業政策性保險制度還不完善,農業風險分擔機制未完全建立,政府引導、農民主體、多方參與的特色產業發展長效機制尚未完善。

八是農業產業化水平總體較低,產業化經營有待規範。首先,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水平較低。傳統農業格局仍占主導地位,自給自足的千家萬户經營方式較為普遍,農業的弱質現狀和生產的低、小、散局面仍然存在,集約化程度不高,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難以適應市場需求。農產品加工業落後,產業鏈不長,附加值不高,競爭力不強。其次,市場體系尚不健全。全縣沒有規範的綜合性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市場功能和管理體制還不完善,中心菜場及集鎮農貿市場交易方式和質量監管條件落後,產地市場缺乏統一規劃且設施簡陋。再者,組織化程度不高。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還處於起步發展階段,上規模、有檔次的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少,輻射帶動能力較弱。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重建輕管的現象,多數合作社的內部機制不健全、運行不規範、管理不到位。農產品營銷網絡不健全,實力不強,難以有效組織我縣農產品外銷。務農隊伍老化、弱化嚴重,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

四、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思路、政策措施和建議

(一)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

發展現代農業是農業工作的主題,是在更高起點上的全面提升,是對傳統農業質的跨越。從xx情況看,今後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是:

一是突出重點,積極構築現代農業發展框架。發展現代農業包括農業產業、農業裝備、農業科技、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市場和現代農業主體等方面。但各個方面不能起頭並進,應分出輕重緩急,突出重點。結合xx情況,重點抓好三大工程建設:一是優勢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集中抓好槐山藥、蔬菜、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壯大優勢特色產業。二是打造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羣。集中培植主業突出、產業關聯度大、科技含量高、規模效益好的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新型現代農業經營主體。三是加強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全縣12個基層農技推廣區域站建設進度,及時配備農技人員,購置相關儀器設備,構築現代農業科技支撐體系。

二是集中力量,突破現代農業發展的四大瓶頸。一是着力解決基地小而散的問題,在建設規模化、標準化優勢農產品基地上突破。發揮現有產業特色優勢,在克服“小”和“散”上做文章,在發展規模、標準化上下功夫,把優勢產業、有競爭力的產業做大做強。二是着力解決生產和市場脱節問題,在發展有帶動力的農業龍頭企業上實現突破。依託槐山藥、蔬菜和中藥材等優勢產業,對現有龍頭企業實行政策扶持,促進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集中扶植一批有規模、有帶動力的農業龍頭企業。三是着力解決服務缺位的問題。用市場化的辦法搞好農户“訂單服務”,從根本上解決農業技術服務需求和供給渠道不暢通的問題。四是着力解決農產品缺乏競爭力的.問題。在發展品牌農業上實現突破。在提高農產品質量上下功夫,從技術、規模抓起,按照有機和綠色農產品標準,通過新型農民培育工程,普及到每個農民,逐步形成有規模、有品牌、有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的農業支柱產業。

三是強化措施,增強發展現代農業的手段。一是抓項目。把現代農業建設細化為具體項目,上下凝神聚力,不變調,不鬆勁,一個一個地去突破,連續不斷地抓下去,實現以工程帶項目,以項目帶投入,以投入促開發,以開發提檔次。二是抓機制。發展現代農業,既要創新發展思路,又要創新工作機制,尤其要研究落實好工作責任機制、工作推進機制、工作監督考核機制,抓好難題攻關,通過健全完善機制推進工作落實。三是抓投入。在加大“三農”財政投入的基礎上,爭取增加農業項目投入。認真研究金融政策,通過銀企聯合、銀農聯合等方式,增加農業信貸投入。

四是培育組織載體,強化農業行政執法。發展現代農業,既要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讓農民真正動起來,更要把農民聯合起來。當前,農民的組織載體已發生顯著變化,傳統的鄉鎮政府和村兩委行政組織,在推動農業發展能力上正逐步弱化。要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就要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使之承擔鄉村行政組織生產經營的功能,避免形成真空。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也要轉變職能,既要靠領導重視,又要靠行政手段,更要履行好法律賦予的職責。同時,進一步加強農業執法隊伍建設,改善農業執法條件和手段,依靠法律手段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二)工作建議

