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計劃

九年級上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通用6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為了以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不如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個教學計劃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這個教學計劃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九年級上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歡迎閲讀與收藏。

九年級上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通用6篇)

九年級上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計劃為指導,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重探究性學習,倡導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九年級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處於變化時期,其思想波動幅度大,對於世界歷史的學習缺少一定的心理準備。從上學期的學生學習狀況來看,大多數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比較好,但不同班級的學生在個性、學習風格等方面截然不同。面對新學期學習方式的進一步改革、學習內容的深入,學習任務的加重,加之有些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不夠,教師應幫助他們正確自身實際,激發學習興趣,分析其學習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要學習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下冊,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且有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的內容包括:西方文明之源、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英法美日俄等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及資本主義的發展、兩次工業革命、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等。

《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的內容包括: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及挫折、國際關係格局的發展演變、亞非拉美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等。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

教材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4.內容分析

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原始社會逐漸被階級社會所代替,從五六千年前開始,在亞非的大河流域、歐洲的希臘和羅馬相繼誕生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出現了國家,進入了奴隸社會。

世界近代史是16世紀前後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社會形態醖釀、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在這一歷史階段中,人類逐漸步入相互聯繫、相互依賴的世界一體化階段,進而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

世界現代史主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來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進程。進入現代以來,世界日益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在經濟全球化推動下,形成了世界各國相互依存又相互競爭的複雜局面。

四、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培養運用歷史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各方面素養。

五、主要措施

1.細讀會考説明、課程標準,進一步分析歷年來的會考試題,拓展視野,把握會考脈搏。

2.全面完整的閲讀全套教材,理清教材體系安排,找準重點、難點、考點、熱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3. 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係,尊重學生的差異,鼓勵探索整理,啟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一定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認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4.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及時鞏固所學內容,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5.針對學生特點,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對關鍵學生要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穫,更要注重對學生開展心理輔導,緩解壓力。

六、教學進度安排

教學時間及內容的具體安排:

第一週 《世界歷史》上冊 第1-4課

第二週 《世界歷史》上冊 第5-9課

第三週 《世界歷史》上冊 第10、11、12課

第四周 《世界歷史》上冊 13、14課

第五週 《世界歷史》上冊 複習測試

第六週 《世界歷史》上冊 第15、16、17課

第七週 《世界歷史》上冊 第18、19、20課

第八週 《世界歷史》上冊 第21、22、課

第九周 《世界歷史》上冊 複習期中測試

第十週 《世界歷史》下冊 第1、2、3課

第十一週 《世界歷史》下冊 第4、5、6課

第十二週 《世界歷史》下冊 第7、8、9課

第十三週 《世界歷史》下冊 第10、11、12課

第十四周《世界歷史》下冊 第 13、14、15課

第十五週《世界歷史》下冊 第16、17、18課

九年級上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學習《世界歷史》上、下冊教學內容,共42課。

二、基本情況

任教九年級的1班,由於以前學生對歷史不重視,基礎差,學習不太紮實,對於記憶性較強的科目學生有點偷懶,但只要老師有方法、有耐心,將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加以生動化、形象化,同時輔以豐富的教學手段,牢牢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就定能將歷史知識學好。因為是畢業班,為了使會考總複習能提前進行,贏取更多更寶貴的複習時間,教學進度會大大加快,計劃本期將世界歷史上冊、下冊部分課程授完。

三、教學目標

通過本學期歷史學科的學習,培養學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比較中國與其它各國的差異,以此來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合計42課,結合歷年會考要求,重點為近代史以後的內容。每課的內容多,知識點多,且容易混淆,要記憶的圖形也多,教師要教會學生理解,以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五、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貫徹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以課改內容為樣板以考試改革為突破口,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九年級歷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歷史課的教學着眼於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對世界有更深刻的瞭解,本學期主要學習世界歷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本學期的要求及力爭達到的目標

