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幼兒小實驗教案(通用12篇)

校園6.33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小實驗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小實驗教案(通用12篇)

幼兒小實驗教案 篇1

目的:用於大班常識課——長期系統性觀察

1、瞭解種子發芽的基本條件:温度、水、空氣。幼苗生長還需要陽光。

2、幼兒學習為即將萌發的種子澆水,培養熱愛勞動和耐心細緻觀察的好習慣。

準備材料:廚房裏廢棄的蛋殼(挑選較大的和較完整的)。因為雞蛋的硬殼內有一層薄膜粘連,所以經過拼接的雞蛋外形會比較完整。

庭院裏比較乾淨的沃土。製作時,先把土充填到雞蛋殼裏,略略涼幹使蛋殼裏的土結塊,把結成塊的原來屬於一個雞蛋的殼拼接起來,拼接前,中間夾入一粒豆類種子(大豆、花生,蠶豆等易萌發的種子)。拼接面可用膠帶紙或其他無毒黏結劑固定。為美觀起見,蛋殼外塗上無毒的各色顏料,並使顏料乾透。魔蛋製成。

使用方法:每個幼兒一個或分組,每組一個。

在老師指導下,幼兒先小心地在魔蛋兩端各開一個口(上口讓幼苗長出來,下口在根系長出後利於根的呼吸)。把蛋殼稍大的一頭朝下,站立放在一個小碟子裏。然後,指導幼兒定期澆水(保持蛋殼裏的土有充足的水分)。

夏天約一週,春秋天10天左右能長出幼苗、葉,乃至莖卷鬚之類,但因為土內營養侷限難以開花,結果。

説明:

1、真葉長出後,植物生長條件增加陽光。所以要把幼苗放到陽光能照到的地方。

2、老師定期對各幼兒分管的種子萌發生長狀況進行評比。

3、此實驗不宜在深秋和冬季做,北方室內有暖氣的除外。

4、有些城市已經有叫“魔蛋”的商品出售。材料更精細,當然價格也貴。

幼兒小實驗教案 篇2

[説明]此實驗可在大、中、小各年齡班常識課使用,但各年齡班目的要求不同

[材料]長有植物幼苗的花盆,植物選擇本地容易得到,長勢較快的種類。(匍匐莖植物除外)

[操作]當幼苗長到7、8釐米時,把花盆向一側傾倒,幼苗和地面平行,過幾天,幼苗新長出的部分會垂直向上生長。新生長的部分和原來的莖有一個近乎垂直的夾角。

此刻,扶正花盆,使新長出的莖和地面平行。再過幾天,我們能看到植物的莖又拐了個彎向上生長。如此反覆幾次植物莖的形狀會很有趣。(上述所有過程要讓幼兒參與)

[目的、要求]

1、小班:僅瞭解植物的莖都是向上生長的。

2、中班:

①培養幼兒耐心細緻觀察事物變化的能力

②知道植物莖向上生長的“脾氣”是植物的生長對陽光需要的本能

3、大班:

①莖的彎曲以及彎曲後形成的形狀是根據人的意願改變的。指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設計,通過改換花盆傾倒的方向來改變植物莖的形狀。

②通過此實驗,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能力。

4、此實驗命名為“永遠向上”,想以植物莖堅忍不拔向上生長的“毅力”,寓意幼兒產生奮發向上的情緒體驗。

[補充]

1、此實驗原理是植物生長素引起的莖的負向重力性。在生長素的影響下,莖同時具有向光性(莖彎向光源),所以,花盆不宜放在教室的窗台上。

2、生長素產生的部位是頂芽,整個實驗過程中,要告訴幼兒不要傷害頂芽。

3、椐此原理,幼兒園的盆栽植物也可以變得千姿百態起來。只是要有一個好的創意。

4、盆栽木本植物也可做上述實驗,可能速度慢一些。

幼兒小實驗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杯子被氣球“抬”起來是因為氣球與杯子壁之間有摩擦力。

2、探索加了水之後的杯子是否能被氣球“抬”起來呢?體會摩擦力大小的變化。

3、瞭解簡單的氣壓現象。

【活動準備】

材料:杯子(塑料杯)、氣球、打氣筒、刻度貼。

其他:水、抹布。

【重 點】

瞭解物體與物體之間的摩擦力。

【難 點】

用打氣筒吹氣球或者用嘴巴吹氣球。

【活動過程】

過程一:導入

教師可以跟幼兒一起進行討論拿起杯子的多種方法,隨後出示氣球,氣球是我們平時用來玩的,我們可以不用手而用氣球把杯子抬起來嗎?

