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我的老師》教案15篇

校園3.15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老師》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我的老師》教案15篇

《我的老師》教案1

教學目的

1.學習通過敍述事件、描寫人物,表現人物特徵、抒發感情的寫作方法,理解文中的六個要素。

2.體會師生間的深摯感情,培養這種感情。

教學設想

本文憶寫兒時關於蔡老師的七件事,對應地描寫蔡老師和兒時作者自身,敍事和寫人當中都深融感情,表現出蔡老師的温柔善教和熱愛學生,抒發了作者熱愛、思念蔡老師的情懷,表現了師生間的深摯感情。頗為生動,具有感染力量,並在行文當中自然地表明、寫出了六個要素。教學本文,引導學生從分析回憶筆法、敍述事件、描寫人物的表現力量當中,體會蔡老師的温柔善教和熱愛學生,體會作者對蔡老師的熱愛的和思念,體會師生間的深摯感情,理解六個要素在文中的表明、寫出。把理解六個要素統一於分析文章的過程當中。

本課安排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回憶筆法的表明時間、地點、人物,略寫五個事件的表現力量。

教學過程

1.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學好語文。

簡要肯定上學期學習語文的正確態度和所獲進步;指出二冊課文側重記敍,具體生動,具有吸引力量;鼓勵在新學期繼續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依據語文的特徵學習語文,依據文章的特徵閲讀、分析文章,培養讀寫聽説的能力,掌握語文這個學習和工作的基本工具,並在思想情操上受到積極的薰陶和感染。

2.由開始教學第一單無,引出《我的老師》(板書課題)。

3.簡單指出:本文是作家魏巍寫的懷念兒時老師的文章,雖系節選,卻相對完整,可以視為一篇文章。

4.要求學生參看註釋閲讀課文,理解詞義、句意、全文大意。

5.引導學生辨析字的形、音、義。

即和既:即,右偏旁從“卩”,念jí,當就、就是講,常組詞為即使、即便、即將、立即等。既,右偏旁從“”,念jì,當已經講,常組詞語為既然、既是、既而、既往不咎等。

孤、弧和狐:孤,左偏旁從“孑”,念gū,當單獨一個、幼年喪父講,常組詞為孤單、孤寂、孤僻、孤子(舊時幼年喪父之人的自稱)等。弧,左偏旁從“弓”,念hú,指圓周的任意一段,常組詞為弧變、弧光等。狐,左偏旁從“犭”,念hú,當狐狸講,常組詞語為狐狸、狐疑、狐媚,狐假虎威等。

卷和券:卷,下部從“X”,念juǎn,指把東西彎轉裹成圓筒形、裹成圓筒形的東西,還用作成卷東西的量詞,常組詞語為捲鋪蓋、鋪蓋捲兒、一卷報紙等;念juàn,指書本、考試寫答案的薄本子或單頁紙、機關分類保存的文件,還是古代書的量詞(相當於“本”),常組詞語為試卷、卷宗、手不釋卷、讀萬卷書等。券,下部從“刀”,念quàn,指票據或作為憑證的紙片,常組詞為入場券、公債券等。

蜜和蜜:蜜,下部從“蟲”,念mì,當蜂蜜、甜美講,常組詞為蜜蜂、甜蜜、蜜餞等。密,下部從“山”,念mì,指事物之間距離近、事物部分之間空隙小,常組詞為稠密、細密、親密、祕密等。

6.指定學生二人朗讀課文(前一人讀至“都急於模仿”)。

要求讀音準確,緩急得當。

7.引導學生理清結構層次。

怎樣劃分本文的結構層次?

(1)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本文可分三個部分。第1段為開頭部分,末段為結尾部分,中間段落為憶寫往事的主體部分。主體部分還可以“都急於模仿”為界,分為兩層。

如有學生把1、2兩段合併為開頭部分,理解為由現在的思念女教師,引出後文憶寫往事,在肯定這樣理解也有道理以後,指出:主體部分中還再次寫出“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她讀詩的音調”、“今天想來”等等語句,表達了現在的思念,故應把第2段歸入主體部分。

(2)引導學生分析開頭部分。

開頭部分表明了什麼?在文章中起着什麼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開頭部分這句話中:“我國小時候”,表明了憶寫的事件發生的時間;“女教師蔡芸芝先生”,既表明了憶寫的人物,也表明了未出寫出地點的事件都發生在課內或課外的學校當中;“最使我難忘的”,表達了對女教師的思念之情,自然地引起了回憶。這句話表明時間、地點、人物,飽含感情地引起了關於女教師的往事的回憶(板書:引起回憶飽含感情)。

(3)引導學生分析主體部分。

①主體部分的第1段屬於什麼寫法?寫出了什麼?在這一部分中起着什麼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一段屬於概括寫法,寫出女教師那時才“十八九歲”,和她的“温柔”性格、“美麗”容貌;起着統領後文憶寫的事件的作用。

②文中一共憶寫了關於女教師的幾個事件?略寫幾個事件?詳寫幾個事件?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一共憶寫了關於女教師的七個事件。略寫前五個事件,詳寫後兩個事件。

③首先略寫出什麼事件?怎樣寫出這個事件?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首先略寫出女教師假裝發怒,像要打“我”(板書:略寫老師假裝發怒)。先總括寫出“她從來不打罵我們”,表明老師的温柔,然後寫出事件。從事件中可以看出,由於幼年作者的淘氣,老師揚起了教鞭;但那教鞭“好像要落下來”,而且在“我用石板一迎”,作出了有些失禮的反應時,卻“輕輕地敲在石板上”,結果是“大夥笑了她也笑了”。這樣用“好像”形容“要落下來”的教鞭,用“輕輕地”形容教鞭“敲在石板邊上”,並且寫出學生們和教師都“笑了”的結果,形象地表現出老師哪裏是真的要打淘了氣的學生,不過是假裝發怒,以資警誡罷了。老師的深深熱愛學生(板書:深愛學生),學生在老師面前的無拘無束,師生間的親密融洽,都在這幾筆描寫之中表現出來了。幼年的作者“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調皮、機靈的兒童理解老師的愛,當然更愛他的老師,作者今日憶寫這件往事,更是充滿了思念老師的深情。

④接着略寫出什麼事件?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接着略寫出女教師教“我們”練跳舞(板書:老師教練跳舞)。“教我們跳舞”,已經表現出老師善於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更表現了老師對自己的喜愛(板書:喜愛自己),和課外生活趣味十足的情景。

⑤接着略寫出什麼事件?怎樣寫出這個事件?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接着略寫出女教師引導“我們”觀察蜜蜂(板書:老師引觀蜜蜂)。先總括寫出“在假日裏,她把我們帶到她的家裏和女朋友的家裏”,表明老師和學生的親密關係,和利用假日引導學生觀察事物,豐富知識,然後寫出事件。老師特地引導學生觀察辛勤釀蜜的蜜蜂,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也寓有教育的意義,表現了老師對學生的多方教導(板書:多方教導)。幼年作者從這裏“認識了蜂王,並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這往事至今猶縈心中,既是由於蜂蜜之甜在嘴上,更是由於老師引導觀察蜜蜂自己得吃蜂蜜之甜在心上。

⑥接着略寫出什麼事件?怎樣寫出這個事件?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接着略寫出女教師教“我們”讀詩(板書:老師教導讀詩)。先總括寫出她“愛用歌唱的音調教我們讀詩”,表明老師善於讀詩、教詩,善於教學(板書:善於教學)。然後具體寫出老師當年教過“我們”的詩句,表現出老師教詩效果的良好和自己所得印象之深。最後寫出“她對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是有着多麼有益的影響”,不但“接近”,而且“愛好”,表明老師深深影響了作者從事文學事業的人生道路。

⑦接着略寫出什麼事件?側重寫師生的哪個方面?和前寫四個事件具有什麼樣的關係?產生着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接着略寫出“我們”模仿老師的寫字(板書:學生模仿師字),側重寫學生方面,和前寫的四個事件具有因果的關係。“像這樣的教師,我們怎麼會不喜歡她,怎麼會不願意和她接近呢”,反問的句式表達肯定的意思,承上四個事件,表明老師深得學生的“喜歡”和“接近”,然後寫出事件。“見了她不由得就圍上去”,表現了學生對老師的喜歡和接近。“她寫字的時候,我們也默默地看着她,連她握鉛筆的姿勢都急於模枋”,“默默地”,神情專注地看着老師寫字,“都急於模仿”,不只模仿老師寫字的姿勢,更在模仿老師的書寫字體;表現出老師深深影響了學生,學生深深喜愛老師(板書:喜愛老師)。

8.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分析過的課文。

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深摯感情。

佈置作業

進一步體會分析過的課文;預習後文,準備下節課進行分析。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詳寫兩個事件的表現力量,回憶筆法的具體運用。

