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15篇

校園5K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15篇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1

由於時隔已久遠,對於簡。奧斯汀的原作《傲慢與偏見》裏的大部份情節,我已記不太清了。想來,那時,讀這本書時我的年齡倘小。當初可能也只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而對於文中的真諦,其實並沒充分領會。

隨着影片的第一個鏡頭的打開,同時滌盪在耳旁的是悠揚的古典音樂,而緊跟着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幅和諧優美的十九世紀英國鄉村畫面。

老實説,一部影片如果在最初的幾分鐘都還不足以吸引人的話,只會讓人興味索然,通常我會選取放下。而一開始,就能引人入勝的影片,不管它是否是名著改編而成,對於接下來的情節發展,都是很值得我們期盼的了。

女主角伊麗莎白的表演把一個那個時代的英國鄉村少女的機智與傲氣表現得淋漓盡致,男主角達西在她的那種純真的笑容的映襯下,越發顯得自己的態度過於傲慢了些。而事實上,隨着影片的劇情不斷地推進,我們會發現達西真實的為人卻並不是這樣的,他慷慨大方且有一顆誠實正直的心。這一切,都只因為伊麗莎白最初對達西的偏見而被掩蓋住了。

好的演員當然要配上好的電影情節,本片中的舞會為一大亮點,小提琴音樂響起,伊麗莎白與達西逐漸沉浸在其中,兩人產生心電感應,周圍的人頓時消失了,舞廳中只餘下兩人深情凝視,手拉着手翩翩起舞,沉醉於歡快的音樂旋律之中。但沒過多久,周圍嘈雜的人羣一下又出現了,兩人倏地從幻覺中驚醒,互相對望,恍若隔世。

英格蘭的田園風光也很搶眼,一望無際的平原上獨立着一棵枝葉扶疏的大樹,一輛載着紳士淑女的古典雙輪馬車從樹旁疾馳而過,古典鋼琴音樂盪漾在其中,美麗得就象是一場遙遠的夢境。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2

《PRIDEANDPREJUDICE傲慢與偏見》,簡奧斯汀的經典著作,寫於1796年,被認為是必讀書之一。書中描述了處於不同家庭環境的人的婚姻關係、愛情、親子關係、手足情誼、友情、價值觀等等。

中學時期只當一個故事來讀;工作了遇見形形色色的供應商同事老闆,再翻就覺得是現實生活的寫照。深深愛一個人但不得不放手時也是從書書獲得力量。現在的我我正在為一段細水長流的婚姻而努力。中途有遇見家庭習慣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收入差距等各種各樣的選擇,哪位要放棄、哪位要繼續交往,怎麼與對方父母親戚相處。這本書也給我一定啟發。

父母、手足、朋友、物質、社會地位、愛情,每個人心中的排序不同,也就有了豐富多彩的生活。選擇婚姻關係時,有人是外貌協會、迷失在甜言蜜語中;有人覺得要找一個物質富足的人家就好;有人要找門當户對的;有人要挑戰高難度的靈魂伴侶。班納特夫婦之間文化修養、價值觀巨大的差異,一個看不起另一個卻也將就了幾十年。這樣的婚姻在如今是否還很多?伊麗莎白這樣自尊自愛也愛護自己的家人姐妹、識大體的女生讓我深深感動。達西,這樣有責任、有擔當、真實的男人不是每個人都能遇見。

在這個人人壓力大快節奏現如今,你想要怎樣的生活?你擁有怎樣的生活?身邊的他/她是否讓你開心還是你們在將就並且會繼續將就。真心想聽到各位帥哥美女的分享。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3

