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進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範文(精選5篇)

校園7.04K

緊張而又充實的社會實踐結束了,想必你學習了很多新技巧,該好好總結一下過去這段時間的社會實踐了!那麼實踐報告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進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範文(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進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範文(精選5篇)

進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1

尊老愛幼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更是體現了我們國人的素質,作為一個學生,我們更是要做到這一點,我們也應該多一點去關心幫助那些弱勢羣體,就像敬老院的老人們。為了他人服務,是十分有價值的體現。

一、走進敬老院

剛跨進敬老院,它給的感覺是平靜、安寧,在和煦的陽光下,老人們三三兩兩地在陽光底下,安安靜靜的,他們沒有孩子臉上的天真,青年臉上的憧憬,中年臉上的忙碌,他們像在思索些什麼?或許是對一路走來,點點滴滴的回憶吧?偶爾頭頂上飛過一兩隻燕子,但他們也從不抬頭看,只是默默地低着頭,沉溺於自己幸福的回憶。院子裏沒有太多的綠化,只是一些古樹,如同這些老人們經歷了幾乎一個世紀歲月的洗禮,沉積了太多的歷史。

二、敬老院生活

敬老院的生活是自由卻井井有條的。他們每天7:30分吃早飯,雖然每天的早點只是稀飯、饅頭,但他們卻露出滿意的笑容。聽敬老院的阿姨説:我們養了很多頭豬啊,一個星期就殺一頭的,老人們吃的很好。雖然是幾句簡短樸實的話語,卻藏滿了濃濃的幸福與關愛。他們還會評選文明老人,這是我們始料不及的,就像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一樣的評比條件讓老人們生活更加規範,思想也更上進了。敬老院還有個寬敞的活動室,平時老人們在這裏看看電視,聊聊天,打打牌,他們其樂融融。

三、讓愛零距離接觸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看起來並不是很起眼的老人,當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正一個人孤單的低着頭坐在一個角落裏,我們走過去,給了一些水果,誰料,老人竟然簌簌的流淚了,那使被愛融化的眼淚嗎?一滴滴,落在了盛放水果的塑料袋上,毫無掩飾,那樣的真真切切。一直以來,我總以為這些沒有接受多少教育的老人是膚淺的,沒有涵養的,不料,他們是那樣的出眾,一位叫xx的老奶奶,平時省吃儉用,在臨死之前,把1000的積蓄毫不吝嗇的捐給了敬老院,她不求名利,但求此生無悔,終於在前幾天安心地到了另一個極樂世界,我想她一定是快樂的飛向天堂的。

四、採訪院長

xxxx。

五、離開敬老院

離開敬老院的時候,我們的十佳歌手給老人們演唱了歌曲,或許他們根本聽不懂這種新潮的流行歌曲,但他們卻像是自己的孫女在唱歌一樣,眼裏充滿了慈愛。我們的學生會主席在與一位年邁的老奶奶握手道別時,那種依依不捨並不亞於親人之間的分別。他們太需要關愛了,點點滴滴的,哪怕是一句問候一個眼神。

六、感悟與收穫

收穫的是與老人們的心。雖然他們面對坎坷的人生總是一笑而過,但從他們的言語中,我真正體會到了他們的艱辛,一路走來有着太多的悲歡離合,是啊,他們已經很累了,他們需要休息,但更多的是關愛,是大家的愛。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讓我們在今後的生活中一起用愛心去裝點這個世界!

進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2

實踐主題:

關愛夕陽紅走進敬老院

實踐目的:

其一,隨着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趨嚴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由於有多數老人的子女工作繁忙,無暇照顧老人,有的是子女常年出門在外,很少回家,老人行動不便,又無人照顧,即便進了敬老院,有時內心也感受不到温暖,希望通過實踐,可以呼籲社會關注被遺忘的老人,也關注他們身心健康,豐富他們的日常生活。

其二,讓我們當代的國小生多一次人生經歷,進一步弘揚尊老敬賢的傳統美德和學生志願者“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在社會上形成扶貧濟困、助人為樂的良好習慣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氛圍,更豐富自己人生寶貴的財富,開視野、長見識!