教學過程

課前重抄上節課的板書。

1.由上節課分析過的略寫的五個事件,引到分析詳寫的兩個事件(板書:詳寫)。

2.引導學生分析詳寫的第一個事件。

(1)每一個寫的是什麼事件?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寫的是老師排除學生們和“我”的糾紛(板書:老師排除糾紛)。

(2)是按什麼步驟寫出這個事件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是按引起回憶、憶寫事件、結住回憶的步驟寫出這個事件的。憶寫事件,先寫起因,再寫結過和結果。

(3)怎樣引起回憶?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先説“我不知道還值不值得提”那件小事,再用“但回想起來”一轉,表明那件小事“在那時卻佔據過我的心靈”,從而表明了事情雖小卻深深打動過幼年作者的心,至今還時縈心中,充滿感情地引起了回憶。

(4)寫事件起因表明了幼年作者什麼樣的處境?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事件起因是“我”的在軍閥部隊裏的父親“好幾年沒有回來”,母親和“我”都非常“牽掛”他,擔心他的“死活”,母親常常擔心得求神問卜,家中籠罩着一片憂戚氣氛。“我”雖不像母親那樣,“也略略懂了些事”,“懂了些事”,就在牽掛父親的死活之中,又帶有一種因父親在軍閥部隊裏而產生的內心痛苦。從而表現了幼年作者的悲慘的處境。

(5)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了學生們和“我”的何樣糾紛。“我”在這糾紛中處在什麼位置?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小“反對派”們“常常在我的耳邊猛喊:‘哎喲喲,你爹回不來了喲,他吃了炮子兒羅!’”“我”處在被奚落打擊的位置,由於父親在軍閥部隊裏,又自覺氣餒,不能作出有力的反擊,這就使“我”不但湧現了“真好像死了父親似的那麼悲傷”,也蒙受着被奚落嘲笑的恥辱。這處境實在非常痛苦尷尬。

(6)教師怎樣排除了學生們和“我”的糾紛?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教師“批評”了小“反對派”們,自然是批評他們的奚落打擊“我”,確實是“援助”了痛苦尷尬中的“我”;還在“勸慰”信中説“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針對“我”的父親在軍閥部隊裏這個現實,肯定“我”的心靈和品質,更是“我”的巨大鼓勵和支持,鼓勵支持“我”勇敢地生活、學習下去。

(7)怎樣結住憶寫這件事?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由評説、讚揚教師的排除糾紛,結住憶寫這件事。先評説老師排除孩子世界裏的糾紛“是多麼平常”,再用“可是”一轉,表明那時候的“我”感受到了老師的“莫大的支持”;讚揚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前面加上“在一個孩子的眼睛裏”,更真切地表明瞭那時的“我”覺得老師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實際上老師也正在這公平慈愛當中表現出了她的偉大(板書:公平慈愛)。這樣結住回憶,熱情地讚揚了老師,抒發了深切思念老師的感情。

3.引導學生分析詳寫的第二個事件。

(1)第二個寫的是什麼事件?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寫的是“我”在暑假夢中尋找老師(板書:自己夢中尋師)。

(2)是按什麼步驟寫出這個事件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是按起因、時間、地點、發生、經過、結果的步驟,寫出這個事件的。

(3)怎樣寫出事件的起因?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是從不願離開老師、依戀老師,寫出事件的起因的。放假前老師“收拾這樣那東西”的時候,“我默默地戰在她的身邊”,“默默地,”無言地看着老師,表現出萬分依戀老師,為即將離別而難過;一般來説,孩子是喜歡假期的,“我”卻覺得離開老師的暑假是“多麼漫長”,表現出對老師的深切思念。深切思念老師是形成夢中尋師的思想感情的基礎,表現了“我”對老師深摯的愛。

(4)文章寫出事件發生在什麼時間、地點?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事件發生在一個夏季的夜裏,“我”家中的當屋。

(5)事件是怎樣發生的?經過和結果怎樣?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是由白天思念老師,幻化出夜間尋找老師的夢境的。睡夢中的“我”忽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地”——神智不清地往外就走;母親喊住詢問,“模模糊糊地”——含糊不清地回答説:“找蔡老師……”;直到母親告訴“我”正放暑假,並且勸説了一會,“我才睡熟了”。白天思念老師切,夜間才會做夢尋師。這夢中尋師的敍寫,深刻地表現了幼年作者依戀、摯愛老師的感情(板書:依戀摯愛)。

(6)作者怎樣結住這個事件憶寫?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作者以“什麼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這抒情語句,結住這個事件憶寫;即表現出幼時對老師的依戀,又表現了現在對老師的思念,藴含深遠。

4.引導學生分析結尾部分。

結尾部分具有什麼特點和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結尾部分轉承上文,呼應開頭部分,寫出自己轉學以後説:“從此,我就和蔡老師分別了”。這樣結束全文,體現出離開老師的遺《遺憾,表現了綿綿無盡的思念老師之情(板書:結束全文思念無盡)

5.引導學生分析本文運用回憶筆法的

特點。

本文運用回憶筆法憶寫關於蔡老師的七個事件。這種文章多起於現在時間,結於現在時間,中間敍述過去的事件。本文運用回憶筆法具有什麼特點和表現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本文雖也起於現在時間,結於現在時間,但在中間敍述過去每個事件的前或後,也多有現在的議論抒情語句,表現出作者在憶寫往事當中,情不由已地要發出讚美之辭,更突出了思念老師的感情。這也是運用回憶筆法敍寫往事的一種方法。

6.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全文。

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深摯感情。

佈置作業

進一步體會文中敍中融情、敍述前後抒情的特點和表現力量。

板書設計

我的老師

引起回憶飽含感情

結束全文思念無盡

《我的老師》教案2

一、 設計意圖:

進入大班後,在我們的美術園本課程中幼兒開始接觸人物寫生。這要求幼兒有細微的觀察能力,老師是幼兒最熟悉的人物形象,因此,我為幼兒設計了這次活動。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人物寫生,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我們把難點分成幾步開展。如這一次是面部特徵,下一次可以是體形等。這一次是觀察,下一次可以觀察側面。這樣分步進行,會更有利於幼兒表達、表現。

二、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細微的觀察能力,進一步引導幼兒抓住人物的面部特點大膽表述。

2、通過對老師的描述加深對老師的感情。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對好朋友面部觀察的經驗。

2、紙、筆人手一份。

四、活動過程:

(一)、表情遊戲

師:先做一個開心的,哈哈!再做一個傷心的,嗚嗚!(幼兒做相應的表情)

(二)、引導觀察:

1)師:你有好朋友嗎?請你説一説他長得怎麼樣?讓其它小朋友猜一猜?(個別幼兒講述)

2)師:小朋友的觀察能力很強,現在要請你們觀察一位老師的頭部,請你説説這位老師有長得怎麼樣?

3)請你們再觀察另外一位老師,這回要請小朋友先觀察老師的臉型,接着是髮型,最後是五官。

4)比較一下兩位老師的頭部有什麼不一樣?

5)小朋友觀察的這麼仔細,乾脆我們來為老師畫一張畫吧。請老師們評一評誰畫的最像。

6)那你想畫哪位老師?她正在幹什麼呢?

(三)、幼兒操作、寫生

老師提醒:可以邊畫邊觀察,有順序地畫。

(四)、評價

師:請小朋友介紹一下自己的畫,畫的是誰?像不像?她在幹什麼呢?

還可請小朋友猜一猜我畫的是哪位老師。

 相關內容

 給喜歡的人畫像

目標:培養幼兒細微的觀察能力,進一步引導幼兒能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徵,大膽表現。

準備:不同臉型人物的範畫兩張。

過程:

一、導入。

1.組織遊戲《猜猜我是誰》,請幼兒閉上眼睛用手觸摸被猜幼兒的臉,然後説出被猜幼兒的姓名,並引導幼兒説説你是怎麼發現的。(如,他的臉比較長、他的眼睛很大、她的嘴巴很小等。)

2.請幼兒説説你喜歡的人是誰,他長的什麼樣?引導幼兒説出人物的典型特徵。

3.幼兒仔細觀察自己喜歡的人的臉,再與畫冊中的人物相比較,看與哪一張臉相同。

4.請幼兒為自己喜歡的人畫一張像,引導幼兒把人物的典型特徵表現出來。

 二、作畫。

1.幼兒開始作畫,教師為作畫有困難的幼兒做指導。

2.出示範畫,請幼兒欣賞並説出範畫中人物的典型特徵。引導幼兒抓住典型特

3.徵大膽表現。

三、欣賞。

1.師生共同欣賞作品。

2.猜猜你畫的是誰。

《我的老師》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蒐集有關資料,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找出文中莎利文老師教“我”學習的具體事例,理清文章思路。通過分析本文獨具特色的寫人手法,積累寫作技巧。