不知道為什麼,忽然很同情伯朗特家的小女兒,本來是個單純的孩子,為了不屬於自己的感情,強求之間又夾雜着計謀,用曹先生在《紅樓夢》中對王熙鳳的點評就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女人,還是單純簡單點的好,起碼,凡事莫強求!該是自己的跑也跑不掉,不是自己的也強迫不來,這,就是我的感悟: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或許你説它太過消極,但又誰説莊子的中庸之道不是最好的處世之法呢?譬如,譬如伊麗沙白的最終歸屬,譬如夏綠蒂的幸福結局。

我想感歎的只有一句話:紅顏如花花似夢。

年華似水,紅塵若夢。悠悠歲月裏,天上多少雲朵飄過,地上多少花朵開落。任是才華蓋世的雪芹重生,寧其窮盡一生心力,可能也道不出這世間的萬紫千紅。

世上沒有不敗的花朵,世間沒有不老的紅顏。青色三分,終歸是兩分塵土,一分流水。

再品《傲慢與偏見》,感悟中多了抹釋懷——原來,原來生活可以這樣悠閒;原來,原來日子可以不緊不慢;原來,原來感情可以慢慢尋覓……

一直在等待,等待自己的仙人掌騎士,不想把自己交給任何人,哪怕,他有滿滿一掌的真心,就像,就像守候玫瑰花開的小王子,單純而又充滿期待的守望着……

風中有多少朵花開落,世上就有多少個紅顏或傳説。歲月悠悠,夢中曾有花開花落,霎時芳華。

花開,花謝,花謝,花開……

紅顏如花花似夢。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4

開頭的第一句話是“單身男人一旦有了錢財,必定想尋妻覓偶, 這是一個舉世公認的真理。”這個真理説明經濟條件是婚姻的,即使婚姻有兩種,一個是理性的婚姻,還有一個是經濟條件為基礎的婚姻。

貝內特先生只有五個女兒,並沒有男性繼承人。所以,女兒的婚姻就成了貝內特太太的頭等大事。而一個租了他們的別墅,家庭富足的單身漢賓利成了貝尼特太太的目標。“一個男子初到某地左鄰右舍,即使對他的感受與想法一無所知,左鄰右舍總是把他視為自己某個女兒應得的一份財產。”貝內特太太擁有着這個想法,他的鄰居也同樣擁有着這個想法。其實,貝內特太太只是一個性格平庸,喜怒無常,並無見識的人。在晚上會上的賓利小姐和凱撒林夫人都是很勢力的女人,雖然他們是不同的社會階級,但是他們都是愚蠢的。貝內特太太其實只是想看到自己的女兒結婚幸福,並且擁有人物質上的財富。所以,忙於生活,沒有情緒,似乎她的神經,正如她所説都撕裂了。

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在那個時候婚姻顯得如此的重要,但是婚姻太難了,就如夏洛特,她只能選擇物質基礎的結婚,雖然缺少愛情,但衣食無憂過的滋潤,也看出她是作者奧斯丁既諷刺又可憐的對象。而麗迪亞追求的是一種既沒有愛情,又沒有經濟為基礎的婚姻,也只能是徹頭徹尾的失敗,也是很諷刺的,婚姻也就是這樣。而達西消除了傲慢,伊麗莎白消除了偏見。美好的婚姻就在這傲慢與偏見中產生了出來。

婚姻要有自己獨立的意識和情感,同樣它也詮釋了美好的婚姻要有愛情和物質的基礎。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5

“他在人們的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因為大家發現他自高自大,目中無人,不好逢迎。”“他生機勃勃,無拘無束。”經過這樣的描述,相信大家一眼便看出書中兩個男士的性格特點,其實不然。

小説是以男女青年的戀愛婚姻為題材,講述女主人公伊麗莎白是如何從憎恨一個人到喜愛上一個人。文中的達西先生傲慢、冷漠給大家帶來了不好的印象。而他的朋友賓利先生卻是性情温和熱情大方的人,正因為達西給人的初次印象,使生性活潑、愛開玩笑的伊麗莎白對他產生了偏見。而當“風度翩翩”的威克姆向她獻殷勤時,她便對威克姆產生了好感,直至聽信他的無恥諫言,近一步加深了她對達西的偏見與憎惡。後來她也自我責備地説,她所以會做出這種蠢事,完全是虛榮心在作怪。當然,我們的賓利先生也是盲目聽信朋友的人。而達西,則是不善言語,理智的人。

小説讀到最後,我也開始自我反省,是不是每個人都是因為不好的“初次印象|”而產生誤會甚至是偏見呢?我們是不是也有過以貌取人的經歷呢?

