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範文(精選6篇)

熱點2.33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吧,事蹟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後進的作用。事蹟到底怎麼擬定才正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範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範文(精選6篇)

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1

王連,1966年出生在右玉縣高家堡鄉宋官屯村一個貧窮的家庭裏,家有兄妹7人,她排行老四。少年時因為體育非常好,10歲就選上田徑運動員,14歲被評為省三好生,15歲那年,全縣實行包產到户,因其父親重病在身,不能務農,三個姐姐都出嫁,她就輟學回家,扛起家庭重擔,一邊幹活,一邊懷念幸福的校園生活,因為她想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想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才,但當時因為家庭原因,她告別了心愛的校園,從此放棄心中理想。

20歲時,經人介紹與高家堡鄉小屯村農民徐秀成結為夫妻,兩個人一邊幹農活,一邊想如何能走出貧窮,創出一條發家致富的道路。1992年,夫妻二人帶着三個孩子來到縣城打工,夏天的時候丈夫做技工,她揹着孩子做壯工;冬天,天氣冷了,她就開始賣瓜子、蔬菜、水果。過了小雪,就開始收購牛羊皮,販往河北唐縣等地。她夫妻二人靠着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用7年的時間,一共攢了6萬元積蓄。1999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街上貼的“退耕還林、大力發展畜牧業”的標語,她們夫妻二人商量着用積蓄共買了80頭生產母牛,從此走上了養殖生涯的道路。因為沒有圈舍,她白天放牧,晚上和丈夫輪流看牛。整整度過了三年時間,2003年,通過借高利貸在南移民村建起5畝大場地,為了節省飼草飼料,每年開春,她和孩子們把牛趕到沒有人煙的地方放牛,早上五點背上乾糧,帶上水壺,晚上9點再回到住的土窯周圍,不管刮多大的暴風雨,每天和牛在一起,整整度過了16個春秋,就靠着這樣吃苦耐勞的精神,王連得到右玉縣領導的讚揚和老百姓的信賴,她被選為兩屆縣人大代表,多次獲得市、縣“勞動模範”、“三八紅旗手”和省“脱貧致富的領頭雁”、“經濟人資格證”等。

歷經坎坷,不忘初心壯大養殖規模

從最初的80頭牛生產母牛,在2008年發展到300多頭,她們全家人高興的無法形容。2008年5月,註冊資金120萬成立了合作社。因圈舍擁擠,秋天在徐村南灘又建起佔地面積100畝,4000多平米圈舍,憑藉她們的養牛技術和母牛的繁殖能力,2012年發展到800多頭牛,安排本村及周邊貧困村貧困人員和閒散30多人。2012年秋天開始,又擴建圈舍5000多平米,冬天800多頭牛需要大量的時草時料,因資金不足,擴建圈舍靠貸高利貸建設,透支200多萬,建起新的圈舍。合作社的不斷壯大,得到上級的充分肯定,在2013年被評為“朔州市第十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13年4月,她的兒子因小時候得過肺膿腫,因多次感冒咳嗽咳斷了毛細血管,在北京重病監護室住了40多天,花費了50多萬,又因風大刮斷牛場的電線,連電三次打死30多頭牛,大車撞到牛羣裏連傷帶死15頭牛,五號病突然來臨,死了600多頭豬,小牛犢30多頭,大牛50多頭,在山上放牛因大暴雨摔死20多頭,買回100多頭快要出欄的育肥牛,受到了五號病的影響,又餵了8個月才出的欄,連利息帶時草時料整整賠了70萬。面對艱難險阻,她們靠着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終於挺了過來。近幾年合作社的高利貸基本已經還完,信用社的貸款因為無法償還利息,把牛場和住房房本全部抵押。2017年,合作社加大註冊資金,達到1600萬。目前現存欄肉牛70多頭,繁殖母牛80多頭,肉羊1500只,繁殖母羊300只,種燕麥草1000多畝,玉米草100多畝,黃芥、苦蕎、高粱1000多畝。牛羊糞便上在地裏,種草,雜糧,既保護了生態環境,育肥土壤,提高了飼草、雜糧的產量,成為右玉縣種植、綠色循環養殖牧廠。

