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農村旅遊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通用8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報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農村旅遊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通用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旅遊業發展調研報告範文(通用8篇)

農村旅遊業發展調研報告1

吳中區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風光景色秀麗宜人,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區旅遊行業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旅遊發展年”、“旅遊發展提升年”和“太湖旅遊世博年”為主線,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迎難而上、務實奮進,旅遊業呈現健康穩定快速的良好發展態勢,發展環境更加優化,整體實力明顯增強,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功能更加完善,“蘇州吳中,太湖最美的地方”旅遊品牌初步樹立。2008年,全區接待國內外遊客突破11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近100億元;2009年,全區接待國內外遊客129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10億元;預計2010年上半年,接待遊客92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97億元。旅遊業各項發展指標在蘇州大市範圍內均名列前茅,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

一、旅遊業發展發展現狀

1.發展機制日益完善。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工作,對旅遊業發展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先後制定出台《吳中區旅遊引導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旅遊工作專項考核實施意見》、《吳中區旅遊產業發展獎勵實施辦法》等政策文件,區財政每年安排旅遊引導資金1000萬元,專項用於項目建設、宣傳推介、節慶活動等,極大地調動了各地、旅遊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全區有國家A級景區7個(6個國家4A級景區、1個國家3A級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7個,4A級景區和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數量在長三角地區縣(區)級中名列前茅;有11家旅行社、規模型旅遊飯店40家,其中星級酒店18家(五星級酒店1家、四星級酒店6家),度假型酒店18家,牀位總數7000

多張;有江蘇省星級農家樂46家(四星級農家樂7家、三星級農家樂18家);有旅遊職業學校1所。目前,全區旅遊直接從業人員萬餘人,間接從業人員6萬多人。

3.品牌影響顯著提升。品牌宣傳強勢推進。電視連續劇《兵聖》、旅遊形象代言人劉亦菲等大片、名人效應進一步顯現,採取在央視等主流媒體投放吳中旅遊形象宣傳片、出版發行《吳中旅遊》雜誌、改版升級“中國蘇州太湖旅遊網”等系列措施,成效顯著。節慶活動豐富多彩。連續多年舉辦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旅遊節、太湖開捕節、太湖梅花節、羊肉美食文化旅遊節、孫子兵法文化旅遊節、甪直水鄉婦女服飾文化旅遊節等重大特色旅遊節慶活動,以節造勢擴影響、借節發力促發展。營銷推介積極有效。開展碧螺春茶文化旅遊節北京推介會、日本東京旅遊説明會、太湖文化旅遊產業投資論壇等針對性強的專題推介活動,推出吳中旅遊優惠卡,不斷開拓上海、南京、杭州等周邊市場和日本、北京、山東、四川等中長線客源市場,“蘇州吳中—太湖最美的地方”的旅遊品牌得到顯著提升。

4.發展水平有效提升。強化規劃引領,重點編制完成《吳中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和5大古鎮、8大山體、11個古村落以及穹窿山景區、金庭縹緲景區、東山碧螺景區、木瀆白象灣等專項規劃,精心編制完成江南文化園、上真觀、寧邦寺、啟園、香雪海等專項策劃,逐步跳出原有粗放、低效的增長格局和模式,推動旅遊產業發展不斷轉型升級。強化項目建設。積極吸引外資、民資、社會資本參與旅遊產業的開發、建設和管理,近年來,全區累計投入40多億元用於重點旅遊項目建設,太湖文化論壇、穹窿山、旺山、三山島、縹緲景區、蘇州海洋館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對外開放;太湖高爾夫俱樂部、環秀曉築等高端項目不斷湧現;三山島、淞南生態農莊等鄉村旅遊發展態勢良好;太湖國際大酒店、香山國際大酒店等高星級酒店項目不斷進駐。同時,快樂之鄉、中國工藝文化城、觀音園等超大規模項目加快推進。隨着一大批旅遊項目的建成運營,全區旅遊產品不斷豐富,正逐步形成以觀光產品為基礎、休閒度假產品為重點、特色旅遊產品為補充的複合產品體系。

5.行業文明逐步提高。規範行業行為。深入開展各類專項行動,加大對“農家樂”進行專項整治,嚴格規範賓館飯店、旅行社、景區(點)等的經營行為。加強隊伍建設。加強全區旅遊導遊員、營銷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旅遊從業人員文明素養和行業誠信度。充分發揮區職教中心校、旅遊職業學校等教育培訓優勢,每年組織培訓管理幹部、賓館飯店服務人員等xx人次以上,全面提高從業人員專業素質。開展文明行業創建活動。在全區旅遊行業開展了“創建文明單位、文明崗位、巾幗示範先進、蘇州市旅遊優秀企業和蘇州市青年文明號等活動,積極參加創建全國無障礙建設城市活動,形成行業內講文明禮貌、熱情服務的良好氛圍,2009年成功創建蘇州市文明行業。

二、旅遊業發展存在的瓶頸制約和問題

1.旅遊產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還不夠好。一是資源整合不充分、協調管理不到位,存在體制不一、多頭管理等狀況,同質化發展、低水平競爭的問題依然突出。二是引入、投入機制方面,尚未形成社會資本、民營資本、境外資本和國有資本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缺乏強有力的旅遊投融資載體和平台。三是產業特色不突出,產品開發利用上未能發揮資源優勢,產業要素髮展不夠平衡,佈局不夠合理。

2.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推進力度還不夠大。一是主要依賴觀光旅遊的特徵仍然十分明顯,新的規模型、特色強的龍頭產品不多,度假型、商務型、文化型旅遊產品還沒有形成規模效益,夜間旅遊、水上旅遊等特色產品比較欠缺。二是旅遊要素配臵不完善。產業優勢地位尚未形成,“吃、住、行、遊、購、娛”產業集羣發展不平衡。旅遊服務系統不夠成熟,交通組織不夠完善,娛樂配套設施不夠便捷,酒店業集聚不夠理想,旅遊購物發展滯後。三是旅遊國際化程度不高。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不高,入境旅遊接待人次總量和所佔份額還比較低,沒有國際品牌酒店、品牌旅遊企業引進落户,符合國際旅遊要求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相對滯後。

3.旅遊行業管理的整體水平還不夠高。一是行業文明的水平不夠高。標準化、規範化、精細化、經常化還不到位。二是聯合監管的力度不夠大。旅遊市場秩序聯合檢查監督的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齊抓共管的制度還不完善,管理措施落實不夠到位。三是旅遊隊伍建設不夠完善。旅遊人才特別是高端運營人才不足,缺乏高水平的旅遊開發、經營、管理人才,一線服務人員隊伍配臵不夠齊整、素質還不夠高。

4.旅遊項目開發制約頗多。旅遊項目建設還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發展要求,缺少有重大震撼力、強烈吸引力和市場影響力的項目;項目特別是重大旅遊項目建設普遍存在土地供給不足、指標缺乏,審批環節多、要求嚴、週期長等問題;有些項目存在融資困難、資金短缺,建設進度不快;一定程度上存在項目重複建設、佈局不夠合理、發展不平衡等現象。

三、促進旅遊業轉型發展的對策舉措

(一)發展思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據蘇州市建設“三區三城”總體目標,圍繞全區開闢“太湖時代”戰略要求,按照“兩軸、兩帶、三區、多節點”的總體旅遊發展格局,以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為核心,重點突出“太湖休閒度假”和“孫子兵法文化”兩大主題,大力實施區域引擎拉動、整合創新管理、旅遊配套發展三大戰略,全力發展太湖休閒度假遊、水鄉古鎮風情遊、鄉村田園休閒遊、江南文化體驗遊四類旅遊產品,實施細分營銷、整合營銷、話題營銷和節事營銷四大營銷策略,加快太湖文化論壇、光福快樂之鄉等重大旅遊項目建設,着力提升旅遊綜合服務、旅遊交通、旅遊餐飲、旅遊住宿、旅遊購物等配套要素建設,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創新,提高產業素質,提升旅遊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化程度。

(二)發展目標。通過努力,近期將吳中環太湖旅遊打造成蘇州休閒度假旅遊的引領者、蘇州旅遊重要增長極和環太湖旅遊龍頭、華東地區旅遊的重要節點,中遠期打造成全國濱湖旅遊的標杆、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和國際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濱湖休閒度假旅遊名區。到2012年,接待遊客達到153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突破150億元,年均增幅保持在10%以上,旅遊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8%以上。力爭通過3到5年的努力,全區旅遊產業的規模和效益位居蘇州大市乃至長三角領先水平。

具體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狠抓總體規劃實施,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1.抓好規劃引領工作。規劃是旅遊業發展的龍頭。目前,《吳中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已經編制完成,為我區旅遊規劃體系的形成打下了堅實基礎。今後的主要工作是把增強總體規劃“落地率”做為旅遊規劃工作的核心,把重點放在各類分區規劃、專項規劃以及項目控制性詳規和修建性詳規的編制上。要突出規劃對旅遊產業發展的引領和提升作用,精心培育打造“兩軸兩帶三區多節點”的旅

遊總體發展格局。

2.抓好機制體制創新。探索區內現有景區、景點的資源和各類旅遊項目設施的整合模式,創新組建股份公司,實施集團化發展戰略,疊加發揮旅遊項目優勢開發、集中投資和統一運營等功能,提高綜合競爭力。

3.抓好政策扶持保障。執行落實好國家和省、市、區在旅遊產業發展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繼續深化完善旅遊產業振興和培育提升計劃,進一步細化明確配套扶持政策,為旅遊產業發展創造更為優良的政策環境。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科學合理使用好區財政已安排的各類專項資金,規範執行使用管理辦法,確保發揮最大效用。

(二)狠抓重點項目建設,形成多元複合的旅遊產品體系

項目是旅遊業發展的核心。要強化發展意識,搶抓機遇,按照大旅遊、大市場、大項目、大投入、大產出的要求,全力抓好重點旅遊項目的招商引資和建設推進工作,為建設旅遊經濟強區打下堅實的產業基礎。

1.加大旅遊招商引資力度。做優、做細各項服務工作,努力營造更加優越的旅遊投資環境。一是及時更新、完善和優化旅遊招商項目,編制年度旅遊項目招商指南。重點加強與專業公司合作,對全區旅遊資源進行深入調研分析,策劃1~2個震撼力大、拉動性強、示範作用明顯的綜合性旅遊項目。二是在請進來的同時,加大走出去招商的力度,每年組織開展以旅遊業為主的三產服務業專題招商活動,積極吸引外資、民資、社會資本參與旅遊產業的開發、建設和管理。重點組織中青旅、港中旅等一批專業旅遊集團來我區有針對性地考察洽談,爭取投資落户。三是加強跟蹤服務,增強簽約旅遊項目的存活率,提高旅遊項目建設的推進速度。

