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先進模範事蹟(通用9篇)

熱點2.58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蹟吧,從先進對象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蹟可分為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蹟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蹟的材料。一般事蹟是怎麼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先進模範事蹟(通用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先進模範事蹟(通用9篇)

先進模範事蹟1

最近,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全國婦聯聯合舉辦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共評選表彰了助人為樂模範、誠實守信模範、敬業奉獻模範和孝老愛親模範等五個方面53名模範人物。此舉動既符合社會現實實際,又具有重要的社會引領作用,同時,還十分具有可操作性,體現了人們常説的“重在建設”中的道德建設,得到了全國各界人士的贊同和認可。通過學習,我深深的體會到:以他們為榜樣,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自覺實踐社會注意榮辱觀,努力營造知榮辱、講義氣、促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推進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我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

社會風氣、文明風尚是一個社會導向的反映,社會風氣、文明風尚需要強力引領。中華民族從來就有重視道德建設的光榮傳統和文明傳承。道者,取向也;德者,德行也。提倡愛國主義和民族氣節;提倡誠信,處處以誠待人;提倡伸出援手助殘扶弱救困濟危;提倡路見不平見義勇為;以及提倡敬老奉親感恩孝敬,從來是有作為的家、思想家們大聲疾呼的事情,也從來都是全社會人心向往的目標。現在正強力建設和諧社會。在羣眾心目中,“做個好人”即具備起碼的做人道德,從來就和豐衣足食的物質追求相輔相成的。國人世代尊崇的漢唐社會,人們常常津津樂道的,不僅僅指國力強盛,還十分垂青“夜不閉户,路不拾遺”的清平,“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豪俠,“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義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本分……一句話,道行與德行,是一個人一個社會須臾不可離開的東西。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文明道德始終是推動國家發展、社會和諧、幸福的重要精神力量。“見賢思齊,擇善而從;撥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如果每位市民都以道德模範為榜樣,學習身邊的好人好事,就會在全社會形成一股巨大的文明道德力量,對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我們學習道德模範,就要學習他們刻苦鑽研業務爭創一流業績的精神。模範的事蹟告訴我,無論在什麼崗位上,都要有刻苦鑽研的精神,和爭創一流的幹勁。

我們學習道德模範,就要學習他們工作細緻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在工作中很多細節不容忽視,唯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我們學習道德模範,就要學習他們堅守忠誠的品質。

堅守忠誠是一種習慣,是忘我的投入,是創新的前奏,是一種道德信念。

我們學習道德模範,就要學習他們持之以恆的品質。“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先進模範事蹟2

在看這個頒獎儀式時,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清瘦、帶着氧氣罩的老人,他當時正在指導其他人員在電腦前工作,老伴讓他休息,他説要坐着休息,因為他“一不怕死,二不怕苦,最要緊的就是時間”,所以今年5月,在得知自己身患膽管癌,來日無多之後,這位科學家拒絕了可能導致他再也無法坐到辦公桌前的延長生命的手術方案,以頑強的意志,奏出了一曲令人震撼的生命絕唱。

在生命的最後3天,他忍着巨大的病痛,以驚人的毅力發起最後的衝鋒,直至去世前5小時仍堅守在辦公桌前,整理交待自己手中事關國防科研重大項目的資料。即使在無意識昏迷中,他念念不忘的仍是那些至關重要的文件……把生命的全部光與熱獻給祖國,直至最後一刻——這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某基地研究員林俊德,一位軍人,一位科學家對祖國最赤誠的奉獻。

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支撐起他坐在辦公桌前的病軀?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讓這位75歲的老人在辭別人世前仍如此步履匆忙?只因為職責所在。

他淡泊名利、清白守正。一生隱姓埋名鑄核盾,成就鮮為人知。但最打動人的是他的道德文章——忠誠、敬業、正直、律己。他一輩子牢記黨和人民的重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始終保持質樸的本色、求真求實、不圖名利、為人師表、甘為人梯,展現出科學大家的風範,樹立了一座光照千秋的精神豐碑。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向林俊德院士那樣幹一行,愛一行,要 “心繫教育,具有為教育獻身的精神”,力求做到“衣帶漸寬終不悔,蠟炬成灰淚始幹”,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熱愛和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把自己的全部才華、知識,青春和生命奉獻給這一事業。教育事業的基本任務是育人,教育事業中最基本的人際關係是師生關係,因此,一個教師對人民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和獻身精神,只有通過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的具體行動才能體現出來,要想做到這些,敬業是最基本的條件,不敬業又如何談得上去做呢?

