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教師教學隨筆共15篇

文學2.17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什麼樣的隨筆才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教學隨筆共15篇

教師教學隨筆1

《愛什麼顏色》是一首小詩。詩歌很是簡練,結構比較簡單,勾勒了三幅絢麗的色彩,抒發了作者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以和對自身理想的追求。

課前,我讓小朋友們蒐集有關各種顏色所代表的意義的資料,讓學生在預習詩歌時交流自身喜歡的顏色和原因。教學詩歌時,我放手讓小朋友自身去閲讀、考慮,鼓勵小朋友在朗讀中想象詩歌出現的畫面。小朋友在自由選擇詩歌的小節來賞析,懂得作者所喜愛的顏色,理解作者所喜歡的`原因,以和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理解課文是離不開“讀”的。在教學這首詩歌時,我運用了多種多樣的朗讀形式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會。如,師生接讀(老師讀喜歡的顏色,學生讀喜歡的原因)、男女分讀(三年級的小朋友開始有性別的歸屬感)、合作讀(邀請好友配合,培養協作能力)、小組讀(各個小組進行競賽,提高競爭意識)等多種形式。小朋友們在朗讀的過程中,既理解了“我的心”,明白“我的夢”,還知道了“我的理想”。同時也在朗讀中無痕地記憶了詩歌。

在學完詩歌后,我還讓學生自由地討論交流自身喜愛的顏色和原因。在學生暢所欲言中相應指導,為讀寫小詩做好鋪墊。學生的發言充溢童趣和想象力。有些學生這樣寫道:

我喜歡烏黑的顏色,

因為——

衣服是烏黑的,

皮鞋是烏黑的,

我是一箇中國人,

我的頭髮,我的眼睛,

也是烏黑的。

我喜歡潔白的顏色,

因為——

雲朵是潔白的,

鴿子是潔白的,

將來,我要當一名醫生,

為病人解除痛苦,

我穿的那身神聖的衣裳

也是潔白的。

……

這節課的公開課教案中,我積極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文、識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在這過程中,教師不是統治者或權威者,而是作為學生的指導者、交流者和合作者,與學生一起研討問題,分享自身的感情和想法 。沒有出現外表化、形式化的傾向,充沛展示了新課程的理念,以“色彩”為主線,把知識整合在語文課堂中,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積極倡議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了新教材的人文主義精神,拓寬了教學的空間。

我想,在今後新課程的推進中,我們更要靜下心來,更進一步理解課程規範,實踐課程規範,發展課程規範。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與創新學習習慣的養成,真正地理解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

教師教學隨筆2

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通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電子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音響等不同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台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教師教學隨筆3

低年段的教學從一開始就應該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我的語速太快,雖然講了一大堆,卻只有十幾個好一點的學生明白了,其後果就是好的越差,難怪我總會教出兩極分化特別嚴重的班級來,這一點上馮老師就比我做得出色,她很善於用孩子們能接受的方式和語速來講課,一步步很紮實。所以,永遠不要被幾個優秀學生的表現迷惑,充分考慮到全體學生的接受能力,用能使最差學生明白的話和語速來授課,才是明智之舉。

象瞭解自己的右手一樣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然後安排你的教學。一個班幾十人,程度差別很大,但會有個平均植和共弱點,前者告訴你學生學習的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教學水平高低;後者則是你選擇教學方式的依據。例如:期會考試後,我發現班裏學生拼音鞏固都不是很好,同時形近字、同音字也難以準確區分,相反,寫話部分卻表現出了他們靈活的思維能力,因此,考後的教學中就要有意識的加強拼音和生字教學,而訓練學生寫説的教學相應的就減少了。

讓學生在讀文中學會抓重點詞,並聯繫上下文理解乃至運用。雖然大綱中的低年級教學重點在生字詞,老教師們也認為抓好生字是根本,但千萬別把這作為放棄讓學生解詞的理由,否則吃虧的只能是學生和自己。藉助字典中的解釋來解詞是比較傻的一種辦法,除非碰上諸如“地質”一類很抽象很專業的詞語,否則千萬別指望字典中的餓解釋能幫助一年級的學生理解這個詞語,更別提記住和運用了。解詞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根據上下文的情境、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其次可以造句、找同義詞等。

朗讀教學要在理解關鍵詞的基礎上激發學生與主人公或者作者的情感共鳴,切忌告訴學生或讓學生説出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去讀這一段,只要把重點詞語理解到位,學生讀懂了,再加上你的一點巧妙點撥和激情感染,自然會水到渠成。

閲讀教學中的問題設置要以能發展學生的`思維為目標,不要問一些一眼就弱智問題。教學中,課本上能看到答案的問題不問,與課文毫無關聯的問題不問,有重複嫌疑的問題不問;相反,能作為引起下文的問題要問,能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要問,能激發學生探討興趣的問題要問。

