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無聲告白》優秀讀書筆記

文學3.24W

“她學習努力,但是她顯然不合羣。”

《無聲告白》優秀讀書筆記

淺淺的讀完這本《無聲告白》,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並非是瑪麗琳為心中極度渴求實現的夢想而付出的巨大努力,並非是詹姆斯那令人心酸,孤僻且荒蕪的童年,並非是內斯從最初希望父母的視線有一天能落到他的身上變成後來他雖洞悉這個家裏所發生的一切細節卻再也不去在乎的心情,也並非是漢娜處於一個懵懂的年紀卻早已習慣躲在餐桌底下觀察那間房子裏發出的一切動靜。

而是莉迪亞去世之後,她的物理老師在報紙上用簡短的幾句話紀念她的學生,紀念一個在學校的人的眼中,就是一個那樣性格的莉迪亞。

學習努力的,一個高一的學生卻上着高二的物理課的,一個孤獨的、不和任何人來往的、來自混血家庭的、難以找到自己的定位的,學生。

莉迪亞無疑是痛苦的。如果痛苦能夠被繼承,那麼她便繼承了父母所有的痛苦。在瑪麗琳害怕自己重蹈母親那可悲且虛度的一生後,她選擇拋下一切,拋下丈夫和兩個年幼的孩子,拋下家務事和一切跟她的夢想無關的事出逃,某種程度上看,瑪麗琳是勇敢的,儘管離開學校已經有八年的時間,她仍然揹負着害怕自己平庸度過一生的.重擔而不惜一切代價的奔赴夢想,但她同時又是膽小的,她的身上總是縈繞着一股“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她知道這次若是失敗了,她將再也沒有第二次的勇氣重新開始,她選擇逃避,彷彿只有避開她眼裏阻礙她實現夢想的絆腳石她就能成功一樣,如果她壓根不留戀這些絆腳石那麼她至少會成功一次,可口袋裏裝着的屬於家人的小物品卻被她當成了救命稻草一般的寄託,她的腦子裏一直有兩個人在拔河,一頭是夢想,一頭是家庭,最後家庭更勝一籌。

在瑪麗琳心裏,夢想磨滅了也還有個念想,她的女兒,莉迪亞。在她把夢想和那些本科的教材書、筆記本一起塵封進塑料紙箱之後,她開始把自己的所有念想都寄託在莉迪亞身上,與其説是她認為她的女兒是個十分具有天賦,聰明且聽話的人,不如説她更希望莉迪亞成為那樣的人,成為她想象中她原本可以成為的人,好像只要莉迪亞成功了,便是她成功了。

生活與夢想,在本書中成為了矛盾的對立面。像力與反作用力,一個得到,另一個就會失去。瑪麗琳得到了可以與心愛的人共度一生的權力,便接二連三的失去了夢想與夢想的繼承人。詹姆斯得到了一個終生教授的職位,終於可以讓瑪麗琳不要再出現要出去工作的想法以此來滿足他一直以來想要與周圍人變得一模一樣的慾望,卻失去了與重要的人之間的理解、溝通和心平氣和。莉迪亞,在死之前她從未得到過什麼,在死之後,她至少得到了解脱。

對於一個十五歲的孩子來説,合羣比努力學習更為重要。更何況,她已經與周圍的孩子與眾不同了。與眾不同,並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如果那並不能讓她交到朋友的話。

一直以來,她在家中呈現出的是一個懂事、聽話、善解人意的形象,她戴着一副面具生活,遵從她的父親詹姆斯送她的那本書裏寫的那樣“你不想微笑,怎麼辦?逼自己笑。”於是她微笑着對母親説“好的”,微笑着對父親説“我很喜歡這份禮物”。到底好不好,到底喜不喜歡,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一定無數次躲進自己的房間裏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歇斯底里,聲嘶力竭反駁別人的畫面,可她做不到,因為她害怕母親會再次在這個家裏消失。

母親消失的時候她曾想過,不論讓她做什麼都行只要母親回來,後來母親回來了,她還有什麼理由不聽話?

莉迪亞肩上的石頭從未滑落,甚至於瑪麗琳和詹姆斯一直將愛的石頭摞在她的肩膀上,好像摞的越高,他們的女兒就越優秀。是這塊石頭把她壓沉至湖底,是這塊石頭讓她的背脊貼着佈滿沙泥的湖牀,最後動彈不得,水灌入五臟六腑,她再也聽不到任何聲音。

故事的結局呈現出了一種缺憾美,他們最終接受了莉迪亞已經徹底從這個家裏消失掉的現實,因為錯誤而犯下的錯誤——丈夫的出軌,內斯壓抑着心中長久以來的怒火對那個沉默的愛着他的男人大打出手,都得到了原諒,這是一種夾雜着救贖的原諒,而錯誤的源頭,莉迪亞,沒有人會忘記她。

他們知道,有句話只能永遠深藏於心底,又或許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虔誠且沉默的説出來,那句我愛你,終究變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無聲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