2、過程與方法:強調自主學習,讓學生在閲讀中品味,在品味中質疑,在質疑中撞擊,最終悟出文章之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中領會莎利文老師對學生深沉的愛,懂得珍惜和回報所有人對自己的愛,以及海倫頑強勤奮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教學重點

從文中獲取信息並進行概括及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

 教學難點

1、側面描寫和襯托的手法的運用。

2、細節描寫的作用及疑難句子的含義。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學習。

要求學生查閲海倫·凱勒的《海倫·凱勒傳》等相關資料並整理在學習筆記中,藉助工具書查找詞彙,讀懂課文內容,並和同學交流,共享成果。

讀準字音: 無垠yín 毛坯pī 絢xuàn 麗 築 巢 cháo 覆 fù 蓋 騷 sāo動 凝 níng

掌握詞義:(補充註釋)納悶:因疑惑而發悶。啟蒙: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預兆:預先顯露出的跡象。温存:温柔體貼。琢磨:思索,考慮。毛坯:已具有所要求的形體,還需要加工的製造品。絢麗:燦爛美麗。

 二、課堂教學。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欣賞有關海倫的生平圖,讓學生感知海倫,由此創設情境,自主導入。

2、解題釋題,確立目標——學生交流蒐集的有關資料:海倫生平、《海倫·凱勒傳》的故事梗概。

3、朗讀課文,揣摩文意——①學生自由朗讀,並畫出疑難之處。②師生合作,質疑解題,把握文章脈絡。③加強朗讀,對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節奏等方面進行指導。④請學生讀片斷,以體會文章語言之妙。

 三、研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3段):寫莎利文老師初到“我”家。

第二部分(4——26段):寫莎利文老師教育“我”。

第三部分(27段):寫“我”對莎利文老師的感激之情。

  四、師生對話,解讀文本。

1、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情境,以“我認為這篇文章最精妙之處在於____,理由是____”為話題,開展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老師的對話,師生和文本的對話。如此,既讓學生深入理解了課文,又提高了學生的文學鑑賞力。

2、質疑釋疑,合作探究:

①自由品析文本的內容,寫法和語言。

②師生合作品析探究如下兩個問題:

a、文題是“我的老師”,為何用那麼筆墨寫自己?

b、這篇文章正面描寫老師的同時,有沒有側面描寫?

③在學生品析探究以上問題的基礎上,再接着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並加以解決。

④學生品析文章的美點、妙點。

  五、梳理小結,遷移訓練。

1、自我梳理課文內容,層次寫法,並畫出優美之處。

2、交流學習體會。

3、遷移訓練。用最具個性的感受寫“秋”的印象,可以從觸覺、嗅覺、視覺、聽覺等角度入手,寫一兩句話,100字以內。

  六、佈置作業

1、查找魏巍或其他作家寫的《我的老師》,比較寫法上的異同。

2、完成遷移訓練的書面作業。

【板書設計】

  7、我的老師

海倫·凱勒

莎利文 獨特教學方法 海倫 感激

深沉的愛

獨特方法 內心感受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我的老師》教案4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和課文內容,知道世界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是怎樣熱愛、尊敬自己的老師的。教育學生學習居里夫人這種品質。

3.理解課文內容,有條理地回答課後作業中的問題。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

2.理解居里夫人是怎樣熱愛、尊敬自己的老師的。

教學難點

理解人們為什麼向居里夫人投來更加尊敬的目光。教學準備一幅彩色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老師,我們都很尊敬自己的老師。課文“她是我的老師”(板書)這裏的“我”是誰呢?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科學家。這位科學家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老師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課。

二、老師範讀課文,同學們注意聽,聽完寫出有幾個自然段。

三、認讀本課生字卡片。(標上拼音。)

四、講讀課文。

(一)指名讀第1段:

1.提問:居里夫人是什麼樣的人?出生在哪兒?

2.區別下面的句子:居里夫人是科學家。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什麼叫“世界著名”?説明知名度大,聲望高。

(二)齊讀第2段,説説有幾句?

1.提問:居里夫人回到哪兒去開會?人們是怎樣對待居里夫人的?她是怎樣做的?説明什麼?(要求回答出2、3句話的內容。)

2.板書:擁、獻

3.提問:突然,居里夫人有什麼變化?人們有什麼反映?4.板書:目光停下急匆匆地走下奇怪5.指名有語氣地朗讀這段。

(三)指名讀第3、4段(邊聽邊思考:居里夫人走到誰身邊?怎麼做的?)

回答下邊問題:

(1)居里夫人走到誰身邊?(出圖)

(2)從哪兒看出居里夫人非常尊敬她的老師?

(3)找出表示居里夫人尊敬她的老師的動作的詞來。(提示:擁抱吻推着)

(4)她的老師怎樣做的?

(5)理解“緊緊地、深情地、蒼老、慈祥”

2.區別句子:居里夫人擁抱那位老人。居里夫人緊緊地擁抱那位老人。“緊緊地”説明居里夫人興奮、激動的情緒。

3.指導讀3、4段,要讀出感情來。

(四)指名讀第5段:1.理解“熱烈的掌聲”“更加尊敬的目光”2.提問:台下為什麼響起熱烈的掌聲?(提示:對居里夫人的做法表示擁護、讚賞。人們本來就尊敬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對自己的老師這麼尊敬,人們對她也就更加尊敬了,用掌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3.板書:更加尊敬

(五)齊讀第6段1.提問:這位老婦人是誰?2.討論:你明白台下為什麼響起熱烈的掌聲了嗎?説説你是怎樣尊敬自己的老師的?

(六)小結:這課書告訴我們一件什麼事?你學了這課有什麼想法?

板書:

第二課時

一、學習生字。

(一)輔導學習。

1.分析字形半包圍結構筆順廣 席

2.組詞:主席

3.指導書寫: lian臉

1.分析字形左右結構月—僉

2.組詞:臉上洗臉3.指導書寫:

(二)自學生字。她師主台情目發雙要求分析字形,組出詞語,在本上寫一個。

二、讀詞語。

目光雙手老師事情親自發生熱情主席台三、作業把本課生字在作業本上各寫3~5個。

第三課時

一、認讀生字卡片(不注拼音)。

二、看拼音寫詞語、句子。

三、比一比,再組詞語。

自( )情( )台( )目( )睛( )告( )難( )幫( )獅( )雄( )整( )師( )

四、填空

(一)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的( )。

(二)人們向( )投來更加尊敬的( )。

(三)她是居里夫人讀( )時候的( )。

 五、作業:抄寫課後作業2的詞語。

《我的老師》教案5

  教學目標

1、掌握記敍的要素在本文中的運用。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

3、體會作者在本文中所藴含的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

培養學生尊敬,熱愛老師的良好品德。

  教學要點:

1、弄清課文記敍了哪幾個片斷,以及這幾個片斷的寫作順序是如何安排的。

2、重點分析詳寫段落,學習詳略分明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新課。

提問:各位同學,你們在國小時有沒有哪位老師曾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如果有,能舉一兩個例子來説説他哪方面給你印象最深嗎7

(讓幾位同學自由發言,活躍氣氛。)

小結:你們説的幾位老師都各有特色,讓你們印象深刻,而我國現代著名作家魏巍也有一位令其印象深刻的老師,她就是蔡芸芝先生,那這位老師又有何獨特之處?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魏巍的一篇記敍文《我的老師》。

二。新課教學

1、聽課文錄音。

思考:本文記敍了七個片段,請分別用簡潔的語句將其概括出來。並説明哪一段寫了哪件事。

(請同學概括,老師歸納)

(1)老師假裝發怒:

(2)老師教跳舞:

《我的老師》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的老師。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點

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教學難點

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的老師。

教學方法

依綱自學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生字、新詞、重點語句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交流談話,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你認為什麼樣的老師是的老師?

2.這節課讓我們去認識一位的老師。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前面的閲讀提示,請你根據閲讀提示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學習任務。

二、自主預習,初讀感知

1.自由練習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詞典,聯繫上下文,看圖或小組討論等方法解決。

3.整體感知課文,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三、圍繞提示,自讀自悟

1.學生圍繞閲讀提示中的思考題“作者為什麼説懷特森先生是他‘的老師?’”來自主學習。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

四、全班交流,讀中點撥

小組代表向全班彙報本組學習體會,教師組織學生就重點內容進行全班交流與研討。

1.關注作者前後的不同情感變化。抓住了“這算什麼老師──我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

2.關注對懷特森先生的認識。感受先生與眾不同的教學方式,及作者為什麼説懷特森先是他“的老師?”