2.加快推進旅遊重點項目建設。針對全區重點旅遊項目存在規劃、土地等審批方面的制約,積極做好對上信息溝通、組織協調和輿論引導工作,爭取相關部門在土地、規劃等審批方面給予旅遊項目更多更大的支持。加快太湖文化論壇、漁洋山生態文化園、蘇州休閒太湖俱樂部、江南文化園、孫武書院、姚建萍刺繡藝術館擴建等旅遊項目建設進度,力爭早日建成開放;加快快樂之鄉、觀音園、中國(蘇州)國際工藝禮品城等項目報批進度,爭取項目早日實質性啟動。

3.調整優化旅遊項目投資結構。圍繞建設區域性旅遊目的地的目標,適應旅遊發展新趨勢,完善旅遊投資引導機制,引導改善和提升全區旅遊項目規模結構、功能結構和檔次結構,進一步提高旅遊市場競爭力。一是優化“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結構。圍繞解決我區旅遊產業的短板問題,着重引導投資商向旅遊購物、演藝娛樂、夜間旅遊等特色項目發展。二是優化功能性旅遊項目結構。目前,吳中區旅遊已進入高位發展、尋求突破的重要階段,必須在鞏固大眾旅遊市場的同時,向高端旅遊市場進軍。要進一步引導投資商向温泉、遊艇、高檔俱樂部、會所以及綜合性休閒度假項目發展。三是優化酒店投資結構。重點引導投資商在環太湖區域發展高端度假精品酒店,在各景區重點發展主題酒店、汽車旅館、鄉村度假酒店、特色酒店及分時度假酒店,在吳中城區重點發展經濟型酒店。

4.加快豐富旅遊產品體系。一是發展太湖水上旅遊產品。按照我區太湖水域資源、水文和氣候條件等特點,穩步推進休閒體驗、觀光互動、漁家風情、運動競技、高端商務等五類水上旅遊項目發展。加快引進組建水上旅遊經營主體,錯位實施太湖島嶼旅遊項目的開發,打造水上旅遊產品鏈。二是大力發展夜間旅遊產品。完善

夜間文化旅遊休閒景點和場所,開發夜間文化旅遊項目,做好以夜間購物、夜間餐飲、夜間休閒、夜間觀光為內容的“夜吳中”文章,滿足遊客對夜間活動的需求,豐富中外遊客和市民的夜間旅遊生活。三是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品。以旺山、三山島、淞南生態農莊、未來農林大世界等鄉村旅遊項目為載體,開發農事活動體驗、農產品展示、農產品採摘以及餐飲、垂釣、野營燒烤等具有農業特色濃郁的旅遊產品,使旅遊者感受鄉村風光與淳樸鄉情。四是大力發展商務會展旅遊產品。依託太湖文化論壇,爭取一批重量級、國際級的會展、商務、賽事等主題特色活動落户吳中。積極拓展會展旅遊的外延,大力發展面向商務會議人員的商務運動、商務度假、獎勵旅遊、公司拓展等相關產品,打響太湖會議度假的品牌。

(三)狠抓旅遊品牌宣傳,形成廣泛高效的營銷網絡體系

整合全區旅遊資源,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市場宣傳推介,大力拓展客源市場,打響“蘇州吳中,太湖最美的地方”旅遊品牌。

1.穩步拓展旅遊客源市場。按照“立足長三角、鞏固華東線、走向大城市、開拓亞美歐”的市場戰略,全面開展吳中旅遊市拓展滲透工程。開展一系列內容豐富、主題鮮明的旅遊推介活動,不斷鞏固上海、南京、杭州等周邊城市客源主陣地,擴大長三角範圍內的區域合作;進一步鞏固深化與河南、山東等地的旅遊合作關係,組織赴東北、西南等重點長線客源市場舉辦專題營銷推介,拓展國內中長線市場;充分利用國內、國際旅交會平台,加大開拓日本、韓國、東南亞及歐美等海外客源市場。配合《兵聖》電視劇的推廣熱播,做好全區各大景區的公眾推介。全面改版《吳中旅遊》雜誌,升級擴容“中國蘇州太湖旅遊網”,擴大宣傳覆蓋面。

2.精心組織節慶活動。高標準舉辦好太湖文化論壇首屆年會,繼續精心策劃舉辦好以茶文化、漁文化、羊文化、兵聖文化、水鄉服飾文化等弘揚吳中特色文化為主題的大型特色文化旅遊節慶活動。要突出山水特色,增強品牌意識,多策劃舉辦能彰顯深厚文化底藴的特色節慶活動,突出太湖休閒度假的特色。

3.整合拓展精品旅遊線路。依託太湖山水、吳地文化、古鎮古村、民風民俗等不同特質的旅遊資源和食、住、行、遊、購、娛旅遊要素,針對不同客源市場,推出“一日遊”、“二日遊”、“多日遊”的產品,精心策劃設計集觀光、休閒、度假、體驗、娛樂為一體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精品旅遊線路。

(四)狠抓旅遊標準化建設,形成競合有序的旅遊服務體系

1.做好景區的創A升A工作。着力打造一批自然環境優美、文化內涵深厚、功能配套完善、管理服務優質的精品景區。一是加強硬件設施建設。按照高等級景區標準,進一步加快景區內外遊覽交通、通訊網絡、金融服務、供水供電、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遊客中心、生態停車場、旅遊廁所、旅遊標識牌、住宿、飲食、購物、文化、娛樂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建立健全醫療救助、安全防範、事故處理等快速應急系統,為遊客創造更為方便、安全、舒適的旅遊條件。

二是提升景區管理和服務水平。開展好系列培訓工作,提高景區從業人員素質。學習考察先進地區在景區建設管理方面的經驗做法,邀請專家舉辦講座,開闊視野,提高建設和管理水平。舉辦各類培訓活動,提高窗口和一線各類服務人員的服務禮儀水平。三是加強景區環境綜合治理。將景點周圍的環境和服務設施都納入到景區的範圍,協調相關部門加強景點外部管理,突出解決景點內和周邊農家樂、漁家樂、商店及經營攤點的管理難題,搞好規範經營和環境治理。近期工作重點是以我區特有的孫子文化資源為基礎,通過加大對穹窿山景區的扶持提升力度,力爭將其早日創建為國家5A級景區,做好光福景區創建國家4A景區工作。

2.做好酒店的創星升星工作。指導區內的星級酒店要繼續加強硬件改造和設施完善,重點加強內部管理,提高規範化、標準化水平和服務水準。做好太湖高爾夫酒店、水雲天酒店升星整改和姑蘇錦江、三德大酒店上星的前期準備工作。繼續推進太湖國際大酒店、香山國際大酒店、甪直凱菲爾酒店、東吳大酒店、嘉盛大酒店等一批高星級酒店項目建設,着力打造環太湖地區中高端星級旅遊酒店羣。實施農家樂專項整治工程,規範農家樂經營管理,建設一批高水平生態農莊和高星級農家樂。

3.做好旅行社的壯大升級工作。引進1到2家有實力的境外著名旅行社和國內大型旅行社前來我區設立分支機構,對外資旅行社的註冊資本實行國民待遇,通過市場的優勝劣汰來提升旅行社的整體競爭力;鼓勵有條件的旅行社向集團化發展,提高旅行社經營規模,實現網絡化經營;鼓勵中小型旅行社走專業化發展之路,通過市場細分,發展會議旅行社、水上游旅行社、汽車旅行社等各類專門化定位的旅行社。近期工作重點是做好吳中區內地接旅行社的培育工作,扶持地接業務做強做大。

(五)狠抓交通購物建設,形成齊全豐富的旅遊配套體系

1.加強交通體系建設。健全完善的旅遊交通體系是旅遊目的地的有力支撐和必然要求。加強交通組織。對外交通方面,在度假區設臵遠程候機樓,在蘇州火車站、汽車站開通旅遊班車,開通與長三角重點城市集散中心間的旅遊班車。內部交通方面,要增設多種類型的交通工具,實行旅遊交通公交化運營。同時,在旅遊旺季期間加強交通疏導。加強基礎工程建設。加快東山環島公路、金庭環島公路建設,加快構建起以度假區核心區為中心,連通各大景區,出入通暢的生態遊覽通道;加強通道沿線的環境整治和生態綠化建設,營造整潔、舒適、生態的遊覽環境;新建、改建和擴建部分停車場,提供充足的車位及安全保障服務。

2.加強旅遊購物體系建設。旅遊購物是旅遊產業的重要內容,是提高旅遊綜合經濟效益、帶動地方百姓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徑。針對全區旅遊購物發展相對薄弱的現狀,要從多方面入手進一步加大對旅遊購物產業的扶持、培育和指導,扶持一批規模經營和成長性好的旅遊商品生產企業;深入挖掘開發一批反映地方特色和風貌,紀念性、工藝性較強的旅遊商品;支持旅遊商品市場、購物中心和特色街區建設,完善城市旅遊購物功能。要在整合吳中區現有的旅遊購物點的基礎上,規劃建設區級旅遊購物中心,並在各景區、旅遊集散中心建設一批外觀統一、管理規範、各具特色的購物網點,構建體系豐富、立體化、主題化、特色化、規範化的吳中區購物體系。

3.加強旅遊綜合服務區建設。加快完善城市依託型(吳中城區)、交通遊憩型(高速公路服務區)、景羣型(多個景區之間)、景區型(景區內部)、汽車營地型(景區周邊)和迷你型(車站、商業區等)等六大類型旅遊綜合服務分佈局。大力拓展服務區的遊客集散、旅遊諮詢、旅遊形象宣傳、票務服務、旅行社組接團服務、旅遊投訴接待和旅遊產品、旅遊線路、旅遊商品展示等服務功能。

(六)狠抓管理服務建設,形成規範嚴謹的行業監管體系

1.強化依法治旅工作。按照旅遊市場治理整頓的屬地管理原則,建立健全旅遊秩序建設工作考核評價機制。加強聯合執法檢查和綜合治理,依法查處違法、違規經營和擾亂市場經營秩序行為;加強政府管理,健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督、新聞監督和遊客參與的社會服務監督體系建設,完善旅遊投訴機制,依法維護遊客的合法權益。建立和完善旅遊企業和從業人員信譽公示系統,引導理性消費,規範旅遊企業和從業人員的經營行為。

2.深入開展行風建設。以創建文明行業為契機,切實提高旅遊行業文明程度和從業人員文明素質。積極做好旅遊行業誠信經營的宣傳工作,組織旅遊管理部門、旅遊企業和旅遊從業人員,通過召開旅遊質量工作交流會、導遊工作經驗交流會等形式,在旅遊企業和旅遊從業人員隊伍中廣泛開展以“誠實守信、守法經營”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和信用道德教育,增強旅遊企業的誠信經營意識。

3.加大旅遊安全管理力度。強化“安全第一”的思想,全面建立旅遊災害預警系統和應急救援系統,加強旅遊治安、消防、交通、食品安全體系建設和醫療急救、緊急救護體系的建設,提高對旅遊活動中發生的各種危機、突發事件的信息傳遞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和現場處臵能力。抓好旅遊設施、消防、食品安全等專項治理工作,進一步加大旅遊安全聯合執法檢查和專項檢查的力度,確保全區旅遊產業實現“安全、秩序、質量、效益”四統一目標。

