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最新《未來學校》讀後感

校園2.12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新《未來學校》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最新《未來學校》讀後感

  《未來學校》讀後感1

近段時間,我有幸讀了朱永新老師《未來學校》一書,受益良多!

現有教育體系固化思維限制了孩子的發展;未來學習將會變成終身化的學習,以課程為王,與不同年齡段的人一起學習;能者為師,各個領域的專家引領學習;父母會成為教育的參與者和陪伴者;國家調控,自主預約學習時間,用有限的時間讀最好的書;學習力將比學歷更重要;學校將是彙集美好的中心!結合朱老師的觀點,我有幾點體會:

一、學校的辦學模式將發生改變

未來進入追求個性的時代,必然要求學校向更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只有更加具備個性的學校,才能夠滿足人們對更好教育的要求。

二、信息技術應用會更加廣泛

教育資源從單一的專業教育機構提供,將擴展到互聯網企業和社會教育機構。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讓更多學生同時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學校和互聯網企業合作,對接線上、線下的教學資源,讓技術和教師的教學要求能無縫對接。

三、教師角色和作用將發生變化

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陪伴着,針對學生的需要進行指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未來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將分化和遷移。

四、學生的培養將更個性化

人工智能的發展使很多工作可能被機器人所取代,同時將出現許多新職業。教育應更注重培養人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以及人機合作的能力。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未來教育將打破傳統,更大的解放人的學習力。未來學校的暢想,非常有可能會實現。在未來,我們有機會選擇成為一個善於學習的人!

  《未來學校》讀後感2

在假期裏,我讀完了《未來學校》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教師。他在書中倡導的未來的學習理念,是符合當今的大趨勢,也是一種非常超前科學預想。他所發起的新教育實驗,全國共有4000多所學校加入,並且規模也在越來越大。關於這本書有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的評價,他對朱老師的評價是這樣的:“他的眼光已經超越了對於教育的功利追求,遠達歷史深處,中國對於未來真正的人才的需求。”我非常認可他的這個評價。特別是書的末尾呼籲第三方評價機構參與到教育中來,還有鼓勵民營力量加入教育中來,減少政府對教育管得過於精細的弊端。他的這些想法確實是站在一定的高度,並且也有實踐的深度。他的這些理論是在多個,全球多所學校已經實驗成功的基礎上而來,可以説是由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未來學校對於未來學習中心的構想,也打破傳統教育中年級、班級、學校的組織形式的設計,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作用,運用大數據,發揮新時代科技的力量。並且參考的日本教育改革,重整了關於課程的研發和與設計,並對現在傳統的教育的弊端,做了充分的思考。在開篇就提到了學校的起源:到了奴隸社會的夏代,就出現了學校。到了商代學校的形式有所發展,並且出現了國小大學的區別,教育內容也逐漸豐富,具備了六藝的雛形。

後來出現了西方現代學校教育制度,這是伴隨着大工業時代的來臨而產生的。隨着社會分工的進一步分化,越來越多的家庭成員從家裏走向了社會工廠,家裏面的孩子需要進入專職的學校。而我國最早的學校教育制度就參考了西方的現代學校教育制度,我們今天學校的歷史最開始是從癸卯學制開始的,他涵蓋了從幼兒到高等教育,從普通教育到職業教育的完整系統。但是隨着歷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感到這種現代教育制度的弊端,並且提出了許多新模式。美國和蘇聯的冷戰現象,也使很多美國人開始反思自己引以為傲的教育是否出現了問題;很多專家學者發起了非學校化運動。很多人開始認為學校不再是一個有價值的機構。特別是非學校運動的代表人伊萬·伊力奇,他把自己的主張發表在《去學校化社會》這本書中。還有斯金納,他認為人類所有的本質都是對環境刺激做出的反應,提出了程序教學的4條原則:

1、積極反應原則。

2、小步子原則。

3、及時反饋原則。

4、制定步調原則。

他的這一理論出現在沒有互聯網的時候,出現在沒有慕課也沒有翻轉課堂的時候。這些教學程序的思想,是天才的理論,超越了同時代。同時我也看到,現代學校效率為先的工業化培養人才模式問題也很大:忽視了人的獨特性,忽視了人的個性化的培養,也就很難做到因材施教。當我看到學習中心的設想:學習不一定非要在學校裏進行;學習中心也沒有固定教室;學習中心沒有以校長室為中心的領導機構;學習中心可以在社區也可以在大學校園;比如好未來,新東方這樣的培訓機構也可以是學習中心;沒有統一的教材;沒有嚴苛死板的上學時間;沒有必須是6歲入學的機制,這個學習中心可以有6歲的孩子,也可以有七八十的老人……當我看到以上內容的時候,不由得驚呆了,學習中心原來範圍這麼廣。因為未來的學校不再是教育的唯一場所,學生學習也要回歸生活,到時候以知識為中心的模式將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這個時候老師和學生的傳統的地位將發生徹底的顛覆:有教無類,誰想學誰就是學生。或許老師在這某一方面是專長,但是到了下一節課,他所上課的老師可能就是剛才他的學生。這就實現了教學相長。在今天看來,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人工智能機器人阿爾法圍棋戰勝世界圍棋冠軍柯傑,機器人教師完勝傳統人類,在平均分的基礎上提高了26.18分,遠遠的超過了人類;並且人工智能對人類的語言理解已經超過了人類選手……

未來科技發展突飛猛進,就像智能機器人可以幫助醫療診斷幫助律師事務一樣,但要真正取代醫生和律師,幾乎不可能未來的機器人會幫助教師更好的從教,未來的教育也會進入人機公交的時代,但教師職業並不會消失,也不會被這種機器人取代。到那時候,未來的教師將成為自由職業者,能者為師的時代即將來臨。加上互聯網的教育課程,教師在網上售賣自己的課程,就好比現在淘寶商家售賣自己的商品一樣。到時候學生就成為一名付費時代的消費羣體,而老師也靠自己的努力來換取酬勞,並且遠遠高於在學校的一年所得。到後面未來的課程體系和今天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融合課程,實踐課程,項目學習,研究性學習,主題學習,學科整合課程,並且充分考慮個人的興趣,有50%的時間學習自己喜歡的課程,學習內容個性化,私人定製;,學習的內容也是沒有統一的,進度也沒有統一的,考試類型和地點也沒有統一的;到那時候,人們將更加關注人們的能力,而不是文憑。終身學習的時代已經來臨,而不僅僅單純靠自己以往的成就,來實現未來的夢想。並且關於大學聯考改革也提出了大膽的假設:獨立於政府之外的第三方評價機構參與……看到這些內容,我確實被震撼到了。

回想自己的課堂:還是教師傳授為主,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並且課堂上效率太低。由此我想到了我們學校的15分鐘課堂,這其實也是一種轉變,向傳統教育發起了一起挑戰,讓孩子們站在舞台的正中間,其實語文課就是一個交流表達的課程,讓一個孩子站在游泳池邊學習游泳,但是卻從不讓他下水嘗試,這個孩子永遠也學不會游泳。讀完了這本書以後:我今後努力要做的方向:

1、改變以往教師講的過多學生表現的過少的情況。讓老師變成一名導演,站在這節課的背後。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指導者。

2、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可以充分發揮其所長,而不是一直強調補短。讓孩子利用他的長處,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相信通過這樣的行為,他會越來越出色,越來越努力,從而越來越讓自己自信。

3、加強統籌教師的'協同備課。15分鐘課堂對教師的備課要求非常高。時間非常有限,但是授課內容又很多,怎麼樣從紛繁複雜的知識點中挑出重點,挑出難點,作為課堂的一個主要內容。而非重點的內容,又用怎麼樣的形式徹底交給孩子,讓優秀的孩子教後進的孩子,從而讓15分鐘課堂真正落實。

4、關於學校評價制度的一些思考:結合班級評價制度,加大學生平時表現中的評價比重,取消以往單靠期末成績來給孩子排名的錯誤做法。更加關注孩子平時的表現,並且給予相應的及時評價。

5、書中提到的有些點,雖然作為教師,個人無能為力去改變,但是我們可以在個人應有的水平範圍之內,做出自己的改變。改變班級的座位分佈,改變班級的評價制度,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改進作業過多大量無效的情況,改變過去忽視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但我知道,路漫漫其修遠兮,未來的自己還需要不斷的嘗試與歷練,讓自己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讓自己對未來的教學更加有方向,從而讓自己變成一名真正的未來教師,能更好的勝任未來教師這一沉甸甸的職務。正如我們學校核心理念所倡導的那樣:回到未來,回到兒童。

  《未來學校》讀後感3

《未來學校》是我今年寒假閲讀的一本書,出自新教育實驗的發起人朱永新教授。當時買這本書的初衷是被其中關於“學習中心”的論述所吸引,並沒有想到給我帶來那麼大的精神震撼。