走下車,熱心的院長阿姨接待了我們,把我們帶進會客室,為我們準備了一大箱礦泉水。她一邊忙活還一邊給我們講解敬老院的概況:夕陽紅敬老院是xx市規模,環境並且建設較早的一所養老院。建地面積有2000多平方米,院內有老人110多人。其中年齡的老人已有101歲的高齡,最年輕的僅僅只有20多歲。院內有7棟房,為了照顧一些特殊的老人,還專門設有小食堂,可以單獨給老人做他們自己想吃的飯。

聽阿姨説,這裏的老人平時生活很豐富,説着便用手指着窗外的一條湖,“很多老人非常喜歡釣魚,這個湖便給他們提供了這個優越的條件。”順着湖邊,我們看到了一個涼亭,裏面甚是熱鬧,老人們正在棋盤上格鬥着,旁邊看的人更是着急的為勇士們出謀劃策。涼亭對面是一個門球場,院內有不少老人喜歡這項運動。阿姨説平時一些老太太們也不閒着,總聚在一起打麻將或者打花牌等等,生活也很豐富有趣。

在給我們介紹完敬老院的概況之後,阿姨還給我們介紹了朝鮮這個民族一直以來流傳的這種敬老傳統,讓人敬慕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聽完阿姨的介紹,我們便自行在院內參觀。起初在有些老人面前大家還顯得很拘謹,但個別活躍性格開朗外向的學生十分熱情的帶動了大家。有些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或者聽力有些障礙,同學們也耐着心和他們聊天,聽老人講自己的過去,也與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園生活。平時嬌生慣養的我們,走出校園來到社會,走進老人。把老人當作朋友一樣聊天,聽老人們的事蹟是如此的着迷,見到老人的笑臉大家就笑的很開心。感覺像一家人似的其樂融融。通過跟老人家的聊天,使我們明白的很多,明白到他們過去的經歷,明白他們的辛勞,明白他們對他們兒女的記盼,更明白他們對我們的希望……

其中有一位老人對我印象深刻,他一直坐在院內的那棵梧桐樹下,望着遠方,我們親切的過去和老人聊起天來。這個老爺爺已經81歲了,因為兒女工作都很忙,所以不得已來了養老院生活。他最近每天都坐在這棵樹下等着他的兒女來看望他……説着,老爺爺的眼眶便已濕潤。我們説,“爺爺,沒關係,我們都是你的兒女啊!”爺爺露出一臉欣慰的笑容。

實踐內容:

1:送愛的禮進愛的心

8月仍然烈日炎炎,我和幾個同學幾位家長一起帶着愛心禮物來到了敬老院,我們搶着把水果送到他們手裏,禮物雖小,卻把大大的温暖送到了他們心裏。老人們很淳樸,長滿皺紋的臉頰上露出了美麗的笑容,還拉着我們的手談起心來,一個勁地問我們問題,舉手投足之間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關愛,他們向我們説起當年年輕時的故事,眼睛裏還流露出興奮的表情,讓我們感受他們的一生夾雜着許多的酸甜苦辣。他們滔滔不絕地訴説着坎坷的經歷和家事,情到深處時還淚如雨下。

2:伸我的手將愛表達

聊了會天,我們仔細打量着周圍的環境,開始幫他們打掃衞生,修剪指甲,把愛付諸了實際行動,大家説幹就幹,我們分工明確,熱火朝天地動手幹了起來,每個人都是帶着關愛的心,做着關愛的事,有人打掃樓道,有人修剪指甲,有人清理垃圾,有人還陪老人們一起下着象棋,還有人搶着在一旁擇菜呢......看着我們老少同樂,心中有説不出的温暖。

3:用心實踐深入調查

我們找到了敬老院的院長伯伯,聊起了敬老院的情況,院長告訴我們:“院裏的老人們基本物質需要是有保障的,而且衣食住行還算豐富,但是精神生活太貧乏了,老人們內心其實和孩子們一樣,他們也害怕孤獨,也渴望得到關愛和温暖,可能外表看起來很開朗,但內心卻把自己關了起來。”

實踐結果: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可以看出老人們其實很怕孤獨,他們需要家人的陪伴,兒女的陪伴,甚至社會人士的關愛,一點點的關愛就可以融化他們封閉的心。快樂其實很簡單,一點關心、一點傾聽、一點奉獻就可以給別人帶來快樂。伸出你的手,奉獻你的愛,你就可以快樂無比。