農村旅遊業發展調研報告2

海南建省以來,始終把旅遊業作為龍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此,我們對海南旅遊業發展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調研,希望能對我省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一點借鑑。

一、海南旅遊業的發展過程

海南旅遊業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1、1988年至1991年,以中央批准設立海南經濟特區為契機,在全省範圍內掀起了一個以建設旅遊景點和旅遊飯店為主要內容的旅遊開發熱潮,旅遊業隨之迅速崛起。

2、1992至1994年,是以鄧小平南巡講話為契機的快速發展階段。這一時期,國內外投資海南十分湧躍,房地產業高度放開,海南的旅遊業進入了發展和快車道。

3、1995至1998年,是由數量擴張型向結構優化型轉變的調整提高階段。這一時期,是海南旅遊業發展的所謂“陣痛期”。對盲目性投資、開發進行了遏制,對旅遊業進行了調整和規範,使旅遊業的發展穩步提高,初步具備了一定的產業規模。海南旅遊業起步晚發展快。據瞭解,自1988年建省辦特區以來至1998年,涉外賓館接待遊客人數增長10倍,旅遊外匯收入增長近10倍。因此,從海南發展旅遊業的幾個階段來看,短短十年間就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二、海南發展旅遊業的做法和經驗

海南省委省政府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有許多經驗值得我省借鑑。

1、超前參與國際旅遊市場競爭,以儘快提高海南旅遊業在國際旅遊市場中的佔有率。海南海外旅遊客源市場結構特點是港澳同胞構成最大的客源市場,因此,在1993年初頒佈的《海南省旅遊發展規劃大綱》中,明確了海外旅遊市場開發的方針、戰略重點和目標。1994年,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又和美國斯坦福國際研究院合作完成了《海南旅遊業戰略行動綱領》。同年,該院在考察美國夏威夷的基礎上,形成了“海南發展綠色道路”的調查報告,對同處相同緯度的兩地情況進行了比較分析。這些都為海南旅遊業超前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尋找了論證,為省領導決策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依據,為海南旅遊業發展打下了理論基礎。

2、按國際慣例辦事,實行政府主導型戰略,特區特辦,為海南的旅遊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海南旅遊業的發展,是在政府積極參與、宏觀指導,以市場為導向,在規劃、開發、投資、經營、管理上和國際旅遊市場接軌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到目前為止,海南省政府已經頒佈實施了《海南省旅遊發展戰略及風景區域規劃》、《海南省旅遊發展規劃大綱》、《海南省旅遊管理條例》、《海南省旅遊企業和從業人員違規處罰規定》、《海口市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實施方案》等若干地方性法規、條例。98年又頒佈了《海南省旅遊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其中對旅行社的管理,旅遊用品購物管理等作出了明確規定。“以法治旅”,堅持先規劃後開發的原則,這是海南旅遊業在發展過程中用巨大代價換來的經驗。

3、確立“一省兩地”符合海南經濟發展規律的產業發展戰略,使旅遊業發展成為海南經濟的支柱產業。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戰略,必須符合區域經濟發展規律,才能保證這一地區經濟長期、快速、健康發展。在建設休閒度假勝地中,針對遊客停留時間短的問題,提出了把旅遊通道變成旅遊基地的設想,一手抓旅遊景點、景區項目建設,一手抓旅遊服務水平,突出市場營銷,旅遊收入佔國民經濟總量的份額逐年上升。

4、實施全社會共辦大旅遊,外引內聯,使海南旅遊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海南在全國範圍內,最早提出並大力推行全社會共辦大旅遊的發展方針,創造了寬鬆的投資環境,提供了高效優質服務,積極引導和扶持海內外,島內外和省內各種經濟成分及各行各業投資,介入海南的旅遊業。十年中,海南累計外商直接投資54億美元,另外,利用國外貸款等間接利用外資20億美元。

三、對發展我省旅遊業提出幾點建議

通過對海南旅遊業的發展進行調研,對山東、海南兩省旅遊業發展和現狀進行比較,對發展山東旅遊業提出幾點建議。

1、加強行業管理,建立和完善我省地方旅遊業法規、條例,努力營造文明、健康、有序的旅遊環境。我省旅遊業的發展,得益於省委、省政府及各級領導的重視和關心,尤其是在旅遊市場的監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於有關的法規、條例建設尚不及時、不完備,也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我省旅遊業的發展。

2、實行政府主導型戰略,大力推行“全社會共辦大旅遊”的發展方針,外引內聯,增強我省旅遊業的整體實力。海南旅遊業發展值得推廣的經驗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實行政府主導型戰略,在激烈的旅遊市場競爭中,充分發揮政府的監管、調控、約束作用,強化旅遊主管部門的權限;二是充分利用海內海外、島內島外的一切力量,吸引外資,動員各行各業共同參與,共辦大旅遊。值得注意的是,全社會共辦大旅遊,會給旅遊業發展帶來生機活力,同時也會出現眾多小企業各自為政,削價競爭以及經營上的短期行為,導致旅遊業效益低等諸多問題的產生。對這些中小旅遊企業,政府部門應鼓勵其以多種形式的聯合和兼併,變各自為政、分散經營為統一促銷、統一報價、統一服務標準,從聯合中出產品品牌,出經濟效益。

3、突破現有的管理體制,推進國有旅遊企業改革,實行資產重組和股份制改造,使我省旅遊企業的發展步入規模化經營。我省也應在旅遊管理體制方面來一個突破,抓大放小,組建集體化的上市公司,開放搞活小企業,理順旅遊企業的管理體制。另外,可以嘗試網絡化經營管理,這將是旅遊行業最重要的企業組織形式之一,尤其是旅行社行業推進網絡化經營。還可以嘗試把旅遊景點景區與其它的經營單位組合在一起,形成區域性企業集團,這也是一種試驗。

4、加大旅遊宣傳促銷力度,不斷開拓國內外旅遊市場,樹立山東旅遊新形象。

(1)突出宣傳山東旅遊的整體形象,組合和包裝一批適銷對路的旅遊精品,旅遊名品,樹立整體意識,品牌意識。

(2)在銷售模式上要有所轉變,可根據山東的實際,多推小包價、散客異地成團、家庭式旅遊等。在銷售價格上可考慮基本構成加自由選擇,以便在國際市場上以較低的價格吸引客源。

(3)針對海外的旅遊考察促銷活動,應統一歸口管理,把有限的促銷費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益。

農村旅遊業發展調研報告3

摘要: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近尾洲鎮位於湘江河畔,與常寧市隔河相望。近尾洲水域區內怪石林立,千姿百態,不僅適宜水產養殖,而且風景優美,並且交通非常方便。該文就近尾洲旅遊業現狀進行調研,並對近尾洲旅遊業未來的發展進行分析。

關鍵詞:近尾洲,旅遊,蓮湖灣,荷花,生態環境

1.調研基本情況

調研時間:20xx年12月29日-20xx年2月

調研地點:湖南省衡南縣近尾州蓮湖灣

調研對象:近尾州蓮湖灣居民、遊客

調研目的:如何發展近尾州蓮湖灣的旅遊業

調研方向:近尾洲蓮湖灣的生態環境、旅遊、日地形地貌

調研方法:訪問法、觀察法

調研人員:李有糧

2.近尾洲生態環境與旅遊業的發展現狀

2.1近尾州生態環境的發展現狀

近尾洲水域區風景秀麗,尤其以石頭的奇形怪狀,婀娜多姿出名,是近尾洲的風景名勝區,水域區內水質優良,水產養殖條件極佳,是投資水產養殖與休閒綜合開發的寶地。現已5000萬元人民幣項目投資,興建了度假村,以及其他部分配套設施。近尾州鎮的蓮湖灣是湘江上游依託近尾洲水電站而形成的美麗河灣。水域面積4000畝,其中荷花種植面積1800畝,巖石1500畝,砂土1000畝,河灘500畝。該區域內空氣清新,夏季“蓮動下漁舟”的勝景,被譽為湘江上最美的鄉村。

通過調研分析,近尾洲具有如下旅遊資源開發優勢:

一是水域面積龐大,從而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環境。近尾洲水壩抬高後,蓮湖灣就成了水淹區、庫區,居民身份也變成了移民,但老鄉們的生存能力很強,身份從以往的農民變成了現在的漁民,水給了近尾洲庫區活路和財路。近幾年的庫區開發,蓮湖灣有6000畝水面,已種1800畝荷花,生態養殖大閘蟹10萬

只,有100條漁船。到了賞荷的季節,一隊隊漁舟載着遊客去採蓮,場面很是壯觀。

二是氣候獨特,生態環境資源豐富。近尾洲冬季降雪充足,夏季涼爽多雨,年均氣温18℃,晝夜温差不大,日照充足。全鄉林地面積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6%,更有龐大的荷花羣。近尾洲春天有桃有李有油菜花,夏秋觀荷,冬天近尾洲雖沒有景,可是畫家、攝影家、詩人卻可三五成羣而來,划着烏篷船,守在殘荷邊尋找着他們的禪境詩意,便如我等偶爾下鄉,泡一壺茶,蹲在屋檐樹下或江岸水邊,曬曬,打個盹,做個閒人。

近年來,隨着投資項目的增加,境內已擁有生態農莊、農耕文化館、十里蓮荷、釣魚島、紗帽嶺夕照、管山洲漁歌、牛皮灘月橋等諸多環境優美的自然景區,景區內林木葱鬱,草甸叢生,花卉錦簇,每年吸引眾多登山、野外探險旅遊愛好者。

2.2近尾州生態環境的保護現狀

如今,很多人在巨大的經濟價值背後容易忽視甚至是漠視其生態環境的惡化,所以在開發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使旅遊業能否長期發展的挑戰。近年來,社會各界在對近尾洲加大開發力度的同時,對於其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樣也得到了重視。

(1)人口。人是自然界的過客,是風景區的客體,也是生態環境的最大破壞者。規劃區內村民居住點應限制規模擴大及人口增長,尤其應限制人口機械增長。在維護生態平衡、保護景源永續利用的前提下,以規劃的環境容量為依據,嚴格控制風景旅遊區的建設規模。根據景點容量控制,對人流進行合理疏導和分流,避免客流在某一景點的過多集中。

(2)水域。水是整個風景區的靈魂所在,水量和水質直接影響到風景區的景觀質量,系統的保護水域是維持風景區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對於有着龐大水域的近尾洲更是重中之重,養殖業以及荷花的規模和數量都得加大力量控制。採取積極保護措施,並結合環境保護規劃,加強管理,對流域內造成環境污染的村民居住點進行治理、搬遷。景區服務中心和當地居民的生活污水應經污水處理廠處理集中排放,定點、定區、定向排放,不得違反排污規範。同時嚴格控制產生新的污染點。