1、深化對《歷史教學大綱》及現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抓好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率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2、認真、積極參加市、縣教育局組織的各種教學活動,以此促進自己的業務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3、具體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講精練,概念清楚明白,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切實做到落實“三基”,打好基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4、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5、深入研究和領會畢業考試中各種題型的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練習。如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重在抓他們的思維分析能,學習較困難者重點讓其掌握考綱所要達到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做到畢業考試能順利通過。

6、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核心,積極探索教學形式和途徑的多樣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蹟,豐富歷史課堂內容。

7、以問題教學為抓手,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智能的核心是思維,思維的起點是問題,如何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是本學期課堂教學中重要的研究方向。每一課提出的問題必須從教學目標的分類開始,由淺入深,思維由易到難,從思維的廣度、深度到靈活度,螺旋提升,力達本期計劃。

九年級上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3

本學期我擔任了九年級(1)、(3)兩個班級的歷史教學任務。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爭取會考成績穩中有升,打好會考這場攻堅戰。為了更好地迎接會考,我特制定本學期的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教育創新。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着眼於學生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以我校整體工作計劃為指導,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創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着力打造高效課堂,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注重培養學生會考的應試能力。力爭會考歷史及格率達到65%以上,達優率在40%以上。

三、學情分析:

我任教的兩個班,從上學期的教學情況分析,(1)班優生教多,但後進生也多,也就是説學生成績兩極分化嚴重。大部分學生思路比較活躍,但是學困生厭學情緒嚴重,且基礎知識不夠紮實;(3)班整體較沉悶,只有個別成績優秀的學生願意動腦思考,其他學生遇到問題存在嚴重的等靠思想,自己解決問題比較困難;但(3)班整體素質還可以,只是達優率不高。目前這兩個班整體的會考氣氛都不濃,沒有緊張感和學習的迫切感。

針對以上情況,本學期我將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培訓和教育,認識到會考的重要性和迫在眉睫的緊張感,使學生儘快進入狀態,並儘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上重點注重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多注重對基礎知識的強調,反覆記憶及訓練,再次基礎上,對部分學生進行拔高訓練。

四、複習計劃:

(一)複習要求:

1、認真研讀《歷史新課程標準》與《考試説明》,切實把握會考歷史的方向。

《歷史新課程標準》與《考試説明》是歷史教學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和準繩,是供複習時使用的主要參考資料。明確考試的範圍要求、內容、要求,逐個單元、逐個知識點,逐條逐項地落實知識點。

2、仔細研究教材,落實基礎知識和主體知識。

會考試卷相當數量的題目來源於教材,即便是綜合題也是基礎知識的加工、組合和拓展,只有講好、學好、用好教材,發揮教材的優勢,挖掘教材潛能,才能在會考中取得好成績。歷史學科的基礎知識和主體知識是最基本的歷史知識,它包括了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概念和歷史發展線索等。基礎和主幹知識是載體,是分析問題的依據,是理解、思考問題的依託,是解決問題的工具。為了更有效地記憶、掌握基礎和主幹知識,教師要教會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和線索,教會學生全面系統地閲讀教科書,熟練使用教科書中提供的目錄和大事年表,教會學生善於歸納和總結知識之間橫向和縱向的聯繫與對比等。

(二)具體工作:

(1)、備課:

針對九年級的複習課,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理清單元階段特徵或專題特徵,由學生自主完成基礎知識的梳理。第二步,由討論思考題組成。針對單元重點和近年來會考的試題,教師設計有一定深度和難度的.題目。疑難點,尤其是熱點、預測到的考點問題由老師引導分析、作出解答。第三步:鞏固練習。學生完成本單元的試題,教師有針對性的講評,鞏固本單元知識的作用.這樣通過上面幾個環節,“梳理”、“探究”、“訓練”三環節完成。第四步是課後反思。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相互交流,查漏補缺,共同進步。

(2)、上課:

