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再見了親人》的課堂教案設計

校園5.32K

篇一: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14再見了親人教案

《再見了親人》的課堂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噩耗、剛強、雪中送炭、同歸於盡、深情厚誼”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使自己感動的詞句。

3.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

4.領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體會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友誼。

教學難點:

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開展讀書活動,瞭解志願軍抗美援朝,英勇犧牲的戰鬥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激發興趣

1.每個同學都在愛的海洋裏成長,最關心你、與你最親的人是誰?他們是怎樣關心愛護你的?

這些有血緣關係、關係親密、給了你無限幫助的人,我們都稱之為“親人”。

2.我們中國人民與鄰國的朝鮮人民跨越國界,並無血緣關係,可是當年,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卻把朝鮮人民稱為至親至愛的親人,分別時情真意切地説“再見了,親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學習魏巍寫的《再見了,親人》。(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學生簡介時代背景,教師作適當補充。

二、初讀感知大意

1.提出初讀要求: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詞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思考:課文中“親人”指誰,想想他們的哪些事感動了你?

2.學生初讀課文,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3.反饋、交流

(1)教師抽讀生詞,強調“妮”(ní)、“誼(yǐ)”、“耗”(hào)等生字讀音,注意“噩”、“嫂”的寫法。

(2)學生彙報:課文中的“親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

用課文的語句説出她們為志願軍戰士所做的感人的事。

三、品讀感悟親情

1.是什麼使不是親人的兩國人卻比親人還親呢?帶着這個問題學習最使你感動的小故事,劃出讓你特別感動的內容,抓住詞句説説體會,並把自己的體會用朗讀表達出來。

2.學生交流,抓重點詞句感情親情:

(一)“志願軍與大娘”之情:

(1)句子:記得五次戰役的時候,由於敵機的封鎖,……這真是雪中送炭哪!

A.引導學生抓住“帶着”、“頂着”、“冒着”、“穿過”等詞語,想象當時這樣做的危險和艱難,從而體會大娘為志願軍不顧生命危險的精神。

B.抓住“雪中送炭”這個成語來體會,先理解字面意思,再理解成語的含義,接着聯繫句子具體談談這個成語“雪”、“炭”分別指什麼,最後想象“雪”——志願軍當時的困境及困境會給他們帶來的後果,從而進一步體會大娘想志願軍所想,急志願軍所急,為他們而將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的品質。

C.感情朗讀:朝鮮大娘願意為志願軍付出生命,給了志願軍及時的幫助,她把志願軍看成比自己還要重要的人,能不算“親人”嗎?讀出你的感動吧!

(2)句子:我們還記得,我們的一個傷員在您家裏休養……您為了我們失去了惟一的親人。

A.引導學生抓住“惟一”、“丟”、“背”等詞來體會,先理解“惟一”的意思,再談談“惟一的親人”對大娘意味着什麼,接着體會大娘這一“丟”丟下的是什麼,“背”起的又是什麼,從而理解大娘對志願軍的感情勝過親人。

B.感情朗讀:朝鮮大娘為救志願軍不顧最親最愛的小孫孫,這能不算“親人”嗎?

[這兩句教學不一定按以上順序,根據學情而定。學生還可能談到大娘洗補衣服幾夜不眠、大娘八年來像慈母般地關心戰士們等情節讓人感動,老師都要予以肯定。]

(3)朗讀比較,體會反問句的表達效果:

師引:大娘為志願軍所做的一切,怎麼能不感人呢?難怪志願軍對大娘説一一

“這比山還高比沒得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會忘記?”(出示句子)

A.請學生改成陳述句。

B.比較兩句話,哪句更能體現志願軍戰士和朝鮮人民的深情?

C.情境引讀:

師:在五次戰役的時候,是大娘

帶着全村的婦女送打糕,所以——生接讀 師:在敵機來的時候,大娘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而丟下了自己的小孫孫,所以——生接讀

[設計理念:比較反問和陳述的語氣,指導朗讀反問句的語調,採取不同形式反覆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反問句,體會反問句在表達情感上的作用。]

(二)“志願軍與小金花”之情:

(1)句子:你回來以後,焦急地等待着媽媽,可是……小金花,你是多麼剛強呀!可是今天,跟志願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麼落淚了?

A.引導學生抓住“把腳一跺”、“嘴角抽動兩下”、“狠狠地説”等詞句體會小金花內心失去媽媽的悲痛。

B.感情朗讀,演讀。

C.“媽媽犧牲不落淚”,可“跟志願軍告別卻哭成淚人”,你感受到什麼?

