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9篇)

校園3.1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9篇)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過程與方法

利用遷移的規律,體驗探索1千米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學會估算和分析問題。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在與同伴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愉悦心情。

二、目標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由於"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對學生來説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通過課前、課中、課後三段教學的融合,讓學生在體驗中發現,在發現中建構,在建構中實踐,在實踐中內化和提升。另外,在採集教學素材時,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感受,圍繞着教學重點"千米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和發現,讓學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關係。

3.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四、教學準備:

課件,皮尺,課前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學校運動場跑道一週的長度。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複習舊知

(1)説説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教師板書)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釐米。

(2)在( )裏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①一枝鉛筆長18( )。

②一枚1分硬幣厚約1( )。

③教室裏的課桌高8( )。

④教室地面約長8( )。

⑤北京到黃山市的距離是1316( )。

1.導入新課

揭示課題:北京到黃山市的路程很遠,用米測量太麻煩了,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教師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簡單的回顧中引入新課,既複習了舊知,又為探索新知做好鋪墊,同時使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的系統性。提出測量北京到黃山市的路程,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讓學生產生認知上的衝突,使學生感受到認識千米的必要性。

(二)聯繫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1)説一説:對於"千米"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麼?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你能否具體説説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可以結合課前瞭解到的信息來描述)

2.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結合課前測量學校運動場跑道一週的長度,你認為1千米有多長?(每個學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實際教學時,儘可能用學生身邊的數據。)

課件出示:我們學校運動場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 )圈的長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教師板書:1千米=1000米。

(2)出示標準化跑道的圖片,註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課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 )米,走( )的長度正好1千米。

3.實際感受1千米

(1)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此環節也可以在課前完成)

(2)讓學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實際走一走,所需時間大約是1分15秒。

(3)讓學生想象一下10個100米有多遠。

4.欣賞生活中的千米

課件出示指路標誌、珠穆朗瑪峯主峯高度、汽車速度表等圖片,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聯繫生活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作為數學教學的活教材,具有時效性,使數學充滿真實感和親切感,學生能感受其存在的價值。讓學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印象更深刻。

(三)實際應用,鞏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頁練習六第1題、第2題和第3題。

【設計意圖】綜合練習題讓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在解決問題中強化對千米的認識,培養學生的長度觀念。

(四)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你能從生活中找出1千米嗎?

(五)實踐應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頁“做一做”。

在老師或家長的陪同下完成此題,不要流於形式。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

3、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活動:

①走100米,數數大約有幾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長時間。③瞭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師:談話:小朋友們,聽説過五指山嗎?西遊記裏如來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數學王國裏,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長度單位五兄弟。

1、複習已學過的四個長度單位。

(學生比出1米、1分米、1釐米、1毫米有多長;説出表示的符號並板書;説出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

2、填入合適的長度單位。

世界上最小的鳥體長約2( );世界上最高的建築高約452( );

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約8( );世界上最薄的筆記本電腦厚約15( )。

師:導入:拇指峯上住着誰呢?

二、認識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書課題:認識千米(公里 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用途,你曾在那裏聽過或看過“千米”?

(2)播放相片:這是付老師在高速公路上拍攝到的一些鏡頭,你瞭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標誌:(北京距天津?千米)

②虎坊橋距廣渠門?千米

(3)千米是一個長度單位,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時行駛的路程。

①除了汽車,你還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單位?

②哪些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千米作單位?

(4)小結:學到這兒,你對“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產生了什麼初步印象?

2、、教學1千米與1000米:

師:現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長,一起來看:

播放錄象:(走100米的鏡頭)看,這是我們昨天在操場上活動時拍的錄象,我們數了數,走100米大約要200步

板書:走200步的路約是100米

(走200米的鏡頭)現在走了200米,大約花了3分鐘?

板書:走3分鐘的路約是200米

(閉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長),下面的“小志願者”們走的路就更長了,我們一邊看,一邊認真數一數:他們一共走了幾個100米?

(錄象快放部分學生走10個100米的鏡頭)

師:(2)同學們想一想:把這10個100米連起來,該有多長啊!把答案寫在紙上好嗎?

師:板書:1千米 1000米 這兩種寫法都對嗎?為什麼?它們表示的長度雖然是一樣的,可也有不同點,你發現了嗎?

1千米=1000米,讀來不易區分,你能巧用停頓,把它們區分開嗎?