發展現代農業是符合xx實際的產業選擇,是順應時代發展需要的戰略安排。當前,中央對“三農”工作高度重視,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為進一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着力營造良好社會氛圍。進一步統一思想,充分認識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鉅性,把其作為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業農村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來抓,切實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健全機制,抓好落實。加強宣傳引導,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羣眾、各生產經營主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切實增強主體意識、責任意識和質量安全意識,努力形成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2、着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一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優化產業佈局,明確重點產業導向,重點培育糧食、蔬菜、畜牧等各大產業,合理佈局各類農產品生產基地,構建特色農業產業帶。積極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努力培育新型農業發展模式,注重發展生態產業型、集約發展型生產模式。以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使更多農產品實現加工增值,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二要加強市場體系建設。籌劃建設縣級農產品批發市場,提升農產品市場功能,完善中心菜場及集鎮農貿市場的設施配套,合理佈局農產品產地市場,積極開拓以周邊市場,努力構建較為完善的農產品市場體系。積極構建營銷網絡,注重發展產銷對接、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等新型交易方式,提高農產品流通交易能力。切實增強本地農產品滿足社會需求的能力,有效控制外地農產品調入規模。三要加強現代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培育。注重培育產業農民隊伍,鼓勵大中專畢業生投身農業事業,有效解決農業就業隊伍接續、提高這一現實問題。加強合作社規範化建設,健全內部管理機制,規範運行秩序,努力培育示範性合作社。積極扶持和培育一批生產規模大、帶動範圍廣、競爭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

3、着力破解農產品生產經營中的突出難題。一要切實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強化宣傳教育,引導各生產經營主體牢固樹立質量安全理念和社會責任意識。強化農業投入品監管,加強對農藥、化肥等監督檢查,嚴防違規使用。加強對農資經營網點的監督檢查,規範農資經營行為。加大農產品標準的實施力度,重點做好標準化生產示範,引導和推進全縣標準化生產進程。充分發揮縣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的作用,努力改善農產品市場的檢測條件,支持生產經營單位的檢測點建設。加強對農產品品牌的管理和保護,嚴厲打擊在生產經營環節中各類毀壞品牌信譽和形象的行為。二要研究破解土地流轉難題。加大對土地承包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力度,引導農民轉變戀土的思想觀念,並要處理好農村土地利益關係,建立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消除農民的保障憂慮。研究土地流轉的有效措施和辦法,引導和鼓勵農户採取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促進土地連片流轉,穩步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4、着力提高支持保障水平。一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努力爭取和落實上級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重視和加大農業生產性投入。研究制訂政策措施,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鼓勵和吸引工商資本和社會資本投入農業。研究解決貸款擔保難等實際問題,滿足涉農貸款需求。加強資金整合,突出扶持重點,做到及時兑現,提高資金使用績效。研究農業資金扶持的有效模式,改進發放形式,提高發放效率,減少發放成本。對農民合作社的財政補助資金,要加強監督檢查,規範資金使用。二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要抓住當前中央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有利時機,加快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設施農業發展力度,鼓勵和支持引進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三要加強農技服務能力建設。進一步深化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加強優良品種的引進和推廣,進一步推廣生物物理防治、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等先進適用技術,積極發展生態種養殖農作模式。重視農技隊伍建設,解決農技隊伍的人員結構、知識更新、作用發揮、待遇保障等實際問題,充分發揮農技人員在科技示範、推廣、服務中的作用。四要切實增強執法保障能力。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完善執法手段,規範執法行為,提高執法監管能力和水平,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

農業調研報告11

1998年,__縣農業局在__市率先開展農業綜合執法以來,農業綜合執法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支持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相關農業法律法規,積極探索農業綜合執法工作的思路與路徑,創新農業綜合執法工作的方式與方法,認真履行工作職能,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充分發揮農業部門專業執法優勢,着力開展了一系列農業綜合執法監管活動,農業綜合執法的工作成效日益顯現,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

農業綜合執法工作力度明顯加大,與過去相比,的確有很大的'進步,但與縣委、政府和人民羣眾的要求相比,與發展現代農業的客觀需要相比,與其他部門執法工作相比,我縣農業綜合執法還剛起步,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保障農業執法經費。

由於農業綜合執法起步較晚,執法基礎還很薄弱。建議將農業執法機構所需業務經費、裝備經費及基礎設施建設專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建立必要的農業執法經費保障機制。

(二)加強執法隊伍建設。

農業執法是一項非常特殊的工作,既要求執法人員有一定的專業技術知識,又要有一定法律法規知識,而且還要具有敢於碰硬的膽識。一是要相對保持農業執法隊伍穩定,讓他們真正安心從事農業執法工作。二是把懂技術、懂法律的人員充實到農業執法隊伍中來。三是加強對執法人員培訓教育,進一步加強對執法人員的業務知識、法律知識培訓,並形成制度化,以增強執法人員依法行政的觀點和意識,提高其執法水平和能力。

(三)整合農業檢測機構。

鑑於農業檢驗機構現狀,建議將肥料檢驗、種子檢驗與農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與人員進行整合。同時,加快檢驗檢測站能力建設,提高農業檢驗檢測機構的公信力,改變過去農業檢驗檢測機構檢驗人員少、素質低,檢驗項目多、能力差的狀況,充分發揮農業檢驗檢測在農資打假和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強化農業執法理念。