高質高效的上課,在課堂上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隨着命題思想的逐漸轉變,會考改革的不斷完善,對九年級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複習課,我們必須要從“細講”過渡到“精講”,講要講出新東西、新意境;從“演員”過渡到“導演”,充分發揮教師的“導”的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我們要教給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要“授之以漁”,重點、難點問題要講深講透,把大量的剩餘時間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主性,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最大限度的提高自習效率,在會考中取得好成績。

(3)、習題與試卷訓練:

科學的佈置作業,體現層次性、代表性、典型性、針對性,力求做到舉一反三。第二、要精選習題與試卷。強化訓練主要體現以下原則:

①、適量性原則。事實證明,學生所做習題,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精做一定量的習題為最佳。九年級階段的複習,時間緊,任務重,學生的學習時間非常有限,為了在短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益,在選題過程中,要堅持適量性原則。要精選習題,讓學生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

②、整體性原則。本學期的複習階段分為兩個輪次。第一輪複習依據會考歷史新評價按章節順序進行知識梳理,指導學生完成每單元的基礎知識;第二輪複習進行歷史專題訓練與綜合卷測試。選題要突出熱點、聯繫現實,以達到綜合訓練,提高能力的目的。

③、適應性原則。注重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把握,注重學生在知識遷移、問題思考和解決過程中表現出的能力、態度、價值觀。注重綜合素質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

④、梯度性原則。同一年級或是同一班級的學生,在學習方法、知識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差異,因此,在選題過程中,要堅持梯度性原則。保證做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任務要求,做到激勵尖子生讓其吃飽,關注中等生讓其吃好,兼顧學困生讓其消化得了,充分落實分層次教學的原則。

(4)、研究典型試題及評析,把握命題方向。

研究試題是探索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的重要途徑。要明確會考歷史的命題趨勢,試卷講評要重視學生的薄弱環節,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查漏補缺。引導學生關注命題意圖,瞭解解題方法,找出解題規律。

(5)、加強學生解題方法的指導,掌握答題技巧,規範答題語言

進行解題方法的強化訓練,提高學生的審題、構思、組織材料、解答問題的能力。通過測評,讓學生了解試題類型、掌握解題方法、思路、技巧等。在練習和考試中都應注意審題、解題、答題的思路和方法。在審題過程中,要審題型和要求、審關鍵詞、審時空範圍,然後確定解答思路和答題方法,組織答案時還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規範化,要用規範的歷史語言回答問題。

(6)、關注重大紀念、社會熱點和時政。

重視歷史與現實的結合,注意歷史的時代性,重視歷史的史鑑作用。把握時代脈搏,關注國家及世界重大的紀念活動,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和時政問題,做到學以致用,能聯繫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分析、比較,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7)、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強化為學生服務的意識,讓學困生學得輕鬆。在課堂上給予學困生更多的關注,在設計習題時,注意分層次和梯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淚水,然而我收穫的是那一份份充實,沉甸甸的情感。我將用我的心去教誨我的學生,我將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學生,無愧於我的心,無悔於我的事業。讓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願化為熱愛學生的一團火,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孩子們,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

五、教學進度安排

1、1—5周完成九年級下冊新課教學。

2、6—9周結合會考歷史新評價系統複習七、八、九年級的歷史基礎知識。

3、10—12周進行歷史專題複習。

4、13—16周完成會考歷史綜合複習卷。

5、17周學生自己查漏補缺,調整,迎接會考。

九年級上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九年級是新課改,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在知識的處理上,有許多不同的地方,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備課,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度挖掘教材,鑽研教材,深刻領會新課改的精髓,以便能更好的適應會考的靈活多變性。

1、認真、全面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尤其是九年級的歷史。面對國中日益靈活的'歷史會考,備課是一定要深度挖掘教材,全面吃透教材,靈活傳授教材,對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要精打細算,認真設計好課堂的沒一個環節。備好教材的同時,還一定要備好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備課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這個時期學生的心理,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

