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朝花夕拾》讀後感12篇(優秀)

校園4.05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朝花夕拾》讀後感12篇(優秀)

《朝花夕拾》讀後感 篇1

被譽為“民族魂”的魯迅先生一生所創作的散文雖然為數不多,可是篇篇精彩紛呈,意味深長,在中國文壇上脱穎而出,久盛不衰,其灼灼的光華照耀着每一個用心閲讀它的華夏兒女的赤子之心。《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十篇回憶性散文的集結,也是他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

這十篇散文讀來引人入勝,令人手不釋卷,字裏行間包含着温馨的回憶和理性的批判,可是很多隱晦難懂的地方我還是不能理解透徹。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我們能夠看到魯迅先生為我們呈現出的一個豐富多彩的兒童世界。在一塊看似毫不起眼的斷磚下頭能夠藏着許許多多的驚喜,長媽媽講的光怪陸離的故事使小魯迅信以為真,而他被送進書塾之後調皮搗蛋,好奇心極強的孩子心性還是沒有多大改變,喜歡問教師稀奇古怪的問題,喜歡爬到書屋後的花壇去折臘梅,還喜歡捉蒼蠅喂螞蟻……

這是不禁使我聯想到了自我腦海中的那些令人難忘的趣事,還記得以前一年級的時候,我隨着幾個小夥伴在社區花園玩耍的時候發現了一棵光禿禿的、其貌不揚的'小樹,我們決心好好打扮它一番,讓它煥然一新,變得光彩奪目,於是就採摘了許多嬌豔欲滴的花朵、青青葱葱的綠草、嬌小可人的果實來裝點小樹,待我們大功告成正沾沾自喜地欣賞着自我的“傑作”時,一陣狂風風吹過,花朵青草隨風紛紛飄落,果實們也隨大勢所趨,“咕嚕嚕”地投入了大地媽媽的懷抱,小樹變回了醜陋的樣貌,狂風過後,只剩我們幾人傻愣愣地呆在原地……小時候的我很喜歡觀察螞蟻,發現它們經常搬家,認為它們是不滿意自我的房子,於是找了朋友商量着給螞蟻們造幾個“富麗堂皇、美輪美奐”的新房子,我們搬來了很多小石頭,搭了幾個“迷你堡壘”,還採了幾朵花當裝飾品,然後撥開草叢“邀請”螞蟻們搬入新房子,可我們覺得少了點什麼,前思後想了一陣後認為是缺少食物,我們為了幾隻蒼蠅東奔西跑,弄得灰頭土臉,回到“房子”旁邊時卻發現裏面空空如也,不禁坐在地上開始嚎啕大哭……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認識了一個調皮可愛的小魯迅,勾起了我對七彩童年甜美的回憶,《朝花夕拾》讓我感受到了魯迅先生對過去與故人的懷念、對黑暗的憎惡,這其中的一個個故事還待我慢慢品讀,美妙動人的童年樂曲正等我執筆譜寫,期望成長之後的我回味過去時,也能像魯迅先生一樣,將自我人生路上的酸甜苦辣鹹用最真實的筆調展現給世人。

《朝花夕拾》讀後感 篇2

自從買到魯迅的這本《朝花夕拾?吶喊》之後,我不知道已經把它看了多少遍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時候,魯迅一定接觸了太多太多飽嘗人間冷暖的人物吧,不然,怎麼能寫出如此生動、真實的形象呢?”在讀這本書時,我常常這樣想。

讀它時,我的心裏總有一種苦澀,就像吞了一根苦瓜。最令我感慨、同情甚至是令我感到不寒而慄的,大概就是《故鄉》裏的閏土了吧。

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勁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看到這裏,我不禁在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天真無邪、聰明懂事的鄉下兒童的形象。閏土的到來,彷彿使魯迅走進了另外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使他體驗到了鄉下兒童無窮無盡的快樂。就連我,也能感受到一行行文字間傳來的喜悦之情。閏土講述的捕鳥、拾貝殼、看西瓜、看跳魚這幾件事,真是充滿了樂趣,但是這都不是最使我高興的。在我心中,閏土與魯迅的友誼,遠遠超出了一般的朋友,他們兒時天真的笑聲,彷彿永遠都會在一起。可是,我錯了。