問題建議:

關愛老人的身心健康,從精神方面送給老人七個“伴”。

1.眾伴——走出封閉的狹小生活空間,遠離孤獨,多多與人接觸交流,彼此交融,相互信任,相互幫助,以此增強安全感,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2.樂伴——笑,大聲的笑,是樂觀豁達的象徵,是美麗心情的自然流露,從而來減輕心理上的疲憊和痛苦,使老人們更加地心平氣和、神清氣爽。

3.動伴——讓老人們能夠從事一些適宜的勞動和運動,可以通血脈、活筋骨、利關節、豐肌肉。

4.説伴——無論是高興的事還是煩惱的事,無論是喜事還是壞事,讓他們學會一吐為快,因為有事不説憋在心裏,時間久了就容易生病。對老人來言,説也是一種通氣化瘀的良藥。

5.愛伴——愛家庭、愛社會、愛生活、愛身邊的大自然。不僅停留在滿足被別人來愛,也要注重自己奉獻出愛。奉獻愛的過程是使人心懷感恩的過程,會讓心境更好、心態健康。

6.書伴——老人們要經常看書讀報,使自己能天天用用腦,益智增神,知天文地理,曉國家大事,讓生活充滿樂趣,延緩身心的衰老。

7.德伴——加強道德修養,做到樂善好施、助人為樂、事事通達、心胸寬廣,結果必然使老人的心裏獲得平衡。

收穫與感想:

有人認為敬老院是老人們安享晚年的快樂天堂,但這次的實踐活動改變了我的一些想法。沒有親人的噓寒問暖,沒有朋友間的談天説地,他們還是會感到孤獨,房子再大也不能填滿心中的空虛,金錢再多也仍然買不到歡笑。我們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所以我們不要嘲笑老人的思想落後,因為將來有一天我們也會跟不上時代;不要嘲笑老人的行動遲緩,因為以後我們也會如此;也不要嫌棄老人不講衞生,他們吃的苦比我們吃的鹽還多;更不要抱怨老人的嘮叨,這是他們愛的一種方式,只是這種方式有時作為年輕的我們不喜歡,甚至厭煩。都説:“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要多一點關懷,少一點抱怨。敬老光榮,忤逆可恥!因此,再忙,別忘了打個電話,再煩,也別對老人發脾氣。關愛老人不是隻有付出金錢,不要吝嗇我們的言語、握手、擁抱,關愛老人,從心靈交流開始!其實他們沒有太多的要求,只要有人能陪他們聊聊天,説説話,他們就高興得合不攏嘴了。多一些關愛,多一些傾聽,他們便不再覺得孤獨,也可以讓他們感到温暖。

很感謝那些可愛的老人們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讓我從中想到了很多,老人們的經歷、老人們的期盼、老人們的歡樂與憂愁......也讓我學到了很多,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更讓我懂得了,我們稍微多一點點的關懷、傾聽、奉獻就可以給別人帶來快樂,關愛老年人是我們每一個青少年應該主動做的事。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對老人應該是關愛,應該是尊敬,應該是盡孝。所以,我們還會再來,繼續我們的實踐,希望我們的努力,明天的社會更和諧,世界更美好。

在這裏祝願所有的老人有幸福的晚年!

進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3

實踐目的:

隨着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狀況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由於有些老人的子女工作繁忙,無暇照顧老人,有的是子女常年出門在外,很少回家,老人們孤獨寂寞,行動不便,又無人照顧,即使住進了敬老院,內心也感受不到很多温暖,他們渴望得到家人和社會的更多的關懷。因此,通過實踐,希望可以呼籲社會關注這羣被遺忘的人,關愛這些老人,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豐富他們的日常生活。一聲問候,一個笑臉,一份愛心,讓我們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温暖老人們的心窩,使他們愛的天空不再是灰色,而是充滿了歡言笑語。開展獻愛心活動,樹敬老之風,促社會文明,關愛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

實踐過程:

1、送出愛的禮,走進愛的心

一大早,陽光明媚,我和幾個同學就一起帶着愛心禮物來到了敬老院,我們把小小的禮物送到他們手裏,卻把大大的温暖送到了他們心裏。老人們都很感動,和藹可親的,有的還和我們談起心來!

