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基姆讀後感

校園1.07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基姆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基姆讀後感

時間如梭,歲月如歌,有多少美好的故事,有多少傷感的傳説,還有多少發人深省的至理名言,猶如寫在歲月裏的音符,徜徉在古今中外的字裏行間,顯示着無窮魅力。這些音符,或是引發共鳴,或是警示後人,或是讓人深思,或是指路前行,匯成一曲曲清歌妙賦,引人入勝。多少文人墨客在其中沉醉痴迷,流連忘返,傾盡畢生精力,寫盡真情實感,用世態炎涼演繹大千世界。英國小説家吉卜林就是當之無愧的文壇之星,其眾多作品之一的《基姆》,就是舉世無雙的千古傳唱之作。

為了更好地融進吉卜林的世界,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內涵,我先查找相關資料,瞭解作者的故事和作品相關信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是英國傑出的作家、詩人,因其出生在印度孟買,他的很多作品都以印度社會現狀、風光習俗為時代背景和寫作素材。他遊歷了世界許多國家,其廣博的見識,豐富的獵奇,成就了他的作品獨具風格,內容涉獵範圍廣,豐富多彩,可讀性強,寓理深遠。作品中旖旎的自然風光,奇異的風情習俗以及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都表現得淋漓酣暢,將旅居之地僑民的生活及精神狀態予以顯現,在經歷“征服世界”的漫長之旅中創作了許許多多佳作,織就了風格迥異的文化盛宴,其長篇小説《基姆》,就是他1900年第二次南非之旅的不朽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基姆》以他熟悉的印度為寫作背景,講述了一個愛爾蘭駐印士兵的兒子——基姆,在印度廣袤的土地上漫遊流浪的生活和人生的際遇,去追求生活的快樂,尋找能使靈魂得以解脱的聖地。他幸運地偶遇來自西藏的老喇嘛。知曉他的目標是尋找佛經裏所説的一條解脱輪迴之苦的河。便與這個既似長者,又是引路者,亦父亦師的老者,相攜踏上追尋之路,來追求內心安寧,擺脱塵世輪迴的苦難。作者用生花的`妙筆,生動地刻畫了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傳奇。文中的兩個主人公,一個是白人孤兒的基姆,這個無數印度流浪者中的一員,跌坐在暮色中,感歎着人生的曲折,再加上“屈而不服”的精神。兼之一身浪跡江湖的本領,靈活應變,遊刃有餘的智慧,周旋在或愚昧,或迷茫,或裹挾,或覺醒的世態眾生中,使他的形象在吉卜林筆下熠熠生輝。另一個是來自西藏虔誠的佛教僧人,滿腹經文,滿心神靈,欲普渡昏睡黔首的眾生,念念不忘尋找那傳説中那條超脱的河流。於是機靈的“皮孩子”和有着特有的智慧和知識的“老古董”,兩個不同種族宗教的行者,完美的組合在一起,一同踏上各自的追尋之路。他們尋找的不僅是河流,而是尋找各自的人生,雖然最終沒有找到那條神聖的“箭河",但卻得到了心靈頓悟,獲得了新的人生。

我讀着《基姆》,同時感受到吉卜林的寫作過程,其實也是對人生的思考尋找的過程。作為每一個讀者,又何嘗不是這樣。人生其實就是一次自我尋找,自我否定,自我認可,自我成長的過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聖河,希望不受俗世的污染和罪惡的毒害,如同水一樣潔淨自然。而每個人又不得不在歲月的長河中長途跋涉,追求自己心目中所期待的一切。在迷惘和探索中不禁自問:人的一生究竟要尋找什麼呢?是無窮無盡的爭權奪利,還是崇高無尚的理想信仰,或是無憂無慮的自由自在,或是無私無慾的寬容博愛。每個人的行為都有自己的準則,都是無可厚非的。洋洋自得也好,頹廢失落也罷,無論好壞,但決不能偏離人生座標的航線。現今社會有太多的誘惑讓人沉淪其中,不能自拔。有讓人痴迷的花花世界,吸引着眾生趨之若鶩,以至於迷失了本性,遺失了自我,活的俗味滿滿,沉迷在欲求的漩渦中不能自己。也有在紙醉金迷之中“眾人皆醉我獨醒”沒有沉醉墜落,為實現心中的理想而勇往無前,像大喇嘛一樣認準一個目標,擺脱世俗紛擾,無怨無悔地去尋找那條人生的“箭河”。我相信只要確定了目標,堅持不懈地前行,相信自己,勇敢地面對生活,坦然接受生活的考驗,坦承面對前行中的變故,就會得到超脱,走出“輪迴的魔障”,獲得自由和新生。要堅信:只要尋找,就有收穫;只要有愛,希望就能綿延不息!

標籤:基姆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