樹立依法行政執法理念,使農業執法更好地服從、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把羣眾利益作為農業行政執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根據法律法規規範性、穩定性的特點,進一步探索新形勢下農業綜合執法工作的新思路,提高農業綜合執法能力,以專項整治和日常巡查相結合,狠抓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的監管,充分發揮農業執法的特點和優勢,切實把農業生產安全、農民羣眾利益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實現好、保護好、維護好,真正做到農業綜合執法工作讓黨和政府放心,人羣眾滿意。

農業調研報告12

xx縣現有xxx萬人口,xxx萬農業人口,xxx萬畝耕地,是一個人口大縣、農民大縣、農業大縣。按照《xx縣農業和農村現代化(試點縣)建設規劃》的要求,到20xx年要建成農業和農村現代化試點縣。這個任務繁重而艱鉅,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業,要點在農民。用傳統的理念抓農業生產已經不能適應我縣農業現代化的要求。經過筆者長時期的調查研究,認為“用抓工業的理念抓農業”應該是加快我縣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一條主要出路。“用抓工業的理念抓農業”主要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指在思想上要像重視工業一樣重視農業,用工業反哺農業;另一層意思是指用抓工業的觀念、思路、體制、機制來抓農業。本文主要對第二層含義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用抓工業的理念認識農業,必須增強緊迫感

西方發達國家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實踐表明,傳統農業要過渡到現代農業,必須將農業生產的目標由滿足自給性消費的產量最大化轉變為商品性生產的利潤最大化。我縣年均糧食產量在xx4億斤左右,農民人均佔有糧食936斤。根據《20xx年度xx統計年鑑》中的典型户調查,農民人均每年消費口糧466斤,每年約要消費糧食xx2億斤。從理論上講還有一半的糧食可用來作為商品糧銷售,商品率最高可達50,而我縣現在的糧食商品率遠沒有達到這個水平。從全縣調查的情況來看,我縣農民每年人均售糧xx5斤,商品率僅為xx5,人均收入xxx元,除去種子、化肥、機械費用和人工等成本,所剩無幾。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我縣作為一個煤炭資源大縣,歷來重煤炭輕農業,挖煤掙錢,種地吃飯的思想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就是傳統“自足自給”的小農思想在作怪,重“口糧”輕“商品”,重生產輕銷售。正因為這種思想的存在,使傳統農業的固有特徵在我縣的農業發展中比較突出。即不注重農產品加工,缺乏有帶動能力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不注重農產品特色,區域佈局不明顯,經營規模小;不注重營銷,流通體系不健全;不注重標準化生產,缺少品牌優勢;不注重科技應用,農產品生產成本較高。所有這些矛盾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我縣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轉變傳統農業指導思想,借鑑抓工業的理念和做法,按照市場經濟法則和手段把千家萬户農民組織起來,實現農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企業化管理,市場化服務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二、用抓工業的理念指導農業,必須找準結合點

用抓工業的理念抓農業必須找準二者的結合點。現代工業生產的主要特徵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最大化為目標,以組織化、集約化為手段,以品牌戰略為重點,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建設企業家隊伍為支撐。這些特徵對我縣發展現代化農業有着非常值得借鑑的經驗,對解決我縣農業生產中的突出問題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首先,用“市場導向”和“效益最大化”的思想指導農業,有助於解決我縣農產品加工不夠深的問題。目前,我縣每年種植的xxx多萬畝小麥、xxx多萬畝大豆、xxx多萬畝小雜糧,是生產什麼就賣什麼,而不是把握市場走向,市場需要什麼生產什麼,而且所出售的大部分是未經加工的初級產品或僅僅是初加工的一些產品,沒有實現深加工增值,農民最後得到的利益非常小。用“市場導向”和“效益最大化”的思想指導我縣農業,就是要求我縣的農業生產要按照市場規律運作,什麼賺錢就生產什麼,而且要儘量延伸農產品加工的產業鏈條,努力把縣種子公司、另一面食品廠、豐青源公司等企業做強做大,真正成為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產業化龍頭企業,以“訂單”指導全縣的農業生產。

其次,用“組織化、集約化”的思想指導農業,有助於解決我縣農產品特色不明顯、區域佈局不合理、經營規模小的問題。我縣現在人均佔有耕地xxx畝,都是根據自己的需要想種什麼就種什麼,很難形成區域佈局,更談不上特色,談不上效益。用“組織化、集約化”的思想指導農業,就是要允許農民通過租賃、轉讓、入股、抵押、反租倒包等形式,逐步讓土地向大户、農場、園區集中,形成一定的土地規模經營。有了規模才會有特色、有效益。以縣原種場為例,農場職工每人承包經營的土地都在xxx畝以上,全部用來制種,每人年收入在xxx萬元以上。只有實現了規模化經營,才能真正把適合我縣發展、潛力大、農民容易接受的優質小麥、玉米制種、優質小雜糧等特色產業培育為主導產業,建立一批上規模的生產基地,進而將基地、龍頭企業、科研成果和營銷組織緊密聯結起來,實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