生:讀

(3)小結: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

(4)師:你能運用所學知識幫助外地遊客算一算西客站到天安門有多少米嗎?

先自己想一想

集體訂正

生:

3、感知、體會1千米

(1)咱們學校的跑道一圈長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學校的跑道一圈長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在腦子裏猜測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從哪裏到哪裏可能是1千米?

(3)讓我們跟着攝像機鏡頭到校門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長?(播放錄象)

請學生閉眼在腦海裏把這段路走一遍。

(4)估計:看了錄象,你知道從哪裏到哪裏大約是1千米呀?你們怎麼估計1千米的距離?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組裏説一説。(組內討論)

板書:人走15分鐘的路約是1千米

人走2000步的路約是1千米

汽車行駛1分鐘的路大約是1千米

(5)建議學生課後用這些方法驗證剛才的猜測想象。

(6)引導:那我們班哪個同學的家到學校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7)付老師家離學校約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付老師,會選擇什麼交通工具去上班?簡述理由?

(8)森林公園

看了畫面,你知道哪些信息?26千米遠嗎?你會怎麼去森林公園?

(9)小結:學到這兒,大家肯定對千米產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談談你的收穫嗎?

三、鞏固新知,實際應用:

師:1、你們的收穫可真多,我來考考你:

4千米=( )米 3000米=( )米

9千米=( )米 6000米=( )米

要求:看清單位名稱 換算

集體訂正

2、小朋友們看過國慶50週年的閲兵式嗎?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完成填單位)

要求:先獨立填出答案,再説説為什麼?

四、總結全課: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表示。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峯上。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長度單位間的關係了。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千米的認識(P7頁例3,P8頁例4,P8頁“做一做”及P9頁第1、2題,P10頁第4題)

教材分析:

例3通過情境圖,將學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圖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題。接着,展示學生比較熟悉的運動場400米跑道上運動的場景,目的是讓學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創設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於喚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直接經驗,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4及“做一做”(進一步用身體的感受體驗1千米的長度)。這部分內容是以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動形式呈現的,藉助學生的活動經驗,增強學生對1千米直線距離的感受。可以通過對距離的感受、對時間長短的感受、對走路步數的感受、對身體疲勞程度的感受等多種方式來體驗1千米的長度。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經認識了米、分米、釐米及毫米的基礎上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長度的觀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測量1千米的方法、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實際測量和估測能力、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1千米的長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關係、

教學難點:

讓學生親自體會生活中測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學建議:

例3的教學可以從公路路標的實際情境引入,説明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使學生感受認識“千米”的必要性,通過學生的語言描述,使學生明白路標的具體含義。接着,藉助學校操場這一學生熟悉的題材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並給出千米和米的關係。(教學時,可以利用當地實際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約是1千米。)目的是讓學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在創設的生活情境中,喚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直接經驗,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通過對距離的感受、對時間長短的感受、對走路步數的感受、對身體疲勞程度的感受等多種方式來體驗1千米的長度。出示例3的情境。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類似圖中的情境你見過嗎?説一説圖中主要説了些什麼?”學生可能會説出:“到葉鎮還有21千米”、“到靈山還有23千米”,也有的學生會説出:“小汽車1小時可以行80千米”

等等,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並由此引出千米。

例4這部分內容可以在操場的跑道上,或在學校的其他地方量出100米的直線距離。測量時,應該先確定起點並選定一條直線,然後用捲尺(或其他測量工具)量出100米,在50米及終點處各設立一個明顯標誌。讓學生先看一看50米的直線距離,再看一看100米的直線距離,然後想像一下2個100米有多遠,3個100米有多遠,……10個100米有多遠。或者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走100米的活動。要求小組長具體負責,每組要有指定的記錄員。活動內容是:①用平時的步幅,走完100米,確定走的步數。用平時的速度,確定走100米需要的時間。學生可以以平時的速度走到100米處,邊走邊數出自己走的步數。②提醒學生這不是比賽,如果比平時走得快(或慢),走的步幅比平時大(或小)都會影響對1千米有多遠的推想。③讓學生根據走100米的感受(用的時間和對距離的直接經驗)推想出1千米大約有多遠。

組織學生完成“做一做”。到校門口,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説一説(估)從學校門口到什麼地方大約是1千米?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動,感受1千米的距離。