帶貧致富,勇當鄉村領頭雁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創業19年來,她經歷了無人受過的艱心,無人受過的困難,她不忘初心、堅持創新,雖然困難重重,但沒有影響到她帶動周邊婦女大力發展養殖種植的信心,反而更是起到了鼓足他們創業和脱貧致富的作用。其中,多多養牛合作社被朔州市婦女聯合會評為“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並積極發揮現代科技示範作用,在帶動周邊農村婦女增收致富起了很好的效果。

養殖場在新技術、新品種、新設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生產經營效益良好,並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在同行業處於領先地位,並對廣大農村婦女進行了各類培訓6期,學員都已掌握養牛、養羊等科學技術,成為了熟練的養殖、種植能手,在19年的創業發展中,共帶動了560多户農户發展養殖業和種殖業,增加了他們的副業收入,個個都高興的合不上嘴,合作社還積極申請了貸款和縣裏的有關輔助資金,不斷提高基地、養殖、種殖、加工、培訓、示範作用,帶動更多的農户發家致富奔小康,為實現中國夢做出她們的貢獻。

激流勇進,發展自身服務社會

從2018年到2020年,全縣肉牛、飼養量達20萬頭,肉羊飼養量達100萬隻,土地資源豐富,牧坡廣闊,發展養殖業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建設上規模、上檔次的養殖場,以龍頭企業帶動千家萬户分散的家庭牧場,以高科技含量和優良的牲畜品種及機械化的養殖取代傳統落後的餵養方法。這樣才能將畜牧業產品打到省外,衝出國門,走向世界。

通過第十二期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的培訓學習,王連在種植經營管理上更是受益匪淺,下一步她決定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向生態羊生產鏈發展,政府對養殖户有些優惠政策和扶持,更是鼓足了擴大養殖規模的勇氣。計劃新擴建羊舍20000平米,購優種母羊2000只,肉羊1600只,建屠宰車間300平米,吸收閒散勞力50多名,把她場的牛羊發展成為綠色無公害肉類,屠宰、加工、分類打入全省各個超市,成為右玉縣一個強大的支柱產業,為建設生態好產業優人民富的美麗右玉作出新的貢獻。

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2

哈斯巴嘎那,男,蒙古族,生於1979年,中專學歷。現為烏審旗烏審召鎮烏審召嘎查嘎查長,他是烏審召鎮青年致富帶頭人,也是人民羣眾的好公僕。

哈斯巴嘎那出生於烏審召鎮烏審召嘎查一户普通的牧民家庭,父親早逝,母親一個人拉扯着兄弟姐妹五人,家境苦困,為了供弟弟妹妹上學,他早早的輟學,成為了家裏的頂樑柱。當時的生活環境非常的惡劣,沒有路,到處都是一望無垠的沙漠,去烏審召嘎查得趕一天的馬車。當時家裏的所有財產就是100來頭羊、兩個拉車的馬,及一個馬車。經濟來源只有100來頭羊的羊毛,每隻羊產毛4-6斤,每斤毛3-5元,一年下來才2千多元。他深知這樣的生活,貧寒交迫,甚至會更加困窘。1994年冬天人工挖了一口石頭井,第二年春天人工開了幾畝水澆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飼料水澆地並逐年增加其規模,到2001年水澆地面積達到了100畝,並打了口機井。自己有了飼料地後,他經過認真的考慮,率先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進口良種種公羊,發展細毛羊改良。建立了配種站,人工配種,提高了受孕率。經過10年的.努力打造了鄂爾多斯細羊毛品牌,經過改良每隻羊產毛達到10-14斤,每斤羊毛15-18元,每隻羊每年達到了150-200元。哈斯巴嘎那在自己致富的同時,沒有忘記為鄉親們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本嘎查及外嘎查的養殖户來求他幫忙,他總是很熱心地幫助他們,無償提供技術諮詢和養殖書籍。幾年來,共為羣眾講解技術問題近百次,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務四十多次,無償提供養殖書籍二十多本,帶動了周圍1000户提高養殖業經濟效益,以達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他是一個有責任心,懂得感恩的人。日子越過越好後,他主動積極參加鎮村各項活動,2009年至今,從小隊長升到了嘎查長。在工作中,他一直本着吃苦耐勞、恪盡職守、愛崗敬業、任勞任怨的宗旨,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的奉獻着自己的青春和熱情,積極爭取水澆地設施、農牧業機械化、危房改造、農網改造等項目,有效改善了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對待村民,他總是熱心誠懇,同時遇到困難,他總是積極伸出援手。一直以來,他與村民相處甚是融洽,深得嘎查人民信任,被大家當作知心人,貼心人,誰碰到困難都願意找他傾訴,讓他幫忙解決。他一直勤勤懇懇的為嘎查工作默默奉獻,先後多次獲得了各種旗、鎮級獎勵和榮譽。