記得有一次,我在暑假的補習班裏認識了一個朋友,剛開始對她的印象不是太好,我固執地認為她蠻橫,不講理或是自作多情的一個人,後來經過交往,才發現她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樣,反而她是一個熱情開朗,活潑合羣的一個人。我卻為自己的想法深深地責備。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不要隨意定性一個人,我們要明白“初次印象”是不可靠的,而偏見又比無知更可怕。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6

《傲慢與偏見》大概是我讀的最順暢的一本小説了,每個章節對我來説長度剛剛好。

讀完以後,其實沒多大感覺,説白了就是言情小説,但是比言情小説高級,作者的語言幽默風趣,我想作者大概和文中的伊麗莎白有點相似

伊麗莎白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人家,但表現得體,幽默風趣,活潑聰明。達西出身富貴,家財萬貫,沉穩低調,這兩個人簡直時天生一對,結局也皆大歡喜

整本書我並沒有讀出來很突出的傲慢和偏見,只是一個人得性格使然,當然,説一點都不傲慢也是不可能得,當達西發現自己被伊麗莎白吸引後,又覺得她沒有體面得出身和親戚,這也是正常表現,當面對身份和階層有所懸殊時,是能保證自己一點傲慢和偏見都沒有呢?還好達西面對伊麗莎白的拒絕沒有放棄,而是看清楚自己內心的輕易,l積極幫助解決莉迪亞的婚事,從而贏得伊麗莎白的好感。也許戀愛就是這樣,喜歡一個人,就會竭力想為對方付出,有所圖,也有所不圖

我很喜歡伊利沙白的性格,活潑又聰明,大概每個女孩子都會為維護自己的尊嚴而有些許傲慢,面對達西的沉默寡言和威科姆對於達西的一些説辭,是誰都會對達西有所偏見,不過好在伊麗莎白弄清楚了達西為她所做的努力,漸漸心生好感,最終兩個人走到一起。

其實我更欣賞裏面的主角可以在看清自己的心意後勇敢表達,是我做不到的一點,我以前總是認為女孩子面對感情時一定不能主動,現在發現自己大錯特錯,過分的隱藏和偽裝似乎只能把別人越推越遠。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7

作為一個讀書者,最大的樂趣便是能品讀一本好書了!古今中外,許許多多的愛書的人都有這樣一個共同的感受:漫步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形形色色的書種類繁多,但是卻總是分辨不出它們內在的精神內涵的區別。眾人的推選,我費盡心思挑選了一本可以稱得上上乘的世界古典名著——《傲慢與偏見》!

這本書為什麼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呢?主要是這本書不同於其他的外國名著,將過多的筆墨投身於景色的壯麗和社會的紛雜繁複中去,而是用微觀的筆調,寫出了作者生活的那一個小世界,來淋漓盡致的展現當時的社會風情和社會風貌,真是管中窺豹,以小見大啊!