我是多麼想避開這些令人絕望的時刻啊!我不明白,為什麼兒時的好朋友,長大後他們卻分開呢?生活的勞累,早已改變了閏土的外貌,也許還有,他的內心“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沒錯,這層厚障壁斷開了閏土與魯迅兒時的情誼,使他們從一對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變為了地位相差巨大的主人與僕人。那一刻,我真的不願面對這一現實。我很害怕,我怕在我長大後朋友也會這樣一個一個地離我而去。社會的黑暗,家境的貧苦,已經把閏土變成了一個心如鐵石、冷漠無情的人,把他變成了一個處事圓滑、一心為利的人。再看看閏土的第五個孩子水生與魯迅的侄兒宏兒,他們不正是兒時的'閏土與魯迅嗎?難道,真正的友情只能存在於天真的兒童時代嗎?難道,他倆長大後也會成為像現在的魯迅與閏土這樣嗎?想到這裏,我的心裏不由得湧現出無盡的傷感之情。

魯迅筆下的閏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可是,在這黑暗的時代,又有多少像他與魯迅一樣的好朋友被硬生生地拆散了呢?有的,因為貧富分化而互相仇恨;有的,為了某些事情而產生矛盾。這是為什麼呢?那一刻,就連我也對當時的黑暗社會產生了無限的厭惡與反感。這正是魯迅寫文章的本義。真的,一切人物都被魯迅描寫得栩栩如生,不是嗎?

《朝花夕拾》讀後感 篇3

手捧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年少輕狂,思緒不禁飄回那個無憂無慮、充滿歡樂的童年時代。

《朝花夕拾》共收入篇作品。包括:對貓的厭惡和仇恨的《狗貓鼠》;懷念長媽媽的《阿長與》;批判封建孝道觀念的《二十四孝圖》;表現封建家長制陰影的《五猖會》;描繪迷信傳説中的勾魂使者《無常》;寫塾師壽鏡吾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揭露庸醫誤人的《父親的病》;描寫一個心術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形象的《瑣記》;最使魯迅感激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鄉好友《範愛農》。《朝花夕拾》將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的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充分顯示了作者關注人生、關注社會改革的巨大熱情。

《朝花拾夕》是魯迅所有作品中唯一的散文集。這本膾炙人口的著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真情的流露出來。説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時所難忘的經歷。他的童年裏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來了。他則是將這些長輩的不認同改為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裏。他要告訴我們,在童年中的無奈釋放出來。

每個人的童年對於自己而言,都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作者也不例外。當他在老時寫下這些兒時的快樂,心中肯定會有所感觸的吧,好似重新回到了嬉戲玩耍的時候,無比童真,無比歡樂,別有一般滋味。

從書中可以看書,作者的童年雖不太好過,卻並不乏味。學前時,在百草園度過了懵懂時期,整天與小蟲子為伍,與花草為伴。油蛉在這裏唱歌,蟋蟀也會跑來伴奏,作者在大自然的樂曲中長大。百草園,給了他無限趣味。後來,他去三味書屋讀書。讀書學習很枯燥,很無味,稍微偷懶一會兒,就會聽到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只得乖乖回去讀書。可以説,三味書屋是枯燥的,乏味的。

小説中,作者表現出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感情。童年的無憂無慮,在他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記憶。是啊,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快樂的。在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時代,莫過於懵懵懂懂的孩提時代了。那時候,很天真,很快樂很快樂,覺得一切都是美好的。曾幾何時,童年早已離我遠去,進入了少年時期,每天都處於忙忙碌碌的學習中。但童年的美好,始終在我心中,不曾離去。

回憶過去,舊事重提,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讀後感 篇4

魯迅的文字,是變幻的情感。

在《無常》中,魯迅寫了一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鬼無常,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所以無常是一個極富有人情味的鬼。誠然,無常帶給了魯迅温暖,可温暖的背後卻是萬丈冰淵。細細一想,正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魯迅才把希望寄託在一隻鬼上,他認為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即使有了一絲温暖,也慰藉不了悲涼的心;《藤野先生》中,魯迅把讚美和熱情送給了正直誠懇,沒有民族偏見,嚴謹治學的藤野先生,也不忘把譏諷和冷眼丟給那羣梳着小姑娘般標緻髮髻,閒看槍斃犯人還不住地喝彩的喪盡天良的清國留學生。魯迅的文字像一支畫筆描繪着冷暖人間。