作為一名教師,除了忠於事業,關心熱愛學生之外,還必須自覺地高標準地去塑造自己。學校無小事,處處是教育,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欲正人先正己。同時作為一名教師,就努力使自己得到全面的發展,努力形成一種健康、完好的、和諧的人格:德才兼備,言行一致,不拘小節,舉止穩重等等,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響學生。

再想林院士,他用什麼樣的漚心瀝血去履行自己的職責,我們該怎樣表達他的敬業呢?記得在評價詞中有這樣一句話:自敬方能自尊,敬業方能有成。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教育人員,一定要牢記自己的職責,向林院士學習,學習他的敬業精神,學習他用自己的生命書寫職責的精神。

先進模範事蹟3

長期以來,不斷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時代新風,中華大地湧現出一大批道德模範、最美人物。全國道德模範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你們或充滿愛心、助人為樂,或見義勇為、捨生忘死,或誠實守信、堅守正道,或敬業奉獻、虔誠勤勉,或孝老愛親、血脈情深。你們的高尚品德,温暖了人心,感動了中國,為全社會樹立了榜樣。

通過學習,我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我作為一名教師,在經歷這次精神教育和學習後,像是接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為我今後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明確瞭如何做好教育管理,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儘自己的努力為教育事業增光添彩!

一、端正態度、時刻以把學生的發展作為工作重心

要想讓課堂有亮點,一要端正工作態度。態度決定一切,能不能上一堂好課,能不能讓課堂呈現出更多的亮點,教學態度是至關重要的,個人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是次要的,個人的教學能力再強,水平再高,缺少一個端正的教學態度,課堂也是很難出彩的。只有端正工作態度,把教育作為事業來做,把教學作為藝術來研究,才有可能上出高質量的課,才能讓課堂亮點不斷閃現。

二、時時注意、時刻以一名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自己

在日常工作中我覺得自己要時時注意“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保持向上的事業心,並加強師德修養,完善自己的人格,增強自己的人格魅力,儘可能用美好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啟迪學生,用純潔的品行去感染學生,用美好的心靈去塑造學生,讓自己的每一個細小的言行都成為學生的榜樣。

在教學工作中,自己也要“以情動人,把愛灑向每一位學生”,以寬容的的心去對待他們的缺點和錯誤。抓住閃光點進行愛的教育,使他們認為自己能行,讓每位學生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體驗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老師的愛。

在自身修養方面,為了使自己有源源不斷的活水輸向學生,必須不斷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充實自己。特別是現在的新課程、新理念、新教法、新學法,促使我們必須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在實踐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

總之,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不斷反思,不斷學習,不斷創新,引領學生走進只是的殿堂,不斷努力,做一位受學生喜愛的老師,不斷探索,做個學識淵博的老師,不斷爭取,當一個優秀模範的老師。

先進模範事蹟4

“10月7日下午,曲告納鄉岔吾果村,改廁4000元、因户施策9250元、入户分紅1200元……”這是張小娟不幸遇難當天入村開展脱貧攻堅驗收時的筆記,也是她人生最後的記錄。11月5日上午,在舟曲縣峯迭新區的家裏,張小娟的丈夫劉忠明正在翻閲妻子生前的筆記,每看完一本,他都會輕輕地合上放回原處。

張小娟給家人、同事、親戚朋友、村民們留下的印象永遠是忙碌、下鄉、加班,一年中有超過一半的時間奔赴各個貧困村,大部分節假日和週末也在加班。丈夫劉忠明至今還清楚地記得:10月6日清晨7時許,張小娟吃完早飯和丈夫道了個別,説要下鄉入村進行脱貧驗收,和往常一樣匆匆出了門。沒想到,這一別竟然是永別。

“這是我在整理她的遺物時找出來的,以前我沒有看過她的工作筆記,這幾天我閲讀了這些筆記,才發現這上面記滿了她每天的下鄉扶貧情況,裏面詳細記錄了她所去的村莊脱貧攻堅進程和具體舉措等。總之,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因為鬍鬚長時間未修理,劉忠明的面容顯得更加憔悴。

出事之前,他倆本想請全家人吃飯,因為姐姐一家從合作來了,但是張小娟因為扶貧驗收沒結束,工作一直忙不得空。當時,劉忠明還替妻子打圓場,説等下次脱貧了一併補上。

10月7日晚,一個同事給劉忠明打電話説,張小娟所乘的車墜入白龍江。劉忠明聽完腿都軟了,他哭喊着説:“老天爺,我妻子那麼好,求你放過她一次好不好!”哭聲,讓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劉忠明家裏的書桌和書架上除了一摞工作筆記外,還有張小娟生前榮獲的許多榮譽證書。舟曲縣“最美扶貧人”、2018年度全省脱貧攻堅先進個人、2018年度“甘南州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