2、狠抓課堂效率,注重知識的落實

九年級的學生,課業負擔很重,課餘不可能有時間背歷史,這就要求上課時保證課堂效率,當堂的知識爭取當堂掌握。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們力爭:講課內容少而精,線索簡單而清晰,課堂給同學一定的時間當堂消化本節課的知識。

3、充分利用課外輔導,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國中生對於知識多數是死記硬背,不求甚解,這就更要求我們要不斷的`在他們面前提醒,重複,也就是説我們要加大檢查力度,使學生的腦子裏始終都裝着歷史.將各班分成興趣小組,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提問,教師利用自習時間進行抽查.。

4、加強與同一班級其他任課教師的聯繫

九年級的學生由於學習壓力較大,情緒比較容易波動。對此,我們應和其他任課教師聯繫,時刻掌握着每個學生的狀況,並且及時的對症下藥,爭取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5、教學進度

x月—x月講授世界歷史

x月複習中國歷史1---3冊

x月複習中國歷史4冊、世界歷

x月總複習及迎接回考

九年級上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為了積極備戰20xx年會考,使歷史複習做到有章可循,提高教學的質量,讓學生的會考成績更上一個新的台階,特擬定該複習計劃。

二、學生情況分析

從解題看,學生對於課本基礎知識還比較薄弱,歷史的綜合素質離會考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學生的閲讀分析、靈活運用知識、文字表達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此外,學生花在學習歷史這門課程的時間不多,有部分學生主觀題是不願意去做,交上來的是空白卷。

三、備考計劃

教學進度

1、20--年2月—4月中下旬,完成第一輪複習;

2、20--年5月下旬前,完成第二輪複習;

3、20--年升學考試前,完成第三輪總複習。

四、複習計劃及措施

第一階段:系統複習,夯實基礎。歷史複習內容較多,一共考六本書,但課時少,雖然《會考説明》規定了考試內容,但歷史知識是相互聯繫的,因此必須合理地利用時間,全面地有重點地複習,這樣才能為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從容面對會考。為了更好地提高複習效果,我們在以課本為主的前提下,為學生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案,包括知識結構和習題兩部分,知識結構使學生對本課內容有提綱挈領的認識,習題涉及所有題型,突出重點知識。使所複習的知識得到鞏固,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結合《國中歷史新課程標準》,以教材為本,全面複習,打好基礎。

第二階段:題型訓練,熟悉解題技巧,注重應試能力的提高。基礎知識掌握了,能力提高了,還要提大學聯考試、答題的能力。特別是應試的技巧,通過近幾年的教學,我們認為學生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審題,在平日練習和考試過程中一定要仔細審題,題目問的是什麼要弄明白,然後根據題目要求回答,千萬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2)對課本內容一定要熟悉,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是,做選擇題儘量不看書,材料題和問答題一定要看書。

(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試時間。用時4周,在複習中,要特別重視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在會考歷史學科中題型有選擇題、材料題和問答題。其中選擇題覆蓋面廣,能較全面考查學生的閲讀能力、記憶能力和幾乎所有層次的思維能力及思想品質,所佔分值比重大(佔了卷面40),從歷年考試題目看,選擇題難度值低,考的都是較為基礎的知識,因此選擇題力求學生不能丟分。學生在解題時要求學生抓住“題幹”和關鍵字,理清題意後,運用正確方法進行解題,例如運用直選法、排除法、分析法進行選擇。同樣的,學生在做材料題與問答題時,也進行方法上的指導。

第三階段:關注熱點、小專題複習。用時4周。經過前兩個階段的全面複習,學生掌握的知識更為牢固,但知識相對會比較零碎和孤立。為了把知識學活、用活,還需結合教材,打破體系,比較對照,縱橫聯繫,點面結合,進行一些小專題的複習,例如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史專題;新中國的外交史、三次科技革命等小專題。同時,歷史是為現實服務的,學習歷史最終是為了解決現實現世問題,在歷年的歷史會考試題中均涉及時政熱點問題,在複習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收集資料,例如週年事件、時政熱點。引導學生把熱點問題與歷史問題聯繫起來,學會運用課本知識去解決熱點問題。剩下的時間,就以學生複習,做一些有選擇性、有針對性的模擬試題,以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五、歷史複習中注意事項