魯迅的文字,是時代的印記。

抑揚頓挫┴破鵪絞盞拿骼屎吐逞肝拊擔換ㄇ霸孿漏小橋流水的雅緻和魯迅無分,但無情嘲諷和抨擊腐朽社會是魯迅的匠心。《瑣記》就是最好的見證,雖然只是寫自己求學至出國留學的一段生活經歷,可字裏行間都在批判封建舊思想的根深蒂固,人們對新思想的不瞭解、不認同,於是他才掙脱封建思想的束縛,去追求新知識,足見那個時代的腐朽。《二十四孝圖》亦是如此,在那個時代,有人為了“執着”追隨“傳統美德”的“孝”,不惜付出一切代價,不擇手段,只圖自己心中的虛榮,以示自己是多麼驚天地泣鬼神,而在這徒有其表的光鮮的皮囊之下卻隱藏着一具不堪一擊的腐屍。還有《父親的病》中毫不知恥、故弄玄虛,手舞足蹈地招搖騙市,草菅人命的庸醫,都是那個社會留下的刻骨銘心的傷痛。魯迅的文字像一方篆章,鐫刻着腐朽社會。

魯迅的.文字,是戰鬥的力量。

雖然都是失敗者,革命失敗者比那些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要成功一萬倍,因為前者是有勇無謀的勇士,後者是表裏不一的懦夫。雖然範愛農是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失敗者,但他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他的正直倔強的愛國精神遠超於那些凌駕於百姓之上,整天作威作福的封建制度下的禽獸。但是正義永遠能戰勝邪惡,正是如同範愛農這樣千千萬萬的覺醒的知識分子們在前面用血肉之軀鋪開光明大道,後人們才能高喊着“打倒封建,打倒所有‘正人君子’”的口號取得戰爭的勝利。魯迅雖然已故,可他的精神同他振奮人心的文字都在我們身後時刻鞭策着,鼓舞一代又一代的進年繼續戰鬥。魯迅的文字像一面旗幟,映襯着光輝未來。

《朝花夕拾》讀後感 篇5

書籍如一座座燈塔,照亮我人生的航道。其中有星星之火,也有華燈璀璨,《朝花夕拾》一開始在我心中,屬於前者。

初次接觸這本書,是國小老師推薦的。看了看正文,覺得文字太深奧,還夾帶着古文成分,故事又不甚有趣,它在我心中像風吹雲煙,浪拍沙灘,無影無蹤。直到中學,要求看這本書。藉助一些翻譯,我才囫圇地讀完,不求甚解。裏面的故事構思獨特,段段有新意,篇篇有真情。這一次,《朝花夕拾》在我的心中樹立了一個好的形象。它在人生的航道上從一片黑暗,變為一盞樸素而小巧的明燈。

在課餘時間,我又精細地品讀一番。這一次,我心中百感交集,對其中幾篇記憶特別深刻。不僅是內容有趣,而且傳達了人生的真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少年兒童的《五猖會》。小説講述了魯迅小時候“幾年一度,六十里方圓的五猖會”。三道明瓦的大船、點心、東關、風景、五猖會……而期待中的旅程竟沒什麼記憶。因為大量的精力都投在了背書上。本應該是父愛如山的.父親,卻是一個有着封建思想的人。

魯迅説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及孩子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自古以來,無數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期望孩子玩少一點,多點學習。父親的想法也是情有可原,但是這扼殺了孩子的活潑好動的天性。

在今天我們好動的天性得到了自由的發展,可以信馬由韁,一個個生活在蜜罐裏。不用像魯迅那個時候,省吃儉用幾年才能出去玩一次。相比之下,我們幸福極了。為什麼不珍惜這些優勢呢?

最讓我動情的是《父親的病》。魯迅的父親在我心中又有了不同與《五猖會》裏的印象。他在文中是一個不迷信的病人,不接受什麼“靈丹妙藥”,比前文中的“父親”更明事理了。我一方面悲傷,傷心父親的死;一方面恨,恨醫生的無能與貪婪。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草菅人命的實質。最讓我恨的是推銷丹藥和推脱兩個情節。所謂的名醫明知道自己治不好,卻用障眼法,另找替身陳蓮河解脱,這可惡的庸醫陳蓮河很貪財,還花言巧語説所謂的“舌乃心之靈苗”,妄想繼續坑害錢財,還讓家人焦頭爛額地忙着找藥引,最後父親還是去世了,很是可恨。小説借父親的病,很巧妙的抨擊了搖搖欲墜的舊社會。作者深刻地意識到,全中國人民都需要醫治這種思想,中國才能站起來。

