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經典教學總結範文兩篇

校園2.75W

引導語:只要總結,才能更好的進步,下面是本站小編蒐集的教學總結範文,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經典教學總結範文兩篇

  《山中避雨》

① 本文記敍了作者豐子愷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經歷和感觸,告訴我們音樂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彼此相處更加和諧。本文主題:樂以教和

② 本文以人物(我和兩個小女孩)的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為主線,運用了幾組比較:將作者平時與這次對音樂的不同感受作比較;將兩個女孩前後兩種不同心情作比較;將胡琴與鋼琴、小提琴的不同特點作比較,突出了文章的主題。

③ 寫作特點:敍事與抒情兩條線並行;多處對比,突出主題;語言生動,耐人尋味(恰當的詞句運用,排比、反問等)

④ 排比:我曾經吃過七八年音樂教師飯,曾經用鋼琴伴奏過混聲四部合唱,曾經彈過貝多芬的奏鳴曲。——突出“我”對今日音樂的喜愛

這種樂器在我國民間很流行,剃頭店裏有之裁縫店裏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裏有之。——突出了胡琴的大眾化。

一時把這苦雨荒山鬧得十分温暖——鬧:寫出了當時無拘無束的熱烈氣氛和作者發自內心的真摯感情。温暖:既寫了環境的温暖,也寫出了作者內心的温暖,表達了他的欣喜之情。

  《外國小説欣賞》

八個單元以小説的基礎元素而設定,分別為“敍述”“場景”“主題”“人物”“情節”“結構”“情感”“虛構”,每一個單元分為三個板塊:閲讀、話題、思考與實踐。思考與實踐是本課程最有特色最為緊要的部分。過去講小説,緊緊抓住小説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有共性,也有區別,相比之下,本課程更系統、深入。

  《外國小説欣賞》的基本要點

我們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中,都會有所側重,力求在每一個單元,解決外國小説欣賞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第一單元 敍述

《橋邊的老人》(選自《海明威短篇小説選》)刻畫了二戰中一位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象,通過他疲憊不堪的艱難逃難的遭遇,反映了法西斯發動戰爭的罪惡,表達了人民渴望和平的願望。海明威(美國,“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獲得過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喪鐘為誰而鳴》《老人與海》塑造了“擺脱迷惘、悲觀,為人民利益英勇戰鬥和無畏犧牲”的反法西斯戰士形象;塑造了“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形象(聖地亞哥《老人與海》);“冰山原理”(把東西藏起來,讓讀者去想)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人物形象;側面表現戰爭。

《牆上的斑點》描寫了主人公看到牆上有一個斑點而引發了一連串漫無邊際的遐想,後來卻發現,那個斑點不過是爬在牆上一隻蝸牛。弗吉尼亞•伍爾芙(英國意識流小説代表作家)(第一個是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海浪》《到燈塔去》《雅各布的房間》《達洛衞夫人》其“小説就象一張蜘蛛網。也許只是極其輕微黏附着,然而它還是四隻腳都黏在生活之上。”在無拘無束的意識流動中,表達自己對生活真實內在的看法。

  第二單元 場景

《炮獸》(選自長篇小説《九三年》)通過描寫一尊大炮滑脱的可怕場面,營造了陰慘、神祕、悲壯的氛圍,塑造了失職後勇敢地挺身而出的炮隊隊長形象和嚴厲、冷峻、果斷、對下屬賞罰分明的將軍朗特納克的形象。作者雨果,法國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代表作《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作品的.主題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在雨果的作品中常常運用美醜對比原則(對比在場景描寫和人物描寫中的作用)和浪漫主義手法。學習《炮獸》主要掌握人物及其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重點是放在場景的安排上。