在語文課寫字教學中,除指導寫字外,我認為利用好學生自身的資源也非常重要。因此,我利用寫字比較好的同學為有利資源,樹立他們為榜樣,讓同學們都來學習他們的長處,經常地組織他們進行欣賞。這樣,學生們既明確了榜樣的特點,又找到了差距。

班級中,有一位叫蘇然的的同學,他的字寫得非常漂亮。因此我在同學們的心目中樹立了他為榜樣,這樣,在寫字課上我把他的作業拿給大家看,讓同學們進一步地瞭解他,瞭解他寫字的方法以及寫字的水平,讓同學們把自己的字和他的比一比,讓大家找到自己和她之間的差距。在將他平時寫字的辛苦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些,最後作出這樣一個結論——經過自己不懈地努力,最終能夠取得好成績。而後,引導大家向蘇然同學學習,激勵同學們努力去做,每天都把自己的字和的比一比,看一看自己進步了多少。在這一榜樣的引導下,我們班許多同學的寫字水平得到了提高。

另外,還要多樹立一些有着不同特點的榜樣,讓孩子們有所比較,看到他們的優點。在我們班上,不止蘇然一個同學是榜樣,還有楊宏月同學、郭韻傑等等。楊宏月的特點是:書寫整潔,結構勻稱,基本筆畫寫得比較好。郭韻傑同學字的特點是:字體方正,落落大方。而張靜同學字的特點是:結構嚴謹,筆畫優美。在課餘間,我會組織孩子們翻看他們的作業本,互相學習。讓他們明白自己的缺點,並從榜樣那裏找到補救的辦法。

教師教學隨筆4

晨間談話,顧名思義就是晨間活動時對孩子進行的羣眾或個人的談話活動。我校幼兒老師充分利用這段時間,發揮它應有的功效,使孩子們的口語潛力將大幅度提高,老師也會從與孩子們的交談中瞭解到不少有益的信息,孩子們經過一週的的晨間談話訓練,已逐漸盼望着與老師在晨間交流了。

晨間談話能夠滲透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如何穿衣服,給孩子講解不亂扔紙屑的好處,讓孩子們養成飯前便後勤洗手的習慣,鼓勵孩子們在課堂上肯動腦筋,大膽講話,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許多孩子在學習上都有了進步。老師和家長的心裏都高興極了!

下班後,在門囗等待已久的家長,隨着保安人員把大門敞開,教師到家長手中接送卡收齊,孩子們安安全全的讓家長接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就是在這種情景下結來了自己緊張而忙碌的一天。

一天沒見到孩的家長,心裏總覺得對孩子説些什麼,總想把積攢了一天的思念之情,告訴親愛的小寶寶。你看,一見面又是親又是抱的,小寶寶們也像一隻只歡快的`小鳥盡情的歡笑。有的孩子還跟父母撒嬌,要這要那,我發現有的孩子一見到父母便拽着買口香糖、水果凍等之類的小食品,甚至讓爺爺奶奶買玩具,買蹦蹦牀等。

每位家長也豪不各嗇地滿足孩子這樣那樣的要求,而孩子的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也就是在這種情形下慢慢的養成了。有的家長則不這麼認為,應對孩子的種。種要求,他們不是一味迎合和滿足孩子的需求,而是主動與孩子交流,以幼兒園的一日活動為中心,邊走邊談並引導孩子回憶老師所教的新知識。家長透過與孩子談話,不僅僅能夠鍛鍊孩子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潛力,並能夠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遊戲狀況,對幼兒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教育。

教師教學隨筆5

創新教育是指更新觀念,把創新素質的養成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結合起來,從不同層次、不同方向、不同內容上採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貫穿於素質教育實施和每一個學生個體成長的全過程。可見,創新教育是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關鍵所在。

一、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説:“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

(一)利用“學生渴求他們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

興趣產生於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問題,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問題高低適度,問題是學生想知道的,這樣問題會吸引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衝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慾,學生因興趣而學,而思維,並提出新質疑,自覺的去解決,去創新。

(二)合理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創新的興趣。

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理,如果在學習中屢屢失敗,會對從事的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針對不同的羣體開展幾何圖形設計大賽、數學笑話晚會、邏輯推理故事演説等等,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它們不同的特長,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感受自己勝利的心理,體會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機會和快樂,培養創新的興趣。

二、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的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路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認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師本身的情感現狀,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使課堂上出現某種心理氣氛,當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學生尊敬和喜愛的教師走進課堂時,學生就會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反之,學生的心理就會蒙上一層陰影,情緒就相當低落。在近幾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中規中矩的教學模式遏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使得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機械化的學習,久而久之對數學就喪失了興趣和信心。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創新思維