《朝花夕拾》在我的人生航道上是一座燈塔,在大海深處閃着明亮又純粹的光,指引着我走向正確的航向。

《朝花夕拾》讀後感 篇6

我最早接觸魯迅的時候,總感覺他的文章很高大,感覺令人肅然,無法與其接近。起初我只是被這個名字所感染,可能是也有一些好奇把,於是我便踏上了對這本的閲讀之路。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作者説,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這本書充滿的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對社會的批判。全書由《小引》《貓狗鼠》《阿長與山海經》。

狗,貓。鼠這篇文章表現了魯迅小時候對貓的憎恨,以及對隱鼠的喜愛。原因是由於魯迅最喜歡的隱鼠被貓吃掉,於是心中充滿了報仇的惡念,對貓的追殺,襲擊。但是最後得知是長媽媽一腳踏死的,對貓的.感情有所緩解。表現了兒童天真,可愛的性格。阿長與山海經,介紹了阿長-我的保姆向我灌輸一些封建思想,表示了反感,但是阿長卻有偉大的神力,忍着常人不能忍受的幫我買書,最終還奇蹟般給我買了回來。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通過對百草園自由歡樂生活的描寫和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的學習生活的記述,表現了兒童熱愛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父親的病一文表現了舊社會醫生的貪婪和不負責任。藤野先生一文寫了魯迅去日本留學見到了恩師也是改變他一生的人,藤野先生。表現了藤野先生對中國的友好以及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精神。

當讀完最後一頁時,最能令我深思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文章通過對比的手法,一是樂園,一個最嚴厲的私塾。從魯迅的兩種不同的態度中,否定了封建教育對兒童發展的侷限,同時我想到了我自己本身,我的童年彷彿就是三味書屋,沒有限制,無悠無慮,任我在自由的天空飛翔。但是到了中學,各種壓力,家長,老師,同學的競爭,兩極分化。在題海中迷茫,一次次如此,老師嚴厲的面孔。用煎熬來説中學生活一點也不過分。但是我們也要努力尋找其中的樂趣,就象在百草園一樣。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決不能有厭學的態度。

這本書拾的是苦也是甜,我們把甜當作回憶,把苦同自己的經歷對比,激勵自己前行。

魯迅在那個封建的年代,為了國家,義無反顧的棄醫從文,他是那個年代的最具代表的人物,他讓人在當時的黑暗時期看到了一絲曙光,而他的《朝花夕拾》便是他捍衞自己的最好武器。

《朝花夕拾》讀後感 篇7

有一個人,雖生活在動盪不安的年代,卻沒有在那個腐朽的社會隨波逐流,而是利用手中的筆,同整個封建社會鬥爭,他就是大文學家魯迅。有一本書。它反映了在封建社會時麻木不仁的統治者和貪婪迂腐的國民,它就是《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這本書裏面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散文。這十篇散文讀起來引人入勝,令人手不釋卷。字裏行間還包含着温馨的回憶和理性的批判,但是這本書還有很多隱晦難懂的地方我還是不能理解透徹。

魯迅本來應該快樂的童年,卻因為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不時透出了一些迂腐的氣息,所以魯迅就要去罵,去罵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雖然從小説表面看,魯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但其實,他把憤怒藏得更深。有人説柔軟的舌頭是最傷人的武器,也許魯迅先生正是想達到這個目的吧!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看的就是《藤野先生》,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比如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散文中的這個對比手法,其實能讓我們體現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和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看到書中日本學生的這句話,我的心就像是被鋒利的刀子狠狠地刺了一下。那個年代是中國歷史上屈辱的歲月。

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一場場強加給中華民族以深重的災難。近百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發動過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戰爭。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戰;有單獨入侵,也有合夥劫掠,強迫中國簽訂了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人民為擺脱外國資本主義和該國封建主義的壓迫,進行了長時期的、不屈不撓的鬥爭。而這本書正是那個年代的真實寫照。

而在當下,我們新時代的少年,又該怎麼去做呢?是繼續成為不進取不樂觀的人,還是立志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在家就要聽長輩的話,在校就要聽老師的教導,從小事做起。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後者,我也相信你們一定做得到。

雖然魯迅的那個時代漸漸久遠,現在祖國也慢慢繁榮昌盛。但我們也時刻不能不銘記國恥,應該好好學習,爭做新時代好少年。長大後報效祖國,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為建設祖國付出自己的一份力!