(3)動植物資源。景區現狀植被覆蓋較好,規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封山育林工作,豐富植物類,加強風景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更有效地保存植物物種資源,保證風景區綠化的多樣性。建立綠色走廊,搞好防護林帶建設,做好防火工作。防治景區內竹木的病蟲害,做到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4)政府支持力度。衡南縣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由於歷年來缺少資金投入,旅遊業在當地還沒有形成氣候。近兩年來,地方政府加大了對旅遊開發的投資和宣傳力度,昔日鮮為人知的衡南風光逐步引起旅客和投資商的注目,投資開發近尾洲庫區已成為眾多投資商明智之舉。項目建成後,預計年總收入1600萬元,可實現年利税400萬元。

2.3近尾洲旅遊業的發展現狀

在綜合分析近尾州區位、交通及自然資源的基礎上,2005年以來,當地政府審時度勢,對近尾洲地區進行了生態農業的開發。由於景區景色迷人,原始韻味濃烈,很快便聞名遐邇,成了衡陽周邊地區夏日旅遊度假、休閒活動的理想場所。據不完全統計,景區年接待遊客0.9萬餘人次,可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70餘萬元。目前為止,通過自籌和招商引資,旅遊區累計投入投資800餘萬元,其中:建設8000平方米停車場一處,直徑40米蒙古包(餐廳)一座,木製別墅11座,歐式別墅32座,水泥旅遊路2.2公里,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均全部配套,為下一步招商引資,全面開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近尾洲旅遊業發展的建議與意見

3.1加強環境保護,完善景區管理。

近尾洲風景區建立環境監測中心,隨時監景區的環境質量,以便採取相應對策,同時強化管理,提高環境保護意識,開展環保宣傳工作,指定近尾洲風景區的環境治理技術措施並指導實施、監督執行。按照環境保護目標對策一致的原則,對近尾洲景區劃定若干級環境保護區進行管理。建設垃圾處理場、垃圾轉運站、公廁,健全環衞機構,完善環衞設施。因地制宜修建相應規模的污水處理設施,完善排水系統,實行雨污分流,嚴格控制排放標準。

3.2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旅遊形象。

一是在中國著名旅遊網上精心製作關於近尾洲旅遊業宣傳的網頁,及時通過互聯網將旅遊信息傳向世界各地。二是在省以上主要媒體特別是在旅遊電視、

報紙上進行滾動式轟炸宣傳,形成強烈的視聽衝擊,拓展並鞏固外界對近尾洲景區的注意力。三是策劃組織開展富有創意的節慶活動,並輔之以發揚文化氛圍為中心的比賽,以節造勢,擴大近尾州景區對外影響和知名度。四是加強與近尾洲主要客源地的互動,採取多種形式到其他城市宣傳促銷。五是積極參加全國、全省的旅遊交易活動。六是徵集確定旅遊形象標誌,在入境處、主要景區及城區遊客集散地凸顯出來,給遊客以深刻的烙印,同時繼續辦好本地媒體的專題節目,強化對內宣傳,增強市民的旅遊服務意識,營造旅遊良好環境。

3.3搞好旅遊規劃。

要督促各地儘快完成近尾洲總體規劃和景區(點)的修建性詳規、控制性詳規,旅遊規劃區內的建設項目必須嚴格遵循規劃,決不允許違背規劃亂建設和低水平重複建設,浪費資源現象發生;強化資源保護;消除近尾洲景區內及進入近尾洲景區沿途的'視覺污染;堅決打擊濫砍亂伐、亂挖亂建的行為,使有限的生態資源得到有效的保護;搞好生態建設;要將水保、退耕還林、天保等國家扶持的項目向旅遊區傾斜,並恢復以規劃景區紅線內的生態植被。

3.4加大開發力度,充分發揮資源效益。

着力夯實近尾洲基礎設施。硬化或油化通往主要近尾洲景區的公路,開通旅遊專線客運。同時,要繼續完善近尾洲景區的水、電、通訊、閉路電視、因特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突出建好旅遊目的地。配套完善出的近尾洲旅遊線路各個環節上的餐飲、住宿、購物、廁所、醫療、郵政等相關設施。研製開發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內涵、市場前景的旅遊商品。

3.5相關的創意性建議。

近尾洲基本上由“山” 、“水” 、“地景” 、“人文景觀”四大元素所構成,與湘江相連共波濤;湖面一漲一晃,船移景異,更妙在景中有景。“地景”上的農作物隨季節變化,春季更是一片“戰地黃花”分外豔。

(1)增添自然景物元素。在湖邊增栽本土樹類,在山上增栽本土觀賞類果樹,如垂柳、桃、李、梨類樹種。可營造錢鬆嵒式山水境界。

(2)塑造、編寫每個景點的人文記憶。筆者一路紀遊可見、臆覺到“江心賞月” 、“拱洞聞濤” 、“荷海錦鱗” 、“鐵鑄江山” 、“摩崖觀秋” 、“湖中三拱” 、“湖島垂釣” 、“江村魚餚” 、“蓮灣觀萍” 、“白鷺祥雲” 、“樟

蔭福地”等等。這些需要更多的文人騷客來鍛造。

(3)點綴本土、野趣景觀,營造景區個性化特徵。強調高品味,低技能;拒絕城市化、時尚化風格的融入。強調採用本土材質、地域風格來建造。如草亭、紅砂片巖路徑等。建築物用低、矮、本土特色風格較適合,保持以自然為本。相應建立、完善水、陸游覽路線。

(4)將宗教、寺廟文化融入景區之中。管山村具有悠久的佛教文化歷史,重塑、提升社會信仰因素。管山國小牆體所刊官山寺功德碑屬光緒三十四年所建,有廢棄遺址在。從田野、池塘中又可見散落青石立獅殘件,可追溯到元代時期。

(5)建立吃、住、行、玩等休閒娛樂經營配套設施。

(6)可人為製造“動感人文景觀” 。如“漁歌互答” 、“村姑浣衣” “管山舞獅” 、“牧童吹笛” 、“管山漁鼓” 、“管山巫舞”等等。

3.6小結

綜上所述,近尾洲作為湘江河畔的風景名勝區,水域面積龐大,動植物資源豐富,獨特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天然的條件。近尾洲因地制宜的發展需要每一位村名的支持和配合,需要大批有經驗、有知識、有技術的人才規劃,需要更多的企業家前來投資,同時也希望能得到國家和政府的重視和扶持。這樣近尾洲才能快速的發展起來,迅速躋身於旅遊界,成為旅遊界的佼佼者。

無論如何,作為衡陽的一分子,我們都希望近尾洲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能夠被更多的人所喜歡;能夠保持着它一直的平淡、平凡、樸實,卻也生動、鮮活,充滿濃濃的生活氣息與鄉村風情與江南風韻;希望遠方來的客人好好的愛護它;希望在新的時間裏做出新的改變,以便於更受歡迎和獲得更大的知名度。

農村旅遊業發展調研報告4

旅遊業是產業關聯度高,就業安置空間大,資源消耗少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有着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已達到小康水平,經濟結構發生巨大變化,擴大消費對於保持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隨着旅遊消費比重的不斷提高,旅遊業正在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一、XX市旅遊資源開發優勢

1、資源優勢。XX地處天山北坡,準噶爾盆地的西南緣,地形複雜,地貌類型多樣,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類型齊全,品味獨特,組合良好。按國家《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估》標準,我市旅遊資源共分為7大類,82個景點。特別是從南部山地冰川到北部沙漠中心的甘家湖梭梭林荒漠生態旅遊區旅遊線,是一條優美的垂直自然帶,有一系列別具特色的旅遊景點:有罕見的地質遺蹟——泥火山羣;世界上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保護區——甘家湖國家級梭梭林自然保護區;被稱為新疆布達拉宮的——夏爾蘇木喇嘛廟遺址;具有原始風貌的自然景觀——湖泊;最自然的美容、祛病、健身資源—— XX温泉、熱氣泉;最美的天山風光——巴音溝景區、待甫僧景區等。

2、地緣優勢。旅遊區位良好,XX市是天山北坡經濟帶上的一個核心城市,位於奎屯、克拉瑪依、“金三角”之西一角。位居自治區旅遊發展戰略“三線五區”的“二線”之中,便於旅遊業的發展。分別與克拉瑪依、奎屯、沙灣、石河子等地相鄰,是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樞紐。交通十分便利,鐵路、公路網絡暢通,烏魯木齊至XX僅需2.5小時。312國道和亞歐第二大路橋橫貫東西,217國道穿越南北景區。

3、人文優勢。XX歷史悠久,據考證,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蹤跡。春秋戰國到西漢時期,在匈奴、突厥、蒙古、烏孫等遊牧民族活動區域留下許多當時人類活動的歷史遺蹟。同時土爾扈特人東歸後一部分蒙古後裔在XX生活以及三區革命、兵團七師紅色旅遊文化在XX都有深厚的一筆。

4、市場優勢。旅遊客源市場廣闊,目前,XX市方圓65千米範圍內居住有100萬人口,其中:克拉瑪依市和獨山子區皆為石油城,職工經濟收入較高,消費臨界點在1000—2000元以上。隨着獨山子千萬噸煉油項目、百萬噸乙烯項目的實施,將為XX旅遊業帶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這裏將會成為北疆地區遊客中心集散地,旅遊發展的中心樞紐。

二、XX旅遊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XX市委、市政府對發展旅遊業極為重視,依據《XX市旅遊資源普查及旅遊業發展規劃(20XX——2XX5年) 》,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旅遊服務體系和服務功能基本形成。截止2006年實現旅遊業綜合收入2100萬元,旅遊接待人次22.5萬人。目前,XX市有2家二星級賓館,l家旅行社,7個初具接待能力的旅遊景區,56家旅遊經營户。相對於XX的豐富旅遊資源,旅遊業的發展存在一些現實的亟待改進的方面。

1、低層次開發普遍,內涵品味有待提高

目前許多景區對旅遊資源的開發主要還是以原生態為主,旅遊以參觀遊覽為主,參與性項目開發較少,旅遊開發缺乏深度,大多以展示形式為主,展示內容單調、僵硬,缺少對遊客的吸引力,不能發揮旅遊資源的功能,更不能推動旅遊經濟的發展,因此深入挖掘XX旅遊核心價值,凸顯草原文化主題已成為打造草原文化產品工程的首要問題。一些旅遊區知名度低、可遊性差、模式雷同等。現有已開發的旅遊項目基本上還是粗放型的開發,缺少影響力和震撼力。如XX南山森林公園,是由森林、草原、河流、峽谷組成的一片美麗而富饒的寶地。這裏原始森林與高山平原匯於一體,使遊人能觀能觸能聯想能感悟。奇險、曠秀、清爽、寧靜的自然景觀讓遊人觸景生情,達到欲仙欲醉的境界。森林公園主要景點包括巴音溝、待甫僧及尚待開發的淖爾湖三個風景區。但三個景點知名度低,模式雷同,遊客活動參與性低,偏重温故卻不知新,缺乏新奇感受。

2、開發缺乏整體性觀念

我市的旅遊發展過程中,依然處於自發的點狀發展,沒有把自己置身於自治區旅遊發展的大局之下,沒有把特色旅遊置於整個旅遊業發展的大盤子中。一方面是開發缺少立足於自治區的規劃和統籌,旅遊項目缺少特色,趨同化傾向較為嚴重;另一方面是產品單一,缺乏對資源的整合。