第三,用“品牌戰略”的思想指導農業,有助於解決我縣標準化生產程度不高的問題。沒有品牌不僅是我縣農業上存在的問題,在工業上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像高平有吉利爾、廈普賽爾、綠是金等知名品牌,而我縣卻還沒有一個知名的品牌。用“品牌戰略”的思想指導農業,就是要求我縣的農產品生產要把創建品牌作為重中之重來抓。隨着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的建立,沒有品牌,不通過產品認證就不能進入市場。品牌知名度不高,就沒有市場,就沒有競爭力。

農業調研報告13

開江縣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調研情況彙報 市農經科:

為認真貫徹落實達州市《關於印發<20xx年重大調研課題實施方案>的通知》(達市委辦發〔20xx〕29號)關於加快發展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研究精神,我局採取了實地察看、個別訪談、集中座談等方式對我縣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情況進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現狀

當前,我縣新型農業經營體主要有四種類型,即家庭農場、種養專業大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截止目前,共有523家,分部在全縣20個鄉鎮,具體發展情況如下:

1、家庭農場。截止到20xx年6月,全縣在工商註冊家庭農場達到十家,經營面積14300畝,經營總收入2145萬元,家庭勞動力總數624人。按行業類型分,種植業7個,養殖業3個。

2、專業大户。截止到截止到20xx年6月,全縣經營面積

50畝以上的種養專業大户達到320户,經營面積27100畝,從業人數8750人,其中種糧大户186户、蔬菜種植大户134户,從業人數4600人。

3、截止到20xx年6月,全縣登記註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有188個。其中種植類88個,養殖類100個,被評為農業部

級示範社1個,被評為四川省級示範社5個,市級示範性48個,縣級示範社134個。質量和規範化進一步提高,入社成員達到22560户。涉及蔬菜、糧油、水果、茶葉、花卉、農機、食用菌、水產養殖等行業,建立合作社生產基地6.58萬畝。

4、截止到20xx年6月,全縣註冊的獨立法人農業企業5家。註冊規模1000萬以上,種植蔬菜類企業2家,產加銷一體化企業的3家。

二、我縣新型農業經營體發展的基本特點

近年來,我縣高度重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加大了對家庭農場、專業大户、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扶持力度,全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迅速,呈現出以下特點:

1、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穩中有升。

近兩年,我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每年以25%的數量增長。20xx年我縣家庭農場數量為2家,到20xx年增加到10家,專業大户從20xx年240户增加到20xx年320户,龍頭企業從無到有,達到5家。

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方式靈活多樣。

從土地獲取方式上來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以承包、租賃、土地流轉、自有土地等形式獲得。資金來源主要有多人合夥投資、自有資金、股份合作等,涉及經營領域有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方面。目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已出現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趨勢。

3、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帶動效應日漸突出。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傳統農業生產有着根本的區別,新型農業代表當前農業最先進的生產力,其經濟收益是傳統農業的3倍,帶動當地農村經濟發展作用日漸突出,據調查,平均每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要用工20到40人左右,每人每天工錢在60元-80元,農民到現代農業園區打工,不僅增加了自己的收入,還學習到了先進的.技術,堃鑫食用菌園區採取把生產大棚租賃給當地農户,園區負責技術指導、產品回收、市場營銷,農户只負責日常管理,吸引當地200多農户參與,每户平均每年收益達到3萬元以上。

三、我縣新型農業經營體發展存在的困難

近幾年來,我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穩中有升,經營規模逐漸壯大,但也面臨一些困難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新型農業經營體抗風險能力弱,獲得土地困難。

開江縣地處山區,土多田少,地力水平普遍不高,機械化操作水平低,農田水利設施落後,農業保險覆蓋範圍較窄,造成其抗自然風險能力較弱,加上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已嚴重影響其發展,同時,農户對土地流轉心存顧慮,造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獲取集中連片田地較為困難。

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缺乏相關人才,獲得資金困難。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業主一般文化水平偏低,掌握先進生產實用技術不多,大多是土生土長的當地農户,初期還可以有能力進行管理,後期企業規模擴大,就力不從心,但由於企業規模較小,想柔性引進又受到相關制度制約,造成高素質人才匱乏。其次,由於農業弱質的特性,生產週期較長,抗風險能力弱,缺乏抵押物,造成融資困難。