D.再讀句子。

(2)朗讀體會反問句的表達效果(方法同上)。

(三)“志願軍與大嫂”之情:

(1)句子:我們清楚地記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傷好以後,您只能靠着雙枴走路了。

A.可抓住三個“挖”來理解它們的不同背景,再想像這三個“挖”字背後,大嫂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挖的,從而理解大嫂不顧生命危險為戰士們挖野菜的可貴品質,感人至深。

B.感情朗讀

(2)朗讀體會反問句的表達效果(方法同上)。

3.朗讀體會惜別深情

(1)師引:現在志願軍就要同她們分別了,此時此刻,戰士們是怎樣抒發自己那依依惜別之情呢?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來讀一讀,想想怎樣讀出句子中的感情。(生自由讀)

(2)評讀。(注意體會與大娘告別的不捨,對小金花的疼愛,對大嫂的不忍心。)

4.感情朗讀1-3自然段,昇華情感

(1)選擇自己體會最深的一個自然段朗讀,注意表達出志願軍的思想感情。

(2)激情配樂朗讀:

A.在這分別的日子,當我們想到大娘為我們洗補衣服幾夜沒閤眼,想到大娘為給我們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想到大娘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時,我們再也忍不住了,動情地對大娘説――(配樂齊讀第一自然段)

B.當我們看到淚流滿面的小金花,想到她説要為媽媽報仇時的情景,禁不住對小金花説:――(配樂齊讀第二自然段)

C.當我們面對拄着雙枴,揹着孩子,走過崎嶇的山路,送了我們幾十裏的大嫂,想到她為了給我們挖野菜而倒在血泊裏的情景時,我們再也忍不住了,深情地對大嫂説――(配樂齊讀第三自然段)

四、抒情讚頌親人

1.前來送行的人只有三個嗎?課文為什麼只寫這三個人呢?

2.這三個人代表着千千萬萬的朝鮮人民。光她們三個就為志願軍戰士做了那麼多的事,付出了那麼多的血汗,可想而知,當年的朝鮮人民為志願軍付出了

多少代價,怎麼不令人感動呢?説出你們的感動,説出心中的讚揚,最好能合適地選用反問句。

[設計意圖:情感噴湧時,讓學生適時地抒發,並嘗試用反問句來表達情感,既能讓學生抒發自己對朝鮮人民的讚美之情,又加強學生對反問句表達效果的認識。]

第二課時

一、有感情地朗讀第1-3自然段

二、課內鏈接課外,仿寫段落

1.為了志願軍,朝鮮大娘、小金花、大嫂可以超越國籍,不顧惜自己的身體,不顧惜親人的生命。她們為什麼能為志願軍付出這樣高的代價呢?能結合課文內容談談嗎?

[設計意圖:通過再次讀課文,體會無數志願軍戰士也在朝鮮這片土地上灑下了鮮血,中朝人民的友誼是用兩國人民的鮮血凝成的。]

2.你還知道哪些有關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故事?

3.讀《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片斷(節選志願軍戰士感人的故事),讀後談感想。

4.師引:想一想,在依依惜別的時候,朝鮮人民會説些什麼?請選擇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為角色,以她們的口吻,寫一個片斷,題目也是《再見了,親人》,同樣可以按“勸慰――敍事――抒情”的結構,用第二人稱來寫。

5.交流評析。(評析可重點引導學生從事例描寫是否感人,反問句運用是否恰當等方面展開)

三、學習最後三個自然段

1.戰士即將啟程,列車就要開動,兩國人民捧着一顆顆赤誠的心向最親最愛的人告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三個自然段,體會怎樣才能讀出這份感情。(學生個人練習朗讀)

2.指名朗讀,學生評讀。

(從理解“再”入手,理解句中表現的眷戀、依戀、留戀之情。“再看一眼”、“再停留片刻”,似乎列車再停留片刻,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親人,也可以慰藉我們充滿離愁的心。)

篇二:最新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再見了親人》優秀教學設計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架起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橋樑。語文教學的薰陶感染作用往往是隱性、長效和綜合的,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整體建構的過程。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只有回到生活中才具有生命的活力。因而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整體感悟的機會,使語言文字和人文精神的錘鍊融為一體。

本課教學設計力求從整體入手,把握文本的精神實質,體會文章藴含的深厚思想感情,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學會運用語言是學生感悟語言規律和語言形式的關鍵。在積累、理解、體驗和運用的過程中,採用以讀促學的方式體會內涵,引導學生切實感悟。在有感情地朗讀表達中,品味賞析重點句式,體會表達效果,並有意識地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帶領學生初步瞭解敍事抒情散文,帶給學生一種形散神聚的感性認識

二、教學背景分析

1.學習內容分析

《再見了,親人》是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這篇課文,人物形象鮮明,情感豐富強烈。教學中,要使學生被一個個感人的形象所打動,感受人物心靈的美好和品質的高尚,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本文是一篇敍事抒情散文,描寫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表現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和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摯情意。課文感情

真摯強烈,敍事抒情相互交織,語言親切感人,在表達方法上頗具特色。

2.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閲讀理解能力,在瞭解寫作背景後,學生可大體讀懂文章內容,瞭解朝鮮人民與志願軍送別的情景,對人物形象有初步感知。本文情感濃烈,對於學生來説,中朝兩國人民那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意,以及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學生不容易理解。此外,體會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

