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吊腳樓精選散文

文學3.73K

在湘江與資江交匯流入洞庭湖的江邊,有一個名叫臨資口的千年古鎮。該鎮全是由一半建在江水中,一半建在堤岸上的吊腳樓組成。兩三百棟水與樓一色,天與人合一,古色古香的吊腳樓連成一片,近看像一艘雕龍繪鳳,一眼難以望到頭尾的木船停靠在江岸;遠看似一條長長的彩龍在江邊搖頭擺尾般地遊弋與嬉水。

吊腳樓精選散文

清晨,一輪紅日從清澈的江水中冉冉升起,江面波光粼粼,霧靄氤氲,此時的吊腳樓靜若處子,形如粉黛,仿若天際間投下的一處海市蜃樓;夜幕初降,江面漁火點點,漁歌悠揚,繁星倒掛,新月如鈎……如此映襯下的吊腳樓則宛若一首流動的音符,混合着月光曲、漁光曲、炊煙曲、搖籃曲,還有簰鼓調、櫓歌調、杵衣調、情歌調、花鼓調……淡然緩緩而又深沉凝重地吟唱着,餘音裊裊,千年不絕。

臨資口古鎮始建於東晉時期,居民多以打漁擺渡為生,開始只是一片祖先們用於捕魚小憩或晾曬漁網的地方。鄉親們在臨江堤外的江中豎起幾根木樁或石柱,再在上面用樹皮和茅草當蓋,作為臨時的居所。後來,隨着古鎮人口日增(多時達到三千多人),江中舟帆日盛,鄉親們便模仿打造大型座船的方法像建造祖屋一般,將吊腳樓精心建成了一片永久性的建築了。一幢幢一棟棟你擠着我、我靠着你,手握着手、肩並着肩、頭連着頭的吊腳樓,時刻彰顯着水鄉人們團結互助的精神風貌,以及與大自然既和諧共處又頑強拼搏的不屈不撓的意志……總之,每次走近,其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深厚的歷史氣息總是撲面而來,讓人流連忘返,如痴如醉。

吊腳樓臨江而立,依岸而築。年少的我曾多次目睹鄉親們精心建造吊腳樓的情形:只見他們先是把水桶般粗的長杉木或百年柞木樹幹用斧頭將底部削尖,由船載入江邊,再用榔頭或石夯合力錘擊,將長木鍥入江中,然後是眾人合力豎木架、裝排柵、安窗户、鋪板壁、釘椽角、蓋屋瓦……採用的均是排扇結構、雕花格窗、木欄扶手、飛檐翹首、走馬轉角……木樑和木架之間均由鐵鑿打眼,用特製的榫頭連接,整棟樓亭不用一顆鐵釘。初見一樓,似乎有些歪歪斜斜、晃晃蕩蕩,但一排排相互連在一起則有如千年古城般的堅固與巍峨。走在吊腳樓前那條用整塊整塊的麻石鋪就的古道上,聞着街道兩旁飄逸的.炸薯片、炸臭豆腐,烹油條、烹油餅,烤地瓜、烤土豆的香味;不經意間看着從樓亭間進進出出,美輪美奐,扭腰擺臂的漁姑少婦;聽着從江邊飄來的陣陣情歌漁曲,還有從擺渡船及放簰筏上傳來的吱吱呀呀、梆梆嗵嗵的簰鼓櫓聲……不由讓人放慢腳步,舒綬心緒,頓釋一切喧囂與浮華。