初次品讀這本書,我還以為它是一本幽默小説,但其實不然。文中,“一個英俊的男人總是要配對一個漂亮的女人”,但是這本書卻不是這樣説的!僅僅是把金錢是金錢至上的觀念,由於這本書中使人們感覺到當時歐洲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們價值觀的扭曲。

“富有的單身男子肯定想要娶一位太太,這是舉世公認的真理。”這句話是流傳於這本書中的一句名言,它也生動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對於男人,他們並不挑剔,不挑剔長相,不挑剔品格,更不挑剔性格,只是看中他那手中厚厚的一沓鈔票?其實這在中國也是十分常見的,回首往事,我們可以看到任何一個文明的發展都要經歷浴火的淬鍊,但是任何一個感情的發展,絕不可能是因為錢而生存的!他也需要個人的品格以及性格的磨練。

文中所記敍的那些婚姻事件看起來很搞笑,但是卻在幽默之中説明了真理,在真理之中,又道出了社會的風貌百態。其實,《傲慢與偏見》並不僅僅是對那愛情故事的描寫,更表現的是從這樣簡簡單單的平凡生活中,英國整個世紀的社會百態,人情世故。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8

多少潛藏的美好愛情,因為羞怯與誤解而隨風消逝?

提到描述愛情的著作,《傲慢與偏見》是一部誰也繞不開的作品,對我而言,看完的第一感受就是,這麼晚才品讀是對自己情感生活的不負責任與人生的巨大遺憾。

這樣一部完美的小説,在虛擬與真實、現實與情感、文字與思想、個人與羣體等等之間構築了美妙的平衡,既有愜意的閲讀體驗,又有無法抑止的思考與觸動。

儘管我竭力避免將自己置於小説構建的精神世界,卻依然難免在掩卷之時,將自己貧瘠的情感歷程完整回顧一遍,既有歡笑,也有苦澀;既有自得,也有遺憾;既有回憶,也有憧憬。那些曾經擁有的、已經破滅的、正在經歷的、遺憾錯過的、旁人豔羨的、獨自品味的等等,夾雜在一處,五味雜陳,箇中滋味,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人生需要智慧與勇氣,體現在愛情上則尤為明顯。沒有勇氣,無法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無從開始,而缺失了智慧,則路途必定不能平順、久遠。但是與其他的人生部分不同,智慧與勇氣在愛情中並非越多越好,而是過猶不及,並且在任何階段,都不應將全部身心完全投入進去,即便是女性也是如此。話雖如此,畢竟這是絕對理性的判斷,而身臨其境之時,誰又能面對美好的愛情,而控制住自己的情感,不爆發出全部的熱情與能量呢?這也正是愛情的奇妙之處啊!

兩個人的相遇是種緣分,而兩個人的世界是種生活,需要用心經營,從相遇到相守更是一場沒有觀眾的影片,隨着膠片的延展而顯現不同的畫面,讓我們或歡笑,或流淚,或沉思,或沮喪,或振奮,而所有的情緒,其實都來自於我們自身,我們所能做的,即是用我們的熱情,誠懇面對內心最真實的自我,尋找可以為我們提供享受平靜、歡愉、充實、輕鬆的精神世界的寧靜港灣。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9

有時候,我在想如果,那年春節,你當面對我表白會不會有另一種結果?所有的朋友都説我太沖動,這樣的結局我是承受不起的。每天出門,姐姐站在客廳,戀戀不捨地説:“妹妹,再見。珍惜就是幸福?我也是一個極度不安的人,這個可能是和我三歲前沒有和父母一起的緣故吧。

其實這本書,在七年級時已經接觸過了,但當時對於劇情的繁雜很沒有耐心,看了幾章就沒有了興致,便一直擱在一旁,直至今日才重新拾起。不過再看開頭幾章時還是覺得很無趣,到後來明白才這裏是在為以後的情景埋伏筆。一眨眼,三十幾章已經過去了,人物的性格也很明顯地被作者刻畫出來了。這本書中似乎只有兩種人:聰明的和愚蠢的,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騙子韋翰也許除外。他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付”討人喜歡”的儀表,迷住了伊麗莎白,不停地為自己洗刷冤情,中傷達西。可笑他的話裏充滿破綻,而聰明過人的伊麗莎白雖能與彬格來小姐辯駁,與咖苔琳夫人頂撞,卻還是被韋翰牽着鼻子走。説實話,我並不認為伊麗莎白被騙説明他是一個”愚人”。人,總是先入為主,達西先生傲慢、無禮的樣子早已進入伊麗莎白的頭腦,還怎麼對他產生好感?對於旁人的點評又怎能輕易的置若罔聞?對達西產生偏見是很正常的。我説的旁人自然就是指相貌堂堂的韋翰了。不可否認,韋翰長着一張英俊的臉,表面上也裝得非常”紳士”。雖有”人不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説可就連我這個活在二十一世紀,以旁觀者的身份看這個故事,仍然對韋翰產生好感,又豈能怨伊麗莎白這一個生活在過去時代的姑娘?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10