情感是言語的生命。圍繞教學目標,引領學生以言語為憑藉,進行有深度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領悟文字隱含的豐富情感,使文本語言轉化為學生心靈中有活力的生命元素。通過整體把握,細讀理解,引導學生憑藉自己的生活積累和閲讀經驗對文本中的情感因素進行挖掘和解讀,通過情境性練讀、對比性朗讀開展學習活動,促進學生語言和情感的同構共生

4.技術準備:抗美援朝戰爭背景資料;製作教學課件。

5.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及對策:

第一課時學習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梳理課文脈絡,初步感知文章大意。藉助課外資料,瞭解抗美援朝戰爭背景,感知朝鮮人民與志願軍送別的情景。第二課時將着重細讀文本,挖掘文中的情感因素,感悟人物形象,體會課文的表達方法與表達效果。

三、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理解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之間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摯情誼,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2.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及句子的含義。

篇三:五年級下冊《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之間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摯情誼,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2.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及句子的含義。

3.學習文章敍事抒情相結合,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中心的寫作方法。

學重點】

藉助朝鮮人民與志願軍送別的情景感受人物形象,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創設情境

1.課文中寫到了哪些親人?

板書:大娘 小金花 大嫂 [代表朝鮮人民]

2.從題目看,課文主要寫什麼內容?(朝鮮人民與志願軍送別的情景)

3.激情導入:走進文本,感受朝鮮人民與志願軍送別的情景。

(二)整體感知,梳理事件

1.自由朗讀1-3段,根據課文內容歸納志願軍戰士在與朝鮮人民分別的時候,回憶了哪些事情?

2.學法指導:在文中用“( )”將具體事情標出來,再反覆讀一讀,結合表格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3.初步感知:從這些事件中你感受到什麼?(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三)學習感悟,體會寫法

1.默讀第1自然段,想一想,這段話如果找3個同學來讀,你們分一分,看怎麼分最合適?

2.小組練習讀:送別的情景-往事的追憶-情感的抒發(現實-回憶-現實)

3.像這樣,再練習讀一讀第2、3自然段。

4.思考:這三個自然段,段與段之間是什麼關係?在寫法上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師生交流、歸納:並列關係;敍事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方法;每一段最後的一個反問句,都強烈地表達了我們對朝鮮親人的感激和不捨之情。

5.小結:本文情感豐富,作者在抒寫離別之情的時候,回憶一些典型的感人事件,將現實情景與往事結合,給人情真意切的感受

6.提問:作者這樣寫,為了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呢?(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

7.指導批註:從書中找一找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寫一寫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8.師生對話:交流對本文思想內涵的理解。中朝兩國人民的用鮮血與生命凝結了深厚的友誼,這種情感比山還高,比海還深。志願軍為了幫助朝鮮抗擊美國侵略者,在朝鮮的土地上浴血奮鬥,不怕犧牲的國際主義精神感動着每一個人。

(四)精品細讀,推敲積累

1.學生與文本對話: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這裏的“代價”是指什麼而言呢?

(大娘失去了唯一親人“小孫孫”;小金花失去了媽媽;大嫂失去了雙腿)

2.導語: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再次浮現,在送別的站台上,志願軍戰士們都思緒萬千。快,勸一勸大娘吧,勸她回去吧!

3.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送別的情景。

4.朗讀指導:這句話中哪些詞語最能體現大娘和志願軍之間深厚的情感?請你圈點出來,在朗讀的時候注意突出表達這樣的意思。

A.大娘-稱呼時親切地、關愛的語氣。

B.一“丟”一“背”-感受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感。

5.渲染氣氛:八年的朝夕相處,多少個日日夜夜。大娘為了送打糕,冒着炮火,穿過硝煙,真是雪中送炭呀,讀到這裏你有什麼體驗?(大娘是冒着生命危險為志願軍送打糕的;志願軍戰士餓着肚子在陣地上拼了三天三夜)為了救助傷員,她自己唯一的小孫孫被炸死,讀到這裏你又有什麼體驗?(大娘對志願軍懷着多麼深厚的情誼)有了這樣的體驗,你想怎樣來讀?

6.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7.交流、積累句式:

(1)“您説,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會忘記?”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是什麼?你認為在文中使用這樣的句式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避免平鋪直敍,更加強烈地抒發了依依惜別之情。)

(2)文中還多處出現了這種句式,畫下來,抄寫一句你最喜歡的。

8.學習指導:小金花是個剛強的孩子,今天與志願軍分別,她卻落淚了;大嫂架着雙枴送了幾十裏,還不願離去。你又感悟到什麼?帶着你對朝鮮人民的敬意,挑選自己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給同伴聽。

(五)直抒胸臆,昇華情感

1.創設情境:長鳴的汽笛催促我們就要與這片熱土分別了。此時志願軍戰士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請朗讀4-6自然段,理解他們的情感。

2.讀了這幾個自然段,你覺得當時的場景可以用什麼詞語來形容?請以呼喚的方式,練習讀一讀,抒發志願軍戰士的心聲。

3.示範朗讀:兩個“再”;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4.總結:中朝兩國人民生死相依,患難與共。願這友誼之花永不凋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