水鄉的吊腳樓離水面一般只有三至四屋。一樓叫火堂,也稱堂屋,門楣雕龍繪鳳,樑柱刻鳥畫魚;堂中的內牆邊均設有一火塘,內置三角鐵架,作煮飯、炒菜、熱水之用;火灶頂部則懸吊着一排鐵架,上面掛滿了經炭火長期熏製烘烤的臘魚臘肉、臘雞臘鴨以及豬血豆腐、筍乾野味等食物;二樓、三樓為正屋,供家人起居;樓頂一層為閣樓,乃一家之中待嫁姑娘的閨房。其間尤以臨江寬大窗户的雕繪尤為精緻,有的在上面雕有荷花蘭草、牡丹杜鵑,有的則繪有鴛鴦戲水、玉鳳求凰等圖案;四周的木板牆壁上則掛滿了姑娘們自己精心編織的花衣彩裙和傳統的湘繡;花窗兩端用特製的木棍自由撐起,在臨江的上空有如開啟一把芳香四溢的花傘。姑娘們在閣樓的閨房中或刺繡、或編制漁網、或梳粧打扮,遇上龍舟競渡或漁曲情歌對唱,閣樓上的姑娘便會不顧羞澀地從花窗間伸出大半個身子,邊縱情對唱,邊將留有自己記號的繡球拋向舟中的如意郎君……此時樓角風鈴叮噹,情歌此起彼伏,歡歌笑語聲攪碎滿條江水。——“吊腳樓上美人多,一天到晚唱情歌;哪天你從樓下過,小心情歌砸了頭。”

鍾靈毓秀的江水和古色古香的吊腳樓就這樣從古至今養育了一代又一代心靈手巧、能歌善舞、自由浪漫、性野多情的女人。她們記錄、創作、傳唱的上百首《洞庭漁歌》曾被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組建的“水鄉女子演唱隊”則把洞庭漁歌與水鄉情歌唱遍三湘四水,並在地方組織的歌詠比賽中多次獲獎。一位水鄉詩人這樣吟哦道:郎才女貌拋鏽球,水天一色美盡收;吊腳樓上枕一夜,十年做夢也風流。

俗話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因湘水與資水在古鎮邊交匯,經年不息地從吊腳樓旁汩汩流過,故因該處又被譽為“合水之地”。因“合”與“活”諧音,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則被稱為呷“活水”的人。還因常有活水可吃,這裏的女人美麗,男人聰明便不在活下了。生活在吊腳樓裏的美女多、簰鼓佬多、能工巧匠多曾譽滿湖湘。簰鼓佬,又稱簰客,是指常年在瀟湘、灕湘、蒸湘“三湘”和湘、資、沅、澧“四水”及洞庭湖中撐筏放簰之人。過去,上游地區有大量的木材、藥材、楠竹、桐油、茶葉等山貨須走水路運往內陸和沿海大中城市,吊腳樓裏的簰客們便會把幾十、上百立方米的木頭緊緊捆綁在一起作為水上運輸工具,像駕船一樣通江達海。整個排筏,用木頭層層疊疊壘成,不用一口釘子,一個鐵馬達,全用經石灰水浸泡過的長嫩竹皮破成細條,編成麻花狀的竹纜捆綁。竹纜是扎簰的最好材料,遇水後更加柔軟,又具有韌性,不折不散。一排排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的木排竹筏順江而下,更像一排排流動的吊腳樓在江水中游移,情景幽然古樸,場面蔚為壯觀。

簰鼓佬雖名不見經傳,但在靠水吃水的鄉人們心中卻堪稱英雄與奇士。一個優秀的簰鼓佬不但要身體強壯,頭腦靈活,而且還要學會識地理、觀天象、懂水法等“金牌水手”的全套本領。也因如此,在我的成長記憶中,智勇雙全的簰鼓佬迎娶的大多是家鄉吊腳樓裏最漂亮、最賢淑、最會唱情歌的美女。吊腳樓裏因培育和哺養了一代又一代神奇、智慧、勇敢的簰客,使其又增添了許多美麗的故事和傳説。

離開故鄉日久,家鄉吊腳樓的倩影還時常進入我的夢中……其古樸、自然、浪漫、靜美、舒緩、温馨,還有團結、拼搏、擔當、忍韌、堅強等美好元素,則常常讓我回味與懷念。

漁歌不絕霞飛晚,留得古樓聽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