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一年級品德教學計劃

校園3.07W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什麼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品德教學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品德教學計劃

一年級品德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和愛國教育,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引導學生從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習慣。

二、學生情況

各班學生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受到家人的百般呵護,在各方面都存在不良的行為習慣,對他們的思想進行教育是件不容易的事。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共5個單元,根據國小一年級兒童心理髮展特點,從適應國小生活的邏輯出發,選擇與兒童生活關係密切、切實需要的內容,按照主題進行整合。重視生活情感的陶冶。讓兒童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情感。本教科書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

第一單元“今天吃什麼”意在緊密聯繫兒童的生活實際,調動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步步深入地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衞生習慣,有意識的把健康常識和飲食習慣有機的結合起來。

第二單元“我的手兒巧”意在讓學生通過學習,重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在創造的過程中感受愉悦,熱愛生活,做一個快樂成長的孩子。

第三單元“我有許多好朋友”本單元安排的主題活動,旨在進一步引導小朋友在集體生活中正確地與同學、朋友交往,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寬厚待人、關心幫助夥伴、熱愛班級體,從而感受積極愉快的快樂。

第四單元“快樂的小問號”好奇是孩子的天性,面對大千世界,充滿新鮮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賞識他們的探索精神、訓練他們的積累知識方法等,是本單元的主要目標。

第五單元“我愛美麗的生命”本單元通過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動植物生命的美麗、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偉大。讓他們在享受生命的快樂中,學會保護地球家園,珍愛有着美麗生命的動植物,學會對生命充滿感激,知道只有心中有愛,生命才會更美麗。

四、教學目標:

1、充滿興趣地參與學校一天的生活,為自己是國小生感到快樂,體驗與人交往的快樂,感受學習的愉快。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謝意與敬重,體會家庭帶給人的快樂感受。願意為美好的明天付出努力。

2、主動和同學交往,説簡單的禮貌用語。能參與與各種和同伴合作的學習活動,遵守簡單的合作規則。初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合理的課間活動習慣,初步形成“玩學結合,張弛有度”的生活習慣。

3、通過自身觀察比較、歸納及操作聯繫,感受新學校的美好。積極地參與並體驗學習過程,學會簡單的自我介紹和介紹別人的`方法,學會邀請同學和接受邀請,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

五、教學措施

1、通過創設多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場景中感受、體驗和感悟“作為國小生,究竟該怎樣做”,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培養有機地藴含在有趣的活動之中。

2、巧妙地引導學生髮現身邊可利用的廢舊材料,創造美好。讓孩子開動腦筋,熱愛生活,發現生活。

3、通過介紹自己的好朋友,名字接龍等等小遊戲,通過全體同學之間的討論讓大家慢慢熟悉,建立友誼,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寬厚待人、關心幫助夥伴、熱愛班集體,從而感受積極愉快的生活。

4、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進入一個模擬情景中,假設遇到的動植物,讓孩子們討論自己對它們的認識,並提出相應的問題。同學討論做出解答,教師進行總結。讓孩子們在輕鬆的氣氛中學習知識。並且教師要介紹給同學們獲取知識的不同渠道。

5、以兒童的生活經驗為基礎,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動植物現象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讓學生感受體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6、注重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季桂梅)

一年級品德教學計劃2

一、班級情況分析

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班級,熱愛學習,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學生普遍都能尊師守紀,團結友愛,有較強的上進心和求知慾,課堂氣氛活躍。但有時有點過於活躍,需要老師適時調控。

二、教材內容分析

1、第一單元《愛護班集體》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初步認識規則和紀律的作用,遵守學校紀律。愛護公物和別人的勞動成果。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等。能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優點與長處。學習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能為解決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2、第二單元《春姑年來到我身邊》通過動手實驗、觀察、朗誦、繪畫等方式讓兒童感受春天給予人類的無限生機,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創造生活的美好情感,完成新課標要求的“瞭解天氣、季節變化對人生活的影響,學會照顧自己”;“能欣賞和感受自然的美”;“從不同途徑收集信息”;“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活動成果,並願意與他人交流分享”等目標。

3、第三單元《我們的節日》能用自己的方式唉父母長輩,樂於幫助別人,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喜歡和同學、老師交往,高興的學習。

4、第四單元《我們長大了》知道初步地健康知識,養成習慣。學會照顧自己,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認真,有耐心,有毅力。

5、第五單元《夏天來了》培養不怕苦,不怕難,不膽怯。學習用觀察、比較、小實驗等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愛護公物,節約用水、電、紙等。喜歡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願意有計劃、有目標的安排自己的生活。

三、本學期教學的總目標

1、熱愛大自然,能主動到大自然中觀察春天的特徵,對自然現象有探究欲。知道春天動植物的變化,人們衣着的變化,學習有關兒歌,知道種子發芽生長的條件,瞭解植樹節的相關知識,能在活動中初步認識春天的花及野菜,練習綜合的觀察、繪畫、朗誦能力,培養對生活的感悟和體驗。

2、樂於參與班級的各項集體活動,能感受集體活動的美好,積極參與班級的衞生值日和保結工作,能為班級慶祝“六一”活動佈置教室。懂得要愛護公共財物、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道理。 3、能發現學習生活中的快樂,從而激發對學習生活的愛與樂趣。

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本單元的學習中通過尋找校園內、生活中的有趣豐富的學習活動,體驗學習的快樂。瞭解多渠道的學習方法,瞭解豐富的學習途徑。

四、教學措施

1、加強課前預習,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2、提高學生的有效性。

3、加強課堂評價,提倡多元化評價。

五、教學進度:

第一週:教室裏的悄悄話 第二週:班級也是我的家 第三週:班級小公約

第四周:春天在哪裏、打扮純姑娘 第五週:和春姑娘一起玩 第六週:春天裏的保健 第七週:我們多麼幸福 第八週:手拉手過“六一” 第九周:快樂的一天 第十週:我的身體 第十一週:我們進步了 第十二週:我的成長記錄

第十三週:炎熱的夏天、夏天裏的科學 第十四周:健康安全過夏 第十五週:放暑假了

一年級品德教學計劃3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為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為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教學總要求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時代的進步對兒童提出的要求)。

四、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