練習二的第4題安排了三組情境(見下圖),分別提供了3千米、1200千米和30千米3個不同的出行路程,應該先讓學生認真看圖,然後在小組內交流,可以有多種答案。比如,去植物園可以步行,也可以坐車去。對應不同的出行方式,需要的時間也是不同的。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注意引導學生參與到討論中來。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感知、瞭解千米的含義,建立一千米的長度觀念。

2、會進行關於千米的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能進行有關千米的簡單計算。

教學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學情與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生活中經常會用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由於“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説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學、逛超市、乘車旅遊、參加運動會等生活經驗,特別是假期多數學生會旅遊,這就使得本節課很容易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在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實際長度概念時選用學生熟悉的學校操場跑道及周圍的一些環境,這樣既能有效化解難點,又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假期過的愉快嗎?有沒有同學出去旅遊了?啊,這麼多同學,旅遊既可以欣賞美麗的祖國風光,又能豐富你們的知識,真是一件美事。……同學你能告訴我們你去哪兒嗎?

生答

師:遠不遠?你有沒有量一下有多少多少釐米嗎?

生答

師:那用分米做單位?

用米作單位?

生答

師:同學們都不同意,確實不能用這些單位,它們都太小了,用它們來測量太麻煩了。比較遠距離,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邊説邊板書課題)

(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讓學生產生認知上的衝突,使學生感受到認識千米的必要性。)

二、學習新知

1、感受千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千米”,如:

(1)出示四張畫片,學生觀察討論,説標記的意思。(書上4頁四幅圖)

A圖一:火車已經行駛了180千米。

B圖2:公路上汽車限速每小時60千米。

C圖3;日照到莒縣75千米。

(2)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過“千米”?(讓生答)

(3)小結: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書:(公里km))

2、聯繫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觀念

師:(1)1千米有多長呢?同學們都去過咱們的操場,操場的一圈你知道多遠嗎?

是250米,4圈正好是1千米。

(2)1米多長你知道嗎?1000個這麼長才是1千米。

現在你腦子裏有1千米長度的概念了嗎?閉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長度。

(3)你能從生活中找出1千米嗎?

3、學習進率

1000個1米就是1千米。我們可以寫成

1 千米=1000 米(板書)

全班齊讀一次 。(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分)

追問:2千米=( )米 (讓學生説想法,如:2千米裏有2個1千米,就是2000米)

練習: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題)

找學生彙報,並説説為什麼

三、實際運用

1千米在你們頭腦中已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師帶大家到智慧宮去闖一闖,願意嗎?

1、第一關:(算一算)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1)讓學生獨立嘗試,通過畫一畫,算一算,加深對千米的認識。(把算式寫在本子上)

(2)交流反饋,鼓勵學生在圖中找出不同的路線表示出1千米。

小明的好朋友小華是個體育愛好者,看,他在早鍛鍊呢!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1)學生獨立練習(在自備本上)。

(2)交流反饋。

(過渡:順利通過第一關,有沒有信心闖第二關?)

2、第二關(填一填)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課件出示

獨立思考,也可讓同桌交流交流,再指名回答

3、第三關(比一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課件出示

讓學生説説誰最長?誰第二?誰第三?誰最短?你是怎麼比的?

比完這題你有什麼想法嗎? (我國的河流很長,中國的國土是多麼遼闊呀)

4、第四關(估一估)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是呀,遼闊的土地上不光有這麼多長長的河流,還有很多縱橫交錯的鐵路,你們瞧:

(課件出示)

(1)第1題讓學生直接算一算。

(2)第2、3題小組討論,充分交流估計的方法和思考。

(3)小結:在交通路線圖上,依據已知一段的實際長度,估計其他路段的長度是十分有用的本領。

過渡:同學們都是順利通過了四關,但小明卻過不了關,信不信?請看他寫的一片數學日記你就知道了。

第五關:改一改:

(課件出示) 小明的日記

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點鐘,我從2釐米的牀上起來。用了3小時很快刷了牙、洗了臉,然後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長約20分米的油條。然後和爸爸媽媽走了200千米來到公共汽車站,一看手錶,哇!才走了3分鐘。路上碰到體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問:“小明,上哪兒去?”我説:“去廣場放風箏。” 丁丁説:“廣場離這裏很近,才1米呀!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裏的一個新成員:千米。你們現在有什麼收穫嗎?(瞭解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學會千米和米之間的簡單換算,並瞭解了它的實際用途。)