3.關注文章給學生其他方面的的啟示。

五、總結收穫,拓展延伸

1.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學生自由暢談。

2.選下面的一個題目寫一寫。

《我看懷特森先生》 《由<我的老師>所想到的》

《假如我是懷特森先生的學生》 《怎樣看待書本和》

板書設計

29 我的老師

科學需要懷疑,需要“冒險”,需要挑戰,只有這樣我

們才會擁有善於發現、探求真知的能力

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盡信書不如無書

四、作業設計:

1、繼續寫作文。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我的老師》教案7

  一、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記敍莎利文老師教育“我”的幾件事,高度讚揚了莎利文獨特的教育方法和老師強烈的愛心,表達了作者對莎利文老師感激、敬愛之情。

  二、思路結構

本文按照時間順序安排材料,敍事條理清晰,同時表達老師對自己的教導由淺入深,逐步提高。全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寫莎利文老師到來之前“我”的心情。(我記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向我提示了一切。)

第二部分寫老師對我的教育情況。(第二天早晨……都是緊緊地連接在一起的)

本部分又可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一)莎利文老師和我的初步接觸,本段初步寫莎利文教師的教育能力。(第二天早晨……我熱切地盼望着新的一天的來臨)

(二)莎利文老師和我的日常生活,本段通過寫莎利文老師和我的日常生活而體現莎利文老師教育的高超本領。(春天到了……我熱切希望運用學到的東西)

(三)莎利文老師的特殊教育,本段通過具體整體進一步對莎利文老師的教育藝術加以讚揚。(我記得有一天早晨……我感到我的心跟我看不見的東西,跟別人的心,都是緊緊地連接在一起的)

第三部分寫我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我是通過生活本身開始我的學習生涯的……她總是設法使我生活得充實、美滿和有價值)

  三、從三個層面體會感情

1、在認識莎利文老師前,作者是憑什麼去接觸世界的?

2、 在認識莎利文老師後,世界在她的心目中和原來有什麼不同?

3、 在她認識世界的過程中,誰為她鋪平了一條道路?作者對莎利文老師的感情是什麼?

  四、自讀中要特別重視品讀

1.逐句、逐行、逐段,乃至進行全文品讀。

作者是一個盲人,在認識莎利文小姐之前,她對世界的感受是不全面的,她的一切都只能靠有限的觸摸來完成。在認識莎利文小姐之後,她認識世界的範圍擴大了,而且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這個過程對常人來講並沒有什麼,但對於一個盲人,聾啞人來説就顯得不可思議了。無論從觀察世界還是從認識世界的角度上講,還是從莎利文老師教學的角度講都是一曲感人的頌歌。

2.品味作者的師生真情。由於海倫年幼,又生殘疾,因此失去了很多認識世界的機會。正是莎利文小姐,以一個教師的角色,使海倫完成了從一個殘疾人到常人的轉變,而這種轉變經歷了十數年的時間,日久生情,那種特殊的師生情誼恐怕是其他任何東西所不能代替的。因而,在閲讀時體會起來也才十分不易。而這一點,正是文章的的真情和價值所在。

3.品讀文中的重點段落。如末尾一段。

  五、抓住關鍵之處,深入理解課文

本文語意生動,文字淺顯,宜於自讀。自讀時建議把握以下幾點:

1.抓關鍵語段

如首段,“我記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師來到我身邊的那一天——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這段文字三次強調了“某一天”的重要性。顯然作者在此處是別有用心的。它特別強調了“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的特殊內涵:有一位老師要到她身邊來了。作者是一個盲人和聾啞人。有了老師就意味着平常的生活將會發生大的改變。同時,這篇文章是作者後來寫的,她對老師的一切仁愛之心有了切身的感受,她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因此短短的一句話卻包含了不同凡響的內容。

2.抓關鍵動作

對於海倫來説,她只有靠她有限的“能力”——靠觸摸去感受世界。除此而外,世界是什麼樣子,她可能就不得而知了。因而,動作描寫是本文的一個特色,在閲讀中我們要緊緊抓住這個特色進行理解。特別要注意的是,作者對動作的描寫也是十分生動的。注意找出文中動作描寫的句子,細心加以體會。

如下面的句子:

1) 我的老師把我的手放到水裏。清涼的水湧到我的手上時,老師在我的手心中拼了“W-a-t-e-r”(水)這個字,開始她拼得慢,後來越拼越快……

2)莎利文小姐挽着我的手,穿過人們正在播種的田野。

3) 她把我拉得更近,用手指着我的心説:“愛就在這裏”。

4)我聞着她手上的花,一面講一面打着手勢問:“花的香味是‘愛’嗎”?“不是”。我的老師説。

正是這些句子使我們認識到了海倫·凱勒的聰明才智,同時也才使我們能感受到文章的優美與動人。

3.抓關鍵心理

僅憑觸覺來感受世界是海倫·凱勒對世界那麼敏感的原因。聰明的海倫並沒有放棄自己認識世界的機會,她通過“母親的動作”,(注意是“示意的”性的動作,而不是母親的吩咐或通知)“人們進進出出地忙個不停的跡象”,等等,“猜到會有不尋常的事發生在我們家裏”。注意這一個“猜”字,道出了海倫生存和發展的一切根源。因為除了她的雙手,就只剩下她的慧心了。在海倫面前,一切都只有由她的心靈去體會和感受,因此她的心理感應能力才無比發達。而文章也正是通過心理描寫實現了這一目的。課文裏心理描寫的句子相當多,閲讀時認真體會。

4.抓關鍵感情

在沒有老師之前,海倫認識世界的圍繞是很小的。正是莎利文老師教她認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個名字,也是老師教她知道什麼是“愛”這樣的抽象名詞。也是老師教給她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無數習慣用語。“就這樣,我從生活中汲取知識,起初,我只是一個什麼也不懂的孩子,是莎利文小姐啟發了我,教育了我。她的到來,使我周圍的一切充滿了愛和歡樂並富有意義。她從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使我瞭解世間一切事物的美,她每時每刻都在動腦筋、想辦法,使我的生活美好和有意義”。這段話十分傳神地表達了作者對老師的一片深情.需要注意的是,在寫作中作者採用了欲揚先抑的文章貫用技巧。先寫莎利文老師的不是,然後再托出老師的偉大與崇高。

  六、比較閲讀教學建議

本單元教材共收入兩篇《我的老師》,同題文章必然有一些相同和不同之處,所以可進行比較閲讀。

1、主題。兩篇文章都表現了老師對學生的“愛”,都抒發了學生對老師的喜愛、感激之情,都讚頌了老師的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

2、人物。兩文都以“我”的老師為主要人物,二位老師都是女性,都是“我”的啟蒙老師,她們身上都表現了女教師細膩、温柔、關愛學生,熱愛教育的突出特點。但由於兩文中的“我”在生理上的巨大差異,對蔡芸芝先生的描寫側重於外貌、動作等描寫,而對莎利文老師的描寫則側重於“我”的觸覺及心靈感受,主要運用了心理描寫。

3、選材。兩文都是寫真人真事,都圍繞主題選材。前文的七件事都是生活的片斷,事與事之間沒有直接聯繫。後文則不同,所用材料是從“我”認識具體事物,到認識大自然,認識“愛”,材料具有內在的聯繫,並準確地再現莎利文老師對“我”的幫助日趨深入。

4、組材。兩文組材都講究章法。前文由簡至繁,由略到詳,疏密相間,表現出師生情的逐步加深。後文按時間順序行文,條理明晰,“我”的進步也在歲月流逝中日見鮮明。

5、語言特點。前文語言平實、質樸,似涓涓細流,綿長深遠,後文語言飽含深情,真摯而細膩,頗為感人。

《我的老師》教案8

 一、課標、教材、學生分析:

課標第三學段(5-6年級)------在閲讀中瞭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敍事性作品,瞭解故事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説出自己的喜愛、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

課標第四學段(7-9年級)------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文章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在閲讀中瞭解敍述、描寫、説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我的老師》是七上第二單元第三課。本單元屬於寫人記敍性文章,都同屬於幾件事寫一個人,屬於比較複雜的寫人文章。這對於剛入國中的學生來説,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對他們不要太苛刻的要求。本課《我的老師》和其他三課的寫人文章比較起來突出特色是採用側面描寫和獨特的心理描寫,這又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

  二、教學目標設計(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①瞭解海倫凱勒和安妮莎利文兩個傳奇人物的傳奇人生。②找出文中莎利文老師教“我”學習的具體事例,理清文章思路,並概括大意。③通過分析本文獨具特色的寫人手法,積累寫作技巧。

2、過程和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在閲讀中品味,在品味中質疑,在質疑中撞擊,最終悟出文章之妙。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中領會莎利文老師對學生深沉的愛,懂得珍惜和回報所有人對自己的愛,以及海倫頑強勤奮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三、教學重難點設計:教學重點——理清文章思路,側面描寫的方法。教學難點——反襯手法的運用,瞭解獨特的心理描寫————心理感悟能力。在海倫,除了雙手,就剩下她的慧心了,一切只能通過她的心靈去體會和感受。這種心理描寫和其他做平的心理描寫是不同的。