《朝花夕拾》讀後感 篇8

《故鄉》這篇小説中,給我印像最深的是人物的描寫。

閏土當之無愧是重點人物。20年的轉變,使得他從一個勇敢機智、見多識廣的小男孩成為一個庸俗、卑躬屈膝的下人。到底是什麼使他的改變如此之大呢?是貧窮?還是……這是我們所不能得知的。但是從魯迅的小説中,我們可以知道,在魯迅的心裏,閏土一直是一個勇猛聰明活潑的人,要不然不會一提到閏土就會想起他在刺猹的場面。可是,當閏土與魯迅説話的時候,第一個詞竟然是“老爺”。我相信當時魯迅的內心震動肯定是很大的,他也許料想過千百種交談方式,但是肯定惟獨沒有料到這種。按照封建社會的標準來説,閏土是應該叫魯迅老爺,但是,從20年前的.迅哥兒到20年後的老爺,跨度是不是太大了一點?閏土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歲月在他的臉上,手上,都留下了滄桑的痕跡。但是,容貌的改變並不是他最大的改變,他最大的改變就是心理上的改變。也許,他的心裏還是把魯迅當成迅哥兒的,但是當時的社會不允許;也許,他的心裏還是想和魯迅一起玩耍,但是他知道,他和魯迅之間還有主僕關係。一聲“老爺”又包含了閏土多少的感情?是懦弱?是卑怯?還是因為久久不見不熟識的陌生?這,也許只有閏土知道了。

另一個人物楊二嫂,不知看過《故鄉》的朋友們注意過沒有,雖然楊二嫂是一個配角,但是她也是其中一個改變很大的人物。20年前,她曾經有豆腐西施的美名,可是在20年後,她的樣子簡直讓魯迅認不出來了。對於她的樣子,魯迅只找到了一個形容詞――“圓規”。如果單純是外貌上的改變也就算了,楊二嫂成為現在這副“醜模樣”也是因為她的內心在漸漸地改變。她去魯迅家的時候,居然提出了要一些舊傢俱的要求,被他拒絕後大放厥詞,説什麼“越富越一毫不肯放鬆,一毫不肯放鬆便越有錢”。如此尖鋭的語句,簡直不像是一個“西施”所能説出的話,倒像是一個混着菜味和尖酸刻薄話的中年婦女。不僅如此,楊二嫂離開的時候,還拿了魯迅母親的一副手套。如此種種,此人的改變也是巨大的。

《故鄉》中,魯迅不僅點到了家鄉的改變給人一種惆悵的感覺,更用閏土和楊二嫂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來證明一個詞――改變。不論是家鄉的改變還是人物的改變,魯迅的小説總是給人一種微言大義的感覺,特別是最後一句:世上本是無路,人走的多了,就有了。

《朝花夕拾》讀後感 篇9

回到家,從書架裏拿出從未看過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對着那個書名發呆。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那篇《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重點描寫了在閲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尤其是“郭巨埋兒”這個故事,自己明明有些錢,卻全給了自己的兄弟,後來家裏窮得吃不起飯了,卻想到家裏的兒子會“搶”老母的食物而決定犧牲自己的兒子,十分的迂腐,且多多少少有點欺世盜名之意,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但現實中還是有這些封建孝道的影子。拿《增廣賢文》來説吧,裏面也提到了這兩個所謂的“孝”的`故事。而編輯呢?還是熱情洋溢地帶讚美語調講述了這個故事。雖然我小時候遠沒有魯迅那麼複雜的心理,拿了書還是樂呵呵地背裏面的文章,可到了這些故事心裏還是忍不住反感,背的速度明顯加快,聲音也加重了,幾乎要一字一頓地從聲帶裏擠出來。這也可見封建教育不管在哪一代人中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牴觸。至於喜歡這兩篇的小孩子,我現在還沒遇見過一個。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有趣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希望能讓國人思想解放的願望。

《朝花夕拾》中還有很多別的文章,語言清新流暢,潔淨優美,親切感人,而色彩紛呈,有的尖鋭辛辣,有的質樸清新,有的精闢,有的機警。它們以不同的姿態來描畫場景,勾勒靈魂。能讓人在掩卷之後得到更深層次的啟迪。