“你看,這是她下鄉入户的時候別人用手機拍的,這幾張合影是她參加培訓時照的。”照片上,張小娟面帶微笑、透着堅強和自信。張小娟曾在她的個人微信公眾號上發過文章《舟曲苗木或能逢春》,文中説,舟曲將面臨生態發展良好機遇,舟曲苗木產業應該能夠在生態建設的大環境中,迎來發展的春天。她還公佈了7個村的村黨支部書記和主任聯繫方式,向外界推介舟曲的苗木產業。

自從張小娟遇難後,劉忠明一家陷入巨大的悲痛當中,為了不讓兩個幼小的孩子過早承受失去母親的傷痛,一家人強忍淚水,至今沒給孩子説媽媽的事情。每當7歲的女兒問起媽媽怎麼還不回來時,劉忠明就搪塞:國家又給媽媽派新任務了,媽媽去月亮上工作了。劉忠明還再三叮囑女兒,這個祕密決不能告訴同學和其他人。

10月5日下午1時44分,張小娟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裏寫道:“再崎嶇的路,也是過得去的。”還配發了一張蜿蜒險峻的山間公路的照片。評論區有朋友問這麼陡峭的地方是哪?張小娟回覆説:“曲瓦呢,山路十八彎呀。”但10月8日以後的評論,就再也沒有回覆了。10月8日12:09,一位微信好友留言説:“嫂子一路走好,那邊沒有扶貧路,再沒有讓你操勞的工作!”

先進模範事蹟5

張小娟是張北縣二泉井鄉西大淖行政村人,她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户。張小娟與身有殘疾的父親、八十多歲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今夏,她剛從張北縣一中畢業,以626分的成績考取大連理工大學。

7月25日一大早,簡單的早飯後,父親到山上放牛,張小娟在家打掃衞生、給家禽餵食、掃院子……汗水順着臉頰流了下來,她卻感覺不到。

臨近中午,張小娟摘了兩個西葫蘆和西紅柿,鑽進低矮的廚房裏,張羅起午飯來。素炒西葫蘆、白菜燉豆腐,張小娟在奶奶的指導下學會了這些家常便飯,燉肉則只有在過年時才會做。進入伏天,即使在壩上地區,家裏也悶熱地透不過氣,她不禁擔心起父親來。烈日下,爸爸牽着兩頭牛緩緩走來,影子縮成了一個圓圈,卻是她眼中最偉岸的身影。

父親在張小娟還未出生時因車禍落下了殘疾,但父親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這個家。他不忍張小娟成為留守兒童,選擇在村裏種地供養着一大家人。20畝旱地,只能種植莜麥、小麥等產量低的農作物,一年到頭,除去化肥等成本,一畝地純收入只有70元錢。張小娟考上張北縣城的國中後,父親借錢養了兩頭牛,靠賣牛犢和牛奶供小娟讀書。

父親的付出,張小娟看在眼裏,記在心間。傍晚,父親忙着擠牛奶,又挨家挨户送奶,回來後,清洗擠奶用具,給兩頭牛喂草料和水。忙完這一切,父親才坐下來,大口地往嘴裏扒拉飯,他餓極了。張小娟心裏很不是滋味,她暗下決心要更加努力學習,擺脱窮困的命運,回報父恩。

“我很感謝父親含辛茹苦地將我養大,家庭和出身是不能選擇的,貧窮讓我學會了堅強和自立。我能做的就是靠自己的努力,讓爸爸和爺爺奶奶過上好日子,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張小娟説。

先進模範事蹟6

道德是一種美德,是個人品質的一種根本體現,一個且具有崇高品質的人,也同樣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

道德和法律有相同之處,即都可以約束人。但道德對人的約束更多的取決於個人的品質。而法律對人的約束則是外在施加的,是一種強制性手段。因此,法律是制止違法犯罪的'有效手段,但同時也是一種治標的手段。而道德雖然不是制止不良風氣的有效手段,但卻是治本的手段。所以,整個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最終需要每個人道德素質的提高。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今社會,權、錢、色等慾望讓人們不惜做出重大的犧牲而做出違法的事。因此在全社會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時,道德觀念深入人心,本身就是一個漫長和過程。但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加快這個過程。

本學期,學校安排我們認真學習了道德模範的先進事蹟,使我有機會看到了很多品質高尚的人。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用模範們的事蹟對照自身的行為,我發現了我自己很多以前沒有發現的缺點,這讓我大吃一驚,因為平時我的自我感覺是蠻好的,因為我是老師,我的工作就是為人師表。這一發現讓我深深感到“日三省吾身”是多麼重要,更讓我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古訓是多麼的有道理!