過程二:觀察氣球在杯子裏慢慢膨脹後,會有什麼現象?

把氣球放入杯子中,利用打氣筒或者用嘴巴把氣球慢慢吹起來,然後用手捏住並拿起氣球,會發現杯子和氣球緊緊的“粘”住了,這是為什麼呢?有的小朋友會想到是因為氣球太大了,把杯子撐住了。我們試着把杯子拽下來,會需要用到一定的力氣,原來氣球和杯子“粘”在一起是因為它們之間有一定的摩擦力,而且由於杯子比較輕,所以很輕鬆的就把杯子“抬”起來了。而且隨着氣球慢慢的膨脹,杯子裏的空氣被擠出去,這時杯子裏的氣壓小了,氣球就被“吸”進去了。

過程三:試着往杯子里加水,氣球還能把杯子抬起來嗎?

先把刻度貼粘在杯子的外面,根據刻度貼上的格子往杯子裏倒入相應量的水,從第一個刻度到最後一個刻度,我們發現杯子的重量在逐漸增加,而水面與杯子邊緣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所以放入前三個刻度的水時,氣球還可以“抬”起杯子,而隨着杯子的重量越來越重,水面與杯子邊緣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時,氣球與杯子壁之間的摩擦力也越來越小了,氣球就“抬”不起來杯子了。

過程四:除了用氣球,我們用嘴巴試一試,也可以把杯子“抬”起來。

用嘴吸一吸杯子裏的空氣,杯子也可以“粘”在我們的嘴巴上了,因為我們把杯子裏的一部分空氣吸走,杯子裏的氣壓變小,所以杯子就“粘”在了嘴巴上,這個和吸盤的原理是一樣的。

【活動拓展】

用氣球在光滑的物體表面上和粗糙的物體表面上分別進行摩擦,感受哪兩個物體之間的摩擦力大。

幼兒小實驗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訓練能聽到信號迅速地在凳上站立。

2、通過不同器材的平衡練習,逐步加深難度,提高平衡能力,激發勇於挑戰的精神。

3、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4、培養競爭意識,體驗遊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教學重難點

平衡循環練習,新授登上平衡,站立。

幼兒每人一張小圓凳,塑料平塊,平衡木,凳子,高蹺,泡沫球,錄音機和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1.教師帶領幼兒以一路縱隊入場,進行走跑交替熱身活動。

2.模仿機器人做頭領,上肢,下肢,腳部的關節肌肉活動。

(二)教學與練習部分

3.遊戲;凳子運動

(1)請幼兒每人拿一張凳子,選擇一個地方聽信號繞自己的凳子走,當聽到教師哨響時迅速雙腳站立在凳子上。

(2)請幼兒聽信號繞自己的凳子跑圈,當聽到教師哨響時迅速單腳(反覆練習中注意左,右腳替換)站立在凳子上。

(3)幼兒分成兩組將凳子排列成縱向,繞着凳子跑。當聽到教師不同的哨音信號時,幼兒迅速或坐在,或蹲在,或雙腳站在,或單腳站在小凳子上。運動節奏由慢到快,難度由弱到強;坐——蹲——雙腳站——單腳站立在凳子上。

4.平衡循環練習;運球。

(1)分組聽信號一個接一個地持球走過場地上各種障礙。

(2)分組進行運西瓜比賽,聽信號,各組小朋友出一人持西瓜球快速走過指定的各種障礙,回到出發點後本組另一個小朋友在出發,直到本組小朋友持球回到終點。最先完成“運西瓜”的小組為勝。

活動規則:每個幼兒從球筐裏拿一個球從一頭運到另一頭,須經過塑料平衡塊——平衡木——凳子——高蹺,並將球放到籃筐中,能走在平衡木中帶球不掉落者可到教師處另一張貼紙作為獎勵。

(三)結束部分

1、聽音樂做“擦汗”“洗手”“洗臉”“甩手”“互相捶背”“甩腿你”放鬆運動。

2、評出幾名“運西瓜大王”,然後收拾場地退場。

活動反思:

幼兒活動過程中興趣與積極性

從幼兒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分析:大部分幼兒對遊戲活動很感興趣,積極性很高,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交流自然輕鬆。孩子們很喜歡教師在引導語言中用“玩”這個字眼,聽到老師説要讓大家一起來“玩”,孩子們表現出了異常的興奮和創意,語言表達的積極性也比往常高了許多,這時,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頻率也大幅度的'提高了。

在幼兒提出想單腳站凳子上時,教師及時的給予支持和滿足,能較好的體現新課程中教師是學生探索道路上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和遊戲的夥伴的觀念。

