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婦代會主任先進事蹟

熱點2.36W
婦代會主任先進事蹟1

位於xx市xx鎮北部的慈母山下,xx河邊,她的事蹟在傳頌。

婦代會主任先進事蹟

xx,女,高中畢業,中共黨員,xx鎮後xx村人,23個春秋冬夏,她一如既往地踐行着自己的人生誓言和鍾愛的事業,始終把育齡婦女的冷暖與疾苦牢記在懷,把計生國策掛在心間,並努力付諸實施,為全鎮、全市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被羣眾譽為“貼心人”,光榮當選xx市人大代表、市婦聯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黨和政府也給予她諸多榮譽:xx市“三八”紅旗手,xx市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個人,市、鎮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婦女幹部、巾幗建功創業能手……

巾幗何須讓鬚眉

梅花香自苦寒來

xx注重從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做好計生工作,以理服人,講求人性化,許多棘手的難題由此得以迎刃而解。每年的深正大月,是她最忙活的時候,因為她明白這時村裏的人大都閒着,她要抓住時機搞好“國策”宣傳,並藉機掌握一些育齡婦女的“蛛絲馬跡”。有一次,她在服務期間,發現本村一名本該在家伺候客人的育齡婦女沒在家,其丈夫王永剛説是到外地走親戚去啦!細心的xx便每天到其家中探視,但數天後仍不見永剛妻子的蹤影,xx頓感問題的嚴重,她經多方打聽後得知該婦女生一胎後又計劃外懷孕了,並前往濰坊的親戚家中,計劃生下小孩後再回來。這可萬萬不行,xx急了,立即上門做王永剛的工作,可永剛死活不承認妻子躲計劃生育一事,繼而緊鎖大門不見了人影。xx在與村兩委領導緊急協商後,決定由她親自前往濰坊做永剛妻子的思想工作。動之一情,曉之一理,幾天的朝夕相處,永剛妻承認懷孕一事,但表示只要全家人都同意,她就回家實施手術,並跟着xx回到了後xx村。一不做,二不休,xx開始做其丈夫、父母和婆婆的工作,對她們講只生一個孩子的好處和計劃外生育的害處,還例舉了許許多多少生快富的身邊事例。幾番和風細雨,利害關係下來,王某一家人的工作終於做通了……

婦代會主任先進事蹟2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叫,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有了責任,平凡亦能孕育璀璨》。

在這裏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個普普通通農村女共產黨員的故事。她叫劉美喜,是我鎮早谷村的一名村婦代會主任兼計生專幹。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她以滿腔的熱情,堅強的毅力在農村這片熱土上耕耘着,作為一名平凡的村幹部,她以高度的責任心,任勞任怨,默默無聞的履行自己的職責。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認為,工作就意味着完成自己的份內事,然後心安理得地拿自己那份薪水。但是,工作也是個人對社會的一份責任。責任,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核心。從劉美喜同志身上,能充分證明這一點。

眾所周知,計劃生育是天下第一難事。她剛接手時,早谷村計劃生育工作是雀塘鎮的黃牌村,工作停滯不前,尤其是幾個應結紮的“釘子户”,令前幾任專幹都焦頭爛額。上任伊始,她大刀闊斧,敢抓敢管,首先就去拔“釘子”,一而再、再而三地上門做“釘子户”的思想工作,宣傳計劃生育政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怕受氣、受辱、受威脅,不怕走破腳皮,磨破嘴皮,一次、二次、三次……幾十次的風裏來、雨裏去,最終“釘子户”們被她這種執着的精神所感動,愉快地做了結紮手術。當有人問起她:“這樣做犯得着嗎?”她笑了笑:“這是我的職責啊!”“釘子户”摘除了,其他觀望的結紮對象都自覺自願的做了結紮手術,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徹底扭轉早谷村計劃生育長期落後的局面,得到了縣裏、鎮裏多方的肯定和表揚。

雖説村婦代會主任在有些人看來只不過是個芝麻點大的官,但一提到劉美喜,該村左鄰右舍的人無不交口稱讚。家庭和睦、鄰里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農村裏的一些糾紛往往是家長裏短、雞毛蒜皮的小事,但不及時解決,會影響社會穩定。俗話説:“清官難斷家務事”,而身為婦女主任,劉美喜經常奔波於這些“家務事”之中。一次,村裏有對夫妻因兩口子打架、婆媳爭吵,鬧着要離婚,妻子一氣之下去了孃家。眼看一個好端端的家就要在吵鬧中瀕臨破裂。為此,她不辭辛苦,一次又一次地找男女雙方瞭解情況,多次奔波往返女方孃家婆家做思想工作,最終經十餘天的努力,解開了這個家庭三方面的疙瘩。類似這樣的糾紛,她每年都要處理幾十上百起。然而,儘管是些“家務事”,調處起來也頗費周折,麻煩不少,其間的酸甜苦辣難以細數,甚至連累家人受了不少的窩囊氣。對此,丈夫不支持,兒子難理解,公婆常抱怨。可她總是淡定地説:“費力不討好的事總得有人去做,我是婦女主任,我不去做誰去做呢?這是我的職責!”這種淡定讓我們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

大家都知道低保是政策錢,保命錢,也是千百雙眼睛緊盯着的敏感錢。儘管她公公婆婆都有80多歲了,且公公早已雙目失明,完全符合申請低保條件,但至從未領過低保。對此,公公婆婆都很不理解,與她鬧了很多次彆扭。她總是耐心地跟父母解釋:“我是村幹部,又是共產黨員,村裏還有更需要低保的人,我不讓出來,難道眼睜睜地看着他們吃苦受窮,於心何忍?況且,我們家條件雖不算好,但有沒有低保,我們夫婦都不會讓您二老吃苦的。”每次公公婆婆都苦笑着搖搖頭:“媳婦太傻了!”看,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胸懷和責任!