 四、教學方法設計:讀、議(合作探究)、講授。

五、課時與教具:1課時;多媒體。

 六、課前準備: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和課文註釋完成字詞過關;查資料瞭解海倫凱勒和安妮莎利文兩個傳奇人物的傳奇人生;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內容。

 七、教學流程設計

  一、課文導入並檢查課前落實情況。

馬克吐温曾説,19世紀出了兩個傑出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拿破崙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曾率領法國軍隊橫掃整個歐洲,戰功赫赫。海倫凱勒是誰呢?課文中另一個主要人物又是誰呢?(請同學發言)。檢查給加點字注音字詞情況: 納nà悶 啟蒙méng 預兆zhào 無垠yín 琢zhuó磨 毛坯pī 絢xuàn麗

迷惑huò不解 灌guàn注

  二、梳理文章思路、並概括主要內容(合作討論,師點撥明確,學生概括意思可能不夠準確。學生應該從寫沙利文這角度去概括,就會減少意思概括的偏差):

第一部分(1--3)寫莎利文老師到來之前“我”的心情。

第二部分(4-26)寫莎利文老師對“我”的教育情況。

第一層:(4---8 )寫莎利文老師教“我”識字,初步表現了莎利文老師的教育能力。

第二層:(9---12)寫莎利文老師帶“我”認識大自然,體現沙利文老師高超的教學本領。

第三層:(13--26)寫莎利文老師教“我”理解“愛”“思考”這樣抽象概念,進一步對

沙利文老師的教育藝術加以讚揚。

第三部分(27)寫“我”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三、合作探究

(一)老師教給了“我”什麼?

1、教“我”學知識

①利用觸覺教“我”識字。(4段)

②新舊娃娃的對比,教會我在比較中學習知識。(5段)

③利用觸覺體會、感觸“水”這個詞,進而激發我學習的熱情。(6段)

2、教“我”瞭解認識大自然:有美的一面;也有不仁不善不友好的一面。

①讓我懂得了陽光和雨露能使植物生長,鳥兒會為自己築巢,松鼠、鹿、獅子等動物會為自己覓食做窩。(9段)

②調動我的聽覺、嗅覺器官,教我從森林中散發的芳香,從青草叢的葉片中體會大自然的美,並向我描繪地球的形狀。(9段)

③為了讓我直接感受自然,更深刻地瞭解自然,也為了培養我對生活的信心,還讓我一個人高高坐在樹枝上迎接雷雨的到來。(10、11、12段)

3、教“我”理解愛

①用接吻、撫摸等觸覺(形體語言)讓我感受愛。(14段)

②教我穿珠子,當我穿錯了,非但不責怪,反而更耐心和藹,用這件事讓我感受愛,並啟發我思考。(21段)

③用詩一般的語言,向我闡釋“愛”,灌輸“愛”。(25段)

(二)、你覺得莎利文老師是怎樣一位老師?海倫性格特點?(同學各抒己見)

師點撥:莎利文老師是一個非常耐心和藹,充滿愛心,循循善誘,有高超教育本領的人。

海倫是頑強勤奮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的人。

(三)本文題目是“我的老師”,但為什麼要花那麼多筆墨寫自己?

作者一味的提及自己的經歷,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作者本人身體條件決定的,海倫沒有視力沒有聽力她不可能看到老師的外貌、動作、神態等,也不可能聽到老師的聲音,她只能用心去感受莎莉文老師的愛;二是因為作者的寫作手法是側面描寫。 側面描寫也叫間接描寫,就是把與描寫對象有關的人或事物刻畫、描繪出來,從而映襯、烘托所要描寫的對象。作者通過寫自己的成長、成就來表現老師是一個非常耐心和藹,充滿愛心,循循善誘,有教育智慧的人。

(四)寫沙利文老師到來之前“我”的心情是“納悶和痛苦”,“感到疲倦和寂寞”,這和下文老師到來有關係嗎?這是一種什麼寫作方法?

這是反襯的寫法。反襯出老師對海倫影響很大。

映襯是用乙事物來做甲事物的陪襯,以突出事物的修辭,可以分為正襯、反襯。正襯即用一種與本體事物一致的觀點和景物,從正面去陪襯、烘托本體事物的格式。反襯即用一種與本體事物相反或對立的觀點和景物從反面去陪襯、烘托本體事物的格式。

(五)瞭解獨特的心理描寫。

僅憑觸覺來感受世界的海倫對世界十分敏感,這完全靠她的心理感悟能力。如作者如何知道有人要來到他家的?她是通過“母親的動作”(是“示意”的動作,而不是母親的吩咐或通知)、“人們進進出出、忙個不停的跡象” 等,從而“猜測會有不尋常的事發生”。這裏的猜道出了海倫的生存和發展的一切根源。在海倫面前,一切只能通過她的心靈去體會和感受。因此,她的心理感應能力無比發達。文章正是通過這樣心裏感應的描寫來讚頌沙利文小姐的。這種心理描寫和別的作品心理描寫是有區別的,應認真體會。

  四、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寫沙莉文老師教我學知識:教導“我”認識具體事物,教我熱愛大自然和教我懂得什麼是愛:高度的讚揚了老師的教育技巧與愛心,表達了我對老師的感激與崇敬之情。

五、寫作特點(請同學們歸納):1、巧妙的側面描寫;2、反襯手法的運用;3、獨特的心理描寫。

 六、 課堂小結

“吃水不忘挖井人”,海倫的成功離不開沙利文老師的辛勤培育,她深深地知道沒有沙老師最初的耐心教育和引導,就沒有她的今天。對老師的歌頌也體現了海倫對老師的尊重。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有機會獲得成功,只有尊重別人,別人才會為你真心付出。

  七、作業佈置:1、課外魏巍《我的老師》;2、熟讀課文;3、完成課外習題。

八、板書設計

莎利文  付出                感激  海倫

(耐心、愛心、超教育本領) (頑強勤奮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側面描寫

主要寫作方法------------------------------------------

反襯手法

獨特的心理描寫--------------------------------------------------心理感悟能力

《我的老師》教案9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漫畫的方式畫自己的老師,能夠畫出每位老師的主要特徵。

2.學會比較觀察,能發現老師的不同之處,產生與老師的親近感。

活動準備:

1.水彩筆

2.幼兒學習資源

活動過程:

1.教師幫助幼兒瞭解人物漫畫的繪畫特點,激發幼兒的興趣。

建議設計以下提問:圖片上的人是誰?你是怎麼認出來的?這幅畫把兩個人的哪個地方誇大了?引導幼兒説出成龍的髮型、大鼻子、小眼睛等特徵,金龜子的服裝、頭飾等特徵。

小結:這種把一個人的某一個明顯的外形特徵或者標誌性的穿戴,或者性格特點,進行誇張表現的繪畫形式就是漫畫。

2.幼兒分組討論,發現班級三位老師的特點,重點從外形特徵、標誌性的穿戴、性格特點等方面進行分析。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出對班級三位教師的認識。如:老師身材比較胖,老師喜歡穿紅色的衣服,老師平時喜歡愛笑等。引導幼兒説出如何畫出老師的特點。

3.幼兒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1)繪畫前引導幼兒想清楚要畫誰,表現他的什麼特點。

(2)教師適當提醒幼兒,將人物的主要特徵畫得大而突出,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畫的是誰。

4.展示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

教師可引導幼兒對作品進行猜想,説出猜想的理由。如:你看出來哪幅作品畫的是老師?從哪個地方看出來的?最後評選出最佳漫畫家。

《我的老師》教案10

一、學習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破綻、強調、教訓、論證、權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麼對老師的評價從“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截然相反的轉變。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二、學習重點:

抓住“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理解作者感情的變化的原因

三、學習難點:

體會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側面——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四、課前準備:

查閲、收集關於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故事、文章。

五、學習時間;

1課時

六、學習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板書課題,你認為什麼樣的老師是最好的老師?

2正確讀記詞語:

侃侃而談 故意編造 出人意料

目瞪口呆 深信不疑

獨立思考 獨立判斷 饒有興趣

增長見識 接近真理 終身受益

3同桌分節讀課文,爭取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把預習情況反饋給老師;

4整體感知課文,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二)解疑

1作者認為誰是他最好的老師啊?(懷特森 先生)

2他真的是最好的老師嗎?

出示:懷特森算哪門子老師?

(1)指名讀,讀出什麼感覺來了?(生説)

(2)看來懷特森先生不算個好老師,對不?他到底是個怎麼樣的老師呢?請讀課文1、2小節,找出他是怎麼樣的老師?

2.合作探究:默讀1-2小節,哪些讀出“出人意料?”