穿着大紅棉襖的李奶奶非常健談,她曾經是一名英語教師,愛好唱歌跳舞,她饒有興趣地跟我們探討着英語的語法,時不時從嘴裏蹦出幾句懷舊版的英語對白,那舉手投足之間讓我們全然忘記了她是一位老人。

劉爺爺是位退伍軍人,老伴很早就過世了,他告訴我們,他的兒女常年在外,自己一個人很孤獨,所以來敬老院找找朋友,找點安慰,讓自己不再那麼寂寞!老人和我們談起了他參軍的情況時,很是感動,慷慨激昂,彷彿又回到了部隊,眼睛裏流露出的是興奮與不捨,但可以看出其中夾雜着這麼多年來的辛酸淚,一個人的寂寞生活讓他的面容更顯憔悴了!

2、拉着愛的手,唱着愛的歌

讓人難以忘懷的是80高齡的陳奶奶,老奶奶常年坐在輪椅上,儘管行動不便,但她每個星期都會堅持寫寫字,聽聽老歌!她還教我們唱起了《五字“不老”歌》,人老心不老,勤動手足腦;人老神不老,樂觀精神好;人老氣不老,煩愁被嚇跑;人老志不老,奉獻不能少;人老情不老,相伴樂陶陶;人老不服老,生活有目標;人老不擺老,學習永不驕;人老不怕老,困難嚇不倒……伴着動人的歌聲,手着拉手,老奶奶露出了久違的笑,我們也笑了,笑得有點心疼,那一刻,真的很快樂。

3、將愛付出行動

和老人們談談心之後,我們開始幫他們打掃衞生,整理房間,把愛付諸了實際行動,大家都熱火朝天地動手幹了起來。每個人都帶着關愛的心,做着關愛的事,如給老人們晾衣服,曬被子,倒垃圾……有的給老人輕輕按摩,有的還幫老人剪指甲,看着小手拉大手,心中有説不出的温暖。到了午飯時間,我們主動給一些老人喂起飯來,一口,兩口……此刻的他們就像嬰兒般渴望得到捧在手心裏關懷,那幸福的笑臉,感動的淚水,看得心裏很不是滋味。為了豐富老人們的娛樂生活,我們還帶來了一些歡笑。有講笑話的,有跳舞的,有吹笛子的,每個人都希望給小小的院子,帶來大大的温暖。身體硬朗的張爺爺乾脆還給我們伴起奏來,他拿出了擱置很久了的二胡。拉着二胡,哼着小調,別有一番風味,老人們的臉上都露出的久違的笑,很甜很美。

4、進行深入調查

最後,我們找到了敬老院的院長趙伯伯,聊起了敬老院的近況。他告訴我們:“院裏的老人們的基本物質生活還是有保障,也還算豐富,但精神生活就太貧乏了。老人們的內心其實也和孩子們一樣,他們更加害怕孤獨,更加渴望得到温暖!

有的老人表面上看起來很開朗,但他們內心的那扇門卻把自己關了起來,最痛苦的是,當想到親人時,只能自己獨自一人在黑夜裏默默流淚。”

熱鬧的氣氛,每個人都彷彿會把自己封閉起來,彷彿在他們的世界裏有着我們一觸即發的傷疤。儘管我們很熱情的去幫助他們,去關心他們,但有些老人還是會害怕,會不願意。可能是他們認為自己的子女都相信不了,何況是別人了!他們的眼神是那麼的迷茫,表情是那麼的無助,猶如在生死邊緣徘徊的人。

其實,每個人都會老的,每個老人也都曾經年輕過,請不要嘲笑老人的思想落後,因為以後我們也會跟不上時代,不要嘲笑老人行動遲緩,因為以後我們也會這樣,也不要嫌棄老人不講衞生,他們吃過的苦比我們吃過的鹽還多,更不要抱怨老人的叨嘮、叨嘮,有的時候這是許多老人對兒女深愛的一種方式,只是這種方式年輕人都不喜歡,甚至討厭,於是老人和年輕人就有了代溝,有時還會引起衝突。都説“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多一點關懷,少一點抱怨,敬老光榮,忤逆可恥,有的時候,小小的愛真的能造就大大的幸福。

“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已經成為了整個社會的責任。關愛老人,就像關愛明天的自己,明天的我們也會老,也會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也會行動遲緩,也會不可理喻的叨嘮不停……那時的我們一定很想得到關愛,得到尊重。孤獨時,也一定會很想有人陪吧!因此,再忙,別忘了打個電話,再煩,也別對老人發脾氣,關愛老人不是隻有付出金錢,一聲問候,一個笑臉,公交車上一次讓座……其實就這麼簡單。

不要吝嗇我們的語言、握手、擁抱,甚至是親吻!讓語言、握手、擁抱、親吻成為我們與老人之間的橋樑!關愛老人,關愛明天的自己,從心靈交流開始!