這次,我們學習的道德模範分為五大類別: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見義勇為。通過學習我知道,這並不表示各個道德模範只在其所在的一個方面具有良好的素質,而是這個方面的事蹟最為突出。所謂道德模範應該是一個全面的模範,而不應該只是某一個方面的模範,否則就不能稱其為道德模範了。我們學習道德模範時,要全面的去學習,而不能只學習其某一個方面。

我們一方面用道德模範的事蹟去感學生,另一方面要發動人民學生向道德模範學習,我相信滴水可以穿石,道德的學習最終必將內化為行為,這樣,我們社會的道德滑坡現象就會得到改善!

先進模範事蹟7

幾場秋雨,洗去了夏日炎炎的煩躁,空氣裏瀰漫着豐收季節清新的芬芳。在這個充滿喜悦的收穫季節裏,我和藍建春老師有幸參加了在順德一中舉行的第三場“佛山優秀教師報告團報告會”。

報告團成員由以下人員組成:南海區大瀝鎮鹽步中心國小彭戈菲校長,高明一中李敏華副校長,順德振華國小李斌主任,佛山市實驗中學英語教師柴茂珍,禪城區石灣第一中學信息技術教師保安璞,南海區石門中學樑冠建老師。他們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介紹了自己在教書育人、鑽研業務等方面取得的驕人業績,將自己學習和工作中好的經驗,好的做法悉數傳授給全體與會老師。

他們崇高的人生追求,強烈的愛崗敬業意識、無私的奉獻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下面從兩個方面談一下本人學習優秀教師先進事蹟報告的心得體會:

一、立足本職,對學生獻出一片愛心。

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對於任何學生就是一個“愛”字。

我們不僅要懂得去愛,更要讓孩子感受到這份愛。實驗中學的柴茂珍老師用平實的語言為我們講述了她的教育故事。2010年柴老師收到要擔任西藏班班主任的消息,由於之前沒有接觸過西藏學生,在開學前的暑假她通過上網瞭解西藏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風土人情,通過朋友同事打聽學生的性格特點,拿到學生檔案後立即想辦法找規律記憶背誦每一位學生的名字。由於柴老師提前對學生做好了充分的瞭解,所以去車站接他們的時候,學生都覺得特別親切。有一位西藏班的學生做了幾天火車腳都腫了,柴老師親自去醫院帶回草藥幫他敷腳。平時柴老師特別關心學生的生活,經常給生病的學生煲湯,重大節日和孩子們一起過。她還經常邀請孩子們分批到家裏做客,平時和他們一起去購物。在孩子們最需要的時候,她總能給予他們最有效的幫助。因此,她又有了另一個名字,那就是“佛山媽媽”。愛總是能創造奇蹟的。2014年,她所帶的西藏班44名學生全部考入重點大學。

鹽步中心國小的彭戈菲校長也説:“要把孩子放在學校的正中央,學校會因為愛而煥發光彩。”

二、教師要追求專業化成長

高明一中的李校長説,要想在職業裏找到幸福感,就要走專業化成長的道路,讓自己不斷完善,不斷突破。

石灣中學的信息技術老師為我們講述了她的專業化成長曆程。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走上了講台成為了一名信息技術老師。多年來,她不斷鑽研,在專業化領域探尋適合學生髮展的特色課程。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數篇論文在各類報刊雜誌發表。讓孩子愛上鍵盤,愛上課堂。保老師在成就孩子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順德區振華國小的李主任,美術老師。是理想信念的堅守者,被譽為“揹着照相機的天使”。他飽含熱淚地為我們講述了他對夢想的執着追求。從98年起,李老師就開始了攝影教學的探索,讓攝影進課堂,自編教材。他用光和影為孩子呈現了一個最美的世界。他的學生多次登上了國際攝影大賽的舞台,他所在的學校也被評為“攝影特色學校”。2013年9月,他響應廣東省“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的號召,受順德區教育局派遣,前往河源市龍川縣赤光鎮浮下國小支教。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他先後籌集了15台數碼照相機,在浮下國小首先成立了美術、攝影興趣小組,開創山區攝影教學探索。15名攝影組成員堅持每天早晚進行訓練,用照相機觀察身邊的生活,記錄山村的美景。理想要用理想去喚醒,李老師用執着的信念為山區孩子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在追求專業化成長的路上並非一帆風順,在他們的身上,都有着一個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堅持。是堅持成就了他們的夢想,是堅持讓他們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之路上,順暢地前行。