五、課後延伸

1、實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寫一篇數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板書設計: 認識千米(公里)(km)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並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學習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千米慨唸的建立。

教具學具:

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一)前幾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場上進行了測量。下面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想:我們是用哪個長度單位測量100米的?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説一説。 米 分米 釐米 毫米

1米等於多少分米?1分米等於多少釐米?1釐米等於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釐米、1毫米的長度。

3.説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麼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釐米)

(2)測量硬幣的厚度。(毫米)

(3)測量課桌的高。(分米)

(4)測量教室的長。(米)

4.師:如果要測量小圩到大圩的距離,可以選用我們已經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二.課題提出,新課學習

師:用米測量太麻煩了。小圩到大圩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麼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裏的新朋友:千米

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1.學習千米的認識,你們最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麼知識?

2.提出學習目標:

(1)千米的實際長度,並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千米的應用。

設計意圖:從測量本地兩個鄉鎮距離引出新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可以幫助人類理解周圍世界,從而增強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目標進一步體現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三)認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1.師:老師手裏拿的米尺是1米長,用這把米尺連續量幾次是1000米? 板書:1000米

1000米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千米作單位就是1千米。

板書:1千米

板書:用米尺量1000次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2.請看屏幕:上次我們量出了100米的長度,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10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3.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沿操場(一圈200米)走( )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沿操場(一圈200米)走5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圓大約用了幾分鐘?(3分鐘)

那麼沿這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15分鐘)。。 板書:走15分鐘的路程,長約1千米。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喚起對行走本地區實踐活動的回憶,以情激情,既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又助於抽象“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1千米等於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分開來,使人一聽就明白。

l(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7—8頁。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走一走100米或200米的路程。

2.課件。

【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一)目標確定

教材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公路上常見的交通指示牌引出千米,然後讓學生親身體驗,要求學生走一走100米和200米的長度,推斷走1000米大約要多少時間。在課前訪談中,發現只有極少數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至於1千米大約有多長,基本上沒有什麼體驗,學生表達也不甚清楚。可見,建立1千米的觀念是本課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因此,本課目標定位如下: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並能進行該單位的簡單化聚;

2、利用遷移的規律,體驗探索1千米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學會估算和分析問題;

3、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在與同伴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愉悦心情。

(二)策略選擇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千米”這一觀念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因此,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從教材的設計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重組了教學過程,具體用到以下教學策略。

1、創設情境:如課題引入時,讓學生估計老師到上海經過的路程,引出千米這個概念,同時感受千米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又如綜合練習“我當西博小導遊”,讓學生置身生活情境中,既充分應用米、千米互化的知識,又讓學生體驗到千米存在的必要性。

2、選擇驗證:由於學生生活經驗存在差異,如學生放學經過的路線的不同,導致學生印象中從學校到某處大約是1千米的觀念大不相同,教學設計時,教師根據學生常走的三條路線進行了步測,在學生回答後,課件中有選擇地驗證,強化“千米”的觀念。

3、合作解疑:在建立和強化1千米的觀念時,讓學生在教師指導的前提下進行交流,互相糾錯,實現互學共進;在綜合練習“我當西博小導遊”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或合作解答,或自主探究,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片段實錄】

教學片段一:初步建立千米的觀念

師:課前大家都走了100或200米,並做了記錄,你能説説走1000米大約花多少時間或走多少步數嗎?

生1:我走了100米用了 60秒時間,照這樣算走1000米就需要600 秒時間。

師:600秒也就是幾分鐘時間?(10分鐘)有不一樣的嗎?

生2:我走100米用了70秒,照這樣算走1000米需要700秒,大約12分鐘。

生3:我走了200米用了3分鐘,照這樣走1000米,需要15分鐘。

生4:我走了100米走了82步,照這樣算1000米就需要走820步。

生5:我走200米走了132步,我以前走過1000米,大約走了754步。

師:你們同意他的説法嗎?

生6:不同意,200米走132步,1千米是200米的5倍,應該是660步。

生5:我走到後面越來越累,步數當然就多一些了。

師:同學們,她的話給我們什麼啟示?