主動性的心理特徵,就是積極地開展思維活動,真正的“課堂氣氛活躍”是指學生思維活動活躍,而不是表面熱鬧。烏申斯基説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恰當創設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創新意識就會孕育而生。例如:在講“平行線的判定”時,可以提問:“如果有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是不是平行線?如何作出判斷?”教師同時在黑板上畫出兩條看起來不相交的直線,讓學生作出判斷,學生可能會不假思索的判斷為平行線,教師再提出疑問:“能肯定地説這兩條直線是不相交的直線嗎?我們現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遠處也不相交嗎?”這一問便使學生陷入思考,學生會對自己先前的判斷產生動搖,看到了單憑定義去進行判斷是困難的,由此激發思維的積極性,自覺去探索判斷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

三、把數學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生產中都有廣泛的應用,而大部分學生因看不到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繫而失去興趣,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善於抓住日常生活、生產的點點滴滴,構建基本的數學關係,使學生在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解決數學問題其實,實際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用課本中的知識來解決,關鍵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和運用,逐步形成

三、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只是強調學生應該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概念、定理等,並運用它們來分析、解決問題,這樣的要求是合理的、必要的,但卻是不夠的。教師如果把學生的思想束縛在教材的框框內,不

準他們越雷池一步,學生的創造力就難以得到發展。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不應拘泥於課本,而應在緊扣課本注重命題教學的同時,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是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是創新能力發展的重要保證。在學習中必須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記憶、學習思維,才能真正把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的而課本中又沒有專節專門講述的推理論證及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適時適度地教給學生,盡力幫助學生構建起一個包括數學思想方法在內的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體系,這都有益於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這樣不但能拓寬學生思維領域,也使他們學到的不僅是一道習題習慣的解法,而且還學到了解答這一類問題的思維方式。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正逐步成為學校教育的重點,就中學數學教學而言,學生的創造性主要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為核心,這就要求我們每個教師站在新的高度去確定教學目標,研究教學模式,注重教學效果,讓每一節課充滿創造活力,讓數學教育在培養創新性人才方面發揮其重要作用。

教師教學隨筆6

美術課上老師要不要做示範?有的老師認為,學生的模仿能力強,老師示範以後,學生就不主動思考探究了,繪畫、製作時照搬老師的範作,全班千篇一律;有的老師則認為應當作示範,可以開闊學生思路,有利於學生自己創作。我認為,老師的示範是必須的,但要合理有度。

首先,美術課最大的特點是直觀性。,而示範是這方面最直接的體現。適量的、適當的、適時的示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本中雖然有一些藝術家作品和學生作業,畢竟版面有限,數量少。老師現場做了示範,學生興趣特別高,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的學習美術技巧。

雖然現在的美術課強調課程的本位性,,不強調技法,但基本的美術技能還要學習。如中國畫的勾皴點染,如果不示範,學生就不明白什麼是中鋒、側鋒,什麼是斧劈皴,什麼是荷葉皴,這些專業術語只用語言是很難説清楚的。教學演示就不同了,它非常直觀清晰,具有過程的展現性、親切感和易於接受的特點,能帶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老師在進行示範時,要與學生展開交流與對話,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在理解與借鑑的基礎上,脱離範畫,表現自我。

其次,老師示範的目的意在引導,幫助學生解決製作表現的難點,不是提供標準答案和結論。要啟發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自我構想。因此,示範時力求”活“與”精“,只示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即可,不能面面俱到,否則學生就變成了模仿一族。

再次,示範要有正反兩方面。在美術課堂上,比較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教學方法,示範時正反舉例,更直觀。如講授《繪畫中的透視現象》一課時,老師不能只出示正確的透視範畫,還可以出示幾張錯誤的透視圖例,比較之下,學生更容易掌握透視知識,避免錯誤,少走彎路。

第四,老師示範要有“度”,不能讓學生養成依賴心理。示範時要“少”而“精”,適可而止,要留給學生自主思考與實踐的餘地。對於技法、重難點要全面示範;作業中出現的問題要個別輔導,不能直接畫在學生作業上;修改示範要及時,又不能太多,關鍵是讓學生掌握住方法。

美術是視覺藝術,美術教學離不開示範。在新課程理念下,美術教學中的示範也要與時俱進,作為一名美術老師,要積極探討示範方法,彰顯美術魅力。

教師教學隨筆7

主要可以通過以下的途徑去了解:

一、與學生溝通。這主要有與學生交談,看課堂上的表現。

二、與家長聯繫。通過與家長聯繫,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學生以前的學習情況。

三、看學生的週記。

而對於現在的高一新生,由於會考與大學聯考的要求不一樣,會考是水平測試,而大學聯考是選拔性測試,導致了許多應該在九年級就學會的知識而沒有學,比如説氫氣的驗純和蒸餾實驗在九年級是拓展課,一般老師是不會講解這些內容的,所以導致了九年級的知識與高中的知識脱節。