九月裏,我讀了一本名著,是由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其中有一個片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名叫《蟬和螞蟻的寓言》。

大家是否記得那短小精煉的寓言故事:蟬餓得受不了了,它爬到螞蟻巢前,問:“可以給我一些吃的嗎?”……想必大家以為蟬是不勞而獲的壞蛋,螞蟻則是勤勞的主婦。其實不然,這不,法布爾來為其平反昭雪了。

書中説,其實搶劫犯是螞蟻,而心地善良的受害者是蟬。炎熱的七月,陽光吸乾了一切水分,蟲兒們口乾舌燥。蟬鑽透樹皮引出甜蜜的樹汁,卻也引來了一大幫飢渴的強盜,最貪婪的螞蟻趕走蟬,強霸這口甜蜜的井。

這個真相一定使大家吃驚不小吧。其實,正是偏見,築成了蟬的壞名聲,甚至使我們忽略了它高超的演奏技巧,正是傲慢,築成了人類的妄自尊大,不願去考證,考證這個寓言故事的可信度!

説起傲慢與偏見,我又想起了幼兒園的一件事:我們班有個小姑娘,外表“瘋瘋癲癲”,大人們都不許我們和她玩,怕被她帶壞,所以她一直獨自一人。一天,我從木馬上摔了,手掌、小腿被劃傷,“哇哇”大哭。她馬上跑來,把我扶到一個角落,用手絹幫我擦眼淚,又跑去了醫務室叫來老師。下午,我抱着護士阿姨給我的布娃娃,她突然跑了過來,給我一塊“大白兔”奶糖。我不好意思地接過,她對我笑:“吃了就不疼了!”那一刻,我十分感動。看來,瞭解一個人或事物不能只從片面看,而是要全方位深入地瞭解。

最後送給螞蟻和人類世界一首小詩:

蟬鑽透樹皮出酒,

你奪它的飲料;

它死了,

不糟蹋它你還心不甘。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11

偏見讓你無法接受我,傲慢讓我無法愛上你。在整本書中,看似是很普通的鄉村生活及婚姻愛情,但正是這質樸的語言,講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社會背景,能全方面的展現給讀者。

從本尼特先生的自私失責,到本尼特太太的趨炎附勢,以及簡的多愁善感,伊麗莎白的身急力燥,和其他三個女兒的天真貪玩的性格特點,能將當時英國的女性心理以及家庭中的繁文縟節深刻的刻畫出來。

從維克哈爾身為一名軍官卻想要找名千金小姐,以及達希先生與凱瑟琳夫人小女兒的約婚看出當時英國社會背景的市場婚姻,婚姻就是一樁買賣,富商的籌碼是富饒的金錢,貴族的籌碼是無盡的權利,慢慢的富商想要找貴族子女擁有社會地位,而貴族想要得到富商子女們經濟財力的支持,於是婚姻便成為了鞏固權利和獲得金錢的工具,而在傲慢與偏見中,奧斯汀並沒有將其大量的運用在文體中,而是通過達希身為一個名門貴族,對伊麗莎白一位鄉村少女的追求,以及收入不菲的賓格利對簡的愛慕,來諷刺當時英國人們對婚姻的利益化,商業化。