生6:我們如果按照走100米或200米的速度勻速走的話,可以直接將時間或步數直接乘5,但考慮我們小朋友身體狀況的話,實際上走1千米所花的時間和步數就比勻速走多一些。

師:看來我們還要尊重實際狀況。下面請同桌兩人交流走1千米所花的時間和走的步數。

教學片段二:強化1千米概念

師:同學們,你們認為從校門口出發到哪兒大約是1千米?

生1:到邵逸夫醫院吧。

生2:我認為不對,因為從學校門口到採荷路的34路車站就有一站路,而34路車站到邵逸夫醫院還有三四站路呢,比1千米可遠多了。

師:那你認為到哪兒大約是1千米呢?

生2:大約到採荷路口,因為到那兒大約兩站路,接近1千米。

師:是這樣嗎?我們一起看(看課件演示)

生(全體):哦,是採荷路口。

師:如果往慶春路方向到哪兒大約是1千米?

生3:我覺得到慶春立交橋大約是1千米。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3:因為我家在立交橋邊,我早上走到學校一般用14分鐘,我走100米大約75秒,走1000米大約13分鐘,13分鐘和14分鐘很接近,所以我認為到那兒大約是1千米。

師:讓電腦叔叔告訴我們是否正確(電腦演示)。

生(全體):完全正確。

師:下面請你和同桌交流,學校出發到哪兒大約是1千米,並説説理由。

……

教學片段三:練習1選一選、填一填

師:下面請同學們完成練習1,請看清題目要求。

(學生填寫後反饋)

生1:我認為青春醫院到眾安橋的路程是1千米500米,因為青春醫院到浙一醫院是兩個500米,剛好是1千米,再從浙一醫院到眾安橋500米,合起來就是1千米500米。

師:答案完全正確,有其他想法嗎?

生2:我是這樣想的,因為青春醫院出發到眾安橋有3站路,每站路大約是500米,也就是1500米,1500米=1千米500米。

師:你的思路非常清楚。如果從湖濱出發到大學路口大約多少路程,你們誰知道?

生3:我認為是2千米500米,因為湖濱到大學路口有5個500米,也就是2500米,2500米有2個千米1個500米,即2千米500米。

師:同學們,復興大橋是杭州新造的大橋,它的信息誰能補充完整。

生4:我認為復興大橋長約80千米,寬約26米。

生5:我對長約80千米有意見,我看過報紙,錢塘江的寬大約1200米,橋不可能80千米長,我認為填1千米500米比較合適。

師:其他同學有意見嗎?

生6:我認為長填2千米500米比較合適,因為1千米500米第一小題已經用過了,錢塘江寬1200米,橋身加上兩邊的長度,大約是2500米,也就是2千米500米,填80千米、15千米更不符合實際。

師:正確,同學們很善於比較和估計,那麼第三題誰來解決?

生7:我覺得飛機每小時行的路程大約是800千米, 坐小轎車每小時行的路程大約是80千米,步行每小時行的路程大約是15千米。

師:你們認為對嗎?為什麼這麼填?

生7:飛機速度最快,所以應該填最大的數量800千米,小轎車比飛機慢多了,但也比較快,填80千米,步行最慢,我想我8分鐘走1千米,60分鐘大約走8千米,大人比小孩快,所以填15千米比較合適。

……

【教學反思】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富有個性的探究過程,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達到這一要求,在反覆的教學嘗試中,我覺得該節課做到了以下幾點。

1、找好知識的“生長點”,教學流程通暢。

本課開始就讓學生通過估計鉛筆長度、教室前後的距離、杭州到上海的路程這些具體問題感知單位由小到大的客觀存在,以及千米這個單位出現的必要性,使千米這個單位的學習過程自然通暢。

2、尊重學生的真實體驗,觀念建立自然。

在1千米概念的建立初期,難度比較大,但教學中能充分尊重學生走100米和200米的真實體驗,並在課前讓學生進行整理,通過合理的推理,知道1千米大約走多少步或走多少時間,利於概念的建立,特別是從學校到何處為1千米的估計、公交車站的路程估計,層次明顯,不斷幫助學生喚醒原有的生活經驗,強化1千米的觀念。

3、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學習方式合理。

在整堂課中,1千米觀念的建立,不是靠死記硬背,而是教師不斷引導,提供相應的學習任務,根據學生的差異,讓學生決定學習方式,如通過100米和200米來幫助建立概念時,學生既全體交流,又個別討論,又如最後的綜合練習,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能力選擇合作還是自主探索。

