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精品】教學計劃錦集4篇

校園3.03W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續寫新的篇章,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學計劃,就是在準備做教學計劃吧。那麼教學計劃怎麼寫才能體現你的真正價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計劃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教學計劃錦集4篇

教學計劃 篇1

一、教學要求

1、在原來音樂課唱歌習慣的基礎上,再次強調正確的唱歌姿勢,加強培養良好的唱歌習慣。

2、以提高全民族的音樂素質為目標,極力加強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綜合,刻意追求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3、在音樂課的教育教學中,力求把“唱”、“聽”、“認”、“寫”、“動”等欄目貫穿於其中,提高音樂素質。

4、繼續培養學生正確的練聲習慣,力求發言準確而且清晰。

二、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

1、表現要素:

a、對自然界和生活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着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b、能聽辨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並能聽辨其音色;

c、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d、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並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

2、情緒與情感:

a、聽辨不同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b、能夠體驗並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3、體裁與形式:

a、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敍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着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b、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c、能夠區別齊唱與合唱、齊奏與合奏。

d、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説出曲名。

三、任務目標

(一)、唱歌部分

1、緊摳教材、大綱,教唱書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節課前先教10分鐘樂理知識,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聽錄音範唱,再由教師教譜,教1-2遍詞,然後教師彈琴生聽音高自學,直到正確為止。

4、每學一支歌曲,下一節課應該進行檢查,讓個別學生起來演唱,若有不正確的地方師及時進行教正。

5、有學習有記載,有學習有考試。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音樂課的意義。

(二)、發聲訓練部分:

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

(三)、欣賞部分:

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瞭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現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知。

認知目標:認識四二拍,四四拍的拍號及其強弱...

欣賞:雷鳴電閃波爾卡

綜合訓練:西洋樂器

介紹(四)2

複習1—8課歌曲

綜合訓練2

音樂考核

教學計劃 篇2

一、 引言

室內設計課程在許多藝術設計類專業和建築裝飾類專業中普遍被作為專業主幹課程開設。各學校在教學內容上各有側重,但這門課程的基本教學任務還是使學生進一步具備從事建築室內設計的能力,創造出功能和美學等方面均有創新的生活空間,讓學生了解室內空間設計中的文化表意與構成形式的關係,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則與規律在居住、餐飲娛樂、酒店賓館等典型室內空間中的運用,熟悉施工工藝與材料構造。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學生在工作過程中面對設計任務,往往感覺無從下手,大多不能把學校學到的相關知識很好地運用到實踐中去,掌握的專業技能難以與實際工作接軌。如何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工作中去,縮國小校與社會的差距呢?這個亟待解決的難題擺在了室內設計課教師的面前。

二、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室內設計是一個大類課程,各院校普遍根據知識結構體系和實際需要將其分解為“居住空間設計”、“辦公空間設計”、“展示空間設計”、“餐飲空間設計”等小課程。劃分方法雖不同,但都不影響其課程特點——實踐性強、內容更新快。根據這一特點,結合過去的教學實踐,發現傳統的“以課堂教學為主,實訓教學為輔”、“先理論後實踐”的教學模式存在如下問題:“先理論後實踐”的傳統授課模式,導致理論與實踐脱節。理論的抽象性,概括性,使學生聽起來覺得空洞,缺乏感染力。由於對理論知識缺乏具象認知,往往理解模糊,在實踐中感覺無從下手,也就無法將抽象理論與具體設計案例結合,進行體驗、轉化、再造,從而傷害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學生缺乏主動思考、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實踐無真實體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欠缺。在理論講授中,教師援引的案例,學生沒有現場體驗的機會,很難將理論聯繫實際、融會貫通進行思考。實訓階段,課題大多虛擬,無法全程體驗設計過程,無法掌握設計實踐中遇到的具體的問題。

3、學生個體作業,不利於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在餐飲空間這類大型設計項目中,由於牽涉工種多、分工細,需要多人、多部門合作,故訓練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尤其重要。在過去的教學中,學生作業往往由個人單獨完成,同學間協作不夠,缺乏團隊精神

4、考核方式單一,學生作業多為應付,學生潛力未能完全發掘。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對學生的評價往往依靠一張試卷或幾張作業,由一位教師評定。這種模式往往不能有效反映學生的真實能力與水平,很難準確體現學生的優勢和長處,不能有效地因材施教,加之教師的主觀性對學生成績的影響較大,缺乏科學性,這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種傷害。對學生的考核也主要考查學生作業的最後效果,缺乏對過程的監督,學生往往在臨近交作業的時間倉促完成,質量不高,學生的能力未能充分發掘。

三、 課程改革的目標和任務

由於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學生的學習是被動型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效果不佳;而主動型學習,學生的積極性高,能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能力;最佳的學習狀態是快樂學習,在一種輕鬆活潑的氣氛中主動學習,學生的潛在能力可以得到充分挖掘,對於設計這類對創造性要求極高的學科尤為重要。因此,使學生從過去的“趕鴨子上架”式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最終達到快樂學習是課程改革的目標。

