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先別急着如何學好國中數學解釋

校園8.51K

學數學沒有捷徑可走,保證做題的數量和質量是學好數學的必經之路。在多次做題中錘鍊數學的基本功,一步步上升到能夠領會數學題型中的解題思路。就跟沒有天生的舞蹈家一樣,每一個在旁人看來曼妙的身姿和動作,背後是成千上萬次的跌倒。

先別急着如何學好國中數學解釋

為什麼你那麼討厭數學?

有感於此前甚囂塵上的關於“數學滾出大學聯考”的討論,以及社交網站上討論人數眾多的“數學去死”小組,為什麼在國內,那麼多學生(從國小到高中各個年齡段皆有)不喜歡數學甚至厭惡憎恨數學?

受困於我國目前的傳統應試教育環境,很多學生從升入高中後甚至更早的國中開始,就在循環經歷不斷刷題的學習狀態。從書海到題海,有個別高中老師的原話是,“佈置這麼多作業的目的就沒打算讓你們能寫完“。試想一下,一個每天都在圍着學習連軸轉的.孩子,任憑他原本對學習有再大的熱情,都可能被消磨殆盡。

當然,這其中也不乏學習方法的問題。見過圍着學習連軸轉的,但也有不少照樣能拎得清學習和生活的孩子,拿得起課本也玩得起網遊。業餘活動、興趣愛好,這些原本就不該跟學習存在任何衝突,而且不少經驗也表明,幾者之間是完全可以共同存在的,為什麼在那麼多中國孩子的身上,實現的難度卻那麼大呢?

一來,老生常談,和我國教育體制當然脱不開關係。這幾年大家批評考試製度的聲音小了一些,但考試本身有錯嗎?我覺得並沒有。根源在於考試背後的理念,命題的意圖,“考什麼”、“怎樣考”,以此來確定選拔人才的依據。這裏引用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的理念,他認為,無論學習什麼,其基礎是人的聰明與廣博,而不是狹窄範圍內的具體的基礎知識。

二來,也和國內大多數家長的教育理念有關(當然新一代的80後家長的教育觀念會有所改變)。更多70年代家長,在教育孩子、督促孩子學習方面,更偏向控制,而非引導。

國中數學重運算能力,切莫輕視基本功

大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環境下,不少學生對學習本身就存在着排斥情緒,而數理化等偏理學科,知識點之間存在極強的關聯性,像數學,從國中開始就需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缺乏紮實的基礎,就很難理清學習的頭緒。尤其在進入高中之後,學習節奏越來越快,當學習上的屢戰屢敗遇上了孩子們心中蟄伏的那一點小情緒,就有可能產生極大的反應。

以數學學習為例,運算是學好數學的基本功,運算能力的培養主要集中在國中時期。如有理數的運算、整式的運算、因式分解、分式的運算、根式的運算和解方程等等,都是國中數學學習的重點內容。從學生試卷的分析上看,會做而做錯的題不在少數,且出錯之處大部分是運算錯誤。但很多學生從國小升入國中後,往往無法適應從簡單數字運算到字母運算的變化,或者因為國小階段提前掌握了國中數學的部分知識而掉以輕心,兩種情況都會形成數學學習上的脱節。

學不好數學?只怪沒培養好數學思維

如果説國中數學主要在培養數學運算能力,那麼高中數學則重在培養數學思維。“數學思維”這個詞聽起來很抽象,簡單一點理解就是思考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方法,注重邏輯性且關聯度極高,且能運用到各門學科各個領域。認為學習數學只為“數錢”、“買菜算賬”的人,是因為在應試教育環境中中毒太深,不能怪他們。國小階段的“奧數熱”,這在最初也算是一種數學思維的鍛鍊,但到後來卻發生了極大變味。升學壓力下,使得更多家長因為“奧數成績很有用”把奧數作為孩子升學路上的一道籌碼,而漸漸偏離學習奧數出於興趣的初衷。此種現象,也成為促發學生羣體以及不少社會聲音“聲討”數學學習的原因之一。

我們能通過一定手段來改變學生的課外學習方式,通過趣味性的答疑模式、PK模式、獎勵模式來調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通過更簡便、高效的學習技巧和辦法來獲得學習效果的提升。但卻無法僅憑一己之力來扭轉大部分人對數學學習的偏見。在學習功利性越來越強的情形下,若無具體對策,數學學科反映出來的問題,日後也難保不會出現在其他學科上。

標籤:國中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