基本部分的第一個環節教師引導幼兒和板凳一起遊戲,孩子們表現出了較高的創造積極性和創新思維。

遊戲目標的達成

幼兒通過創造性的遊戲以及集體的板凳遊戲,較好的鍛鍊了協調、平衡、跳躍的能力,同時進一步培養了幼兒的合作、適度等待、堅強勇敢等品質。同時,從坐在站在板凳上到站立到從高處往下跳遊戲情境也給幼兒創造了體驗“刺激”、挑戰自我的好機會。

遊戲活動中有引發反思的不足之處:

1、教師觀察、分析、特別是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還應該加強。如:發現遊戲中幼兒消極等待時間有些多,後面的遊戲就應該及時的調整和避免。

2、活動場地的選擇方面還欠妥當。水泥地板的硬度給幼兒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威脅如:玩板凳上游戲時,幼兒會擔心從板凳上掉下來摔痛身體,這讓孩子產生了心理恐懼。本次活動若在幼兒園院落的塑膠地板上進行,則更利於營造幼兒安全的活動心理環境,促進幼兒更為投入的活動,更為充分的體驗、嘗試和探索。

幼兒小實驗教案 篇5

1、自制泡泡水適合班級:中、大班

材料準備:洗衣粉、餐洗淨、肥皂片、小勺子、杯子(見自制泡泡水1)

製作方法與步驟:成品

實驗操作:

請幼兒任意選擇一種材料放入杯子裏攪拌做成泡泡水,吹泡泡玩。

教師指導建議:

●提示幼兒用各種材料做泡泡水,看看哪一種材料溶解的速度快,哪一種材料容易吹出泡泡來,以及材料和水以多大的比例結合吹出的泡泡才又大又多。

●帶幼兒到户外吹泡泡,引導幼兒觀察泡泡表面的色彩變化。

●提醒幼兒不要把泡泡水吸到嘴裏。

拓展與替代:

◆在幼兒自制泡泡水時,可以提供鹽、糖等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引導幼兒對比實驗。

◆讓幼兒在洗手、洗臉、刷牙時注意觀察是否有泡泡生成。

小知識

泡泡是由於水的表面張力而形成的。通常水分子間的相互吸引力比水分子與空氣之間的吸引力強,這些水分子就像被黏在一起一樣,但如果水分子之間過度黏合在一起,泡泡就不易形成了。洗衣粉“打破”了水的這種表面張力,它把表面張力降低到只有通常狀況下的1/3,而這正是吹泡泡所需的最佳張力。

泡泡水的調配會影響吹泡泡的效果。一般,以2份餐洗淨加6份水調出的泡泡水即可使用。甘油是一種吸濕液體,它與水結合會形成一種較弱的化學黏合,減緩水的蒸發速度。因此,為了使泡泡不那麼快消失,可以在泡泡水裏放入一些甘油。通常情況下,吹泡泡溶液最佳配方為:2份餐洗淨、6份水和1~4份甘油。

透過泡泡我們能夠看到七彩光,這是因為光線穿過肥皂泡的薄膜時發生折射的緣故。

2.吹泡泡適合班級:中、大班

材料準備:鐵絲、鉗子、棉線、自制的泡泡水、大小不同的吸管

製作方法與步驟:

(1)把鐵絲彎成小勺做成吹泡泡工具(纏上棉線效果更好)。

(2)自制的吹泡泡工具可以做半圓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狀。(見“吹泡泡圖1”)

實驗操作:

(1)讓幼兒用不同大小的吸管自由吹泡泡玩。可以把吸管插入泡泡水中吹氣,會看到泡泡層出不窮地冒出來(見“吹泡泡圖2”);也可以在泡泡水裏蘸一下吸管,然後拿出來把泡泡吹在桌子上,看誰吹的泡泡堅持的時間長;還可以讓幼兒把吸管輕輕地插入泡泡中向裏慢慢吹氣,泡泡會慢慢變大。(見吹泡泡3)

(2)讓幼兒用自制工具吹泡泡玩,比比誰的泡泡最大。

教師指導建議:

●提醒幼兒注意觀察:雖然自制的吹泡泡工具形狀不同,但是吹出來的泡泡卻都是圓形的。

●引導幼兒觀察吹泡泡工具的共同特點:有孔或者有縫隙。

拓展與替代:

◆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和工具能吹出泡泡,例如:蒼蠅拍、漏勺、鞋刷等。

◆嘗試將生活中的其他材料變成吹泡泡工具,如在樹葉上穿孔等。

小知識

泡泡的形成是一個充氣的過程,所以泡泡的內氣壓略大於外氣壓,由於內氣壓有向外的力,且在各個方向上都有;加上泡泡這種物質的“柔軟”程度,要使得這些力最後能夠達到平衡,只有球狀才能滿足條件。所以不管什麼形狀的吹泡工具,吹出來的泡泡看似都是圓的。而上面的情況是在球形足夠小的時候的理想情況,實際上一個球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觸到的大氣壓力不一樣,同時它本身有重量,所以這個球形並不完美。換言之,如果泡泡足夠大,它就會顯得很扁。此外,吹出來的泡泡大小與吹的力量、吹具等因素有關。

3、旋轉的小花適合班級:中、大班

材料準備:硬塑料板、不同顏色的乒乓球、水、剪刀

製作方法與步驟:

將乒乓球沿橫切面剪開,然後沿邊緣分別剪成鋸齒狀,做成小花。(見“旋轉的小花圖1”)

實驗操作:

(1)在一個乒乓球小花的底部蘸一點水,然後把這個乒乓球小花放在硬塑料板上。

(2)讓幼兒雙手握住塑料板的兩邊,慢慢傾斜塑料板,就會看到乒乓球小花快速旋轉起來。(見“旋轉的小花圖2”)

(3)取一個沒有蘸水的乒乓球小花並把它放在塑料板上,讓幼兒傾斜塑料板,觀察小花的旋轉與蘸過水的小花的旋轉有什麼不同。

或者讓幼兒同時在塑料板上放兩個以上的蘸過水的乒乓球小花,並讓它們同時旋轉起來,看誰轉的時間長,誰轉的乒乓球小花的數量多。

或者讓兩名幼兒共同操作一個塑料板,協同讓蘸過水的小花旋轉起來。(見旋轉的小花圖3)

教師指導建議:

●提示幼兒慢慢傾斜塑料板,防止小花掉下來。

●着重讓幼兒觀察比較沒有蘸水的乒乓球小花和蘸了水的乒乓球小花旋轉起來有什麼不同。

拓展與替代:

◆嘗試用其他圓底的材料代替乒乓球做小花進行遊戲。

◆用不同質地的材料做託板,看哪種材料更容易讓小花旋轉起來。

小知識

當我們傾斜塑料板時,乒乓球會在重力的影響下向傾斜的方向旋轉,由於乒乓球底部蘸了水,水會減少乒乓球與塑料板之間的摩擦力,所以乒乓球能夠快速地旋轉起來,並在自轉的同時沿水痕公轉。由於水具有表面張力,所以當我們傾斜的角度適當時,乒乓球不會轉出塑料板。

4、橡皮筋遊艇適合班級:中、大班

材料準備:塑料泡沫、橡皮筋、硬紙板、透明膠帶

製作方法與步驟:

(1)將塑料泡沫削成小船的造型,尾部中間挖一個長方形孔。

(2)剪一張硬紙板如圖摺疊好後,中間穿過橡皮筋,再把連接處粘好,做成螺旋槳。(見“橡皮筋遊艇圖1”)

(3)將螺旋槳上的橡皮筋拉到船身上,遊艇就做好了。(見“橡皮筋遊艇圖2”)

實驗操作:

(1)讓幼兒用手不停地旋轉槳葉,使橡皮筋上足弦,然後把遊艇放入水中,鬆開手,遊艇就會在水中航行起來。

(2)讓兩名幼兒進行遊艇航行比賽,看誰的遊艇行駛得快。

教師指導建議:

●引導幼兒探索發現遊艇在航行時螺旋槳發揮的作用。

●引導幼兒注意觀察橡皮筋擰的鬆緊程度與遊艇航行速度以及航行距離間的關係。

●提醒幼兒注意橡皮筋不要擰得過緊,防止繃斷。

拓展與替代:

◆可以用彈性不同的橡皮筋和軟硬程度不同的塑料片來製作螺旋槳,探索它們與遊艇航行速度的關係。

◆讓幼兒觀察生活中電風扇的葉片,快艇、遊輪行駛時螺旋槳的樣子,或讓他們觀看相關視頻資料,豐富相關知識。

小知識

螺旋槳是靠槳葉在空氣中旋轉將發動機轉動功率轉化為推進力的裝置,有兩個或多個槳葉,葉片的向後一面為螺旋麪或近似於螺旋麪。橡皮筋具有一定的彈性,它被旋轉緊後要恢復成原來的樣子,就會產生一個力量,這個力量帶動葉片轉動,而葉片轉動會將水翻動起來,從而推動遊艇向前航行。飛機與船都是靠螺旋槳裝置來進行發力,帶動機身或船身前進的。