這就要求我們新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熟悉國中教材和會考要求,瞭解學生的知識水平。

二、加強學習方法指導。比如有序記憶、實驗觀察、使用圖表、閲讀理解信息、使用例題、範解。

三、合理使用習題。選擇好教學輔導書,忌隨意、雜;指導選擇習題,忌多、偏、難、超;適度創新;把握好階段測試的難度。

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筆記;規範表達;歸納總結。

五、能力培養要假以時日。能力是學生自己形成的;能力是以知識的積累為前提的;能力是需要經歷的。

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適時地增加趣味性,使學生想學。

七、不要把我們的“客户”嚇跑。不要出太難的題目,使他們覺得很難學。

相信在未來,我會對學生有更深刻地把握,對高中化學的教學有更深刻的瞭解,儘快地適應高中教師的職業。

教師教學隨筆8

“語文是最重要的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薰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説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説讀寫,是聽説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説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教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異常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説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所以,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本事的培養。僅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夢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教師教學隨筆9

美國孩子畫蘋果,教師拎來一筐,由學生拿一個作畫;日本孩子作畫,教師高舉鮮果一個,讓孩子們瞻仰一番,便作畫去;中國孩子畫蘋果,是由老師先畫一個,交待先畫左後畫右,這裏塗紅,那裏塗綠,結果呢,中國孩子筆下的蘋果最像蘋果,日本孩子筆下的蘋果像鴨梨,而美國孩子筆下的蘋果或如南瓜或如葫蘆。

西方發達國家注重的是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凡事讓孩子參加,讓他們自己去觀察、體驗、分析和得出結論,再付諸實踐。儘管第一次畫得像鴨梨,第二次、第三次就可接近真的了。我們中國教育孩子是唯恐交代不細,畫面裏較多飽含了教師的觀察分析和結論,卻少有孩子的參與,琢磨和思考,缺乏了想象和創造,沒有了繪畫的`激情,儘管能看黑板上的蘋果畫蘋果,離開了黑板什麼也不會了!

再比如,剛從幼兒園出來的孩子,都畫着故事裏面相同的一個畫面,比如“龜兔賽跑”等,畫着一個造型的花、草、動物等,圖解看概念化、簡單化的圖形,模仿簡筆畫之類書籍裏面的畫面,這種經過訓練的“繪畫”手法,無疑過早地使孩子失去想象、失去自我,有了依賴性,給孩了們天性的發揮帶來很大麻煩。

教師教學隨筆10

頂崗實習馬上就要結束了,我也總結了一下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

1、自己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瞭解該課教學重點是什麼,把課講的容易些,方便學生理解吸收,最後能達到舉一反三;

2、要深入學生羣體,瞭解現在七年級學生的特點,採取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3、平時上課戒急躁,慢慢地引導,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適當的評價,主觀上是積極的,肯定的,不能對他的回答置之不理。

4、我需要在教學中加入學法的指導,教是為了。語文,這門學科的.基礎性決定了它是人們日常交際的一個工具,需要提高得失閲讀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課文的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學會閲讀,學會表達,學會作文。

5、我自己需要做大量的國中試卷,特別是會考試卷,清楚會考考點,命題模式,閲卷規則。從而明確教學中的教學重點,充分利用學生有限的時間精力,讓他們少做無用功;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想同事請教,大家多交流教學的心得體會以及有效的方法,以此來改進我的課堂教學。

教師教學隨筆11

在國中體育教學中,應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的同時,不能淡化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的培養。加強體育教學的同時,不能忽視了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和執行力的培養。加強體育活動課和課外體育鍛煉的開展,發展學生個性的同時,還應加強學生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在課程基本理念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運動興趣,培養終身體育意識。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要,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的.指導下,學校體育課在原來基礎上有了較

大的改變,在注意選擇適當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同時,重視了教學方法的改革。加強了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給學生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同時,課堂上注重引導學生學習,引導學生思考,引導學生練習,引導學生評價的同時,也注重了對學生主體意識的發揮,注重培養學生愛好體育運動的感情,營造師生關係的融恰,課堂氣氛和諧的較好環境,充分讓學生體驗體育活動帶來的樂趣。

注重以學生為本,鼓勵學生參與運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同時要求學生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白身體好,才能學習好,工作好的道理,在教學活動中,始終把德育工作貫穿與整個教學過程中。即教書又育人。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組織紀律性,協作精神,競爭意識,集體觀念,自我責任感,社會責任感,關心他人,積極的生活態度。

教師教學隨筆12

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愛一個學生,不僅僅要關愛他,有了缺點、問題教師更應當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幫忙他,關心他。使之最終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好學生。