進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4

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的提出

學院對小組組長進行統一開會之後,温馨時光小組組長也開始組織小組成員內部展開一次小會。温馨小組在成立時成員大多都是濟南地區的同學,所以這次會議便是針對濟南地區討論小組所要準備實踐的項目、地點。

當時恰好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有這樣一起案件。犯法人既沒殺人也沒防火,也沒偷沒搶,但是卻得到了眾人的唾罵。是説一個不孝兒子自己已年邁的老母親,沒有盡到扶助老人的義務。這引發了我們深思探討,中國是一個文明大國,有着多麼的傳統美德。於是,覺得我們大學生,尤其是我們師範生更應該將敬老愛幼的美德傳播開來,讓所有老人們老有所養,使我們的社會成為大同社會。這個建議一提出,立刻得到小組成員的一致同意,並且大家都幹勁十足。

經商議,組員王永傑家附近有一個王舍人鎮醫院附屬的敬老院,是政府開辦的,設備優良,住所方便,很利於我們進行社會實踐而不對敬老院造成任何不便。王永傑同學也很負責地擔任了“外交官”一角色,與敬老院聯繫後,得到了當地管理人員的支持,於是,“温馨時光”小組的社會實踐活動就這樣一錘定音。

在提出意見的時候,有的同學也有這樣疑問。敬老愛幼,我們是不是也要愛幼去啊?我們立刻想到第二站去幼兒園,但是經聯繫,現在幼兒園多封閉式管理,幼兒上學期間嚴禁外來人進入,考慮到多有不便,便取消了這樣的想法。

暑假社會實踐活動之前的準備階段

暑假一到來,温馨時光小組便進入了活動的準備階段。和敬老院院長聯繫的是放假後第二週,所以,暑假的第一週小組成員便開始忙活開。首先,大家每人準備了祝福語,寫成了一封信。後由宣傳部王昕、孫爽同學親手製作祝福賀卡,由此組成了我們每個人的“祝福一封信”,服裝有學院配發的3套“社會實踐專用服”,恰好與09物理四班的班服顏色相同,於是,有三名物理四班同學準備好班服。而剩下兩名外校同學,便在這周內湊到了顏色接近的服飾。組裏成員還準備了一個小節目。院旗和旗杆都已經就位。組員之間討論了一下,覺得準備充分了,便信心滿滿。其實不然,王昕同學在跟家長交流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時,王昕家長睿智的發現我們缺了一些東西。對,哪有人看望老人是空手去的啊,我們不送些花可該送些水果吧。王昕同學反應之後,小組立即組織前一天在濟南華聯超市集合,進行採購。於是前一天,同學便聚在一起挑選水果,西瓜、桃、哈密瓜,我們挑好看的水靈新鮮的水果,希望能在炎熱的夏天給老人帶來一絲清涼,讓老人心情舒暢。這一天分開的時候,我們再次確定了互相的聯繫方式保證暢通,並保證每一個人清楚了王舍人鎮敬老院的地址及前往路線,才陸續回了家。

當天下午,由王永傑同學前往歷城區電視台聯繫了當地記者,希望以此擴大我們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的影響力,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大學青年的敬老之心,當地記者很豪爽的答應了,這更添加了我們進行社會實踐的信心。

暑假社會實踐活動進行中

7月25日上午9點,所有同學準時到達了王舍人鎮車站。清點人數,確定好活動內容後,前往王舍人鎮敬老院。

一路,男生提着沉重的水果,女生揮舉着我們社會實踐的宣傳旗幟和大家所攜帶的雜物,引起了很多路人的關注。路人們議論紛紛,讚揚之聲不絕於耳。還有人拿起手裏的相機給我們拍照,被人關注,讓我們榮譽感倍增。