5、旋轉的光盤適合班級:大班

材料準備:氣球、廢舊水彩筆筒、光盤、吸管

製作方法與步驟:

(1)將一根廢舊的水彩筆筒清洗乾淨,將粗的一端截去部分,使其正好卡在光盤中心的孔上,下端保持平整,且不露出光盤。

(2)把氣球綁在一根吸管上並紮緊,以防止漏氣。

(3)把吸管套在水彩筆筒的上端即完成製作。(見“旋轉的光盤圖1”)

實驗操作:

拔下吸管,向氣球吹滿氣,然後用手捏住氣球口,把吸管套到水彩筆筒上,隨後鬆開手使氣球內的空氣經過吸管和水彩筆筒從底端噴出,光盤就會向前旋轉駛出。(見“旋轉的光盤圖2”)

教師指導建議:

●將水彩筆卡在光盤中心孔時,要卡緊,避免留下縫隙影響前進的效果。

●將吸管套在水彩筆筒上時,要套緊,避免氣體從縫隙中流走。

●可以讓幾名幼兒進行比賽,看誰的光盤跑得最快、最遠。

●指導幼兒探究影響光盤轉動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如氣球氣體的多少、地面的光滑程度和光盤自身重量等。

●注意吸管口的衞生消毒。

拓展與替代:

也可以用蛋糕盤、卡紙、紙盒等代替光盤,讓幼兒實驗哪種材料前進的距離更遠。

小知識

氣球被放開時,氣流猛地向外噴出,在氣流的帶動下光盤不停地旋轉着前進。氣球內空氣越多,氣流越強,光盤旋轉的速度越快;隨着氣球內氣流壓力的減弱,光盤轉動的速度逐漸減弱,直至停止,這與氣墊船在水中上升、下降的原理是一致的。

幼兒小實驗教案 篇6

科學意圖:

科學是一種力量,是一種通過了解自然而造福於人類的手段。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科技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求知是人類的本性。而幼兒期是培養青少年一代科學素養的重要時期,幼兒科學教育作為科學教育的基礎組成部分,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材料準備:

木質玩具、塑料玩具、海綿、乒乓球、曲別針、石子以及玻璃球等不同質地的材料、記錄表、裝滿水的水盆。

實驗操作:

(1)小班幼兒玩時,可以讓他們把各種材料放入水盆中,讓幼兒觀察哪種材料會沉下去,哪種材料會浮在水面上。

(2)中、大班幼兒玩時,可以嘗試讓他們用各種方法改變物體的沉浮狀態,比如,如何讓上浮的材料下沉、如何讓下沉的材料上浮等。

指導建議:

●分組進行實驗時,教師應根據參與實驗的幼兒人數選擇適宜的水盆和材料。教師要提醒幼兒穿兜兜褂或者挽好袖子,避免他們在活動中弄濕衣服。

●請幼兒記錄觀察結果:幼兒可以從“預設結果一實驗驗證”兩個角度來進行記錄。建議在活動前記錄“預設結果”,在活動後記錄“實驗驗證”,要避免幼兒在實驗中弄濕記錄表。

●教師和幼兒一起進行小結,知道鐵和鐵製品、石頭等在水中會下沉,塑料和木質材料在水中會上浮,並請幼兒説清楚“沉下去”和“浮上來”。

●鼓勵幼兒大膽選擇更多的料材進行實驗並記錄實驗結果,組織幼兒相互交流經驗。

拓展與替代:

◆可以讓幼兒進行“讓雞蛋浮起來”的實驗。準備一杯清水,並把雞蛋放進去,觀察雞蛋在杯中的沉浮情況,然後在這杯水中不斷加鹽,觀察雞蛋在杯中的沉浮變化。

◆可以讓幼兒用空礦泉水瓶做實驗,嘗試如何讓瓶子沉入水底、浮在水面或立在水中。

◆提供各種水果(葡萄、蘋果、香蕉等),引導幼兒觀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變化。

科學小知識:

物體在水中或空氣中,受到的水或空氣將其向上託的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物體在水中是下沉還是上浮’與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關,也可以説與它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的大小有關。當物體受到的重力大於它受到的浮力時,物體就會下沉;當物體受到的重力等於它受到的浮力時,物體就會懸浮於水中;當物體受到的的重力小於它受到的浮力時一物體就會上浮。此外,相同質量的物體,越是浸在密度大的液體中,越是容易上浮。

幼兒小實驗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使幼兒樂於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2、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發現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可以吸水的。

3、發展觀察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

(1)教師應充分了解生活中有那些東西可以吸水。

(2)幼兒已認識一些常見的操作材料。

2、物質材料的準備。

(1)八寶粥瓶子人手一個(裏面裝有毛巾,蓋子上開一個小口),杯子人手一個。

(2)每組一盆水,海綿,布,棉花,沙,石頭,水果網,泡沫,積木,毛線等材料若干。圖表一張。

三、活動過程。

1、以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的興趣。

(1)將一杯水倒入八寶粥瓶子裏,請幼兒猜猜水能否倒回杯子,並以實驗證明。

(2)出示另一個瓶子(裏面裝有毛巾),猜猜看結果是否一樣,並驗證。

(3)集體討論水到那裏去了?