3、吃、住、行、遊、購、娛等綜合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的不完善問題凸顯

作為剛剛興起並得到發展的特色旅遊,在各個景點得到有效開發的同時各景區的配套設施卻沒有能及時的跟進,各景區吃、住、行、遊、購、娛等需要的綜合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的不完善問題凸顯出來。旅遊(景點)資源在由於位於較為偏遠的地方,各個景點輻射區的基本的服務行業也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和發展,有的景區甚至找不到一個飯店和一個旅店,當然,缺乏基本的吃住服務條件的旅遊景點是無法吸引遊客的。如甘家湖荒漠生態旅遊區位於準噶爾盆地西南邊緣,距市區180千米。甘家湖林區保護區面積56.7萬公頃,是全國面積最大、物種最多、自然景觀最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區。其中的“梭梭林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內有全世界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林區內有40餘種動物和228種植物,其中有馬鹿、天鵝等國家

一、二級保護動物。發源於北天山的奎屯河、四棵樹河、古爾圖河流經這裏後,匯聚向西注入艾比湖。濕地分佈於河流西旁的窪地,蘆葦生長茂盛,野鴨、天鵝在此棲息。這裏即有沙漠,又有湖泊,有低矮的灌木,也有高聳的喬木,沙漠與綠洲共存,局部地區還保留着大自然的原始形態,是整個新XX旅遊的景點本身還是很有特色的,但現階段挖掘不夠。例如,夏爾蘇木喇嘛廟曾是北疆最大的佛寺,寺院座落於XX市白楊溝鎮內的夏爾蘇木度假區北側山坡,面向東方,依山而建,山前是夏爾蘇木牧場,河水纏繞,林帶交錯,風景優美,寺廟建於光緒五年(1879年),由東歸土爾扈特部落黃教信奉者所建,屬土木結構建築,佔地面積約80萬平方米,整個建築仿西藏的布達拉宮而建,建於階梯狀排列的山坡平台上,主殿建在平台最高處,山勢的高低不同使建築羣落錯落有致,氣勢恢弘,曾被譽為“新疆的布達拉宮”。東歸文化和草原文化特色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體現,參觀旅遊的遊客知道這段歷史的人不少,但知道夏爾蘇木喇嘛廟在東歸文化中的濃厚一筆的不多。要做一些“活化”工作,包括好的解説,尤其要提高解説員的水平,可以組織一些當地的離退休幹部、蒙古族研究者來進行自願講解,以此提升特色旅遊的效果。

三、改進不足、實現XX旅遊資源的有效開發

1、加強旅遊開發樹立品牌效應

要樹立特色旅遊品牌,政府就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制定統一規劃,以有力措施吸納社會力量參與特色旅遊的開發建設,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搞好宣傳推廣,提高接待服務水平。目前市委宣傳部正在全國範圍內徵集反映XX的城市名片,其中包含旅遊名片,讓世人通過XX城市名片,知道XX。

2、重視資源的綜合開發與互動開發

我市在旅遊資源開發的同時要注重將其融合到整體的旅遊開發的過程中去,綜合開發我市的優勢旅遊資源。在我市的各條精品路線設計的同時適當的將特色旅遊(景點)資源融入其中,使遊客能在娛樂消遣的同時充分得到愛國主義的薰陶,又不會使單一的特色旅遊顯得枯燥乏味。

3、加大宣傳力度,使XX生態旅遊的優勢真正得到發揮。一是加強XX南山風景區“雄、險、奇、秀、幽”和甘家湖荒漠生態旅遊區的自然生態宣傳力度(可製成風光光碟在城市公共場所播放,設計一張自然風光宣傳畫、編導一台體現XX民俗風情的歌舞篝火晚會);二是提升烤全羊的品味(讓人留下餘味)和XX椒蒿魚、酸菜雞、回族八塊雞的飲食文化;三是開發“柳花茶”文化;四是加大與外界旅遊隊的聯煙。

4、加強整體規劃,搞好基礎設施建設。

XX的旅遊應該列入整體規劃,立足於自治區旅遊產業的規劃和統籌,重點推出旅遊精品線路三條,一條是生態旅遊線路從烏魯木齊——沙灣(南山)—— XX(泥火山、國畫山、煙火山)——喬爾瑪——-巴音布魯克大草原線路,一條是紅色旅遊線路從烏魯木齊——石河子(軍墾文化)—— XX(夏爾蘇滿廟)東歸草原文化——伊梨(三區革命遺址)線路;一條是特色旅遊線路烏魯木齊—— XX(甘家湖荒漠生態旅遊區)——克拉瑪依(魔鬼城)——福海(金沙灘)——喀那斯(世界遺產)線路。

旅遊基礎設施是一個地區旅遊業發展的承載物,是旅遊活動得以開發的重要依託。要投入資金修建了景區公路、遊路、棧道、旅遊公廁等基礎設施。

5、區域旅遊的聯動開發與協作開發

加強XX、獨山子、奎屯三地四方的地緣優勢,加大XX旅遊開發的規劃中,延伸和完善XX旅遊的佈局,構建精品旅遊景點和線路,實現全方位的互補共享,不斷推陳出新和合理分佈的旅遊體系,吸引更多的遊客,全面促進XX旅遊景區所在區域經濟的發展。

由於新疆旅遊的淡旺季旅遊現狀,大力在三地四方宣傳冬季旅遊的景點和項目,吸引更多的本地人蔘與到冬季旅遊項目中。

對於方興未艾的XX農家樂特色旅遊,政府要統一規範標準,合理安排佈局,統一評選檔次規模,亮牌經營,要在農家樂特色旅遊人文內涵上多引導,在經營項目上多關注,在資金上多支持,在特色上多宣傳。

農村旅遊業發展調研報告5

XX縣旅遊資源豐富,風景秀麗,境內有德天瀑布、明仕田園、龍宮仙境等高品位旅遊景點40多處,素有“百里山水畫廊”的美譽。加快旅遊業發展,是發揮優勢、加快發展的現實要求和戰略抉擇。

旅遊產業發展得好不好,首先要看發展規劃做得好不好。對於明顯的區位優勢和秀美怡人的山水風光,保持生態風貌是旅遊業持續發展的基礎。抓好全縣旅遊發展規劃和景區景點規劃編制,是確保資源有序開發,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證。結合全區旅遊發展趨勢和發展定位,正加快推進《XX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德天瀑布景區旅遊總體規劃》、《雷平—恩城—堪圩—碩龍—下雷控制性詳細規劃》、《全縣旅遊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全縣旅遊綠道總體規劃》修編,強化規劃意識,提高規劃水平,堅持做到規劃先行,充分發揮規劃的先導作用、主導作用和統籌作用,指導全域旅遊發展,提升旅遊開發水平。

旅遊服務設施水平決定着一個地區旅遊業的品質和發展水平。加快完善旅遊服務設施,可以為旅遊業發展創造環境、增加後勁。做大做強旅遊產業,必須注重抓好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切實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吃、住、行、遊、購、娛整體服務功能。

一要加快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結合景區景點建設和開展“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加強賓館飯店、停車場、旅遊廁所、旅遊標識系統建設,對各旅遊景區公共廁所進行改造提升,逐步完善明仕田園景區、德天瀑布景區、恩城山水等旅遊沿線旅遊公共廁所建設;完善賓館飯店等接待服務設施,提升旅遊接待檔次,新建一批星級酒店,開展創“星”活動,滿足遊客需求。

二要加快推進旅遊重點項目建設。抓住XX列入廣西首批特色旅遊名縣創建縣工作,以項目建設帶動旅遊大發展。重點推進安平旅遊景區、恩城山水度假區、恩城水上古鎮、老木棉紫園景區、冠林及展鵬兩家五星級酒店及攝影基地的規劃建設,全面推進德天景區升級改造工程、德天瀑布景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和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名鎮、名村工作,儘快完成德天遊客集散中心、服務中心和中越購物一條街建設。

三要加速構建旅遊交通網絡建設。圍繞打造旅遊精品線路,切實改善和優化旅遊交通條件。重點推進縣城—那嶺—碩龍、縣城—恩城—堪圩—寶圩等2條旅遊線路主幹道建設,建設明仕—板價、恩城—格強、碩龍—德天、雷平—安平、全茗—喬苗等5條旅遊公路連接線,建設碩龍—德天(沿歸春界河)沿河遊覽步行綠道,提高縣城區域內旅遊通行能力。紮實推進崇靖高速公路(XX段)、隆安—碩龍高速公路、崇左—靖西鐵路等交通項目的規劃建設,不斷強化與周邊縣(市、區)交通網絡連接,構建聯通內外旅遊大通道。

近年來,民俗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已經成為旅遊產業的重要要素,藴藏着巨大的發展潛力。要依託豐富的山水、歷史、民族文化資源,紮實做好民族文化和文化遺產的開發保護與傳承,促進旅遊文化融合,進一步提升旅遊文化品位。

一要着力拓展“文化節慶”活動平台。着力在特色民俗文化包裝上做文章,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經營的思路,繼續打造“邊關國際文化旅遊節”節慶平台,深入挖掘、包裝下雷雙降節、碩龍建街節、雷平觀音出巡等節慶活動,紮實推進“邊境大舞台·天天演”文化工程等,不斷探索節慶活動社會化、市場化運作機制,進一步營造“以節造勢、以勢聚客、以客促發展”氛圍,以資源換市場,加快全縣文化旅遊產業化進程。

二要加大對民俗文化的挖掘力度。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強化對當地民俗文化的挖掘開發,培育民俗文化與旅遊經濟融合點。以舉行“三月三”儂垌文化旅遊月為載體,通過舉辦文藝表演、攝影繪畫、拔河比賽、籃球比賽、山歌賽、民俗風情體驗及木棉花、油菜花觀賞等系列活動,紮實推進邊關文化、儂垌文化與旅遊文化融合發展。依託富有地域民族風情特色的“短衣壯”,在寶圩板價村和堪圩明仕村建設集觀光、娛樂、美食、養生等為一體的民族文化旅遊村。結合安平旅遊區等項目的落地挖掘土司文化,通過建設壯族博物館等形式保存和開發土司文化,把保護民族文化與促進旅遊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加快組織實施“養利古城文化保護開發項目”和“壯族土司民俗文化村”建設,打造壯族社會歷史文化展示基地。

每個地方的旅遊資源都有各自的特點,開發旅遊資源要充分考慮各地方的特色,因地制宜開發,才能形成特色品牌,才能吸引遊客,才能實現旅遊資源效益的最大化。

一要打造文化旅遊名片。要依託申報“中國長壽之鄉”和黑水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及雷平鎮“百鎮建設”、碩龍鎮創建全國景觀旅遊名鎮,結合《花千骨》、《農民籃球隊》等多個劇組取景拍攝的有利時機,進一步整合全縣生態、紅色、邊關、民俗等資源,打造中越邊關特色旅遊品牌、生態休閒養生旅遊品牌、主題度假旅遊品牌和民族風情文化旅遊品牌,全面提升旅遊業整體形象和市場競爭力。

