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又是一年野菜飄香時的散文

文學1.16W

“又是一年三月三,野菜飄香勝靈丹”。我的家鄉位於大西北隴中黃土高原,憨厚朴實的黃土,不但哺育了心地善良、勤勞樸實時代生存在她上面辛勤耕耘的子民;而且,厚厚的黃土上面,一年四季都生長着品種繁多的各種野菜。歲歲年年,棵棵都充滿着無限的生機,片片葉兒,都滲透着濃濃的鄉土、深情!這也是蒼天厚土,無私地饋贈給我那心地善良的父老鄉親的美食珍寶。尤其是在那個貧困、落後、物資匱乏的年代,到了青黃不接的季節,是漫山遍野、採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各種野菜,養活了一茬人……

又是一年野菜飄香時的散文

在歡歌盛世的今天,人人都過上了豐衣足食、奔小康、幸福、美滿的好日子。但是,大西北我家鄉黃土地上,那些自然生長、無公害、綠色的各種野菜,隨着時代的變遷,也身價倍增,曾經過去只是鄉下人,為了充飢的野菜,都已成為今天都市人餐桌上,最青睞的一道道美食。可在童真鄉居的歲月,心中對野菜那份濃濃的情結,隨時都會油然而生,各種酸楚、苦澀、歡樂、甜蜜、温馨挖野菜、吃野菜的情景,都已經成為我一生中,刻骨銘心、歲月中永恆的記憶……

在八、九十年代,雖然全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好政策,“發展就是硬道理”猶如一夜春風,吹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人們的物質基礎和經濟生活水平,已經向前發展了一大步。可是對於我的家鄉大西北、偏僻、落後的農村來説,依舊是那麼貧困和落後,改革開放的春風還沒吹醒這一片沉睡中的土地。世代以農為本,黃土地為生,心地善良、憨厚朴實的.父老鄉親,幾乎每個農户家庭,都缺吃少穿,掙扎在急於解決全家人的温飽問題的生活線上。

尤其是在青黃不接的時節,每家農户,家裏沒有儲備糧,為了生存,父老鄉親只能靠採擷野菜,來補貼生活、代糧充飢。於是,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農家孩子,從我有記憶裏開始,都把大部分的童年時光,交給了挖野菜的荒山枯嶺、山坡四野!

每當陽春三月,大地披上綠裝之時,野菜爭先恐後,在地面上探出嫩綠、鵝黃般的頭,緊接着伸展腰肢,瘋長開了……她們在荒山野嶺、田埂地頭,只要有空閒地,她們就會紮根、發芽,迎着明媚的春風,點頭微笑,揮手向青睞她們的人們致意。彷彿好像在歡迎着一羣天真無知的少年,對她們垂青。也是各種野菜,搖曳着恬淡嫵媚的舞姿,點綴着我家鄉黃土大山空曠的山野,增添了一道道生命的亮色,豐盈了農家人餐桌上平淡的生活......

在春天野菜剛露出嫩綠芽兒的時候,又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春播季節,大人們都便揮鞭趕耕牛,忙碌在田間地頭,始於充滿綠色希望的春耕。可採擷野菜的活兒,全部都交給一羣天真無知、貪玩的少年身上。

在我記憶裏,大西北黃土地上我的家鄉,那宏偉的黃土大山深處,一年四季,都有采擷不竭,挖之不盡的各種野菜。春天有:苦曲菜、閣老菜(學名:蒲公英)、苜蓿菜;夏天有:黃花菜、蕨菜、辣辣菜;秋天有灰灰菜、掃帚菜、車前菜;冬天有:地轉子菜(學名:地衣)龍鬚菜(學名也叫頭髮菜)等、品種繁多,還有好多叫不上名字野菜。在春夏交替的季節,就連榆樹上長的榆錢;白刺上剛生出的嫩綠的芽兒,都能成為農家人餐桌上的一道道菜譜。

在我有記憶力開始,約上村裏的同齡小夥伴,拿着剷刀,挎着竹籃,每天都在我們村莊後面、西邊的“陽山樑”;北邊的“莊窠樑”;“陽山樑”背後的“七眼泉林場”的山凹、田野、田埂裏,度過了採擷野菜的童年時代,和無憂無慮“少年不知愁”的快樂時光。

對於一羣天真無知、貪婪的少年來説,每個人能採擷到一竹籃子的野菜,不僅僅是採擷到了滿筐的野菜而已,而且有了一種喜悦的收穫感、成就感、和自豪感;更重要的是收穫到了一份春天的心情。同時,也享受到了在曠野深山,那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別樣的童趣和開心的快樂!也是荒山野嶺,自然生長的各種野菜,是蒼天厚土,對鄉下孩子特有的恩賜,讓我們嚐到了收獲的艱辛,和交識了記憶中最純青的朋友!