童年已漸行漸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生活,嚮往自由。

《朝花夕拾》讀後感 篇10

打開《朝花夕拾》,一眼便見到《狗·貓·鼠》,本想着魯迅先生可是一位大文豪,卻怎麼也寫這尋常的動物。在我眼裏,狗對着貓憤怒地嚎叫而貓去撲鼠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我不禁要問:這樣的事情何必去大費周章地寫成文字?為了弄清來龍去脈,我好奇地讀了下去。

魯迅先生是“仇貓”的,而他又對那些“隱鼠”頗感同情。貓可愛,毛茸茸的樣子,軟綿綿的叫聲十分招人喜愛,而為什麼仇貓呢?可不是嘛,貓捕到老鼠的時候,並不直接把它明目張膽地吃掉,而是像放風箏那樣,把風箏線放出去一會,再收回來,就這樣折磨獵物,等到自己享受夠了再把獵物吞下去;貓也是與老虎,獅子同族的,卻是一副媚態,欺軟怕硬,它們不放過比自己弱小的`生物,而真正遇到“老虎”,也許會擺弄它的油腔滑調,也許會夾了尾巴逃跑,因此它的叫聲,確實挺招人煩的,又有那麼一絲霸道,除非自己累了,不然不會停下。這其實不難理解,我自己也不大喜歡貓,是因它只會一刻不停的叫喚吧。

除貓之外,還有狗。狗的兇悍我領教過,小時曾被它咬,照理説應該恨狗,可它是人的朋友,它足夠忠誠。狗看到了貓會叫,不是因為“大象”的緣故,但無論如何都是空談,不過我覺得它更像是為了抵禦入侵者,不管是貓還是別的,“狗拿耗子”怕也是為了保護家園。

其實拿貓比喻抗戰期間的叛國賊,因為他們總是欺軟怕硬。去投靠所謂強者也就是入侵者。在入侵者面前,他們恭恭敬敬,極盡阿諛之媚態;在同胞面前,他們飛揚跋扈,欺凌弱小,盡顯殘忍之手段。而狗象徵着魯迅那樣的人,他們守護着國家,對祖國足夠忠誠,狗的嚎叫正如魯迅的吶喊,去諷刺那些統治者,與惡勢力抗衡,也在倡導更多人去反抗壓迫。同時我也極為同情那些小“隱鼠”,為它們打抱不平。不妨説三種動物也許不是因為天性不容,不然貓、狗和鼠都是動物,本該一家。我想這也是魯迅的希望,希望當時的中國人能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給敵人痛頭一擊。這想法自然是好的,也相當的可愛,可是,心下還是覺得貓就是貓,怕是改不了貓性,魯迅的希望也許永遠只是希望了吧。

大街上,形形色色的人,像在銀河中的眾星。有的閃亮耀眼,有的黯淡無光。而鑑別一個人的好壞,不僅僅是看表面,還要看內裏,要黑白分明,當然騙子這兩字不是寫在臉上的,所以要處處小心,也要抵制不良行為,嚴格要求自己不能變成魯迅筆下的貓,要做一個愛憎分明,能伸張正能量的人。

《朝花夕拾》讀後感 篇11

童年的生活是充滿稚趣的,隨意撿起一顆五彩斑斕的石頭,都會引起小朋友們一陣歡樂的笑聲。這個暑假,我認真閲讀了近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魯迅先生晚年所著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看後,我感觸頗深。

書中的主要內容正如同書名一樣,講述了魯迅先生童年時期的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魯迅與仇貓搏鬥時的場面,為了飽讀《山海經》而徹夜難眠,對中外學生一視同仁的藤野先生,都是魯迅童年記憶深處的點點滴滴。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要數那篇讀來引人入勝,手不釋卷,字裏行間包含着温馨的回憶和理性的批判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栩栩如生地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孩童世界。

魯迅家的小後院百草屋裏藏着這位大文豪多少歡愉的童年記憶啊!一塊看似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石磚下面總是藏着各種小魯迅百玩不厭的各種驚喜;長媽媽講的各種光怪陸離的故事小魯迅總是信以為真,一個又一個奇妙的小故事在他的心中紮下了文學的種子,為他日後棄醫從文,並寫出大量經典著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送入書塾後的小魯迅依舊好奇心不減,調皮搗蛋,宛若一本兒童版的十萬個為什麼,每天向老師稀奇古怪地問個不停;喜歡攀折書塾臘梅枝的他還有一些與眾不同的愛好,比如捉蒼蠅喂螞蟻等等。