她那常年在外面包工的丈夫,多次要求她到工地打點小工,但一想到鎮村領導和同志們的再三囑吒,想着老百姓的信任與期盼,她毅然做通丈夫的思想工作,堅持的留在村裏。很多時候,劉美喜也多麼希望自己能像村裏許許多多姐妹那樣,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家庭主婦,做一個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啊!可是早谷村需要她,姐妹們需要她,老百姓需要她——那更是一份無法推卸的責任和難以割捨的牽掛啊!帶着對家人的歉疚,帶着對羣眾的情義,劉美喜同志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奉獻着自己的青春,履行着自己的職責。

親愛的朋友們,劉美喜同志只是新時期千萬個基層女黨員中十分平凡的一位。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有的只是一種服務百姓的承諾和對工作負責的態度,有的只是共產黨人無比高尚的情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正是這樣的承諾和態度,奏響了時代的主旋律,促進了和諧社會的科學發展;正是這樣的情懷和精神,像一道亮麗的彩虹,為人民羣眾撐起了一片明朗的天空!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形象,懂得了怎樣做一名合格的黨員,懂得有了責任,平凡亦能孕育璀璨的道理。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婦代會主任先進事蹟3

各位領導、姐妹們:

我叫,今年47歲,是村婦代會主任兼村兩委成員。今天能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交流,我倍感榮幸。下面,我將我的一些工作和心得體會向大家彙報一下,請各位領導和姐妹們批評指正。

一提起我們村,方圓百里那可是小有名氣,全村户户種大棚,而且全是清一色的黃瓜,一個大棚一年收入近2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黃瓜生產專業村。這個村在20多年前可不是這樣的,那時候可窮得叮噹響。

我是1981年嫁到村的,當時擔任該村的國小教師,我教的兩個班在全鎮46個村中名列前茅,贏得了全鎮教師和家長的讚賞和信任。我也信心百倍的要把這工作幹好。

1982年,隨着可愛的兒子的出生,使我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嚮往。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兒子9歲那年眼睛突然失明,我和愛人帶着孩子跑五蓮、去濰坊、到濟南,踏上了漫長的求醫治病路,這一治,就是整整兩年,兩年中,我頂着沉重的打擊挑起了家務和農活的全部重擔,我的愛人則帶着孩子走遍了縣醫院和附近幾乎是所有的地、市級醫院,可就是看不到明顯的療效,老天不負有心人,最後兩次往返北京,才終於治好了孩子的病。為此,我們耗盡了家中的全部積蓄,另外又欠下了5000元的饑荒。面對繁重的債務和一連串沉重的打擊,我絕望過,甚至想到了自殺。

當時的老婦代會主任聽説我的情況後,多次找我談心、做思想工作,還組織廣大婦女幫助我。是婦代會救了我,我下決心從頭幹起,這年,我和丈夫承包了村裏8畝地,在保證口糧的前提下,擴大了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另外又飼養了1頭母豬,我虛心向有養豬經驗的農户請教,到縣上買了書籍,認真研讀,母豬的餵養、防疫、配種都依據科學方法進行,經過精心飼養,母豬第二年就落了一窩10頭小豬。蒼天不負有心人,這一年我們的生活有了起色,我又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於是我又開始嘗試發展茶葉、蔬菜等高產高效的作物。

1985年,在村裏幹部羣眾的一致推舉下,我擔任了村裏的婦代會主任,為了不辜負羣眾和廣大婦女對我的信任,多年來,我起早貪黑把村計劃生育等工作做得井井有條,得到了鎮計生委和村兩委的一致好評。這時,我心裏又着急了,因為我們這些村的老少爺們,多年了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伺弄幾畝土地,沒有一項致富的產業,特別是廣大婦女更是小打小鬧養點雞鴨、勾點花什麼的,賺個零花錢。

恰在這時,村裏響應鎮黨委政府的號召,制訂了優惠政策,劃出了最好的土地,發動羣眾建冬暖式大棚,並從外地請來了蔬菜技術專家,但當時的羣眾並不理解,他們認為建冬暖式大棚投資大,萬一虧了怕擔不起風險,所以儘管幹部苦口婆心做工作,細緻地講道理、擺例子,響應者寥寥。