在整個教學中,我也深切感受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環境在該課中應予以高度關注,因為教師的設計不可能考慮到所有學生的生活經驗,如在教學片段二中,教學時就發現有的班級學生大部分就住在校園後面,課件演示難以啟發學生去強化1千米的觀念。此外我們也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多種結果出現以後,教師要靈活處理,如片段一中出現了一個學生走了1千米發現實際結果並不是按照乘5得到的,這就需要教師靈活應對……,顯然,這些問題既可能導致教學失敗,同時也是教師反思成長的有效資源,值得我們回味和珍惜。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在情境中感知了解千米的含義,通過觀察、推測、操作等學法的滲透引導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懂得1千米=1000米,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2、在課前課後的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課件

課前準備:

回憶體育課100米跑步比賽,熟悉平小周邊環境。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出示二年級小朋友的數學日記:

20xx年2月28日晴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學校註冊。我很高興,因為爸爸給買了一個長2米,寬6分米,高3釐米的筆盒,但是我也累了,那是因為我們來回一共走了2米的路程。

師:老師發現同學們都笑了,你為什麼笑了?

生:這個同學將單位搞錯了。

師:應該用什麼長度單位比較適合?

師:告訴老師,1米有多長?來,比劃一下?大家一起來比劃比劃。那2米就是?從教室門口到講台桌就有2米,他們來回只走這麼長的路程嗎?你認為應該用什麼長度單位?

二、新授:

師:感謝這位同學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學習的課題。我們能用雙手比劃1米有多長,能比劃1千米有多長嗎?

a、師:不會比劃也沒有關係,生活中,你見過或聽説過千米嗎?

b、課件:出示圖片

師:你們觀察到什麼長度單位了嗎?你有什麼問題?這個問題由課本老師來告訴我們。

生閲書齊讀: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來表示,千米可以用符號"KM"來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師:計量比較長的長度就需要用千米,那你認為這裏的2米應該改為2()?

1、通過觀察、猜測感知1千米有多長。

①、師:千米在生活中運用還是比較廣泛的,你認為1千米有多長?

②、師:1千米到底有多長?同學們請看:

演示:校園操場每圈大約是250米,2圈就是500米,3圈是750米,4圈是1000米。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請學生讀,師強調讀法的注意事項,齊讀。

③、推測:

師:假如操場每圈是200米,跑幾圈是1千米啊?400米呢?

2、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體驗1千米的長度。

①、體育課你跑過100米,跑完後你感覺怎樣?幾個100米是1千米?要讓你跑完1千米,想想你會怎樣?老師對着1千米外的你很大聲地説話,你可能聽見嗎?將1千米與1米對比,你想説什麼?

②、出示課件圖片:

Α、從學校大門到哪個地方大約是1千米?

Β、生活中哪些地方大約相隔1千米?

③、課件:

平小到農行是570米,農行到商業街是430米,商業街到新市場是240米,新市場到平小是190米,平小到哪裏是1千米?還有哪裏到哪裏是1千米?

3、迴歸生活,應用千米。

①、師:一年之際在於春,春天是運動的好時節,這不,小華來我們的學校來鍛鍊身體了。

小華繞着操場跑了8圈,他跑了多少米?是多少千米?

②、師:2千米=2000米,那麼

9千米=()米6000米=()千米

教師注意讓學生説説思考的過程。

③、師:看來同學們對米和千米已經有了比較深刻的瞭解,現在老師就來考考大家。

A、給下面的數據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B、先估計世界三大河流的長度,再比較長短。

三、小結:

①、師:長度單位家庭又添了一個新成員,它是?,説説你知道的"千米"的知識!