寫到這裏,我不禁回首那已然隨風而逝的金色童年:4歲那年,我和媽媽去家旁邊的小公園遊玩,媽媽千叮嚀萬囑咐不要到河邊,可我抑制不住強烈的好奇心跑到河邊,一腳失足,從河邊的欄杆上頭朝下掉進河裏,要不是媽媽三步並作兩步一陣風似的及時趕到並一把將我拉起,我可就真要和魚兒共舞了。還有一次為了證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天真地以為種下巧克力便會收穫吃不完的巧克力,於是便興致勃勃地從糖盒裏拿出了一個香氣撲鼻甜脆可口的'費列羅,嚥着口水把它種進了花盆,可乾等了幾個月也不見它發芽,為此還浪費了我每日一顆的巧克力......我的童年記憶宛若滔滔不絕的長江水,説不完道不盡。

閲讀使人與優秀人物相伴思想共舞,閲讀使人內心強大,勇敢地面對抉擇與挑戰,與書相伴的每一分鐘,都是對我人生最好的獎賞。勿忘金色童年,在以後的漫漫人生路上,我將以童年時代的樂觀與活潑,微笑面對坎坷與崎嶇,在追逐夢想的光明大道上砥礪前行,書寫自己人生的輝煌,成為報效國家振興民族的棟樑之才。

《朝花夕拾》讀後感 篇12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記述了自己和保姆的故事,魯迅不寫他的家人卻寫一個不起眼的保姆,可見這個保姆對魯迅來説是有多重要啊!

阿長原來是前一個保姆的稱呼,她走後,家人叫習慣了就叫後來的這個人也叫阿長。阿長很胖,睡相不好,有很多的繁文禮節,很迷信,性格外向,善良樸實,是一個早期勞動婦女的形象。阿長還給魯迅講故事,從故事的內容可以看出她有很濃的封建思想。阿長的身世很可憐,是一個不幸的勞動婦女,沒有文化,是一個粗人。魯迅曾經討厭過阿長,因為阿長害死了他的隱鼠。後來,遠房的叔父對魯迅講到了《山海經》,魯迅希望得到這本書,卻沒人願意幫他買。唯獨阿長,雖不識字,卻在一次回家後給魯迅買來了《山海經》這本書,令魯迅很震驚,以至敬佩,終身難忘。

每個人的心裏都會藏着一個人。最讓我難忘的不是閃閃耀眼的明星,也不是功成名就的偉人,而是一個不起眼的清潔工。

盛夏的陽光真像蘸了辣椒水火辣辣的.,空蕩蕩的街上沒有一塊陰涼地。我,跑去新華書店看書。一走到門口,就看到一個老太太,手裏拿着一隻破碗,似乎在那顫抖。這大熱天的大家都躲在空調低下乘涼,誰會出來啊。我心裏有些同情,猶豫地掏出一塊錢遞給她,推開了新華書店的大門,哇!真涼快啊!正當我準備上樓時,我看到一個清潔工爺爺,他大約六十多歲了,但是面容清瘦,精神很好。他從車上掏出了一個髒兮兮的麻袋,我心想:這麼大的一個麻袋裏面能裝什麼呢?緊接着老爺爺從麻袋拿出了一把很大的黑傘和一瓶未打開的礦泉水,他和藹地對老奶奶説:“傘打着不會中暑,坐了這麼久一定渴了吧,水給你拿着喝的。你自己有手有腳可以去找點工作,何必在這受苦呢!”老奶奶顫抖着接過了老爺爺送的東西······我呆住了!也許老爺爺就只有這一把傘,這大熱天的老爺爺要是中暑了呢?可是,老爺爺卻絲毫都沒有猶豫,把傘給老奶奶,老爺爺的舉動讓我尊敬,他不像我遞出一塊錢都猶豫,而是對他人毫不吝嗇地幫助。老爺爺那蹣跚遠去的背影一下子高大起來。

我站在那兒,直愣愣的站在那兒。良久,臉上勾起滿意的弧度。我笑了,為我剛才的猶豫而笑,為世間那多一份的真情而笑,為我內心感到的温暖而笑······

記憶的長河中有無數朵美麗的浪花,每一朵浪花就是一件難忘的事或一個令人敬佩的人。那個樂於助人的清潔工爺爺就是浪花中最高雅聖潔的一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