我們班的張贇,因為天生性格犟,再加上父母文化很低,在加上缺乏教育,使他養成了學習習慣不好,成績也很差,考試成績和班裏同學相差二、三十分。考試經常不及格,英語就考幾分。平時也他很貪玩,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時和別人發生矛盾了,本來是自己的錯,可是他怎樣都不承認是自己的錯,教師的教育也不聽,甚至和教師對着幹,不把教師放在眼裏,動不動那自殺來嚇唬教師,應對這種情景。我真覺得這樣的學生難教育啊,就叫來了家長,家長雖然配合教師管教,可是開始他怎樣都不聽,最終他爸爸把他帶回了家,説不讓讀書了,在家呆一段時間後,聽説也經常和家裏人發生矛盾,又過了一段時間,我想他在家可能也比較寂寞,我就去找他了,見到了我開始也有點不好意思,在我的苦口婆心的勸説下,他有點認識到自己有錯了,於是就開始説,教師我要和你去上學,你能理解我嗎?我説只要你願意改好,教師當然願意了。事後他很感激我,説要不是教師你,我就不能讀書了,來到學校後,我也主動的接近他,發現問題,就用很和藹的口氣告訴他,讓他改正,。經過我的慢慢的説服教育,他對作業很認真並能及時地完成。一旦我發現他的作業有錯就及時地進行了輔導,他説教師你對我這麼好,我以後必須好好學習,改掉以前的壞

毛病,將來有考上好的學校,工作了,我必須報達你,如果這樣,那我們以後永遠是好朋友,又過了一段時間,班裏的同學都説:“張贇就像換了一個人一樣,作業認真完成,見到那個教師都很有禮貌”。高爾基也以往説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僅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他遠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得到教師的關愛,是每個孩子的心願,。他的改變讓我覺得搞教育並不是什麼難事,看你可願意付出,孩子總歸是孩子,有可塑性,只要你付出愛,再壞的`孩子都能改好。

我以後會一如既往的熱愛自己事業,關心每個孩子的成長,鼓勵、鞭策孩子,大大推動了學生的成長和提高。

有感: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作為教師,應當努力的去雕琢,使它永久的煥發光彩,而不是半途而廢。孩子千差萬別、各不相同,有的一點就通,有的死鑽牛角尖,那時,教師就僅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幫忙他們,忌怒忌燥,否則將會事與願違。俗語説:“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學生的轉化也是如此,而此時的教師就必須有“滴水穿石”的恆心了。

教師教學隨筆13

xx是我們草莓三班個頭最高大的男孩,同時也是我們班有名的“小淘氣”呢。活動課上不光自己有小動作,還總是不經意間去幹擾別的小朋友,孩子們常常向老師告狀。記得有一次,他在音樂活動中和別的小朋友很開心的跳着舞,跳着跳着就把前面的小朋友碰了一下,倒在別的小朋友身上,一下摔了兩個,摔倒的孩子嚎啕大哭起來。xx這樣的行為問題讓我們也頭疼,老師也多次對他進行溝通和教育,但都沒有好的效果。

xx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視、關愛,每天接送孩子時媽媽會主動問起寶貝在幼兒園的情況,討論孩子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媽媽告訴老師,孩子在家也比較好動,坐不住。他喜歡和兩個哥哥們一起玩耍,玩得開心時就會手舞足蹈打到人。因為和哥哥在一起玩,哥哥也是小孩子,在正確的行為交往上也缺乏認識,而xx小朋友也沒有正確的行為規範意識,所以導致他在幼兒園就會發生類似的小插曲。但是幼兒園屬於是孩子的集體樂園,孩子們集體生活在一起,必須有一個較好的常規意識。

針對xx小朋友出現的問題,我也想了好多辦法。

首先要注意多給予他關愛與支持,還有包容。孩子是弱小的,須依附成人,成人對他們的熱愛和關懷是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愛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儘管有時他會影響老師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但老師並沒有因他的“添亂”就歧視他,而是給予他更多的機會,使他逐步進行自制力的培養。

有一次孩子們進行區域的活動後,需要整理收拾區域內的玩具,xx卻把玩具扔在地上,不進行歸位放好。為了使他能夠記得歸類,我就邀請一位小朋友與他一起揀,並督促把玩具整理好,整理好後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有意識的知道進行活動後,玩具都要歸類擺放,擺放好了還會得到老師的貼紙表揚。經過一段時間的約束和引導,他有了很大的改善,也能夠主動整理玩具,知道自己操作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有了一個良好的區域操作常規意識了。

他和小朋友的相處方面,老師也在時刻注意。每次活動時他有時會不經意就碰到了別的小朋友。因為力氣大,別的孩子都以為是xx在打人,搬着小椅子都不願意和他坐在一起。xx覺得有些委屈,這時老師告訴xx説:因為你很強壯,你的力氣比較大,輕輕的碰到別的小朋友,小朋友都會感覺疼。如果以後你每次多注意點,這樣小朋友還是會喜歡你的。