(1)談感受。什麼叫“目瞪口呆”?聯繫自己平時的生活,想想在什麼情況下有過“目瞪口呆”的感受?讀出作者的那份驚詫。

(2)還有哪些字眼讓你體會到作者的驚訝來?

(3)作者為什麼“目瞪口呆”?“目瞪口呆”的只是作者一個人嗎?讀出全班同學的那份驚愕來。

(4)一個人得零分很正常在情理之中,在意料之內,可全班同學都得零分,叫人怎麼想也想不到,用一個詞那就叫——(出人意料)

3探究“最好”

讀讀課文最後三個小節,劃出有關句子,隨時記錄你的感受,一會兒交流。

(1)“冒險”——你會在這樣冒險的課堂上睡大覺嗎?為什麼?

(2)“挑戰”——是呀,課堂上老師給學生搭設了平等對話的平台,使學生思維處於緊張狀態,這便是一種挑戰。

(3)“花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去思考和論證”——花這麼長的時間去思考和論證,不正培養了我們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既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真是太吸引人了。

出示“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

(1)讀着讀着你有什麼發現?有兩個“不要迷信”,説説你看法。

(2)能把“迷信”改成“相信”嗎?説理由。

(三)拓展延伸

想象:如果當時同學們不迷信老師,課堂上又會出現怎麼樣的情況呢?並交流。

(四)總結收穫

1.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學生自由暢談。

2.這篇文章給你什麼啟示?

《我的老師》教案11

教學目標:

1、領會記敍的要素。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用幾件事去表現人物的寫法。

3、詞義的辨析與詞語所藴含的情意的品味。

4、體會作者在文中藴含的“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培養學生熱愛老師、尊敬老師的良好品德。

教學要點:

1、領會記敍的要素

2、理解本文用哪幾件事表現蔡芸芝先生,各表現了她怎樣的性格特點或作者怎樣的感情。?

3、詞義辨析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難點:

準確的概括五件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記事線索,記敍順序,材料安排

一、導入課文,簡介作者

用“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引入 。魏巍,原名鴻傑,曾用筆名紅楊樹。作者少年時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讀了平民國小、高小,勉強讀了簡易鄉村師範。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戰士們中間,解放戰爭時,在行軍作戰的間隙寫了大量詩歌。全國解放後,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及長篇小説《東方》等。《我的老師》一文是作者於1956年9月29日為《教師報》所寫的回憶性散文,後收入散文集《春天漫筆》。課題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師”是作者國小時的教師蔡芸芝先生。

二、正字音:補充:

1.查工具書,辨析下列各組字的音、形、義。

即 (jì ①就、立刻;②就是;③當時、當地;④靠近;⑤<古>假如)

既 (jí①已經;②既然;③盡、完;④跟“且”、“又”、“也”等詞連用,表並列)

孤 ( gū ①單獨;②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的人;③古帝王的自稱)

弧 (hú①古代指木弓;②圓周的任何一段)

卷 (juàn①大多當名詞用:畫卷、試卷、案卷等;juǎn 大多當動詞用:卷行李、捲入浪潮)

券 (quàn①票據或作憑證的紙片;②su n拱券,指門宙、橋樑等建築物上築成弧形的部分)

蜜 (mì ①蜂蜜;②甜美)

密 (mì ①距離近、空隙小;②細緻、精緻;③關係近、感情深,④不公平、不能泄露的)

褪色 tuì 磕頭 kē 卜問 bǔ 糾紛jiū 心清如水——純潔無雜念。

三、回憶與總結

關於記敍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四、快速閲讀全文,聽錄音並思考:

(一)(1)本文共記敍了幾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誰?

本文記敍了我的老師蔡芸芝、我的母親和我國小時的幾位同學。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師。

(二)蔡芸芝先生是怎麼樣一個人?文中用了哪些事來表現蔡芸芝先生?分別用簡短的話概括並找出每件事的要素?討論填寫下表:

事件 ?人物? 時間? 地點?起因? 經過? 結果? 表現的內容?

1老師假裝發怒

(老師、我 / 有一次 / 教室 /她的教鞭··· /大夥笑了 /表現温柔、慈愛 )

2老師教我們跳舞

(老師、我們 /課外 / 表現善於豐富課外生活,和對我的喜愛 )

3老師帶我們觀察蜜蜂

(假日裏 /她女友家 /認識了蜂王··· /表現善於豐富課外知識,是朋友)

4老師教我們讀詩

(還記得,還能背 。表現老師善於教學,培養我的文學興趣。)

5我們看老師寫字,依戀老師

(寫字的時候 /都急於模仿 /表現老師受學生喜歡 )

6老師排除小糾紛

(老師、我、我的那些小“反對派”們 /我讀初小時/學校/我的父親當兵,不知死活,我和母親很牽掛他/我的“反對派們”嘲笑我/老師援助了我,排除了糾紛 /表現老師的公正慈愛,對我的理解、同情與鼓勵)

7夢裏尋師

(我、母親、老師 /一個夏季的夜晚 /我家當屋 /老師放假離開了我們,我思念老師 /夜裏我起身找老師 /母親把我拉住了,勸説了一會,我才睡熟了 。/表現我對老師的依戀、熱愛 )

注:

A、引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

B、讓學生明確記敍要素的交代與否要視中心的需要。

四、總結討論 :蔡老師教什麼學科?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證明? 蔡老師是怎樣一個人?我對她的感情是怎樣的?本文線索?

——蔡老師是教語文(當時稱國文) 的。文中有幾處可以説明:①“愛用歌唱的音調教我們讀詩”;②“讓我們觀察蜜蜂”;③“她對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是有着多麼有益的影響”;④“我用石板一迎”(注:“石板”,是舊時私塾和50年代國小生練習毛筆字、聽寫生字詞用的學習用品。有的地方稱之為“粉板”。

——蔡老師:温柔、慈愛、熱情、公正、平易近人、酷愛學生的好老師。

——我的感情:喜愛、難忘、依戀、思念

——線索:我回憶、喜愛、依戀、思念蔡老師。

五、具體分析

1、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總起全文,引入全文,“最”字突出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

2、第二段説“她是一個温柔和美麗的人”,温柔是針對什麼説的,美麗又是針對什麼而言的?

——寫出老師的心靈美和外貌美。

3、第三段那些詞語體現了老師是假裝打我?

——僅僅,好像,落,輕輕,敲,笑 。“僅僅”一詞是表示範圍的,説明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師形似真、實是假的情態;“一迎”這一動作寫出“我”的本能與調皮,生動地表明瞭師生之間的親近、親熱關係;:老師愛我們,我們愛老師,因而並不害怕老師;“輕輕地敲”、“邊上”表明蔡老師並非存心打我,打的動作似重實輕,而且是“敲在石板邊上”,慈母般的情懷可見一斑;大夥“笑了”,她也“笑了”,輕輕虛打的動作逗得大夥會意的笑了,老師也發出了會意的、温柔的笑聲,兩個“笑”字表明瞭十分親密、融洽的師生關係。

4、“狡猾”的意思是什麼?它的感情色彩是怎樣的?用在這裏的意思是什麼?

——貶義褒用,寫出了我機靈與調皮。

5、她教我們讀詩對我們有什麼影響?“接近文學”與“愛好文學”兩個詞語位置是否可以互換,為什麼?

——影響深遠,從我到現在仍能背詩可見。接近是愛好的前提,只有接近了,瞭解了,才能喜愛。

6、在看老師寫字這一件事中,“不由得圍了上”、“默默地看”、“連握筆的姿勢都急於模仿”等語句表現了我們對老師的怎樣的感情?

——深切的喜愛、崇拜之情。

六、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體會記敍的詳略

2、詞義的辨析與詞語所藴含的情意的品味

教學過程:

一、複述第六、七件事.要求:説清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二、討論第六、七件事

1、第十段開頭説,“我不知道還值不值得提它”,到底是值還是不值?根據是什麼?為什麼前頭説是“小事”,後面又講“佔據”過我的心靈?

——值得。在老師而言是平常小事,但在我心中卻影響深刻。我對老師的感情也加深了。 “佔據”是強行佔有的意思,對一件小事“卻佔據過我的心靈”該怎樣理解?分析:所謂“小事”,指的是孩子們之間常常有的一些糾紛,在老師或別的孩子們看來不過是小事,可是從作者當時所處的境地來看,卻是一件不同尋常的遭遇:父親背井離鄉,生死不明;母親抑鬱憂傷,時刻牽掛;那些不大懂事的同學還時常對“我”幸災樂禍,使“我”更感到孤獨悲傷,辛痠痛苦。在這最困難的時候,蔡老師常常理解“我”的心情,重視同學之間的糾紛,細緻地處理了問題,批評了那些小“反對派”們,還寫了一封信勸慰“我”,“説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勸”,勸説;“慰”,安慰。又勸説又安慰,蔡老師如此同情、關懷和愛護一個處於困境的學生,使“我”那弱小的心靈充滿對她的感激和愛,所以把這看作為“佔據心靈”的事。“佔據”是軍用術語,用在一般場合就特別形象有力。

、朗讀寫最後一件事的文段

1、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旁”表現了我對老師的什麼感情?還有哪處描寫同樣表現出這種感情?