②、作業:多渠道查資料:馬拉松長跑比賽全程大約是()千米。

轎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每小時不能超過()千米。

磁懸浮列車每小時可行駛()千米。

地球繞太陽每秒運行()千米。

教學反思:

教學亮點:

1、情境的“巧設”:

在本課實際教學中,我主要創設兩大教學情境,一是引入校門口到加油站距離1千米的錄象,二是在練習設計中引入“‘數學大餐’菜單”教學情境的設計。對於錄象的引入,我是這樣考慮的:學生已經對1千米有了初步的瞭解,在此引入來源於生活實際—校門口至加油站的錄象,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更直觀、更具體的1千米,學生可以進一步在感知、感悟的基礎上加深和明確1千米到底有多長,這樣,也可以給學生一個比較明確的參照,懂得多長的距離就是1千米,這樣情境的創設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具體的、持久的;對於“‘數學大餐’菜單”教學情境的設計,我的想法是,三年級孩子都是比較活潑的、好動的,他們還需要一定的感官刺激,一定的視覺衝擊,基於這節課孩子們已經接觸過了,所以我不再注重練習設計的層次性,而在練習設計的多樣性和開放性方面下工夫,我設計了5道練習,並以“‘數學大餐’菜單”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由學生來“點菜”,“點”到什麼,就“吃”什麼,孩子們興趣盎然的同時,很認真地完成了相關的練習,明顯看得出,這樣的“數學大餐”很適合孩子們的口味!

2、結構的前後呼應:

在課始,以“馬虎小子的數學日記”來引出千米,課末佈置學生完成數學日記,並提醒學生不要犯馬虎小子的錯誤,這樣的設計讓整個課堂渾然一體。

3、教學的有效實在:

從孩子們的課堂表現、孩子們的學習結果來看,這節課還是挺有效、很實在的,孩子們“三維目標”方面掌握還是相當不錯的。

教學缺失:

1、關於課前調查:

在課前,我發給孩子們一張調查表,要求學生配合父母調查你走?步大約是1千米,你走?分鐘大約是1千米,摩托車中速行駛?分鐘大約是1千米,由於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根本就不讓孩子走1千米,而是直接告訴他們答案,於是就出現了走200步是1千米,走3145步是1千米的答案,我想,這應該算是教育的`一種悲哀吧!

2、關於預設與生成:

一直以來,總是認為不需要太多的預設,看到很多老師寫一課時的教案就達8、9頁,自己很是不解。這次教學讓自己有了深刻感觸,預設是根本,有了精心預設,才會有精彩的生成,因為在“‘數學大餐’菜單”練習方面根本沒有去預設,結果出現了很多諸如重複、羅嗦、遺漏等問題。希望引以為戒。

3、關於數學語言:

數學語言不同於其他的教學語言,需要精煉、簡潔、準確、有邏輯性,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在預設上面下些工夫,注意數學語言的邏輯、精煉。

4、關於教學評價:

對於孩子們在課堂上的表現,我們應該進行適時、有效的評價。在這方面,自認為做的不夠好。我想,有效、合理的教學評價在單純的一節公開課中是無法一躇而就的,這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要注意積累評價語言,結合課堂實際靈機應變、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三年級上冊P26-27千米的認識。

二、教學準備

課下讓學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長,讓學生課下走一走操場五圈(200米一圈)感受一下1000米。學生準備一根米尺,教師準備捲尺。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體驗中認識千米這一長度單位,並通過操作、交流等活動感知1千米有多長,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2)正確運用千米表示長度,知道1千米=1000米,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突破

這節課我主要通過以下方面突破重點:

第一, 通過對課前活動的回憶建立自己的思維。課前讓學生通過“走一走100米”、算一算時間”、“數數步數”等活動,讓學生形成對100米的印象,然後讓學生推出:2個100米有多遠……10個100米有多遠。然後推想出是1千米有多遠。也就是在100米的路上來回5次是1千米(或操場上5圈),大約走15分鐘是1千米,(用平時的速度走)。

第二,讓學生舉例從哪些地方到學校門口大約是1千米的長度。學生對千米的初步認識後,讓學生利用身邊的數據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五、預習提綱

1、同學們你們課下從操場西頭走到東頭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時間?(大約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步?(200步)2、計量比較長的路程通常用什麼做單位?請舉例子(千米除了表示比較遠的路程以外,它還可以用來表示河的長度、橋的長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

3、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什麼?

4、如果學校操場200米一圈自己思考幾圈是1000米。1000米你走了幾分鐘,走了多少步?同學們能不能觀察、測量自己身邊的物體長度,再來推想1千米有多少個這樣的物體?用你自己的方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5、1千米=1000米,他們用等號相連説明他們的長度是怎麼樣的關係。

6、等號兩邊的數字和單位相同嗎?

7、要表示一段距離的長短能不能只看數字?還要看什麼?

8、千米和米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9、米可以用m表示,千米可以用km表示?那麼1000米=1千米可以怎樣表示。

10、27頁3千米裏有幾個1千米?5千米呢?