抵達敬老院,敬老院的規模真是不小。一進門,電視台的記者已經到了,正好拍到我們搬着東西進會議室的鏡頭,想到要上電視,組員們都有些拘謹了。院長很親切地接待了我們,問了一下我們的打算。然後開始分配我們的工作,他按我們的要求給我們分配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例如收拾房屋、清潔地面、擦拭樓梯扶手、窗户窗台等等,組員裏有的女生心血來潮,給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梳頭,畫面感很幸福。

敬老院本來就很乾淨,我們只能在好上力求完美。老人看着一羣大學生在服務,臉上始終帶着親切的笑容。活也不多,家務乾的差不多了,一干同學到了敬老院的餐廳集合。把我們所帶來的水果也搬了進來。同學們開始洗刷盤子和水果,廚師拿着菜刀在一旁等候。不一會兒所有水果都已經切好,同學們把水果捧到了水果盤上帶進了會議室。

院長已經組織把老人帶進了會議室,我們開始分發水果,和老人們一同吃水果,聊聊天,氣氛好不愉快。一想到敬老院還有幾個腿腳不靈便的老人,同學們又單獨準備出一個水果盤給樓上的老人送去。吃着水果,組員拿出了細心準備的祝福信,開始送給每一個位老人,有的老人其實看不清也聽不清了,可能也不知道我們送的是什麼東西,但是我們看到了老人臉上真心幸福的笑容,祝福信的意義也就達到了。

隨後,組員拿出了準備已久的小節目。在老人面前打了一小套太極拳,頗有些關公門前耍大刀的意味。老人們笑津津的看着我們打完,掌聲也不吝嗇,氣氛很愉快。

時間過得很快,馬上到就餐的時間了,組員又一次進了廚房,開始洗刷碗筷,把廚房準備的大包子搬到了會議室。組員開始給每一位老人盛湯,拿包子,隨後又跟老人一起吃飯、聊聊天。期間,院長也跟我們一起,在飯後組織了一次講話,總結了我們這次活動,給我們予以很高的評價。

午飯過後,老人們要開始休息了,院長組織了我們和老人們一起合影留念。組員便送老人上樓準備午休,剩下幾名組員收拾了餐桌。

這次敬老院之行到此也接近尾聲了,院長和我們在敬老院的門口合影留念之後,我們便走出了敬老院結束了這次社會實踐服務。

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的後期工作

雖然暑假社會實踐服務結束,我們的活動並沒有結束。攝影組開始整理活動中的圖像視頻資料,各組員也開始準備暑假社會實踐的總結經驗。宣傳部開始向各個網站投新聞稿。可喜的是,當天晚上我們就在歷城電視台上看到了關於我們這次活動的報導,雖然時間不是很長,但是第一次上電視讓我們每個組員都有着空前的榮譽感。最後經所有小組成員總結,我們交出了我們的暑假贖回實踐報告,完美的結束了這次暑假社會實踐活動。

進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5

一、實踐目的

隨着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狀況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由於有些老人的子女工作繁忙,無暇照顧老人,有的是子女常年出門在外,很少回家,老人們孤獨寂寞,行動不便,又無人照顧,即使住進了養老院,內心也感受不到很多温暖,他們渴望得到家人和社會的更多的關懷。因此,通過實踐,希望可以呼籲社會關注這羣被遺忘的人,關愛這些老人,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豐富他們的日常生活。一聲問候,一個笑臉,一份愛心,讓我們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温暖老人們的心窩,使他們愛的天空不再是灰色,而是充滿了歡言笑語。開展獻愛心活動,樹敬老之風,促社會文明,關愛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

二、實踐過程

1、送出愛的禮,走進愛的心

一大早,陽光明媚,我和幾個同學就一起帶着愛心禮物來到了養老院,我們把小小的禮物送到他們手裏,卻把大大的温暖送到了他們心裏。老人們都很感動,和藹可親的',有的還和我們談起心來!

有一位老爺爺是位退伍軍人,老伴很早就過世了,他告訴我們,他的兒女常年在外,自己一個人很孤獨,所以來敬老院找找朋友,找點安慰,讓自己不再那麼寂寞!老人和我們談起了他參軍的情況時,很是感動,慷慨激昂,彷彿又回到了部隊,眼睛裏流露出的是興奮與不捨,但可以看出其中夾雜着這麼多年來的辛酸淚,一個人的寂寞生活讓他的面容更顯憔悴了!