在我兒時記憶中的口感中,品種繁多的各種野菜,最好吃的還數春天的“苦曲菜“;夏天的”黃花菜“;冬天的“地轉子”……

把剛採擷來的苦曲菜,經過幾次清水的漂洗,除去雜質和泥土,然後放在沸騰的開水裏,略燙幾分鐘,然後放在清水裏浸泡,去掉大部分苦澀味道,擠出水分,然後調上些佐料,一勺滾燙的胡麻油潑在苦曲菜上面,便可做成一道涼拌“苦曲菜”,那種微苦澀、清爽可口的味道,回味起來,至今,還留有餘香。

另為一種做法是把苦曲菜,做成我家鄉特有的一道“漿水酸菜”的美食。是由新鮮蔬菜烹飪、發酵加工而成,。它含有多種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熱,增進食慾,為夏令佳品。三伏盛暑,食之,不僅能解除疲勞,恢復體力,而且對高血壓、腸胃病和泌尿病有一定的療效。在李時珍《本草綱目》註解為“地漿水”)?漿水可以做面,可以做湯,可以生飲,可以調製飲料;漿水菜可以涼拌,可以烹炒,可以烙餅,可以做餡;漿水可以生津止渴,可以解暑降温,可以去火清熱,可以化瘀消腫。而更適合於日久生情;尤其在炎熱的夏天,一碗煮好的手擀麪澆上用胡麻油嗆鍋煮熟的漿水,再拌上或葱花或青椒或韭菜或菠菜等炒出的小菜,佐以油潑辣子,酸酸爽爽美美來上兩碗,不僅解暑降温,還能一解鄉愁。

在記憶深處,最好吃的野菜還是冬天採擷的?“地轉子”。(地轉子:?為藍藻門念珠藻科植物葛仙米的藻體,又名地木耳、地見皮、地踏菜。生長範圍很廣,適應性很強。色味形俱佳,口感甚佳。似木耳之脆。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這樣介紹:可調整菌羣失調達到治療目的,可促使機體產生抗菌活性物質、殺滅致病菌。能產生抗活性物質,並具有獨特療效)它一般生長在比較陰濕的山的南面和河畔附近,如果這一年雨水和節,冬天的“地轉子”生長的特別好。

地轉子在野地裏一般呈褐色,採擷來後,放在清水裏浸泡半個多小時,便變成了金黃色,經過幾次清水的沖洗,除去雜質和泥土,在開水燙過後,可以涼拌着吃,也可以做成餡兒,包水餃和包子吃。但在那個貧困的年代,大西北的每户農家人,把採擷來的稀少的“地轉子”,一般都存放到逢年過節,用來招待客人吃。也隨之成了親戚、朋友最青睞的上等佳餚。

今天,隨着歷史的變遷,大西北黃土地上我的家鄉,曾經那些老百姓僅僅是為了充飢的野菜,都已成為時尚的寵兒,出現在五星級酒店和都市人的餐桌上,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這是人們已經認識到了保護大自然、維持生態平衡,返樸的歸真;也有力的見證了祖國逐漸繁榮、富強,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滄桑鉅變!

雖然大西北我的家鄉黃土地上,自然生長的各種野菜,今天都已經走進了都市人日新月異的生活,但在我青葱的記憶裏,卻永遠留下一道苦澀的回味。時時鞭策着我,珍惜今天鄉下人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盡職、敬業、勤奮獻,只有祖國強大,生活在最底層社會的老百姓,才能把生活過得更好!莊子雲:“大地有大美而不言”。也許是對野菜最好的一種詮釋吧!

回憶過去,珍惜現在;不忘初心,面向未來。祝願祖國的明天更加強大、繁榮、富強,人民才能把未來奔小康的生活,過的更加美好!

標籤:飄香 野菜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