——深切的依戀之情。我覺得暑假漫長的反常心理。

2、“迷迷糊糊”的往外走改成“模模糊糊”,可不可以,為什麼?

——迷迷糊糊是指説話口齒含糊不清,“模模糊糊”是指視線朦,看不清楚。不能調。

3、最後一段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呼應開頭,表達深切惋惜、依戀、懷念之情。

四、總結討論

1、文章一共寫了七件事,哪些事寫得詳細,為什麼詳寫?

——其材料安排由略到詳(前五件事略,後兩件事詳),記敍節奏由快到慢,情感也越來越濃、越來越深,後2件事是我感情的深化。

2課文中所記的七件小事,顯示了蔡老師的美好的心靈,抒發了作者熱愛、感激老師的情懷。請問,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亂?

——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經過精心考慮的。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平時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師熱愛學生的美好心靈,表現了學生對老師的依戀之情,師生感情一步步加深,。既使文章結構疏密相間,更能表現出師生感情的步步加深。可見,這種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隨便調換的。

2、這些事是從哪些方面去選擇的?

——圍繞“老師愛孩子,孩子更愛老師”這一中心,從課內到課外,從平時到假期,從學校到家庭,從各個方面選取典型具體的材料來表現人物,突出“最難忘”。全文緊扣“我”而選材,蔡老師固然是“我們”的老師,課文中的每一個事例也都寫到她對“我們”的教育以及“我們”對她的熱愛,但每件事都只是從“我們”起筆,簡單帶過,而又都落筆在“我”身上,詳細地寫蔡老師對“我”的教育和“我”對老師的熱愛與懷念,其落腳點正如題目所寫,是“我的老師”的“我”。

3有人認為,本文着重寫的是蔡老師愛學生,也有人認為,着重寫的是蔡老師令“我”難忘。你的看法呢?

——二者不可割裂開來,蔡老師令“我”難忘,是因為蔡老師温柔慈愛、循循善誘、酷愛學生;正是蔡老師有一顆熱愛學生的美好心靈,才使得“我”(我們)銘記在心,難以忘懷。

4、討論課後練習三、四

五、難點、重點分析

1.課文中有哪幾處傳神的細節描寫?具體説説這些描寫是如何傳神的。

——①老師佯怒時;②老師寫字時;③夢裏尋師時。以①為例,四句話寫四個細節:“我……一迎”,寫出了兒童特有的狡猾;教鞭“輕輕”敲在石板“邊上”,刻畫出老師的温柔慈愛;“大夥笑了,她也笑了”兩句,寫出了師生之間感情的融洽,這也是“我”敢於“一迎”的原因。這些細節,惟妙惟肖地展現了“假怒”的全過程。

2.課文中有哪幾處真切動人的心理描寫?試討論分析。

——課文中真切動人的心理描寫有:①老師佯怒後;②“我”被小“反對派們”咒罵父親死了後;③放假前看老師收拾行李時;④回憶夢裏尋師時。以①為例,“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狡猾”的語境義是調皮、機靈,它真切地表現出;個天真淘氣的孩子對老師的理解和愛戴。

3.蔡老師哪些愛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

——蔡老師愛詩,並且愛用歌唱的音調教學生們讀詩,給學生,尤其給作者以有益的影響 。作者後來走上文學道路,而且一開始就從事詩歌創作,不能不説是由於兒時受到蔡老師有益的文學薰陶。蔡老師教育學生就好像是春天的細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上面所講的幾件看似瑣碎的小事,卻無一不是以自己的行為給學生以有益的影響。有的是教育學生對他人的尊重,有的是啟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有的是激起學生對文藝的興趣。寫到這兒,作者禁不住這樣表述自己的感情:“像這樣的教師,我們怎麼會不喜歡她,怎麼會不願意和她親近呢?”這兒用了反詰語氣來強調學生對教師的熱愛與崇敬。

4、《我的老師》為什麼能產生強烈的感染力?

——劉踞在《文心雕龍·情采》中説:“情者文之經。”這種“情”就是真情實感。真情實感絕不是靠火爆的詞句、多情的綺語,它必須深植於事實的土壤中。作者魏巍談到《我的老師》的寫作感受時説:“在動筆之前,我確實回到我的童年,或者説沉入到我的童年,對那時的兒童世界作了一番邀遊。這樣,童年時遇到的幾個老師,便浮現在我的眼前,尤其是的那位蔡老師,又重新激動着我的感情。可以説,那篇文章是真情實感。”作者以“她愛我們”,“我是多麼思念我的蔡老師啊”為感情線索,穿起一顆顆孩子記憶中的珍寶:蔡老師“温柔”的性格;“美麗”的心靈;課內課外對學生的愛護和培育;對“我”生活的關懷和影響,以及作者對老師的深深思念。這些雖然都是兒童生活的瑣事,但因為處處透露出作者的真情實感,那些事情無不染上濃重的抒情色調,使我們觸及蔡老師跳動的脈博,窺及她慈母般的心地。僅有的一次,“從來不打罵我們”的蔡老師舉起了教鞭,但就在教鞭將要落下的時候, 輕輕敲在“我”舉起的石板邊上,從兒童敏感的覺察中,“我知道她並沒有存心打的意思”。這欲行又止的一瞬,透視出蔡老師的熱忱與厚愛,她是假裝生氣。“大夥笑了”,“她也笑了”。令人氣惱的事情反而引起雙方會意的笑,師生的感情又是何等的融洽。以心發現心,以愛換取愛,蔡老師贏得了孩子們的愛戴。“每逢放假的時候,我們就不願意離開她。我還記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邊,看她收拾這樣那樣東西的情景。”一個副詞“默默地”,兩個動詞“站”、“看”,靜態的描寫勝過千匯言萬語,縷縷情思盡在不言之中。至於在漫長的暑假裏,由於思念老師之切,睡夢中迷迷糊糊地往屋外走,去找蔡老師,直到母親“喊”、“拉”、“勸”才又熟睡,可見對蔡老師的情感之深。正是這真情實感,使文章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7.本文的寫作特點是什麼?

——(1)合理的選材。

本文以人物為中心,以深情為線索組織事例,寓情於事,以事傳情。開篇第一句揭示全文之旨,點明瞭作者的情——“使我最難忘”,敍寫的人——蔡芸芝先生。緊接着圍繞“老師愛孩子,孩子更愛老師”這一中心,從課內到課外,從平時到假期,從學校到家庭,從各個方面選取典型具體的材料來表現人物,突出“最難忘”。其材料安排由略到詳(前五件事略,後兩件事詳),記敍節奏由快到慢,情感也越來越濃、越來越深。其次,全文緊扣“我”而選材,蔡老師固然是“我們”的老師,課文中的每一個事例也都寫到她對“我們”的教育以及“我們”對她的熱愛,但每件事都只是從“我們”起筆,簡單帶過,而又都落筆在“我”身上,詳細地寫蔡老師對“我”的教育和“我”對老師的熱愛與懷念,其落腳點正如題目所寫,是“我的老師”的“我”。此外,由於是兒時的回憶,作者以兒童的口吻記敍全文,用了類似”現在回想起來”等十三處回憶性語言提示回憶童年,彷彿又“對那時的兒童世界作了一番邀遊”。從那時孩子的眼睛寫老師,緊緊抓住了兒童特點進行選材。在兒童時代,那些零碎的、具體的、直觀的材料往往會讓兒童終身難忘。本文就選取了這樣的符合兒童記憶特點的材料構成全文。如“扮女跳舞”、“排解糾紛”等等。

(2)質樸的語言。

本文沒有華麗的辭藻和成段的抒情議論,只將濃郁的感情熔鑄在娓娓動人的敍述之中,將老師的美德寓於素淡平實的描寫之中,惟其無華,更見情意的真摯;惟其質樸,更顯出親切感人。另外,作者還以兒童的目光觀察事物,以兒童的心理評判事物,用兒童的語言敍述事物,雖顯稚嫩,但真實可信。比如“排解糾紛”一事,蔡老師在“我”心靈痛苦時寫了一封信安慰“我”,當作者寫到這裏的時候,有一段抒情性的議論,“在一個孩子的眼睛裏,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入網。”這裏用“慈愛”、“公平”是可以的,用“偉大”則顯得大詞小用,而這卻是具有兒童特點的生動的語言,表達了孩子們真摯的感情,這比用成年人的心理去評價過去老師的寫法更加親切,更能順暢地表達作者的感情,產生激動人心的藝術力量。因為兒童還不能準確地評價人和事物,如果不這樣説,反倒有“成人腔”之嫌了。