2014年針對羊肉羊毛開始跌價,養殖為生的農牧民開始沒有收入,2016年8月開始,他帶動嘎查10家先進户去通遼、興安盟等地進行考察學習,瞭解了良種黑康哥蘇基礎母牛合作社的經營模式,並學習了養殖技術及銷售技術。目前這10户人家都決定引進黑康哥蘇基礎母牛進行養殖並簽訂了協議起步發展肉牛養殖業。籌資建成標準化棚圈500平方米,飼草地600畝,50平方米貯草房一間,各種設施設備齊全。

他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牧民,但是他的想法和幹勁卻是不平凡,他靠自己的雙手創業致富,也為其它的創業青年開創了一條致富道路,是烏審召鎮創業的典型,是青年學習的榜樣

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3

王女留,女,漢,1962年9月8日出生於烏審旗烏審召鎮巴汗淖爾村五社。王女留和劉雲山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她們夫妻兩人勤勞、能幹,用現在流行的詞來形容是村內的“土豪”。她們夫妻二人在村裏最先搞起養殖,在規模化養殖或家庭農場等領域都是率先的。從2005年開始她一心投入種養殖,在原來的一百多隻羊的基礎上現已發展到三百多隻。2013年她同村內四户村民一起註冊了養殖專業合作社,開始走上了專業養殖的道路。2014年她成為村內現代養羊示範户,建起了標準化養殖棚圈和飼草種植基地。在她的帶動下無數村民都看到了種養殖的甜頭,紛紛開始發展種養殖。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一大截。

2010年全村推行“四權四制”,經過村民推選劉雲山成為村民代表,2012年再次成為村民代表並當選為小隊長。她丈夫的這些榮譽離不開她的為這個家庭和對村民的付出。王女留就是這樣一個在默默地、平凡的農村婦女,但她心裏裝的是不僅僅是家庭的致富更為重要的是全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婦女們的思想轉變。有這樣的半邊天的支持下劉雲山的工作越做越順,2015年村“兩委”換屆選舉中再次當選為小隊長、成為村民監督委員會主任和理財小組成員,這些都離不開王女留女士的默默付出。

王女留家教嚴明,平時教育子女非常嚴格,特別是當她的生活變得富裕起來她總是提醒丈夫和兒女為人更加謙和,不要覺得自己有多麼了不起,本本分分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兒。“沒有勤辛的付出、沒有豐盛的收成,沒有誠信的相處、沒有真心的回報”這是王女留女士的口頭禪,並不但自己做到了也要求子女做到。

王女留和丈夫劉雲山就是這樣一個雖默默無聞但非默默無聞的夫妻,在巴汗淖爾村家喻户曉的模範家庭。在村裏她們是每個家庭的楷模。

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4

我叫金麗花,烏審召鎮巴音陶勒蓋嘎查巴音陶勒蓋牧業社牧民,今年46歲。我的家庭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也是一個幸福的六口之家,有一個疼我愛我的丈夫,兩個可愛孝順的兒子,還有兩位70多歲慈祥和藹的公公婆婆。我們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只是一個平凡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是我們全家人遵紀守法,互敬互愛,積極進取、勤勞致富、樂於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互敬互愛,家庭和睦

互敬互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我與丈夫二十多年來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幫助。我們認為,只要互相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物,思考問題,那沒有什麼事情是解決不了的。在我們家裏,我的丈夫平時更多忙於家外的事情,家裏大部分事情無暇顧及,為了不讓他被家中事務分心,我主動承擔了照看做家務、種菜等很多事情,家裏操持得有條不紊,我努力做好丈夫的賢內助,更要做好他勤勞工作的堅強後盾。在我的這個家庭裏,雖然各自的性格、文化、志趣有所差異,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衝突,大家能互相體諒,寬容謙讓,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關愛的文明家風。

