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中數學教學中如何設置引

校園3.61K

數學課堂引入教學一

國中數學教學中如何設置引

一、利用生活情境導入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把數學教材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的情境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把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富有直觀性。教師要善於挖掘運用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學生才能有意識地將數學與生活相結合、相融入,才能在生活中感知數學的存在與價值。值得注意的是,生活情境的設計要以現實中的常見問題為突破口,從現實生活中選取有關素材來設置問題情境,力求真實和全面地模擬現實生活。只有這樣,才能牢牢地吸引學生,激發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培養和提高學生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分析能力,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比如:在《有理數加法》的教學中,如何理解10+(-4)=6 呢?有一個學生是這樣説的:“把10看作我原有10元錢,把-4看作我用了4元,則手裏還剩下6元錢,故等於6。”通過這個生活中的實實在在的例子,學生對抽象、難理解的有理數加法法則,有了感性、直觀的認識。所以,老師在課堂上儘可能創設一些現實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自然、真切、實用,學生們才會滿腔熱誠地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去。

二、運用數學實踐導入

新課改下的《數學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要通過學習實踐,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努力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繫的具有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以發展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所以,在國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特別重視實踐活動,精心細緻的去設計活動方案,引導學生善於通過學習實踐,巧妙運用數學知識,感受數學知識的無窮魅力。 例如:在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的教學中,上課開始就進行摸球遊戲,在口袋中放入10個只有顏色不同的乒乓球,其中白球8個,黃球2個。在學生開始遊戲前告訴學生:裏面有兩種乒乓球,顏色分別是白色和黃色。

讓學輪流摸乒乓球,在每次摸球前讓全班學生猜測:摸到的乒乓球是白色還是黃色的?剛開始遊戲時,猜黃色和白色乒乓球的人數比較接近,隨着遊戲進一步展開,猜白球的學生也會逐漸增多。這時可以結束摸球遊戲,讓學生猜測袋中兩種乒乓球哪種多哪種少?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為什麼摸到白球機會大?學生得到結論:袋中白球較多。因此得出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由事件發生的條件確定的結論。在這次數學實踐中,學生通過課前遊戲感受知識的趣味性,認識到學習數學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數學課堂引入教學二

精心設計課堂,引導學生建模

在對學生的建模思想進行提升的時候,不僅使學生能夠將教師建立起來的數學模型進行解決,還需要讓學生在看到具體的.數學問題的時候,能夠自己主動去建立模型,通過建立模型來促進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但是初中學生的建模能力畢竟有限,這就需要教師對課堂的節奏進行把握,讓學生去思考如何建立模型.在教師的引導下,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同時學生也參與到整個建模過程中,學生的建模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例如,在講“數據的離散程度”時,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可以讓學生思考:進行數據的離散程度分析有什麼作用?學生以前總是被動接受教師的講課,從來沒有去思考為什麼要進行某種數學知識的學習.教師這次的數學教學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學生就會感覺到十分新奇,就會積極思考,會去主動聯繫生活的實際.有的學生説,對成績的離散程度進行分析,能夠知道這個同學的學習狀況;有的學生説,對身高的離散程度進行分析,能夠知道班級裏面身高的分佈情況;有的學生説,對交通堵塞的數據進行分析,能夠知道某個時間段裏面的交通狀況.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都能夠調動自己的思維主動性,將自己對於數學知識的理解體現出來,學生真正參與到數學模型的建立過程中,學生對於數學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透徹,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加強生活實踐,提升建模能力

要使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得到提升,還要注重學生生活實踐的積累.只有這樣,學生看到具體的實際問題時,才能夠與數學知識進行有效結合.在提高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的時候,一方面要讓學生多對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觀察,另一方面,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來進行數學知識的運用.這樣學生在對具體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建模能力和思維能力都能夠得到提升.

例如,在講“數據的離散程度”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未來一週的天氣的温度來進行測量,並且需要對數據進行分析.在進行測量的時候,主要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這樣學生在進行測量的時候,從什麼時候測量、如何測量、測量工具是什麼、如何記錄數據、如何進行數據分析以及最後數學分析結果的評價,都是由學生來完成的,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就對平均值、方差以及標準差的計算公式進行了回憶.在對計算結果進行評估的時候,學生就能夠加強對平均值、方差以及標準差的含義的理解.在這樣的測量實踐過程中,學生就會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使學生以後面對數據分析的時候,就能夠結合生活的例子來進行理解,對於方差和平均差所體現出的波動程度也有所瞭解,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公式上,這樣學生就會掌握一種數學學習的方法,學生的數學能力也會因此得到提升.

