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實用】國小數學教案合集6篇

校園2.51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國小數學教案合集6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課本63頁的例3以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1、掌握用豎式書寫表內除法和有餘數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結合具體操作,理解豎式中每一步的含義,能對除法豎式作出合理的解釋。

3、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除法豎式的正確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豎式中各個部分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用小棒擺正方形,今天我們繼續擺一擺,請同學們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看看結果怎樣?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1)能分幾組,有剩餘嗎?(能分3組,剩1根)

(2)怎樣列式表示? 13÷4=3(組)??1(根)

(3)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加法、減法和乘法的時候,除了列橫式之外,還可以怎麼列式?(豎式)

沒錯,除法和它們一樣,也可以寫成豎式的,那麼,怎麼寫除法的豎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3,出示除法豎式。

1、這道除法算式可以寫成這樣的豎式。(結合教材圖片)像漢字“廠”的符號表示除號,除號裏面的是被除數,一撇的左邊寫除數,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數下面寫除數和商的積,橫線表示相減,最後是餘數。

也就是: 4 商

除數被除數

1 24和3的積

1 餘數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豎式,你知道豎式中的每個數的.含義嗎?

預設:(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幾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終分成的份數。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積,1表示餘下的一根小棒。

師生總結:除法豎式的一般寫法分為三步:一除二乘三減。

2、指導學生練習書寫豎式,師巡視訂正。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的除法豎式,大家會寫了嗎,我們是怎樣寫除法豎式的?我們回顧一下。(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説一説寫豎式的步驟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師: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結果怎樣?豎式怎麼寫? 學生動手分小棒,然後集體討論,反饋信息。

預設:(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沒有剩餘。

(2)可以寫算式16÷4=4(組)

(3)它的豎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來寫,被除數換成16,除數不變,商是4,除數和商的積是16,這裏沒有餘數,相當於餘數是0,表示沒有餘數。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2題

指導學生分別拿出11、12根小棒,每3根一組分一分,根據分得的結果,確定商和餘數,然後書寫除法橫式和相應的除法豎式,先寫在書本上,然後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十四”第3題。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寫一寫豎式,師根據學生反饋板書,然後指名説説豎式中每個數的含義。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的收穫是什麼?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藉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培養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

2.知道並掌握1噸=1000千克,學會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學會噸與千克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質量單位?(克、千克)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板書:1千克=1000克

2.談話: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去觀察和了解貨車的載重量,誰願意把你瞭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課件出示教材第22頁圖片,提問:老師也蒐集了一些這樣的圖片,碼頭上這些集裝箱,火車皮所運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麼作單位呢?(噸)明確:噸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計量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一塊學習另一個比千克還大的質量單位噸。

 二、交流共享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課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談話: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見過這樣的一袋大米嗎?提過它嗎?提過的説説感受。

學生回答,交流感受。

課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學生跟着100千克、200千克地數,貼滿10張。提問: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書:1000千克)

指出:1000千克就是1噸,即:1噸=1000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

 2.結合實際,進一步認識噸。

(1)師:課前我們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你的體重是多少?(指名回答)

教師請體重大約是25千克的同學站起來。

談話:三年級的國小生大約重25千克,4個學生的體重約是100千克。

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把這4個學生都壓在你身上,感覺怎麼樣?100千克重不重?想象一下,如果把40個學生全都疊在你身上,會怎樣?1000千克重不重?

提問:估算一下,小組裏所有同學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學的體重呢?全班同學的體重相加,有1噸嗎?

學生進行估算,並彙報。

(2)實物出示裝有10千克水的水桶,指名上來掂一掂。

提問:覺得重嗎?這是10千克的水,10桶這樣的水是100千克,多少桶這樣的水是1噸?

(3)小結:稱比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噸作單位。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1題。

指導學生看圖,讓學生説説圖中每種物體重1噸,各有多少?

總結匯報:一頭牛重500千克,有2頭牛剛好是1噸;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噸;一頭豬重100千克,10頭豬重1噸;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噸。

2.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交流時,説説自己思考的過程。

3.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6題。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並説説從圖中得到哪些信息。

提問:能用什麼方法來計算?

學生完成後,展示學生的不同解法。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p.3、4的例3、例4,完成第5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7~10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盈與虧、收與支、升與降、增與減以及朝兩個相反方向運動等現實的情境中應用負數,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

2、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兩觀,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應用正數和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

教學難點:體會兩種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

教學準備: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負數,請你用自己的話書説怎樣的數是負數?

正和負是一對反義詞,生活中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變化,它們也可以分別用正負數來表示。

學生舉例(可能有的情況):

1、收入和支出:如果老師上個月的10日拿到1500元工資,為了強調“收入”,我可以這麼記“+1500”,買衣服花了300元,可以怎麼記?為什麼?吃飯花了500元,怎麼記?……

2、轉入與轉出:這個新學期,我們班轉出1人,轉進3人,怎麼表示?