《安東諾夫卡蘋果》以時間為順序巧妙地安排四個生活場景:莊園興盛時期、中等貴族生活、地主精神日趨衰落、小地主時代開始,揭示出俄國中等貴族階級的日益衰落,他們的精神日趨頹廢的現狀,為地主階級的沒落唱了一首輓歌。蒲寧,俄國作家,出身貴族,曾獲得1933年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是《米佳的愛情》《三個盧布》《幽蟬小徑》《巴黎》。蒲寧繼承俄國古典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其小説不太重視情節與結構的安排,而專注於人物性格的刻畫和環境氣氛的渲染。(以課文為例展開分析)

  第三單元 主題

《丹柯》(選自《伊則吉爾老婆子》)用浪漫主義手法,刻畫丹柯這一光輝形象。為了讓族人走出黑暗,他獻出自己的心,用那顆燃燒的心照亮了人們的前程,帶領人們走出黑暗。高度讚揚了丹柯勇敢、堅定、無私無畏、敢為理想獻身的精神。借丹柯這一形象表達了俄羅斯人民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高爾基,前蘇聯著名作家,被列寧稱為“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代表作《海燕之歌》《母親》《在人間》《我的大學》(自傳體三部曲)《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俄羅斯精神生活的編年史)。《丹柯》抑彼揚此,具有浪漫主義色彩、運用想象、虛構現實中沒有的人物、情節和環境,其實隱含了一種象徵意義,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本文:人物的象徵意義,挖心的意義,作者的寫作風格。

《煉金術士》少年尋寶的故事給人以深刻的啟示:每個人的財富都在自己身邊,但要敢於去追求,這需要勇氣、智慧、執着和經受艱難的考驗。即使最終沒能實現,而追求的過程也是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它使你遠離平庸和無為。保羅•戈埃羅,巴西作家。代表作《朝聖》以理解自己為出發點,長於用樸素的語言,象徵的手法來講述富於意味的哲理。

  第四單元 人物

《娜塔莎》(選自《戰爭與和平》)通過描寫娜塔莎在參加舞會前的興奮、激動與焦急的心情,舞會上相遇安德來公爵並雙雙埋下愛情的種子以及已經許配給安德來的娜塔莎因為孤獨與寂寞受美男子阿那拖爾的誘惑而背叛安德來的心理狀況,塑造了一位純真善良、渴望愛情與幸福,但又過於輕信、充滿浪漫與幻想的貴族女孩形象。列夫•托爾斯泰,俄國19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史詩和編年史特色的鴻篇鉅製)、《安娜卡列尼娜》(第二部里程碑作品)、《復活》(世界文學不朽名著)對貴族生活的批判,主張道德的自我修養,擅長於心理分析。

關注“人民的思想”。

“娜塔莎”是托爾斯泰筆下一個經典的形象。

  本文: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素芭》通過刻畫啞女素芭永恆孤寂的內心世界,為我們展示了素芭的不幸以及她與自然的和諧融合。長大後,由於自身的殘疾,素芭被迫遠嫁到加爾戈達,遠離了她熟悉的生活,陷入了更大的孤寂之中,美麗、聰穎、內心豐富,充滿愛心的善良女性素芭的遭遇讓人同情。泰戈爾,印度著名詩人、小説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因《吉檀迦利》抒情詩集獲獎)。《摩哈摩耶》(短篇小説)、詩集《吉檀迦利》《沉船》《戈拉》《飛鳥集》《園丁集》《新月集》詩歌——冥思閒適,抒情氣氛濃郁,哲理意味深刻,韻律優美而富有變化,美學風格質樸、自然、超逸。

作品反映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族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強烈願望,描寫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鬥爭,充滿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精神。

  第五單元 情節

《清兵衞與葫蘆》通過記敍清兵衞喜歡葫蘆,可此愛好卻被扼殺,反又熱衷上繪畫的故事,表現了作者對清兵衞的同情,批判那種粗暴扼殺少年個性的做法,呼籲人們尊重個性,讓個性自由發展。志賀直哉,日本“小説之神”,近代“白樺派代表作家”。長篇小説《暗夜行路》。志賀直哉的小説特點:1、追求個性解放,提倡人道主義精神,強調人的尊嚴和意志。2、作品大多從身邊取材,以觀察細膩、描寫精確為特色。3、本文:倒敍的作用、對比的意義、情節的跌宕對錶現主題和塑造人物的作用要掌握。

