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天那邊讀後感

校園1.71W

天那邊讀後感

1.最近看了一部關於支教的電影,叫做《天那邊》。看完之後感觸挺深的,不僅讓我對鄉村老師和支教的志願者產生了一種崇敬之情,也使我對鄉村教育進行了思考。

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大學畢業生許曉萌和江可可一起參加為期三個月的山村支教活動時與當地的老師同學之間發生的事情。許曉萌和江可可是一對戀人,然而兩人志願到山村支教的目卻不同,一個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另一個則是為了所謂的愛情。初到山村是,他們對什麼都感到好奇,可是呆久了才發現農村教學的艱辛,江可可更是受不了惡劣的環境,在幹了很多引人發笑的事情後,終於離開了小山村,他們兩人的愛情也隨之埋葬在了那個下雨天。這讓我理解到作為一名自願者,如果並非是真心想為農村教育出一份力的話,那就很難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下去,江可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許曉萌呢?依然在堅持着自己的決定,同時在與羅老師的相處和糾紛中終於瞭解到了羅老師的苦心並消除了彼此之間的芥蒂。影片的最後是村長給已經在城裏的工作的許曉萌説羅老師過世的消息,許曉萌毅然地回到了水咕嚕國小當了教師。影片中讓我感動的人物便是學生稱為“破羅”的羅老師了,他沒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沒有先進的教學方式,甚至連拼音都不怎麼會,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老師他為了讓孩子沒能夠讀書默默地奉獻着,後來為了蓋校舍,背泥時出了事故去世了。羅老師雖然去世了,但是他依然活在學生們的心裏。

在惋惜羅老師的離世和敬佩許曉萌的精神時,讓我思考得最多的是鄉村教育資源的分配問題。為什麼學生連作業本都沒有,為什麼羅老師他們只能吃蔬菜,連肉都沒有,為什麼修校舍還需要老師到山上去背泥巴?這樣的教育條件真不知道是導演特意安排還是真的是這樣的。我想如果想從根本上改變農村教育問題,那麼就應該合理分配教育資源,財政和各項措施都應該往農村教育傾斜,僅僅靠一些志願者去支教是很難改善農村教育的。

天那邊,需要我們更多的關注與支持……

2.剛看完一部電影《天那邊》,不知道是處景生情呢,還是有着相同的處境和感受?説不清楚,看的過程中我的眼睛濕潤了好幾次。

片尾説謹以此片獻給——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教師和大學生志願者們

許曉萌大學畢業的那一年,她和他的大學戀人江可可一起報名,志願去了山村支教。許曉萌第一次離開了家鄉,離開了自己的父母。沒有人知道她為什麼會這樣選擇,但是她真的走了,去了一個她從未去過的地方,去那裏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他們到了大山深處的村子。開始了支教的生活。

一切都是那麼新奇,一切都讓人感到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的確,這裏遠離了城市喧鬧,遠離了塵世的紛亂,有的是湛藍的天空,有的是泥土的芬芳,一切看上去都像是世外桃源。

然而,這一切似乎都是那麼短暫,只是一瞬間,便從許曉萌的指尖滑落。她遇到了一個人,一個改變了許曉萌人生軌跡的人,他就是羅老師。

支教的生活是艱苦的,沒有好的住宿條件,沒有電視,電話沒有信號,沒有任何娛樂,只有背朝大山,腳底泥土,沒有可口的飯菜,吃頓肉都是那麼的艱難,從小家庭條件優越的江可可為了愛情義無反顧的跟着她直奔向大山,可是這樣的生活一天能忍,兩天能忍,三天能忍,最後可可還是選擇了離開,我沒有一點看不慣,沒有一點覺得他們的愛情經受不住考驗的感覺,其實我還真能體會和理解可可的心情和處境,他選擇離開並沒有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每個人都有選擇幸福的權利。

可可走後,她哭了……。病倒住進了醫院。安慰許曉萌的人,正是羅老師。也許到了這個時候,許曉萌才真的長大了,她也覺得自己成熟了許多。可可的離去,讓她感到孤獨,但是孩子們的存在很快填充了這種孤獨。

許曉萌漸漸開始了新的生活,一個完全獨立的生活。她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漸漸融進了大山,融進了大山裏孩子們的世界。

3個月的支教生活結束了,許曉萌終究不是大山裏的人,她還是要離開。走的那天,很多人去送了曉萌,她哭了……

在天的那邊,許曉萌開始了新的生活……

回到城市曉夢繼續她的教育工作,可是得知了山村的羅老師為了修建學校上山背黃土遇到泥石流不幸遇難了的消息後,小萌離開城市優越的生活,義無反顧選擇了支援山區的教育工作……

其實我還滿感動的,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決心和毅力,不是每個人都那麼的偉大,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樣,我還是滿佩服的,一個大學生放棄很多來到這個偏遠的山區支教,故事的最後是照了張全家福,一張沒有羅老師,只有一把鮮花的合影,看的我黯然淚下……

雖然和影片相比我的生活相對優越許多,可是……

知足應該長樂,但是,我始終內心孤獨,始終還是融入不到這裏,我的心不在這,可能有一天我還是會跟可可一樣選擇離開……

我不知道,説不清楚,反正看完這部電影挺難受的。

不知道要表達些什麼了……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