3、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品牌意識淡薄,抗市場風險能力較低。

有限公司、菏澤嘉宏脱水食品有限公司 、菏澤晨鳴板材有限責任公司、菏澤宏興原種豬繁育有限公司、定陶九源食品有限公司、山東禾青食品有限公司、山東藝達棉紡有限公司、山東潤鑫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山東天久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山東天驕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菏澤金豆飼料有限責任公司、定陶國龍食品有限公司、菏澤旺天下食品有限公司、菏澤天智綠業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菏澤天山豐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定陶聖灃華航食品有限公司、菏澤天普陽光食品有限公司、山東百瑞製藥有限公司、菏澤清源化工有限公司)

二、金融機構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情況

1、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近年來定陶縣專業合作社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已發展到1000多家,成員5000多家,對信貸資金需要也越來越旺盛。貸款主要分為對合作社成員為主體的貸款和以合作社為主體的貸款2種形式,近3年來貸款累計達到3億元以上。

2、支持家庭農場發展。截止5月末註冊的家庭農場32家,今年以來以農場名義提出貸款申請的11家,已獲得銀行貸款的1家,貸款金額150萬元;其他獲得貸款主要是以農

場主個人名義獲得的貸款。獲得信用社的貸款農場為定陶縣年發家庭農場。該農場主要經營農作物、果木種植和青山羊的養殖。有土地50畝,坑塘10個面積50畝,承包年限50年。20xx年以來已投入260多萬元,建造住房102間,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種植果樹500餘棵,養殖青山羊200多隻。根據農場發展規劃,今年資金缺口近400萬元,為此3月份提出了貸款申請,信用社根據考查情況,積極創新信貸方式,對其投放貸款150萬元,主要做法:一是以承包合同公證方式作擔保。由於農場土地為承包行政村土地,僅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擔保風險較大,為此,信用社要求農場進行公證,該農場把與行政村簽訂的土地承包權合同進行了公證,費用3000元,增強了擔保的法律效力;二是以農場土地上的附屬物所有權抵進行擔保。農場現有的房屋、果樹、青山羊等價值在300萬元以上,信用社逐項進行了登記,並與農場簽訂了上述附屬物的擔保合同;三是追加公司擔保。為將貸款風險降低最低,信用社還要求農場追加了公司擔保。提供擔保的公司為定陶縣雙金新型建材公司,該公司位於仿山鎮后王樓村北2公里處,年生產量20xx萬磚,利潤在80萬元/年,經營週轉正常,擔保合法、有效,擔保能力較強。

自貸款投放以來,農場取得了較好效果:一是加快了農場建設步伐。農場利用貸款將現有農場的房間進行裝修、硬化院內路面,目前已硬化路面200多米;打500米深井一眼;青山羊達到200多隻;餐廳15間,賓館15間,已進行裝修;

建造魚塘垂釣台30個,已建成16個;採摘園40畝其中特色水果蔬菜大棚10畝。二是預期收益較好。農場預計年末建成,將形成集餐飲住宿、採摘、垂釣、養殖為一體的特色觀光旅遊基地。預計年收益可達50萬元以上。

3、支持專業大户發展。據調查,目前對轄內專業大户發放貸款的5户,貸款金額127萬元。貸款發放少主要是近年來專業大户貸款到期歸還率較低,目前專業大户貸款仍有50多萬元沒能歸還,形成不良。為此信用社對專業大户貸款投放審查較為嚴格,嚴防出現新的不良貸款。

4、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

據調查統計,近3年來,金融機構累計對轄內產業化龍頭企業投放貸款30多億元,其中魯花近15億元,有力支持了企業發展。

三、金融機構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先進典型、經驗做法。

1、定陶縣中遠蔬菜專業合作社。由18户菜農發起於20xx年成立,現成員發展到285名,合作社擁有辦公室、分級包裝車間、檢測室、倉庫等場所面積1650平方米,農業設備30多台套,註冊了“轆灣”牌商標,進行黃瓜、苦瓜等七種蔬菜的綠色農產品認證。自20xx年以來,由合作社牽頭,種植户以抵押、互保等多種形式在信用社累計取得貸款20xx多萬元,幫助500多户種植户,建造了高標準日光温室 120餘座,現代化育苗工廠一處,年產黃瓜1900噸,苦瓜2100噸,年產值846萬元,

農業調研報告14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安市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現狀以及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因素,最後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xx)-06-06-1

1 發展現狀

農業現代化是指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過程和手段。在這個過程中,農業日益被現代工業、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經濟管理方法武裝起來,使農業生產力由落後的傳統農業日益轉化為當代世界先進水平的農業。