2、拉着愛的手,唱着愛的歌

讓人難以忘懷的是80高齡的陳奶奶,老奶奶常年躺在牀上,儘管行動不便,人老心不老,勤動手足腦;人老神不老,樂觀精神好;人老氣不老,煩愁被嚇跑;人老志不老,奉獻不能少;人老情不老,相伴樂陶陶;人老不服老,生活有目標;人老不擺老,學習永不驕;人老不怕老,困難嚇不倒……伴着動人的歌聲,手着拉手,老奶奶露出了久違的笑,我們也笑了,笑得有點心疼,那一刻,真的很快樂。

3、進行深入調查

最後,我們找到了養老院的院長趙伯伯,聊起了養老院的近況。他告訴我們:“院裏的老人們的基本物質生活還是有保障,也還算豐富,但精神生活就太貧乏了。老人們的內心其實也和孩子們一樣,他們更加害怕孤獨,更加渴望得到温暖!有的老人表面上看起來很開朗,但他們內心的那扇門卻把自己關了起來,最痛苦的是,當想到親人時,只能自己獨自一人在黑夜裏默默流淚。”正如,有的老人拉着你的手,滔滔不絕地訴説着坎坷的經歷和家事,情到深處時,淚如雨下。落寞惆悵衰颯,似乎充斥着他們的整個生命。連容納幸福快樂的空間都擠不進去,鹿鳴思長草,愁人思故鄉。我想他們一定很思戀那個自己曾經住過大半輩子的家,因為在這裏,幸福快樂並不是會蔓延到每一個角落,也並不惠及每一位老人。走出大門時,我看出了大家的依依不捨,也看到了有的人在偷偷擦眼淚。

三、實踐結果

通過這次的關愛老人活動,可以看出老人們其實很怕孤獨,一點點的關愛都可以讓他們冰封的心融化,感受到人間的温情,要多陪他們聊聊天,多關愛他們。當子女不在身邊的時候,老人們最需要的是一份温暖的關懷和問候。

我們應該從各個方面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建議:

1.希望養老院可以建立老人活動中心,給老人們配備活動室,閲覽室,保健室。老人可以到活動室裏和別的夥伴們聊聊天,下下棋,活動室裏還有健身器材,或者象棋,撲克,麻將等娛樂用品。活動中心還可以經常舉辦一些老年人活動,如老年人暢談會,太極扇,太極拳比賽等等。

2.進一步完善公共基礎設施,美化公園,花園等公共場所,使得老人們除了在空閒時間可以去活動中心活動。

3.對於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老人,希望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宣傳法律知識,鼓勵老人通過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4.希望政府部門能定期給這些老人發放生活補貼和置辦生活用品,解決老人“老有所養”的問題。提高貧困老人的生活補助,為老人安置娛樂設施,即使是一台小小的電視機,也會使老人們身心愉悦,喜笑顏開的。

5.希望醫療機構組織能夠定期上門給老人看病,提倡自願服務,保障老人們得身體健康。

學生暑假敬老院社會實踐報告5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形成時期,肩負成為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為了加強對自身的思想培養,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品格和行為習慣,我們特地參與了學院要求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前往敬老院開展關於普寧敬老院情況調查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我眼裏,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棲息之所。但通過這次的調研,我改變了之前的看法。現在,許多子女成羣的老人主動走進了敬老院。他們有的以前是教師、工程師、幹部,也有藝術工作者。選擇敬老院,因為子女工作忙、家裏樓層高、沒人陪自己聊天;而且因為在這裏與同齡人朝夕相伴,共同的興趣愛好,相近的人生觀念,更能讓他們感到夕陽無限好。通過這次調研我們走進敬老院,感悟很多!