其實對我感觸最大的一方面,是作者對書本中青澀愛情的嚮往及對當時英國女性無權的諷刺,因為在18世紀,女性的在整個社會背景下是一種弱勢羣體,英國女性婚後沒有財產權,不僅嫁粧全歸丈夫所有,婚後通過勞動,饋贈或者繼承的錢物亦是如此。

另一方面是書中劇情的跌宕起伏也是整本書所吸引人的地方,從開始的厭惡到後來的愛慕,從兩人相見恨晚,到後來喜結連理。無不是對這種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與純真愛情的希冀,來滿足人們內心對情感的皈依。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12

書中的莉迪亞戀上的是一個窮小子,當傳出她與威科姆私奔的消息,在生活的那個小鎮上人人都覺得貝內特家是最倒黴的。但當簡要嫁給賓利的消息傳出後,人們又開始傳開説他們家是最幸運的,唯一的區別就是,賓利很有富有而威科姆則是一貧如洗。那愛情和財富究竟哪個更重要?書中沒有明確的回答,但是看到夏洛特和貝內特先生的婚姻,在潛意識裏,奧斯丁傾向於金錢。

書中還有許多對比的角色和情節以及美惡的展現,威科姆的欺騙謊言、達西的原諒不計前嫌;貝內特太太的虛榮和愚蠢、簡的單純和美好、賓利小姐的表裏不一和勢力、伊麗莎白的聰慧與個性……全書對於人物的描寫很細膩,多數通過語言展現,慢慢讀那些用詞,會感受到這個人物的氣息。全書我最喜歡的角色是達西,從頭到尾,他都是最真實的最坦誠最勇敢的人,在他向伊麗莎白袒露自己的喜歡的時候,他説出了他擔憂和糾結的原因,完全沒有隱瞞,活的坦蕩蕩明明白白。

當他得知自己被誤會之後,也沒有過激的行為,在信裏解釋了一切,就不再糾纏,但是卻默默的繼續關心着伊麗莎白,還暗地裏處理了她妹妹的醜事即使是在幫自己的仇人。忠於自己的心,只要認定了就不會後悔和退縮,他的一切在感染和打動着伊麗莎白。也許這就是我的愛情觀,再深的喜歡都不必過多的在嘴上表達,行動才能證明一切。活的勇敢坦然,忠於自己的內心。

這本書看的`很慢,不知道花了多久的時間,所以讀的很細,不是最喜歡的書,卻也是無法再忘記的一本書。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13

最近《傲慢與偏見》這本書又引起了巨大的關注,我在週末閒暇的時候重新的看了遍這本關於婚姻的書。故事的背景是在英國中產階級與貴族階級之間,男主與生俱來的傲慢令女主產生了偏見,兩人在不斷接觸的過程中,逐漸撥開迷霧看清楚對方以及心靈上的逐漸契合。

雖然《傲慢與偏見》看上去是在説我們如何婚姻,但每個人身上發生的故事都讓我們可以追尋到自己的影子,簡看上去沉默不做聲,實際上温柔有力量,中間與愛人發生了誤會,風清雲淡的告訴妹妹自己已經忘記了所有的事,可以重新好好生活。而好友夏洛特與牧師最終結成伴侶,因為牧師可以給他帶來無憂的生活,這在伊麗莎白看來並不是一個對自己負責的決定。伊麗莎白想要的是自己的靈魂伴侶,所以拒絕了牧師的求婚,最後成全了好友。

貴族資產給達西帶來的對他人的猜忌傲慢與伊麗莎白因為貴族而給達西的偏見,在達西逐漸清晰自己的感情,與伊麗莎白的解開種種誤會,兩人互相靠近,最終在一個有雨露召回與薄霧清晨,達西向着伊麗莎白緩緩走來,吞吐的言語表達了內心深藏的心意,最後她們是幸福的。