11 、例6中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分別説的是什麼?

12、自己能估算出從家到學校有幾千米嗎?自己是怎麼估的?

六、過程

(一、) 情境導入(出示中國地圖)

師:誰能説一説自己去過最遠的地方是哪?怎麼去的?用了多長時間?有多遠知道嗎? 出示一個30公里的牌子誰能明白這些牌子的的意思?(學生自願起立回答)。

師: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長度單位是很常見的,1千米有多長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千米。(板書課題)

(二、)根據教師給的預習提綱進行課本26、27課本閲讀。(教師念一題小組之間尋找並記錄一題的答案)在預習之前學生可以先把自己看到的信息寫到一張紙上。

(三)彙報交流解決問題:

小組把預習問題回答解決完以後,由組長代表把本組不會的問題提出教師或其他組解決。在解決的時候教師儘量採用身邊熟悉的事物進行講解。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強了數學知識的現實感和親切感。曾經有本書上説過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聯繫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數學才是有生命力的。

(四、)實踐鞏固

1、與同伴在家的附近或學校附近走1千米的路程,體驗1千米有多遠。

2、5000米=( )千米 700米+300米=( )千米

3千米=( )米 2千米—1000米=( 米

3、課本28頁1、2、3、4、5

4、能力強一點的同學課下自己測量一下實際家到學校的距離,能力差一點的同學可以只做2、3

(五)總結評價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讓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小組之間互相説一説補一補。

(六)小測小組之間互相出一道題然後小組之間互相評分。展示小組

本節課的評價結果。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經認識了米、分米、釐米及毫米的基礎上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長度的觀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測量1千米的方法.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實際測量和估測能力.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1千米的長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關係.

教學難點

讓學生親自體會生活中測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師問:我們都學過什麼長度單位?你們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嗎?1釐米、1米呢?如果測量鉛筆的長度,用什麼單位比較合適?測量教室的長度呢?

2.小組交流,整理資料(課初,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課外測量的情況)

各小組彙報課外測量情況:

(1)測量一下路邊兩根路燈間的距離為多少米?多遠為1000米?

(2)測量一下學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幾圈是1000米?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圖片“認識千米”.

師問:請同學們説一説,你看到了什麼?你想説什麼?發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師小結:通過畫面我們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標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樣,同時板書“千米”.

3.設疑:計算比較長的路程,為什麼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單位?

你們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麼知識?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各小組彙報課外實際測量情況.學生彙報時,教師及時給予評價,並把有關數量板書.

2.教師説明:路邊兩根路燈杆間的距離是50米,二十一根路燈杆的距離長1000米;

運動場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結合本校實際)跑兩圈半是1000米.

那麼,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師問:你們知道1千米和1米之間的關係嗎?(板書; 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師問:1米有多長?50米有多長?100米有多長?兩個里程碑間1千米的長度?(讓學生閉眼想象)

(2)師問:從學校門口到什麼地方的里程大約是1千米?(小組討論)

(3)師問:你能説一説你是怎樣猜測的嗎?想一想,你還知道什麼物體間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或者是幾千米?

記憶進率.

問:還記得手指遊戲嗎?現在請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間有什麼祕密?

明確:大拇指代表“千米”、 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較遠,正好表示它們之間的進率是1000.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看下圖,從小林家到什麼地方有1千米遠,把路線畫出來.

學生彙報時,説一説想的過程.

2.把每小時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接起來.

(學生訂正時,適時加入交通法規教育.)

五、實踐.

師問:你們想不想體驗一下走1千米有什麼感覺?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長時間大約是1千米?(組織學生到操場分小組進行探究活動“走一走”)

彙報:你們是怎麼走的?有什麼感覺?

六、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你們有什麼收穫?

2.齊背“手指遊戲歌”,加最後一句話“大哥二哥有祕密,這個祕密是1000.”

七、課外實踐作業.

查閲有關“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的小資料,和同學們説一説.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走一走

活動目的

通過實踐使學生真正領悟1千米的具體長度.

活動準備

秒錶

活動過程

1.教師事先在操場上量出1千米的長度(可根據跑道的長度進行估算).

2.組織學生到操場分小組進行體驗.

3.可以看自己走多少步是1千米,也可以利用秒錶看走多長時間是1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