其次,當幼兒發生過錯時,我們不能急於批評孩子。應根據孩子的年齡、個性特點選擇適應的教育方法,抓住有利的時機,使孩子真正地受到啟發和教育。而這樣的機會正好告訴xx要注意自己的行為給別的小朋友造成的不良影響,讓他來認識自己平時的行為,以及看清自己在同伴眼中的.形象,這樣可能對幼兒觸動會更大,更具有教育意義。自從他經歷了這件事情,親身體會到平時對同伴不友好帶來的後果,而促使他主動進行自我調整,學習與同伴進行友好相處,現在和小朋友坐在一起時都能相安無事,並且和其他的孩子也相處地很友好。

孩子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只要我們換一種眼光,就往往能獲得一份欣喜,老師多關注他的心理動向,及時地瞭解他的內心世界,以適宜的教育方法來教育他,就能避免侵犯行為的發生;以表揚鼓勵為主,一旦有略微的進步,就及時地激勵他,使其樹立起信心而朝着良性方向發展。

通過家長和我們多方面的引導與教育,xx各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已習慣集體生活,聽老師口號有秩序的排隊;能獨立初步完成繪畫作品;活動時也沒有小朋友告狀了而且和小朋友一起玩相處很愉快。

有句話曾説,孩子是我們的縮影,你給他的是什麼教育,他就會給你什麼的表現。我們的愛心教育非常非常的重要,我會把我們的愛心教育延續下來,讓每一個孩子充滿愛的感恩的情懷。

教師教學隨筆14

內容提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審美原理,培養學生的審能力,引導學生學會鑑賞文學作品,學會欣賞語文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可從審美感知力、審美想象力、審美情感和審美理解力入手。

關鍵詞:審美感知力審美想象力審美情感審美理解力

語文是美好的。

語文學習是美好的。

語文是美學載體,其中既有文學形態的精美顯現,也有教學形態的審美表現。可以説,語文幾乎可以傳達世界上美學家致力研究的一切美。

因此,語文教師應在審美情感的參與下,充分挖掘語文教材的審美因素,把課程的理性內容、抽象概念與鮮活形象有機統一起來,把深奧的知識傳授與動情的美感體驗結合起來,在努力提高學生語文專業技能的基礎上,發展學生感知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本文擬就如何在語文課中塑造學生的審美心理結構,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審美想象力、審美情感和審美理解力方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一己之見。

一、 創設審美情境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力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總是從感知開始的。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作家感知社會生活的結果,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是作家感知的直接對象和創作的源泉。而讀者要想了解作者的作品內容和思想感情就必須通過對作品的感知。葉聖陶先生説:“文字是 一道橋樑。這邊的橋堍站着讀者,那邊的橋堍站着作者。通過了這一道橋樑,讀者才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並且瞭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和。”①與其他藝術形式不同,文學作品的形象不是具體的感性形象,而是通過語言虛擬的間接形象。因而,審美感知與一般的感知不同,它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伴隨着敏鋭的選擇力和具有整體性的.特點。審美感知力是審美主體全部審美過程的第一步。

在審美中,人們總要調動以往的經驗作為補充,把過去曾經建立的某種暫時的聯繫恢復起來,從而使過去經驗中的情緒附着在當下的表象上,使審美對象融入某種程度的情緒因素。劉勰在《文心雕龍》裏説到:“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在語文課中,首先必須要求學生將主觀情緒與審美對象所帶有的情緒色彩和諧統一併且活躍起來。比如講授《林黛玉進賈府》時,在分析林黛玉這個形象時,學生原有的印象是她是個心胸狹窄、好耍小姐脾氣、凡事斤斤計較的令人討厭的人。針對這一問題,我先讓學生比較林黛玉和薛寶釵兩人的家境和生活狀況,再啟發學生在記憶的海洋裏搜尋自己與主人公的哪怕一點點的相似之處並將之放大,再配合《紅樓夢》中林黛玉所寫的菊花詩、《秋窗風雨夕》、《桃花行》等詩歌,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真實而能觸動他們心絃的審美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學生心目中,林黛玉成為“不會用別人的衣裳温暖自己的人”,是一個充滿才情、敏感多愁、自尊自愛自傲的可人兒。

審美主體對審美對象的感知總是整體的,主體總是將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情感、興趣、意志等融入對審美客體的感知中,這種融入越豐富、越迫切,感知力就越強。一隻破碗,不過是現代生活中的垃圾而已,但在魯迅的《祝福》中,卻是麻木愚昧的祥林嫂的道具,是她悲慘一生的見證。學生讀到這裏時,我要求學生把祥林嫂苦難生活的“碎片”與這隻破碗連接,再聯繫文章中作者對祥林嫂的三次外貌,特別是眼睛的描寫,一個經歷了再婚、喪夫繼而喪子,無人同情、無人關心、生活無着落、喪失生活勇氣的祥林嫂就完全浮現在學生面前,這時已有的經驗和情感已經自然而然地參與了當下的感知,學生的感受內容已經極大地豐富起來。