《在橋邊》通過對“我”在橋邊數過橋人的記敍和細膩的心理刻畫,生動地描述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暗戀故事,表現了主人公內心的複雜感情及對美好情感的執著追求。海因裏希·伯爾,德國作家,1972年《與一位女士的合影》獲諾貝爾文學獎,戰後文學即“廢墟文學”的代表。代表作《與一位女士的合影》《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以時代廣闊的視野和敏鋭的典型化的技巧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逼真細膩地人物塑造。本文:抓住情節的運行和細膩的心理描寫。

  第六單元 結構

《牲畜林》(選自《卡爾維諾文集》以平實但又調侃幽默的語言描寫了意大利農民同入侵的德國納粹士兵抗爭的心態,表現了人們戰勝法西斯的樂觀精神。卡爾維諾,意大利作家。代表作《看不見的城市》。《意大利童話》既似現實中的童話,又像童話中的現實,把西方世界中人喪失自我本質的境遇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本文:掌握文章的情節和“延誤”的作用;分析朱阿的形象和他出場的典型背景。

《半張紙》以幾乎白描的手法介紹一位年輕房客兩年間的生活經歷(幸福美滿—孤獨不幸悲傷—微笑)揭示主人公樂觀積極、充滿朝氣的人生態度,同時告訴我們,對過去的一切,美好的,應該珍惜;不幸的,任其隨時光流逝,應把握現在,開拓美好未來。斯特林堡,瑞典作家,代表作《夢的戲劇》(歐洲表現主義的先鋒)《紅房間》《朱麗小姐》以獨特的表現方式,表達深刻的內涵,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用平實的語言寫生動的人和事。本文:理解半張紙的意義;理解小説的主題。

  第七單元 情感

《山羊茲拉特》通過賣羊未成的經歷的敍述,不僅將悲憫的目光投向困難中的人,更把關懷的温情給了絕境中依然忠心耿耿的純潔的山羊,體現作者對社會現實的高度關注和精煉概述。艾薩克·什維·辛格,美國作家,1978年憑長篇小説《盧布的魔術師》諾貝爾文學獎。其作品“充滿激情的敍事藝術,這種藝術既紮根于波蘭猶太人的文化傳統,又反映了人類的普遍處境。”本文:景物描寫的作用;擬人敍述的作用;理解主題。

《禮拜二午睡時刻》通過一對母女去祭拜被當作小偷打死的親人的經過,向我們展示出了母愛的執著以及神父的寬容,進一步揭示了人性中那固有的愛。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作家,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百年孤獨》(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家在拉丁美洲引起一場文學地震)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其長篇小説以結構豐富的想象世界,其中揉混着魔幻與現實,反映出整個南美大陸的生命矛盾。

  第八單元 虛構

《沙之書》通過一本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結局的聖書對“我”的影響,闡述了一種無限可能和無限延續的感覺,表明作者對世界的迷茫和未知世界的一種惶恐心理。博爾赫斯,阿根廷作家,20世紀短篇小説大師,作家們的作家,知識型作家。代表作《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激情》(詩集,此地為奧運聖火傳遞地)《虛構集》(短篇小説集)作品文體乾淨利落,文字精煉,構思奇特,結構精巧,小説情節常在東方異國情調的背景中展開,荒誕離奇且充滿幻想,帶有濃重的神祕色彩。

  本文:沙之書的象徵意義;故事情節的淡化;內心的描寫。

《騎桶者》用一種虛幻的手法寫出了一個生活在貧困中的人向煤店索求一剷煤而遭到驅趕的事實,向我們展示了現實社會的冷酷和人民生活的艱難,表達作者對社會的控訴和批判。卡夫卡,奧地利作家,歐洲著名錶現主義作家。代表作《地洞》《變形記》《城堡》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本文:理解為什麼要騎?騎桶者的象徵意義?理解課文主題。

標籤:範文 兩篇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