這時候,我看到了一絲希望,“心動不如行動”,主動做好了我丈夫的思想工作,贏得了丈夫的支持,率先報名建起了一個冬暖式大棚。我到外地買來了有關蔬菜種植方面的科技書籍,沒白天沒黑夜的潛心學習,按照書本上的理論大膽探索實踐,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就虛心向請來的師傅請教,不到一年時間,不但揭簾、蓋簾、噴藥、施肥等體力活我幹得得心應手,連點花、疏秧、施肥、病蟲害防治等蔬菜管理技術我也能樣樣精通,摸透了各種蔬菜適宜的温度、濕度和各種病情網適用農藥。辛勤的汗水終於得到了回報,看着我的大棚蔬菜喜人的長勢,我心裏別提多高興了,就連幹活嘴裏都哼着歌兒。第一年,我的大棚就換了4000元錢。

有了好的開端,我的幹勁更大了。在科技種植保證蔬菜質量的基礎上,我還廣泛蒐集信息,及時瞭解市場行情,根據市場變化不斷更換蔬菜品種和種類,既調劑了茬口,又做到了上市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幾年下來,我不僅還清了債務,而且蓋了南屋、裝潢了堂屋,購置了農用車,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

我知道“一花獨放不是春”,作為一個婦代會主任,我不能只顧自己致富,看到鄉親們看在眼裏饞在心上的樣子,我就就瞅準時機就走東門串西門,及時鼓動他們建大棚,在我鼓勵和幫助下,全村又有20名婦女建起大棚。到現在,我們村共有190多名婦女從事大棚菜生產,大棚菜生成了我們村裏的主要致富項目。

大棚是發展起來了,可是隨着蔬菜大棚的不斷增多,由於技術等原因,很多種植户的.生產效益較低,我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及時與農技站的技術人員取得聯繫,多次從外地請來老師,辦了多期培訓班,按照蔬菜生長的不同季節,分期分批地對婦女進行科技培訓,我自己抽空就到各家大棚轉轉,幫助她們提前發現問題,解答她們的技術疑難,對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及時提醒,遇到自己也不會的問題就幫他們請來老師。

由於忙於四處傳經,我自己家大棚的活大部分都讓丈夫幹了,直到現在他還經常開玩笑的説我“不務正業”,可是我知道我幫助全村婦女致富,務的才是一個婦代會主任真正的正業!

可就是這樣,大棚菜種植效益也沒有大幅度的增加,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我恍然大悟。那是隨鎮裏組織的一次外出參觀,我看到院西的農户種植的全是西葫蘆一個品種,鋪天蓋地的一片。參觀中我知道了農業專業協會的作用,知道了什麼是產業化經營。

回來後,我積極爭取,在鎮婦聯的支持幫助下,借鑑外地經驗,組織成立了婦女蔬菜專業技術協會。協會成立之初,僅有本村的多名種菜婦女參加,我就召集她們不定期的聚到一起,交流蔬菜生產情況,探討各種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解決技術難題,率先嚐試先進技術,成功後再在羣眾中推廣普及。在協會全體會員的共同努力下,婦女們的科技種菜水平不斷提高,經濟效益越來越好,越來越好的效益吸引了附近的丹土村、張家莊村這兩個蔬菜種植專業村的婦女羣眾,她們紛紛要求入會,並提出三個村聯合成立一個蔬菜專業技術協會的建議。我覺得這個建議非常適應農村婦女學科技、用科技、聯合闖市場的需要,於是就將情況向鎮婦聯反映,並提出了聯合成立協會的具體方案,1999年12月1日,三個村聯合的涉及黃瓜、西紅柿兩個品種的蔬菜專業技術協會終於正式成立了。協會由、丹土、張家莊三個村的60多名文化素質高、種菜經驗豐富的女能手組成,定期召開會議、舉辦婦女科技培訓班,培訓內容包括技術要點、市場行情等;協會還組織女能手與貧困婦女結成幫扶對子,制定了具體的幫扶措施和計劃、目標。協會的成立和運作使得三個村的婦女人人懂技術、人人有致富項目、大膽探索,勇於實踐,增強了婦女發家致富的能力。如今,像丹土村婦女徐衍美,緊跟市場行情確定種植品種,年年收入2萬元以上的婦女羣眾比比皆是。在瞭解了市場和多方考察聽取意見後,我感覺到時機成熟了,決定動員婦女走綠色蔬菜和產業化生產之路,抱起團來打市場。我們請來了蔬菜種植專家,在專家和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對我們村的土壤、種植傳統等情況進行分析,當時村有65%以上的大棚是黃瓜,而丹土村、張家莊村有種西紅柿的傳統,於是,我首先擺事實、講道理,統一了協會會員的思想,又讓她們分頭行動做甚好婦女的工作,集全村的力量搞一個品種的生產,並統一使用有機肥,杜絕一切有害農藥,實現綠色蔬菜的集約化發展。當時許多種植户不理解,有的説我多管閒事,有的不願多投資、多費力,有的種植別的習慣了,不願意轉產黃瓜,也有的是怕都生產一個品種賣不出去,當時説什麼的都有,我就耐心的説服教育,苦口婆心的勸,積極尋找一些市場信息給他們看,還組織帶領了部分婦女到院西等鄉鎮參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