二要打造文化旅遊產品。對於特色旅遊產品的打造,必須緊緊圍繞山水風光和民俗文化兩大要素,科學設計,精心包裝。重點加大旅遊與文化、體育、邊貿、農業及其他產業的融合,加快傳統民族手工藝品、地方特色旅遊紀念品、土特產品的研製和開發,設計和包裝“短衣壯”民族服飾等壯文化特色產品;依託地方旅遊產品產銷渠道,加大龍眼、苦丁茶、大米、珍珠鴨蛋、八角、蛤蚧、蔗糖等本土特色農副產品包裝推廣,逐步形成具有濃厚特色的文化旅遊產品,為遊客奉獻精美可口的旅遊大餐。

XX縣作為中國連接越南和東盟各國的重要節點,開發跨國旅遊、邊境旅遊、邊關風情遊有巨大的發展優勢和潛力。要積極推進中越德天—板約國際旅遊合作區建設,推動中越兩國政府儘快簽訂《中越德天—板約瀑布地區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協定》,儘快開通中越邊境“一日遊”線路和邊境旅遊異地辦證業務,進一步融入北部灣大旅遊圈。結合碩龍鎮打造成民族邊關風情小鎮和碩龍口岸升格為國際口岸的需要,把碩龍、德天、巖應三個互市點和碩龍口岸一併納入碩龍鎮區總體規劃,建設碩龍口岸經濟區,形成大口岸就是大旅遊格局,進一步推動旅遊口岸協調發展。

農村旅遊業發展調研報告6

圍繞臨沂市旅遊業發展課題,對20xx年我縣的旅遊業發展情況作了深入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臨沭縣旅遊業發展情況

在縣委、縣政府的強力推動下,全縣旅遊產業以科學發展觀為根本動力,以“作好山水文章,實現紅綠結合,挖掘文化底藴,打造休閒樂園”為總體目標,以蒼馬山旅遊度假區、冠山仙境旅遊區、濱海紅色旅遊文化園三個旅遊開發項目為工作重點,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實現了“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

(一)臨沭旅遊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近幾年,通過不斷加強景區景點建設,已形成蒼馬山、冠山、濱海紅色旅遊文化園等骨幹景區(點)。20xx年7月24日,蒼馬山旅遊度假區盛裝開業,冠山風景旅遊區試營業,目前濱海紅色旅遊文化園布展工作接近尾聲。沭河古道、金灘慄海、蚩尤部落文化園、紅石地質園等旅遊景區(點)已進入規劃招商階段。今年2月份,新發現的恐龍遺蹟、構造遺蹟等稀有地質資源,都已逐步得到保護和利用。臨沭街道和蒼隆居分別順利通過省旅遊強鄉鎮和特色村檢查驗收;朱倉鄉和月莊村分別順利通過市級旅遊強鄉鎮和特色村檢查驗收。

(二)旅遊綜合接待能力不斷提升。

目前,全縣已發展AAA級旅遊區2家,AA級旅遊區3家,三星級飯店2家,三星級以上農家樂4家,二星級餐館2家,旅行社4家;評定省級旅遊休閒購物街區(商業步行

街)1處;新開工建設4星級酒店(臨沭國際大酒店)和地方特色小吃一條街各1家;新增花卉旅遊示範點1個;20xx年接待國內外遊客60.35萬人,旅遊總收入687.88萬元,佔GDP比重0.052%,全縣旅遊從業人員增加至3000餘人,旅遊相關從業人員近萬人,其中持證導遊20人。旅行社20xx年以前全部是向外地發團業務,20xx年實現地接業務“零突破”,今年已地接遊客218個團隊,8000餘人,其中首個最大團隊500餘人。

(三)營銷促旅逐步升温。蒼馬山景區和冠山景區成功舉辦了“首屆臨沭京魯新春文化廟會”、“冠山旅遊區新年祈福”等活動;特別是近期成功舉辦了“日照、連雲港—臨沭一日遊”旅遊推介會,為臨沭引來大批遊客;縣旅遊局製作了《臨沭旅遊》專刊,目前在全縣範圍內進行宣傳報道,策劃並實施的《沂蒙晚報》沂蒙湖專欄“臨沭旅遊文化”系列報道,已連續9個月刊登文章40餘篇,對宣傳臨沭、促進臨沭旅遊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二、主要做法

(一)全力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為加快蒼馬山、冠山和濱海紅色旅遊文化園的開發進度,在挖掘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突出打造新、奇、特項目。蒼馬山旅遊區的鳥語林打造為童話世界,鳥類王國;歡樂谷的飛行塔為國內第一台,過山車、歡樂風火輪、植物迷宮等為魯蘇北僅有。冠山風景旅遊區的長春觀道教文化、綠色文化、泉水文化都獨具特色,“冠山仙境,福地洞天”更是充滿康體休閒之韻味。濱海紅色旅遊文化園作為全市“一箇中心、八個組團”紅色文化產業集羣的重要組成部分,主

打品牌是“濱海根據地,少奇沂蒙情”。目前,布展工作已接近尾聲,爭取六月底開園。

(二)穩步加大產業招商和資金投入力度

20xx年2月份與臨沂客商簽訂冠山景區旅遊開發協議書,目前,總投資已達6000萬元。浙江森禾集團分別投資8000萬元和2.5億元建設森禾花卉旅遊示範園區和臨沭國際大酒店。啟動紅石湖景區開發,已拆遷60户,房屋還建和紅石湖景區建設共計劃投資10億元。規劃實施蒼源河休閒旅遊區開發,目前已投資2000萬元。督促香港合眾國際旅遊投資公司對蒼馬山開發新到位資金3000萬元。

(三)積極強化旅遊宣傳促銷工作

依託“好客山東賀年會”活動,積極與本市及周邊縣市做好銜接,組合旅遊精品線路,搞好捆綁式宣傳營銷,構築資源共享、市場互動的旅遊發展格局。大力開拓省內外市場。由政府牽頭,市場運作,在蒼馬山旅遊區舉辦了“世界旅遊小姐魯南賽區冠軍決賽”、首屆臨沭“京魯新春文化廟會”等活動,在冠山景區開展了“新春祈福”、“板栗採摘節”等活動,為打造出臨沭旅遊品牌,提高我縣景區點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營造魯南蘇北“旅遊名縣”奠定了良好基礎

(四)不斷提升旅遊隊伍建設和旅遊市場管理水平通過舉辦培訓班、引進旅遊專業人才、推行旅遊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等辦法,努力培養一支業務精通、優質高效的旅遊管理和服務人才隊伍;組織全縣導遊進行導遊證年審換髮和新辦導遊證上崗培訓;指導並督促縣內5家A級景區順利通過景區環境綜合整治和A級景區質量複核檢查;認真貫徹落實《“好客山東”旅遊服務標準》,在全縣旅遊行

業中形成濃厚的好客山東氛圍;積極組織蒼馬山旅遊區申報山東省自駕遊示範單位;切實做好旅行社地接業務和租用車統計上報工作;全縣旅遊管理水平得到較大提高。

三、存在問題

雖然全縣旅遊業發展取得了一點成效,但也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旅遊開發起步晚,差距大。臨沭旅遊產業的發展起步較晚,與全市先進縣區相比,還有一定距離,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也不明顯。

(二)景區建設速度相對緩慢。由於旅遊開發建設及經營管理工作在臨沭尚屬新生事物,在景區的建設推進速度上還不夠快。

(三)旅遊專業人才缺乏。景區的建設打造和管理方面,缺少專業性人才,旅遊系統的管理執法隊伍還需進一步壯大。

(四)旅遊宣傳經費不足。與其他兄弟縣區相比,政府納入預算的旅遊宣傳和管理經費還有差距;重點景區還沒能融合到全市乃至全省的大旅遊市場中,有待於進一步建立健全市場宣傳營銷機制。

四、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全縣旅遊業發展思路:

以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綱領,認真貫徹學習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把旅遊產業“從小做大,從大做強”,膨脹壯大臨沭城市體系,真正成為臨沂城市的後花園,成為魯南蘇北旅遊名縣。

(二)全縣旅遊業發展目標:

“十二五”為全縣旅遊產業的快速提升階段。到20xx年,全縣A級景區達到8家,其中4A級2家,3 A級3家,2 A級3家;三星級以上飯店達到6家,星級農家樂達到20家;旅遊購物街區和商店達到10家以上。全縣年接待國內外旅遊人數達到100萬人次,旅遊從業人員超過2萬人,旅遊業總收入突破5億元。旅遊人次、旅遊收入實現年均增長30%以上,旅遊業增加值佔全縣GDP的比重以及佔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xx年爭創省級旅遊強縣,20xx年爭創國家旅遊強縣。

(三)發展措施:

一是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向上爭取支持,多渠道,全方位爭取政策性項目資金,保障重點旅遊項目順利實施;制定具體的優惠政策,大力吸引和鼓勵民間資本、社會資本參與旅遊項目的開發和景區景點的建設,用市場手段整合全縣旅遊資源;繼續走市場化運作的路子,走出去,請進來,使招商引資工作在景點打造、星級酒店建設和旅遊商品開發中實現更大的突破。

二是切實保護有限的旅遊資源。繼續貫徹實施沭政發200944號文件《關於公佈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管理範圍的通知》,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加大對沭河慄海、紅石地質園、岌山地質園等旅遊稀缺資源的保護力度,堅持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並重,在保護中開發,在保護中發展,實現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確保臨沭旅遊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農村旅遊業發展調研報告7

按照邵局長對雲南省昆明市旅遊產業發展狀況進行全面調研的指示精神,中國旅遊研究院組成了以戴斌院長為組長的專題調研組,對昆明市旅遊產業發展狀況進行了為期3天的全面調研。期間,專家組先後考察了滇池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世博集團、石林5A級旅遊區以及陽宗海旅遊度假區等景區(點)和企業,並召開3次座談會廣泛徵詢和聽取了昆明市各級領導、主要旅遊企業和旅遊從業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調研組又在中國旅遊研究院召開了2次內部研討會,最終形成了《昆明市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一、昆明市旅遊產業發展的成就與經驗

(一)主要成就

1、旅遊業確立了社會經濟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地位

“十一五”期間,昆明市接待旅遊者突破1億人次大關,旅遊總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分別是“十五”時期的1.51倍和1.52倍,旅遊業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達8%以上,旅遊總收入約佔全省旅遊總收入的三分之一。2011年,昆明市接待海外旅遊者人次突破百萬大關,累計接待海外旅遊者100.4萬人次,同比增長16.66%;接待國內旅遊者突破4000萬人次大關,達4002.1萬人次,同比增長15.29%。旅遊總收入達到367.2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8.95%,旅遊直接就業人員達到12.8萬人。旅遊業已經成為昆明市名副其實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2、旅遊業在全市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綜合作用穩步加強