1、加強複習的力度和廣度,使學生更加熟悉課本,保證基礎的方面少丟分。第一輪,全面複習,細化知識點,打好基礎、即講課時要注意課程標準的要求,要線索清楚,重點突出,邏輯嚴密,時間空間概念明確,語言精煉,並輔以條理化的板書、通過看、讀、寫、記等方式強化訓練,一章一節的基礎知識。第二輪,比較對照,縱橫串連,辨異求同、經過系統複習,學生掌握的知識是更牢固了,但知識是零碎的、混亂的、孤立的,這一段複習要求師生雙邊互動,進一步使知識系統化,重新組合教材,進行知識歸類,觸類旁通、把已掌握的知識前後左右貫通起來,形成網絡,把同一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對外關係等方面進行聯繫,總結尋求歷史事件的異同點,強化學生的對知識的掌握。

2、九年級下學期加大學生的練習量儘量尋找一些較好的材料,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多創設一些與生活情境相關的試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知識點,促使知識轉化為能力,以史為鑑,評論古今,提高能力。

3、增加考試次數,把握好時間和解題速度,練練學生的應試能力。我們要指導學生緊扣課程標準紮實基礎以課本為本全面系統地做到五看三抓,即看提示、看正文、看插圖、看資料、看大事年表抓線索、抓網落、抓重點。

4、研究試題,提高作答技巧現在的歷史試卷已經與時俱進了,人文語言的表述,時政熱點的結合,圖文並茂,讓歷史不再只是“古董”。於是,我們設計出類似的練習,培養學生學會愉悦讀題,沉着思考,從容作答。作答時力求語言文字簡潔,中肯、生動,而不是拖泥帶水,更不能答非所問。同時,養成學生規範作答的習慣。

5、抓住有利時機,獲取會考信息通過參加教研活動、上網並與同行交流的機會,多渠道獲取會考信息

九年級上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要求學生學習瞭解掌握歷史的基礎知識,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要求學生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和表達歷史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

九年級世界歷史上冊

三、總體情況

1、學生情況:

九年級的081班、082班、084班、085班、086班、,五個班中學習成績較好的是086班、081班。低分人數較多的是082班、084班、085班。雖然部分學生對學習歷史感興趣,但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對基礎知識的落實不夠,學習成績中上的學生的答題能力有待提高。

2、教材情況:

上冊八個單元,共21課,正文部分是必須掌握的內容,其它導入框、小數部分、動腦筋、文獻資料、練一練、活動與探究、自由閲讀卡和活動課不作統一要求,可針對不同的班級,對學習能力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具體實施情況與要求:

1、繼續做好“杜郎口”課堂教學改革工作,根據學生情況,實事求是,提高有效課堂教學,努力提升個人的工作能力。

2、認真編寫,精心設計在教學中實用性強、可操作性強,科學規劃,便於學生自主學習導學案。

3、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落實重點,探討難點。

4、在落實學習歷史知識的基礎上,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習的積極性。

5、要充分利用課文的圖表,網絡資源,創造教學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而且這些是教材的補充內容,有利於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有利於分析問題能力和識圖能力的提高;學會從文字材料中提取相關信息。

6、讓學生明確:教材一定要熟,這一點一定要強調。看前面的目錄就要知道每課的基本內容,主要知識點。

7、主要內容要抓住關鍵詞去理解和記憶,並把歷史和現在關注的熱點聯繫起來,有利於歷史知識的遷移,達到以史為鑑,對待人物的評價,學會運用歷史事蹟和史實進行分析,一分為二客觀公平分析歷史人物和事件能力。

五、教學進度:

1、本學期大約二十週,每班大約有四十個課時左右,其中新課講授佔二十一個課時,單元複習佔七個課時,其它佔十二個課時。

2、教研工作參考學校教學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