先進模範事蹟8

勞模精神是什麼樣子的?你們又是如何理解的?在我理解中的勞模精神是勞動者的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革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和孜孜不倦的埋頭苦幹。

勞動者的這種精神讓我想到了國內著名橋樑設計專家人字形京張鐵路的設計者詹天佑先生,過去在海外的報紙上有一篇報道中説:“能在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出世呢”,但詹天佑他做到了,他不怕被嘲笑,白天他翻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無畏艱難險阻,並修建起京張鐵路,讓大家中華民族於世界之林的,正是這種追求卓越、艱苦奮鬥和孜孜不倦的創造精神。

勞模精神不只只不過存在大家的書本上和新聞中,更是存在大家的身邊,譬如和同學們朝夕相處的老師們。老師對學生的安全嚴格管理,事無鉅細,苦口婆心,為學生們的的課程設置安排殫精竭慮,並時不時的對學生們進行春風化雨般的深刻思想教育,對學生們的學習更是精益求精,如一個音符的錯誤、一個動作都不到位、一個作品的力度不夠、一個色彩都不均勻,一個讀音的不標準、一個教材書寫的不完美等等一些,這個老師都會細心地一個個糾正與輔導,其實老師不止是對學生的學習精益求精,而是對我們的需要更高,想要在自己崗位上盡職盡責,老師想把自己所會的全部教授給學生,這種兢兢業業、孜孜不倦的精益求精,不正是勞模精神嗎?

勞模的精神值得大家每一個人學習,大家常説,奮鬥的青春最漂亮,的確,大家最美的樣子就是在為達成夢想時的那種揮灑汗水、風雨兼程和堅韌無畏,大家在前進中要用勤奮和自信之勞動精神築造無悔的生活!

先進模範事蹟9

蒙曼説,有時年輕人對美的追求,可以上升到人生的奉獻,這是讓人意外,讓人感動,又讓人覺得有希望的一件事。

無論是作為鄉鎮幹部,還是扶貧幹部,張小娟始終站在服務羣眾的最前沿,她總是能設身處地為羣眾着想,勤勤懇懇為羣眾服務,她成了羣眾最知心的朋友,受到廣大幹部羣眾的好評,樹立了新時代基層青年的工作典範,在平凡的生活中把美麗化作了甘甜。

“小娟的意外犧牲令人痛心,而無私奉獻一直符合她的人生軌跡。”蒙曼在接受《中國青年》記者採訪時説,張小娟熱愛家鄉,並對集體有貢獻的熱情。此外,中央民族大學立校的初衷是為了服務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一代代學生踐行着立校時的理想,在人生面臨選擇時回到家鄉建設,張小娟也不例外。“小娟工作後入了黨,她將青春和生命奉獻給了民族地區,奉獻給了扶貧事業,是新時代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直接體現和黨員榜樣,作為老師,我心裏充滿了敬意。”

“我們那個理應獲得幸福的藏族姑娘,為了藏區更多人的幸福遇難了,我為她哀悼,更向她致敬!”蒙曼在朋友圈悲傷地寫道。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研三學生李章權對《中國青年》記者表示,“學姐奮戰在脱貧攻堅的第一線,在基層工作一干就十年,對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是我們青年一代的榜樣,我為有這樣的學姐感到自豪,我會向她一樣去服務基層,用自己的所學幫助家鄉脱貧,她是我前進的不竭動力。”

“很難過以這種方式瞭解到張小娟學姐為扶貧工作所做的貢獻。她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回報家鄉的熱忱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這種精神貫穿着她工作過程中的每一刻。我在悲傷的同時,也提醒自己更應該勇於投身實踐,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和生活,用這種方式更好地記住她,記住她是我們的師姐,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中央民族大學2017級歷史文化學院李羽謙説。

張小娟好似山間的格桑花,經歷着風吹日曬,堅守着困苦的山崖。即使香氣註定要隨風飄散,即便花瓣兒最終會零落成泥巴,但她在青春的年紀默默地在藏鄉綻放,為這片貧瘠的土地奔向小康留下了希望的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