教學計劃 篇3

現代素質教育的提高,重點體現在教學質量的提高,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重視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上抓先導型的工作,因此,我特制定了以下班主任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

一、指導思想:

在學校工作計劃指導下,以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指針。努力創建生態化綠色教育,教育為了一切學生,以新課標為依據,結合我所教學科實際和學生特點,制定個人工作計劃。

二、提高個人職業道德,以學生為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熱愛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導,保護學生合法權益。

平等、公平對待學生,經常和學生溝通、交流。守時守紀,不拖堂、不空堂,課上不使用通訊工具,自覺維護校風校紀。

三、努力提升個人素質和業務水平,研究教學理論,新課程標準和理念,有針對性地應用於教學活動當中。

努力優化教學方法,按常規做好課前、課中、課後的各項工作,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制定教學計劃,注重研究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經常聽其他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課堂中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創設情境,誘發學生的認知需求和創新慾望,使學生從情感、思維和行為上主動參與;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運用合作學習等方法。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求創新,在活動中促發展,課堂教學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方法培養。

認真鑽研探索如何構建綠色課堂,儘量使所有的學生感受到課堂的温馨,學習的快樂。讓他們懷着濃厚的興趣分享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和體驗,我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見解,交流彼此的觀念和理解,使他們感受到交流的快樂,共同成長的喜悦。一次小小的成功體驗,會激發出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相信在學習的道路上,他們會更加學會探索和思考。課堂上,我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鼓勵和支持,尤其學生説錯的時候,我不能批評,而是加以細心的分析和激勵,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意”。對學生的獨特體驗,我要用加倍的熱情給學生以表揚,讓他體驗到知識探索的樂趣。在反思中,努力改變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心理健康課程輔導中對學生心理品質的全面培養,學習心理指導、情感教育、人際關係指導、自我心理修養指導等,並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團體訓練。開展“悄悄話”活動,為學生生架設一座溝通的橋樑,使得孩子的困惑有地傾訴,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試,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緒問題,得到很好的調適,並建好心理諮詢檔案。

四、在課堂常規方面努力作到以下幾方面

1、認真備好每一節課,以學生為主體,備課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努力落實教學三維目標。

2、每節課都進行課後反思,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課堂效率

3、課堂上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情況,因材施教。

4、培養學生課堂聽課的習慣:坐姿端正、認真傾聽、積極思考(邊聽邊想、邊練邊想、先想後説)、勇於提問和發言、作課堂筆記等。

5、課前做好準備習慣: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教師安排好下節課需要準備物品。

6、認真自覺地學習:培養學生認真學習,善於自我控制,排除干擾,集中注意力,專心致志,加強課堂管理。

7、培養合作意識,師生間、同學間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相互交流,提高課堂上學生小組合作思考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給他們更有效的學習方法。

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

教材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出發,在知識選材上,適當加強聯繫實際、適當降低難度,既考慮現代生產發展與社會生活的需要,又考慮當前大多數國中學生的學習水平的實際可能。在處理方法上,適當加強觀察實驗,力求生動活潑,既有利於掌握知識,又有利於培養能力、情感和態度,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的同時,獲得素質上的提高。

教材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自已的目標。在內容選配上,注意從物理知識內部發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潛能,積極推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學習方法上,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實踐,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的實際活動,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科書採用了苻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以學習發展水平為線索,兼顧到物理知識結構的體系。這樣編排既苻合學生認知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

教科書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學生當作第一讀者,按照學習心理的規律來組織材料。全書共14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實踐活動和物理科普講座,每章開頭都有幾個問題,提示這一章的主要內容並附有章首照片,照片的選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學習時心中有數。章下面分節,每節內都有些小標題,幫助學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課題、講述知識、歸納總結等環節,以及實驗、插圖、練習中,編排了許多啟發性問題,點明思路,引導思考,活躍思維。許多節還編排了想想議議,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討論的問題,促使學生多動腦、多開口。

二、學生分析

本學年我擔任九年級年級35、36兩個班的物理教學工作。其兩班學生在物理學科的基本情況是:大多物理生對八年級學年的物理基礎知識掌握不太好,很多知識只限於表面瞭解,機械記憶,忽視內在的、本質的聯繫與區別,不注重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及靈活運用,特別是少物理生對某些章節或者是一問三不知,或者是張冠李戴。就班級整體而言,35班成績大多處於中等偏下,36班成績大多處於中等層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區別對待,根據各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以使不同層次學生的物理成績都有一個大的提高。

三、學年的教學總目標和總的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學習物理學的初步知識及其實際應用,瞭解物理學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精神,結合物理教學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品德教育。

四、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處於積極狀態,經過認真的觀察、實踐、思考,才能體會物理現象中藴含的規律,產生探究物理世界的興趣,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獲得相應的能力。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願望,鼓勵他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指導他們學會適宜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瞭解他們的知識、能力基礎,從實際出發進行教育,並且根據他們的反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安排。由於學生的基礎差異比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予以耐心幫助,鼓勵多做物理實驗和參加物理實踐活動,使他們基本達到教學要求。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可採取研究性學習等多種方式,培養他們的創造和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