(3)傳神、細膩的描寫。

作者運用傳神的細節描寫,將最動人的一瞬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人物形象豐滿,情感細膩深刻。如假期惜別時的場面,“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邊”一句中“默默”兩字寫出孩子與自己喜愛的老師依依惜別的深情,這是孩子送別的動人場面,這是孩子表達依戀的方式,沒有話語只是默默觀察,只希望能在老師身邊多呆一會兒,只希望能多看老師一眼,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的動作,靜態的描寫,濃濃的情意勝過幹言萬語。還有“夢中尋師”的動作,更表明了學生依戀老師的程度,只有夢境才能滿足“我”的心願。這心理、這感情、這思念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正像作者説的:“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

六、作業佈置

1、列提綱,思考是否還可以從其它方面補充一些事件,如何安排詳寫與略寫,重擬一個題綱,為修改本單元作文做好準備。

2課外練筆:寫你最……的一位老師。

板書設計:

我的老師

魏巍

線索:我回憶、喜愛、依戀、思念蔡老師。

順序:

按師生間 1 從不打罵我們(温柔慈愛) 老 學 回憶——難忘)

感情逐步 2教我們跳舞(豐富課外生活) 師 生 喜歡——笑

加深順序 3讓我們觀察蜜蜂(豐富課外知識) 愛 愛 愛戴——公平偉大

4教我們讀詩(善於教學) 學 老 依戀——默默地、站、圍

5我們看老師寫字(依戀老師) 生 師 思念——尋師、可惜

6排除小糾紛(公平慈愛)

7夢裏尋師(依戀摯愛)

寫作特點

(1)詳略得當、疏密相間的結構。

(2)自然樸素的語言,深沉豐富的感情。

(3)神態及心理的逼真描寫。

(4)圍繞中心,精心選材。

《我的老師》教案12

【總體構思】

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文章,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的是,海倫以一個盲人的獨特視角,通過觸摸和感受,寫出了人世間的美好生活,文章思維流暢,文字優美,表達清新自然。這是我們要在閲讀時體會到的。因此擬用朗讀——研讀——創讀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因個體獨特而採用的獨特寫法。以探究的方式解決課文的重點——文章為什麼要花那麼多筆墨寫自己?

【教法學法】

本文的感情含蓄而深摯,語言自然而流暢,含義豐富而深刻,宜讓學生在誦讀在自然地受到感染。在研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閲讀本文的方法,並創造性地閲讀——改換角色敍述事件,從而更深刻地領會作者與老師的非同尋常的關係。輔之以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直接入題,請一名學生講講七歲前海倫的故事。

二、學生展示有關資料,説説海倫不平凡的成就。

三、比比朗讀。由各組推薦朗讀能力好的同學朗讀自選的內容,可以配樂。看看哪一組哪一位同學表現出色。

四、研讀探究

學生四人組成學習小組,合作探究以下兩個問題。

(一)你們有沒有發現,文中許多事情都是海倫第一次的經歷。大家都知道,初次印象往往是最深刻、最難遺忘的,更何況一個眼不能看、耳不能聽、口不能言的孩子呢?正由於感官被無情地剝奪了,她才發展了比常人更豐富、更靈敏的心智。請你找找文中敍述了幾個第一次,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提示:閲讀時要善於抓住重要、關鍵的詞語,主要是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二)課文題目是“我的老師”,可為什麼用在“我”身上的筆墨比老師多得多?

明確:文中寫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寫自己識字時的美好感受,寫來到田野中的快樂,寫暴風雨來到時在樹上的恐懼,寫自己對愛的追問……這一切都是從側面寫老師對自己的影響,寫老師的可愛和可敬。同時,文章還多次運用了反襯的手法。如在老師來之前自己“納悶和痛苦”“疲倦和寂寞”,和後來對生活的樂觀相對照,從反面襯托了老師的耐心與用心良苦。總之,莎利文老師已成為海倫生活中的一部分,作者寫自己,實際上也是在寫老師。

五、試試創讀

選擇文中的一件事,請你以莎利文老師的角度,用第一人稱的手法,把這件事敍述一下。也可以把文中的重要詞語用上去。

提示:莎利文老師是一個非常耐心和藹,充滿愛心,循循善誘,有教育智慧的人。

六、作業

1、 熟讀課文,積累詞語。

課外找找關於海倫凱勒、霍金、奧斯特洛夫斯基、張海迪的作品,寫一篇讀後感。

《我的老師》教案13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老師的照片

你們看看照片上的人是誰呀?

你怎麼看出是(王)老師呀?誰能説一説王老師長的什麼樣子?

2.教師:請小朋友説説我長得什麼樣子呢?

鼓勵幼兒大膽説出自己的看法。

  二、展開

1.老師想請小朋友幫老師一個忙好不好?你們能給老師畫張相嗎?

2.觀察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仔細看看老師。

請幼兒描述老師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徵。

(頭髮的長短,是圓臉還是長臉,眼睛是大是小)

3.教師邊講解邊演示繪畫的步驟。

4.佈置作業,提出要求。

(1) 在繪畫前要注意仔細觀察老師的基本特徵,

觀察完先用黑色水彩筆畫出形象,再動手塗色。

(2)在繪畫時要保持畫面的乾淨。

(3)用色要大膽,美觀。塗色要均勻。

5.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1)指導幼兒掌握畫畫的正確順序。

(2)指導幼兒注意觀察老師的明顯特徵。

  三、結束

佈置幼兒作品“我喜愛的老師”展,請幼兒互相參觀、介紹,並互評畫的像不像。

  活動目標

體驗與老師間的美好感情,提高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初步培養幼兒臨摹做畫的能力,並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

引導幼兒初步學畫人的上半身,簡單畫出人的五官,並表現出老師的明顯特徵。

  活動準備

老師的照片

幼兒黑色水彩筆,蠟筆,畫紙。_ 兒童網

《我的老師》教案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教學準備教師查閲、收集關於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故事、文章。

教學過程

一、回顧前文,導入新課

在前幾篇課文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位不怕困難、苦戰攻關、善於發現、極具科學精神的科學家。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極有個性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讀課文,想一想:

①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②作者為什麼説懷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師”?劃出課文的中心句。

(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迷信書本、也不要不迷信權威。)

三、讀議結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實説明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

2、老師在讀這篇課文時,也不禁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所折服,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

3、懷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讀、劃、議)

四、迴歸整體,加深對科學精神的認識

1、古今中外,善於發現問題並研究問題的人往往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你知道哪些事例?

(二年級學的《畫家和小牧童》中敢於給戴嵩指出錯誤的小牧童;四年級學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中敢於挑戰權威的伽利略等。)

2、結合本單元前三篇課文,談一談你對科學精神又有了哪些認識?

五、拓展閲讀,遷移延伸

閲讀《嗅蘋果》,讀後交流自己的體會。

嗅蘋果學生們向蘇格拉底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笑容可掬的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隨後取出一個蘋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説:“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然後,他回到講台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的氣味兒?”有一位同學舉手回答:“我聞到了,是香味!”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台,舉着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從講台走到學生們中間,讓每一個學生再嗅一嗅蘋果的氣味。

經過三次“嗅一嗅”之後,除一個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舉起了手,都説聞到了蘋果的香味。那位沒舉手的學生環顧周圍看了看,覺得一定是自己錯了,於是也隨波逐流地趕緊舉起了手。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説:“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麼味兒也沒有。”

《我的老師》教案15

一、觀察張老師外形特徵

1、觀察討論張老師外形特徵

師:今天張老師打扮得特別漂亮,李老師把她請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

你觀察到了什麼?她的髮型怎麼樣?服裝有什麼特點?

小結:你們的眼睛觀察的真仔細,張老師帶着帽子,頭髮是兩個辮子的,衣服蓬蓬的像傘一樣…......

二、觀察教師動態,模仿內化教師的動作印象

1、關注教師動態特點

師:剛才張老師是坐着的,現在我們請張老師動一動走幾個模特步,看看你們喜歡哪個poss?等一會你用動作告訴我。

你喜歡哪個poss?她模仿的是哪個動作?這個動作手是怎麼樣的?腳是怎麼樣的?腰是怎麼樣的?

你們都有自己喜歡的動作,等會請小朋友們上來跟着音樂把你們最喜歡的動作模仿出來。(播放音樂分兩批進行)

2、播放ppt

出示手繪模特poss圖:李老師帶來幾幅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和哪個poss比較像?(手繪圖與照片一一對應)

三、自主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師:看了這麼多繪畫作品,請小朋友們也來畫一畫,把你最喜歡的張老師的動作畫出來。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四、評價

展示孩子繪畫作品:這幅畫的是張老師哪個動作?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標籤:教案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