在“大項目帶動大發展”的工作思路導向下,昆明市培育了一大批以石林、陽宗海為代表的具有較好發展前景和市場競爭力的精品旅遊區和以世博旅遊集團為代表的具有較好投融資能力的產業主體,洲際、豪庭、豪生、希爾頓、索菲特、温德姆華美達等國際酒店品牌也相繼落户昆明,昆明市成為全國五星級酒店最多的城市之一。截至2012年3月,全市投資額3億元以上的開工在建重大旅遊項目達23個,計劃投資額62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額146.37億元。有力地帶動了上下游相關產業的發展和當地老百姓的就業,旅遊業在昆明市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斷凸顯。

3、旅遊業對“春城”城市形象品牌的提升發揮了關鍵作用

昆明市在旅遊業發展初期就在國內外遊客認知體系中形成了“春城”的城市品牌。在旅遊產業發展過程中,昆明市不斷通過舉辦世博會、國際旅遊交易會等方式,強化遊客對這一品牌的認知。春城”、“好客春城”、“浪漫春城”等口號和四季如春的城市旅遊形象不斷在遊客羣中得到傳播和強化。昆明市先後被評為“歐洲人最歡迎的中國旅遊城市”、“ 中國青年喜愛的旅遊目的地”和“中國十大休閒城市”等榮譽,知名的城市旅遊目的地形象和品牌不斷的得到提升。

4、旅遊業成為雲南省“橋頭堡”戰略的重要支撐

隨着交通基礎設施的全面改善,昆明新國際機場將建設成為南亞地區最大的航空樞紐。一方面,昆明對省內西雙版納、麗江、騰衝等主要旅遊目的地之間的客源組織與輸送能力得到進一步強化,昆明作為旅遊交通集散中心的作用日益強化。另一方面,昆明市作為中國連接東亞大陸腹地與東南亞、南亞次大陸以及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門户,旅遊業的發展不斷擴大昆明與東盟國家的聯繫,中國對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也不斷提升。旅遊業在“把雲南省建設成為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的作用持續加強

(二)主要經驗

1、發揮市委、市政府對旅遊業發展的主導作用

昆明市歷屆市委及政府始終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並重的原則將旅遊業放在突出的位置,並在政策法規、戰略規劃、市場監管、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要持續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通過成立市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等方式,發揮該機構的牽頭作用,及時研究解決旅遊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並充分利用昆明作為全省綜合改革試點市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爭取更多旅遊業改革發展先行先試權。這些措施為昆明市旅遊業的加快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

2、重視規劃編制對旅遊科學發展的指導功能

“十一五”期間,昆明市編制完成了《昆明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等各項規劃。通過這些規劃的編制和實施,一方面統一了全市上下對旅遊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重要性地位的認識,解決了長期以來制約昆明市旅遊業發展過程中不斷出現的體制機制等重大問題;另一方面,發揮規劃在整合資源,實現省會城市區域集散中心和“龍頭”作用的同時,促進了昆明市與周邊區域旅遊合作,為雲南在東南亞旅遊圈、大湄公河次區域旅遊圈、泛珠三角區域旅遊圈、滇西北-川西南-藏東南旅遊圈發揮主導作者用創造了條件,為國際、國內旅遊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空間。

3、持續通過重大事件推動旅遊業的跨越式發展

自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成功舉辦以來,昆明積累了通過重大事件、節慶活動持續推動旅遊業發展的成功經驗。除了兩年一屆的昆明國際旅遊交易會之外,近年來,昆明市還通過承辦2008中國昆明國際文化旅遊節昆明狂歡節、亞太旅遊協會2008旅遊戰略論壇等大型活動,全方位、多層次地向中外遊客展示了雲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獨特的旅遊魅力。以這些活動為契機,昆明市一方面不斷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另一方面,不斷擴大在海內外的知名度,提升國際旅遊城市的形象和地位。

4、不斷尋求旅遊發展與城市功能提升的銜接

按照昆明市加快構建以“一湖四片”、“一主四輔”為骨架的區域性國際城市新格局的空間佈局,昆明市不斷尋求旅遊業發展過程中與城市功能完善與提升的銜接,城市旅遊景觀的打造與城市化過程的結合。先後打造城市南部湖濱旅遊景觀帶和海埂、大漁兩大旅遊休閒度假片區以及城市北部的世博新區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隨着大量城市旅遊新景觀和新地標的出現,已經形成了“湖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獨特城市景觀,在為遊客提供高品質旅遊產品的同時,為昆明市民創造了遊憩空間,創造了城景交融的和諧發展模式,並形成高原山水旅遊城市建設的典範。

二、昆明市旅遊產業發展面臨的形勢與問題

(一)面臨的新形勢

1、國家戰略對昆明的城市旅遊定位提出新要求

2011年《國務院關於支持雲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正式出台,標誌着雲南省作為我國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的地位正式確立。隨着國家門户樞紐機場、泛亞鐵路和昆曼、昆仰公路等一大批重大項目的建成,昆明作為雲南省的省會城市,將由我國國土的西南邊緣變為面向東南亞開放的前沿,並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中印經濟合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昆明不僅要在省內經濟發展中發揮省會城市的作用,更要在國家戰略體系中承擔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的功能,在中國與東南亞、南亞次大陸發展區域經濟合作中不斷髮揮優勢產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2、國民休閒福祉提升對昆明的城市旅遊功能完善提出新要求

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逐步進入工業化後期,隨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更關注健康,更追求有益於身心的休閒度假旅遊在成為新趨勢的同時,也成為國民福祉提高的一個重要表現形

式,《國民旅遊休閒綱要》的即將出台也將為這種福祉的實現提供製度保障。昆明市在雲南省旅遊目的地體系中長期承擔着旅遊集散中心和旅遊樞紐的功能,在國民休閒逐漸成為生活福祉的背景下,以往主要為遊客提供旅遊產品和吸引物服務的旅遊發展目標,將向着同時為遊客和當地居民滿意度共同提升的方向轉變,昆明市旅遊也發展面臨着功能轉型的任務。

3、市場需求多元化對昆明的城市旅遊產品更新提出新要求

隨着旅遊市場的日益成熟,中國的旅遊消費者正逐漸趨於理性和成熟,個性化的旅遊消費方式逐漸興起,專題和特種形式的旅遊日益增加,享受性和遊樂性的旅遊內容大大增強,遊客的出遊方式逐漸形成了隨團旅遊、自駕車、自助遊等多元化格局,旅遊消費需求日益表現出多元化的特徵。作為雲南省省會城市和區域旅遊集散中心,昆明以“春城”的城市品牌著稱,石林、世博園等為代表的觀光旅遊產品知名度較高,但隨着休閒度假成為國民福祉提升的重要表現形式,由觀光旅遊獨大向觀光與休閒度假旅遊並存,由主要服務於外地遊客向與市民共享將是未來昆明市旅遊發展的方向。加強城市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更加完善城市的休閒服務功能,昆明市才能夠適應市場需求的轉變。

4、區域旅遊競爭對昆明的城市旅遊市場拓展提出新要求

“十一五”以來,隨着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周邊省份對旅遊業發展重視程度不斷加深,昆明市的旅遊業也面臨着來自於省內外各種類型旅遊目的地激烈的市場競爭。一方面,四川省、廣西省均將旅遊業納入到全省重要的產業形態中,不斷開發出九寨溝、陽朔等新興旅遊產品,衝擊着雲南省既有的旅遊市場格局。另一方面,隨着麗江、騰衝等一大批新興旅遊目的地的開發和建設,昆明市的旅遊集散中心地位更加強化,進一步弱化了昆明市作為旅遊目的地的作用。昆明欲在國內旅遊客源市場中佔一席之地,面臨強大的國內和省內競爭壓力,需要適時調整旅遊市場營銷的方向和戰略。

5、旅遊投資不斷加大改變昆明的城市旅遊項目支撐體系

“十二五”時期,昆明市計劃投資近千億元,將一批經過長期建設、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旅遊品牌,整合提升或新興開發為國際旅遊精品,包括石林-九鄉旅遊區、昆明世博園及新區、環滇池旅遊圈、昆明轎子雪山旅遊區、陽宗海旅遊度假區。將一批經過一定建設或已具備較好開發條件、特色鮮明、具有較大影響的旅遊項目,培育提升或新建開發為全國旅遊精品,包括五華環翠湖文化休閒旅遊區、盤龍城市商務聚集區、官渡生態濕地公園旅遊區、西山森林公園旅遊區等。通過開展精品旅遊吸引物建設工程,實施龍頭項目帶動戰略,昆明市的核心旅遊吸引物體系格局將面臨重組,昆明市旅遊業發展的市場支撐將發生重大變化。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

1、省會城市的龍頭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昆明市是國家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戰略實施的前沿,是聯接東南亞、南亞旅遊圈各國家和地區的樞紐,是旅遊目的地體系建設的區域旅遊中心。但一方面,受到出入境簽證政策的限制,沒有能夠較好地發揮橋頭堡的作用,融入到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旅遊、東南亞旅遊的格局中的能力不強;另一方面,也沒有理順昆明旅遊與各地州的旅遊競合關係,主要承擔了全省旅遊集散中心的功能,旅遊目的地的產品建設和吸引力打造明顯不足,甚至落後於一些地市州的發展水平。區域旅遊中心潛力沒有完全轉化為市場優勢,龍頭效應沒有充分發揮。

2、旅遊產品結構單一,經濟效益較差

以石林、世博園為代表的觀光型旅遊產品成為赴昆遊客的首要旅遊吸引物,並佔據昆明旅遊產品供給體系中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但長期以來對觀光旅遊產品的路徑依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休閒度假旅遊產品的開發以及城市旅遊旅遊綜合吸引力的提升,造成旅遊產品和項目結構單一,對“春城”的城市旅遊品牌支撐不夠等問題。隨着市場資本的不斷注入,儘管先後有滇池旅遊度假區、陽宗海度假區等新興旅遊度假項目的不斷出現,但這些品牌的影響力在昆明屬於觀光型旅遊目的地的市場認知情況下,仍與石林、世博園等傳統品牌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市場最終表現為留不住客人,單位遊客的旅遊花費較低,經濟效益差。

3、產業要素髮育不均衡,遊客滿意度水平有待提升

昆明市旅遊業的各產業要素髮育程度不一,呈現結構性失衡的狀態。從調查結果來看,遊客對昆明旅遊的“吃、住、娛”認可度較高,但對“行、購、遊”的認可度則較低,特別是對散客服務的滿意度較差,對旅遊性價比、旅行社、交通等方面的評價相對較低。認為景區基礎設施較差,配套服務能力不強、購物環境差。315熱線、人民網旅遊投訴平台、各類微博等非官方渠道針對昆明市的投訴數量較多,投訴比率在中國旅遊研究院遊客滿意度調查的樣本城市中相對較高。儘管2010年以來,昆明市遊客滿意度呈現提升的趨勢,但總體排名仍然不高,在樣本城市僅處在中游位置,與知名旅遊城市的要求之間存在一定差距。

4、缺少旅遊發展的宏觀政策配套與創新體系

缺少旅遊發展的宏觀政策配套與創新體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昆明市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是旅遊行政管理分屬多個地區、多個部門和多個企業負責,各地區和部門之間