2020年來勢洶洶的疫情,讓教學和學習都面臨巨大的挑戰,中央教育部緊急部署,停課不停學,教師居家辦公、學生居家學習成為應對疫情不得不採取的方式。在很多教師、家長來看這是下下策,當然包括我在內,起初都覺得這樣能行嗎?可是不包括學生,我覺得學生還是很開心的。不禁我們會問許多問題,網絡設備能行嗎?老師能夠用好線上教學的技術嗎?線上教學能保證效果嗎?學生的眼睛和體育鍛煉怎麼保證……

可是運行起來慢慢發現,線上教學也沒有想的那麼可怕,當然有的老師並沒有這麼快的意識到。

首先我們看看教師,網絡問題可以説已經不成為現在的主要問題了,智能手機和光纖網絡,手機的4G網絡,讓線上教學更流暢。老師們經過學校的培訓,各個都成為線上教學的高手,轉發資源、直播答疑、視頻會議、連麥互動、作業佈置、打卡任務、智能問卷、投票活動、作業批改、優秀作業評比、紅花獎勵……這真的是我想都不敢想,信息技術問題是老師們的大問題,有很多老師還是比較排斥,存在畏難情緒,認為信息技術可有可無,或者説簡單的會一點就可以了。這就導致學校的培訓多半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次不同,真的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老師們真實主動學,互相研討,私下反覆嘗試。在短短的一兩天的時間裏,講這個網上教學平台的相關功能嫻熟掌握,保證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再看教學過程,市區選擇優秀的骨幹教師錄製視頻資源,教育專家把關,將知識和方法最精華的部分錄製成視頻資源,讓學生們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資源。老師們也加大了研討力度,不但本學校的研討,跨學校的研討組也自然形成,與此同時老師們從來,沒有這樣隨時隨地都能夠線上面對面進行溝通交流,即時解決問題,共商對策。上課的時候老師們推送市區資源的同時,還可以根據本班級學生的特點,進行直播點撥重點,課堂互動。課後佈置作業,可以分為日常習慣作業和學習反饋作業。老師可以通過佈置朗讀,聽寫,背誦進行日常打卡,養成良好的預習積累習慣。課後反饋作業,老師精心設計學案,針對於不同層面的學生選取不同程度的練習,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為了考慮到同學們的眼睛,老師們會斟酌再三,不斷精簡,避免學生老師低效勞動。對於批改有很多老師採取了不同的形式,有的還買了手寫板輔助,大家利用軟件功能,對於學生的作業逐一批改講解,學生可以進行訂正,如果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看老師的直播回放,以及老師給進行的作業點評。老師的輔導也更精準,可以單獨與有問題的學生連線,一對一講解。也可以通過系統的智能問卷設計核心基本問題進行檢測,利用大數據分析學生錯誤原因,知識掌握的短板,以便有針對性進行答疑輔導。老師的鼓勵和線上活動也豐富多彩,優秀作業評比,創新設計展評,老師還會與同學們互動,送上一朵小紅花,以示鼓勵。測評問題也可以解決,召開直播會議,提醒測評開始和結束時間,自然隔離,不用擔心互相抄襲,時間到,迅速上交試卷,最擔心的評價問題也迎刃而解。

以上這些老師們可能自己都沒想到,教學還可以這樣。

最後來看看學生,學生很開心,因為自由。沒有了集中組織,整齊劃一,學生可以按照規定的課表,完成基本的課程學習之後,自由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學習時間。學生還自行組建學習小組,進行線上研討。還能夠單獨@各科老師進行問題諮詢。當然也有的學生是因為終於沒人管着了,可以想幹什麼幹什麼了?但是我想這一部分學生就是把他們整天圈在教師裏,他們的人在,可能心也不在了。

還有的人考慮到學生的眼睛和鍛鍊問題,學校按照上級的要求計劃的都非常周到,要求線上教學的時間,教學的內容,作業的佈置都要適合,不能盲目照搬線下教學模式。學生集中在一起學習,視力也未見得就一定有保證。對於體育鍛煉,體育老師制定了詳細得周計劃,學校採取直播得方式進行眼操和間操,保證了學生居家體育鍛煉得時間。

當然也存在問題,比如缺乏情感得溝通,學習活動得設計,學生之間面對面得互動交流,有得家庭設備成就影響學習效果,有的孩子自控力差,導致學習效果降低……但是無論如何,線上教學得優勢,真得讓人刮目相看。

面對應對疫情得特殊措施,起到得特殊效果,我對於現象的本質是沒有清楚得認識,只是單純的覺得線上線下相結合真的可以,而且還可以更好,讓我整個人變得興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