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經典名著國中生優秀讀後感範文

校園2.71W

名著的一些導讀其實也是非常精彩值得去觀賞並寫下讀後感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八年級名著導讀讀後感內容,歡迎參考閲讀

經典名著國中生優秀讀後感範文
  八年級名著導讀讀後感篇一

《繁星》是詩集,冰心著.在《繁星》裏,她不斷唱出了愛的讚歌。她最熱衷於讚頌的,是母愛。除了愛自己的雙親外,冰心也相當珍重手足之情。她愛自己的三個弟弟。她在後來寫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讀者.通訊十三》裏,還把三個弟弟比喻成三顆明亮的星星。冰心讚頌母愛,讚頌人類之愛,讚頌童心,同時她也讚頌大自然,尤其是讚頌她在童年時代便相當熟悉的大海。歌頌大自然,歌頌童心,歌頌母愛,成為冰心終生創作的永恆主題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

在《春水》裏,冰心雖然仍舊在歌頌母愛,歌頌親情,歌頌童心,歌頌大自然,可是,她卻用了更多的篇幅,述説着心中的感觸,同時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義,和表達着要認知世界本相的願望。

時代背景

冰心作為五四時代的著名詩人,她的詩名是和《繁星》、《春水》連在一起的.

冰心的小説和散文已經贏得了廣泛的讀者和眾多的讚譽.冰心在後來歸憶,在她求知慾最旺盛的時候,遇到自己愛的句子,便三言兩語地抄在本上.雖大致不過三五行,但這三五行背後,總有些與親身經歷有關的事。

這時她偶然瞅到鄭振鐸譯的泰戈爾的《飛鳥集》,全部是佈滿詩意和哲理的三言兩語。她心裏一動,覺得自己記在本上的那些三言兩語,也能整理一下,抄錄出來.

鄭振鐸的瞅法更全面一些,他認為,除了泰戈爾以外,冰心還受到了古典詩詞上絕句、小令的影響。冰心10歲的時候便讀了《論語》、唐詩,“發瘋似的愛了詩”.深厚的詩詞功底是她成功地創作小詩的原因之一。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探索人生的過程中靈光閃動的匯合,裏面包含着她對生命真諦的認識和理解,包含着豐碩的哲理。

作者生平

冰心,原名謝婉瑩。從小閲讀大量中國古典小説,這為她以後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矗中學畢業,考入北京協和女子大學。1919年9月發表第一篇小説<兩個家庭),第一次用“冰心”筆名。1923年,第一本詩集《繁星》出版,它是中國影響最大之作。第二個詩集《春水》。在美國留學期間,寫了二十九篇通訊集《寄小讀者》。1946年赴日,1951年歸國後,先後出版了《歸來以後》、《我們把春天吵醒了》、《再寄小讀者》、《小桔燈》等,除創作外,還從事外國文學的翻譯工作。

早期的冰心在“愛”的思想指導下,其作品歌頌母愛、童真、自然。文筆清新秀麗,委婉柔美,但題材較狹隘。建國後,冰心散文創作呈現了新的思想風貌,歌頌勞動人民,歌頌日新月異、欣欣向榮的祖國,佈滿愛國主義激情,如《印度之行》、《櫻花頌》等。在風格上既保持了過往委婉含蓄,清新優美的特點又佈滿了戰鬥的激調。

  八年級名著導讀讀後感篇二

《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鑑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狗•貓•鼠》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鋭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通過三種動物之間詳盡的論述來表明了當時中國的景況,也正因為那時,發現了魯迅的隱鼠並不是因長媽媽故意殺死的.,也為後〈阿長與山海經〉作了鋪墊《朝花夕拾》中的第一篇文章《狗•貓•鼠》核心內容表現了魯迅對貓的厭惡和仇視,媚態的貓實際上是以物喻人,不僅指現代評論派的資產階級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動黑暗勢力的共同特徵。

《二十四孝圖》通過魯迅的青年時代對於《二十四孝圖》的理解,也同時通過此來批鬥了當時中國社會思想的封建,主要內容就是魯迅對於《二十四孝圖》的認識,表現了魯迅對白話文的堅決捍衞和對封建孝道的猛烈抨擊。《二十四孝圖》從當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閲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鋭的抨擊。

《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一個善良樸實而又迷信、愛嘮叨、“滿腦子是麻煩的禮節”的女性。但她竟辦成了別人辦不成的事情,那就是給童年魯迅買來了他夢寐以求的書——《山海經》。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生動描寫了塾師壽鏡吾的形象,他是魯迅的第一個啟蒙老師。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鋭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八年級名著導讀讀後感篇三

《瑣記》介紹魯迅先生衝破封建束縛,追求新知識,離家求學的一段故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後改名為雷電學校)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閲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範愛農》則講了魯迅一為貧困潦倒的朋友,而魯迅又通過其死來痛斥了當時的社會在魯迅早年好友中,範愛農是很重要的一位。此人勤奮正直、孤標傲世。作者通過對他的回憶,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追敍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父親的病》講述了魯迅的父親因為庸醫而誤人的故事,魯迅再次通過這一事件來對社會進行了批鬥《父親的病》敍述了父親生病長期治療的過程中,對庸醫誤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憤慨,是魯迅開啟維新思想的開端,使他以後東渡日本想要學醫救國。《父親的病》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藤野先生》則是魯迅在回憶於日本留學時的作品,其中講述了自己與藤野嚴九郎的種種師生往事。《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敍述在仙台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説“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無常》用非常生動的筆觸,活靈活現地描繪了一個迷信傳説中的勾魂使者——無常的形象,魯迅對他顯露出難以掩飾的讚美和喜愛之情。説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文章在夾敍夾議中,對打着“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諷。栩栩如生地描寫了鄉間迎神賽會時的活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