農村旅遊業發展調研報告8

旅遊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所謂朝陽產業,它的發展前景廣闊可觀,當今的旅遊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發展項目,我國的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但是相較而言,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內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説來仍然處於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遊的狀況。旅遊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遊市場發展速度的要求。

旅遊人次數穩步增加,旅遊消費額逐步提高;絕大部分屬於觀光旅遊,文化型和享受型極少;國內旅遊熱門地區多集中在經濟發達、知名度高、旅遊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的4A級以上景區。自助旅遊增多,團隊出遊減少;度假村的區域『生特徵已經比較明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西部、東北等區域的度假村經營都各顯特色。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杭州、重慶等經濟發達地區度假村數量明顯比其他地區高很多。這説明我國旅遊房地產度假村細分市場的區域格

原發布者:韓晨

國內旅遊業發展現狀旅遊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它已經和石油業、汽車業並列為世界三大產業。旅遊業一般分為國際旅遊業和國內旅遊業。國內旅遊業是為國內旅遊者服務的一系列相關的行業,它關係到國內遊客、旅行方式、膳宿供應設施和其它各種事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旅遊業有了非常迅速的發展,但是比較而言,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將進一步上升,國內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國內旅遊業的發展現狀分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説來仍然處於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遊的狀況。旅遊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遊發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現在:1、從總的旅遊人數和回籠貨幣來看,旅遊人次數穩步增加,旅遊消費額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數平均每年增長10%以上,旅遊消費總額平均年增長率亦在10%以上。

2、從旅遊消費方式和旅遊消費結構來看,絕大部分屬於觀光旅遊,文化型、享受型極少。即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型旅遊活動多,而修學、健身、尋根、考察、探奇、瞭解風土人情的專項特點旅遊較少,一般遊客住低

一、行業發展為就業提供了巨大空間

我國的旅遊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旅行社作為旅遊業的龍頭,十年間得到了飛速發展,也為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截止到2001年底,全國共有旅行社10716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319家,國內旅行社9397家),比1991年底增加了9155家,擴大了近7倍,年均增長21.24%;全國旅行社直接從業人員為19.24萬人,比1991年底增加了13.72萬人,年均增長13.30%。如按國際經驗,旅遊業每增加一個直接就業人員,將間接增加5個人就業來計算,相當於提供了96.20萬個間接就業機會。未來十年,如旅行社的直接從業人員按年均增長15%計算,將為全社會提供間接就業機會292.96萬個,成為巨大的就業空間。

二、為拉動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

我國的旅行社是從有組織地接待國際入境旅遊者的發展模式開始的,九十年代中期以後,隨着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特別是每年增加了三個“黃金週”的假期,國內旅遊異軍突起,旅行社組織國內旅遊以更強勁的增長勢頭髮展。另外,隨着我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國家對出境遊政策的調整,我國出境旅遊的發展也很快,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也成為了一個亮點。旅行社在旅遊行業中的龍頭地位日益顯現,其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一是在擴大內需中起了積極的作用。據統計,2001年度,在國內旅遊方面,全國旅行社組團和接待達9410.56萬人次,佔國內旅遊人數的12%,旅行社組織的國內旅遊業務收入為331.33億元,佔全國國內旅遊收入的9.41%。在入境旅遊方面,全國旅行社接待入境旅遊者1453.64萬人次,佔全年入境旅遊者總數的16.33%,旅行社組織入境旅遊業務收入為150億元,約佔全部國際旅遊收入的10.16%。在出境旅遊方面,全國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人數為369.53萬人次,佔中國公民出境人數的30.45%。二是旅行社的投資對經濟增長也有促進作用。旅行社是綜合性比較強的行業,具有較強的關聯帶動作用。同時,還具有較高的投入產出率。2001年底全國旅行社資產總額達到415.47億元,同比增長13.55%;負債總額為199.08億元,同比增長2.07%;所有者權益總額為216.39億元,同比增長26.64%;註冊資本金額為130.63億元,同比增長15.39%。三是拉動了國內生產總值。2001年,全國旅行社營業收入為589.80億元,佔旅遊業總收入4995億元的11.8%,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0.61%,但旅行社營業收入的增長為25.51%,遠遠大於全國GDP的增長速度,可以預見,旅行社行業在GDP中佔的比重將越來越大。四是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呈上升趨勢。2001年度,全國旅行社實繳税金為7.63億元,佔全國財政收入16371億元的0.0466%,結匯7.85億美元,同比增長38.94%,佔旅遊外匯收入的4.4%。旅行社對財政收入的貢獻表現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收入主要在旅遊經營企業和個人手中,第二個階段地方財政開始增加,第三階段中央財政開始增加,目前我國旅行社還處於第一階段,隨着我國旅行社行業的發展,對各級財政的貢獻將越來越大。

三、不斷開發新產品滿足旅遊者的需求

近年來,為了適應旅遊者需求日趨個性化和差異化的發展趨勢,我國旅行社加大了市場開發力度,在產品設計、營銷手段、客户關係、品牌塑造等方面引入了新理念,實現了新發展。產品由過去的單一的文化觀光產品為主逐步發展到觀光旅遊、度假旅遊、特種旅遊種類齊全、結構完整的格局,滿足了不同層次旅遊者的需求,促進了旅行社行業的發展。

四、更加註重企業形象和服務質量

隨着我國旅行社行業的對外和對內開放,旅行社市場競爭的加劇,大多數旅行社着眼於企業自身的發展,加強內部管理,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一批服務水平高的企業逐步脱穎而出,成了市場競爭中的佼佼者。

一是旅行社加強了內部科學管理。大多數旅行社在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旅遊局出台的《旅行社出境旅遊服務質量》、《國內旅遊合同範本》、《出境旅遊合同範本》等法規規章的同時,加強了內部質量管理。通過對直接影響旅遊服務質量的過程的控制,對地接社的選擇與評價、出國領隊管理、導遊陪同規範、顧客投訴處理、門市部服務要求等容易存在隱患問題的環節加強了管理,使旅行社的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如中旅首都旅行社對社內各部門的經營管理情況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查,確定涉及服務質量的各個過程和環節,並以文件的形式加以規定,從而達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據可查”。有些旅行社還加強了企業內部精神文明建設,營造了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企業氛圍。

二是旅行社企業重視品牌的樹立。“品牌攬顧客、質量主沉浮”,一批旅行社推出了自己的品牌,並形成廣泛影響。如廣之旅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在1994年就在全行業率先導入CI,實施名牌戰略,採用琅琅上口而又有豐富含義的“廣之旅”簡稱,和讓人怦然心動的廣告詞“廣之旅無限風光帶給您”,設計了新鮮活潑亮麗的新商標。導入CI後的廣之旅不斷通過外樹形象、內抓質量,使“廣之旅”的品牌形成了廣泛的影響。2001年,廣之旅被全國質協用户委員會評為用户滿意服務單位。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積極實施品牌戰略,與國際知名廣告公司合作,推出了全新的品牌形象--“中青旅”,並創立了“青旅在線”網站和16家中青旅連鎖營業部。

三是一些旅行社完善了質量管理、質量保證體系。一批旅行社通過了IS09001標準質量體系認證,並自覺按照標準規程運作,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標準,投訴率明顯下降,顧客滿意率顯著上升。如國旅總社,為實現旅遊服務與國際接軌,在2000年積極開展了IS09001質量認證工作,明確了企業“誠信、優質、高效、安全”的質量方針,確定了質量發展目標,2000年底順利通過了質量體系認證,企業廣義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初步完成,管理水平提升到與國際接軌的高度。

四是一些旅行社以提高遊客滿意度為目標,以強化員工服務意識為重點,向社會作出了更高層次、更為全面的文明服務承諾制。把企業的服務內容、服務標準、服務時限向社會、消費者公開,制定專門的服務承諾制度,對前台營業員、國內遊全陪、出境遊領隊、入境遊陪同等業務操作及服務規範制定了專門的規章制度。同時還通過與接團的旅行社簽訂承諾協議書,保證了旅行社的承諾落到實處。此外,通過徵求遊客意見書,電話回訪以及上門聽取意見等形式來改進服務,使遊客的滿意率大大提高。如廣之旅在公司內部推行“五心服務”,即熱心的態度、貼心的服務、精心的安排、稱心的導遊、開心的旅程,使遊客的滿意率達到98.6%。

世界旅遊行業發展概況

①旅遊業是世界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從全球範圍看,現代旅遊業開始於十九世紀中期,到上世紀50年代,世界旅遊業開始具有一定的規模;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旅遊業加快了發展速度,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活動之一。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的統計數據,從1950年至2011年,全球國際旅遊人次從0.25億增加到9.8億,增長了約38倍。隨着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旅遊業已成長為世界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

②金融危機及甲型H1NI流感等個體事件對世界旅遊業的負面影響已逐步消除,世界各地的旅遊業都呈現出積極增長的態勢,亞洲地區旅遊業的增長表現更為突出基於旅遊行業的特性,旅遊業受金融危機和自然災害的影響較為嚴重。受甲型H1N1流感和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旅遊業曾受重創,但與其他行業相比,旅遊業表現出的復甦勢頭也較為強勁。2011年世界各地的旅遊業呈現出積極增長的態勢,國際遊客數量較2010年增長4,500萬人次,增長了4.81個百分點,國際遊客人數創下歷史新高。

中商情報網《2012-2016年中國旅遊市場調查與產業投資分析報告》

從全球範圍來看,各經濟體經濟復甦程度不一,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率略低;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率較高。在國際遊客數量增長的所有地區中,新興經濟體為此次復甦的主要驅動力。2011年,亞太地區旅遊業雖然遭受日本地震影響,仍然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亞洲接待的國際遊客數量達2.16億人,較2010年的2.04億人次增長6%。這符合全球經濟形勢的現狀,亞洲地區將繼續主導2012年甚至更長時期的行業表現。

③未來十年,旅遊業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的最新統計顯示,2011年全球國際旅遊人數達到9.8億人次,同比增長4.4%。其中發達經濟體增幅(5%)超過了新興市場(3.8%)。旅遊消費最多的是中國、俄羅斯、巴西和印度。該機構預測,2012年全球國際旅遊人數增幅將在3%至4%之間,有可能首次突破10億人次大關。

據世界旅遊業理事會(WTTC)預計,到2020年,全球國際旅遊消費收入將達到2萬億美元;另據世界旅遊協會預測,從2010年到2020年,國際旅遊業人數和國際旅遊收入將分別以年均4.3%、6.7%的速度增長,高於同期世界財富年均3%的增長率;到2020年,旅遊產業收入將增至16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10%;所提供工作崗位達3億個,佔全球就業總量的9.2%,從而進一步鞏固其作為世界第一大產業的地位。

人們經濟水平的提升,更多是人喜歡四處走走,旅遊產業發展也越來越快,越來越繁榮,越來越全面化人文化。

但在發展的同時,也有許多的問題,過度的開發使一些地方的環境受到破壞,旅遊消費越來越高,節假日漲價成為普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