人都有自己傲慢的一面與對他人有偏見的時候,而我們都應該克服這些人性中所帶來的缺點,用自己的真誠去擁抱身邊的人。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14

她是一個平凡的女孩,不是嗎?有着平凡的家庭,平凡的經歷,平凡的相貌。她也是一個特別的女孩,她不貪慕需榮,安於貧困,不卑不亢,即使是在那些“有身份的人”面前,依舊向着真理前進,受到的百般侮辱,她一笑泯之。這樣一個女孩,灑脱的過着屬於她的每一天。

最喜歡這部電影的地方,不是富貴奢華的豪宅,也不是山川秀麗的風景,更不是美好浪漫的愛情。而是,女主角靜靜地坐在微微搖晃的鞦韆上,暖洋洋的陽光灑在她白皙的面龐,一切,都是那麼夢幻,滿滿的全是幸福…

人生,不就是那架搖動的鞦韆嗎?無論多努力地去推,一來一回。終究還是會回到原點,力度的大小,改變的不過是沿途的風景罷了。所以,又何必追求什麼名與利,富與貴呢?那樣只會讓短暫的生命更加空虛,在無止境的追逐中,失去的將是最美好的風景。當我們回到原點,驀然回首,才明白,一生的旅途,怎麼活,也不過是那樣一條固定的軌跡,形形色色的人沿着軌道前進,起點是生終點是死,不同的僅是不同的眼睛中看到的各自不同的風景。

其實一輩子真的挺簡單的,不過是生老病死四個亙古不變的過程罷了,每個人的起點終點都無法選擇,我們能改變的,只有如何生,如何死,若真正懂得人生的真諦便會深深的,在心中烙下這樣一句話——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若有為你四處奔波的父母,有與你相守到老的愛人,有與你患難與共的朋友,生命也就達到了它應有的高度,我們應該懷着感恩的心去相守生命,熱愛生命。

想在某個朗日的午後,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鞦韆上,聽聽生命的樂章,看看雲捲雲舒,潮起潮落。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15

想必大家都聽説過一句話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這個寒假,我在學校任務與自身好奇的驅使下加入了讀書人的行列。閲讀了不算多的五本書籍,在其中,我還是想説説看完《傲慢與偏見》之後的想法。

《傲慢與偏見》寫於現實主義小説作家簡奧斯丁筆下,被毛姆列入十大著名小説之一。它屬於簡奧斯丁前期的作品,初稿寫於1796年10月到1797年8月,最初取名為《初次印象》。1813年1月30日,《傲慢與偏見》經

歷些許波折後終於問世。簡奧斯丁於1811年至1818年期間,先後剛發表了六部小説,分別為《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諾桑覺寺》以及《勸導》。雖着六部小説均是以男女青年

的戀愛及婚姻為題材,而與其餘五部小説所不同的是,《傲慢與偏見》的主線為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糾葛,共計描寫了四起姻緣,是簡奧斯丁最富於戲劇素材也最引人入勝的一部作品。

文章中,女主人公伊麗莎白貝內特的家庭是以一個顧家、温文爾雅卻又不願被麻煩事纏身的鄉間老紳士為父親和一個只想着叫女兒們嫁個有錢人家為母親以及性格個性均不相同的五姐妹組成的,大女兒簡貝內特是一

個樂觀、思維縝密、温柔、漂亮、善解人意卻又比較內斂的女孩,深得大家的喜愛,二女兒也就是女主人公伊麗莎白貝內特是一個聰明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並且會為他人考慮的女孩,是老紳士貝內特一

直最喜愛的孩子,三女兒瑪麗深深扎住在學習的海洋裏,四女兒凱瑟琳與小女兒莉迪亞經常在一起,所以她們有相同的觀點和想法,而小女兒由於從小不受約束,養成了放蕩不羈、貪慕虛榮、輕信盲從的不良性格,並且這種

性格導致了她失敗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