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教師讀書隨筆受傷不一定是弱者

文學2.78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説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讀書隨筆受傷不一定是弱者,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教師讀書隨筆受傷不一定是弱者

今天閒來無事,又翻起了《孩子,這不是你的錯》這本書,其中一個章節《受傷的不一定是弱者》我看完後感觸頗深。

這本書的主角是一個叫卓新民的孩子,他是一個典型的留守兒童。從小跟着奶奶長大的他性格孤僻冷傲,在其他老師口中是一個極具攻擊性的孩子,並且老師們還能繪聲繪色地講述他的`“斑斑劣跡”。但是本書的作者鍾老師卻不以為然,在她處理了一起卓新民的“打人”事件後鍾老師得出了一個結論:打人的未必是弱者。

通常人們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當別的老師提前跟你説某個學生怎樣怎樣的時候我們差不多就認定了他就是一個這樣的孩子,尤其是負面信息。因而一旦這個孩子和別人發生了衝突,我們立馬會從心理上偏袒對方,甚至班裏學生也如此。從而導致學生或者老師只看到這個孩子“欺負”別人的一刻,沒有問清原委便妄加定論。這樣就很容易傷了一個孩子的心,給孩子心理留下陰影。

鍾老師卻並沒有這樣做。

她對這件事先不做任何評價,而讓這兩個孩子把事情的原委寫出來。直至第二天兩個孩子都冷靜了,再對照兩個孩子“坦白”的事實來處理,這樣既讓犯錯誤的孩子反思了自己,也沒有“冤枉”任何一個孩子。

鍾老師無疑是很智慧的,她沒有被“先入為主”的觀念矇蔽雙眼,而是給了兩個孩子冷靜和緩和的機會,也為自己公正地解決問題鋪好了道路。我們現實工作中這樣的問題比比皆是,尤其是國小老師,孩子們年齡小難免打打鬧鬧,但是我們是否在解決孩子之間的矛盾的時候是否“擦亮雙眼”了呢?我們是否不自覺地站在了表面看起來是“弱者”的一方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