老人們一看到冒着炎炎烈日趕來看望他們的學生,立刻關心起來,拉着我的手噓寒問暖,十分關心我各方面的情況,體現出了老一輩對年輕一代殷切的希望和關懷,還有一些老人們也是高興的合不攏嘴,與我分享自己當年的“金戈鐵馬萬户候”的戰爭歲月,還與我聊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我也很關切地詢問了老人們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並與他們聊起了家常,幫助他們打掃衞生,很快就融入其中,老人們都感慨的説,正是國家的各種福利和黨的政策才能像今天這樣無憂無慮的安享晚年的生活,更多的老人表示同學的到來為他們平淡的生活增添了生機和樂趣,我並沒有因為炎熱的天氣而埋怨一句,取而代之的是滿腔熱情,因為這次看似普通的活動中實際上藴涵了巨大的人性價值和人文關懷,它是一種美德,更是老人與大學生之間心與心的交流與溝通,而平時嬌生慣養的我,走出校園來到社會,走進老人,把老人當作朋友一樣聊天,聽老人們過去的事蹟是如此的着迷,我還又跑到外面的小賣部給老人買東西,雖然來的時候給老人們帶來了些水果、點心,可那些是遠遠不夠的,於是,我又用我的零花錢為老人買東西來表達我的心意,從早上到中午12點,走了部分老人的房間並且慰問了老人們,到了老人吃飯的時間,我就跟着那裏負責分飯的管理員一起幫助老人們進行就餐,有的老人就餐不方便,需要喂才行。這時我主動給老人餵飯,雖然笨手,但見到老人們開心的笑臉就心滿意足了。我感覺到了一家人似的其樂無窮。大多數老人在這裏過的很開心,他們有時在房間過樓下的廣場看電視或者鍛鍊身體,因此,老人們在這裏可以算是晚年安康了!

這些經過了歲月滄桑的老人們,毫無疑問,面臨着工作能力喪失、自理能力下降、精神生活貧乏等一系列問題,從而成為了弱勢羣體。從一個社會對弱勢羣體的態度中,也可以瞥見其文明程度。一個健全的社會,該為一切成員提供健全的空間,提供維護。作為當代大學生,傳達社會對弱勢羣體進行人文關懷的理念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本着“關愛弱勢羣體,弘揚志願精神”的活動主題,瞭解敬老院運營的問題及困難,瞭解敬老院內老人的生活現狀及心理,並對空巢老人社區進行走訪,從而達到對弱勢羣體的關懷,是我們實踐的主旨。我們通過和護理人員的溝通對老人進行了解,一定程度瞭解了老人的生存現狀和心理情況,還和老人進行溝通了解一些他們的具體情況,並對負責人進行採訪以便對敬老院的情況有個整體瞭解。知道了老人老年人進敬老院的原因:1、子女方面:無法照顧老人,請保姆不放心2、老人自己:(1)不想給子女增加壓力 (2)不喜歡做家務 (3)現有居住條件差 (4)孤單寂寞 (5)家裏無醫療設施和無緊急醫療措施 (6)不喜歡與子女同住 (7) 餐飲 (8)養老院管理規範(9)保護老人。

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1)個別老人缺乏精神動力和生活積極性,精神狀態不佳,過一天算一天,生活沒目標沒追求; (2)院內沒有可供老人娛樂的活動和設施,部分老人感到精神空虛;(3)少數老人認為在院裏生活接受政府的救助,感覺自己是受人可憐和同情的對象,雖對政府有很大的感恩,但心裏存在一種壓抑之情,心理上有很大矛盾;(4)部分老人之間關係不夠融洽,個別老人之間會經常吵架甚至打架,破壞了院內老人的和諧氛圍;(5)個別老人對敬老院沒有很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希望回家居住。

通過比較我們發現其實老人們在敬老院的生活還是差不多的,老人一般都是5點多起牀,然後敬老院也差不多都是7點左右吃早飯,差不多都是吃稀飯,中午晚上一般都是一葷一素,開飯時間也都差不多,老人們一般睡的也比較早,一般晚上8點就睡覺了,白天老人的娛樂活動就是看看電視,看看報紙,打打牌,打打麻將,互相聊聊天,偶爾社區會搞搞活動參與參與。總體來説老人們的生活條件還是差不多的。

這次的調研活動很好的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風采。一方面培養當代大學生關心他人,敬老愛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觸社會,瞭解社會,鍛鍊自己,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關心他們,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老人,是需要我們關心的一個弱羣體,我們應該不懈努力的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以報答他們曾經為社會做出的貢獻!也將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繼續更好的傳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