夏丏尊先生説過:“見了‘新綠’二字,就會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氣概等等説不盡的旨趣,見了‘落葉’二字,就會感到無常、寂寥等等説不盡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學在此。”②可見,審美感知力的形成不是單純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而是從集體審美對象出發,通過生動的直觀由單一到豐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審美情境,無疑是培養學生審美感知力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師教學隨筆15

《綱要》健康領域指出,幼兒園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户外遊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要 “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好動、好奇是幼兒的天性,遊戲性又是幼兒教育活動的主要特徵,體育活動正滿足了他們的這種愛好和身心需要。“遊戲給予幼兒快樂的同時,還為其提供了創造、發明、學習世界的機會。”體育活動在培養幼兒發展自我的同時,也發展了幼兒與他人、社會的關係,使幼兒由個體的人成為社會的人。但是,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並不是一種單一的體能訓練,它是一種綜合的遊戲實踐活動,在體育活動中對幼兒進行社會化教育,對幼兒的人格發展有着極其深遠的意義:既要保持自我個性,又要融入社會生活,成為一個發展健全的人。

一、 良好的個性品質

新《綱要》指出:要“增強幼兒的自尊、自信,培養幼兒關心、友好的態度和行為,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加強師生之間、同伴之間的交往,培養幼兒對人親近、友愛的態度,教給必要的交往技能,學會和睦相處。”體育活動作為幼兒活動的一種方式,不僅能促進幼兒的身體發展,增強幼兒體質,重要的是它還具有滿足幼兒模仿、娛樂、交往、表現、競爭等個體需要,促進幼兒智力、個性、品德、審美、情趣、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發展的功能,培養幼兒積極進取、勇於探索、愛惜玩具、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良好個性品質,促使幼兒由個性人發展成為完整的社會人的健康心理。

1、培養了幼兒不怕困難、勇敢的'意志品質

幼兒期是培養意志品質的最好時機,體育活動是培養幼兒良好意志品質的最佳途徑。培養幼兒的勇敢精神,是培養幼兒良好個性品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在體育活動中,我們為幼兒創設克服不同困難的情境,這種困難可能是生理的,也有可能是心理的,是幼兒經過努力後能夠克服的。對幼兒來説,任何一項體育活動都要付出努力,要克服比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困難。如在中班“我和椅子一起玩”的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準備了許多椅子,利用椅子練平衡、跳躍等基本動作。當讓幼兒分別在一個椅子高度、兩個椅子高度上跳下時,幼兒完成得都很好。但當搭至三個、四個椅子高度時,有的幼兒表現為膽怯了,特別是幾個個子矮小的女孩。這時,幼兒的心理往往是狐疑不定的,教師的鼓勵和信任在這時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每當一個孩子勇敢地跳下後,教師總會適時地表揚:“你真棒!”當孩子稍有猶疑,教師就會伸出雙手,做出安全保護的樣子,鼓勵孩子“你能行!”教師的鼓勵和保護讓幼兒感受到信任和安全,大部分孩子順利地完成了第一次跳。最後,只有一位小女孩,站在四個椅子的上面,無論教師如何鼓勵,就是不肯往下跳。她眼含淚花,想跳又不敢跳,不跳又不甘心。在教師和同伴的鼓勵和幫助下,她終於跳了下來。在接下來的練習中,她的膽子越來越大,從她興奮的小臉上,可以看到成功為她帶來了勇氣和樂趣。

2、培養了幼兒的自信心,使幼兒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説過“小孩子喜歡遊戲,但更喜歡遊戲的成功。這是因為遊戲的成功一方面給幼兒帶來愉悦,另一方面還可以得到父母、教師、同伴的讚許。”體育活動是幼兒喜愛並且參加最多的活動之一,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能得到強烈的情感體驗。當幼兒克服困難,學會某種動作,得到了同伴、老師的認同後,他們會產生一種喜悦的心情,感受到了自己的進步,從而增強了自信心。如我在組織體育活動“跳花杆”時,有個別幼兒由於一直無法跟上節奏跳,對活動失去了興趣,對自己也失去了自信,覺得自己肯定不會跳了,對活動產生了排斥心理,當他們面對有節奏地敲打着的花杆時,腳就不聽使喚,這時老師就用鼓勵的口吻説: “你行的,試試看好嗎?”“真棒,再來一次。”“加油!加油!” 這些幼兒在老師的鼓勵和同伴的影響下,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克服了畏難心理,掌握了動作要領,也樹立了自信心。幼兒的自信心來自於活動中獲得的成功及教師、同伴對其成功的肯定,在以後的活動中,當他們再度面對困難時,他們便不再會畏縮不前了。