1.1農業生產手段現代化

運用先進設備代替人的手工勞動,大面積採用機械化作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目前,大安市農機總動力63.1萬千瓦,擁有各種農機26257台。大安市農作物機播率85%左右,機收率不到20%,秸稈直接還田率20%左右。

1.2 農業生產技術科學化

要把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廣泛應用於實踐當中,這樣才能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水平和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提升農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保證食品安全。目前,大安市抗旱坐水一條龍作業模式的糧食高產模式化種植技術日益成熟,高光效、生物防治等技術全面推廣,科技貢獻率接近70%。20xx年,大安市推廣生物防治等五項重點技術205萬畝,開展糧食高產創建13萬畝。主要農作物良種普及率達到95%以上,還開展了科技110、開通技術服務熱線、建立莊稼醫院等科技服務平台,利用各種形式提高農民的科學種田水平。

1.3 農業經營方式產業化

要轉變農業產業增長,主要是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方式,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的.經營格局,提高農業的經營效益,增強農業抵禦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目前,大安市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已發展到43家,綠色、有機、無公害品牌發展到40個。農產品精深加工轉化率達到50%以上,帶動3.6農萬户增收。

1.4 農業服務社會化

農業調研報告15

農業產業化是我國農業經營體制的創新,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成利用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帶動農户發展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主體,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為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做大做強龍頭企業,xx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關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緊緊圍繞中央1號文件精神,用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全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方針政策,堅持把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推進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全局性、方向性工作來抓,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扶持培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為突破口,不斷提升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在加快推進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的都市區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基本概況

近年來,我市通過貸款貼息、帶動示範獎勵等,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培育壯大了一批龍頭企業,助推了速凍食品等一些主導產業的興起,企業帶動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農户增收明顯,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業產業化經營隊伍不斷壯大,帶動能力顯著增強。近年來,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迅速,市級龍頭企業數量逐年增長,同時湧現出了一批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力的國家級和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在各級有關部門的積極推動和各項優惠政策的大力引導下,越來越多的涉農企業投入到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隊伍中來。截至XX年底,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總數已達到362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3家,省級龍頭企業50家(目前已達到60家),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數量在全省排名居首。362家龍頭企業中有加工型125家,種植型57家,養殖型109家,流通型43家,市場帶動型8家,綜合型20家,XX年實現總產值600餘億元,農產品和投入品交易額400多億元,帶動本地及外地農户一百多萬户。

二是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截止XX年底,xx市共有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型企業484家,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94家,食品製造業78家,總產值1326、9億元,增加值502、3億元,營業收入1221、1億元,利潤總額145、3億元,税金總額113、6億元。全市經認定的125家加工型龍頭企業全年實現銷售收入410億元,其中,白象、三全、金星、思念分別達到60餘億元、30億元、27億元、18、3億元。去年,我市有10家龍頭企業入選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行業十強,佔全省總數的18%,充分展示了我市加工型龍頭企業的實力和水平。

三是企業實力顯著增強。三全、思念公司的餃子、湯圓、粽子等速凍食品的產銷量分居全國速凍食品行業第一、第二位;金星集團啤酒產銷量達120萬噸,連續5年居全國第四位;棗製品生產企業好想你公司產量居全國同行業第一位;方便麪生產企業白象集團和天方集團產量分別位居全國同行業第三位和第十二位;金苑面業擁有全國最大的生產線,日加工小麥2600噸。隨着實力不斷增強,我市龍頭企業已逐步向上市之路邁進,三全、思念、雛鷹、好想你等公司已分別在海內外成功上市,白象、廣安、金苑等國家級龍頭企業的上市工作也正在籌備之中。

四是主導產業漸成規模。市區北部以三全、思念為主體的速凍食品工業園,產品市場佔有率達到50%以上,成為全國重要的速凍食品加工基地;馬寨食品園區以東方集團的食品機械加工為龍頭,集中了方便麪、小食品、速凍食品等生產企業;以新鄭薛店為主體,機場加工區、孟莊鎮為補充的中原食品工業園區,集中了白象集團、統一集團、四季胖哥等近百家食品加工企業,該園區XX年銷售收入超過90億元。

五是農產品流通市場日益繁榮。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現有300多家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和12家大型農產品及農業投入品批發市場,XX年交易總額預計突破400億元。目前,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場主體、多層次的市場網絡和多形式的交易方式相結合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已成為全國重要的農產品集散地和農業走向國際市場的窗口和信息源。市場的繁榮,物流的暢通,擴展了農產品銷售渠道,延長了產業鏈條,推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帶動了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的快速發展,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和綜合效益。