2、引導幼兒自己變魔術,尋找原因。

(1)鼓勵幼兒像教師一樣變魔術。

(2)打開瓶蓋,發現水是被毛巾吸掉了。

(3)幼兒討論,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可以吸水。

3、幼兒自由選擇材料一至兩種,再次實驗。

4、交流自己是用什麼材料吸水的,並以結果記錄在圖表上。

5、教師總結,結束活動。

讓我們在外面去找找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吸水的。

四、延伸活動。

回家後,繼續研究可以吸水的材料。

幼兒小實驗教案 篇8

[目的、要求]

1、讓幼兒瞭解蚯蚓爬行的基本動作特徵。

2、可簡單介紹蚯蚓體表的剛毛對於蚯蚓運動的作用。

3、對於不同年齡班,向幼兒簡單介紹蚯蚓對人類的益處。(中班只介紹蚯蚓能改良土壤。大班還可以介紹蚯蚓處理有機廢物,保護環境,以及未來可進入人類營養食品之列的前景。)所以要愛護蚯蚓。

[材料]

1、活體蚯蚓若干條(事先清除體表雜物,盛放在乾淨的濕潤的盆子裏。)

2、平面玻璃(有桌面玻璃最好)

3、馬糞紙,或表面粗糙的硬紙板。

[操作]

1、先把蚯蚓放在馬糞紙上,讓幼兒觀察蚯蚓爬行的體形變化特徵。大體分2個階段:①身體後半部固定不動、前半部身體向前伸長(同時變細)。②身體前半部固定,身體後半部向前收縮。

2、(老師向幼兒解釋)蚯蚓體表有很短的毛,叫“剛毛”(幼兒跟讀)。蚯蚓身體固定的時候是那部分身體的剛毛插入土裏(眼前的馬糞紙裏),這樣身體的另一部分可以伸縮。蚯蚓如此一伸一縮向前運動。

3、讓幼兒輕輕地撫摩蚯蚓體表,有毛糙的感覺(可與撫摩玻璃面的感覺比較)。

4、同時取出兩條蚯蚓,一條放在馬糞紙上,一條放在玻璃面上,蚯蚓前端(靠環帶較近的一端)向同一個方向,在一條“起跑線”上,讓幼兒觀察那條蚯蚓“跑”得快。

5、[提問總結]在玻璃面上的蚯蚓跑不動的原因是:剛毛失去作用,身體沒法固定和伸縮,所以走不了了。

[提示]

1、蚯蚓的運動:身體後半部剛毛插入土裏,前半部環肌收縮,縱肌舒張身體向前伸長;然後,身體前半部剛毛插入土裏,身體向前收縮。

2、蚯蚓對人類有很多益處,

①改良土壤:蚯蚓在土壤裏運動,有疏鬆土壤的作用,其糞便是高效有機肥。

②在醫藥上做鎮痙劑和利尿劑。

③蚯蚓吃進大量人類丟棄的有機廢物,對淨化環境作用巨大。

④蚯蚓肌肉內含有幾乎全部人體必需氨基酸、以及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在食品工業中前景看好。

3、實驗結束,教師帶領幼兒把蚯蚓放歸園地,並督促幼兒洗手。

幼兒小實驗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秒針的運轉規律。

2、會認整點與半點。

3、感受時鐘的用途,體驗獲得學習經驗的快樂。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鐘錶圖片若干、PPT、Camtasia Studio軟件、背景音樂。

活動重點:

會認整點與半點。

活動難點:

瞭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秒針的運轉規律。

活動過程:

一、瞭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認識時針、分針、秒針的運轉規律。

1、認識鐘面數字從1——12。

2、瞭解鐘面有時針、分針、秒針及運轉規律。

二、認識整點、半點。

1、認識整點。

(1)教師講解認識整點的方法。

(2)小結: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

2、認識半點。

(1)教師講解認識半點的方法。

(2)小結:認識半點的時候,分針指向6表示半點,時針過了幾就是幾點半。

三、操作鞏固

下面請小朋友們説一説,哪個鐘的時間是正確的。

(1)練習整點:9點整、2點整。

(2)練習半點:8點半、3點半。

活動延伸:

採用認識時鐘的兒歌《現在幾點了》對認識整點與半點進行鞏固提升。

結束語:好了,小朋友們,今天的認識時鐘遊戲就結束了,認識了時鐘,可要記得做個守時的好孩子哦!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我們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時間也進行了演練,幼兒興趣非常高,並記住了學習時間,上學放學時間,培養了他們熱愛時間的好習慣。

幼兒小實驗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大班的孩子,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我從哪裏來”,作為一個成人不能馬上回答的問題,困擾着幾乎所有的爸爸媽媽和老師。繪本《小威向前衝》以簡潔的畫面、風趣的故事,把生命形成的深奧的科學現象,以孩子能閲讀、能理解的方式,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讓成人羞於啟齒的問題迎刃而解。從小威身上,孩子們知道每個人都有長處和弱點,只要不斷努力就能揚長避短、克服困難,成為像爸爸媽媽一樣有本領的人。

【活動目標】

1.理解繪本內容,瞭解寶寶是由精子和卵子結合發育而成的。

2.能大膽説出自己與親人長得像的地方以及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瞭解自己的獨特。

3.初步學習正確評價自己,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繪本《小威向前衝》。

2.故事課件,錄像“愛的奇蹟”。

【活動過程】

1.出示繪本《小威向前衝》,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提問:這本書的名字叫什麼?向前衝是什麼意思?向前衝的小威會是個怎樣的小威呢?

2.跟隨教師,分頁瞭解繪本故事內容。

(1)講述故事至他可是個游泳高手,引導幼兒正確評價自己。

提問:①小威住在哪裏?他什麼不太好?他是什麼高手?這一點像誰?

②你認為小威是個棒小孩嗎?

③你是一個棒小孩嗎?你什麼地方是高手?你們有沒有像小威一樣,有什麼地方不太好?

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也有自己的弱項,只要你有一個地方是高手,你就是一個棒小孩。

(2)講述故事至“地圖”頁面,引導幼兒集體觀察地圖。提問:你認為小威該怎麼走?要經過什麼地方才能到達終點?

(3)講述故事至取得游泳比賽冠軍,培養幼兒不輕易放棄的精神。

提問:

①你能從兄弟姐妹中找到小威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②遊了一會兒,好朋友小布趕上來了,小威好緊張啊!現在小威該怎麼辦?

小結:遇到困難不要管它,要繼續往前衝才能獲得勝利。

(4)講述故事至小寶寶誕生了,欣賞生命孕育過程的小視頻。

提問:

①小威和卵子在一起,發生了什麼奇妙的事情?

②布朗先生和太太生了一個女孩,名字叫什麼?猜一猜小娜長大以後會是個怎樣的女孩?頭髮會是什麼顏色的?像誰?為什麼?

小結:小娜是布朗先生的女兒,她長得當然像爸爸,本領也像爸爸。

3.感知自己和爸爸媽媽長得很像,體驗親情。

(1)出示圖片(一對長得特別像的父子),引導幼兒觀察。提問:他們長得像嗎?哪裏很像?

(2)請幼兒説一説自己和爸爸媽媽長得哪裏像?

(3)接龍遊戲“我和別人不一樣”,感知自己的獨特。

教學反思:

《小威向前衝》是一本性教育閲讀繪本,告訴我們小精子變成小寶寶的過程,以及藴含着遺傳的祕密,他將複雜的生命孕育過程用如此簡單的圖畫來表現出來,讓人覺得神祕又有吸引力,在衝破思想的障礙以後與幼兒一起分享是多麼的快樂。

幼兒小實驗教案 篇11

本篇是幼兒園大班活動,觀察電子計算器,説出名稱,討論功用,幼兒進行分小組討論電子計算器外形及基本構造,鼓勵幼兒在小組內相互看一看、比一比,熟悉電子計算器的外形基本構造,學習操作電子計算器。擴大幼兒眼界,增加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活動目標

1、瞭解電子計算器的基本部件(顯示屏及按鍵),並初步學習操作電子計算器。

2、知道電子計算器的基本功用及優越性。

3、擴大幼兒眼界,增加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多媒體教室,幼兒自帶電子計算器。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電子計算器,説出名稱,討論功用。

1、思考:你們帶來的這樣東西叫什麼名字?

電子計算器是做什麼用的?

2、小結:電子計算器是一種計算工具,人們用它算賬,用它計算數的多少。

二、幼兒分小組討論電子計算器外形及基本構造。

1、思考:電子計算器是什麼形狀?上面有什麼?下面又有什麼?