數學課堂引入教學三

用學生實踐活動創設活動應用型情境,逐步培養學習樂趣並提高學生探究及動手操作能力

國中階段的學生正處於智力成長的臨界期,動手操作能促進大腦發育和思維發展,也就是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只要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一下,先從中得到感性認識,進而不斷地比較、分析、概括,上升為理性認識,再利用自己的語言正確表達,學生就會有所體驗,有所收穫。在“做數學”中學數學,獲得數學學習的體驗,體味到數學的無窮魅力,以此來強化學習成功所帶來的快樂。

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教師可以先與學生做一個猜角遊戲:學生説出自己課前量好的一個三角形中的任意兩個角的度數,讓教師猜第三個角的度數。結果教師猜得又快又對。教師小結説:“我算得對又快是因為知道了三角形3個內角和的祕密,你們有辦法知道嗎?是怎樣的?”學生的求知慾望自然會空前高漲,各人會根據自己的實際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有的用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折成平角;有的把三角形3個內角都剪下,拼成平角;有的先用量角器分別量出3個內角的度數,再相加……。

通過資料引入,創設真實的情景

通過資料引入即用各種資料(如科學發明發現史,科學家軼事、故事等),通過巧妙的編排、選擇引入新課。這種引課具有真實、可靠、生動有趣等特點。通過引入科學史上的有關資料,能從中有效地進行思想教育,進行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的教育。通過講述生動的故事將學生的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使學生的思維順着教師所講述的情節進入該課的學習。

這種引課法由於可較詳盡地介紹史料,故一般用於比較抽象的單元教學的開頭,使學生通過史料對這個單元知識的產生、發展情況有個大概的瞭解,因而從心理上和思路上降低了單元教學的難度。如在講“勾股定理”時,可以講“百牛大祭”的故事,告訴學生畢達哥拉斯發現的勾股定理決非是受了神靈的啟示,而是他勤奮學習之所得。

數學課堂引入教學四

教師教學語言要富含藝術元素

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學生們更喜歡説話比較風趣、含蓄的老師,教師的語言藝術與其受歡迎程度有很大關係。我們在講課的過程中,要從自身語言的組織上下功夫,儘量在能夠清楚表達主旨內容的前提下,運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同時,要根據所表述內容的重要性,注意語音輕重的變化。尤其是在批評學生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語言的藝術性,中學生正處於一個非常關鍵的生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強,尤其是在目前家庭環境的影響下,孩子的自尊心就更強了,如果我們非常直接地批評他們,會使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會影響到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進而會影響到教師所教學科的學習興趣。在一次公開課上,我提問了4名學生在黑板上求解幾道習題,結果竟然有2個學生都做錯了,在那麼多老師和學生面前,不但學生本人感覺沒有面子,我也感覺很不好意思。做錯題的兩位學生回到座位上以後,面紅耳赤,我真是不能在批評他們了,害怕傷害到他們。

我發現這兩個同學雖然沒有正確求解,但是,一個學生的字跡很好,一個同學求解時的做題格式很美觀,我就分別從這兩個方面表揚了他們,我才用的是這樣的語言:雖然某某同學的結果不正確,但是在某某方面表現的很好。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發現這兩個學生沒有因為那天的表現而牴觸我或者數學學科,反而學習的盡頭很足,增進了我們師生之間的感情。另一方面,我們在手授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數學語言的嚴謹性、準確性。我們教材上的內容,每一句話都是經過專家們反覆研究的,甚至是一些註釋或者小括號中的內容,尤其是定義中的語言不但要嚴謹、準確,還要精煉。例如:“經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這其中的“有且只有”,不但強調了存在,而且強調了其唯一性,僅四個字就把直線的這一特性準確地表述出來了。

要注重課堂提問藝術的運用

複習提問在數學教學中非常重要,是對我們教學效果和學生對舊知識學習效果的雙重檢驗,也是為我們進行新課程的重要鋪墊。因此,我們要重視備課,也要重視複習提問。在複習提問時,要講究藝術,不僅要注意前後知識點之間的聯繫,也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與生活實際的結合,圍繞“促進學生髮展”這個中心,採取多種形式,利用多種手段進行提問。

例如:我們剛學過正負數的概念,在提問的時候,學生就會嚴格依照教材上的定義進行回答,但是,如果我們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實際的例子,説明一組正負數的含義,他們就會在複習教材上正負數概念的同時,為將要學習的正負數運算奠定基礎。如果我們學過的知識點比較多,教師就應該在複習的時候,根據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繫,列出圖標,讓學生一目瞭然,瞭解整體知識結構,以及目前所學內容在整個結構中的位置。我們在複習兩圓位置關係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種方法來進行復習。通過列表格,學生能夠清晰地瞭解在什麼情況下兩個圓相交、相切、內含、外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