二、xx市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主要做法

xx市委、市政府結合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推進農業產業化工作快速發展,總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制定發展目標,開拓工作思路。xx市委、市政府站在戰略的高度,用現代工業的理念和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思想指導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通過宣傳教育、參觀培訓等多種方式,逐步提高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各級領導幹部、農業科技人員及廣大農民羣眾對農業產業化經營重要性的認識,為推進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奠定思想和組織基礎。在工作中,圍繞加快都市型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這個中心,不斷創新思路、創新舉措,努力開創農業產業化經營新局面,實現了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較快發展。

2、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xx市委、市政府1999年就成立了由財政、工商、税務、農業、林業、科技等多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組成的xx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導小組,主抓農業的市委副書記擔任組長,市人大、政府、政協相關領導擔任副組長,並在xx市農委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全面統籌協調全市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xx市四大班子中的主要領導也經常深入到龍頭企業和種養基地進行調研、視察、指導,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產業化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為更好地推進工作,市農委設立農業產業化辦公室作為專業處室,並在農委下屬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成立了財政全供事業單位“農業產業化工作站”,健全了組織,加強了力量。

3、制定優惠政策,突出扶持重點。近幾年,xx市相繼下發了《關於扶持xx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的通知》、《xx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認定和運行監測管理辦法》、《xx市農業產業化經營貼息資金使用管理辦法》、《關於增加農業投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意見》等重要文件。XX年,為進一步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勢頭,xx市政府出台了《關於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見》。從XX年起,市財政對龍頭企業貸款貼息額度由原來的500萬元追加到1800萬元;同時,每年安排500萬元資金,對與農户建立起良性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户能力強的示範性龍頭企業給予獎勵。各項惠農惠企政策的制定和落實為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XX年xx市出台了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關於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意見》(鄭發[]5號),從XX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9300萬元,對農業龍頭企業加大扶持,重點是貸款貼息和獎勵補助,幫助企業做大做強,促進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

4、加強宏觀引導,提供優質服務。在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中,xx市委、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來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步伐。一是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引導民營經濟積極參與到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來,使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二是引導農業龍頭企業樹立“立足農業、富裕農民、繁榮農村、服務社會”的經營理念,積極帶動農民致富;三是引導農業龍頭企業更新觀念,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四是引導企業建立自身的科技研發機構,加快自主創新,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在服務方面,全市各部門千方百計在技術、資金、人才、物資、信息等各方面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優質服務,並組織專業技術骨幹力量,深入到生產企業和田間地頭,幫助解決生產經營中的技術難題。XX年xx市成立的“xx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協會”更是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加強溝通、資源共享、互惠共贏的平台。

5、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培育農業優勢產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礎,通過農產品的多次加工增值,不僅能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而且能夠促進農業結構調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同時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市政府進一步整合扶持資金,重點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技術改造、新技術開發等重大項目進行扶持;鼓勵和扶持發展優勢農產品加工業,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到農產品加工業中來,建設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羣,把建成中原地區農產品加工區域中心,帶動xx市農村經濟的發展。

6、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注重技術體系建設。着力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步伐,注重企業對農户的科技示範及技術培訓作用,促進生產基地的標準化生產;鼓勵有條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組建自己的研發機構或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發機構,建成一批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構建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科技創新方面,xx市選擇經營與管理水平和科技投入水平較高、重視技術創新、帶動能力明顯的農業龍頭企業加強培育,目前已培育近50家“xx市現代農業科技型龍頭企業”。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推行清潔生產,注重環境保護,發展循環經濟,提升農產品的綜合利用水平。

7、支持農業物流貿易,構建農產品購銷體系。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交通樞紐優勢,引進現代管理理念,大力發展農產品和農業投入品現代物流業。加快推進農業物流中心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設,進一步優化物流節點網絡,完善物流配套服務設施,支持農產品產地和集散地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建設,加快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引導市內大型連鎖超市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實行“農超對接”。積極發展農業會展經濟,探索電子商務、網絡銷售等現代營銷方式,構築功能完善的農業物流系統

8、實施品牌戰略,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創立名牌,特別是創出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品牌,是xx市龍頭企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注重把發展優勢重點企業與實施名牌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加速培育名牌產品、名牌企業,以優勢促名牌,以名牌帶優勢。選擇能突出xx市龍頭企業形象、有利於提高企業品牌知名度的活動方式進行整體宣傳。在重點培育壯大“思念”、“三全”、“白象”等現有知名品牌的基礎上,鼓勵、支持龍頭企業積極申報認定國家和省級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產地註冊等。同時,以多種形式參加省內外、境內外的產品推介活動。

9、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提升企業帶動能力。圍繞龍頭企業的加工需求,加強原料基地建設,積極打造“第一車間”。通過統一規劃,建立企業和基地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推行“公司+基地+農户”、“專業市場+農户”、“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農户”等多種合作方式,穩定雙贏的利益聯結關係。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大力發展標準化種植、養殖,建立規模化農產品原料生產基地,把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等方面的項目建設與原料基地建設結合起來,增強建設合力。