二、孝敬父母、傳承美德

與丈夫結婚以來,一直沒有與公公、婆婆分家,與他們一起吃住,人們常説:婆婆和媳婦的關係不好處,就像鍋和勺,沒有不叮叮噹噹響的。但我覺得,只要真心實意待公公,婆婆,像親閨女一樣孝順他們,就沒有處不好的婆媳關係。多年來,我學會了婆婆勤儉持家、勤勞致富的優良作風,“娶個兒媳,就是我多了個閨女”這是婆婆時常對人們説起也是讓我引以自豪的話。公公年邁,身體也不好,漸漸的脾氣也很暴躁,時常亂髮脾氣,我有時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老人年邁,身體也不好,我就不那麼委屈了,反而覺得要更加的關心老人,陪老人説話,因為我想人都有老的時候,照顧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我們做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要為我的子女樹立典範,將孝文化傳承下去。

三、鄰里和睦,積極進取

真心待人是我們全家的處事態度,我們一家人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的時候,我們都熱心幫助。我們一家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創造美麗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的行為也得到了鄰里之間的廣泛認可,我曾多次被評為“優秀三八紅旗手”和“先進婦女”的榮譽稱號。

四、崇尚環保,勤儉持家

我們的家庭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我們注重美化環境,強化環保意識,從不亂扔垃圾,這些意識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併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還積極進行植樹造林,為家庭創造了一個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為建設“綠色烏審”貢獻自己的力量。

五、愛國守法,廉潔奉公

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們家庭中每一位成員一直堅守的信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能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只有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家才會更温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社會也才會更美麗和諧。

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5

一個人做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同樣,一個人充滿愛心不難,難的是把愛心傳遞給他人,讓他人享受愛的正能量。

在布日都有這樣一個女同志,她靚麗聰明,身體健康,照顧一家人的起居飲食,為人民服務,家人交口稱讚;與鄰里和睦相處,熱心助人,事蹟有口皆碑;孝敬公婆,盡善盡孝,對待家人,無微不至,有目共睹。她,就是為人和藹可親、辦事熱心的烏雲花同志,她被布日都稱為美女能人。丈夫是嘎查村裏的大夫,每天忙於牧民的身體的病情,沒有時間照顧家裏,家裏所有的責任都落在烏雲花的身上。

把家裏家外照顧的有條不紊,而且把店鋪(烏雲花民族商店)打理的井井有條。真是我們女人的好榜樣。

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6

浩勒報吉村的郭琴翠是一個通情達理、持家有道、愛護晚輩、團結鄰里、婆媳關係相處融洽、鄰里公認的好婆婆。她有着傳統婦女的純樸和善良,她用自己全身心的愛讓這個家庭始終保持着一種祥和温馨的氣氛。

她平時很注重節儉,從不浪費一點糧食,也深知掙錢不容易,從不亂花一分錢,不僅自己如此,也教育自己的兒子兒媳也要這樣做。他們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體諒,家裏有什麼事情都互相商量,共同解決,平凡的點點滴滴卻無不展現一個好婆婆的形象。

人們常説做個好婆婆難,但是她卻認為做個好婆婆不難,只要不把兒媳當外人,用心疼愛,真心包容,家庭就會和諧美滿,兒子和兒媳剛從外地回來的時候,她鼓勵和支持他們,家裏的活都承擔下來,讓他們專心學習,用兒媳的話説:只因婆婆當初的鼓勵和支持才有他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兒子兒媳偶爾發生矛盾了,她從不偏袒兒子,等雙方心平氣和後,再問原因,談心、解疙瘩。她總説,媳婦雖説不是親骨肉,但她是背井離鄉來到這裏要和兒子過一輩子的人,就應當自己的女兒去處。

她還常説,媳婦邁進咱家的門就是咱家的人,她説,孩子們大了都有自己的日子要過,我不缺胳膊不缺腿的,趁現在自己還能自食其力,多幹一天是一天,多幹一點是一點,只要能動彈,就不要耽誤他們的日子,村民都説郭琴翠是個好婆婆,在兒媳的眼裏婆婆也是一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