3、培養了幼兒互相合作的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一個人今天在合作中能做什麼,他明天就能獨立做什麼。”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主要是通過體育遊戲活動來完成其教學任務的,體育遊戲有它特有的規則、情節,從內容到形式,從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強烈的集體性。為了達到遊戲目的,幼兒必須通過互相合作去完成各項活動。如“ 送眼淚”的遊戲中,幼兒分成四組進行比賽,每個人必須拿着沾滿“眼淚”的海綿,跳過“小河”,鑽過“ 山洞”繞過“樹林”,將“眼淚”送到獅子那裏,最後,比比哪組送的“眼淚”最多就獲勝。通過這種合作的遊戲,使幼兒在遊戲中探索如何協調配合完成任務,使幼兒知道,要取得遊戲的最後勝利,必須與同伴友好合作,互幫互助。顯見,體育活動為培養幼兒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和機會,也有助於幼兒形成集體榮譽感。

二、和諧的人際關係

新《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加強師生之間、同伴之間的交往,培養幼兒對人親近、友愛的態度,教給必要的交往技能,學會和睦相處。” 在體育活動中,活動器具(玩具)的共用就充分促進了幼兒之間的協作關係,在活動中,教師在投放活動玩具時有意識的投放品種多但數量少的玩具,當幼兒想玩別人手中的玩具時,就必須與他人共用或商量交換玩具,才能如願以償。

遊戲一:“紙棒的一物多玩”

遊戲中提供給幼兒人手一根紙棒,讓幼兒想出紙棒的多種玩法,要求他們要玩“搭長梯”、“跳格子”、“走長線”的遊戲,這就要求幼兒必須協調好與其他人的關係,既要共用玩具又要互相配合,才能完成一個共用的目標。

遊戲二:“佔圈”

遊戲中教師提供的圓圈數量總比幼兒人數少,在兒歌唸完後搶圈站,先站在圈中的幼兒為勝。這既發展了幼兒的靈敏性,又培養了他們的競爭意識,為今後踏入充滿挑戰的大社會奠定了心理基礎。

三、積極參與社會活動

新《綱要》指出:“社會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尤其是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學習,往往不是教師直接“教”的結果。幼兒主要是通過在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的經驗和體驗而學習的。教師要注意通過環境影響、感染幼兒”。“兒童從自我中心過渡到做一個社會的人,重要的變化在遊戲之中。”幼兒要成為一個社會人,就必須積極參加社會生活,才有可能由個體以最便捷的方式融於社會,體育活動就很好的為幼兒提供了廣泛的參與社會生活的機會。

1、直接式:

新《綱要》指出要“開展以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動”。孩子的成長需要實實在在的感受與體驗,帶幼兒走出幼兒園去“遠足”、 “踏青”等活動不僅能強健身體、鍛鍊意志,而且可以讓幼兒廣泛接觸社會上的人,看到社會現象。如遠足時看到人們對老人的關心,對殘疾人的幫助,瞭解交通規則、公園規則等等。在這個社會的大教室裏,孩子獲得的不僅是體力的鍛鍊、知識的積累,也豐富了他們的精神世界,培養了善良的情感和美好的心靈。同時,幼兒參加運動會也是幼兒走向社會的極好途徑,如我園每學期根據本園實際情況及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親子運動會,就會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來參加。而其中的“親子游戲”是幼兒與家長配合的比賽項目,如“兩人三足走”、“運海洋球回家”、“過河”“趕小豬”等既讓幼兒參與了比賽的過程,又加深了親子間的感情,同時也讓家長融入到了我們幼兒園的生活中。幼兒參與活動的過程把單純的個人行為加入進了社會生活,可以在社會他人中得到評價,瞭解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行為及為自己帶來的結果,使幼兒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方式中,融入到了社會生活中。

2、間接式:

體育活動特別是運動會是個人蔘與社會的一種方式,是得到社會評價、社會反映的途徑。幼兒觀看運動會,也是幼兒瞭解他人、參與評價、找到社會學習榜樣,使自己成為社會成員的機會。幼兒在和家人觀看電視裏的“奧運會”和各種各樣的體育比賽後,就有了對一些運動健將的個人瞭解,有了對他們的評價,也有了自己嚮往的榜樣。如:110米欄跨欄世界冠軍劉翔就是孩子們心中的偶像,通過認識劉翔,不僅讓幼兒更喜歡參加體育活動了,而且也使幼兒有了作為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有了學習的好榜樣。

在充滿競爭色彩和趣味的體育遊戲中,讓幼兒通過不斷的努力和鍛鍊,體驗成功與榮譽、享受成功與勝利,形成活潑健康、樂觀積極、團結互助、勇於克服困難、勇於競爭、鋭意進取的良好個性品質,讓幼兒成為一個適應社會需要的人,一個堅強的人。

標籤:隨筆 教學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