3、上車與下車:(第10題),依次寫出每一站的情況,讓學生説説每一站是什麼意思?特別是“0”;還可以結合某一站,讓學生説説“—3,+8”其實人數有什麼變化?……

4、上樓與下樓:……

補充樓層,第下室的表示方法等。補充:樓房有正的幾樓,也有可能會有負的幾樓,會不會有0樓?為什麼?

5、向東走、向右走:常見的方向有4個,東和西是相反的方向,南和被也是一對相反的方向。如果把想東走5米,記作+5米,那麼向西走10米,可以怎麼記?你是怎麼想的?+10米表示什麼呢?為什麼?

如果+10表示的是向南走10米,那麼,—10米表示什麼?你是怎麼想的?

比較這個話題與前面話題的不同:前面的正負數一般都有增加或是減少的意思,而這個正負數,只表示相反的意思。……

小結: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的意思可以分別用正負數表示。

二、學生自學課本,把書上有關的練習完成,並可與同桌交流。

老師選巡視中發現問題較多的題全班交流。

(3)實踐活動 面積是多少

教學內容:p.10~11

教學目標:

1、複習面積的意義、常用的面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初步建立圖形的等積變形思想。

2、讓學生體會轉化、估計等解決問題的策略,為教學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面積計算做比較充分的知識準備和思想準備。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練習和數學的實用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對圖形進行分解與組合、分割與移拼的轉化方法。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剪好圖上的三個不規則圖形

教學過程:

一、複習面積:

你知道這節課學什麼麼?我們以前學過哪幾種圖形的.面積?

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二、分一分、數一數:

1、取圖1,問:它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嗎?像這樣的圖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不規則圖形。

1小格表示1平方釐米,你知道它的面積是多少麼?

方法一:數方格。一起數一數,數得74格

方法二:分割法。指名折一折,並指出所折出的形狀。注意有兩種折法。

摺好之後,在每一塊長方形上寫出求面積的算式。最後再相加求得總面積。

比較兩種方法求的結果。

用類似的方法求出圖2的面積。學生完成後交流。

小結:複雜的圖形,可以分割成幾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分別求出面積後再求出總面積。

2、移一移,數一數:

取圖3,交流數的方法:説説在數格子的時候你遇到了什麼困難?是怎麼解決的?最後結果是多少?

觀察後説説你能把它變成長方形嗎?

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算出這個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嗎?

3、數一數,算一算:

(1)、出示池塘圖。觀察該池塘邊的特點,説説你想怎麼求它的面積?有什麼困難?有什麼好辦法嗎?

方法:先數整格,可以按順序標出數字;再把不滿整格的當作半格數,最後再相加。

學生數,數完後交流結果。發現會有一定的誤差。

指出:由曲線圍成的圖形,在求其面積的時候會出現一定的誤差,這是很正常的。

(2)、觀察樹葉圖,它有什麼特點?你能利用它的特點來更方便地數面積嗎?

學生數完後再校對答案。

4、估一估,算一算。

在第126頁上的方格紙上,描畫出自己的左手,然後再用剛才的方法估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積。

交流,得到:通常我們學生的手掌面積是80多到90多平方釐米。

三、全課小結:

現在你知道怎麼求一些較複雜圖形的面積了麼?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小數化成份數,把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數化成小數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小數和分數的互化。

教學過程;

一、複習

想一想:小數是怎麼演變過來的?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改寫成0.1、0.01

小數分數

一位小數十分之幾

兩位小數百分之幾

三位小數千分之幾

二、小數化成分數

例1把0.7、0.009、1.25、0.375化成小數。

0.7表示十分之七,所以

0.7=7/10

0.009表示百分之九,所以

0.009=9/100

1.25表示一又百分之二十五,所以

251

1.25=1----=1--

1004

0.375表示千分之三百二十五,所以

0.375=375/1000=3/8

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把小數化成分數,可以直接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能約分的再約分。

反過來,分數也可以化成小數。

15371

例2把------、------、3-----化成小數。

101001000

: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數,要化成小數,可以直接把分數寫成小數。

三、鞏固練習第94頁第1題至第4題。

四、

五、佈置作業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案例]

人教版國小數學第11冊第三單元“較複雜分數應用題例7”開放式教學片段。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分數應用題。(出示例7:某工廠十月份用水480噸,比原計劃節約了 。十月份原計劃用水多少噸?)

師生共同畫出線段示意圖(圖略)

師:請大家結合線段圖,開動腦筋,利用已有知識求出十月份原計劃用水的噸數。(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學生各抒己見。)

生1:我用方程解,數量關係是計劃用水的噸數-節約的噸數=實際用水的噸數,所以設原計劃用水x噸,得方程x- x=480

生2:這樣做是對的!而我列出的方程是x=480+ x

生3:從線段圖可以看出,實際用水的噸數相當於原計劃的(1- )。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我認為也可以這樣列方程:x×(1- )=480

師:這三位同學都是從列方程的角度求出瞭解,你們還有其他的解法嗎?