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也不容忽視。一是企業實力仍有待提升。雖然全市龍頭企業已達362家,但是大型企業集團較少,整體實力及規模與發達城市相比還較弱。例如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只有白象集團銷售收入超過了60億元,銷售收入超20億元的企業還不到10家,超百億、跨區域的大型企業還是空白;二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比如,我市面製品加工業發達,畜產品加工比較薄弱,畜產品加工企業少,而且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幾乎沒有;蔬菜種植面積和產量有了很大提高,而蔬菜加工能力、倉儲能力滯後;農產品加工企業不少,而能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企業不多。三是科技創新能力較弱。多數龍頭企業尚未建立專門的研發機構,缺乏科技支撐導致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影響了市場競爭力;四是品牌創建有待加強。擁有國家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稱號的龍頭企業較少,在全國叫得響的農產品知名品牌僅有三全、思念、好想你等。五是利益聯結機制有待優化。部分龍頭企業自身發展了,而帶動農民一起致富的責任感和意識還不夠強,帶動能力較差,帶動效果不明顯。六是企業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許多瓶頸問題亟待解決。受經濟大環境和土地政策等影響,企業經營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比如企業融資問題、規模用地問題,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三、進一步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的建議

1、科學規劃合理佈局。以規劃為引領,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有序發展,實現規模經營。通過科學規劃,依託現有產業佈局和產業基礎,根據產業優勢和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引導龍頭企業向集聚區內集中,統籌佈局農業產業化聚集區。結合xx市農業相關優勢產業打造蔬菜花卉集聚區、食品加工集聚區、飼料加工集聚區、農業休閒觀光等若干個農業產業化集聚區。圍繞xx市現代農業“136工程”,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建設一批省級、市級重大項目,促進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發展。

2、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集羣。堅持以地方資源優勢為基礎,以龍頭企業集羣集聚為重點,與xx市都市區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有機結合,統籌佈局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羣。按照“基地支持、龍頭帶動、流通服務、特色高效”的原則,選擇一些基礎條件好、比較優勢強、發展潛力大的農產品生產區,通過建設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和集約化原料生產基地,壯大龍頭企業、培育知名品牌、完善農產品批發市場等措施,着力打造一批“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的農業產業化集羣,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特色突出、競相發展的格局。

3、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礎,發展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通過農產品的多次加工增值,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綜合效益。加快推進主食工業化,提高麪粉加工集約化水平,發展終端面製品,拓寬玉米、雜糧的開發利用渠道,壯大速凍食品加工產業。擴大肉類加工規模,推進傳統中式肉製品現代化改造和工業化生產,大力發展冷鮮分割肉、調理肉製品、熟肉製品等主導產品,積極開發新型高端肉製品。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建設一批標準化原料加工基地,為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安全、優質的加工原料。鼓勵龍頭企業根據生產需要,結合我市自然條件和現有農產品種植、養殖優勢,建立標準化農產品原料生產基地。

4、加強產業化項目帶動。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建立農業產業化重大項目、招商項目庫,主動圍繞中央、省、市產業政策策劃項目,圍繞重點企業發展及擴張需求策劃項目,圍繞產業發展策劃項目。積極策劃一批與龍頭企業相配套的項目,發揮龍頭企業的集聚效應,認真策劃一批填補產業空白點、壯大產業薄弱點的項目,延伸產業鏈,促進產業集聚,切實做到策劃一批、儲備一批、推介一批、實施一批,推動產業發展。建立農業產業化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周例會制度,協調發改委、土地、税務和金融等部門解決企業項目建設過程遇到的問題。

5、強化資金扶持。按照《關於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意見》(鄭發[]5號)文件精神,落實文件提出的各項農業產業化扶持資金,根據扶持資金的用途,分類制定項目資金使用辦法和考核獎勵辦法,科學使用扶持資金,真正使政府的扶持資金起到撬動社會資本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作用,達到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民致富的目的。同時要落實好國家、省、市對龍頭企業的有關税收、信貸、用地、用電等各項優惠政策。嘗試成立政府出資的政策性農業擔保基金,破解中小農業企業融資難問題。

6、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發展訂單農業,規範合同內容,明確農企雙方權利責任,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户形成相對穩定的購銷關係。積極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户”、“龍頭企業+基地+農户”等多種組織模式。引導農户在自願合作的前提下,發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經營,逐步加強龍頭企業、基地、農户等利益主體的有機聯繫,形成目標一致、風險共擔、利益均沾、合力參與市場競爭的經濟利益共同體。繼續對與農户建立起良性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户能力強的示範性龍頭企業給予獎勵,切實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讓農民更多地分享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成果。

標籤:調研 農業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