鼓勵幼兒在小組內相互看一看、比一比,熟悉電子計算器的外形基本構造。

2、在實物展示儀上組織幼兒進一步觀察外形。

小結:電子計算器外形及基本構造。

三、幼兒分小組活動,學習操作電子計算器。

1、小朋友相互學習,找出自己計算器上的開關,學着用計算器做加減運算題。

2、請兩位小朋友在計算器上用電子計算器做加減數學題。

小結:操作計算器運算加減的方法。

3、幼兒出題,大家一起操作計算器。

4、計算機出加減題,大家用計算器進行演算比賽。

四、引導幼兒説出電子計算器的優越性。

1、思考:電子計算器有哪些優點,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用它?

2、小結:電子計算器算得快,算得準,攜帶方便。

五、回顧從古到今計算工具的進化,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活動延伸1、人類祖先類人猿用石頭計數;

2、人類進化了,人們用繩子打結計數;

3、後來人們發明了算盤;

4、現在有了電子計算器;

5、還有更先進的計算工具“計算機”,能在幾秒鐘內計算出幾億個數。

活動反思:

一天,班上小朋友帶來一塊手錶,上面有計算器,引得好多孩子都圍上去議論,都想要玩玩。看到孩子們有那麼大的興趣,我決定設計這個活動,讓孩子瞭解計算器的功用及操作方法。我利用孩子們對計算器有強烈探索意識的現象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認識電子計算器”。

在設計這個活動中,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其有的知識經驗,將操作、遊戲、講述溶為一體,並擴充了人類計算的發展歷程,給幼兒一個有關計算的完整印象。

首先,瞭解計算器的外形特徵,然後孩子們與同伴一起發現操作計算器的方法,在操作中體會到計算器的優越性,最後回顧從古到今計算工具的進化過程。

整個活動,我始終將幼兒放在第一位,儘可能將活動時間給予孩子,讓他們互相學習。讓孩子去發現、去操作、去歸納。教師以與孩子同樂的朋友身份給予隱性的指導,讓孩子在無拘無束的氣氛中達到自己對計算器知識渴望的瞭解。

幼兒小實驗教案 篇12

一、萊博瑞幼兒園科學小實驗:水寶寶粘合劑

二、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瞭解水的附着力。

(二)技能目標:

1、通過幼兒對物品的觸摸,鍛鍊幼兒的感知能力。

2、通過幼兒對圖形的拼擺,激發幼兒的創造力。

三、探索要點:為什麼水可以把兩個物體黏在一起;探索路徑:教師出示兩組紙,一組乾的,一組濕的,問哪一組可以黏在一起,為什麼?興趣點:用水把兩種物體黏在一起的過程,幼兒自己操作。重點:瞭解水的附着力;難點:幼兒自己動手是害怕兩種物體粘不到一起。

四、準備材料:

(一)幼兒材料:泡沫底板、泡沫積木、器皿

五、活動過程:

(一)實驗導入

1、出示兩組紙,一組乾的,一組濕的。看看誰會黏在一起,問什麼?

2、教師過渡語:小朋友,這是為什麼呢?水有什麼神奇的力量呢?

教師小結:不同的物品相互粘在一起,是附着力在起作用,水能把其它物品粘在一起,是分子與分子之間相互吸引。

3、教師:那我們做一個實驗看看水的附着力有多麼的神奇。

(二)活動進行中

1、材料探索:出示各種材料,説説都是什麼,再説材料與 材料之間的關係。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幼兒操作

活動一:看看水可不可以把泡沫粘到泡沫板上。

活動二:大家一起來比賽,老師説幾個圖形看看誰可以最快拼出來。

3、總結:不同的物品相互粘在一起,是附着力在起作用,水能把其它物品粘在一起,是分子與分子之間相互吸引。

(三)互動課堂

下面哪組紙能粘在一起?將相應的(方框)塗上顏色。

(四)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教師提問並進行作品展評

1、總結:不同的物品相互粘在一起,是附着力在起作用,水能把其它物品粘在一起,是分子與分子之間相互吸引。

2、提問:書中科學知多少部分、作品展評。

3、説一説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水粘貼在平面上。

4、上節課家庭實驗室活動內容,與父母一起尋找哪些東西可以浮起來,哪些些東西會沉下去,將結果與其他幼兒分享。

(五)總結延伸

1、小朋友回家找一找還有那些物品可以利用水的附着力粘貼在光滑的平面 。

2、這些物品可以粘貼在哪裏?(例如:牆上、玻璃上、桌子上)

(六)撕頁、成品、袋子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