生4:我用算術方法解。從線段圖可以看出把十月份原計劃用水的噸數看作9份,實際用水比原計劃節約 ,那麼實際用水 的噸數就是這樣的8份,這正好是480噸。480÷8×9,先求每份的噸數,再乘9,就得實際用水的噸數。

師:對他的解法你們有什麼看法嗎?

大部分學生點頭認同。

生5:我同意生4的解法,當然也可以這樣列式:480÷8÷ 。先求出每份是60噸,這60噸相當於原計劃用水的 ,所以再除以 就是原計劃用水540噸。

此時,學生的思維逐漸活躍起來,他們私下小聲地議論着,過了一會兒,生6面帶疑惑站起來説:老師,我也列了兩個算式,不知對不?

師:你先説出來,讓我們一起來討論討論。

生6:我的算式是480÷9÷ 和480÷9×8

師:對這兩個式子,你們議一議好嗎?

生7:這兩個算式都是錯誤的。如果這兩個算式是正確的,那麼剛才列出的480÷8×9或480÷8÷ 就是錯誤的',而剛才的算式我們已經算過了,是正確的。

生8:我來補充,我也認為這兩個算式是錯誤的。從線段圖來看,480噸與9份顯然不相對應,所以480除以9是沒有意義的。

此時,生6略有所悟地點着頭,表示接受。

生9:老師,我從上面的對應關係受到啟發,480噸的對應分率是(1- ),直接列式是480÷(1- )。

師:同學們真會動腦筋,利用原有知識想出了這麼多的解法。真了不起!你們對剛才的這些解法還有什麼意見,或者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生10:老師,我還有一種解法。

此時其他學生都驚訝地看着生10,老師也為之一怔,但還是追問了一句:你是怎麼想的?

生10:我列的算式是480× 。

師:對480× 你們理解嗎?

生11:我能理解。這是變換了思考角度,如果反過來把實際用水的480噸看着單位“1”,那麼原計劃用水的噸數就是480噸的 。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原計劃用水的噸數就是480× 。

頓時,教室裏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

[反思]

在題目本身不具備明顯的開放性的情況下,教師善於挖掘解題策略的開放性,大膽放手引導鼓勵學生進行開放性思考,讓學生擁有自由的思考空間,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綜觀上面的教學過程,我認為主要體現了:

1、不唯解題模式,允許不同的學生以不同的方式自由地思考的教學理念。

傳統的較複雜的分數應用題教學,教師往往給學生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具體數量÷對應分率=單位“1”的量。而上述教學片段,教師一開始就大膽放手讓學生思考,沒有任何束縛,沒有任何限制,有的只是民主的氛圍,自由的放飛,唯此學生才會不斷閃爍着創新思維的火花。加之教師的相機引導,學生探究的興致越來越高,思維也越來越活,不同水平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他們用自己的喜歡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找到了答案。儘管方式不同,但結果一樣,這也正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發展的人本主義目標。

2、不唯師不唯本,允許學生自由地評價體驗成功,獲得自信的教學理念。

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只有聽講的義務,而無評價的自由,唯師、唯上,這樣大大地抑制了學生髮表意見的願望,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習質量。我們認為,只有積極思考的學生,才會提出不同的方案,才會評價別人的方法。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敢於解除對學生的束縛,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當學生提出不同的想法時,教師總是巧妙地把解答的“包袱”拋還給學生,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只是簡要地搭條線然後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讓學生自由地評價,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使學生在獲得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根據統計結果回答問題、發現問題,進行簡單的預測和較為合理的判斷。

2、讓學生進行一些社會調查,體驗實踐性和現實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並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表提出問題並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談話:同學們,新的學期已經開始了幾天,我們的學習生活正逐漸步入正軌,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幫忙,為老師評選一名數學學習委員。

教師出示評選條件

1、數學成績優秀。

2、願意為大家服務,樂意為數學老師服務。

師:你想推薦誰當數學科代表?(學生自由發言並説出理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篩選出兩位學生的名字寫在黑板上,如

教師:剛才我們通過篩選選出了兩位合適的同學,那麼,這兩位同學哪個更合適呢?我們要從這兩位同學中選一位,你有沒有合適的方法?引入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1、學習用記錄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根據統計結果回答問題、發現問題,進行簡單的預測和較為合理的判斷。

三、師生合探

1、用我們上節課學習的舉手統計的方法可行嗎?為什麼?

2、我們如何 收集數據?

生彙報(學生自由發言。)

師小結:舉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時會出現其他同學不公平、不服氣的情況,影響同學之間的和睦相處,那有沒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出示小精靈的話:可以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能擔數學學習委員。

教師講解投票的方法,拿出準備好的小紙張,從黑板上選一個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學生動筆寫,將寫好的紙張摺好,由小組長收上來。

師:現在老師要從這些紙張裏拿出一張,報出名字,同學們要想辦法把它記在紙張上,老師報一個,你記一個,一直到把這些紙張記完。請小組討論一下,你們準備用什麼方法來統計數?(提示學生:紙張很多,報得又很快,必須抓緊時間統計,最好能分工合作。)

標籤:數學教案 國小